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2022-05-12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某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珍惜生命,曾经想过自杀,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烦恼。高校需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第一篇: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摘要]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命教育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淡薄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安全事件、伤害事件和轻生现象时有发生。对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防止各类伤害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大学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安全事件;伤害事件;轻生现象;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的定位与归属,使学生更加尊重生命的价值。生命是珍贵的,也是美好的,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然而,纵观中外历史,漠视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便出现大量的凶杀、暴力和吸毒等漠视生命的行为;时至今日,美国大学校园枪击事件时有发生,如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恶性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33人死亡和17人受伤的惨案。我国大学生的伤亡事件也有很多报道,如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实验室事故、自杀事件、杀人事件以及投毒事件等,这些充分说明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薄弱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容輕视,迫在眉睫。

一、生命安全

(一)户外安全

户外运动因其充满探险性、极限性、时尚性、新颖性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的参与,户外运动的形式主要有课程、社团或学生自我组团,但因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经验不足和急救知识缺乏等原因,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大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水域、山地、沙漠、高原、交通安全事故。其中水域安全事故主要以划船、游泳或漂流等溺水为主,如2005年5月,云南某大学7名大学生到昆明水库游玩,其中1名大学生在水库游泳意外溺水身亡;山地安全事故主要以爬山、攀岩、野营或旅游探险被困为主,如2005年10月,7名大学生到秦岭登山游玩,6人被困秦岭,1人失踪;沙漠安全事故以沙漠旅游和沙漠探险被困为主,如2006年5月,天津大学的13名大学生在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探险时被困;高原安全事故以登山探险伤亡比较常见,如1999年,北京大学5名登山队员在四川登山时,1名队员因滑坠而不幸遇难;而交通安全事故则以交通工具引发的伤亡为主,如2006年5月,发生在云南的交通事故导致6死4伤,其中包括2名北京大学学生和1名清华大学学生死亡翻。据报道,2001年至2007年户外运动遇难的大学生81人,遇难的原因有溺水、滑坠、翻船、山洪、落石、雪崩、失踪和猝死等;2008年至2012年户外运动遇难大学生人数为192人,其中2008年遇难大学生18人,2009年遇难大学生40人,2010年遇难大学生20人,2011年遇难大学生25人,2012年遇难大学生41人,2013年遇难大学生48人。由此可见,户外运动伤亡大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大学生要注意户外安全和掌握安全技能,同时,高校也要建立大学生生命安全保障体系。

(二)实验室安全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场所。据统计,我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共有实验室2647个,实验教学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然而,实验室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据报道,自2001年至2013年,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发生100起典型实验室事故案例,造成8人死亡和593人受伤、中毒或感染。另据报道,自1997年至2016年全国高等院校发生实验室典型事故112次,造成12人死亡和84人受伤或中毒。其中发生实验室事故较多的省市有北京、浙江、江苏、广东和四川,分别为25起、19起、15起、8起和8起,占实验室事故的67%,伤亡人数分别为11人、4人、6人、6人和9人,占总伤亡人数的36%。

李志红报道的10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的数量最多,分别占42%和44%;中毒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最多,分别占事故伤、亡总数的80.4%和37.5%。贺蕾报道的112起高校实验室事故中的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占比为81%,感染毒害事故、漏电伤人事故和机械伤人事故占比分别为10%、6%和3%。火灾和爆炸事故常发生在化学类实验室,如2015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化工学院实验室发生燃烧事故,导致5人受伤和1人死亡;再如,2016年9月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发生爆炸,导致3名学生受伤。感染毒害事故常发生在生物类实验室,如2010年12月东北农业大学发生了27名学生和1名教师感染布鲁氏杆菌的实验室事故,其原因是实验使用了4只未检疫的山羊。而漏电伤人事故和机械伤人事故常发生在电子类实验室和机械类实验室,线路老化和设备故障分别是这两类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两类事故占比较小,但也不可忽视。由此可知,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在这些实验室事故中,仪器设备使用环节发生的事故最多,占42%;其次是化学试剂使用环节和试剂存储环节导致的实验室事故,分别占23%和20%N;违反操作规程和操作不当引起的伤亡人数最多。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学生实验指导,可以有效防范和避免实验室事故的发生。

二、珍惜生命

(一)珍惜自己生命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目前大多数国家中,自杀已成为所有致死因素的十大原因之一,并成为15~34岁的青年人死亡的首因。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9万人死于自杀,大学生的自杀率是同龄其他人群的2-4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川。2001-2005年,我国各地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72人存活,自杀死亡率为74%。近年来,大学生和研究生跳楼自杀、服药自尽和自缢身亡的事件也是频繁发生,如2010年,广东省共有26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另有5名大学生自杀未遂;2014年4月,中山大学一名研究生因学习压力过大在宿舍自尽;2015年5月,中南大学一名研究生因论文答辩未通过而跳楼身亡嘲。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4%的大学生出现了抑郁症状,17%的出现焦虑症状,12%的存在敌对情绪,每年200万自杀未遂人口中有三分之二处于15~34岁年龄段。大学生自杀现象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疾病原因,如患有抑郁症,抑郁与自杀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证,抑郁症心理障碍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二是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如延期毕业和求职受挫,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形成较大心理落差;三是为情所困,如恋爱失败,大学生正值感情冲动的青春期,失恋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和意识失常,进而做出不明智之事。预防大学生自杀,高校关注、干预和教育是关键。

(二)珍惜他人生命

大学生杀害同学室友的案件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上演了一系列投毒事件和杀人事件。如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铊”中毒案,1997年北京大学的“铊”投毒案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投毒案件,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这些投毒事件伤害了学生,也震惊了社会。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心存不满,将实验室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水槽,致使室友黄洋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投毒案凶手林森浩被执行死刑。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轰动了全国,马加爵连续三日将4名同学残忍杀害并藏尸于学生宿舍柜子里,之后逃亡,其杀人动机是受不了同窗好友的讥讽而怀恨在心,并逐渐产生杀心。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些谋杀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心理承受力低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这是目前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的问题。

三、生命教育

(一)户外安全教育

鉴于大学生户外运动存在安全隐患,建立大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是必要的。首先,要开展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安全警惕性;其次,要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户外运动技能,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了安全与健康教育、健康知识讲座与急救技能培训》和环境健康安全实务等课程,为大学生提供了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

引起实验室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实验室事故数量而言,因违反操作规程或误操作引发的事故最多,它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安全,高校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对危险化学品应设专用储藏室,对剧毒和强腐蚀的危险化学品应设双人和双锁管理,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管理,防止人员感染、样本丢失、样本泄露和样本处理不当的发生,加强电器实验室的管理,电器设备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并定期检查线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建立健全规范、合理和高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让教师和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对保障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加强了实验学生的安全培训,制定了实验室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了实验室酸性腐蚀、碱性腐蚀、割伤、烧伤、灼伤、中毒和触电等的应急处置体系。

(三)生命价值教育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理健康问题,由于高校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自杀行为没有及时得到遏制。因此,高校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心理辅导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分别于1989年和2015年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同时开设了大学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加强大学生人际关系教育。家庭影响、情感困境和人际交往也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大学生杀人和暴力伤人事件频发,高校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为此,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了人际关系心理学、人际沟通分析心理学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课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和社会行为与心理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学会人与人的相处、沟通和体谅,消除偏见与歧视,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3.加强大学生抗压能力教育。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压力承受能力,或者没有良好的疏导压力途径,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通识教育分别开设了大学生压力管理和创业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疏导和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四、结语

生命教育是一种寻求以人的生命为基础,以尊重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对人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它体现为生存价值与生活意义相统一,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相平衡,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生命教育是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历程中的所有问题,并找寻可能的解决策略或路径,使人生富有意義和价值。生命教育能培养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存和生活的真谛,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仁爱情怀。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由此可见,国家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因此,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户外安全,关心大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避免户外安全事故和实验室内安全事件的发生,高校也要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和关爱他人,培养大学生的博大胸怀和仁爱之心,避免大学生自杀和杀人案件的发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教育者要教育大学生在确保户外安全和实验室安全的同时,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学会爱惜他人生命、与他人和谐相处、对社会负责、与自然共荣以及爱护地球。

作者: 高文臣

第二篇: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与生命教育

摘要: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某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珍惜生命,曾经想过自杀,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烦恼。高校需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死亡态度;生命教育

作者简介:陶金花(1977-),女,安徽当涂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安徽 芜湖 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11sk703)的研究成果。

生命观是指人对生命存在、价值及意义的认识、理解和基本观点。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1]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最初是以死亡教育的方式提出的。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是生命教育发展相对较早的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已基本成熟,而中国大陆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才才开始对“生命”问题进行研究,发展较为滞后。许多学者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一个新的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已有文献,我们发现以往研究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缺少足够的对大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实证研究。本研究从四个方面调查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杀的态度、对死亡的态度、对生命教育的态度,以期为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调查从安徽某大学五个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音乐学院)中随机抽取在校本科生6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生命观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7份,有效回收率为97.83%,其中男生214人,女生373人。所有调查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

由表1可知,87.4%大学生都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与孙勇等人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2]同时,仍有1.2%的大学生认为“生无可恋,不如死了干净”,这些大学生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对生命的本质不能很好地认识。

2.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

由表1、表2可知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自杀”,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杀是懦弱的表现,想逃避现实”、“自杀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但有11.6%大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反抗”,大约10.0%的大学生都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由此可见,虽然多数大学生都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仍有不小比例的大学生存在着漠视生命的现象,这与初智巍等[2]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内心脆弱,无视生命的神圣,缺乏对生命应有的责任心。

3.大学生对死亡的态度

由表4可知,75.9%的大学生对于死亡能够坦然接受,认为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死亡持恐惧、害怕的态度,不到10.0%的大学生甚至还认为死亡“可以结束所有的烦恼”、“可以让灵魂得到解脱”。这与徐颖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他的调查结果显示:76.4%的学生认为人终有一死,所以要珍惜生命;8.7%的学生害怕死亡,不敢去想;4.2%的学生认为死是解决一切痛苦的方法。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死亡的理解不够全面,有少部分大学生将死亡作为解决烦恼的一种应对方式,这是十分消极和令人担忧的。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及家庭教育对生命教育普遍淡化和忽略,使当代大学生对生命和死亡的观念理解较为简单和偏颇,缺乏深刻思考和领悟,对生命漠视,对死亡的态度极端,在遇到挫折或棘手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处理和解决,从而酿成严重后果。[4]

4.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态度

由表5可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生命教育是很有意义的,而少部分大学生认为生命教育“令人恐惧”、“没必要搬上课堂”或者“没有实际意义”,这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忽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由表6可知,对于生命教育的途径,大学生认为高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联合家庭、社会共同开展生命教育。

三、建议与对策

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唤起大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最终使得个体接受和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从而适应社会生活,学会生存的观念和技巧,培育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发挥自我的最大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拥有完善的生命智慧。[5]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

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期,常常受到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失恋、就业困难等因素影响,加上自我调节和社会适应能力差,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导致自杀行为。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组织开展珍爱生命的专题讲座、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心理热线等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疏散心灵的阴霾,体会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通过各种途径筛查有自杀风险的大学生,对他们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帮助他们纠正歪曲的想法,构建合理的信念,引导他们珍爱生命,鼓励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2.开设生命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高校应采取多种理论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并纳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弥补大学生对于生命认识的空缺,通过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等方面加强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更深层次了解生命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其次许多学科教学中都可以融入生命教育的有关内容。如《大学语文》中命途多舛而又矢志不渝的人物,让学生体会到在人生不如意时,怎样以坚强的意志应对困难和挫折,以对生命执着的眷恋和对社会的强烈关注支撑自己走出困境;体育课程中增加传统武术,培养学生逆境求生、抗击挫折的能力;历史专业课中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壮举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和升华;地理专业课程中的天文知识促使学生将自身生命的渺小和浩瀚的宇宙相对比,从中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意义;生物专业课程中生命生理知识的传授有助于学生了解生与死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善待生命。[6,7]

3.开展生命实践教育,强化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命教育不仅要以理论知识的形式传授,也要让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强化生命的意义。实践活动作为理论学习的一种积极强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社团、协会等相关组织定期举办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如通过模拟失火现场、模拟军事野战现场等,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强化他们珍惜生命的意识;组织大学生参加爱心捐助、义务献血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助人过程中学会关爱与付出,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组织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服务于社会,并在服务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组织大学生前往发展落后的贫困地区、西部地区支教,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的艰辛与生命的顽强,从而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

3.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紧密配合,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生命教育除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外,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很重要的,却很少被提及,父母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导致孩子不能正确认识生与死,更不懂得热爱和尊重生命。[8]家庭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生活环境,生活中不断向孩子渗透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的知识和理念。社会作为大学生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心灵冲击很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很多大学生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方向,社会各方面要大力开展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的生命观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要紧密配合,发挥教育合力作用,影响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北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2):16-19.

[2]初智巍,黄红,孟霞.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2):22-24.

[3]徐颖,刘明瑛,刘宪亮.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6,(5):476-483.

[4]曲智坤.当代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缺失的原因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08,6(3):144-145.

[5]王志华,李建伟.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探究[J].教育学报,2009,(4):89-93.

[6]贺建芹,郑林娟,李以明.传统文化角度下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1):90-91.

[7]褚惠萍.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J].江苏高教,2007,(1):148-150.

[8]吴菁.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5):87-88.

(责任编辑:刘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陶金花 毛桂荣 李娜

第三篇:高职学生生命观现状及生命教育对策探析

【提 要】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生命观现状的主要问题及特征,并就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四个层面主客观因素进行归因分析,进而提出从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方法、资源整合、科学研究等六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职 生命观 生命教育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既授人以生存的手段与技能,使人把握物质世界的教育,又导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建构自己意义世界的教育。”但是在当今这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中,高校校园自残惨案和学生伤害他人的事件屡见不鲜,并且被发表于互联网上或者新闻报纸中,科技社会的发展,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和更多的机遇,同时也因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和学习压力以及就业形势的严峻,给大学生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提前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生命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调查问卷的方法,从对生命、人生价值、自杀行为、死亡态度以及对生命教育的需求等多个维度设计了37个选题,对浙江、上海、山东、湖北、辽宁等20所高职院校30多个专业的大学生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其中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951份,回收率的有效率在95.1%。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数字对比等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结果分析

基于调查的结果分析,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合理的,能够正视自己的生命、生活和人生。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令人担忧,其生命观较为消极。主要体现在:

首先,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生命意义存在的重要性是比较认可的,并且也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奋斗目标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其中对“人的生命很宝贵,应该珍惜生命”观点赞同的学生占98.3%,86.6%的学生选择“我认为人生是自己选择的结果”,95.8%的学生选择“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未来更好”;在所调查的学生中,在回答“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项”的问题上,58.3%的学生认为是家庭,有55.8%的学生认为是友情,选择爱情事业和健康的也分别占了35%和13.3%。在调查结果中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命价值存在的理解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更注重物质利益,其中对“人生最重要的事项是财富”观点赞同的学生也占了25.8%;调查结果还揭示了一部分高职学生对生命的目标没有合理的定位,缺乏思考,不太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如23.5%的学生选择“我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25.7%的学生选择“我常常觉得生活很空虚”,59.1%的学生选择“我的理想和实际有很大的落差”。从數据的表面现象显示,这是高职学生内心世界比较匮乏且对生活现状不太满意;可是从深层次分析,这是学生对人生生活态度的消极,对生命存在意义的不解,并且不擅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对生命存在价值缺乏深刻的思考。

其次,相对较多的学生对生命的基本认知还是知道的,并且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其中在遭遇困境或者人生重大变故的学生占86.6%,他们并没有自杀的念头,对生命也比较珍惜;其中69.1%的学生对于除自己以外的其他生命也能客观对待,如他们不赞成捕杀流浪犬;对待死亡方面,绝对大多数学生能过客观对待,坦然面对死亡,如59.1%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很自在地和他人讨论个人生死问题,88.2%的学生赞成有需要的病人可以安乐死,55%的学生愿意死后捐赠器官;但也有13.3%的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1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行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高职学生的生命观步入了一定的误区,所以他们才会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不如意的事的时候,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缺少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导致他们感觉生活疲惫,内心不堪重负,因此采用消极的态度和手段来逃避困难,更甚者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从这些可以得出结论,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缺少对生命真谛的正确理解,不明白死亡的真正意义。

最后,通过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渴求,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上大学前的学校对其生命教育与辅导有限,并觉得目前所在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与辅导”。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持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与辅导”观点的学生占83.6%,其中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仅仅有5.5%的学生对学校是否有生命教育课程持无所谓的态度;同时,有63.6%的学生希望选修生命教育课程,只有27.9%表示没有这种希望。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在遇到生命问题时,认为可能咨询的对象是辅导员(31.7%)、心理咨询中心老师(34.2%)、朋友(51.7%)、同学(25%)。高职学生在面对生命和人生时,需要学校或者他人的帮助,这也是他们在追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期盼成功和幸福的表现。从现实角度看,随着近年全国高校暴力事件、自杀事件一再发生,高校生命教育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生命教育理应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高职学生生命观问题的归因分析

1.社会环境层面

当前,由于科技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巨大变化,社会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负面现象对高职学生在生命意志和生命价值形成的消极影响,如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冷漠,以及为了金钱、权利等私欲去伤害他人性命等行为。加之伴随社会转型的人事制度改革、高校招生改革、就业形势迫于艰难等各个方面都对高职学生带来了压力,对高职学生生命价值与意义追寻的重创,导致他们很少去思考活着的意义、生命的本源以及个人追求可能会造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等问题。此外,当前的舆论环境中充斥着血腥、暴力、色情、虚假等内容,宣扬的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等这些忽视个体生命的价值观念,也毒害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

2.学校教育层面

导致学生生命观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高职学校在教育中对学生认知和理解生命方面有所欠缺。在高职院校中长期以来受技能为本位论取向的制约,在教育中片面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个体生命等方面缺少关注和尊重,忽略个性、情感、心灵的教育和对健康人格的统整。这些问题表现为:很多高职院校未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未形成完整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更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3.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作为学生生命的出现的第一场所,家庭对生命教育的意识是决定孩子成长的基础。也是生命教育最最重要的途径和环节。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家庭成员关系的和谐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在家庭关系淡薄或者父母早亡、离异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相比较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在心态、性格、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缺陷或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太理想,在现实中遇挫折時情绪容易激化,甚者失控走向极端,做出伤害自我或伤害他人的举动;同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长的自身素质等因素也关系着学生生命观的健康程度。

4.学生自身特点层面

当前的90后高职学生,在生命观方面既具有普通高校大学生同一性的诸如生命认知不足、承压承挫能力差、情感理解偏差、生命责任感缺失等问题,除了由于高职学生自身底子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与高校传统的“知识本位,成绩本位”理念的碰撞冲突的原因,又有其特殊性的问题:一是自我同一性缺失,即高职生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有一个理想的自我标准,但当发现理想的自我标准无法满足或者达不到现实中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时,就会产生如情感问题、适应障碍和交际困难等一些心理障碍,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除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导致情绪失控、精神失常,进而演变成以一些极端的行为;二是自我中心主义膨胀,即在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关系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的利益放在至高的位置上,重索取而轻奉献,缺乏对生命意义及生命价值的思索,当遇到顺心的事时,往往会采取伤害其他生命的方式释放内心压抑或者选择轻生。

三、高职学生生命教育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直面生命,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社会活动中,完善生命教育的根本。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功利主义思潮的泛滥、竞争压力的加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中,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把怎么培养学生赖以为生存的本领作为了首要的任务,从而偏向了“技能本位轮”,对生命意义和人为关怀的教育有些不足。那么,如何改变目前这种教育现状呢?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摒弃“知识技能为唯一标准”的倾向,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牢固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导他们如何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引导他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健康成长的人。

2.强化德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推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促进生命教育的灵魂人物,这就需要教师们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因为这是生命教育顺利实施和有效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育培训时,不仅要根本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科”的界定,要把“生命知识”也划入教师的专业知识内容范围,而且师风师德上要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尤其要注重教师良好人格素养(尤其是生命观)的形成,培养教师的生命意识和关爱情怀,发挥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3.注重渗透,形成生命教育体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要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体系,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根据高职学生群体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按照年级、学期等要素划分层次和单元的形式组织实施课程的内容,把生命教育这一内容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融入,利用各个学科渗透式的生命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平台,在思政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生命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理应融入到高校教育工作各个方面,灌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环节,真正实践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质量育人。

4.推动创新,探索生命教育方法

有效开展高职学生生命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积极探求与实施一套面向高职学生特点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与方法。比如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省思,在省思中成长”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把握生命的真谛,创造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和积极人生观;再如案例教学法,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通过让学生对融入生命教育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有生命叙事法,将生命叙事的方法运用到生命教育教学中,通过写作与访谈并对叙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增进师生关系,提升学生自我认同感,促进心理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5.整合资源,形成生命教育协力合作模式

生命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义务和职责,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配合,形成合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分工上,学校学校应加强和改进高职教育的理念,将生命教育课程化、渗透化,营造关爱生命的生命教育环境;家庭应营造良好家庭气氛、家长要结合子女的智力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情况,提出切合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实际要求,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家庭矛盾和伤害生命等危机事件的发生;社会则要承担起价值澄清的重任,营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社会氛围,加强对生命教育的舆论导向,提供法制建设和教育监管方面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6.拓展空间,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职院校中,因生命教育系统的不规范性,以及对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生命教育这个课题上大多数套用的是普通教育中的模式,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的生命教育内容和途径。虽然高职院校以技能学习为主,但是也不能忽视生命教育,怎样才能更好的融合生命教育和技能学习?如何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如何建立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如何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以及如何拓展运用到其他类型的学校等方面,均还有这广阔的研究空间,这些都是今后生命教育研究应该加强的地方。

(通信地址:310000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芦军

上一篇:土木工程隧道论文下一篇:教师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