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2024-06-25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第五课

隐私受保护(第二课时)《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设计

清水驿初级中学

孙延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包括未成年人的隐私权给予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如何维权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在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教学重点】

树立隐私意识;依法维护隐私权。【教学难点】

尊重他人隐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传话游戏内容。【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播放动画《下列情景属于隐私吗》

要求:观看动画,思考动画中的两个场景哪个属于隐私,哪个不属于隐私。

小结:隐私是指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

二、导入新课 1.游戏:传话

要求:老师把一句话写在纸条上,每组的第一个同学看了之后,悄悄传给后边的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他听到的话,老师再亮出纸条,看前后是否一致。

小结:这一游戏揭示了我们生活中有的人总喜欢道听途说,传播别人的私事,结果越传越变样,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烦恼。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和维护自己的和他人的隐私权。

三、新课教学

教师导言:尊重和维护隐私权从何做起?

1.播放动画:《拆信**》《支书的表扬》《六根脚趾头》 要求:观看动画,思考下列问题。

①父母为履行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应不应该拆看子女的信件或日记?为什么?

②支书在表扬老张的时候,无意中披露了老张家的私事,是否会侵犯老张的权利?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③小刚的做法侵害了小林的隐私权吗?为什么? 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隐私?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总喜欢四处打听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有的人却是出于好意不经过本人的同意把别人不愿告知外人的私事说出来;有的人还以关心、爱护为借口,随意窥探他人甚至是亲人的秘密„„这些行为轻者导致家庭不和、同事不和、互相猜忌、心存隔阂,重者导致家庭破裂,人与人之间反目成仇。这些行为都是缺乏隐私意识、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表现。所以,尊重隐私应该首先树立隐私意识。

树立隐私意识,具体应该怎么做呢?请阅读课本51页最下边的内容。(出示课件“尊重隐私之《葵花宝典》”)

2.播放动画:《日记被公开以后》 要求:观看动画,思考问题。

(1)小涛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日记给小松看?

(2)小松为什么要公开小涛的日记内容?(3)小松的行为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4)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小松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

(1)小涛信任小松,才把自己的日记给他看。(2)小松公开小涛的日记,是侵犯小涛隐私权的行为。(3)小松的这种行为可能会使其他同学嘲笑小涛,严重伤害小涛的自尊心;可能会使小涛从此不再信任他人,产生自闭心理,影响 他的学习和生活„„

(4)这种行为表现进一步反映出小松身上所存在的不尊重他人,对他人不负责任、不守信誉的不良品质。

所以,尊重他人隐私还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出示课件“交友之《葵花宝典》”)

3.播放课件:下列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小结: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4.播放动画:《藏在暖气片后面的“眼睛”》

小结: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光要受到道德的谴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那么,当我们的隐私受到侵害时,我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请大家阅读课本54页中间一段内容(出示课件“依法维护隐私之《葵花宝典》”)。

5.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当然,我们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小结: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四、课后总结

人人有秘密,法律保护它。你若侵犯它,既不道德又违法。尊重他人隐私权,社会文明又和谐。

篇2: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自己的隐私需要强化自护意识,提高隐私意识和依法维护隐私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隐私保护以及未来社会科技发展与隐私权的保护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隐私意识,养成尊重他人隐私的习惯,增强依法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接近成人,有法律意识。但是认识很肤浅。因为学生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就会经常侵犯他人隐私。所以,学习有关隐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同时学会尊重他人隐私。当自己的隐私被别人侵犯时,学生不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这节课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三、教学重点:

树立隐私意识,尊重和维护隐私

四、教学难点:

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案例素材;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精讲点拨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板书)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想一想:

(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3)你认为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也包括我们未成年人。父母不征得我们同意,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是不对的。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激化矛盾,问题一定会解决。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板书)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第二、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板书)学生活动:肖肖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要求:

1、学生阅读案例

2、分组讨论:

(1)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2)思考在生活中自己是否有和荣荣相似的遭遇,当时感受如何?(3)老师归纳: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上面我们分析了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

第三、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处理“相关连接”的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和隐私有关的情景,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提问过渡: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哪?

二、依法维护隐私(板书)

1、学生活动:小旺和小松的案例分析

(1)阅读材料,围绕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2)讨论哪些行为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3)结合小松的做法,具体说明隐私权受到侵害后,应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2、学生阅读补充案例,提高认识。教师强调:

1)同学们列举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护的,即使执法人员也得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搜查,同时,公民有权用自己个人的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当然也不得滥用权利。2)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不意味着只有起诉(打官司)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方法。(学生回答)

3、教师建议

1)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2)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

1.江苏省特级教师王栋生,每次讲评作文时,都会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我可以读一下你的作文吗?”王栋生老师的做法

A、体现了对学生隐私权的尊重 B、违背了师德要求 C、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D、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私自查阅子女的手机短信。下列对这些 长做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关心子女生活和学习的行为 B、缺乏隐私意识和不尊重子女隐私的行为 C、履行对子女监督的义务

D、履行对子女教育和保护职责的行为

3、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可以

①自行与侵权人协商 ②请求司法保护 ③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④造成较大精神痛苦的,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探究与实践

小孙和小林是同班同学,两人由于性格不合发生争吵。小孙在日记中写下了很多侮辱小林的,与实际不符合的语言。一天小孙不小心将日记放在教室的课桌上,被小王看到,小王便把日记的内容泄露出去,给小林在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小林一气之下,将小孙打了一顿。吵到老师处还都认为自己有理。班主任老师耐心地进行教育,作了有说服力的分析。结果三人都认错并言归于好。

假设你是班主任,你会作出怎样的分析?

拓展延伸

寻找学校、社会中有哪些不尊重个人隐私的做法,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板书设计

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树立隐私意识 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2.依法维护隐私

侵犯他人隐私,追究法律责任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篇3:让数学教学从尊重和信任开始

一、了解孩子已有经验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孩子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 就是尊重信任孩子最直接的体现.

1. 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

任何教材的编排体系都是有前后联系的, 学习新知必有旧知做基础, 课前能够找准新旧知识联结点, 让新旧知建立起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从而帮助孩子实现认知的迁移, 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学得轻松、高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 根据孩子已掌握了类似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除法、分数和比之间的联系, 课前让学生大胆假设比有什么性质, 课上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用比和除法或分数之间的关系对假设进行验证, 从而得出结论.这个教学实例验证了, 教师在了解、尊重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的前提下开展教学, 提高了课堂实效.

2. 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 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相信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 绝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使用过人民币, 以此为起点, 安排孩子当小老师、同桌互相指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开展购物活动等, 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二、相信孩子无限潜能

人类的大脑内部有千亿个神经细胞, 这已是科学上不争的事实, 然而, 人脑的力量虽令人敬畏, 却也难以捉摸.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潜能, 不应该以孩子的家庭、长相、智商等因素影响我们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虽然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但只有加以积极开发和引导, 才能使潜能变成实际的能力.

1.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在很多时候, 当孩子遇到学习障碍时, 想到的是太难了, 我不行.作为教师, 此时对孩子信心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比较”时, 由于思维过程繁琐、计算复杂以及两种公式比较容易混淆, 练习题的错误率非常高, 孩子们在课堂上拿到习题时眉头紧锁、一脸痛苦的表情, 我选择了一些科学家们进行科学实验是如何百折不挠、坚定信念的小故事进行启发教育.孩子们意识到, 现在学习这些知识遇到的问题, 并不算什么真正的困难, 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同时还开展一些人人获奖的小型竞赛激发孩子树立了信心.

2. 教会孩子正确方法

有人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可以使人更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能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则能使孩子潜能无限、受益终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课要属复习、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因为在这样的课中, 由于每个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不同, 孩子认为老师所讲内容都是学过的知识, 不愿意再听.此时, 首先应该告诉孩子, 讲评的习题中含有大量的衍生新知, 不能仅停留在题目表面, 而要深入理解习题与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会融会贯通, 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其次, 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例如在试卷讲评课中, 人人都当小老师, 对一些简单错题的讲评让孩子来完成, 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等.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整体, 处处蕴含着矛盾, 预设与生成就是众多矛盾中的一对, 课堂教学中既需要预设, 也需要生成, 二者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孩子的尊重, 两者具有互补性.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 因生成而精彩.当课堂上“预设”没有出现、意外“生成”时该如何应对呢?

1.“意外”生成巧妙应对

在一年级孩子入学后, 第一周上的一节新授课———“比一比”, 比较的是大小和轻重.教学设计是让孩子通过观察, 比较青椒和胡萝卜的轻重, 青椒轻胡萝卜重.然而, 课堂上却出现了“意外”:教师预设孩子回答的是“轻”和“重”, 但意外的是孩子回答的是“光滑”和“粗糙”, 并有同学追问什么是“光滑”, 什么是“粗糙”.在这组词语的误导下, 孩子对胡萝卜与青椒的比较又转向了颜色、粗细等其他方面, 最后才说出了这节课要求比较的“轻重”.这节课的意外生成, 教师采用的处理方式是肯定孩子观察的结果, 并请孩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组词语进行解释, 然后再继续引导观察, 虽然使得教学时间超出预设, 但对孩子的尊重显而易见, 使教学超出课前的目标预设.

2.“预设”消失及时调整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对教材安排的理解以及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 预先的教学设计是在孩子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 呈现算法多样化,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 虽经教师耐心启发, 但孩子没有出现多种算法, 下面设计的教学环节无法继续进行.此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针对进位加法错误较多的现象, 呈现典型错例, 分析错因引入估算, 先根据个位相加是否满十是几十多, 再准确计算.同时也可以用先口算后估算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当“预设”没有出现时, 教师没有生硬地将多种预设一一呈现, 而是从孩子的思维实际情况出发, 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引入估算, 既尊重了孩子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4:《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设计

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该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保护隐私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尊重隐私的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隐私权。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3.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本课“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来叙述——从道德层面看,“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就此进一步强调了尊重他人隐私,不仅要树立隐私意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而且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从法律层面看,“依法维护隐私权”,对此不仅说明了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表现,明确了侵犯他人隐私权的法律后果和责任,而且还强调了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的同时,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应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①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类宣扬人格依附的封建陈旧观念还在某些范围内依然存在;某些人干涉他人私人空间、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搬弄是非、传播他人秘密等陋习有时有发生,这些都会影响个人隐私权的实现。②学生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对很多侵犯隐私的行为不会认识与辨别,甚至对已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侵犯隐私行为不知道用怎样的途径来积极加以维护。③个别学生由于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尊重和保守他人的隐私,甚至喜欢打探、议论他人的隐私,并搬弄是非、到处传播,引起人际关系不和谐。

2.学生的需要:①学生有必要了解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种种表现,尤其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高科技产品存在着侵犯他人隐私的危险,以增强隐私意识和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给自己的隐私一个心灵的空间。②了解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以及对侵害他人隐私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帮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正当的途径维护自己的隐私权。③引导学生在注重自己隐私权的同时,学会尊重、保护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道德的期盼,也是法律的要求,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很重要——不仅是个人文明修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提升的需要,个人责任意识与信誉意识强化的需要。

三、综合设计思路

1.课前准备

教师:寻找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并制作好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网络)搜索一个有关隐私的故事,并谈谈你的看法。

2.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引出话题,设疑激趣。

引导:是的,现在一些家长懂得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不去强行拆看孩子的信件,但对于孩子异常表现还是存在一些担忧和不放心。一些同学害怕家长拆看自己的信件,所以干脆不写信。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情景故事一:“QQ号的密码”

活动内容:用自己拍摄的影音资料——荣荣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QQ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后,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映荣荣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的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辨一辨:A.把密码给妈妈看;B.不给妈妈看。

[设计意图:影音资料的使用可刺激学生的多官感受,尤其自拍的影音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对生活事例的探讨与辩论,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的感受,活跃学生的思维,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并做出正确选择。而老师的引导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调节方法,增强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两难问题的能力,最终落实到行动中。]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组织辩论,适时地给以引导和点拨。如,逆反心理会给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

教学建议:本环节的辩论既可从监护人、年龄等角度谈;也可从琳琳保护自己隐私权的角度看,从而引发矛盾冲突,让学生在两难问题中学会明辨是非,尝试做出正确选择。老师也要给以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正是为学生提供解决两难问题的有效调节方法,可增强学生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活动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出现——荣荣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设问:你们说她应该怎么办?

辨一辨:A.告诉别人;B.不能告诉别人。

故事链接——琳琳最终告诉了好朋友真真,真真又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你如何评价琳琳的行为?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同龄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故事,既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在故事讨论中明白一些道理,懂得一些法律知识。]

教师行为:呈现故事、设疑启思、组织辩论、适时引导、明理学法。

教学建议:故事层层深入,老师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变化。如学生说故事,拍成影音等。在辩论与讨论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琳琳的角度、从朋友的角度、从诚信、责任的角度来说明与处理。

(3)情景故事三:“我需要你的帮助”

活动内容:配以图片或漫画——琳琳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看到了以下一些生活中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请你帮忙判断一下,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不是?并选择两项进行剖析。①“你有过男朋友吗?”“体重多少”“身高多少”……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求职时遭遇了这样的“拷问”。②“日记教学”,老师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用来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③李某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发现有4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④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事实,法院对其进行了公开审理。⑤妈妈刚要到取款机前取钱,发现有一个人正在输密码,琳琳马上拉住妈妈的手说“……”说说你生活中看到、遇到的有关隐私的事情,或者你已经感受到的伤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可以展现出学生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并从中共享师生双方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道德、法律、正面、反面等角度来举例说明,了解侵犯隐私的行为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集体思辨,形成一定的思维成果,对侵犯隐私的问题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

教师行为:呈现资料,分组讨论,参与合作,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4)情景故事四:“校长拆了我的信”

活动内容:以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有一所学校,在圣诞节时期,收到了很多的贺卡和信件,校方认为应该提倡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反对过洋节,同时觉得过多地信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于是,截留了学生的信件与贺卡,校长在学生集会的时候,点明了校方这一行为的目的,并把信件最多的同学小童的信当场拆了开来,还念了几段,要求大家专心学习。而小童从此却成了全校同学嘲笑的对象,整日神经紧张兮兮的,你说小童怎么办? 设问:①校方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②请你给这个故事设计一个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故事的呈现和分析,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感同身受,认识到这是一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而给故事设计结果的活动,则利于展开学生的想象能力,开启学生的理性思维,让学生在续写故事中去探寻依法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

教师行为:讲述故事、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给故事设计一个结果并加以呈现,对学生设计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教学建议:对于学生设计的故事结局可以要求他们表演出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趣味性。

(5)合作探究:“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

活动内容:小组合作,当我们遇到隐私及隐私遭到以上的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

合作探究一:保护隐私,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合作探究二:保护隐私,我们的建议与思考?

合作探究三可以针对学生自己提出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探究,激发、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探寻并掌握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有效方法。对于合作探究三的设计,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想象、自主的思维空间,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行为:发给学生一张小组“学生问题探究表”,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更明确的目标,在不同的分工中达成有效合作,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给以适当地指导,参与到学生合作与探究中。呈现各小组探究结果时,教师不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而且也要适时适当地加以点拨与引导,并给以一定的评价。

6.学生感悟

请学生也用一句话来概括表达自己学了本课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总结反馈,让学生用精炼的语句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事实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深化理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作者单位:吉林省扶余市陶赖昭镇第一中学)

篇5: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海棠中学江静

【教学内容】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及他人的隐私,并探索出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自主地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培养对他人的信誉感和责任感,憎恶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妈妈对茸茸上网的事了如指掌,包括她什么时间上网,上了哪些网站,甚至包括她和同学在QQ上的聊天内容。原来妈妈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个“电脑家长”的新型软件。茸茸在网上的一些行为都被记录下来,茸茸很生气,问妈妈这样做合法吗?

思考:

1、妈妈这么做合法吗?为什么?

2、“电子家长”产生的原因?——引导换位思考,站到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

3、我们该如何协调家长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的关系呢?(或者说想对父母说点是什么?)

和妈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茸茸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茸茸和苹果的对话:

苹果 19:57:59

公交站对面新开家小店,卖肉串,去吃吃看呀?~~

茸茸 19:57:41

会不会不卫生啊?我小学的时候得过肝炎,就是吃了不卫生的东西,很难受的!苹果 19:58:25

这样的啊

茸茸 19:58:45

你不要给别人说啊。。我妈来了,不说了。

第二天,茸茸发现苹果变了,和她保持距离,说话也隔得远远的,不知道为什么。

渐渐地,班上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茸茸得过肝炎,不少人开始疏远她,荣荣为此感到很痛苦,并且在网上质问了苹果……

茸茸 19:57:41

你怎么可以把我得过肝炎的事情告诉别人?你这样是不对的!

苹果 19:58:25

这个事情又不是我捏造出来的,是事实,我没有错!

茸茸 19:57:41

我告诉老师去

苹果 19:58:25

你去好了,我又没有错!

思考:

1、为什么毛茸茸会这么委屈和气愤呢?

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一)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1、破除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2、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3、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4、我们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二)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三)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一)保护隐私权的原因

1、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道德的呼唤,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判断:这些行为侵权了吗?

① 学校安装监控器

② 在手术中发现多名实习医生在观摩自己的手术过程

③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注意: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权行为。

(三)侵犯隐私权后的处理方式

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四)维护隐私权的方法

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①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②在上网时,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1)了解网页的隐私政策

(2)为个人使用的电邮登记另一个邮址

(3)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4)浏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楚

(5)确定与网站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

(6)拒绝接收任何不必要的信息

(7)把电邮加密后再传送

(8)浏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

(9)拒绝与第三者共用资料

判断:听了同学们的建议,我们明白:我应该学会依法维护隐私权,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把自己封闭起来,与世隔绝!

——错;维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

(五)怎样认识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

1、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2、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3、当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结束语:

尊重他人隐私,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是道德的期盼,更是法律的要求!让我们行动起来,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隐私权!

【作业布置】

判断题:

()

1、确保隐私不泄露的最好办法是自我封闭。

()

2、任何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

3、好朋友之间也应该有隐私。

选择题: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

①树立隐私意识②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③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④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在我国报道未成年人的案件时,皆用方格阴影隐去未成年人的头像,这是保护他们的()

A.肖像权B.隐私权C.人身权D.姓名权

【板书设计】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1、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

2、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3、隐私权被侵犯后的处理方法

4、怎样维护公民的隐私权

篇6:《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案

文昌中学 邓娟

一、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隐私的意识与观念,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找到一些维护自己隐私的有效方法,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难点:提高学生尊重和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情景故事一:QQ号的密码

琳琳最近一段时间,一回家就上网,跟网友聊天,妈妈看到时,她就马上关掉。开学近一个月来,老师反映琳琳学习不是很认真,成绩退步得很快。妈妈对此很怀疑,坚持要看女儿QQ聊天记录,要求女儿告诉自己QQ密码。

辩一辩:

A:把密码告诉妈妈 B:不把密码告诉妈妈 根据学生讨论,引出课题。板书: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1)树立隐私意识

情景故事二:我想把你的秘密告诉别人

琳琳为人热情,好朋友很多,小雪就给她看了QQ聊天记录。琳琳知道了好朋友的很多秘密,可是她却说:“我心中藏不住秘密,很想告诉我的另一个好朋友,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篇7: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案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2、难点:明确尊重他人的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增强责任和信誉意识。

教、学方法

1、教:启发式教学 创设情景

2、学:合作探究 情感体验 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播放《家有儿女》片断。

二.导入新课

提问:小雪的家人侵犯了小雪的什么权利?(隐私权)

三.进行新课

1.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小雪家人的哪些行为侵犯了小雪的隐私权?

学生谈:

师:这些行为都泄露了他人的秘密。那么是不是泄露他人的`秘密行为都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呢?

比方说,刘星考试作弊,老师告诉他妈妈,老师的行为是不是侵权行为?

生谈:不是。老师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刘星......

师:为了维护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公开当事人信息,不属于侵犯行为。

而小雪的行为没有涉及到他人利益,所以她家人的行为侵犯了她的隐私。那么,面对小雪家人的侵权行为,你想对她的家人说些什么?对她说些什么?

篇8: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学生讨论完之后。一名学生回答:“我认为仲永最终成为普通人, 他的父亲应该负责。因为他的父亲贪图小利, 没有让仲永学习, 仲永才成为普通人的, 所以他的父亲应该负责。”

听完学生的回答, 我赞许地点点头。 (因为这正是教参上的答案) 我正要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总结出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时, 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

“老师, 我不同意××的意见。我认为仲永成为普通人, 他自己应该负责。因为他五岁就能写诗, 而且还受到别人的称赞, 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神童。既然他是一个神童, 就应该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也就应该向父亲要求学习, 但是, 他并没有向父亲要求, 所以, 我认为他成为普通人, 应该自己负责。”另一名学生振振有辞地说。

这名学生的回答让我一愣。因为从教参到我所见过的一些资料中, 仲永成为普通人, 是他父亲贪图小利, 没让仲永受到后天的教育所造成的, 怎么能是仲永自己的错误呢?但仔细一想, 他的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道理, 很值得探讨。随即, 我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 接着又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仲永成为普通人, 到底是他父亲的责任, 还是他自己的责任呢?我们来一场辩论会如何?”

“好!”在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 辩论会开始了。

学生A:“我认为他父亲应该负责, 因为是他整天领着仲永去给他挣钱, 不让仲永学习, 才使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的。”

学生B:“我认为不对。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农民, 并且他家世代都是种田的, 根本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而仲永却不同, 他是个神童, 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但他却没有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 说不定他是想跟着父亲去吃好的, 而根本不想学习呢。” (有的同学偷笑)

师:“嗯, 有一定的道理。”

学生C:“我觉得还是他父亲应该负责。即使仲永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向父亲提出学习的要求。我想, 他的父亲也不会同意的。因为仲永毕竟还是个孩子, 而当时是封建社会, 我们都知道, 在封建社会父亲是不会听儿子的。所以, 我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其父之过。”

师:“你能联系当时的社会来分析, 很了不起。”

……

最后, 我为这场激烈的辩论做了一个小结:“同学们, 通过这次辩论, 我们知道了, 仲永之所以‘泯然众人’, 有其父贪利之责, 也有仲永不争取之过, 他们两人都应该负责任。同时, 我们也知道了, 仲永才华尽失, 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可见后天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啊。”

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因为通过学生的这场辩论, 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头脑中蕴藏着可贵的创新意识, 在阅读中不迷信书本, 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爆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同时, 也让我深深也意识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提出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更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感悟和见解给予中肯的评价, 使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得更好的发展。

篇9: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娟子疼爱女儿情深意切,可她却不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从一个人成长的规律来说,当告别童年步入少年时代,就进入了人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实践的扩大,思维能力的增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情绪体验发生质的变化。这时,独立意识增长,不愿再像孩提时那样依赖父母,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要自己去体验世界,就有了他自己的秘密。同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产生了“成人感”,有了独特的想法、看法和对未来的向往,而又担心被人视为“幼稚”、“可笑”,便成为深藏在他们心中的“隐私”。所以,孩子在进入青少年时代后,有了这种“隐私”是很正常的,是孩子心理日趋成熟的一个标志。

孩子有了隐私,许多做父母的总是忧心忡忡,大惊小怪,千方百计地去侦察,如翻抽屉看日记、拆信件,甚至打骂训斥。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压力,甚至产生敌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锁和防备措施,导致父母与孩子关系的恶化。

理智的做法是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也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谁不为自己曾有一份隐私而感到欣喜和满足呢?只是时过境迁被淡忘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将隐私全部无遗地告诉父母呢?相反,应该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为孩子能在内心深藏一份隐私而创造条件和环境,这可以融洽两代人的感情,或许孩子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反而愿意对父母倾诉心中的秘密。

尊重孩子的隐私,并非放任自流,放弃教育孩子的责任。须知,青少年时期正是心理危险期,青少年自主、自尊、自我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世界观还没有建立,远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心理状态也复杂交错,互相矛盾。例如,心中有了“隐私”,不愿对人坦露,却又希望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承认和理解;有极强的求知欲,却又容易盲目崇拜、模仿;热情高、易激动,但不能自制;富于幻想,却又不切实际;爱独立,但不知如何独立;闹自由,却不懂何为自由。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时代,还可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侵入孩子的隐私领域。所以,对孩子的隐私要给予充分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首先,主动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多交谈,谈父母在与他同龄时的一些所思所想、成功和挫折、经验教训,甚至谈一些现在可以公开的当初的隐私,谈自己对工作、生活,学习的看法和想法,倾听和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家庭中民主、宽松的氛围,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这样才能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隐私,给予必要的指点和教育。

篇10: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说课教案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我将向大家介绍本课我是怎样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突出学科教学特色,通过情感体验等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讲解了如何尊重隐私,依法维护隐私。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隐私。”《尊重和维护隐私权》这框在第五课中承接第一框内容,是第五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2、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和学生经常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现实,和我们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强化学生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过程、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音乐欣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感悟。

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及如何维护隐私权;使学生掌握 1 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生活实际设置情境,选取案例,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针对学生在隐私方面的模糊认识,我本着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阅读、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2.关于尊重他人的隐私,我采用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以案例主人公的角度交流隐私受到侵害时的感受,从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3、对如何依法维护隐私权,我采用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归纳。

三、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1.案例分析法。

充分利用典型案例,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参与学习法.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制造参与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富有成就感的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维权,学会做人。

四、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思品课强调情境和氛围,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采用了音乐欣赏的方式(欣赏歌曲《小龙人》)。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歌词贴近本课内容,所以在让学生听歌的同时,关注歌词的内容,进而引出同学们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从而导出本课主题“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本环节采用音频辅助教学的方式,更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指导学习: 在本环节中,主要向学生阐明两个问题,即如何尊重他人隐私和如何维护隐私权,主要采用的是案例教学法。(一)如何尊重他人隐私

幻灯片展示案例一“荣荣的困惑”。主人公荣荣的妈妈总想看她的聊天记录还要密码,他觉得很苦恼,想请她的同学帮忙出主意。这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同学们一起帮他想办法。通过讨论总结出:尊重他人隐私,要树立隐私意识。

幻灯片展示案例二“荣荣的无奈”。荣荣告诉了好友自己曾经得过肝炎的事,并希望朋友保密。但她的朋友却告诉全班同学,致使大家都不愿接近她,她去找那个朋友理论,朋友却认为自己没错。进而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荣荣会感到痛苦?(体会隐私被透露后带来的痛苦心情。)那么她的朋友认为自己没错,这种想法对吗?(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出侵权现象。)从而总结出: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分析,结合书本内容,让学生概括出“如何尊重他人隐私”这 3 一问题,完成本环节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两个案例的展示图像使用的QQ聊天的形式,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二)如何维护隐私权

通过案例二的分析,让学生完成一段话的填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找学生自己在横线上打上相关的文字,完成句子。既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记忆。

接着让学生例举现实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侵权现象。然后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行为,让学生加深印象。由侵权自然过渡到维权,进而提出本环节的第二个知识点“如何维护隐私权”先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回答,然后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如何来维权。

最后还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发生侵权时如何维权外,还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隐私的保护。用幻灯片出示“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在上网时注意保护隐私”两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进一步让学生树立隐私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3、探究与实践

本环节由两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是“感悟隐私 ”,结合前一个环节中的案例,主人公意识到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于是决定封闭自己,与世隔绝。对此让学生进行讨论,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以用来纠正部分同学的这种错误观念。此处选用的背景图片与此案例相呼应,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更易于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二是“解读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隐私遭到侵害的事,并说一说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还巩固强化了本节课所探讨的知识内容。

篇11: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道我国法律对公民的隐私权给与保护,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明白侵害者应承担的责任: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隐私,我们每个人都有隐私权,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那么,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二框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板书)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板书)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的事情,我们想一想:

(1)父母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2)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3)为你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小结: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也包括我们未成年人。父母不征的我们同意,擅自翻阅子女日记和擅自折阅子女信件,是不对的。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激化矛盾,问题一定会解决。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

第一、尊重他人的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板书)

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第二、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板书)活动:肖肖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朋友保守秘密。

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

老师归纳: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用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上面我们分析了家庭和学校隐私问题的几个场景,那么,下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社会,看看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

处理“相关连接”的内容。(可以省略)提问过渡: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哪?

二、依法维护隐私(板书)

1、侵害隐私权表现(板书)

我们先了解一下那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教师根据教材第53页的内容讲解,并指导学生划书。

2、如何保护隐私权(板书)活动:小旺和小松的案例分析

目的: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要求:阅读案例,讨论分析书中的问题。

教师小结:当我们的隐私权受侵害时,首先要运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其它方法。(学生阅读P55页内容,进行归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秘密。向别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对象。

上网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掌握网上安全知识。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连接”。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既是道德的呼唤,又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希望每一位同学在保护隐私上能作到守口如瓶,让我们的生活少一些摩擦,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篇12:尊重与维护隐私权的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尊重和维护隐私权,通过教学,让学生树立隐私意识,增强尊重他人隐私的责任感。我采用的是合作学习的方式。整节课分为三个小组活动内容,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过程中,使大家对维护隐私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和提高。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是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相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内交流中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本课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学生对讨论和探究的问题很感兴趣,课堂中迸发出许多精彩的发言,在讨论侵犯他人隐私行为的环节中,学生把身边涉及的隐私的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并把可能对隐私造成的威胁和隐患也提了出来,有些想法是老师在备课中未想到的。在交流中师生共同提高。在讨论几个小案例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分析,不再片面地认为家长看日记、老师排名次就是非法的、不合理的,在老师的引发和同学交流中逐渐站在师长的角度考虑问题,能理解父母和老师做法的初衷。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本课教学。比如在涉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内容时,如果采用老师讲授的方法,只能从老师的角度发现身边的侵权,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侵权行为被提出,有些内容让教师本人也有所忽视,所以通过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反馈身边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展开教学,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学生主体参与,整体效果比较理想,但在讨论案例的活动中,涉及的内容过多,使学生讨论不能展开,应适当删减1-2个案例。

总体评价

本教案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课堂上主要的2个环节,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及生生的互动,迸发学生的灵感,也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学生在小组讨论和班内交流中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学生社交能力的提高。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反思:

我认为,该教学设计和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

一、师生互为主体,创设新颖而贴合实际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清晰的问题解决式的层层推进的教学思路使得课堂教学逻辑严密。

二、丰富的教学情景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实现了由知识能力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三、力主让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产生践行的愿望。

四、关注热点话题,相时而拓展知识,注重引导以及积极性评价。这是本课一个能产生思想碰撞并且有火花的亮点。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尤需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1、热点话题运用到何种程度稍微过深,作好思想疏导和引导应该注意强化。

2、材料选取可以更精简一点,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余地就可能更多一点

3、时间掌控有点前松后紧,影响某些问题的深入和丰盈。

但总而言之,只要大胆去尝试、实践,总会有感悟和收获。点点滴滴的感悟和收获能促进我们的进步。基于这个以及能给大家以思考,我很欣慰。

四.教学中的困惑

1.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对他人不愿意说的事情不去强求打探。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对学生强调要学会主动去关心他人、关爱同学,特别是当同学陷于困难与烦恼时,要乐于助人。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者有时就会发生矛盾和冲突,怎么样正确对待、合理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值得思考。

2.处理好教学中的理论指导与实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况的应用的关系,否则会引起矛盾。如教学中我们强调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权,但如果有些同学违纪违规,老师在调查了解时,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问题,他是不是可以以“个人隐私”问题加以回绝呢?又如,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有些学生不愿意与同学交流,这又会引起自我封闭,不利于同学间的友好交往和团结,影响人际交往中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等。

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尤需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1、热点话题运用到何种程度稍微过深,作好思想疏导和引导应该注意强化。

2、选取可以更精简一点,这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余地就可能更多一点

3、时间掌控有点前松后紧,影响某些问题的深入和丰盈。

篇13: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教学设计

一、吴正宪的儿童观

儿童是活生生的人, 同成人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 有被尊重、理解、友善、宽容的需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既有潜力又尚未成熟, 教师要注意开发、挖掘学生的潜能, 又要包容学生的错误, 并利用错误作为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唯有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够获得深刻认知、技能与情感发展。因此, 教师要设法调动儿童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 启迪儿童的智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二、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学观

数学不仅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性精神;数学教学不仅仅是1+1=2这种单纯的知识技能传递的过程, 它还是一种展示人类理性探索求知精神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过程, 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吴老师认为数学教育要教人做真人, 让学生懂得去伪存真;数学教育要教人守规则, 让学生懂得自律;数学教育要教人敢承担, 让学生懂得责任;数学教育要教人不怕困难, 让学生拥有意志;数学教育要教人会自省, 让学生懂得反思。

三、吴正宪的儿童数学课堂观

课堂教学中不仅有知识的交流, 也有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获得, 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课堂教学还是师生生命重要的交往历程, 课堂是师生用心对话、真情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良好的人格影响学生。课堂应该是鲜活的, 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 课堂应该是儿童幸福成长的乐园。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 吴老师找到了创造儿童喜爱的教学教育的途径———用心地读懂儿童, 专业地读懂教材, 智慧地读懂数学。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走进吴老师的课堂, 体会吴老师的教学思想与特色, 感受吴老师的数学课堂的魅力与智慧。

四、吴老师的课堂体现着尊重

吴老师用尊重和欣赏营造着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 她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每一位学生, 她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有尊严的个体, 看成一个个平等交流的伙伴。吴老师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胆怯的、不爱发言的学生, 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和由衷的赞美, 使这些平时受不到关注的学生在课堂中挺直腰板, 自信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吴老师从骨子里发出的对学生的尊重, 是友善课堂得以创建的重要原因。

还记得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出示一幅北京“五一”期间自然博物馆售出门票的统计图,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 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1000张”“1100张”“900张”“1500张”……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报出自己的估计。吴老师微笑着,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很快, 结果出来了, 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这时, 吴老师拿着话筒来到估计1500张的那个小男孩面前:“请你下去问问, 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估计的?”被问的是一个扎牛角辫的小女孩:“‘五一’期间售出门票最多的是1300张, 最少的是700张, 所以平均数肯定在700~1300张之间。我又看到图中的数据大多和1000比较接近, 所以我就估计是1000张。”吴老师转过身来, 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发言, 你有什么感受?”憨厚的小男孩摇摇头, 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估计的都在里边, 我估计到外边去了。”吴老师充满感情地说:“我非常羡慕一开始就一次估计对的同学, 你们很了不起;但我更佩服身边的这位小男孩, 虽然第一次他估计到‘外边’去了 (吴老师有意识地借用了儿童的语言) , 但是他能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接受大家的意见, 调整自己的思路, 能够进行自我反思,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是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 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小男孩很激动,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出错而尴尬, 反而在错误中获得了新的感悟。

真正做到读懂每一个学生并不容易, 吴老师做到了;真正能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孩子更不容易, 吴老师也做到了。因为她相信:“爱的核心是尊重, 尊重儿童是更高层次的热爱、教育和保护。”她正是用这种爱和尊重, 创建了一个师生、生生平等的氛围, 这也是吴老师的课堂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吴老师的课堂荡漾着童趣

吴老师为什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这么好玩呢?那是因为吴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 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吴老师的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因为她“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学、读懂了课堂”。

例如, 在教学《解方程》一课时, 吴老师安排了“猜数”的游戏:每个学生心中想好一个数, 先隐藏起来, 然后将这个数乘以3, 再加上6, 只把运算后的结果公布于众, 看看谁能猜对隐藏起来的数。学生们饶有兴趣地算着, 报数开始了。“我的运算结果是36, 请大家猜猜我藏的数是几?”教室里鸦雀无声, 吴老师像个大孩子, 高高地举起了手:“我来猜, 这个数一定是10。”“对啦!”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第二位同学站起来了, 用略带挑战的口吻说:“我的计算结果是165, 谁来猜?”他不屑一顾地环视了一下四周, 吴老师又一次把手高高举起:“我来猜, 这个数一定是53。”他迷惑不解地望着吴老师, 嘴里挤出两个字:“对啦。”同学们向吴老师投来敬佩的目光。善于挑战的孩子们, 把数越报越大, “906、1509……”吴老师准确无误地回答着。“同学们, 不是我的本事大, 是数学知识的魅力大。”没等吴老师把下面的话讲完, 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呀?”“老师别说了, 让我们自己也试试。”

吴老师的课堂上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上来。吴老师用的猜谜游戏,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学生从疑问产生好奇, 好奇又马上转化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开始了尝试和探索, 在讨论实践中终于发现了解方程的奥秘。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们不仅感受到数学思想的魅力, 也经历了“疑问—探索—成功”的心理体验, 更带着好奇、带着思考开始了对新知的学习。

六、吴老师的课堂凸显着对话

吴老师的课堂是一个对话的场,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在进行着对话, 数学内容就流淌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生命对话之中。吴老师正是通过群体的对话场,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的经验。

吴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很“家常”。当出现不同的计数单位直接累加的时候, 吴老师曾经幽默地问学生:“1人加1狗, 是2人呢, 还是2狗呢?”同学们开心地笑了, 在笑声中明白了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吴老师在教学《估算》时, 让学生根据估算方法的特点进行命名, “小估”“大估”“中估”“四下五上估”“凑整估”等引得学生开怀大笑的名字, 使得学生对估算的方法更加清晰。

吴老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对话场很“开放”。她总是创造机会把学生推向前台,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生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课堂的常态。吴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 请同学们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 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学生产生了不同意见, 一场辩论在学生之间悄然开始……

整个辩论过程, 吴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权, 同时又做好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协助者。一句句“接着问”, 激发着提问方的热情, 启发着被问方的思维。当辩论一方受阻时, 吴老师不失时机地上前帮忙, 或让他们向下边的同学发出救援信号, 使辩论继续进行。在辩论达到高潮时, 一句推波助澜的肯定, 让同学们对问题的关键处恍然大悟。大家经常说:“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思维会那么活跃, 辩论水平会那么高呢?”我想答案就在这里吧。

七、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问题

孙晓天教授这样评价吴老师的课:“‘教’的色彩很淡, ‘商量’的气氛很浓, ‘为什么’很多, 留给学生的‘空间’很大, 这是一个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路径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去学习数学。”

这是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的一个插曲。在学生初步总结出规律后, 吴老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个性质对所有的除法算式都适用吗?你们有没有对其他算式进行过试验呢?”同学们开始验证、交流、讨论,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 12÷6=2与8÷4=2这两道题之间符合这个规律吗?两道题的商没变, 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的呢?”吴老师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最后总结出这两道算式符合这个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了, 只不过扩大的不是整数倍。这时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 在我们刚才总结的规律中要把‘0’除去, 这样才严密呢。”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他鼓起掌来。

周玉仁老师这样评价吴老师的课:“她的课, 知情交融, 师生互动;她的课, 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 趣已生;课继续, 情更深;课已完, 情未尽……”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 使教学过程成为孩子们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八、吴老师的课堂流淌着智慧

在课堂中吴老师善于制造、把握、激发思维矛盾, 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学直观形象的数学, 学纵横连通的数学, 学问题解决的数学……智慧的吴老师带着智慧走进课堂, 又在课堂中播种智慧、催生智慧。

吴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 放手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式。由于有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孩子很快进入了自主探究之中。

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有的学生则用一个三角形进行割补, 转化成了不同的图形。

孩子们很有趣味地折着、画着、剪着……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在孩子的动手操作中产生了。在推导过程中, 孩子们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同时思维也随着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智慧课堂是教师运用智慧的课堂, 是激发学生智慧的课堂, 是师生智慧共同成长的课堂, 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历程、享受数学快乐的课堂。回味吴老师的课堂, 我们感受着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激发, 感受着吴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适时的辩论、不失时机的激发冲突。我们在感受着吴老师教学智慧的同时, 也感受着吴老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智慧成长的快乐。

九、吴老师的课堂彰显着责任

吴老师在她的数学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 更重视把学生看做完整的人,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她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以数学的理性精神影响学生, 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蓄力量。这种教育理念远远超出了数学教学本身, 完全是出于对学生成长的责任, 出于把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价值的体现。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 所追求的就不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招一式, 而是在为学生成长负责这样一个大目标下处理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吴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她培养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认同、学会合作、学会欣赏, 她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课堂。

篇14:夫妻之间也应尊重隐私权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凡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当事人都有权加以保护。但在夫妻之间,基于特殊的亲密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义务,个人隐私权往往受到知情权的“挑战”——当配偶想要知悉对方涉及隐私的个人信息时,无论妻子还是丈夫,都有可能左右为难,很多夫妻甚至因此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那么,夫妻之间,当隐私权遭遇知情权时,该如何处置呢?

婚后不久,我就感觉老公李波似乎有心事。一天,他又站在窗前发呆,我从后面抱住了他的腰,他的身体居然猛烈颤抖了一下。我忍住内心的不快笑着打趣他:“以为我要谋害你啊?”

不得不说,李波是个好老公,性格温和,工资全交,平时对我的无理取闹十分包容,也不干涉我的消费。我很知足,也很爱他,但我始终觉得看不透他。李波喜欢发呆,有时候我俩聊着聊着,他的眼神就会突然变得空洞。凭女人的直觉,我认定他有事瞒着我,而且很可能与感情有关。

我和李波是工作后才认识的,他在大学里的感情经历从来没跟我说过。

我们同居后,我偷偷翻过他的书,想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一无所获。后来我跟闺蜜说起这件事,闺蜜奚落我:“你是原始人啊!现在是网络时代,他的秘密肯定都在网络空间里。”我恍然大悟,开始瞄准李波的电脑。李波是搞技术的,手提电脑基本随身携带。

有天晚饭后,我借口自己电脑坏了,想借他的电脑发个邮件,他毫不犹豫地把开机密码告诉了我。我打开电脑后装模作样地“发”完邮件,就关机了。

夜里等李波熟睡后,我悄悄起床,试图在他的电脑里找到线索,结果忙了半天啥也没找到。我不甘心,又在他的手机上找。他手机上的微信、QQ和电子信箱都是自动登录的,我还真的从中发现了秘密:他的QQ云空间里有份加密文件,我猜了好几个密码都没能打开。

我按捺不住兴奋,也顾不上隐瞒自己的偷窥行为,把李波从睡梦中摇醒,晃着手机向他兴师问罪:“说,这个加密文件是怎么回事?里面是不是你和那个女人的美好纪念?”李波睡眼蒙眬,问:“哪个女人?”“当然是你大学时候的恋人啊!”他听罢一把夺过手机,气呼呼地说:“半夜不睡觉发神经啊!”我不甘心就此作罢,非要他“坦白从宽”,可不管我如何软硬兼施,他都不为所动,说那份文件是公司的机密,不能让我看。我哪里肯信,而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那个加密文件里藏着另一个女人!

自己的丈夫心里却装着别的女人,我无法接受,非要他跟我坦白。可他梗着脖子说我“无中生有”,后来实在拗不过我,才无奈地说:“就算有也是老皇历了,求你别折腾了。”

说来也巧,就在我俩僵持不下时,他有位在外地上班的大学同学来访,据说当年还是李波的室友加铁哥们儿。我心中窃喜,盛情邀他同学来家里做客。李波不知我另有所图,还有些小感动。

美酒佳肴,畅叙友情,场面热烈,李波跟他同学都十分惬意。待两人酒酣耳热,我适时抛出话题,假装无意地问他同学:“李波当年的女朋友一定很漂亮吧?”那位同学脱口而出:“当然啊,那可是我们系花。只是……”没等他说完,李波急忙制止了他。我越发怀疑,追问李波:“难怪你至今忘不了她?”同学使劲摇晃着脑袋:“嫂子,你大错特错,李波是不会想她的。”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李波突然站起身,冷冷地对同学说:“你喝多了,早点休息吧!”那位同学呆了片刻,沮丧地对我说:“嫂子,我喝多了,谢谢你的款待,我回宾馆了!”同学要走,李波不但不挽留,甚至没送行,阴沉着脸,吓得我再不敢多言。

随后几天,李波一反常态地一直不搭理我。我心里有些慌,想主动向他示好,他却在沉默了几天后主动把我想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恋爱史吗?你猜的没错,我有过女朋友,大学同学,漂亮大方,我们谈了两年。可我后来才知道,她心里爱的人不是我,而是我们辅导员……毕业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布了她的秘密,我成了笑柄。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相信爱情了,直到认识了你。我想忘掉过去,可你一次次逼我……”说到这里,他低着头把脸埋进了自己的手掌里,肩膀抽动,拼命压抑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我愕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可能都有不愿被他人触及的秘密,那或许是他的一道心灵伤疤,或许涉及他的人格与自尊,即便是夫妻,也应视之为禁地,万不可强行闯入,否则,不但侵害对方隐私权,还可能伤及夫妻感情。

上一篇:必胜客实习下一篇:写一次实践活动的作文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