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论文

2022-04-27

摘要:针对工商业领域各种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的现状,提出应培育新儒商。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构建了新儒商的价值体系,建立以“仁”、“智”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理念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义”、“礼”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行为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信”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制度层面的价值體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儒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儒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论文 篇1:

儒商文化与中国企业家精神

[摘 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企业家阶层和健全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西方企业家精神来源于宗教,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商文化是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商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济世利民”的价值观及“以义取利”的经营观对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儒商;传统文化;企业家精神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企业家是重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企业家精神,提出要培育、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精神都不是凭空建立的,都来源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或宗教信仰,失去本民族文化滋养的企业家精神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家精神的涵义

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术语,是指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品质。自从18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就不断地研究、探索企业家精神,提出企业家应具有的精神品质包括冒险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执着精神、诚信精神等等。至于西方企业家精神产生的根源,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做了深入的探索,他写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了新教(基督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他认为,基督教伦理为资本主义企业家提供了心理驱动力和道德能量,基督教孕育、生成了西方企业家精神。新教徒企业家对金钱财富无止尽的追逐是出于“天职”伦理,是上帝安排的工作,赚钱是为了彰显圣德[1  ]。韦伯揭示了市场经济、企业家阶层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宗教信念则是产生西方企业家伦理精神的主要根源。

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企业家精神来源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一个重要启示:西方企业家精神来自宗教信念,而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只能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因为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是传统文化造就的。中国企业家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寻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企业管理智慧。

(二)中国企业家精神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企业家成为稀缺资源。据统计,中国企业的寿命普遍不长,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与经营者缺少企业家精神有密切的关系。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与近百年来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疏忽甚至摒弃更有直接关系。

我们所说的中华传统文化三千年没有断流是对家庭教育而言的,对于正统的学校教育来说,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经断了上百年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人的价值观上,尤其体现在道德观念上。现在很多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将诚信经营作为一种道德自觉,不讲信用、不守合同、制假贩假、以次充好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少一种伦理道德观念的支持,也就是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

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否对企业家精神起到滋养作用,先来看看我们周边儒教文化圈内的国家。以日本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从废墟中迅速恢复并重新崛起,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1956—1973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称为经济发展史的“奇迹”。而这一经济奇迹的背后,是儒家文化强有力的支持。日本经济评论家伊藤肇说:“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后的日本經济迅速复兴,中国儒商文化的影响力,功应居首” [ 2    ]。日本“近代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将《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认为“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    论语    》+算盘”成为日本企业普遍的经营模式,有人认为这就是日本经济崛起的秘诀。在日本,凡是稍有成就的企业家,无不熟读《  论语  》,《  论语  》在日本工商界被称为经营指南、经营圣经。不仅日本如此,“亚洲四小龙”也是一样。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国际学术界对“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作了大量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儒家文化对“亚洲四小龙”乃至整个东亚经济崛起到了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儒家文化既然能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当然也一定能够对中国本土经济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毕竟儒家文化的根在中国。关键是我们中国企业家要树立起文化自信,要自觉地接上传统文化的根脉,才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二、儒商文化的价值观

儒商文化是儒家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形成的商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商的出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子贡、范蠡、白圭为杰出代表,但真正儒商文化的兴起是在明清时期。从明代中叶开始,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批儒士纷纷弃学经商,他们将儒家文化思想与商业经营相结合,将传统的儒商文化发扬光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引领儒商走向辉煌的正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的价值观和经营观,“道德商人”成为儒商的代名词。

由于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儒商来说也不例外,儒商经商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创家立业、光宗耀祖,而最高的商业理想则是“济世利民”。《  春秋左氏传  》提出“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其中“利以平民”就是儒商的价值观,也就是“济世利民”,让更多的平民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是儒商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理想。所以,当他们经商的事业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一般都会担任起“济世利民”的社会责任,把经商谋利与报国利民结合起来,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儒商这种“济世利民”的理想可以追溯到中国最早的儒商代表人物。子贡以自己的家财帮助孔子推行 “仁学”,以求恢复所谓“尧舜周公之道”;范蠡“富好行其德”,在19年经商中“三聚财三散财”,用苦心经营得来的钱财救济周围贫苦的亲朋和乡党。这种“富而有德”商业精神,为中国历代儒商所遵从,如架桥修路、捐资助学、救苦济贫,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者是发生国难时,儒商都会慷慨解囊,将财富奉献给社会。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饿死过半,很多山西商人开粮仓赈济灾民,解救了很多百姓。

这种“济世利民”的价值观在近代儒商身上表现尤为突出。鸦片战争以后,一大批儒商怀着“实业救国”的商业理想,投身到工商业中,力求通过发展经济来拯救民族的危亡。晚清状元张謇面对国家落后挨打的现实,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救国主张,毅然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他历尽艰辛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20多家企业,构建了庞大的大生民族资本集团;又利用创办实业的工商积累,创办小学、中学、高等院校共300多所。近代儒商卢作孚、陈嘉庚、霍英东、荣毅仁等在抗战、抗美援朝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时期捐助了大量物资和建设项目,充分显示了儒商的“家国同构”的爱国情怀。

三、儒商文化的经营观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是以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即“五常”是其核心内容。儒家认为“德”不仅是“立国之本”“立人之本”,而且也是立财富之本。儒家认为“德”是一切财富的根本,修养德行是获取财富的必要条件。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大学》深刻阐释了德与财富的关系:“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因此“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正因为德行是财富的根本,君子要修养德行,要通过合情合理合法的“义”的途径获取财富。反之,则是“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正是这种“德本财末”的思想,形成了儒商“以义取利”的经营观,具体表现为 “诚实守信”“公平互利”“贵和尚礼”“趋时观变”。

(一)“诚实守信”是儒商的基本职业信念

儒商“诚实守信”的观念源自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思想,孔子十分重视“信”德,指出“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儒家这种“诚信”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伦理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因此,儒商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贯彻儒家的这一主张,自觉地坚守诚信原则,把诚信经营视为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明清时期,山西商人讲诚信是非常出名的,当时所有的票号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只要储户手拿汇票兑换现金,票号一定无条件兑换。据史料记载,清末时期,平遥城内一位沿街讨饭数十年的寡妇老太太,在丈夫遗留的衣物里发现一张30年前在日升昌张家口分号开具的面额5000两的汇票,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日升昌平遥总号提取银两,票号的店员和掌柜在问清票据的来历、认真查阅数十年的账簿之后,如数兑付了现银,真可谓“童叟无欺、信内求财”。

(二)“公平互利”是儒商的基本经营原则

所谓“公平”是指经营者出售商品时价格公平,不谋求暴利;“互利”是指经营者自己获利的同时也让他人获利。明清时期徽商做生意特别讲究公平互利,薄利多销。据史料记载,明代南京有几百家典当铺,徽州商人的典息是1~3分,而其他商人的典息是3~4分,因此,当地人们都喜欢徽州典当铺。清代一位黄姓徽商做生意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自己赚到钱也一定让合作伙伴有利可图,如果合作方没有赚到钱,他会主动地分利给对方。这种做法使这位商人获得极好的口碑,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成为一方巨富。儒商“公平互利”的伦理观念深受儒家“仁德至上”观念的影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公平互利”的思想运用到商业经营中,就是平等地顾及他人,自利利他[3 ]。

(三)“贵和尚礼”是儒商的重要道德准则

“礼”是五常之一,儒家用“礼”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庸》更强调:“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正是受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儒商提倡“贵和尚礼”“和气生财”,在经营过程中始终贯彻“和”的理念,而且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道德准则。儒商的“贵和尚礼”一方面表现为对顾客的尊重、礼让、温和、恭敬的态度,“以礼接人,以义应事”;另一方面表现为在商业竞争中注重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最能体现儒商互助合作精神的是“会馆”制度。明清时期各地商帮在许多城市、县乡都建立会馆、公所,目的是联络和帮助同乡或同业的商人在外地有依托之所、立足之地,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生意上互助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商帮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趋时观变”是儒商对待市场变化的基本理念

儒商普遍关注市场变化,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市场信息,主张“趋时观变、以变求通”,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易经》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礼记·大学》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时变”思想对儒商的经营理念产生重要影响。明清时期的晋商就有一些重要的商业发明,比如“买树梢”“东伙合作制”“顶身股制度” “票号”等。近代的“浙商”也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商帮,他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及时变换创业和投资的重点,创造了当时中国的许多“第一”,如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第一家日用化工制造厂,中国第一家仪表制造企业等,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企业家精神。

当代企业家也非常重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经营智慧,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创始人张瑞敏带领企业持续创新,从1984年至今,海尔集团不断地转变战略发展方向以顺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现已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这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张瑞敏创立的“人单合一模式”被称为世界第三代制造业商业模式。张瑞敏说他成功的秘诀在于请了三位老师,即“老子、孙子、孔子”,这三位老师分别教会他战略性思考、策略性思考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给了张瑞敏经商的智慧和创新的勇气,使得海尔集团成为现代化一流企业跻身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商文化,不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儒商,也建立了具有儒教文化特色的高层次商业文明,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儒商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不仅能为中国企业家提供道德能量和经营智慧,也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历史典范。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倡导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坚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要“做到富而有德、富而有爱、富而有责”   [4    ]。这些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品格都可以从儒商身上找到答案。因此,中国企业家应当树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儒商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商业文明。

参考文献

[1]张大红.儒商伦理与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2]王建均.儒商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J].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52-57.

[3]程鹏.儒商文化与现代企业精神[N].光明日报,2014-12-14(7).

[4]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15/content_5543685.htm.

责任编辑:李 飞

收稿日期:2020-10-30

作者简介:左静(1964—),女,辽宁彰武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政策研究;

张鹏(1979—),男,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政策研究;

孙羽(1972—),女,辽宁抚顺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统一战线基本理论政策研究。

作者:左静 张鹏 孙羽

儒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论文 篇2:

新儒商价值体系与培育路径分析

摘要:针对工商业领域各种有违社会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的现状,提出应培育新儒商。从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构建了新儒商的价值体系,建立以“仁”、“智”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理念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义”、“礼”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行为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信”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制度层面的价值體系。将新儒商的培育路径分为三个层面,即素质修养层面、经管经营素质层面和创新素质综合训练层面。

关键词:新儒商;价值体系;培育路径

20世纪80年代,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确立了《巴黎宣言》。这个宣言指出,儒家智慧是人类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指南,值得人们学习和应用。由此可见,儒家思想与儒家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海南香蕉“乙烯利”冲泡事件、“达芬奇”造假事件等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培育具有现代商业经营理念和继承传统“儒家”思想的新时代儒商显得尤为迫切。

1新儒商精神

中国的儒商精神源远流长。儒商,即为“儒”的伦理与“商”的职业的结合体。儒商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有史料记载的具有较为丰富思想观点的计然、子贡、范蠡等都是人们所推崇的儒商典范,他们对后世中国商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商则是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继承并弘扬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并将其思想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和策略中,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家。新儒商实现了儒家思想和现代商业的结合。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者中价值观念混乱、伦理道德缺失、行为缺乏理性等现象还比较普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儒家文化的价值,日益推崇“新儒商精神”。“新儒商”成为现代商人高尚人格和体面身份的象征。

新儒商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要求。新儒商精神既要继承并弘扬儒家的核心文化“仁、义、礼、智、信”,又要坚持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诚信为本、取利有道、注重和谐的经营理念。兼顾儒家传统文化和现代经营理念是当代儒商的立身之本。这一价值体系的构成应有三个层面,即理念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

1.1理念层面

在诸多思想中,“仁”在儒家文化中处于核心位置。孔子本人非常推崇“仁”的思想,强调要对人有爱。“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范畴,提倡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互爱互助,患难与共,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其中,孔子所说的“爱人”包括三层含义,爱自己、爱别人并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友爱。同时,“仁”的思想也要求做到对别人的敬重。儒家的另一名代表人物孟子曾提到,只有做到“爱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只有做到“敬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仁者爱人”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仁爱之德是新儒商精神的灵魂。作为现代的商人既要继承儒家“仁”的思想,又要拓展“仁”的内涵。这要求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作为一个优秀的商人,首先应该是仁人君子,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正直、善良的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在这个层面上讲,新儒商要做到既能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验,又能坚持传统儒家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注重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实施各种情感管理。

1.2行为层面

新儒商在行为层面表现为“义”和“礼”与现代经营理念的结合。

“义”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价值观。这一价值观要求人的行为应该在一定的道德规范内,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忘记道义。“义”在现代经营行为中也是应该倡导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企业发展也应坚持道义,将自身生存和发展建立在所在社会价值观的基础上,并按市场规律行事。本文引言中提到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海南香蕉“乙烯利”冲泡事件、“达芬奇”造假事件等都是对这一价值观的违背,是“见利忘义”的行为。今天,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见利忘义”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新儒商应摒弃的行为。

中国是文明古国,讲究以“礼”待人。“礼”的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礼”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商业领域,“礼”有利于建立牢固的商业合作关系,促进商业领域的和谐。其实,现代商业社会中“礼”是比较重要的,“商业礼仪”、“商业行为规范”被企业家广为应用,甚至“国际商业礼仪”也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可见,即使在以竞争残酷著称的现代商业社会,“礼”也在调整着商业人士的各种行为。如果新儒商都守市场之“礼”,企业之间一定可以共存共荣、和谐发展。

1.3制度层面

新儒商在制度层面表现为“诚信”,解释为现代商业规范便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履行“契约”精神。

“诚信”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儒家文化将“诚信”概括为“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指出,如果没有诚信,一个社会就无法运行下去。因此,新儒商应将这一精神理解为新时代的“契约”精神,并在三个方面切实贯彻执行。在对内方面,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明确员工的职责范围和行为准则,要求员工贯彻执行。在商业合作方面,重视与其他企业或单位签订的合约,克服一切困难,切实履行合约。在社会规范方面,新儒商还应对内对外遵守国家法律,并将国家法律贯彻到企业经营行为中去。只有做到了以上三个方面,才能说真正做到了“诚信”,发扬了“契约”精神。我国著名企业都将“诚信”等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如香港新世界发展公司(位列“国际华商500强”第七)将企业的行为规范制度化,概括为“守信用,重诺言,做事勤恳,处世谨慎,饮水思源,不应见利忘义”24个字,称为“24字箴言”。

2新儒商的培育路径

笔者认为,新儒商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路径可分为三个层面,即素质修养层面、经管经营素质层面和创新素质综合训练层面。

2.1素质修养层面

商人不仅是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而且是与金钱打交道的人,素质修养非常关键。新儒商的素质修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新儒商应自觉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遵守社会公德,培育职业道德。在这方面,要做到“礼”和“义”,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新儒商应将诚信作为经营之本,不轻易对别人做出许诺,而许诺的一定要给予兑现,发扬“契约精神”。最后,新儒商要有宽广的胸怀,能用人所长,容纳别人的缺点。

2.2经管经营素质层面

新儒商要具有现代经营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为此,新儒商要具有“博”和“专”相结合的专业体系。一方面,在管理層面,新儒商应深入学习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类核心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经营层面,新儒商应做到对资本运作、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在该层面,还应培育新儒商的商业经营气质和坚定的自信心。一方面,新儒商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正确处理所面临的压力,并能把握处事的节奏、灵活性等。另一方面,作为管理人员要多方面听取不同的声音,能正确认识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学识等有客观的评价,并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做到自信和信人。

2.3创新素质综合训练层面

创新是新儒商的灵魂,但创新本身的抽象性要求通过综合训练予以弥补。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创新素质训练体系主要是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纳入到人才培育体系。它是实现人才培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体系。创新素质训练体系由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该体系包含了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5个方面内容。在社会教育体系中,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培训、研讨、相关的训练营和活动等展开,可以起到同样的培育目标。

3结语

培育新儒商不仅是教育领域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商业丑闻层出不穷,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冲击不断加快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培育“新儒商”。笔者认为,培育新儒商应树立相应的价值体系,建立以“仁”、“智”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理念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义”、“礼”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行为层面的价值体系,以“信”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相结合的制度层面的价值体系。同时,培育新儒商应建立相应的培育路径,通过三个层面具体实施新儒商的培育,即素质修养层面、经管经营素质层面和创新素质综合训练层面。

参考文献

[1]苗泽华.新儒商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11).

[2]薛永基.林产品营销人才培育中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林业教育,2012,(3):8-10.

[3]张震.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J].经济经纬,2000,(6):87-90.

[4]何轩.儒家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现代检验——关于中庸理性与儒家精神的探索性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3):13-19.

作者:刘建梅

儒商经营理念儒家文化论文 篇3:

弘扬儒商文化,做新时代儒商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社会也越来越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儒商精神作为传统的商业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其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在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儒商思想的精华可以被吸收为当代企业的文化,使之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商 社会责任 传承弘扬

一、儒商文化概述

儒商是指受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优秀的经营才能,把“儒义”和“商利”相结合的商人,是把“儒”的伦理品质和“商”的职业结合起来的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

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对商业道德的研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我国以儒家伦理为核心,创立了比较先进的商业道德规范体系,如“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求利”“义利合一”等观念。这些理念将道德与商业经营活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有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以义制利”的商派。事实上,这些理念已经将道德上升到管理的高度。

二、儒商文化现实意义

(1)儒商文化的“义利统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儒家文化中“以义生利”“见利思义”等“义利统一”的思想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利益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不仅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它可以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遵纪守法,还能够约束企业的行为,促使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利润是企业的直接驱动力,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但是企业应“取之有道”,以合法的渠道获取利润。儒家思想对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建立市场诚信机制都有巨大作用。

(2)儒商文化有利于防范企业道德风险。

儒家思想提倡“义利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仁”可以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义”的准则要求董事会、经理层在讲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做到“义利统一”,营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树立“义”“利”统一观,遵循“先义后利”“以义求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价值准则,宣扬“重义轻利”的精神,有利于防范道德风险。

(3)儒商文化思想有利于企业树立以消费为导向的观念。

儒家提倡“民本”思想,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利润和企业的关系。消费者处于首要地位,先滿足了顾客的需求,商家才能获取利润,有了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当今社会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尊重消费者是企业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企业只有尊重顾客,满足他们的需求,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三、现代儒商必须具备的素质

时代的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对企业家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时代呼唤新的儒商精神。现代儒商除了应该具有传统的儒商精神外,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1)勇于创新,锐意进取。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也是其不断发展进步的源泉。市场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最终很难摆脱被淘汰的命运。只有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在竞争中获取优势,从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

(2)准确判断,抢抓机遇。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一些优秀的、资金雄厚的企业而言,意味着一次扩大市场份额的大好机遇。经营良好的企业可以趁机购买相关联或者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家必须要具有足够敏锐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准确判断投资方向和价值,做出准确的决策。

(3)居安思危,善于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固有规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都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参与市场竞争。一个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市场竞争的规律,不但要学会竞争,还要善于竞争,做优秀的现代儒商。

(4)感恩社会,承担责任。

虽然企业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获得利润,但是其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不可以唯利是图。富有儒商精神的企业家会将服务社会铭记于心,富有社会责任感。近些年来,在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中,特别是在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中,以中国“首善”陈光标为代表的当代儒商慷慨解囊,不仅为灾区捐钱捐物,还身体力行,亲临灾区帮助救灾。这些先进典型,彰显了一个新时代儒商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精神。

四、儒商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社会在进步,时代对儒商及其文化、精神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应当认清时代的要求,将传统儒商文化变革转换成现代新型的儒商文化。

(1)观念的转变。传统儒商与现代新型儒商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在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等方面仍延续着旧的传统,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而后者既具有现代生产力和现代经济活动的有关知识、智慧、眼光和文化素养,又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品格和风范。

(2)儒商文化的传承。儒家文化是儒商文化的母体之一,但儒商文化又超出了儒家文化的范围,尤其是现代新型儒商文化,还包括了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等诸多内容,并且传统儒商的制度文化是相对缺失的。因此,要重建儒商制度文化,保留传统儒商制度文化的合理因素,如德法并重、注重诚信、注重质量等,尤其要重视德法兼治的传统,突出儒商管理特色。

(3)儒商文化的弘扬。儒商以德经商、以智经商和以儒经商的行为文化包含了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精华。无论是诚实守信、童叟无欺的经营行为,还是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或是急公好义、扶贫助学的社会责任,儒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们面前展现了其人格的无穷魅力。因此,要将儒商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将其弘扬创新。

总之,儒商精神有利于规范经营者的行为,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保证市场经济的秩序。儒商精神可以融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晓艳.乱世兴国:寻找失落的儒商道德秘籍[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2]王艳,王瑞辉.当代市场经济潮流中儒商精神的缺失与儒商文化的现代意义及其践行[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3).

[3]丰乐明,王飞.用儒商精神构建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基础[J].经营与管理,2011(16)

[4]陈晓华.汲取儒商精神,构建优秀企业文化[J].山东文学,2008(4).

作者:陈世来

上一篇: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