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研究

2022-09-11

1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1.1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当前, 有的大学生对政治不关心, 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疑拒情绪;有的甚至思想颓废, 不思进取, 社会责任感淡漠;有的大学生政治取向上呈功利性色彩, 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 不少学生把参加政治学习、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通过政治活动和政治参与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积累自己的资本, 以实现个人的发展的要求, 出于过多地关注与个人发展相关的政治因素, 因而缺乏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政治热情很大程度上还只处于浅层次, 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 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1.2 价值选择自我化, 趋利化, 短期化, 专业思想不牢。

大学生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但一些学生忧虑前途, 常常表现出对个人前途、命运、生活以及人生价值的迷茫和焦忧。部分学生义利观发生偏差, 他们只讲索取, 不讲奉献, 只讲个人利益, 不讲集体利益。许多人以“主观为自己, 客观为别人”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重利轻义、拜金主义的情结使得部分学生陷入成才与发财的矛盾。在择业观念上, 追求实现自我与经济效益并重, 希望有一个轻松、舒适、稳定、效益好的单位。他们急功近利, 不能脚踏实地的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现实条件, 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 更偏重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 经济因素已成为很多学生选专业、选课、择业的主要参考因素。<1>重视应用性强化课程, 轻视基础课的学习。

1.3 道德认知与行为的不和谐性

他们知行脱节、言行相悖、表里不一、讲起大道理来头头是道, 落实到行动上全部忘掉。在道德评价上, 存在着双重标准, 言行过激, 谈论社会和他人多而对自己的少。对集体主义观的认同偏低, 主要反映在道德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薄弱, 而个性化、民主化的要求却增强。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内在动力, 丧失积极性,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些随意、散漫、懒惰、野蛮、虚伪、粗俗等与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形成极大反差的不良行为, 在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 时常出现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的“倒错”现象。

2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面对21世纪,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体系建设, 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 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 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针对当前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 用特色理论培养人, 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学生对随之出现的新事物, 新矛盾和新问题认识不全面, 甚至把片面当成主流。为此, 我们应该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 保持清醒的头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在全教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帮助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2>

(3) 思想道德教育应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发育尚未发育完全发育成熟, 思想可塑性大, 如果忽视课堂这个教育阵地, 思想道德教育就会失去较大的优势。一个人世界观的行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而且在形成中还会反复。因此, 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教学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进程中, 受教育。这样才能确保世界观的转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4) 充分发挥德育教学课的主导作用

德育教学要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推动教学思想改革, 积极倡导和贯彻新的教学思想, 为提高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贡献。德育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更好的发挥主导和骨干作用。针对部分学生道德素质低、理想信念不牢固的缺陷, 要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教育, 引导学生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政治方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3>要求广大学生自觉按照邓小平理论来统一自己的思想, 指导自己的行动, 争当学习标兵, 道德楷模。要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育, 引导广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 提高道德素质, 在校做个好学生, 走向社会做个好公民。

(5)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 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千差万别的现象, 不可避免的会在不同时间、不同问题、不同场合阐述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政治思想困惑、人际关系纠纷、课程和择业选择、婚姻和恋爱矛盾、心理冲突和障碍等。因此, 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 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帮助他们排出困惑, 提高情商, 使他们在面对人生磨难或机会时有适当的反应, 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能量。

(6) 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和阵地。因此, 我们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 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读、英语角、文艺汇演、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 我们还应寓教于乐, 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 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7) 鼓励大学生投入社会实践, 用社会主义实践锻炼大学生。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 实践提高能力, 青年学生只有书本是很不够的, 因此,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实际, 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 学生自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 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的结合起来, 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 促使他们全面, 健康的发展。

摘要:本文对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及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价值选择,德育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 1998.9.

[2] 严建雯, 《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M].宁波大学学报, 2003.3.

[3] 叔本华, 《人生哲学》[M].九州出版社, 2006.3.

上一篇:园林绿化给排水设计的分析下一篇:福辛普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期心室肌保护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