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2022-09-10

学风建设是一所高校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具有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学风不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风气, 也是一种思想作风, 也是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环境。因此,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学风建设事关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应认清当前学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把促进学风的工作贯穿始终, 切实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

1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时常经济日益完善, 高校所面临的形势与影响也呈现出多样化。这就要求高校要能与时具进, 开展相应的变革, 对学生展开积极的指导和引导, 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 从总体来看, 高校的学风在主体上是良好的, 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机遇, 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当前市场经济下的价值观念、竞争意识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都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得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使大学生按照社会的需求自觉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促进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但在另一方面受到社会负面作用影响, 学生当中出现了诸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再加上近几年来高考扩招, 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 造成了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成了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不良因素。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 从学生自身的原因看, 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

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旷课、迟到、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严重, 甚至出现找人替考、作弊等现象。这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高考成绩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自由, 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或学校就读, 因而造成学习动力不足;另一方面, 有部分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是在为老师、家长而“学习”, 这一点, 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 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下降现象。一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 加之自身不够努力, 考试常有不及格者。当然,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应该说, 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的。

1.2 从社会、学校角度看, 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身上, 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 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成为留级、退学的又一大原因。还有的学生的在校成绩与表现一般, 但由于自身的家庭及社会背景却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 这对有些学生的思想产生了的负面影响。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 无论学好学坏, 毕业要回家, 能应付到毕业就行了。这种情况虽然随着近年来就业制度的改革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持这种看法的同学仍有一定比例。同时教师的教风不良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授课教师的信任,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往多是教师不满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现在一方面教师常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 同时学生也在抱怨教师教学不尽心。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自身问题, 也有社会、学校的原因。

2 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2.1 加强思想引导

搞好学风建设, 应当从加强思想引导入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的方式, 强化行为规范,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手段其一可通过学生干部会、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进行, 达到正面引导的目的;通过对各班课堂上课纪律、课外学习情况、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再为学生工作进行个别教育提供相关参考;深入学生公寓, 与学生聊天交流, 开展学习检查, 鞭策后进, 督促整改。其二是明确教育重点, 强化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抓队伍建设, 新生班配备优秀学生助理班主任, 发挥老生传帮带作用;抓上课考勤纪律, 在低年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 避免不良学习习惯的萌芽发展;抓四六级通过率, 实行英语晨读制度和每周英语角的活动, 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抓考试纪律, 规范重修, 营造优良院风等。三是加强政策调控, 以各项具体指标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如学年综合考评加大学习成绩, 强调学习在学生素质拓展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这些措施, 达到加强学习氛围的作用。

2.2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制定管理、考核条例。制定学风督察制度, 把促进学风建设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定期召开学生工作会议、班主任会议、团学两会干部会议、班长团支书会议, 不定期与学生聊天, 积极听取教师与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就课堂教学规范, 教师上课质量以及学生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同时, 对无故缺课、迟到、早退等违纪的行为及时予以教育和纠正, 以促进良好课堂教学纪律的养成。

2.3 培养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载体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 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学风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培养、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载体, 优化学风建设的氛围。如举办社团文化艺术节、专业成果展示会、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 大力倡导文化素质和弘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把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而且也能对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知识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 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 形成更加贴近学生的、全方位的、的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 进而促进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说切实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方法, 开辟新途径, 真正把创建优良学风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常抓不懈,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2.4 发挥教师的良好作用

2.4.1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教风带动学风。因学生到课率和听课情况与任课教师直接相关, 任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秩序, 努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开设每门课程时, 列出相应的教师导学书目, 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 及时反映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4.2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的引导作用

新形势下, 学生工作从以“问题”为中心渐渐转向以“发展”为中心, 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学生工作必须同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相结合。辅导员及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配合教学工作,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育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辅导员对一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至关重要。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 推出“五好工作法”, 即选一位好班长, 建一个好班, 指一条好思路, 立一套好制度, 创一个好班风。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 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营造人人努力学习的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 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建立班干部、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和副书记的动态报送系统, 健全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机制, 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现状, 分析了制约高校学风良好发展的原因, 并从加强思想引导、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培养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载体、发挥教师的良好作用等方面提出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方法和建议。提出应切实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工作贯全始终。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成孝予.以学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推进大学生全面成才[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11) :91-93.

[2] 杨晓东.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教育学, 2003 (5) :82-85.

[3] 刘杰, 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从深层次上思考“为谁学”和“怎样学”的问题.

[4] 陈国忠, 徐凌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4) :58-61.

[5] 江蔚华.浅谈学风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 4.

[6] 何奇龄.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兼论学风的内涵和特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8, 6.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改革路径探究下一篇: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