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2022-09-11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新的教育工程, 学科教学理论仍未创建。在现实教学中, 许多老师还是采用其他学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特别是相当多的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于“以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习以为常, 认为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 所采用的方法是教师讲解, 学生接受, 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建立在教师的单向授课上, 使得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 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 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的目的。笔者认为, 今后计算机课堂教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年来, 不少有效的教学改革都是把培养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为改革的起点。他们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努力激发学生主要探索的愿望, 细心诱导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热情鼓励学生每一点进步, 耐心点拨学生每一个困惑, 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展。这些成功的经验表明, 培养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心理学认为,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感情相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 对某个事物的“猎奇”心理或偶尔有兴致是不能称为兴趣的。学生“爱听”和有学习兴趣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学生有学习兴趣应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 积极探索的愿望上, 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 表现出的是愉快的学习情绪。一时有兴致或偶尔爱好仅仅是兴趣的萌芽。根据计算机的特点, 学生容易对计算机学科产生兴趣的萌芽, 教师应以此为起点, 加以引导、扶植、培养, 使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 教师若不注意学生的兴趣, 不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或对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不予理睬, 对其非思维点却絮絮不休, 学生就会扫兴至乏味, 一旦失去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必然昏昏沉沉应付了事, 学习效果也就无法谈起。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 注意把培养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内因、优化外因, 使教和学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 要注重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受条件、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计算机水平差距很大, 给计算机学科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如果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差距, 采取必要的措施, 势必造成两极分化, 甚至使一些学生失掉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自卑是人生的第一大敌,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 要使教育成功首先就要给学生以信心。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 加强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 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自我、表现自我, 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

3 要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践证明, 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目前, 在计算机教学中, 仍然存在教师过多地包办代替、过细地“搭桥”、铺垫,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有些教学改革也只是立足在怎样为学生“搭桥”方法上的变化。

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 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计算机是自学的一种工具, 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下河”, 让学生“在游泳高中会游泳”,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学习实践中, 学生可以品尝学习的艰辛和乐趣, 同时磨练意志, 培养兴趣和能力。

4 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决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大撒手让学生自己看书、打开机器, 让学生随意操作的做法不可取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不应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出发, 对学习做出得力的指导, 比教师一厢情愿地教要难得多……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 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共同活动的方式与过程等都应精心策划。否则, 教师在教学中留下一点缺憾, 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

5 要注重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起到协调人们在活动中的行为, 促进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提高人们的活动效率等积极作用。一项工作和工程单靠个人的能力是难以完成的, 必须把一部分人组织起来, 按照分工执行各自承担的任务。这就强调了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此外, 与人协作精神产生的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可能会使人们沉迷于计算机中,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很可能会从“书虫”变成“网虫”, 或迷恋于计算机游戏而缺乏同学之间的交往, 或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 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 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培养, 在社会化进程加速的信息时代, 以新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人际关系, 对待人与计算机的关系。

6 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 “善于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开拓、进取的应变能力”, “既讲竞争, 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等。但无论哪一种能力都要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 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 计算机的运用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摘要:高中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要想上好这门课, 必须搞好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原则

参考文献

[1] 钟毓惠.关于开放教育课程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 (4) .

[2] 蒋华.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

[3] 韩素莹.论网络小组协作学习的优势与效果[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上一篇:中文类师范学生求职的专业技能研究下一篇: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