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2022-09-06

第一篇: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扬州大学农牧场规划分析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场址选择和场内功能分区的综合评价

第一部分: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简介: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是扬州大学的一个直属业务部门,1952年伴随原苏北农学院的诞生而建立,全场现有在编职工62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8人),其它用工130人,下设三个科室、五个服务生产部门、一个省级乳品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农牧场已经具备了服务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的条件。2000年前后投资5000多万元在扬州西郊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千头奶牛场和3000多万元用于标准化乳品车间的改扩建,2008年起又投资数千万元在扬州广陵食品工业园启动了现代化乳品加工中心建设项目,现有占地约860亩,各类建筑约31514平方米(含实习畜禽等房屋建筑及其他附属)。目前,教学科研服务范围包含农学院、园保学院、动科学院、兽医学院、生技学院、机械学院、水利学院、管理学院、环工学院、旅烹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等10多个学院的有关专业。根据不同专业和来场学生实践实习特点,编制了农业、畜牧兽医、乳品加工三大类20多万字实践实习指导用书,逐步完善了服务机制;还先后从生产创收中抽取了近千万元投入教学科研服务的基本建设,建立了农作物、果树苗圃、草坪、牧草圃、水产养殖水域、鸡羊及奶牛等禽畜饲养场、环境保护监测、农业灌溉水系、乳品、农业机械、生产经营等实习场所,保证了师生来场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厂址选择因素:

一 自然条件因素

1. 地势地形:

因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实验农牧场的地势较为平坦。但农场北部的地势略高于南部的地势,而北区以实验田和污染区为主,南区则以生产区和厂前区为主,若降水不多,则能滋润农作物;若降水较多或突降暴雨则会出现较大问题,家畜的粪便会造成很大污染。这是不足之一。

2.水源水质:

水源水质与农牧场的生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水源水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场的发展。因为地处市区,扬大农牧场采用的是直接接取城市自来水,这样同时保证了水量的充足以及水的品质合格问题,能促进动物的生长以及农牧场的发展。但是这样做的成本也相对高一些。

3.土壤:

扬大农牧场的土壤均为沙壤土,这类土透气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好,又由于其抗压性较好,膨胀性小,适合做畜舍建筑地基。

4.气候因素:

扬州市地处华东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8~15.3℃,最冷月为1月,

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年降水量961~1048毫米,年日照时数1896~2182小时,常年主导风向偏东风,历年最大风速为23.0m/s,平均风速为

2.52m/s。扬州气候温和,日照与降水都充足,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农牧场的动物及作物生长。

二 社会条件因素

1.地理位置:

(1)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位于维扬区翠岗路上,邻近市中心,交通便利,距离扬州各大售奶点都较近,产品运输便捷。扬大实验农牧场相对靠近扬大,为扬大学生参观实习、老师的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农牧场周围较为空旷,空气清新,利于动物以及作物生长。

(2)农牧场东边有一个小区在建,声音污染会对动物不利。同时,农牧场的声音,气味等污染也会影响到附近小区居民。当初搬迁时,农牧场周围还未开发,农牧场动植物处于一个相对独立、良好的环境之中,利于农牧场动植物生长,同时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但由于城市发展,如今的农牧场周围,小区,商业街,单位等大量存在。农牧场的产生的废气、噪音等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造成一些细菌和病毒的传播,疫情环境得不到保障,并且居民点的污水、垃圾以及工地噪声都会污染农牧场的环境。农牧场搬到一个相对空旷独立的地方比较好。

(3)农牧场周围并无其他畜牧场,减少了疫情传播及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2.水电供应:

农牧场接的是城市民用电网,供电得到好的保证。

农牧场采用城市自来水,水量可以得到保证。

3.疫情环境:

在农牧场的东北角有一个自带的污水处理中心以及化尸池(可见下面附上的图)。它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污染相对较小。

第三部分:场内功能分区的设计

1.场前区

(1)生活管理区:

农牧场的生活管理区位于农牧场最南面(可见下面的图),包括传达室、警卫值班室、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厕所、草坪以及办公楼行政楼,办公行政楼楼内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技术资料室、化验室等。在行政楼南边是专门的消毒室与消毒池。为外来人员以及车辆消毒。

(2)辅助生产区:

在行政楼西北面有青贮窖,其形状为马蹄形,有利于饲料的贮存,同时其表面覆盖了一层

塑料膜,饲料在下面能进行有效的发酵。同时也不易被雨水等污染。东北面有饲料加工间以及水房、供电房、供热、仓库等建筑设施等设施,这与仓库一道构成了辅助生产区。

2.生产区:

生产区是一个农牧场最主要的部分。在饲料加工间的北面即是生产区。其中包括三栋散养牛舍和两栋栓养牛舍,其屋顶为钟楼式屋顶,有利于通风及夏季降温。牛舍一般采用对尾式栓养,头朝墙,防止牛排粪时污染墙体。五栋牛舍间有四个运动场供牛运动。在这五栋牛舍的东边为产房,犊牛舍以及挤奶厅。五栋牛舍的左边是干净道,供饲料运输用;右边则是污染道,供运输粪便等污染物之用。

牛舍的北面还有三栋鸡舍与两栋羊舍。鸡舍内为笼养式,母鸡与公鸡分开饲养。刮粪板在笼子下方,运用机器十分方便地将鸡粪推到后方的坑中进行后续处理。鸡舍内采用乳头式饮水器,较便捷,但改变鸡喝水的方式,影响了动物福利。鸡笼外面有专门的喂食槽,鸡笼下方有倾斜的挡板便于鸡蛋滑落到收蛋槽中。鸡舍采用纵向负压通风,湿帘降温系统,在夏天能降温8℃左右,有效地解决了夏天畜舍内温度过高的问题。整个生产区与污染区有明显的界线。这样利于防止传染病源的进入。

3.污染隔离区

扬大农牧场的污染区位于农牧场的东北角。包含一个贮粪场,污水处理中心和化尸池。其中贮粪场建设完好,若有降水不至于造成污染。不过几栋病牛舍并未与生产区很好的划分开来。

第四部分:个人心得与建议

心得:

1.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农牧场,扬大农牧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整体的布局规划,还是农牧场的生产运作,都是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这次的参观也让我从实际中对农牧场的厂址选择,工艺设计,功能分区,生产经营,污染处理等方面有了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2.农牧场所进行的一些创新项目如“新扬州鸡”,新型水稻等的研究让人赞叹。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单位会有更好的发展。

3.农牧场在环保和循环利用方面做的很好。比如将牛粪堆起来培养蚯蚓,这就是变废为宝,对于环保和经济都有好处。

建议:

1.农牧场的病牛舍与其他的牛舍并未隔离开来,这样做可能会导致传染病在农场内传播。最好要将病牛舍单独隔离开来。

2.农牧场的污染区要比场前区的地势稍高。这可能会造成污染。污染区应及时清理同时保证排水系统畅通。这样可减少污染区的污染。

3.农场内的鸡舍与羊舍并未全部启用,造成了资源闲置及浪费。应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附: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平面图

第二篇: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

——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主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实践中学党史、知党情、明区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推动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十二五”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基层农牧区实际需求,自2012年8月1日起,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共组建了7支团队(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4支),分赴三个地市(拉萨、山南、林芝)5县(墨竹工卡县、琼结县、工布江达县、林芝县、米林县)8个乡镇(扎西岗乡、甲玛乡、唐加乡、下水乡、恰玛乡、娘蒲乡、八一镇、羌纳乡)开展包括党的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农村调研、文艺下乡、志愿服务、扶贫济困、环保宣传等在内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开展紧扣“青春九十年,报国永争先”的主题,努力使青年学生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得到健康成长,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进一步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区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用爱心来滋

润青春,用热血来高歌青春,用行动来抒写青春,努力使其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党的强农惠民政策宣讲为主题的政策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考察区情民情,并结合基层实际情况,以党的强农惠民政策为宣传主线,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好举措,引导农牧民领会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层民众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在使农牧民群众了解国情区情和法规政策的同时,又使青年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思考党和国家的利民惠民政策在农牧民群众中的落实与推进情况及其给农牧区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切实促进了青年学生在基层中受锻炼、长才干,使得青年学生对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于安居工程、三包政策、强农惠农措施给农牧民带来的实惠与利益也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感受,切切实实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社会实践队员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嘱托,深入农牧民群众开展交流与互动,学习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经验,一方面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农牧民学习认知法律法规、农作物种植管理与动物防疫饲养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学习农牧民群众的吃苦耐劳精神、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在田间地头和实践操作中检验真理,真正的在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主题社会实践服务团分为社会实践服务、政策宣讲服务、扶贫助孤服务、文艺演出服务、科技支农服务、便民服务、环保宣传服务

等小组,紧紧围绕“科技、文化、知识下乡”三个内容主线,切实为基层建设和农牧民群众带去利好。各社会实践服务队在三地市、五县、八乡镇开展了以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民俗文化、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科技推广、藏药材种植等为内容的主题社会调查活动,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商贩、农牧民等进行深入交流,积极掌握基层的村情民情,了解其政治、经济、文化现状,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高校与农户的长效帮扶与合作机制,为基层组织发展与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政策宣讲服务小组设立了政策宣讲台、现场广播等宣传机制,以广播、展板、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法律法规等,切实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为农牧民所知、所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向基层、送到农村;文艺演出服务小组组织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在基层开展专项演出,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扶贫助孤服务小组了解基层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考察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利益保证,向困难户、五保户、特困学生等困难群众捐书、捐物,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广大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服务;科技支农服务小组设有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农工理管等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举办现场技术指导、病例分析、农兽药使用推广等方式传播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解决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便民服务小组依靠专业和技术优势,成立了家电维修、洗发理发、农具修理等贴心化服务;环保宣传服务小组利用环

保挂图、主题展板、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科普行动”,崇尚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广泛宣传相关的先进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和节约小窍门,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在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组织青年学生170余人,分赴我区三个地市、5县、8个乡镇开展了社会调查、政策宣讲、扶贫助孤、文艺演出、科技支农、便民服务、环保宣传等7个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行程2650余公里。活动开展过程中,社会实践队员们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吃得起苦、流得起汗,努力以己所学回报社会、一己之力服务群众,累计直接服务群众2000余人,免费赠送各类兽农药物12类100余件,开展科技推广讲座5场次,慰问困难低保群众近100户,帮扶贫孤儿童100余人。

此外,西藏大学农牧学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还积极与内地高校组织联系,与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联合组成了赴山南琼吉县服务分队,并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社会调查等,进一步提高了活动影响力,增进了兄弟省市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对我区的了解与认知,宣传了我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并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吸取借鉴内地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拓宽了服务渠道、提升了服务质量,找到了许多服务基层、惠及民众的新思路、新举措。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通过在

三地市、五县、八乡镇开展的主题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使得社会实践队员在基层、在农村,锤炼了自己坚定的信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才干,真正实现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方便农牧民生产生活做出应有贡献,同时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切实使广大社会实践服务队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农牧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为农牧民群众带去了实惠与利益。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增强他们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建设的发展,实现了促进学生成长、服务基层发展双向受益。

第三篇: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实验报 告 数 据 处 理 必 须 要 素:

1、 将实验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到实验报告上;(0-5分酌情扣分)

2、 作图必须使用坐标纸,铅笔 。而且图名、坐标轴的名称及单位,坐标分度等信息应齐全;(如果不用坐标纸作图扣10分,否则0-5分酌情扣分)

3、 计算应该有必要的过程,不能只给出最后结果;(0-20分酌情扣分)

4、应该有实验结论和结果分析。(0-5分酌情扣分)

5、 整个实验报告的整洁性、条理性。(0-10分酌情扣分)

第四篇:浙江大学热工实验实验心得

热工实验学习心得

本学期热工实验课程以传热学为知识基础,通过我们自己依托理论知识参与实验,学习传热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原理验证和基本性能测试等实验内容,加深了对热工基本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热工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培养了基本的工程素养。这门课程集合了几门课程的理论基础,并且配备着先进的实验设备,给了我们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吴杰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在充分认识实验原理后成功完成了各项实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 设备完善,人人参与,团队协作

热工实验的主要实验室设置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四教学楼。在这里,有着完善的实验设施,各项测定仪器都比较新,并且非常齐全。我们参与的每个实验基本都做到每一个小组2至3人,团队参与到实验当中,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协作。

例如,在空气横掠单管时的平均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中,我们团队三人一个人通过控制调节风门来调节分量大小和风速大小,一人来转换开关的A档和V档,分别测量加热电流和加热电压,最后一人来缓慢调节变压器,监视电位差计读数,使得过余温度电动势大于3mV小于3.75mV。通过这样的团队协作,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了实验速度,而且培养了我们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培养团队精神打好基础。

二、 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事半功倍

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老师都会让我们先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我不仅把传热学课上的知识梳理了一遍,而且结合到具体实验中,就很容易明白实验原理。

例如在物体表面的法向发射率测定实验中,在单独看热工实验的实验原理时,并不是非常清楚其中的传热知识,也不太清楚实验装置的各个部位分别有什么作用,通过传热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黑体概念的理解,对深入理解本实验的原理帮助很大,也对于法向辐射测量仪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探索,对其中的黑体腔、待测试件腔、感温件腔等作用和基本原理也有了正确的理解。

三、 实验探索,数据处理,注重分析

热工实验不仅教会了我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实验,也培养了我科学探索的精神。在每次做完实验,获得实验数据以后,我都会按照要求合理处理和分析。包括利用Origin作图,用Excel处理数据以及利用相关的计算方法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我们以后研究生学习所需要的基础。通过撰写热工实验报告,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一个实验所有内容。在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讨论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也培养和提高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我未来的研究生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热工实验这门课程帮助了我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于此同时,我也走进了实验室,学习包括热电偶、电位差计等基本热工信号测量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学会正确测得并记录有效数据。在后期实验处理中,秉承浙大“求是”精神,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数据计算,并根据要求获得相关的实验曲线。通过课程实验的学习,相信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规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篇:国有农牧场调研论文

浅谈新源马场改制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概况

新源马场位于新源县城以西50公里处,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国有牧场。始建于1956年7月13日,2000年新源县的国有农牧场进行了体制、机构改革,改制后原国有牧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经济、行政管理体制被打破,改为公共事业实行剥离,原场学校、卫生院移交县文教、卫生系统管理,行政管理归口当地乡党委、政府统一管理,经济运行由场自主管理,马场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为聘用制。经济管理由原来的场队两级核算改为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监督下的场独立核算。

目前,全场设有党委,管理委员会,下辖5个党支部,9个农牧业队,总户数873户,总人口3936人,其中:哈萨克族占67%,在职职工1485人,退休职工429人。场两委班子共5人,场干部33名(其中:财政统发工资人员7人,马场聘用人员26人)。全场拥有草场面积3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28万亩),林地1500亩,牲畜存栏数22654头(只)。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772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

二、制约国营农牧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职工发展意识不强。农牧场职工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等、靠、要”思想严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职工风险意识差,有些哈族职工因为多次遭受自然灾害,甚至连地都不敢种,严重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是压力过大,承担政府职能太多。农牧场对上是企业,对职工群众又是政府。作为企业不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相应地承担着政府职能,如扶贫济困、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场队建设、农牧业技术服务、抗洪防灾、拥军优属、植树造林等。作为企业无税收,一切费用都来源于土地和草场承包费,所以农牧场是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准政府、准企业的中性组织形式,政府应承担的全部职能企业必须履行,而政府应支出的费用却只能依靠转移支付和少量的土地承包费,企业只能勉强维持运转,没有发展的资金。

三是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经营单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国有农牧场直接服务农牧职工的基层站所已全部撤消,没有农业技术人员做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农作物产量偏低,经济效益差。由于地理位臵、人口、资源等没有优势,导致企业不多,

二、三产无法发展。

四是人员太少,干部队伍建设滞后。从目前情况看,我县的国营农牧场除领导是财政统发工资人员外,大部分是聘用人员,工资由本场自行解决,工作环境艰苦,政治待遇、工资待遇相差很大,同工不同酬,企业干部心理不平衡,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和开拓意识差。

五是农业投入减少,发展缺乏后劲。国有农牧场改制后,并入到所在乡镇管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只能依靠自身少量的集体积累,国家的项目资金几乎惠及不到国有农牧场,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跟不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农牧职工收入的增长。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大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国营牧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农牧区水利建设、道路建设、广播电视、人畜饮水工程、土地整理工程、村村通工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没有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投资渠道。建议将该问题专题上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加大对国有农牧场的支持力度,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将国有农牧场的有关项目建设实行计划单列或纳入属地管理渠道,促进农牧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是对现行的国有农牧场进行体制改革,将国有农牧场纳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将企业自身供养的管理人员全部纳入财政,并提高工资待遇。

三是在国有农牧场防病改水、草料地、相关站所、水利、道路、文化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资金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改善国有农牧场发展环境,切实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

四是在加快国有农牧场改制的同时,确保在职职工、退休职工继续享受养老统筹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因为困难交不起社保自筹部分未能参保的正式职工,建议专题上报自治区要求制定优惠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困难职工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五是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尽快对国有农牧场未确权的土地进行确权,切实维护各农牧场及农牧民的利益。

上一篇:邮政储蓄银行考试题下一篇:云总机推介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