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城镇环境卫生管理探讨

2022-09-10

城镇环境卫生 (以下简称环卫) 是指城镇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环卫管理主要包括城镇街巷、道路、居住区、公共场所、水域等区域的环境保洁, 城镇垃圾、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收集、清除、运输、中转、处理、处置、综合利用,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等。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保证[1]。

1 东莞市环境卫生整治的必要性

1.1 环境卫生整治是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迫切要求

东莞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根据明确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要求东莞市未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即从以劳动密集型、资源耗费大, 环境污染大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向以技术密集型, 资源消耗少、清洁环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的新东莞必须从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始, 利用监督、检查等硬性手段和宣传、教育等软性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促进全市市民形成环境卫生的观念, 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地遵循文明行为规范, 全面提升东莞市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1.2 环境卫生整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东莞市环境整治工作以节约生产、清洁生产为切入点, 以限入、限排为手段, 严格控制排污总量, 改善市容市貌,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体现了环境卫生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东莞市城市化进程, 促进了东莞市新农村建设。

1.3 环境卫生整治是东莞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东莞市改革开放后, 凭借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侨乡因素, 创造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 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巨大跨越, 造就了东莞经济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2007年, 东莞市GDP达到3151.91亿元, 迈入了3000亿城市俱乐部, 是1978年GDP的500多倍。) 2008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东莞市在国内286座城市中已经名列第四[2]。作为地级市的东莞市直辖4个街道和28个镇, 中间未设区。通常, 人们把这种体制下形成的经济模式称之为“诸侯经济”[3]。这种“诸侯经济”最大的优势就是带动了农村的快速发展。东莞市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也要求需要更高的环境质量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4 环境卫生整治是提升城市形象的迫切需求

“东莞模式”创造了辉煌的20年, 但“诸侯经济”导致东莞虽然具有了现代都市的“身”, 但仍缺乏现代都市的“心”。“已经洗脚上田, 但还没有洗脑进城”, 乡味太浓、现代城市文化品位不足, 现代城市文明与文化特征不明显, 现代城市文明并没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和提升, 环境卫生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 环境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1.5 环境卫生整治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东莞市人口急剧增长, 2007年年底总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 其中外来人员674.88多万人, 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东莞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已达到2662个人。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7年东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702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06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 各类资源和产品总量大幅度提高。按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按1.2公斤计算, 1000万人每天将产生生活垃圾近1200吨。据不完全统计, 东莞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约占全省当年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的25%, 但无害化处理率仅仅40%左右。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依赖于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优势。整治环境卫生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群众的卫生防范意识, 鼓励群众自觉参与社区公益活动, 形成良好的社区环境和健康服务体系。

2 东莞市环境卫生管理的经验

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通常把防治传染病、促进国民健康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搞好环境卫生就是通过防治环境“公害”, 减少和杜绝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 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和应急能力, 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创建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4]。为顺应经济社会双转型的要求, 从2006年东莞市把城市环境卫生整治纳入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责, 成立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 积极推进以提高环境质量和以市场为取向的环境卫生管理和作业服务体制改革, 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政策法规,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设施建设, 通过检查、宣传、教育、培训, 创建等方式加大社会公众参与程度, 环境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2.1 保洁范围全面覆盖

建立健全街 (区) 、村 (社区) 、村从村内到村外、从厂区到社区、从大街到小巷、从道路到农田、从陆地到水面, 都有人负责, 不留卫生死角。

2.2 设施装备全面到位

编制环卫和绿地专项规划,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改造、更新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 合理设置果皮箱。高标准建设垃圾收运设施, 街巷垃圾容器封闭、清洁。按标准进行评估、整改一批破旧、落后垃圾运输车辆, 完成现有车辆整改和更新工作。

2.3 全面加强日常管理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制度、“门前三包”制度、旧村和三地 (待建地、预留地、建筑工地) 市容环卫管理责任制。加强道路保洁管理, 确保道路保洁率达到100%。临街门店管理落实“门前三包” (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 责任制。落实上门收集垃圾制度, 做到日产日清, 无垃圾散落污染。建立联动制度, 加强媒体、市民监督, 使城市“牛皮癣”得到较好整治。加强公园、广场、道路、景点的绿化养护。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 有效控制“四害”等病媒生物的孳生。

2.4 全面整治“脏乱”现象

东莞市在进行“四清理” (清理违法用地、清理违章建筑、清理种养殖业、清理无证照经营) 的基础上, 以“两拆” (拆旧村、拆旧厂) 工程为重点, 又出台了社区建设“五整治”方案, 即整治生态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旧村、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六乱” (乱停、乱放、乱摆卖、乱搭建、乱丢垃圾、乱拉挂) 。

摘要:城镇环境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城镇公共空间环境的卫生整洁, 关系到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市民的身体健康。东莞市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已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但“诸侯经济”模式导致城镇环境卫生与城市的快速持续发展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东莞市环境卫生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关键词:发达地区,东莞市,城乡一体化,城镇环境卫生

参考文献

[1]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建设部, 2006, 10, 8.

[2]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中国城市论坛2008年北京峰会, 2008, 10, 20.

[3] 晏琴.诸侯困局.挂在美国火车头后的中国车厢[J].中国产经新闻, 2009, 3, 26.

[4] 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 1, 20.

上一篇:谈课堂纪律的育人功能下一篇:环境多变倚重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