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爱护“坏学生”

2022-11-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样也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的支撑, 使得社会通过人的素质整体提高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谐有序。构建和谐教育, 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积极构建以“民主、平等”为原则的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处理学生问题时, 一定要尊重事实并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全面性、全体性和个性化, 其中讲求的是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 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 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老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 防止误入歧途。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 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 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 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 其意义不可轻视, 所以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 善待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学生中不受欢迎的群体。

一、尊重和爱护学习困难的学生

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都存在差异, 他们的“发展期”是不同的, 即使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 学习上肯定都存在着上、中、下等。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 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老师, 一定要善待他们, 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 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 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 并耐心细致的培养他们, 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 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 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 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 科任老师应该积极与班主任之间沟通, 从家庭环境、个性特征等全方位了解学生, 以便对症下药。因此, 教育的关键是疏导和迁移, 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聪明是多元的, 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 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 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 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 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 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 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与此同时, 老师还要适时地给他们制订出适当的高而可攀的目标, 使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一般都是因为长期的学习习惯不好、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或者是对老师本身有意见而引起的, 我们不能指望一、两次谈心或辅导就能奏效, 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反复, 深入调查和了解反复的原因, 不急燥、不嫌弃, 要坚持不懈地作工作, 争取家长和班主任或其他老师的支持和配合, 并及时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多方着手努力,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尊重和爱护个性特别的学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从性格特征方面来说, 有的活泼好动, 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可见, 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是很难改变的。但正因为人个性的存在, 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 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 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 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 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 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 通过引导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就心理倾向来说, 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 有的喜欢文科, 有的喜欢理科, 有的喜欢朗诵, 有的喜欢运动, 有的喜欢书法, 有的喜欢写作……俗话说得好:“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作为老师, 对于学生的正当爱好, 都应给予肯定、鼓励, 并加以重视和培养, 实施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发展特长, 开发学生潜能, 因为兴趣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

三、尊重和爱护常犯错误的学生

犯错误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 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 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失误最多的应该是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 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最后的成功的?“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人难免都有失误的时候, 更何况是未成年人的学生, 他们所经历的太少, 缺少实际经验,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指导、培养和造就, 作为老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 给他们改正的机会, 因为我们是教师, 而不是法律。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 毕竟是青少年, 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 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 让学生怎样, 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 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 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 而是在帮助他。”可见, 在成长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 作为指导者的老师应该做的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以后, 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 并和学生一起分析, 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 甚至不犯错误。“知错能改, 善莫大焉。”错不是最可怕的, 只要我们能够及时反省和纠正。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我们的教育理当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做到“三个一切”, 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 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使他们学会做人,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和发展。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时期, 教育这一永恒的话题有了新的含义, 时代要求我们掌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对各类别的学生都充分做到尊重和爱护。

关键词:因材施教,学生,尊重,爱护

上一篇:追本溯源——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下一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