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益处,并能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从生命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三方面着手,对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1:

立德树人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方法浅谈

[摘  要:大学阶段作为强化现代教育立德树人效果的关键时期,如何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去,彰显这一阶段语文教育的成效就成为了现代大学语文教师探索的主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当代立德树人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方法进行阐述,希望能对后续大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语文;生命教育;渗透]

立德树人,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育过程中的关键内容,随着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基于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大学语文作为大学阶段教育中比较基础的内容,如何通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式优化这一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的效果呢?下文笔者就将围绕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一、立德树人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最近大学语文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比较受重视的教育内容,其内容大都覆盖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等层面,正确的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渗透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教育,不仅能将生命的真正意义灌输给大学生,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大学生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生活、学习中蕴含的挑战,构建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在基于立德树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紧握大学语文学科的优势,正确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就成为了当下大学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立德树人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方法

回顾过去的大学语文教学,虽然在立德树人理念的驱使下生命教育已经开始逐渐被渗透到了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去,但由于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受重视度不够、融合生命教育的时间不足等因素导致实际融合教学环节大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收获更好的大学语文教学成效,笔者建议教师们就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将生命教育以更贴合语文教学的方式融入到课程中去,想必就能获得更好的大学教育立德树人效果。

(一)从朗读出发,提高课程的情境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机会,所以,在未来立德树人背景下渗透生命教育时,教师就应从紧握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尝试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蕴含着生命教育意义的阅读情境,借此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对文章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容感同身受,进而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环节渗透生命教育的效果。比如,在大学语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文章的主旨出发,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一文章的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凭借这些背景资料为学生营造更具生命教育意蕴的课程氛围,进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内容,实现生命教育在这一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合的目的。

(二)从案例出发,提高学生的分辨力

自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改革以来,大学英语中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大大增多,所以,在未来优化这一环节生命教育渗透时,教师也应从教材中提及的案例出发,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强化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收获更好的生命教育渗透效果,凸显这一环节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价值所在。比如,在讲解大学语文“我与地坛”课程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一文章内容在网络上搜索真实发生的素材、案例,借助这些素材将生命教育渗透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白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我、面对他人,进而收获预期的生命教育目标。

(三)从实践出发,提高学生的领悟度

在上述渗透生命教育举措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去,促使学生们在实践经历中深化自己对生命教育的领悟度,继而彰显立德树人背景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比如,在未来设计大学语文“礼记·大同”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课程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素材,通过开展“探寻《礼记》”主题调研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能强化他们生命教育能力的活动中来,在活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领悟,彰显这一环节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在这一环节学校、教师还可以积极地与社会公益部门相联合,为学生提供更多能深入到语文材料所描述情境中的机会,继而提高这一环节教学的成效,提高这一环节生命教育渗透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大学语文“犯人李铜钟的故事”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看守所等机构中去,让学生通过与犯人的间接接触、了解他们背后蕴含的生命教育意义,继而提高语文教学环节生命教育渗透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育的点滴中去也就成为了未来这一教育发展的必然,所以,本文围绕上述意义和渗透方法分别进行阐述,希望从中能有助于后续大学语文教育的革新,打造能更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培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李莉.基于生命教育视角探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觀察,2020,9(02):97-99.

[2]姜国乔.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探讨[J].文学教育(下),2020(01):84-85.

[3]石洋.大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0):165-166.

[4]庞玲.生命教育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8):103-104.

作者简介

耿巧丽(1979.04—),女,汉族,讲师,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作者:耿巧丽

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2:

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研究

摘 要: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益处,并能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从生命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三方面着手,对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命教育;大学语文;作用;方法;意义;道德素养;教学效果

近年來,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校园暴力或意外伤害等事件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淡薄。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重视培养大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生命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为目标,通过教学工具等辅助手段为学生讲解生命意义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生命意识的培养阶段,即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二是生存能力的提升阶段,即从意识培养到实践培养;三是生命价值的领悟阶段,即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培养后,进入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阶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意识的目的。大学语文作为陶冶情操、传播传统文化的人文学科,有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责任、优势和便利条件。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教学实践与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这是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益处。现结合教学实践,研究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1)渗透生命意识,使得语文教学更有意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祸福相转换的思想在我国流传已久。同样,这一思想也体现出生命教育的意义。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解和分析这一事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祸福相转换的道理,接着,教师可以激起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祸福可互相转换,今天的坏事可以转换为明天的好事,为何要放弃自己的生命与美好的明天失之交臂呢?另外,教师通过名人事例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使这一事例更有意义,可以使“对人性的培养”这一目标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实现。

(2)提升生命价值,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完善。项羽自刎于乌江河畔,屈原怒投汨罗江是千古绝唱,也是课本时常提到的事例。生命价值的升华在这些事例中完美地呈现出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与“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的高尚气节均是生命价值的延续。教师通过以上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项羽的“不肯过江东”与屈原的“香草美人”体现出的生命价值,使语文教学更加完善。

(3)领悟生存之道,使得语文教学更有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一个人如果连生存能力都没有,又如何能成为人才。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例如,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鲁滨逊漂流记》与《老人与海》这两部文学作品,传统语文教学对它们的分析往往停留在“努力与自然抗争,勇敢地克服困难”这一思想,而现代语文教学可以从生命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鲁滨逊为何能在孤岛上生存下去?老人为何能与大白鲨进行持久的斗争?这些以“如何生存”作为教学切入点的问题,远比“反映了一种什么精神”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生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更加彰显其价值。

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1)转变教育理念,确立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思想决定行为,要想更好地践行生命教育,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生命教育。有的教师内心并不认可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只是应付式地对待生命教育,这样的生命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育意义,还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影响。而有的教师过度重视生命教育,一股脑地把生命教育知识一下子灌输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认可与接受,这只会令学生对生命教育活动感到厌烦,生命教育的意义也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与诉求,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而是以客观的态度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同时,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语文教学内容,有的教师授课过程中大谈生命教育,而把语文教学完全抛在脑后,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教师应分清主次,以语文教学为主,辅之以生命教育活动,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否则,大学语文教学便失去了意义。

(2)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有效开展生命教育的关键。两者只有完美地结合起来,才可以将生命教育有效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得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将名人事例与生命教育进行融会贯通。以文学作品《红岩》为例,《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同志的牺牲让人唏嘘不已,但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读者心中。人虽逝但精神不朽,这不正是生命价值的提升吗?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学生引到生命价值的层面,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这种融会贯通的方式,使语文教学的目标与生命教育的目标均得以实现。

(3)注重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感知生命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味讲授虽然能让学生理解一些知识,但无法让这些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固有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思考。而阅读是有效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每个月指定一本书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以读书报告及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和探讨书中所体现的生命价值。通过自主阅读与自我思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生命意识,树立起珍爱生命的意识。这种自主阅读与自我思考,比教师单纯讲授更高效,对学生的启迪更深刻。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生命教育,可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使学生对于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作者充分刻画了保尔·柯察金对于信仰的坚守以及对于信念的坚持。教師讲解此文时开展生命教育,远比简单分析作品带给学生的震撼要大得多。这样一来,保尔的“钢铁精神”对学生就有了更多的借鉴意义。所以,这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接受生命教育,感受到保尔在艰苦环境下对信仰的坚守与对信念的坚持,进而能更好地理解生命价值,能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积极乐观地对待困难。

(2)有利于转变大学生思想。如今的部分大学生,多少存在着一些“肆意妄为”“过于任性”的思想及行为,对于自己的青春年华肆意挥霍。而生命教育可以让他们明白“肆意妄为”的代价,教师通过讲述一些校园暴力与意外伤害的事例,可以使学生明白“肆意妄为”的严重后果及危害。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生命教育可以起到警醒和警示学生的作用,使大学生转变思想及行为,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平稳、精彩。这样,语文课程的教学意义也由此实现。

(3)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当前,西部支教需要大量的人才,可有些大学生不愿意去做这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而生命教育可以为大学生上好这一课,通过大量的事例使他们懂得生命价值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于志愿活动。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明白:青春不应该在不值得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生命,而应该将汗水挥洒到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上,积极投身到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该将两者进行更好的渗透和融会贯通。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深挖关于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并将其投入到广泛的教学实践中,以达到启迪学生智慧、转变学生思想、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凯璇.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拓展与延伸[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王立军.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J].语文建设,2016(12).

[3]张丹绮.《大学语文》课的德育功能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4]王淑华.大学语文课的德育渗透[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作者:张瑞

大学语文的生命教育论文 篇3:

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摘要】 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在文学作品的艺术审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感恩、相互关爱,这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大学语文;生命教育;审美实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生存、就业、心理、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大学生网络成瘾、无视生命、自杀、他杀、伤害他人生命等高校恶性事件频发,凸显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和高校生命教育的欠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功能。因此,深刻挖掘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利用大学语文教学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与情感体验,实现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一、在大学语文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审美教育”,“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它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与生命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几乎每一堂大学语文课都渗透着生命意识。其字里行间流淌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沧桑历史,映射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因此,探讨大学语文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感悟生命、品味人生、是我们高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然而,以往的大学语文教学,我们却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能,即以掌握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为核心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应从大学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文化修养”。使得语文教学缺乏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与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必然趋势,也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的重要举措。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生命教育的学科优势

1、大学语文不是单纯的语言工具,其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语文是一门人的心灵的学问,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大学语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观,承载着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与思考。不管是中国诗词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的赞美,还是美国作家克伦•沃生命意识是她的灵魂。还是对《生命生命》中,对那只一次次受到戕害,依旧努力顽强拼搏以摆脱困厄的小蜜蜂的描写,都表现表现了天人融合的生命绽放。

2、大学语文教学极易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内容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为一文一书、或一个老师的课或某几节课的影响而改变人生选择或人生命运的例子。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一段让人铭心刻骨的语言,让人们在对生命的无知、迷茫中,深刻地感悟生命,这是语文的意义,也是语文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3、对生命的关注的语文教学,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教学中只有关注了人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才能彰显语文教学魅力。漠视人的生命体验,忽略人的生命需求的语文教学,是对语文教学的极大扭曲。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

三、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实践

1、通过大学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要求教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

文学作品的作者有很多都是命运多舛而又矢志不移、具有崇高品格的人。因此,在讲授相关篇目的时候,可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经历的介绍,让学生体会这些作者在颠沛流离或贫困潦倒或疾病交加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磨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著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直面人生,并留下不朽的传世之作。

2、积极编写蕴涵丰富生命意识的大学语文教材,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主题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现有教材,广泛收集和编写蕴涵丰富生命意识的文学作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充满真情与智慧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圣贤生命情感、走進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引领学生多层次地认识生命之本质、探求生命之意义、建构生命之信仰、实现生命之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3、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第一”的意识,不断引导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读的过程,就是思的过程,就是丰富人生体验,丰富人生教养的过程。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的空间和时间,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学生阅读的方向,潜在的需求,鼓舞他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语文教师始终不渝的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学会带着学生分享阅读的体悟,形成情感的互动,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以生命激情为引领,以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为最大的期待,让阅读教学真正成为自由之路的起点。

4、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来自由地抒写自己的生活,倾诉自己的生命情感,表达生命意志,释放生命张力。如没有命题要求的随笔能给学生足够大的自我空间,更多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写作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也就是我们要从我们能够做的、能够改变的、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如主题讨论,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对该主题进行深入而理性的思考。

作者:石杨

上一篇:小学生教学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科学化管理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