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阅读书评

2022-07-13

第一篇:如何高效阅读书评

如何写书评

我们读完一本书,想要就这本书发表一些看法,并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这就是书评。

书评评什么?凡与作品、作家有关的都可以评。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 评什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评。初学写书评的人最好写简评,所以我主要介绍简评的写法。写简评一般可以有这样三个步骤:介绍——评价——推荐。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聚焦于作品的细部作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如金圣叹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鲁达打店小二一段描写:“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 „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三言二语就点出了《水浒》对鲁达的动作描写是充分个性化的。 “评价”是书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见功力的部分,从这里可以见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艺术素养、鉴赏能力、语言功夫等等。评价作品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②要注意见解的独创性。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篇小说:“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宗白华先生是这样评析的:“这是何等严肃的责己精神!然而不是出于畏人言,畏于礼法的责备,而是由于对自己人格美的重视和伟大同情心的流露。”宗先生的评析见解独到,深刻精辟,所谓“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 (《古文观止·序》)③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再说“推荐”。这是书评的结尾,有好书与读者共享的意思。如《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写的:“南京文化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值得特别关注。钟情于南京文化的人,即便不到南京,也能从《南京情调》中体味一番南京情调。”

俗话说文无定法,写书评当然也无一定的格式,可以因人而异,因书而异。比如偏于谈感受的书评就可以直接从述感开头:“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高考报告》是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作品。不读则罢,越读越使人感到,高考的分量实在太重太重,它重得使许多中国人的腰背都压弯,连中华民族的脊梁也被压得出现了严重的畸型。高考啊!何时才能走出怪圈?”(《走出高考的怪圈》)想要带点文学色彩又要给读者一点悬念的也可以抒情开头:“若你走进普鲁斯特的世界,我想你不会不惊叹于那美妙的符号所产生的神奇魅力,不会不沉醉于玛德莱娜小点心的绵长回味,不会不震悸于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的强烈曝光。作为《追忆似水年华》的译者之一,我也不可能不更真切地感受到普鲁斯特开启的感觉世界对我的灵魂与感官的诱惑、冲击、洗涤、丰富、与净化。”(《全新而永恒的感觉世界》)当然书评的结尾也不一定都要推荐式的。可以表达某种愿望,如“愿借苇岸的亲切诚实的语言,生动盎然的诗意和宁静柔韧的美感铺就的小径,引领我们走向诗意栖居之地。”(《读<太阳升起以后>》)表达愿望之中有推荐作品的诚意。也可以批评某种现象或做法,如“他们认为如果儿童画能与范例完全相同,那么这种训练就是成功的。然而他们不明白,儿童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艺术,他们与成人不一样!种种人为的限制对儿童艺术潜能都可能是一种扼杀。”(《生动有趣的图画书》)批评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推荐。

广义的书评包括读后感。读后感偏重写自己的主观感受。读后感要注意三点:第一,写读后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不能杂乱无章,文意散漫。第二,这个中心论点(或中心思想)必须是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与所读的材料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第三,写读后感必须是写自己的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可以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不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从文体上看,读后感或立论,或驳论,或阐述议论,都与议论文相似,通常把它归入议论文的范畴,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写读后感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①“感”少“述”多。名为读后感,却很少有“感想”、“感慨”、“感悟”,大量的甚至通篇都是复述、引述所读的内容。②“感”得不新。文中虽有所感,却只是老调重弹,或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真切的独特的感受来。③“感”得不深。虽也能写出一点自己的感受来,但犹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④“感”得走调。虽然写了很多的感想,但不知“感”从何来,与所读材料无丝毫关联;或者虽也是“感”从“读”来,但曲解原作的意思,“感”得走了样。

写书评无论偏重评还是偏重感,都要下工夫反复研读作品本身,然后方能评便能切中肯綮,悟便有独到之见。

第二篇:高效阅读记忆训练

——《抓中心句背诵法》教学实录

师:我们在校本课上、语文课上已经背会了很多首古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2人分别背古诗《山行》《望庐山瀑布》

师:听大家背古诗这么熟练,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还不错。你们知道吗?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它就像我们的身体愈锻炼愈健康,像我们的双手愈用愈灵巧。你们想不想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大家就上一节高效阅读记忆训练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检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2分钟时间,背诵一首小诗。诗就印在这些纸上,一会儿,我们快速传递材料,但一定要背面朝上,用双手压在桌上,不能翻看,等听到老师说“开始”以后,才能开始阅读。

(学生传递材料)

师:老师给大家计时两分钟,听到老师喊停时,要马上把小诗扣过去,不能翻看。集中注意力,准备-----开始。

(生记忆小诗) 师:大家都能按老师要求做,真好!现在不准看材料了,一定要诚实。这首小诗,你记住了多少?记住多少就背多少。

生1 :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什么多?船多。(后而想不起来了)

生2: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什么多?船多。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师:老师看到还有那么多同学没举手呢,为什么?是没背下来还是不自信?(学生摇头,有的说时间太短,没背下来)如果真的有方法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背下这首诗,你愿意学吗?

生:愿意!

师: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快速记忆不是梦,高效阅读我能行”。

(生跟老师说)

师:要想提高记忆效率,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刚才有几位同学在读文章时,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我们要克服影响我们快速阅读的障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做到四个不,即(投影出示)

不出声 不摆头 不指读 不回视 生齐读,说说这四个“不”是什么意思。

生:不出声就是不读出声音来,不摆头就是读书时头不摆动,不指读是不用手指指着读,不回视是不东张西望。

师:前三个说对了,不回视的意思是要从头至尾完整地读完,不在中途停下来,重复看过的部分。

师:科学的坐姿能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效率。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来调整坐姿。5身正,身体坐端正,不要靠在椅子后背上;4腰直,腰自然挺直并放松;3肩平,肩膀放平;2足安,双脚踩在地上并与肩同宽,小腿垂直于地面。1目视前方。双手端书距眼睛30---40厘米。再做一遍,5身正;4腰直;3肩平;2足安;1目视前方。

师:调整好呼吸,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呼气。 提高记忆效率,高度集中注意力也很重要。注意力集中了以后,我们就准备记忆小诗了。

师: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这首诗就适合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板书)猜猜什么是“抓中心句背诵法”? 生:就是先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来,先记住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记整篇文章。

师:他说对了。同学们见过妈妈戴的珍珠项链吗?是用一根线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如果没用那根线,一颗颗珍珠就会散落开了。一篇文章就像一条项链,串起文章的线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反映了文章或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把所要记忆的主要内容装进了大脑。背诵时再借助主要内容联想其它内容,从而完成背诵任务。接下来,我们就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来记忆这首诗。

师:这首诗由几个小节组成? 生:三个小节。

师:这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每个小节都采用问答的形式。问句都是“水乡什么多”,答句分别是“水多、船多、歌多”。

师:这三组问答句分别是每一节的中心句,抓住这三个问答句,就可以把整首诗串联起来了,背诵也就简单多了。不信,大家现在就可以试试看。(投影出示中心句)

学生自背,指名背,同桌互相检查背。 师:大家还想再试试吗?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先拿到材料的同学不要翻看,等老师的指令发出再开始背。

(学生传递材料)

师:准备,调整好坐姿,注意力集中,开始。(计时三分钟)

学生非常投入地背。 师:谁来背一背?

指3名学生背,有一两处不流利,但都背下来了。 师:给大家说说抓住了哪几句中心句?

生:每小节都有“乡愁是XX”,第一小节中心句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第二小节是“长大后,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第三小节是“后来啊,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第四小节“而现在,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师投影出示中心句)

师:看着中心句来背就容易多了,每个人都检查一下是否背会了。(学生自已背诵)

背会的起立齐背。 师:如果同学们能在熟读材料的基础上,再运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效果就更好了。我们还可以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来背更长一点儿的文章。同学们还想挑战一下吗?

生:想!

师:由于篇幅较长,拿到材料就可以先读一遍,边读边想怎样抓中心句。

(生传递材料,找中心句,汇报)

师:如果在抓中心句的基础上挑出重点词语会更有效地帮助记忆,另外,反复熟读也很重要。

(投影出示《台湾的蝴蝶谷》的中心句和重点词) 学生自己背,老师计时,背好的举手示意老师一下。(下课铃响起)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背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抓中心句背诵的方法,大家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是要熟练运用,形成能力还需要不断练习。希望大家在课后多找些这样的材料练习记忆,在高效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

教后反思:这节课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够掌握“抓中心句背诵法”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记忆的效果也很好。前篇记忆材料是篇幅长短一样多的两首诗,学生在背第一首时没有方法,记忆效果不佳,当学生学完了记忆方法以后再背每二首诗时效果就好多了,有的孩子进步很明显,从孩子们上课的状态可以看得出,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进步的快乐。在背第份材料时,由于篇幅比前两篇长,再加上距离下课仅几分钟,学生的记忆效果来不及检验,我想下一次可以选择一篇篇幅稍短些的文章,让学生逐步适应从易到难,从短到长的过程。 评论这张

阅读(141)| 评论(0)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 推荐 转载

第三篇:阅读方式哪种好——群文阅读显高效

泸县兆雅明德小学

胥刚

最近兴起了一股阅读高潮,那就是群文阅读。她为什么这么火热呢?因为她的确很好,非常有效。于是你就想问:什么叫群文阅读呢?

一、群文阅读的含义

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简单的讲,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堂课里读多篇文章。一听起来,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篇带多篇或者一文带多文,有些相像,比如说:以小动物为主题,以人物为主题。我们重点处理一篇或者两篇,让孩子们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其他的文章。而这两者又有些不同。群文阅读每一个单元的设置,它的阅读目标和任务和教科书上的有所不同,我们课后的习题常常把课文切割成语言理解片段。比如:《猫》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些例子说一说。孩子们就会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体会。群文阅读的阅读目标,更多的是大的议题,从文章内部切入,例如聊聊故事中好笑的情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书”“不同故事中的狐狸形象”“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奇幻小说和魔幻小说的特点”

二、群文阅读适应时代的步伐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呈现在眼前,对儿童的阅读要求提高了,针对传统的阅读“少、差、慢”,改变以前的传统方式,群文阅读成了当下儿童阅读的最好方法。她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同一类型的文章2篇以上,这样便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收获更大。同时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比如在一节课中要准备5篇以上相同类型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前提出阅读要求:

1、规定时间;

2、找出每篇文章的写作方式和共同点;

3、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

4、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等等。

三、群文阅读的价值

自从有了群文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浓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也更少了,师生的共同讨论更多了,学生发言的机会更多了,学习兴趣更高了,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多了,因此,群文阅读在儿童阅读方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重大的价值。

总之,群文阅读所倡导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讨论的课堂;是阅读策略的课堂;是思考的课堂。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次观摩活动,让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对群文阅读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就让我们以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为改变中国教育做一些实在的事情,通过群文阅读的探索实践,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第四篇:“主题阅读引领高效语文课堂”

讲座总结

4月13日,我们邀请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张真善同志为我校全体一线教师进行了一堂生动的讲座——主题阅读引领高效语文课堂。会上,张校长首先从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及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然后谈了二小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单元主题阅读”,“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如诚信、家乡、朋友、亲情,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惧怕等等。借助于主题,学生会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并不那么枯燥,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主题阅读倡导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痕迹教育,在教学中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张校长谈的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更多的是真实生动的情境和自己的躬身示范,好多次会场响起了经久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次培训 “主题阅读”教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语文学习原来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何谓“大语文”?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它丰富而有生命力的内涵。

主题式阅读,真正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学习阅读的阅读。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种智慧世界。“主题阅读”就像一缕温暖的春风吹到了我们的校园,就让我们师生共同沐浴着这温暖的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吧!我们相信,用主题曲引领我们的语文阅读,一定会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用主题曲引领孩子的生活,一定会塑造出孩子精彩、幸福、快乐的人生。

第五篇:如何写一篇评论性的学术书评

蒋竹山(国立东华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

近一个月来,我逐字逐句仔细地批改了历史系两门课「中国通史四」与「东西文化交流史」的期中报告,报告内容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专书的书评。原来我们的学生对于如何写一个完整的段落的句子都大有问题,更何况要求他们去写一篇带有评论性质的书评。我想我们的学生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身为老师的我们要负大部分的责任。或许我们太过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读懂一本书或去评论一本书是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些已经上大二的学生真的已经清楚地知道该如何写一篇书评了吗?我想其实不然。经过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的结果,我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如何写好一篇书评仍然是相当迷惑,不仅不知该如何铺陈评论性的句子,就连导读性质的句子也写的不完整。事实上,这些学生分辨不清评论性书评和报告一本书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表示以往的书评或报告,老师不曾逐字逐句的批改,显然他们不习惯这种改作业的形式,这自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文章所犯的错误一无所知。就我而言,评论者的首要工作不是将书的内容做出简单的摘要,而是要针对一本书撰写评论。事实上,书评者不仅要报告书的内容;而且提出对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的看法。简单来说,书评者的评论最好谨守两个原则:首先是告诉读者有关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提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下我综合了学界对该如何撰写书评的一些看法,归纳出几项要点,希望能对想要写好一篇评论性书评的学生有所帮助。

一、书评写作原则*慎选一本你能力范围内可以评论的学术专书。

*一篇评论性的书评要简明扼要地描述这本书的内容,更重要地是,它要对所评书籍的观念及目的提出深度地分析和评价。

*书评的叙述要素应当是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论点,并且评论的内容应当详尽地评价该书的观念。

*在阅读前,评论者要先对该书有所了解。

*注意标题及副标题。透过这些标题看看你如何评断这本书的想法。研究内容及章节标题以了解作者如何组织这些内容?

*透过阅读「前言」或「导论」来了解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动机及目的。

*对作者要有初步了解,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并做一些研究,以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主题的权威性。

*你的介绍(introduction)应当包括对这本书的概述(overview),其性质是一种浓缩的摘要(summary)以及你对本书的一般性评断(judgment)。对全书的摘要不要超过书评全文的三分之一。一般而言,中文的书评在3500 字,英文书评约在1500 字。

*在写作书评时,不应只提到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这本书;而是还要告诉你的读者为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只说「这本书是有趣的」是不够的,你必须解释「这为何是有趣或不有趣」。

*为了要了解你对这本书的态度,你必须小心地及批判性地阅读这本书。

*作为一位批判性的读者,你的角色不是被动的,你应当提出读后对此书的一些疑问以及响应。

*作者尝试回答什么问题?作者如何去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作者以何种方法讨论这本书的主旨?回答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何其它可能的方式?作者的回答有何任何遗漏的?你对作者的论点有何异议?这本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回答和你所熟知的其它历史著作的数据有何不同?

*除非你已经成为一位经验老道而又具有权威性的书评者,否则一开始时最好不要去找其它的书评来当作参考,这容易使你的想法受到这些书评的影响。

二、书评的架构

有关书评的架构,通常可粗分为三部分,初学者可以此为规范,熟悉此道之后,则可以任意变换架构及段落。

(1)导论:在这部份,书评者必须说明这本书的研究课题及论点对历史学有何贡献。透过这一段文章,阅读你的书评的读者将可以对这本书有个初步及良好的印象。 (2)书评的主体:在这一部份,你必须描述这本书作者所提出的观点,并说明作者的依据是什么?切记,这部份不是要去摘要整本书,而是透过下文三「如何设计问题」中的一些问题,对整本书提供读者一个较为详细的摘要。如果只是对全书提供一种章节纲要式的介绍,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趣的作法(注:逐章的介绍内容,事实上包括我早期的书评在内,许多学者都不免这样进行书评写作。我现在已经尽量避免这样介绍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将书评的焦点放在二至三个你认为这本书的重要见解,例如尝试去问作者如何提出他的观点?他的观点与一般历史学界的看法有何关连性?

(3)在结论部分:书评者的焦点则在对这本书的评论。你应当详细列举作者在史料的运用上的缺点、证据使用的类型、作者提供的历史分析,最后做个总结。最好的方式是将这本书的优点及缺点、成果与不足之处做平衡报导。

三、如何设计问题

以下的问题设计提供书评者在提出问题时参考。你无须回答所有的问题,但在书评中设计至少一至两个是必要的。这些问题并无前后关系,所以无须一整个段落就只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再以另外一段回答另一个问题。你的答案应当相当小心地运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s)及转换句来构筑你的书评。你的标题应当悦耳易记,而句子应当要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你其余的评论。

(1)你对这本书的全面看法是什么?本书所阐述的看法的立论凭据是什么?也就是说,你必须告诉读者,你所想的以及如何进行评断。当你拿起这本书以及阅读前言时,你期待从中获得什么?这本书与你的期待相符到何种程度?你期望能对作者有何回馈呢?最后要进一步陈述你对本书的回应。

(2)确认作者的论题,并以你自己的语言予以诠释。这些论题是如何清楚地陈述以及是在何种脉络下陈述,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这些论题被证明到什么程度及如何有效?书评者应当适当地引用书中的例句去进一步阐述你的回应。如果本书遗漏了某些论点或观点的话,你认为应当如何才好?

(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目的站得住脚或能够自圆其说吗?书中有能让你强烈反应的段落或句子吗?有哪些字或句子?你的回应是什么?

(4)你觉得作者所提出、解释及支持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些论点背后的假设是什么?对你而言,那些是去浓缩或重组作者所提出及争辩之方案的最有效方式?

(5)作者的研究取向(approach)是什么?确认作者为书中的研究取向及写作所做的假设。例如,哪些是作者希望读者所拥有的较为重要的知识。你认为作者不应该去做哪一种假设?为什么?

(6)作者的讨论的时代断限是什么?涵盖哪些地理区域?

(7)作者运用了哪些历史研究方法(methods)?社会史、知识史、文化史、思想史或者经济史等等。

(8)作者使用了哪些历史数据?正史、档案、方志、文集、笔记、医书、报纸、地方文书等等。

(9)阅读此书后,你具有哪些新的视野?你的世界观可曾改变?如果有,那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又为了什么?

(10)你认为作者的说法是公允及正确的吗?其诠释是有根据的吗?透过此书,你已经了解历史的新的途径了吗?

(11)你对作者的评论是什么?

(12)你的推荐是什么?你认为其它读者会喜欢读这本书吗?读过此书,你有何收获?如果你对此书有负面的看法,请告诉读者你为何不喜欢这本书。

(13)这本书有哪些缺点?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

四、写作风格指引

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修辞学」课程中所刊载的「论文写作注意事项」,撰写书评时,书评者在书写句子时该注意以下几点事项:请以学术语言撰写书评(设想你的读者为思虑缜密的专业人士)。论文需简明易读(观念与观念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论文需正确精准、明了清楚、生动有趣。善加使用鲜明的比喻,尤其是当你想唤起读者的同理心。请善加变化你的句型结构、句子长短、及基本要素。大声朗读你的论文来感觉其音韵节奏。使用好记的词句来陈述重要的概念。善用修辞学中的文体资源,展现你的文学灵思。

正确使用文法及写作技巧。以论文的层次而言,学术论文尽可能地保持客观。譬如说,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I)、我的受词(me)、我的(my),以及相关的用语如:「我认为」、「我觉得」、以及「我相信」;此类用语现在已经较少有人使用,而且多数学术论文都会刻意避免此类的用语(例外:讨论自身经验以及撰写个人说服式论文时,应该使用第一人称单数)。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的」、「我们的受词」。比起较为正式且疏远的第三人称(除非教授或编辑特别指定使用,否则应该避免),第一人称复数较受喜好。第一人称复数至少有两个附加好处:你可建立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且可避免过度使用被动语气。尽可能避免第二人称「你」,第二人称会把读者带入你的论文,却也会将读者推离你的想法。

以段落的层次而言,学术书评主张一个段落需完整发展一个观点。此外,每一段需有一明显的主题句(95%的主题句会是每段的第一句)。然而有时候为了某些特殊原因,可以把主题句放到段落的最后一句。要确保段落中每一个句子都是用来直接解释、支持、证明、阐明、或是描述主题句中的观念;该段落中没有其它的噪声。随便放入不大相干的东西只会破坏段落的整体性。完整发展每个段落,好比只有二到三个句子的段落很可能就是发展不全(除非该段落的功能为衔接上下,或是用来总结先前段落所提及的观点)。

以句子的层次来说,学术论文的句子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完整的句子。句子的长短要有变化(有些短、有些长、有些适中)。句型要有变化(该混合使用简单句、连接复合句、从属复合句、及连接-从属复合句)。基本要素的使用需多加变化。以用字的层次来说(遣词用字),学术论文应专业但不浮夸。避免使用俚语及广告或歌曲中的流行用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如果你的读者群包含非专业人士,而你又非使用学科中的专业术语不可的话,请加注说明该术语的意义)。从同义词辞典中查到的字,你若没先用好字典来仔细确认其真正意思的话,就别使用。

上一篇:如何进行师生互动下一篇:如何提高供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