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养成的传统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意识形态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政界的敏感话题,也是新时代的哲学主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实践和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融合,使其成为了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向来强调“以文载道”“以文化成”的意识形态要素,承载着信仰塑造的基本功能,而且包含丰富的治国理政、立德化民的智慧,能够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和丰富支撑。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为研究视域,科学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效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今时代需要着重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意识形态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研究方法,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为视域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全文共分导论、结束语和五章,着重分析和论证了以下观点:为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体系化发展和大众化表达,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需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新视角定义,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新角度阐释。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界定,借鉴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综合了学者们的范围式、分层次定义,从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社会发展要素推动、个体人格提升和行为养成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细化和微观化诠释,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定义层面党性与人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并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界定为理论层面的完善和创新、实践层面的现实建构和作用发挥两个方面。综合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归纳,从宏观叙事与具体阐释两个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界定,并在具体阐释层面将其基本精神归纳为治国理政之道、社会运行之道、为人处世之道三个方面。基于以上定义,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新视角的说明。在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层面,从生成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民族文化土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由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化而来,二者互动共生;从内容角度看,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是立足唯物史观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而成的文化成果。在社会发展要素推动层面,“大同小康”思想、“以德治国”传统、“民为邦本”思想、“天人合一”思维、“修齐治平”理想等中华优秀传统治国理念和价值精髓,都已被中国共产党所继承并弘扬,成为推动我国“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文化支撑。在个体人格提升和行为养成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蕴含着推进现代人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宝贵智慧,为个体理想信念的树立、现代人格的自我提升和行为养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新中国成立以来,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与建设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且一直源源不断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丰富滋养和有益支撑。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自成型以后,一直决定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基本方向和传承模式。按照意识形态建设的不同时期,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语义场分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曲折化探索(1949-1978)、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1978-2012)、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2至今)三个阶段,厘清了不同历史阶段中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阶段性特征和传承模式,并从指导思想、社会措施、个体引导三个层面梳理出传承中华文化价值精髓坚守基本方向、契合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传统文化发展、吸纳民族精神基因提升公民综合素质三条基本经验,为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有益借鉴。经济全球化使得信息、资金、技术的流动更加便捷,也使得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变得日益频繁,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挑战和机遇也会反映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之中。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正当其时;另一方面,面临西方虚假普世理念对理想信仰的遮蔽、全球化文化浪潮对传统家国文化的侵蚀、市场逻辑对伦理本位的挤压等生存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逐渐暴露出脱离时代发展的现实短板,其现实境遇令人堪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准确识别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统领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巩固我党的执政基础。当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仍存在传统文化主流价值阐发片面化、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水平不高、现代理想人格塑造尚未成型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主流价值阐发方面,由于未能严丝合缝对接当代文化需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的阐发仍存在“言必称”“择其一二”等片面之说;在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方面,主要是未能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作用,对其的活化性利用仍然处于浅层,存在功利化应用现象,其实践应用效果也有待提高;在现代理想人格塑造方面,由于中华传统人格思想对于人的现代化理想人格建设还不具备全面的激励因素,因而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理想型人格建设仍不成体系,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其主要几点,可归纳为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弱化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核心理念阐发不足弱化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整体合力尚未形成减缓了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等三个方面。基于以上问题,要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模式,使其在新的时代返本开新,更具有时代性和感召力。在当前中西文化与意识形态都处于相互冲突与交融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再是主流意识形态,而是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资源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及各种社会文化领域有所助益。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以继续弘扬和传承,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意识形态视域来反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境遇,力争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具有返本开新之效,有效推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指导思想而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内外传承。就基本思路而言,要厘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功能性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一切有效力量,完善传承传播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具体举措而言,要通过思想引领提高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加强教育引导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体社会化的有益观念,在提升公民基本素养、推进现代人格生成、规范个体行为中推动社会的良性化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承;弘扬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国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点与努力方向

第一章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 意识形态及其建设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传承弘扬

(三)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关系

(一) 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层面: 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的提炼交融

(二) 社会发展要素推动层面: 综合国力、五位一体的因素驱动

(三) 个体人格提升和行为养成层面: 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

(一)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曲折化探索(1949-1978)

(二)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1978-2012)

(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2至今)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经验

(一) 指导思想层面:传承中华文化价值精髓坚守基本方向

(二) 社会措施层面:契合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传统文化发展

(三) 个体引导层面: 吸纳民族精神基因提升公民综合素质

第三章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建设的崭新机遇

(一) 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传承要求

(二) 现代化建设成就奠定了坚实的传承基础

(三) 国家地位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建设的现实挑战

(一) 西方价值观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遮蔽

(二) 全球化文化浪潮对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挤压

(三) 市场逻辑对“伦理本位”思想的冲击

第四章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和成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承弘扬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传统文化主流价值阐发片面化

(二) 传统文化活化利用水平不高

(三) 现代理想人格塑造尚未成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承弘扬存在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 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弱化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

(二) 核心理念阐发不足弱化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三) 整体合力尚未形成减缓了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

第五章 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视域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和举措

一、指导思想层面: 顶层设计和发展方向的精准谋划

(一) 根本原则: 坚持导向加强引领推进发展

(二) 价值塑造: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 传播推广: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内外传承

二、基本思路层面: 攻坚目标与重点措施的谋求落实

(一)基本目标: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功能指向: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

(三) 主体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一切群众力量

(四) 载体建设:完善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

三、具体举措层面: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教育引导

(一) 思想引领:“表”“里”兼顾提高认知认同

(二) 教育引导:“显”“隐”共进助力传播传承

(三) 素质提升:“质”“格”并行促进自觉自省

(四) 行为养成:“情”“行”并重推动身体力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学校艺术教育模式建构论文提纲下一篇:招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