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2024-05-23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精选6篇)

篇1: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如何开展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题班会

内容摘要:当代大学校园屡屡出现各种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如何做好防范未然,让大学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珍爱生命,需要大学做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减少危害生命的现象。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学里开展生命教育的主题班会也是相当必要的。如何开始好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爱生命。主题班会可以从班会组织者、对象、形式、预期效果等方面着手准备,分析近期出现的典型案例,并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主题班会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让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定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就是给当代大学生传递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让大学生尊重、珍惜生命、感恩惜福、乐观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作为生命教育主题的引导者,辅导员本身要有正确的生命观,时刻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自己、爱他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辅导员引导班级管理者--班委对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策划,对主题班会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细节让班委对班会的形式、内容、预期效果进行总体规划。

班会的对象是大学生,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话题。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思考、关爱,大学校园屡屡出现自杀、他杀等各种危害生命的现象。班会需要从大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开展生命教育。

主题班会的形式不局限于讲授式的,根据近期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视频回顾,网评分析。然后进行情景模拟,一是把真实的案例情况再现一遍,二是把换一种处理方式进行模拟,把两者出现的不同后果以情景的方式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主持人以问题的形式,让同学们自行选择处理方式,然后自由发表个人意见,分析人物动机、原因、后果。最后整合意见,主持人或者辅导员进行点评,传递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和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当然生命教育的地点也不限于在教室,也可以在户外,踏青、运动、参观生命科学馆等,让大学生在生机勃勃的春意中感受青春和生命的气息,在运动中感受健康体魄的珍贵,在生命科学馆中感受生命的独特和意义。

生命教育班会的内容是多样性的。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生命教育的开展应该包括大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班会在青春教育上,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做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把握好底线,大学情侣要做到学业上的伙伴,心灵上的知己,正确对待失恋,不能因为失恋就出现危害他人或自己生命的想法和行为。大学生心理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心,身体上的疾病很容易被察觉,但是心理上的疾病,察觉和治疗都非一朝一夕,严重的可能危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上,应该让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处理问题,让一些小的问题及时纠正,大的问题不断减少。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最直接的体现,大学生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是大学生学习的前提,只有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各项安全,才可能让他们去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为社会创造幸福。一个完整的生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生命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同时也要热爱运动,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同时,生命教育也要开展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法制教育,有一个美好的环境,远离毒品人类才能健康的生存,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学法,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

生命教育的主题班会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学生愉快地接受正确的,正能量的生命教育的知识。最后可以通过诗歌朗诵、舞蹈、歌曲等的式对生命进行诠释,对爱进行传播。

总之,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形式除了班级主题班会以外,大学应该多样形式进行,比如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关爱生命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等全方位进行生命教育活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多方面参与才能更加深入地让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理解、尊重、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的价值,创造个人的奇迹。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篇2: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497.[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97:277.[3]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教育出版社.2009:153.[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62:775.[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9.[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34.[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二、期刊类:

[1]刘环.让生死不再“两茫茫”[J].思想.理论.教育,2003(7).[2]黄丽萍.对大学生生命危机的现状分析及管理处置策略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3]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四维生命初解[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4).[4]李舜.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01).参考文献

三、学位论文类:

[1]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Z].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崔小娜.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Z].海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3]李卿.云南省高校“三生教育”现状与路径研究[Z].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4]盖丽娜.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引导[Z].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5]郑梓南.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和保障机制研究[Z].重庆医科大学硕士论文.[6]范琼.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Z].海南大学硕士论文.[7]候金环.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Z].中国石油大学硕士论文.附录

致 谢

时光总是匆匆,在这和煦的春风中,我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这宝贵的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三年里,我对学习和生活的感触颇深,在系部各位治学严谨的老师的引导中,我对专业课的理论学习有了更多的感悟,在导师赵枞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加强了教师专业的实践学习,锻炼了自我能力,同时也涉猎了专业以外的如心理学、法学等人文知识,收获颇丰。

一路走来,在生机勃勃的校园中伴着高歌前行,在前行中成长,待即将走出校园的这一刻再回首,心里满满的感激。感谢母校安大,给了我这次充实提高自我的机会。感谢我的导师赵枞安教授,这三年里,您给了我太多学业上的帮助以及生活上的关怀,您在繁忙的工作、科研任务当中,还要腾出时间对我毕业论文进行指导。从此次论文的选题、到开题报告以及文章正文的撰写,都严格把关,给予无私的帮助。此外,我还要感谢方爱东老师、胡昂老师、许华老师、凌宏彬老师、王建文老师、丁成际老师等,都给予我许多指导和热情的鼓励。感谢我们一起风雨同舟的2012级同学们,三年里我们共同学习、相互鼓励,这是我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感谢父母多年的无私付出和支持,让我得以心无旁骛地完成我的学业。

最后,衷心感谢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和教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邬焱兰,台德志.从“两个凡是”到新的“两个凡是”——浅谈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J].红河学院学报.2013,(6).[2]邬焱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微探[J].法制与社会.2013,(8).[3]邬焱兰,台德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微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6).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结语

和参考文献)

附 录:

大学生生命观和生命观教育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做一项有关大学生生命观和生命观教育的研究课题,本问卷不涉及您的个人隐私,调查结果也仅用于学术研究,谢谢您的合作!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研究生或博士生

3、你所学专业?

A、文史类 B、理工类 C、艺体类

4、你的家庭环境?

A、非常和睦 B、一般 C、不和睦 D、离异或单亲

5、你对死亡的认识?

A、是自然规律,坦然面对 B、害怕死亡,不敢想 C、死能够解决一切痛苦 D、没想过,从不曾与他人谈及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结语

和参考文献)

6、是否曾经经历亲友的患病(意外)死亡及经历时的内心体验?

A、有,生命脆弱,好好珍惜 B、有,对死亡产生恐惧感 C、从未 D、其他

7、当遇到火灾、地震、溺水、车祸等非常事件,你是否有自救(逃生)或挽救救他人生命的能力?

A、学过相应知识,能够运用 本文由会员购提供。B、没学过,知道大概方法

C、不知道,不能自救或救他 D、学校从未教过

8、你身边的同学朋友是否有自杀现象? A、3例以上 B、1~3例 C、没有

9、怎么看待大学生自杀?

A、生命美好,失去太可惜 B、对亲人不负责,我绝对不会 C、感到可惜,可以理解 D、很正常,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10、当遇到他人需要救援,你会怎么做? A、马上救援 B、报警,等待救援

C、很犹豫,观望一下什么情况再说 D、不关我事

11、你对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的看法?(多选)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结语

和参考文献)

A、漠视生命,藐视法律,应当处罚 B、琐事引起杀意,教育者应反思 C、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不足为奇 D、应当以此为戒,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E、自我生命可贵,他人生命一样可贵

12、看到小动物痛苦你的感受?

A、很难过,生命平等 B、有点难过 C、没感觉

13、是否认为捕杀小昆虫,摘折花草是伤害生命的行为? A、是,从未做过

B、是,但曾经做过 C、不是 D、不清楚

14、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

A、经常这么觉得 B、偶尔这么觉得 C、从不

15、在火灾中的消防战士,为挽救他人生命而牺牲,你的看法?

A、赞同,换成你也这么做,本文由QT刷单平台整理。B、赞同,但我不会 C、不赞同,自己生命也很重要

16、当你面对极大挫折和痛苦是,曾否有过自杀念头,如果有,是如何打消该念头的?

A、有过,这么做父母会痛苦 B、有,我还肩负着社会责任 C、有,因为对死亡的恐惧 D、从未有过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结语

和参考文献)

17、你认为我们活着有什么意义?(多选)A、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B、对家庭的责任 C、贡献社会 D、吃喝玩乐,享受人生 E、受社会认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F、追求自己的信仰

18、你对你现在生活的满意程度?

A、丰富多彩,很满意 B、生活平淡充实,满意 C、内心感到空虚,迷茫,不太满意 D、生活很无趣,不满意

19、你的与室友、同学、老师相处融洽么?

A、非常融洽 B、融洽 C、有时好有时不好 D、特立独行 20、你对你的人生有规划吗?

A、我对人生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 B、有大概的人生规划但不清晰 C、考虑过要有,但还没有 D、没有,走一步算一步

21、生活中你的主要压力来源?

A、就业压力 B、学习压力 C、人际关系压力 D、感情压力 E、来自家庭的压力 F、其他

22、你认为当今引发大学生放弃生命的原因何在(多选)?

A、竞争压力大。本文由穿搭术编辑。B、父母期待过高 C、心理脆弱而心理健康得不到关注 D、情感挫折 E、缺乏生命观指引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结语

和参考文献)

23、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受过生命观教育,什么途径?(多选)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传媒

24、你所在的学校是以什么方式展开生命观教育的?(多选)A、开设生命观教育课程 B、通过思政理论课 C、开展专题讲座D、开展学生活动 E、通过其他课程渗透 F、从未有过

篇3:谈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融合与碰撞———解读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不是“生命”与“教育”的简单相加, 而是二者之间相互的融合, 其实质是“培育有根的生命”。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就是关注自己、他人以及一切自然生命本身, 丰富精神生活, 培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注重生命的整体发展, 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 关注自然生命

自然生命, 顾名思义, 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 意识到万物皆有生命, 动植物的生命也有尊严, 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亲近自然生命。生命教育应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规范自己的行为, 人与自然有摩擦的同时也有融合, 珍惜自我、悦纳自我和尊重其他自然生命。

(二) 创设有“价值”的生命

人的生命和动物、植物的生命不同, 人的生命是双重的, 要活得有价值。创设有“价值”的生命, 要求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必须明晰自己的权利义务, 承担相应的责任, 知晓生命的“精神价值”, 不在幻想和现实面前轻易地迷失“自我”。

(三) 生命教育是教育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指出, “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 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1]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培养有积极、乐观、向上态度生活的人, 生命教育是教育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二尊重“你我”的生命———重新审视大学生生命教育

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比例逐步上升, 最近一份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0.71%的大学生表示当遭遇挫折时想到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解决;28.6%的大学生“偶尔有”或“经常有”自杀念头 (比例高于国内其他报告) ;5.79%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解决一切痛苦的办法。[2]为什么大学生对生命如此不珍惜、不尊重, 生命教育应如何重新审视?

(一)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

1体会生命, 了解生命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第一目的, 就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生命, 正确认识生命, 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是宝贵的, 了解生命, 知道生命的不可再生性和创造性, 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仅属于自己, 也与亲人和社会息息相关。

2欣赏生命, 热爱生命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与安全、生命与价值、生命与理想等多种形式的教育, 引导学生欣赏生命的文化和智慧, 理解生存的价值, 常怀有一颗感恩和宽容的心, 用热爱生命的态度善待自己和他人。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以及目前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大学生会产生诸多矛盾, 如理想和现实、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等, 在情感方面希望获得友谊和爱情、得到他人的重视、尊重和信任。对于这诸多矛盾, 大学生如果没有对生命的欣赏和热爱, 急于寻求不负责任的解脱, 产生轻生的想法, 蔑视生命, 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家庭的损失, 是不可弥补和挽回的。

3尊重生命, 保护生命

在了解生命、学会欣赏生命并且热爱生命的同时, 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学会在关爱中尊重生命的存在, 在包容中真正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许多新问题, 如网络沉迷、滥用毒品、情感困惑等。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诱导, 对没有形成完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学生带来多种冲击, 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 不能使其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大学生生命教育最终要回归到保护生命, 教会大学生寻求正确的途径解决遇到的多种问题, 尊重和经营生命, 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 笑对人生的挫折和逆境。

(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1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前提和根本

“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三个方面。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前提和根本, 生活教育是目标, 生存教育是关键。没有生命何谈生活、生存。大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的生命观, 才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 发挥自己的潜能, 认识人生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提高生存技能, 学会享受生活。因此, 生命教育在高校正在开展的“三生教育”中, 显得更具现实意义。

2生命教育教会大学生战胜挫折、逆境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是个独特的群体, 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不断地建构, 并没有完全完善且稳定, 可塑性强。大学生们从家庭走向环境相对开放的大学校园, 在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过程中, 遇到挫折、逆境之后, 心理冲突增多, 对教师和家长长期灌输形成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和不满, 甚至会感到迷茫和困惑。生命教育, 要使大学生抛弃自高自大、妄自菲薄、浑浑噩噩等精神状态, 拥有平和、理智的心态, 掌握乐观求生的科学方法和知识。遇到挫折、遭遇困境时, 不气馁、不放弃, 客观分析和冷静面对困难, 分析问题, 寻找差距和得失, 从中获取生命的价值。

3生命教育教会大学生直面“死亡”

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逆转性, 更加彰显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从网络中不难查询到近年来中国的大学生自杀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 2002年是27起, 19人死亡;2004年为68起, 48人死亡;2005年, 媒体报道内地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116起;2006年则增加到130起之多。[3]究其原因就是大学生不知道怎样面对生命, 如何面对“死亡”。当大学生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诸多困境, 在“死亡”和“活着”两者中, 选择“死亡”的极端想法时, 生命教育与“死亡”的召唤直面相对。在年轻的生命中, 生命教育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可以教会大学生理性的对待生命、面对“死亡”, 思考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存在价值, 在今后的人生实践中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的理性回归———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 关注大学生生命教育, 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期待生命教育理性回归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 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一) 回归自我

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进行自我生命教育, 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机能, 通过适当的自我调适, 培养积极地自我认同, 重新审视自我、约束自我。在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过程中, 多学习、多读书, 重视知识的不断积累, 不仅能掌握在危难时刻求生的科学方法, 还能理性地认识生命的重要意义, 学会用法律途径和其他合理的方法保护自身应有的合法权益, 尊重他人,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 回归学校 (从教室、学生、朋友、舍友的角度)

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生命教育的坚实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知、完善的人格, 都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高等院校应该成立生命教育专职机构, 重视生命教育师资建设, 重点培养一批专职或兼职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教师。作为大学教师, 也应从根本上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体会生命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用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 让校园、教室焕发人性的关怀和生命的光辉。

此外, 高等院校可利用心理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宣传和讲授心理学知识, 帮助学生预防、调适和宣泄心理上产生的各种不适, 避免因为心理失衡而造成的盲目冲动行为, 保护和尊重生命。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 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清醒地认识到生命中有诸多挑战需要应对, 有更高的目标需要攀登。

(三) 回归家庭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场所, 家庭在生命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 教育方式单一, 忽略对孩子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潜移默化的教育。加之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享受, 对大学生的成长也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对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压力, 大学生们无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垃圾”的倾泻, 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采取如“自杀”、“自残”、“报复伤害他人”等极端的方式, 对生命表现为极度的不珍惜。家长和亲人在日常生活中, 要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引起高度的重视, 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 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和特点, 进行“亲情慰藉”。

(四) 回归社会

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可以整合多种社会资源, 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利用大众传媒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便捷及时、影响力强的优势, 拓宽活动的阵地,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 呼吁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 为“生命教育”搭建一个新平台。充分利用网络现有的诸多成功经验, 开办社团、协会网站, 运用BBS论坛、电子邮件等, 宣传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为生命教育服务。整合高等院校周边各级各类教育研究机构、慈善组织、心理救助部门等硬资源, 志愿者、技术人才等软资源, 开展生命教育研究, 举办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涛.教育视野里的生命教育[J].教育育人, 2002 (8) :2.

[2]王晓冬, 张发勤.浅谈大学生生命教育[J].管理, 2008 (4) :94.

篇4:浅论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并使人们开始改变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逆境和死亡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坎坷和死亡,增强他们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4-0039-04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场灾难在瞬间夺去了数以万计人的生命,也让无数人的心灵遭受了强烈的震撼。一时间,有关“生命如此脆弱渺小”、“珍惜生命”、“享受生活”、“懂得感恩”等诸如此类的感慨涌现于网上、报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思索自己究竟该怎样生活。几家网站的在线调查都表明,85%以上的人认为这场地震改变了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我们也曾在大学生中做过类似调查,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给当代大学生上一堂生命教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状况不甚稳定。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就业、情感压力,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学校、家庭、社会有关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他们难以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当个人情感受挫、学习成绩下降、工作难找时,个别大学生就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因此,注重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我们可以通过生命教育来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学会珍惜生命,正确对待挫折与死亡。

二、生命教育概述

生命教育最早是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提出的,他于1968年在加利佛尼亚创办了“阿南达村”学校,并倡导和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我国台湾地区于20世纪90年代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甚至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以加强学生对人生和生命的认识。近年来,辽宁、上海等省市率先颁布了有关推行生命教育的大纲和方案,生命教育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紧张”,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从而能够正确地体认生命的可贵,确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去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

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进而实现自我;增进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增强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体验多元的生命形态;协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提升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励学生探讨人生的价值观与理想,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及体验生命的能力,充实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生命教育旨在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使知情意行整合,教导学生了解有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是个体对生命及其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理想。生命价值的存在直接决定了个人的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理想价值实现的可能性。

生命对于人是最重要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即是对大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与敬畏生命的教育。关爱生命,首先要珍视生命的本体价值,脱离生命本体存在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维持生命存在是每个人最自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尊重他人的和承认他人的价值,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价值,认识到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亵渎和践踏。要教育大学生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万物,以敬畏的态度善待一切生命。在科学认识生命价值的同时,还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与脆弱,从而加倍热爱和珍惜生命。

人生在世,总会不断地追问这样一些人生课题: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虽然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但在有限的生命存在中,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决定了生命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当代一些大学生失却了精神家园和人生路标,失却了人生的参照系,彷徨、无奈、消沉,觉得“活得没意思”。因此,高校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教育要顺应大学生生命观念的发展趋势,引导其对生命的价值作现实的解析。首先,应让他们明白生命是一种对父母、亲友、社会也是对自己的承诺,是一种责任。拥有生命,就必须履行生命的职责和义务。在任何挫折和不幸面前,个人都没有任何权利草率地处置自己的生命。其次,生命是一个过程,自然会遇到许多艰辛、挫折和困难,这些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无法选择的。要让他们学会挑战困难,磨炼生命的意志,这样生命才会有价值。最后,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的生死决非个人之事,而是与家庭社会密切相关。自杀对本人也许是一种解脱,可是对亲人和社会无疑是极大的伤害。通过教育,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真正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个体生命的存在,更在于其所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意义。

2.对生命逆境的认识和死亡教育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挫折和打击。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从生命的逆境状态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积极意义,教育他们正确认识人生道路的顺畅与坎坷,正视生命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科学认识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正确对待挫折失意和成功辉煌,学会面对鲜花与荣誉,更要学会面对怀疑与冷落;要教育学生学会坚强与抗争,积极发现生活的真谛;要让他们坚信,困难总是暂时的,矛盾总是会解决的,使他们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走好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步。

死亡是生命历程中自然的一环,换言之,它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讳言死亡,认为死亡是不吉利的事情。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学校常常会让学生思考:如果生命只有3天,你怎么安排,最想做什么?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其实这就是一种死亡教育,使人们在面对死亡时,能显得坦然。相对而言,我国的“死亡教育”却是一片空白。人们除了直观地从生活中接受一些死亡实例的感性教育外,就很少有其他的死亡教育,这对公民整体认知世界,全面认知人生,无疑是个缺憾。通过加强死亡教育,首先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从而珍视生命,享受生活,减少自残、自杀或相互残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发生。其次,当生命回天乏力时,了解了人生的要义,他们就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也能减轻家人失去亲人带来的痛苦。

3.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生命安全意识,学会保护生命的技能,确立正确的生命安全观,提高保护生命的能力。

生命的价值首先基于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成长的考验,有些甚至是灾难性的。作为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让他们远离危险,健康地成长。

5·12汶川大地震对灾区很多中小学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有许多正在上课的中小学师生没能脱险逃生。然而,面对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一所紧邻重灾区北川县的乡镇中学——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却创造了全校2300名师生没有一人在地震中受伤或者遇难的奇迹。那么,这种神话般的奇迹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原因就在于,桑枣中学自2005年起就按照校长叶志平的要求,对全校师生开展灾难防避教育——每学期进行一次安全疏散演习。这种生命安全教育的举措增强了师生们求生的能力和求生的意识,在生命遇到威胁的时候,他们用学过的生存技能让自己脱离了危险境地。因此,5·12汶川大地震充分说明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008年6月30日上午10时,教育部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和教育部官方网站等媒体,向全国中小学生播放预防地震、溺水、交通事故和拥挤踩踏的专题安全教育节目。这也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

4.生存能力教育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积极评价自己,正确认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自知、自爱、自信、自尊,积极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其次,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学会与人交流和交往,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大学生的成才和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学会沟通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最后,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身心健康素质、安全防范意识、生活自理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因为这些都是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

1.培养生命关怀意识

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具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施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针对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学校尤其要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积极发现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不足,对有自杀和轻生念头的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开展生命教育,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命存在意识和生命价值观念,使他们懂得重视和珍惜生命。

2.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加强大学生对人生与生命的认识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体系,关注生命价值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这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组织成立生命教育委员会,由各级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先以高中及初中学生为优先对象,逐年推广到小学及大学。台湾东海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大二以上学生必修“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及“自然科学与信仰”三门课程以及宗教、伦理、生死教育、自我成长与人际互动和服务实践五大领域的选修课程。

与此相比,我们的大多数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还显得十分滞后。鉴于此,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开设一定的生命教育课程。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方式、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可设置一些具体化的情景,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比如,可以让学生针对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对生命的探讨展开讨论,或者通过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展开辩论,通过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人生价值的探讨,使大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也可以通过死亡话题讨论、开展死亡游戏以及临终关怀渗透等形式,让学生领悟生命、珍惜生命。此次汶川大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一些学校和组织通过举办烛光哀悼晚会来悼念亡者,这就是进行死亡教育的一种形式。

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深入理解生命教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与学校自身特点,设计适宜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如组织讲座、开设课程、宣传知识等。在此过程中,应对学生的个性予以尊重,并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如组织以生命为主题的社团、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组织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感受生命的美好。对于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学生的活动设计应有针对性,如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多地要强调他们对人体与生命本身的尊重,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对人生价值或意义的思考与探索,而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则要培养他们对生命更深的感悟及体验生命的神奇与坚忍。

4.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瀚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活动,以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通过拓展训练,参训者在如下方面会有显著的提高: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集体活动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学会了关心别人,能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会欣赏、关注和爱护大自然。

通过生存拓展训练,给大学生创造一定的困境、逆境,可以磨炼大学生的意志,使大学生认识到痛苦磨难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当接受别人帮助时,要学会感激;当受到父母的关心爱护时,要学会感恩。通过生存拓展训练,让大学生学会自救互救的技能,锻炼生活处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五、结束语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体系和干预机制的重要一环。生命教育在转变大学生对生命态度方面不但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可能降低他们对应激源、应激反应的感受程度,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积极的情绪能不断强化,形成良性循环,对学生形成健康的应对方式和健康人格会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全面开展生命教育,将有助于预防或降低心理危机的发生频率,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合格人才。

篇5: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11数接本201120404151陈星

〔摘 要〕 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大学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中央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方针,信息化对高等教育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合格人才,迎接

信息时代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强化内容广泛的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列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具有

信息素养的人。信息素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如何立足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基本点。它不是超前教育观念,而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是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

1当代大学生传统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素养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养目标的教育过程,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起初,素养被认为是一种读、写与理解所必须的基本能力,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素养是借助书写在日常生活中行使职责的一种能力,即读写技能与签名能力,而传统的大学素养教育则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宗旨。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知识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传统意义上的素养教育内涵将面临新的挑战。

2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性描述的一个概念,由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形成了信息素养的各种不同定义或描述。狭义的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应付和适应信息技术的能力。广义的信息素养是关于检索和利用各种信息源以解决信息需求的能力。

目前使用最多、传播较广的信息素养定义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所给出的,即:“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知道何时需,并拥有找到、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从根本意义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进行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

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寻找信息,并如何去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寻找到为作出决策所需的信息。”

信息素养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为宗旨的教育。信息素养的内容就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本质和特征,了解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及其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意识(又称情报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意识术语在情报科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情报现象的思想观点和人的情报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事物、现象从情报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人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以及以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及处理方法。信息意识强的人,由于重视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够抢先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面对缤纷

复杂的信息边界,要求学生具有敏感的主动的信息意识,以信息采取积极的态度,具有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策略

3.1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硬件环境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良好的信息硬件环境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目前教育科研网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学校,以此为基础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信息资源的机会。加强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信息中心的作用,在传统的图书文献采访基础上,加强数据库、电子文献与多媒体文献的建设,为读者提供多元化信息资源。

3.2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信息素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它最初源于文献检索技能教育,通过开设文献情报检索课程,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传统教育体制下,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教育和研究服务的,一直作为教辅机构存在,图书馆的传统教育职能是以图书馆利用为目的。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快速增长,每一个人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图书馆利用教育已经超越传统的图书馆职能而扩及更广的概念———知识管理,不再只限于如何利用图书馆,而且包括信息的利用与处理(表1)。图书馆将凭借其在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及信息技术人才与服务方面的优势,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

3.3构建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国外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六教学法”,将信息

素养教育分为:(1)定义问题———我们的问题是什么;(2)搜寻策略———我们如何发现信息;(3)获取信息———我们找到了何种信息;(4)使用信息———哪些是重要信息;(5)整合信息———如何将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创新;(6)评价———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一思想也成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依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架构应包括: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的利用、电脑与网络等技能培训、创新信息与知识的出版和媒体呈现等。

3.4创建图书馆馆员与教师的伙伴关系

图书馆馆员在课程规划与课程整合中的作用还未被广泛接受,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还没有被普遍认识,实际上,图书馆馆员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专业课教师的伙伴,这是更有效地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授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与如何批判的选择信息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应该与教师合作,协助教师进行课程单元的设计,将信息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信息素养同步提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5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将为不同的高校设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给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课程设计及对学生信息技能进行评价的依据,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均等的信息素养教育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4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

4.1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规划中

高等学校应围绕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科研方向等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地、科学地、合理地研究,形成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并把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规划。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质量。除专门培养一批专职教师外,还要大力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使其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者的角色。

4.2加大信息教育课程的改革

2002年元月,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在此之前举行过4次关于文献检索课的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文献检索课教学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文献检索课要重视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加大计算机检索教学内容的比重。其次,应该认识到信息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技巧的掌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信息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要贴近专业,要渗透到其它课程的教学中,促进其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并且应把原来只停留在本专业文献检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向其他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文献检索中进行扩展,注意与具体的学科专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技能的教育对所学的任何学科进行某一方面的钻研。

4.3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和条件

由于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受教育者要在不断的使用信息过程中认知信息,因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信息环境的支撑。首先高校图书馆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环境,长期的文献积累和文献的序化努力奠定了高校图书馆在新经济时期的知识基础设施地位,也使其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和信息导航的保障。因此当前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使其立足培养现代人才,立足于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保障,使其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心。此外应加强高等学校整体信息环境的改善,将学生置信息“场”中,改善网络运行状况,并尽可能将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效益。

5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因素很多,而且信息素质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教育、熏陶。可喜的是,现在大中小学校都在研究和实践信息化教育,非常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提出了很多的评价标准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相信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将来,大学生都会拥有优秀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芳芳.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途径、方法的研

究[EB].http:∥edu329.51.net/lun-liu.htm,2002.[2]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

研究成果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0,[3]李太平.信息教育———论纲[EB].http:∥/xxhlt/lt21.htm,2002.[4]钟秉林.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J].中

篇6: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

——探索现代大学生思想弊端,创新思政教育路径

【作者】 龚芸 【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土建分院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这个国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社会的的价值观念取向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即将成为社会主流中坚力量的九零后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观点是否能既符合我国传统思想价值观念、又与时俱进则是当下大学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反观过去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虽取得显著的成绩,然而我们任可以看到当下大学生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问题依然突出,探究其原因就是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还需找寻更佳的路径,其中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高校辅导员更应创新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路径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作为一名在一线常年从事教育的高校辅导员,我实实在在地了解到当下九零后大学生自信、开放、张扬的性格特点。其中他们年幼时在父母的财力教育下,都在艺术、体育、舞蹈等方面拥有一技之长;而在这个网络技术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他们又能够快速的接受新兴事物并将其掌握和运用,所以他们是既自信、张扬,又是这个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群体。

自私、轻浮、集体观念差、承受能力弱、缺少责任感则又是九零后大学生性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当下的九零后普遍为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再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们在过去的十几年的人生中享受着唯我独尊的家庭地位,所以现在的他们都只会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处理事情。若不能以他们的思想观点来行事时,他们也就开始“罢工”,并且拒绝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因为九零后的他们从小就缺少玩伴,缺少情感的交流。因此他们要重新学习什么是忍让,什么是合作。

而就在高考和就业的高压力下,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是让他们没有学习到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造就了他们懒惰,养尊处优的形式理念。因为在上大学前的他们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以外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的体力上的劳动,所以很多的报纸上才会出现在父母陪读大学的情况发生。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过度追求和社会娱乐舆论的错误导向也导致他们中的一些人盲目的消费一些高端电子产品或是奢侈品,给家庭经济上带来承重的压力。

同时,现在的九零后大学生也很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敢于反抗,在对于父母或学校提出的某些要求甚至是一些他们无法接受的一些说法的时候敢公然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其质疑。但很多时候逆反心理会出现偏差,在遇到学校停水停电时,有些同学会出来起哄,包括那些平时很老实的同学,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且在学校正当实行校规校纪时,很有一部分的同学无法以客观事实的角度来考虑这一情况。他们总是以自由、公平、民主来向学校要求或是诡辩,熟不知,他们的这一要求和诡辩都与社会的基本常识相违背。

二、大学生思想影响因数

当下的大学生凭借着网络信息技术,运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阅览了解着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其中不乏有思想不健康的信息,例如:拜金主义、暴力主义等等。大学生正处于树立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并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加之他们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之强,所以很容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开始产生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又因为某些媒体为谋求更多的利益,对社会某一事件进行不实的报道,制造社会关注焦点,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这些反面的社会舆论是当下大学生扭曲价值观的根源所在。

在作为集体生活体制的大学校园中生活,同学之间难免有些小嗑小碰,而对于在进入大学前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九零后大学生来说,他们都很少会去理解对方并做出让步。而且在遇到此类情况的同时,家中长辈因时间距离关系无法准确判断矛盾的根源所以给出的不是教育其学会理解与尊重,更多的仅仅只是安慰自己的孩子。而获得父母理解的大学生们以个人视角得出只是自己一个人受委屈的结论,这也使得当代大学在生活方面显得更自私,这也是出现同学之间的争吵甚至是暴力。

大学的教育多是以自主学习课堂辅助学习为主的教育理念,这也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拥有足够多的课余时间去社交。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大学生在工作交友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价值观点也会因他们社交对象的价值观而发生一定的改变。

三、高校辅导员该如何与当下大学生进行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者、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者,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稳定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

正因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人生路线上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更应正确了解到如何教育现在的大学生。

1.首先辅导员应当理解其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指人们在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是对职业理想、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既是一个人内在的认识思维系统,是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及其崇尚景仰的心理状态,又是一个人的外在的实践系统,表现为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的热爱、严谨、细致、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岗敬业,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他人和社会为荣,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其职业精神范围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一要求来自于“为人师表”的内在推动。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习惯、世界观、价值观、接人待物的方式、性格等等因素都要受到教师职业精神的制约。这一点更体现在大学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身上,因为对于这部分特殊的教师来说,他们将负有师长、家人、领导、教练、监护人、咨询师、分配人、调解人、调查人、看护人、朋友等的各种责任。他们较多地并且直接地接触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职业精神,其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只有真正理解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才能更好地对自己的学生开始施教。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也因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的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而不是那些科学自然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都能接受。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是不同的,而且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一些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而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于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所以对于自由性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按“上级领导要求”的这种教育措施是完全不对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辅导员应该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平等来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彻底的以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对于这个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再对学生进行解释教育,以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高校辅导教师应当广博学识和崇尚师德

中国古代君王一直按儒家思想中的“仁”来治理天下。孔子的思想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他的才华与品德,他仁爱着他的学生,以自我为表率让学生们学习效仿。这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同时,孔子不仅授之于人还取之于人。正如其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在授予学生为人之道,做人之本的同时也在向他的学生们学习着。以此看来,高校辅导员也应当有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品德并拥有学而不倦的态度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愿意听辅导员的讲解,教育才会有好的成果。4.团结学生开展特殊教育意义活动

口头教育拥有的作用只是在某些学生思想偏差的那一特定时间有一定的效果,若该学生并不会举一反三的话,教育效果很有可能只有一时的时效性。对于这种情况,辅导员组织的活动就能起到更进教育的效果。正所谓纸上谈兵假把式,实战性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合作、理解、忍让”的待人处事道德观念,更是对学生心中某些潜在不合理观点的自我拷问。而活动的内容也正是需要高校辅导员领导一支思想观价值观正确的班委来进行组织策划,要达到既满足教育需求,又满足学生探求新事物的求知欲。

5.名人效应式教育,构造和谐校园环境

刚进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面对庞大的书籍资料,很难自主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书籍与资料,再加之对网络垃圾信息的侵蚀毫无抵抗力,学生们的想法会越来越堕落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与辅导员老师一同努力来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其中,学校应引进那些名人励志书籍,这些名人励志故事的书籍对大学生来说就是他们教授他们成功的道路,由于主观崇拜性,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都会欣然接受。而对于互联网,学校应联合计算机教师制作校园安全网络,由辅导员组织推荐学生观看校园网内积极向上的视频或文章。同时,还可以举办安全网页设计大赛,让学生自主学会并制作安全互联局域网,在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白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多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实现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 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上一篇:二手车交易合同(百姓网)下一篇:办公室先进集体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