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2024-06-25

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共13篇)

篇1: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杨 旌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株洲 412008)

[摘 要]:云计算极强的变革力终将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技术,引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高校营建云计算环境,须夯实信息化、网络化基础,推进云计算辅助教学是首当其冲的任务,拓新计算机基础教育至关重要。基于优化的目的研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对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创新,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关键词]:云计算;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知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信息技术体现了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知识化、信息化、集成化的知识网络经济初现端倪。现代网络科学是研究人机物三元世界的网络共性规律、表达模型和计算理论的新兴学科,直接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由此将产生网络信息理论的新概念并发展新的理论体系,云计算就是实例。分布式处理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步是孕育云计算的前提条件,云计算适应用户的需求和软件转向服务的发展,体现了信息系统聚集的集中服务模式。[1]

1、云计算赋予高校以无限的发展契机

1.1 云计算奠定了高校教育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

“云计算”的初始含义是将计算能力放在互联网上,2006年之前在英文单词中并不存在,到2007年末才作为IT成就的创新单词逐渐被业内接受并认同,2008年初在我国被翻译为“云计算”。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云计算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处理能力超强,存储空间海量,高度可靠,资源利用率很高,通用性很强而且成本极低。云计算泛指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构架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它既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云计算融合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奠定高校教育理念创新的思想基础[2] 云计算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化服务,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必经阶段。我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依科学分类原则对云计算给规划出四大配置:公共云(Public cloud):即面向广泛客户群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私有云(Private Cloud):针对单个机构进行配置。社区云(Community Cloud):针对供应链这类有限数量的,彼此相关的组织设计。混合云(Mixed cloud):是以上三种配置模式的任意组合并。NIST将云计算服务模式称为S-P-I(SaaS-PaaS-IaaS),它是基于计算机文化的技术融合与创

新,是信息技术研究与计算服务拓展的革命性更新。[3]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9月宣布执行云计算政策,并启动Apps.gov网站展示得到政府认可的云计算应用,帮助政府与国民更好的接受云计算的理念。同年11月4日IBM提出云计算学院计划,旨在引导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对云计算倡议的追求,更好地运用云计算协作技术,使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促进高端教育发展。该计划强调大学通过云计算对商业和工业开放其技术基础设施促成研究突破、高效地帮助大学实现不断增长的信息资源需求和能量耗费协调平衡、云计算的延展促进大学以全新的方式教育学生、并提升大学管理研究和有效的校务处理;云计算理念的贯彻与云计算技术教育,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全球劳务市场,适应新技术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4]

1.2 云计算为高校描绘了改革创新的宏伟蓝图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表现为利用互联网上的软件和数据的能力。云计算适用性研究与市场推广是从源头开始的技术创新,既拓新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并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中整改优化,又基本上解决了传统软件危机引发的数量无限增长的危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资深专家刘鹏博士预见云计算终将与网格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云格Gloud(Cloud grid),云计算与网格技术结合的基准将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实现的云计算与网格服务的融合远景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与网格服务的融合远景

云计算的服务触角极其广泛:○科研领域的地震监测、海洋信息监控、天文信息计算处理等;○医学领域的DNA

信息分析、海量病例存储分析利用、医疗影像处理等;○网络安全领域的病毒库存储、垃圾邮件屏蔽等;○图形与图像处理领域的动画素材存储分析、高仿真动画制作、海量图片检索等;○互联网领域的E-mail服务、在线实时翻译、网络检索服务等;○其他领域,如网络教育、企业营销、电子商务、银行国际结算与支付等。[5] 2009年云计算开始走进教育,并将在未来1-2年左右成为学校的主流技术,它将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ID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郭昕认为:在云计算的时代,用实现工具的概要信息(见表1)。

表1 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概要

给人们带来的是思维的转变,核心竞争力是整合资源的能力,谁能够通过自己的平台去整合资源,去提供系统服务,谁就能把握未来的先进。云计算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带来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新概念,其应用的研发与服务拓展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被云计算推到了新时代发展前列,它作为网络科学的先导将为高校开展云计算辅助教学与管理提供改革与创新的发展契机。[6]

2、营建高校云计算环境的思考

2.1 稳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高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程度是评价一所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实施高校营建云计算环境(教学环境与管理环境)以稳妥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综合分析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难发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是要认真研究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认识应全面提高---改变重管理轻教学、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重速度轻规划的观念。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科学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建设需整体规划---改变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缺乏全局的战略性思考的现状,就是建设条件不足,也不可生搬硬套外校的经验,从本校实情研究出发,才能应对施行过程中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经费使用防浪费---拓宽信息建设融资渠道,拒绝到位资金不当使用,把关设备的合理配置,促进硬件环境与软件开发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财物的隐性浪费。○信息素养待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完善,其着力点在于:更新教学观念把握自身定位、优化知识结构充实信息技能、加强学术研究促进成果交流、跟进科学前沿传递发展动态、治学讲严谨导教在科学。○管理维护当规范---妥当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合理配备管理人员,严明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适时更新应用系统,确保高效运行。

二是要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育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是高校成功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在参考刘平博士的文献后整理出高校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步骤、技术服务平台、可

总之,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高校云计算环境建设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高校领导的扶持,更需要资金的保障、网络管理的完善。构建数字化校园是营建云计算环境的基础,为高校的信息资源的建设、信息流通、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平台,为全校教学、科研、管理和高素

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先进的工具和手段,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7]

2.2 拓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计算机文化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的必备手段与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为此国家教育部理工科和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相继出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若干意见”(白皮书)和“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 年版)”(蓝皮书),阐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要求,强调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由操作技能转向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使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充分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更具有大学教育特征和专业应用特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不仅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加强,更是课程体系结构、教学重点拓新、教学方法改善、考评机制改革研究与探索,主旨在于切实推进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责无旁贷地成为营建云计算环境的突破点。[8]

对云计算的适用,需要科学建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拓新基本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在云计算环境中为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首要研究的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要主动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强调的改革思路是:全方位提升理论教学的质效、加强实践环节的基础实训,为培养祖国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计算机网络信

息技术基础,以应对未来国家战略发展中云计算推广的需要。经过查阅全国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精品课程的资料。本人归纳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结构简表(见表2)。

表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简表

2.3 高校研用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构想

2009年Google与IBM合作已把全球多所大学纳入“云计算”中。“云计算”不仅改变着全球IT领域发展的格局,也将规范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格局。“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属于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是研究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其核心是云计算服务支持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成为21世纪高校教学模式的新发展。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营建高校云计算环境是十分现实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环境(见图2)

图2 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简图

身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和解决的基本思路为:●由于生源地高中计算机信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新生计算机知识基础的明显差异,把控教学进度应随时追踪教学信息反馈,建立学生信息员辅助教学评价机制;●各专业对计算机知识需求不同,需要与授课专业资深专家调研该专业与计算机基础教学 的有机结合点,准确把握教学针对性;●人才选用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考察学生是否拥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提升过级率的关键须有针对性的精炼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摸索一种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方案,注重课堂、实验、网络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数字技术与网络时代催生了云计算,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孕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云计算辅助教学 [9]

3、结束语

F5中国区技术总监吴静涛描述了云计算环境构建步:高校的云计算环境的主要任务由组织可虚拟化的数字信息资源,构建动态数据中心模型与实施,把数字信息资源切换在动态数据中心的环境中,高校组织结构的变化,云管理技术与外部云的导入计划的落实;这5个步骤可以非常完善地让高校从容地面对云计算的未来。让我们蓄势待发[10]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信息科学技术的长期发展趋势和我国的战略取向[J].中国科学.2010(40),128-138.[2] IT168网站原创.云计算起源探析与演化过[DB/OL].http://.2009-11-30.[3] 和讯.NIST定义“云”标准:三大模式和四大配置[DB/OL].http://.2010-03-04.[4] IBM提出云计算学院计划[EB/OL].网易科技报道http://tech.163.com.2009-11-05.[5]

.云

(Gloud)---云

算的未

[DB/OL].http://.2010-07-20

[7] 刘平,倪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220-224

[8] 陈丹等.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44-45.[9] 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5-79.[10] 吴静涛.云计算如何构建IT的共产主义[EB/OL]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2010-05-13

作者简介:杨旌(1981--),女,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人,讲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E-mail:yangjing_wp@hotmail.com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of the College Course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Facing Cloud Computing

Yang Jing(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Hunan Zhuzhou, 412008 China)[Abstract]:With extremely strong changing force, the cloud computing will at last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causes the great charging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ans.For setting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hould ram the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alization and networkalization, while promoting cloud computing auxiliary teaching bears the brunt task,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and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Based on the aim of optimization, to research the course of 《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facing the innovation of cloud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s would possess the foresight and practicality.[Key Words]:Cloud computing;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Innovation Research

篇2: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法,主要是完善教学内容、实行分模块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改进考核方式、加强师资培训等.

作 者:杨波 许海成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 WEST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篇3: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简称NCRE) , 1994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始主办, 至今已有20多年, 是最早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级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机制, 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面向全国的非学历教育的证书考试, 专门用于考查应试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理论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 以应用能力为主, 并进行等级划分, 分类别、级别进行考核, 可提供最具权威性的资质证明。 由于它具有客观、公平、公正的考核标准, 因此现已成为全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一种证书, 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

目前, 全国各高校理工科新生的计算机课程, 基本上第一期是计算机基础, 第二期是C语言程序设计。 很多普通高校要求理工科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 并将计算机二级证、英语四级证与学位证挂钩, 像我校理工科学生如果没有获得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这两个证, 毕业时就很难获得学位证, 所以计算机二级考试对理工科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考试, 所有理工科学生都要重视。 从2013年下半年起, 二级C采用无纸化考试, 时量120分钟, 考试内容除了C语言知识外, 还包括计算机公共基础知识, 其中公共基础知识又包含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设计基础等四方面内容。 考试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共10分, 占10%。 虽然只有10分, 但对于那些想考高分 (90分以上优秀) 的同学来说, 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内容繁多, 课时有限, 有必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1.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教学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数据结构及操作、基本排序与查找算法等。

算法部分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首先介绍算法是解决某个特定问题的有限步骤的描述;介绍算法的控制结构可分为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采用用程序流程图形式、N-S结构化流程图及算法描述语言等其他描述方式进行描述;向学生讲解流程图时穿插算法的特性介绍;说明即使是同一个问题, 由于算法不同, 效率可能有很大区别, 从而进一步引出算法时间、空间复杂度。 对于数据结构,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数据运算。 掌握像线性表、堆栈和队列等线性逻辑结构及树、图非线性逻辑结构;掌握数据的顺序存储结构与链式存储结构的优缺点。 展示其在不同存储方式下进行查找、排序、插入与删除操作的灵活性, 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两种不同存储方式的区别, 了解二叉树的不同遍历方式。 通过历年试题分析, 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在等级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题中约占50%, 因此, 教师应侧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2.程序设计基础部分教学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对象、方法、属性等概念。

程序设计方法是程序设计基础部分的重点, 概念是该部分考核的主要内容, 考点份额较小。 相对于专业学生,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完全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很多概念比较困难, 因而, 对这些知识只能要求学生加强记忆。 教师只需对所有概念进行相应总结和归纳, 无需过多深入探讨, 以免学生愈加迷惑, 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三种基本程序结构 (顺序、选择、循环) 和程序设计基本原则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模块化程序设计原则 (高内聚、低耦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中的基本概念 (如:对象、属性、类、方法、封装、继承、多态性) 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 教师在讲解时应强调概念。

3.软件工程基础部分教学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 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该部分内容相对抽象, 考点比较多, 因此历年考试中多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地方。 考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目的;软件工程的三个要素 (包括方法、工具和过程) ;软件生命周期阶段 (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 及各个阶段的目标及文档设计、工具、方法 (例如:软件测试方法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和步骤 (例如:软件测试步骤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统计, 以上知识点在考试中的出现频率较高, 所以教师应重点讲解。

4.数据库设计基础部分教学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 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基础部分知识点比较抽象, 等级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语言 (DDL、DML、DCL) ;数据的三种基本模型 (层次、网状和关系)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数据库设计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E-R图中实体、属性、联系的表示方法及三种联系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联系) ;传统集合运算与专门关系运算 (选择、投影、笛卡尔积) 等。 根据总结统计发现以上这些知识点在二级考试中出现频繁很高, 因此教学中应当作为重点内容突出讲解。

5.结语

篇4: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起着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推广计算机应用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全国各地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不均衡,以及各专业的需求不同,如何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项工作不但涉及的专业面广,且国内外可借鉴的模式较少。2009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以下简称2009 白皮书),对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规范和指导。由于国内各高校层次不同,生源情况不同,学习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导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各个学校如何从 2009 白皮书获得有益的指导,进行各自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目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定位区别不够明确;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以专业为导向研究不够深入。因此,对于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定位与设计。

2 面向专业应用的课程改革具体方案

2.1 重新定位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多数高校沿用多年的以“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为基本框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专业分类教学方面体现专业应用需求的导向不够明确。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由知识普及型向服务专业应用型转型时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应定位在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其专业领域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的实力和信心。

我校虽然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了分类教学(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但课程内容在专业应用需求方面体现不明显。目前还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所以对现行教学内容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计算基础教学改革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校教师在课程内容的补充完善、实训案例扩允、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

1)对课程内容进行升级,引入“计算思维”等重要概念[2]

2006年,时任卡内基· 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的周以真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 的概念,她认为计算中包含的思想方法,比如递归、回溯、抽象和分解、启发式推理等,具有普适性,可以在多个学科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并把这些思想方法通称为“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

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传统课程内容重点都是办公软件的使用,而目前大学新生具备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比以往大有提高。针对非零起点学生,应进行课程内容升级,一些原来仅在专业类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如图灵机、计算复杂度分析、问题求解、算法与数据结构等与计算思维有关的内容,应引入非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

把计算机基础理论引入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3],这将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并期望能够通过训练计算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使用计算機解决其专业领域的问题。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次序

在课程开始之初,过多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只会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竖起高墙,所以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前几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理解数据类型及表示,对数据进行操作,并设计程序。只有学习到一定程序之后,学生才会提出更加抽象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会产生数据溢出,递归算法是否真正能够提高运算效率,类和对象的区别是什么等等。又如《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图灵机、数据结构、计算复杂性等方面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应当放在课程的结尾,而不是课程的开始。

2.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较为被动,主动思考很少,很多问题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了对问题的探究,应用能力较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运用了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选择教学语境

绝大多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程序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广义解决问题的技能,可以用在任何程序设计应用中。有强有力的证据[4]表明,如果不在一个具体领域内学习程序设计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很可能什么都学不到。这更说明选择某个与学生相关领域的重要性,而语境化教学是改善学习效果的钥匙。

要进行语境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除了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外,还可以使用学生具备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和信息技术知识,以降低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理论和程序设计等抽象内容的难度,改善教学的效果。例如可以参考微积分的概念结合各专业设计不同的案例,物理学专业可以用力学的例子讨论速度和加速度,化学专业则讨论反应速率和动态均衡。教师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和理解后,可以再进行抽象,从中提取这些问题所依赖的数学模型,然后编程实现。

2)使用应用案例教学,面向问题求解

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一般按照数据类型及表示、运算符与表达式、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及控制语句、输入\输出操作、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数组、指针)、文件操作的顺序教学。这种教学过程周期较长,而且实验课程难以安排,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比较有创新意义的做法[5],是在讲授语法之前直接使用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程序设计结构和语句实例,进行实际的运行和数据测试。这种教学方法把原来的以语法为中心转变成为面向问题求解,通过设计良好的展示案例,学生可以清晰地理解程序结构形成的过程,并将程序的形态与问题的求解关联形成知识记忆,而不再是一个一个离散的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知识点。

2.3构建网络课程交流服务平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构建网络课程交流服务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专业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兴趣相同的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合和沟通。在沟通的同时,一些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志同道合的学生会慢慢凝聚成一支或几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的骨干队伍,这些队伍必然会在校内受到广泛关注,从而产生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学风的整体提升。同时,团队还可以创办工作室,承接校内外项目,为将来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开设几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就能了事的,把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引入非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将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与专业问题无关的程序设计内容改造成为与专业领域结合、面向问题的程序设计教学,这不仅让学生有所学,更应让学生学有所用,这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具有深远意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一项深入而持久的工作,为专业服务的重新定位使得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多方面问题,如教学内容选择上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如何删掉一些与该专业结合不紧密的内容,但又能保持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如何与专业课教师沟通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報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5.

[2]Wing J M. Com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3]M. Guzdial. Design Process for Non-majors Computing Courses[C]. 36th ACIvi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Education(SIGCSE),ACM,2005.

[4]J Kolodner.Case Based Reasoning[M].San Mateo,CA: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1993.

篇5: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与教学质量

质量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生命线,而案例教学法又是保证和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对案例教学理论和教学质量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案,内容包括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确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呈现案例与阅读案例、讨论案例和案例报告.

作 者:王海良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哈尔滨,150008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5)分类号:G642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校 计算机 教学质量

篇6: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摘要: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随之而来,大数据的应用越来越凸显出其优势,应用领域也延伸到教育界。因此,传统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也需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顺应时代和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1.大数据背景

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简而概之就是大量数据信息的集合。大数据,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大数据的发展历经了许多变革[1]。其概念由麦肯锡提出,他认为大数据就是由数据规模庞大、种类繁多、速度快的数据集合。目前,数据呈爆炸性膨胀状态,数据量已经从上世纪的KB单位,上升到了PB、EB甚至ZB单位。研究表明,人类存储了超过500EB的数据,,数据量竟达到1.8ZB;根据IDC公司预测,每过两年全球的数据量将翻一番,到数据量将超过35ZB[2]。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是当今从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2.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基本都设置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在高校所有公共基础课程中占一定地位,也是高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阻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

2.1学生入学基础的差异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大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很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都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比以前都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在发达城市,由于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优越性,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在偏远地区农村,由于教学条件落后和教学水平欠缺,有些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因而使得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很难统一性。

2.2班级制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现有的大部分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班级制教学模式,都是一个教师教授一个班级的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教材和相同的标准进行教学。属于“一把抓”模式教学,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被教师忽略,因而课堂中常常出现有些学生觉得过于简单而不专心听讲,而有些学生又因没基础听不懂而放弃听课,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导致达不到课程设置的预期效果。

2.3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一致

当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很多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但对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模糊不清,似懂非懂。如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很难懂得计算机内存和外存的正真区别,很容易混为一体,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更是略懂皮毛。

2.4教学模式单一

当今大部分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以“教”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学”为主体。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为依托,对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讨

大数据资源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展现方法多、时效性高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好符合人性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大数据技术能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有要素。随着各种数字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整个教学呈现出多姿态,如远程教学、慕课,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基于moodle学习、慕课学习等各种网络学习资源能详细记录学生每次答题过程和答题结果,包括答题时间、答题步骤、答对题和答错题等。这些信息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掌握。利用大数据技术,很容易统计出哪些知识点是难点,哪些概念容易被混淆,学生学习哪些内容或完成哪些习题时花费时间较多。教师根据大数据技术统计结果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为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提供依据。

3.1对学生进行摸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开设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之前,对大一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测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测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置大学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于基础差的专业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入手讲解;对于理科基础好的专业,可以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难度和教学内容。

3.2采取学生选老师重组班级的教学模式,破除班级制教学模式

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摸底测试,能反映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计算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理论水平。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试点对全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进行重组班级制,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分别使用不同教材和不同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水平高的学生重组班级,设置为提高班,可对他们调整教学难度和深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计算机水平更上一层楼。而对基础差的学生重组班级,设置为基础班;只教会他们基本的实用操作技能和基本计算机理论知识。分班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技能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弊端。

3.3改变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想

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时代,手机、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许多学生都是“低头族”,部分低头使用微信、QQ等通信软件进行人际交流[3],部分学生低头“淘宝”,这对高校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有着极大的冲击和诱惑。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体”制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网络多元化终端设备中,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学生不再只能通过课堂教师传授知识,也可使用多样化的学习的平台与学习方式去学习操作使用计算机。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师,需努力改变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弊端,改变教学模式,将网络由弊变利。由教师占主体的课堂教学改成由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用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自由讨论,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不再以课堂模式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不再限制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等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需求,去选择相应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比如,对艺术专业学生,多注重实用软件的操作技能讲解,而论理知识则可就轻避重;对于理科专业,理解能力更强,则可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数据表示等理论知识详细透彻讲解,对使用软件的操作可以简单概括,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教师需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好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使得大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来提升个人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

3.4教学内容实时更新并注重实际应用

互联网下的大数据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由于诸多主观因素,导致教材知识与大数据相背离,教学内容无法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应及时更换陈旧的教材知识。作为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由于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快,必须以大数据为背景,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特别是在讲解计算机的硬件时,每月都有可能有新产品出现,需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中的硬件与实际市面流通硬件吻合,避免因教材更新不及时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真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操作技能。

4.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思维方面,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具备“大数据思想”,将大量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在相关技术预测和分析下,对教育和教学改革做出深度的分析,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被时代所淘汰[4]。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面临着改革的挑战,详细了解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掌握程度,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调整教学内容等。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对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云,李建芳.职业院校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中的困惑和变革[J].教育教学论坛.(6):188-190.

[2]陈琨.大数据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29-130

[3]刘钰慧.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讨[J].通讯世界2017(10):284-285

篇7: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目前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性的提出一系列较好的教学方法.

作 者:何丽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重庆,400047 刊 名:硅谷 英文刊名:SILICON VALLEY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能力  

篇8: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关键词: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新兴的术语, 很多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定义,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云计算的程序和数据不再运行和存放在个人台式计算机上, 可以托管到“云”中, 利用个人电脑或便携设备, 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云”中, 能够让你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访问你所有的应用程序和信息服务, 不再受到桌面的限制, 这是一个由云计算启动的全新的协同计算的世界。

2 大学计算机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人们胜任本职工作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必须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必开的公共基础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学科和专业,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应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使用, 而且还要了解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知识、原理与方法, 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工作。

目前,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分三个层次教学:第一层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侧重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是计算机技术基础, 包括程序设计、网络应用等, 侧重于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层是计算机应用, 结合自己的专业进一步深化学习。本文探讨的是针对第一层教学, 以培养计算机操作使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整个授课过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内容, 其中理论教学又分为三部分, 包括计算机硬件的教学内容、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和互联网络技术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主要是指让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掌握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软件操作。

3.1 理论教学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物装置的总称。从硬件体系结构来看, 计算机硬件系统采用的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 即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OFFICE的使用。互联网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软件以及信息安全。

利用百会维基呈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大纲以及各种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有了云计算技术,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各种上网设备登陆百会网利用百会维基查看需要了解的相关信息。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 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主流。利用智能手机便可方便地查看自己需要的信息, 使用起来很方便。

利用百会文档免费在线建立、撰写、存储和分享文档。运用百会文档的这个功能可以实现网上提交作业, 打破了传统的作业上交模式, 而且还节约了纸张, 为节约国家资源贡献了一份力量。与此同时, 教师批改作业的模式也发生相应的转变, 不再是拿着红笔进行批改, 转变为网上批改, 批改完后能够及时通过百会文档反馈给学生, 提高了工作效率。

百会聊聊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及时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过程中碰到问题的话, 可以通过百度或谷歌等网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缺少互动或者互动所需要的时间太长。利用百会聊聊, 就能在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及时对话, 从而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

3.2 实践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原来的要求掌握Windows XP和Office 2003转变为Windows 7和Office 2010。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Windows 7操作系统平台, 重点是文件系统管理以及控制面板中硬件、软件的管理。学习Office2010的强大功能, 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10、电子表格处理Excel 2010和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10的使用方法。Word2010要求掌握文稿编辑和图文混排, Excel 2010要求掌握数据输入与编辑和数据管理与图表化, Powerpoint2010要求掌握编辑演示文稿和演示文稿的美化与放映。如果单纯的按照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进行讲解, 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 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 应该采用案例教学, 打破传统的就知识讲知识的教学方式, 将各知识点与操作技能恰当地融入到各任务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Word2010的操作讲解与每个毕业生要写的毕业论文的撰写相结合, 让学生既掌握了Word2010的操作又与实际的应用联系起来, 当然会让学生觉得有用。Excel 2010的讲解可以与单位的工资表的统计以及相关操作相结合,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Excel 2010的用途。Powerpoint 2010的讲解可以以设计一个寝室PPT大赛为案例进行相关操作的讲解,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Powerpoint 2010的主要操作。

把Windows 7和Office 2010的实践教学和云计算相结合, 能让学生的学习变的更为得心应手。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应有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外, 还要求学生参加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利用百会维基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大学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以及教学大纲等。利用百会文档分享教师上课所用的演示文稿, 便于课堂上未来得及掌握的学生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学生上交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作业也是通过百会文档进行。很多大的作业无法在课堂上及时完成, 需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 一旦完成便利用百会文档进行提交, 操作方便。利用百会聊聊能够实现学生之间或者师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利用百会论坛可以将每个学生觉得有用的知识发布上去, 便于大家共同提高。

4 结束语

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云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中, 是信息化时代下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中运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久的将来, 云计算技术将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当中, 在未来的几年将迎来更大的高峰, 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宁, 柴利萍.“云计算"形势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2, 19 (9) :153-154.

[2]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8) :271-274.

[3]黎加厚.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

[4]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 2008, (4) :91-93.

篇9: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摘 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外诸多高校在教育及科研中运用云计算这一技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有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云环境下,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极为发达的当今社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它是学校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云环境 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创新

基于云计算自身的功能性,其在诸多行业都有所涉及,覆盖面较为广泛,本文针对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研究,是因为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云计算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其功能性,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云计算不同的功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高效开展,可以说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得到了空前发展。

一、云计算及云计算辅助教学

云计算英文全称为cloud computing,云计算中的“云”是一种能够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网络数据资源的网络,其在应用中能够实现自身虚拟化操作,维护自身存储的网络资源。其自身有严格公开标准及服务范围,利用互联网络,向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网络数据信息及其他范围内的网络服务,云计算模式下用户所要应用的程序及软件无需安装在自身电脑上,它是依靠互联网上空间范围较广的云环境为之提供服务器集群。

云计算辅助教学意思是指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时,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功能性,利用云计算环境中的云服务平台,为学生构建宽广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就云计算近年来在各高校中的广泛应用,其发展前景较为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技术将成为教学课程中的主流技术,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大变革,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冲击,注入较强的活力。

二、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实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各高校为了适应这一现状也纷纷开始进行改革,云计算技术现已被诸多高校所采用,它的应用给教学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以下是笔者针对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实施做出的分析:

1.云计算信息化编辑软件在基础教学中的在线应用

计算机信息化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模式下对计算机基础这一课程讲解时采用的是单机版的上机操作,该教学模式落后,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利用云计算信息化编辑软件可以将教学办公中所需要的工具及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有利于教师更合理的开展计算机信息化基础教学。

2.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管理及演示

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及演示,是老师个人进行操作执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观看,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及演示,能够实现信息的存储、编辑、分类及展示等多种功能,有助于学生了解整个计算机的演变过程,清楚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认识。另外运用该技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硬盘等方式建立及撰写数据信息,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所用的视频及音频进行快速编辑及展示,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更加丰富与多元化。那么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演示,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应用工具进行相关操作,利用云计算实现多人协作模式教学。

3.利用云计算优化在线网站开发系统

网页制作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之一,以往所使用的开发工具是利用信息化软件开发模式,整个开发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具有较强功能性的协作平台,比如说oexam、考试酷等网络平台,这种平台模式技术性不强,有利于学生利用软件资源开发模式自行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云计算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在线网络开发系统,提高学生网页制作的水平。

三、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策略

云计算是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新技术,给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要想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就要制定合理化的实施对策,以下是笔者就上述云计算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创新策略:

1.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包含诸多内容,其中有很多涉及动手实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克服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就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程度进行穿插式分工,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与互动。另外老师应该制定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小项目,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计算机知识及进行计算机实验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2.强化教师专业水平,紧跟时代步伐

我国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教师需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才能够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老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走在信息时代的前沿,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云计算技术知识融合到教学中,使教学呈现现代化面貌。另外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情绪,因人而异教学。各高校要强化教师专业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3.扎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发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与深入,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身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也有了一定要求,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云计算作为一种开发及应用工具,能够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兴趣及研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4.规范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

要想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就要规范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使老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井然有序的开展教学,规范教学行为,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一种规范化趋势。由于云环境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一个长期改革与发展的阶段,在这一状况下,部分高校老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出现不同班级不同教学进度的状况,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统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大纲,充分展现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5.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诸多高校为了适应这一现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纷纷引进先进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备,忽略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而营造活跃温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环境,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

6.将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

云计算技术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学生可以运用智能化手机等相关网络设备随时随地查看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渠道,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另外,云计算具有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功能,将有效数据信息存储于云空间,辅助教师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局限,充分发挥云计算的功能性及优势,为学生搜集各类计算机信息资源,开拓了学生视野。云计算中的虚拟化技术可以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多种服务,能够实现软件及硬件的资源共享,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可以及时进行交流,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

四、结束语

篇10: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WebQuest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指出WebQuest教学优势,并设计WebQuest教学的信息平台.

作 者:邓小武 Deng Xiaowu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计算机系,湖南怀化,418008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34关键词:WebQuest教学优势 理论基础 应用研究

篇11: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城规091 学号: 200911002107 姓名: 呵呵 课题名称: 我的家乡

一、综合设计概述

本次综合设计主要是实现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利用PPT学习、熟练操作等功能。

二、幻灯片设计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 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 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2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人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3

养花种树,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景点先不急,先看一下大理火车站附近的风光。

大理火车站前:

五朵金花,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 很多建筑都喜欢顶个球,叫它夜明珠吧:

夜明珠上俯视:

(正前方为火车站)

大理的景点有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洱海。

古城:

三塔

蝴蝶泉

洱海

三、演示文稿功能描述

幻灯片中包含各类文本、图片、剪贴画等,应用各种添加效果(飞入、强调、退出等)使其更生动的表现家乡的美。

四、总结和体会

篇12: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提升了我国国民素质和培养了很多杰出的科技人才。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发展对我国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课程教材建设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受到广泛的关注,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也是我们面临的研究课题。

1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与特点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对不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进行调整,新课程体系结构要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体系结构改革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生的方式改变,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结起来,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职能的转变,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程体系结构中。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督促学校教育职能重心的转变。

2)改变学科体系,加强学科的整合并设置综合类课程。

大学教育并不是教授具体内容,甚至也不是传授技能,而是一种思维习惯或可称其为思想状态,所以课程的设置是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内容的现状,使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加强教师在执行课程中的自动权。

创新教育标准是重视对不同阶段目标的刻画,以及对实施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顺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这样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我校近年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原理》等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兴趣编排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不按部就班,不做硬性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逐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师的与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各学科课程标准应通过加强过程性和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体验、合作研究,加强学生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来系统地整合各科知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教育锻炼。从而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等级考试成绩提高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5)评价体系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新的评价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手段和有效的策略,使评价的标准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倾向,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方案

要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对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新生入学后,《大学计算机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进行免修考试并灵活的组织教学

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免修考试,成绩合格的学生可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相应的学分,这是学生可提前学习《程序设计》。第一学期经过系统的学习,第二学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软件设计和开发,第三学期进入课程设计,同时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免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基础差的集中教学,基础中等的辅导教学。

2)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加强上机实习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动性

教研室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精心设计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尽量实用化,根据知识点设计实验,分为必做、选做和提高三类型。学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在课内和课外充分进行实验。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环节,辅导中应特别重视“实践”这一环节。很多知识和技能,学生不仅要靠辅导教师教学,而且要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才能从中获得的。只有多上机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所以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

计算机上机实践对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是因为教师讲授与上机操作有许多的不同之处:讲授时,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而在上机时操作时学生则处于主动地位,教师主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引导他们去探索及创新,这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即把辅导教师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头脑加工及动手操作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是对知识深加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中除采用多媒体教学外,还应采取“分立式”教学法,即上课和上机是分开的。我们把上课和上机的课时比例按1∶2或1:3进行分配,上机操作时,学生不仅要与机器对话,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请教老师。这种教学属“双向式”教学,即“学生←→计算机”,“学生←→教师”,使教学活动处于不断的交流之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采用书面、上机和课程设计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教学中采用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课程设计题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作业让学生来系统地整合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素质能力方面的系统锻炼,从而处理好知识教育与素质能力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较大提高,从而增强了学生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另外,我们还采用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经功能扩展之后,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讲理论课,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同时开通了网上答疑,使学生在学生在学习中有问题可即时得到解决。根据这个教学模式的要求,我们可将教学分为以下五个环节,即:预习教材、重点讲解、网上自习、网上自测和网上讨论。

4)注重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为主体,是双方双向互动的复杂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明确指出:“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在校外实践教育这个特殊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更要强调信息的反馈,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相应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信息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情况,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情况中搞好每次教学活动的信息反馈,即做好“行程性”和“效果”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信息效果不佳时,教师应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辅导教师既要修正自己的教法,又要修正学生的学法。统一、深入地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不做活动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和消除。

5)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机知识教育整个过程之中,这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为了客观、准确并经常性了解和掌握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能力,必须对目前的考试方式进行完善和改革。目前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一般分为各高校自己组织的考试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两类,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方式。但这种考试组织难度大和不是经常性的,在平时学生无法进行自我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校开发完成一套自动评分考试系统软件,并可以随时更新的题库,供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进行自我测验。这一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目前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中学学习计算机程度不同而是否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这一突出问题。

6)加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建设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大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属于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第二层次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并为计算机的深入应用以及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而且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系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将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为重点课程进行建设,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改进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将有更多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可以获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免修资格,合理地制订免修同学的计算机技能培养计划,不仅可以使这些同学的计算机水平有更好的提高,还可以调动周围其他同学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通过免修班的培养,还可以吸收他们中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开发、大学生的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我们将通过总结前几届的教学成果,在本课程建设中继续摸索总结经验,制订出一整套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包括免修对象的确定、免修筛选考试方法和筛选标准、开设课程及授课方式、课程实践内容与场地、免修学分和创新学分的给予等一系列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辅导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对这些知识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注重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活动的信息反馈,善于创新,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3 教师如何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

计算机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创新教育教学,就必须通过自身的继续教育,对创新教育充分理解,热情投入,诚心接受,有效实施并根据创新教育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创新教育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创新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其次,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大学教育最终目标是人的教育。今后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要培养大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他们用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只有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会自主地收集知识,分析知识,归结知识,最后才能真正接受知识,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基本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教育的作用和影响相当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着重培养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知识精神,培养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

4 计算机基础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因此是创新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努力培养和培训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民教师,是推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育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创造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完善和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既重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又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重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相结合,为学生构造最能使他们取得进步的环境,创设最能使他们发挥创造潜力的情景、氛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次,教师要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创造力必须以多方面的智力因素为基础,因为在创造以前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综合后才可能产生出创造性产品。

再次,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教师应具有基于计算机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应具备精深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设计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的能力,会用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网络教学。教师综合运用能力要强,能灵活、熟练运用包括网络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并将之付诸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专和精的师资队伍。在各个高校建立一支高质量专职的计算机课教师队伍将会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并将最终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以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革新,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产生深远影响。

未来的大学,将在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承担更加重要的使命。大学将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成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为适应这种要求,必须全面进行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创新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中,都将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的特点,计算机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潮流,与学科发展接轨。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段宇锋.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25-28.

[2]刘明生,王救文.大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的论[C]//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28-132.

[3]陈清华,关维娟.谈《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23).

篇13:面向云计算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

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新生计算机基础极不平衡影响了教和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此外还有考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决办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行的思考和共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普及的程度越来越高,深刻地影响到各行各业。绝大多数单位废除了“纸质化”办公方式,逐步改变为“无纸化办公”模式。据一项调查显示,计算机一级的通过率在98%左右,但学生在毕业时能独立做好一份求职简历的同学只占60%。因此,有些学生抱怨大学学的计算机知识在工作岗位用不上。虽然这种抱怨是片面的,但是给我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还是提出了某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和培养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的,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自己专业方面的问题和适应社会工作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当前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不足和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一、不足和问题具体表现

1.大学新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在高中时就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日常软件的使用。但也有不少的学生基本上连电脑都没摸过,这样就造成了教学的困难。在上课时,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跟不上,不能消化;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觉得不上瘾,吃不饱。形成两种学生都学不好、学不透的教学局面。

2.计算机基础课普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上课时,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基本上是老师在台上讲授知识,偶尔在电脑上演示下涉及到的知识点,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由此,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的脱节,会背不会作,会谈不能用。有些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还要向单位的老同事学习,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才能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单位业务结合起来,独立的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

3.考试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很多学校主要是采用笔试或者上机考试这一种手段,这样都有所偏颇,也会造成学用脱节。笔试不仅题量少,很难全面涉及到知识点,而且无法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机考,不仅题库的考题有限,仍然存在着无法考察学生操作能力的弊端。因此,学生计算机测试,除了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也应该包括在期末考核的范围之内。由于学生的期末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20%,但由于是课下自己做,有可能出现拷贝别的同学的作业或者网上下载现成的情形发生。

4.计算机实验课,有部分学生不按照实验教材的指导上机操作。主要是对诸如打字练习以及office等基本操作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聊天、玩游戏。对上机实验的漠视,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的缺乏。究其原因是对上机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将来踏入社会就业、任职时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所起作用的重要性缺乏瞻前性的认识。有些老师希望机房能打开网络,一方面老师可以查阅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当然,老师也担心缺乏自觉性的学生不按照实验教材的指导上机操作,而去聊天、玩网络游戏。

二、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以抛砖引玉,欢迎和同行一道探讨研究

1.按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分层次教学。新生入学时,学校可以就新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基础班的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提高班的学生则学习常用办公软件的高级用法以及专业课程也没有专门开设的软件使用课程。比如与艺术广告设计相关的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电子商务有关网页设计软件dreamweaver等课程。这样分班,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可以显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就可以充分满足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跟得上,吃的饱。

2.改变填鸭式教学为案例式教学。比如讲excel,就用一张比较复杂的excel表格,其中有有效性验证、自动筛选、函数使用等知识点,由实例引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动脑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是门应用性学科,需要动手实践。所以理论课最好能在机房进行教学。现在高校都有机房,可以在机房加装一套电子教学平台——NetopSchool,老师边演示边讲解,讲完每一个知识点之后,学生可以随即在电脑上操作,边学边练,这样教学效果更好。

在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我认为,每次上实验课时,除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教程完成实验操作之外,还必须要求每次上机要写实验报告,落实每次上机要完成的实验任务。学院一个学期可以搞若干次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优胜者可以给予期末成绩加分,以此来调动和激发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积极性。

如果机房能有淘汰的电脑,老师可以边拆卸,边给学生讲解电脑的组成、各个配件的功能,使学生有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认识。随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卸和组装一台电脑。

3.改变题库题目有限的现状。学校可以开放题库系统的权限,动员和鼓励有关老师在日常备课过 程中,有好的题目或者好的意见,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题库中。学校对于题库建设贡献大的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做既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还能充实题库,一举两得。

在考核方面,除了理论题目之外,也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然后根据这两部分的得分综合评定出期末成绩。如果期末成绩跟操作成绩挂钩,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课程中就会更认真,更专心,对实验过程就会更重视。

4.针对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如果机房能够加装NetopSchool软件,它强大的功能之一是可以指定电脑只能运行那些程序,只用将操作所需要的软件加入白名单,那么其他程序是不能运行的,自然包括聊天和游戏软件。对于提高学生实验课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分离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比较有趣的项目当中,然后把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分发给学生在实验课时边看边做,使他们能够悟到熟练操作计算机对将来职场的潜在意义,以提高他们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5.要做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工作,对教师教学专业水平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除了备好课之外,还要经常深入到用人单位进行考察,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和那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们聊天,考察学生的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学生掌握哪些计算机技能,不断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情况调整、充实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这样,教师就能够不断地发展、充实和丰富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程的内容,也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我们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受社会欢迎的学生,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充满活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作为抛砖引玉,欢迎和同行一道交流和探讨研究。

[1]邢小东,侯飞,李千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22).

上一篇:期末考试复习参考资料下一篇:合作社免税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