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2024-05-25

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通用8篇)

篇1: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问题讨

院系:金融学院

班级:07金融3班

姓名:史维

学号:702120159

指导老师:张启智

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问题探讨

内容摘要:在西部大开发的指导与促进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在有丰富自然资源的依托下快速发展,但与东部区相比,西部区的经济还是大大落后的,其重要原因就是融资投资体系的落后。投资体制落后、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力度不够等问题直接制约了西部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西部投资环境是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从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势劣势、西部地区利用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西部地区引进与利用外资问题的解决三个方面对西部地区改善投资环境与吸引外资问题做初步探讨。

目录:

一、西部投资环境的主要优势

(一)、自然资源丰富

(二)、劳动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多个优惠方针政策

二、西部投资环境的主要劣势

(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二)、科技和教育落后,严重缺乏人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第二产业依赖严重

三、西部地区引进与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

(一)、引进外资规模偏小,与东部地区的规模存在很大距离

(二)、引进外资渠道单一

(三)、利用外资的质量不高,且直接的比例小。

(四)、外资的利用投向不合理,加剧了西部产业结构的失衡

(五)、以资源环境换取外资,生态环境成本加大

四、对引进与利用外资存在问题解决的建议

(一)、加大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强化政策效应,完善政策机制

(二)、加强金融机构对引进外资的中介作用,引导外商企业在西部投资

(三)、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放宽利用外资的条件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清晰合理、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强化利

用外资的区域导向

(五)、扩大利用外资的渠道,合理放宽利用外资的条件

篇2: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能源的丰富程度和组合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根据调查材料, 西部地区为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区, 所以煤炭消耗为第一位, 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占到40%以上,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占比例很小。以前大规模建设火电厂, 加剧了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由于西部地区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 这给西部的污染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

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污染源头是企业。据估计, 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 其中工业企业污染中的50%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例如, 对化工、石油等部门的一些重点企业的调查发现, 由于管理不善, 有的企业的废料流失率高达86%。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企业没有自觉地控污减排的意识, 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环境与资源的压力。因此, 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 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对西部地区环境的影响

2.1 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

低碳经济, 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 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 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共识, 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撬动经济复苏的重要杠杆, 但目前, 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与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 能源与环保压力逐年增加, 低碳经济日益受到各地企业界的重视。

2.2 低碳经济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能源与环保问题已成为地区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形成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进地区应对环境变化的进程, 树立地区环境保护的良好形象。低碳经济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

2.3 低碳经济对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影响。

低碳经济与气候一样, 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 它与节能减排紧密相联, 任重道远;它要求我们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去理解和把握环境保护, 着力于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又切合省情的制度, 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给人类本身提供持续且必须赖以支撑的自然环境条件;其实质是维护人的环境权益, 维护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 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这四大文明的本质关系, 正确把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中去定位环境保护工作。

3 低碳经济对西部地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3.1 低碳经济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

低碳经济就是减低能耗、节约企业的成本。这是低碳对于企业的一个重要意义。从长远来看, 低碳经济更强调的是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模式, 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进而促进对整体运营效率, 如供应链效率、生产效率和办公效率等的提升。以往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 不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但是在低碳经济时代, 企业不仅有利润目标, 还有自己的价值目标, 保护环境、解决更多就业, 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让企业看到低碳经济带来的商机, 使其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来说, 低碳经济将带来崭新的商业模式、广阔市场空间和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将为企业创造持久价值、增强竞争优势提供新的途径。通过管理和技术创新, 提高效率, 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浪潮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2 低碳经济促使企业推进环保工作。

环境与资源问题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 企业参与对环境的治理与改善, 不仅能使环境友好, 还能产生出新的再生资源。企业通过实施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产业开发新战略, 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机遇。新兴的环保产业有着极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空间, 并能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是未来现代企业大有作为的新领域。对于新兴的环保产业, 政府服务节奏快速、高效, 而且加大了扶持力度, 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 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努力支持企业发展。地区通过企业转型抓好地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4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行动中企业的新举措

4.1 企业需快速实施新能源战略。

节能与环保是未来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 也是应对资源与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因此, 当地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启动新能源与新动力战略, 走到了行业的前列。通过节约行动是解决能源难题的一个方面, 寻求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有着广阔的前景。

目前, 新能源战略受到了各界的重视, 成为企业未来能源利用与开发的方向。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燃料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以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西部地区应加快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跟上全球新能源战略发展的新趋势。

4.2 创新技术推动西部地区企业转型。

随着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 传统企业正在加快技术创新, 用新技术和新思维, 推动企业向节能环保化方向迈进, 实现传统企业的快速转型。技术创新是企业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动力, 企业通过以下四项措施, 加快企业采用新技术, 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一是从高能耗、高物耗向低能耗、低物耗转变。力促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现代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发展。二是从大型化向小型化、专业化企业转变。这更利于企业分散经营、清洁生产、优化环境和灵活竞争。三是产品由“重大厚”向“轻薄小”转变。一改传统的设计思路, 追求产品向轻型化、袖珍型方向发展。四是从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管理与运用转变。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参与企业设计、管理与物流, 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促进构建节能环保型企业。

4.3 制定引导扶持和鼓励新政策。

当地政府应制定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 引导扶持和鼓励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企业, 可推进企业在社会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工作。制定新的能源战略, 突出大力开发节能技术、积极寻求可替代资源、大力倡导节能等新的政策措施。

政府可对产业政策作出一些调整, 高度重视“创造可持续发展的高价值产业”发展, 强调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政府扶持能源消耗少、资源产出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 限制制造业在当地发展的数量, 更多地发展资源消耗少和更环保的现代产业。出台的新政策一方面限制资源密集与影响环境的企业发展, 加速了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的转变。更重要的方面, 促进企业开发新技术, 采用新材料, 改进新设计, 尽快构建节能环保的新型企业。

4.4 实施严厉的法治措施。

依法推进企业进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发展轨道, 采取重处企业违法、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等规范企业行为。在企业发展中, 经常会出现损坏资源与环境等违法现象。对此, 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加大资源与环境违法事件的处罚力度, 严厉制裁违法企业。在节能与开发新型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 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法律措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等, 建立新的技术标准制度。我们应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 从严执法, 强制引导企业驶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发展轨道, 推进经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西部地区正处于环境事故频发、环境形势极为严峻、环境保护任务极为艰巨的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环境欠账敲响警钟。不论是发展低碳经济, 还是弘扬生态文明;不论是防治污染, 还是保护环境, 全社会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企业, 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 是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人是环境监督的主体。只有各司其责、同奏和弦, 才能谱就一曲和谐社会的交响乐。

参考文献

[1]赵建军,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跨越[J].科技成果纵横, 2009, 5.

[2]古春晓,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低碳重建与企业发展国际论坛”聚议热点话题[J].建设科技, 2009, 17.

[3]翟峰, 广元低碳重建给西部后发地区的启迪[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9, 20.

[4]曾纪发.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理论建设, 2009, 4.

篇3: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滞后,政府监管机构松散,均有待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法律来保护环境,例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但是所有这些均没有涉及到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随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数不断增长,专业的环境会计法规的缺乏却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降低,即使披露了,也会由于各个企业的自主选择不同而不具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而且正是由于企业具有的这种自主选择性,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选择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信息来披露,而隐瞒负面信息,这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其负面影响不可轻视。

2、环境成本分配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准确分配、分摊环境成本

企业对自己所耗用的自然资源和所破坏的生态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付出代价,按照会计中“谁受益,谁负担”、和环保中“谁污染,谁治理”的经济责任原则,普罗大众已经开始明白并接受了“环境成本是企业相关成本的一部分”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分配标准和原则将环境成本在使用同一环境资源的不同实体间进行分配、摊销,如:对空气的污染、对河流的污染。而正如上文提到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中,环境成本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缺少了这部分信息的披露,那么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将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3、环境会计信息缺乏行之有效的计量、操作手段,使得披露的信息大多不能量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学科,在会计系统里面,几乎所有的价值量都要转化为货币进行计量。然而,因为传统会计没有将环境问题引起的经济问题列入会计核算体系,所以现在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对象的有效计量,从而使得需要以货币作单位来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等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这样一来,企业在其环境会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也就不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数据,而大多靠文字描述或是主观估值,這样不仅不可靠,也不严谨,更不能具体解释企业的环境会计指标。因此怎样突破计量障碍,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急需解决的又一难题。

4、社会监督缺乏力度,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

环境保护涉及公共卫生和安全事宜,此时,舆论的力量和大众的要求既是企业的压力,也会是企业完善自身的动力。而且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企业会会尽量减少环境信息的披露,此时社会大众的要求和监督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现如今,很多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相关者更多的关注的是直接的投资风险或者回收效益。对环境信息对企业的潜在影响都还不太重视,这会让企业有机可乘,减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范围。

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差

根据公告的要求,企业上一年度的环境信息应于每年的3月31日以前公布,而对于环保投资等具有时间效益的事件却很少能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得到,这有碍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6、缺少对环境会计的审计监督

目前暂时还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进行审计、鉴定,这样不仅会助长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随意性,也容易让信息使用者对于获得信息的质量产生怀疑。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改进措施

1、首先应该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强行政的执法力度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约28项环保法规和70多项环境规章,但和国外相比还有待细化,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来完善自己。例如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空气清洁法案》、《有毒物资控制法案》、《安全饮水法案》、《污染预防法案》等法案,1994年,美国政府与FASB、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与美国注册会计师会同颁布了《利益相关者行动议程:工作室对环境成本的会计与资本预算的一项报告》,1995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发表了题为《作为企业管理工具的环境会计入门:关键概念和术语》,这些对对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的完善举足轻重。

其次,政府也应该加强执法力度,这样既可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也可以监督企业的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

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体,实现利益最大化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因此,为了达到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来激励企业主动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比如,政府可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积极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者荣誉称号奖励。日本的环境省就设立了“企业环境报告书大奖”、日本工业新闻报“地球环境大奖”等。

3、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环境保护、增强环保的社会监督

消费者是每个企业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鼓励每个消费者在关心企业产品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时,也关心企业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这样,在阅读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时,消费者会不自觉地关注相关指标,并且以此决定自己的消费意向或者投资决策,这样就会刺激企业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靠性。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加以完善和改进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内容上应该加以完善,企业更应该避免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发生。而且,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应该多以货币单位计量,而不是全以文字描述或实物计量,这样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和参考。

5、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

环境会计审计的缺乏会降低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能够建立专门审计机构对企业报出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不仅能够加强政府监管的力度,还能消除企业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能够做到完整、真实、客观。

参考文献

[1]卢煜.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现代商贸工业.2009.15

[2]陈薇.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3]张仁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8

[4]王宁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会研究2010.21

[5]胡杨、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篇4: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处于起步阶段, 尚无专门立项环境会计信息的环境报告书, 能像发达国家企业那样通过互联网披露环境信息的更是微乎其微。企业发生明确环境财务问题时, 只将环境会计作为常规的财务会计进行处理, 发生严重环境污染后, 公众才通过媒体了解到相关信息。如今低碳经济的提出, 为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使我国向低碳能源消耗国迈进, 更有利于企业履行保护环境的相关社会责任。

在此, 笔者将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简要分为信息披露内容和信息披露形式两方面。信息披露内容是指, 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专门拟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科目;信息披露形式则是指, 为使信息使用者更清晰准确地了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而专门制定的信息编制程序。

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针对不同类型企业, 所列示在环境报表中的信息 (包括具体会计科目, 披露方式等) 都会有所区分。其中,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可分为两种类型, 即一般制造企业和环保产品生产企业。环保产品制造企业是指专门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一般制造企业则主要是生产非环保产品但积极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污染的企业, 另外直接进行煤炭能源开发采掘的企业也属于此种类型。鉴于研究的局限性和专一性, 本文将主要致力于研究一般制造企业在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由于一般制造企业在制造产品及生产包装物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能源, 加快一般制造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 势必能促进一般制造业积极处理碳排放, 提高碳能源使用效率, 降低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必要的碳消耗, 减少包装物超额碳素含量。

一、一般制造业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为清晰反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 企业可参照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选择使用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成本表和环境现金流量表分别列示环境会计信息。尤其在低碳经营模式下, 企业应设定各报表明细环境会计科目, 以货币和实物的形式量化反映低碳经济下的环境会计信息,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的参考指标。

1. 环境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即企业资产) 、所承担的现实义务 (即企业负债) 以及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 (即所有者权益) 。通过环境资产负债表, 企业可以提供特定会计期间内环境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 表明公司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也可以提供特定会计期间的环境负债总额及其结构, 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环境债务;还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环境权益, 以判断环境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环境负债的保障程度。

(1) 为便于建立一般制造企业的环境资产表, 本文将环境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即是流动周期短, 能在短期内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资产, 环境流动资产则包括:“货币资金———环保资金”, 可下设“库存现金货币资金”、“银行存款货币资金”和“其他货币资金”, 分别列示与治理碳素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相关的环保货币资金形式;“预付环保款———预付碳排放/碳处理环保款项”反映企业预付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的费用;“应收环保利息———应收环保投资利息”, 即企业在积极投资处理自身碳排放问题的同时, 努力拓展环保投资范围, 向外部实体投放有关碳治理方面的资金以此收息获利;“其他环保流动资产”指除以上环保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则是投资回报期较长的资产, 据此, 环境非流动资产大致包括“递耗资产”、“长期环保投资货币资金”、“环保设备固定资产”、“环保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环保资产”等。其中“递耗资产”根据中国现行的财务制度, 没有单独列示会计科目反映, 因此, 可考虑专设“递耗资产”科目, 计量递耗资产折旧和净值, 对这些自然资源所包含的碳素以定量或者非定量的方式反映在“递耗资产———含碳资产”中, 作为资产含碳量的反映。其他非流动资产, 可相应开设下级科目单独列示含碳指标, 如列示在“长期环保投资货币资金———碳治理资金”、“固定资产——碳治理环保设备”、“待摊环境费用”、“环境研究与开发———降低碳耗/碳排放”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环保资产”中。

(2) 企业环境负债同样大致分为环境流动负债和环境非流动负债。

环境流动负债是企业能在短期内能够偿还的负债, 包括: (1) “应付环保费——应付二氧化碳治理环保费”表明企业支付为企业提供二氧化碳治理服务的费用; (2) “应付工资———应付二氧化碳治理人员工资”, 在此, 二氧化碳治理人员泛指企业专门招聘的治理污染排放尤其是碳排放的技术和非技术人员, 该科目反映企业在一年的经营周期内发放给该类员工工资以及其他福利费用; (3) “应缴税款———应缴二氧化碳税”, 该项负债是政府为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控制碳排放污染而专门设立的环境专项税, 企业应当依法纳税, 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减少碳排放, 从而达到减少环境专项税收甚至得到国家税收减免返还的鼓励的目的; (4) “短期借款———二氧化碳治理环保款”反映企业由于碳治理方面的资金在短期内无法由企业内部得到, 需要向外筹集环保资金投入到碳治理中, 以达到企业低碳排放目的而借取的环保专项款;另外, 流动负债还包括“其他环境流动负债”等科目。

环境非流动负债则有“环境复原负债”、“长期环保借款”、“长期应付环保款”、“专项应付环保款”和“预计负债”等, 各个科目可分别下设二级科目, 反映低碳经济下披露环境负债的需求, 如列示“预计负债———碳污染负债”、“长期环保借款———治理碳排放/控制碳耗环保借款”等。

综合整理多方资料, 笔者以表1粗略反映对一般制造企业低碳运营的资产负债表调整:

2. 环境成本表。

环境成本表的编制总体参照传统会计的单位成本法、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三大编制方法。环境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环境成本分为自然资源成本, 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开发成本、自然资源耗费补偿成本和自然资源勘察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以及环保总成本等几类成本。狭义的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 会计上可单独列示“环境成本”科目, 分为“预付待摊”和“预提待付”两种计提模式, 在期末结算时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一般制造企业的环境成本主要是以上成本中的三种: (1) 耗费自然资源的补偿成本, 包括污染水资源的补偿成本、污染大气资源的补偿成本、污染土地资源的补偿成本、耗费矿产资源的补偿成本以及耗费森林资源补偿成本等。 (2) 企业在生产营运过程中为保护环境所支付的环保总成本, 即购买碳治理相关资产的成本, 支付给碳治理人员的费用, 借取环保治理专项款项应付的利息等一系列与碳治理环保支出相关的成本费用。 (3) 能源开采企业在自然资源勘察开发方面的成本, 包括自然资源勘察相关费用、自然资源开发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变动费用等。

3. 环境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其等价物在企业内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环境现金流量表按照环境有关现金流入减去环境有关现金流出等于环境有关的净现金流的计算原则, 按照收付实现制, 将现金流动信息由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的编制原则编制。内容上看, 现金流量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类, 每类活动根据类型分别下设各项科目反映该类具体内容。

(1) 一般制造企业和环境有关的现金流入大致包括投资性现金流入和筹资性现金流入, 由于不以生产销售环保产品为企业盈利, 因而没有环保产品制造企业独有的经营性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包括“收回环保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环保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收到的其他与环保投资相关的现金”等。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则是“吸收环保投资 (非盈利性机构无偿投资或盈利机构有偿投资) 收到的现金”、“收到其他与环保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

(2) 与现金流入相对应, 环境有关现金流出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同样不包括环保产品制造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购建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环保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其他与环保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包括“偿还环保债务支付的现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环保利息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其他与环保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通过整合资料, 以表2反映治理二氧化碳对企业现有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的调整。

二、一般制造业低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研究一般制造业在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实质上就是研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普遍形式。为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披露形式, 鉴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个国家有所不同, 以下分别列出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予以借鉴:

1. 日本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借鉴。

日本已经形成完善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其中, 规范的披露形式模式十分值得借鉴。 (1) 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网站上向全世界公布环境相关信息; (2) 公司专辟一栏———环境专栏将环境会计信息通过公司环境手册、公司介绍手册、营业报告书等形式来进行反映; (3) 大部分企业以独立的环境报告书的形式对外公开, 环境报告书中, 单独立项的环境会计信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 西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借鉴。

西方国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方面具有经验的丰富, 近几十年来, 在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西方国家现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主要有: (1) 在年度报告之中反映; (2) 单独编制环境报告; (3) 货币形式披露 (资产负债表样式、收益表样式、只列环境成本的样式) ; (4) 非货币形式披露; (5) 两种形式结合的披露。

3.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探讨。

由于我国环境会计起步较晚, 没有统一、标准的披露形式, 如今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披露模式, 急需制定规范统一的披露形式以反映为治理碳排放, 减少碳能耗等方面的信息。

目前存在有以下几种披露形式: (1) 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反映; (2) 在内部工作会议记录中列示; (3) 在会计报表附注说明; (4) 在董事会的报告中反映; (5) 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的形式予以披露。

基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推广的复杂性, 建议不同规模企业灵活地采取不同类型的披露形式: (1) 对大型企业如上市公司, 可采用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表的形式, 在其中单独列示低碳治理信息; (2) 对大中型企业可以采取在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附注或者董事会会议报表中单独反映二氧化碳治理的信息; (3) 对中小型企业可以允许以非货币式计量的基础上以文字的方式阐述其为减少碳排放所付出的成本费用以及业绩效益等信息。

三、政策建议

我们需要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并以此为平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方式, 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取得效益。以下给出建议:

1. 要规范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财政部应当尽快制定与颁布低碳经济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 规范企业减少碳排放的信息核算与披露。

2. 环境执法监督要到位。

环境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特别是针对为实现低碳经济而专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可考虑设置专门的监察碳排放机构, 监督排放单位的执行情况, 增加监管社会成本, 促进投资者关注企业碳排放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 鞭策企业加大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投资。

3. 国家和企业要加大对低碳科研创新的投资。

国家应大力扶持科研机构开展减少碳排放的技术创新, 鼓励科研单位或者企业、个人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进行的研究, 给予补助以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引导公众购买环保产品,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最终实现广泛的为保护环境减少能耗的社会导向。

广大企业应积极投资环保产业, 购买环保设备, 研究、开发并生产环保产品。企业履行好自身的社会责任, 本着对社会、对公众、对消费者负责的心理, 推广低碳能耗、低碳排放的生产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立彦, 尹春艳, 李维刚.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事务调查分析.会计研究, 1998;8

[2].耿建新, 焦若静.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会计研究, 2002;1

[3].冯淑萍, 沈小南.关于环境会计问题的讨论——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工作组第十三届会议情况简介.会计研究, 1995;6

[4].孟凡利.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及其相关的理论问题.会计研究, 1999;4

[5].李连华, 丁庭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经济经纬, 2001;1

[6].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7].张白玲.环境核算体系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8].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9].强殿英, 文桂江.国外碳会计基本内容及对其借鉴意义.财会月刊, 2011;12

篇5: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困境;对策;贵州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070—02

导言

随着人类进步、经济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国家,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如何改变传统增长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学界和实践部门也展开了积极的行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值得探索和拓展的地方。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具体以贵州省为案例就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一定的推动。

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趋势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此后,低碳发展理念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的接受,并在很多的国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

2006年11月美国在选举夺得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多数席位之后,美国民主党表示,要推动有关环保的立法。2007年布什政府提出了以扩大再生燃料的使用和提高燃油效率等为主的改革建议,以降低美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2007年9月,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签署了美国首个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法案。在发展“低碳技术”方面,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研究。日本推出了“先进光伏发电计划”,提出到203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日本通产省2007年曾提出一项新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 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不仅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007年6月6日,中国制定了自己的气候发展战略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低排放型社会;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努力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加强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技术发展和创新体系等三大目标。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二、低碳经济发展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挑战

从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近年来,贵州省建设了大西南物流中心和国家老年人休闲养老基地,植树造林,并大力发展低碳物流技术投资基金。这些活动已经帮助贵州建立了生态的旅游活动,打造生态旅游成为了贵州低碳經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在贵州已经有73个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其中有29个CDM项目已通过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的审核并成功注册,有3个项目已获得碳核证减排量的首笔签发。而且现在贵州的很多的企业也已经和一些发达国家签订了些低碳的项目,这一些项目都会促进贵州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肯定贵州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就时,对于其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贵州产业结构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在贵州的产业结构方面,贵州省的农业主要是传统的农业,现在的农业的设施非常的少,另外,贵州省相对于全国而言农业的比重和第二产业的比重还是过高的。并且在贵州而言能源产业还是贵州的主导的产业,最典型的能源就是煤,并且在增长的方式上来看还是典型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完全是违背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现状想改变的话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并且煤炭工业的产业关联度是远远小于其他的行业,也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利于其他企业的节能、减排。贵州的煤炭的储存量在全国是排第五位的,以后的开发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这也意味着贵州省的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很长的时间,表明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2.软环境制约了贵州低碳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对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在过去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由于政策导向上面总是向国企倾斜,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贵州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贵州的经济和东部的城市相比缺少了很多的市场经济的成分,使得贵州的计划经济的影子也是非常的严重。因为在贵州的计划经济很多都是能源型的企业,自然而然地对贵州的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而且现在给予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仅仅是一个政策,而不是综合性的政策,而这个政策在贵州的这种环境之中缺少制度做为保证,也缺少配套性的措施,使我们对于政策支持变得比较的怀疑不知道在贵州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是否能够真正的实行。

三、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出路和对策

1.发展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对于贵州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贵州主要的能源是煤。根据研究表明,贵州煤化工应该以推广二甲醚技术为重点。传统的二甲醚用甲醇脱水法生产,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全世界年产量只有20万吨,我国年产有2万吨。这项技术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和世界各个地方形成了新的技术,现在的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我们可以把他拿到贵州来进行应用了。作为清洁代油燃料,特别是作为汽车代油燃料,它比甲醇发热量高,辛烷值高,有利于节油减污;对金属的腐蚀性低,对汽车代油和节油更有利,加上其他优点,用途广泛。现在贵州拥有很多的私家车,如果真的能够转换能源的话我们坚信在未来一定能够给贵州的经济节约很多的资源,也一定能够为贵州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据专家的预测,未来的主要的能源将是以清洁能源氢为主的的能源时代,那时必定是一个真正的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坚信,这个时代会来到的,而贵州现在要做的就乘坐上这辆列车,早日进入这个时代发展的快速的列车,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2.发展低碳农业。贵州省在全国来讲还是一个城镇化很低的省份,相对于全国的城镇化的进度来讲都是很慢的,因此在贵州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考虑在农村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获得实现低碳经济。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大力度来在贵州农村打造一个新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的思路。贵州低碳农业的路径: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肥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需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贵州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在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中,可利用畜牧粪便开发沼气,获得生物质能。

3.打造低碳城市。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贵州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城市交通应该倡导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氢气动力车、生物乙醇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以实现城市运行的低碳化目标。在贵州一定要加大对低碳城市的宣传的力度,使得人人都要树立起低碳城市的的观念。多管齐下在多个方面一起去打造贵州省的低碳城市。

4.加大人才培养。贵州需要吸引很多的人才来贵州进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很多的专业性的人才来做关于低碳技术的操作,这个对人才的需要很强,因为这个工作的技术含量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人才。只有专业性的人才才能进行操作,比如进行水能发电就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对贵州的低碳战略的安排也是需要有很多的管理的专家进行统筹规划。另外的一点就是贵州要提高待遇把人才留住,这个也是贵州面临的一个大的调整,贵州也培养出来了很多的人才,但是由于贵州各个方面的待遇不如东部地区,使得培养出来的很多的人才都流到了东部地区。这就要求贵州尽可能地去完善硬环境和软环境,去保证不仅能吸引人才过来还要能够使人才留在贵州,使得人才能够人尽其用。

参考文献:

[1]艾亚.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低碳经济[EB/OL].http://www.sina.net,2010-04-14.

[2]慧典市场研究报告.2009—2012年中国贵州省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EB/OL].http://www.hdcmr.com.

[3]李艳君.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2010-04-17.

篇6: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披露载体不统一

对于会计信息而言, 其载体的形式主要是会计报告, 而在环境成本信息之中, 其载体则需要能够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纪录与反映, 主要包含有环境会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从实际情况来看,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着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 企业在自身的会计报表上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 这种情况只是一种过渡的方式,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当前的信息披露;第二种情况, 相关企业应该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将发展低碳经济提上日程, 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完善各种环境成本项目, 基于此需要设计独立的环境成本报表;第三种情况, 这种情况在很多大型企业之中出现的较多, 即社会责任报告之中, 专门设立一部分内容来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就目前情况而言, 我国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上还不能完全做到上述的三种情况, 需要进一步丰富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环境披露信息不规范

对于企业环境成本信息而言, 它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分别是货币量信息、非货币量信息以及综合性文字叙述信息。就目前情况而言, 国内企业大多采用的是董事会报告以及报表附注进行信息披露, 这种形式的信息披露量化比例较小。国外的一些企业在信息量化的基础之上在表格中还将一些数据进行图像化显示, 添加了相应参数的柱形图、饼图等, 这样一来, 披露内容就能够更为形象化、鲜明化得体现出来。我国的企业现阶段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内容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政府规定缴纳的排污费;违反环境法规缴纳的罚款和责令停业的损失, 环境污染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赔偿等意外损失;专设环境机构及工作人员的经费等。

3.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与方式上的存在缺陷

就目前情况而言, 我国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定性信息进行披露, 另一方面则是对定量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上的主动性不强, 因此所披露的内容大多都是定性信息, 在相关的企业环境财务信息与数据方面则披露很少。综上所述, 我国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内容缺乏足够的全面性、准确性。

“环境保护,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 而这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企业在选择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方式上显得茫然无措,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仍然没有建立一套针对性较强的统一标准。因此, 大中小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时采取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显得有些随意。而选择较多的是文字性描述方式, 这种信息披露方式缺少足够的数据, 并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有效披露。

二、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对策与措施

1. 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准则与制度

目前情况下,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相关会计工作时都是将会计准则作为基本依据, 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在会计准则当中对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做出明确规定很有必要, 同时也对环境好成本工作的推动发挥出重要意义。首先需要尽快制定出一套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环境会计准则, 并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有效的扩充, 将环境成本信息作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在建立环境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会计制度, 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可行性;最后, 对我国的《会计法》做出进一步得完善, 运用法律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地位进行巩固, 在此基础之上提高法律执行力。

2. 制定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 制定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并不是意味着限制披露方式, 相反, 应该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方式, 促进其多元性与丰富性, 但是这些都需要在指定的额统一标准下运行。我国的企业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 所以必须提高企业选择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方式的灵活性, 以此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型上市企业而言, 可以对环境成本信息报表进行单独编制, 并在报表之中单独对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会计信息进行单独列举;而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 可在传统会计信息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或董事会会议报表当中单独设立二氧化碳治理的会计信息。对于小型企业, 由于本身规模的限制, 可以允许运用文字方式来对环境成本信息进行披露。

3.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

完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含有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成本表以及环境现金流量表。对于资产环境负债表而言, 它能够获得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所持有的环境资产总额与结构, 这样一来, 便能够从中获得企业环境资源分布情况的相关参数。在对环境成本表进行编制时, 可以对单位成本法、计划成本法以及实际才成本法进行一定程度的使用, 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在环境会计信息之中对“环境成本”科目进行设立, 从而有效的对企业环境成本信息进行披露。而对于环境现金流量表而言, 它能够对企业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流入与流出做出一定的反映。

三、结束语

篇7:低碳经济模式下西部地区环境保护问题探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47-02

1 引 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对居民健康的替代效应①远大于收入效应②,在总体上降低了社会健康水平[1],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成本。杨世忠等(2010)指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均能够增加GDP,其核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理念。

应将资源、环境因素引入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2]。应对宏观统计意义上的GDP进行分解,把不具有增加公民福利和财富积累效果的无效GDP分离出去,测定“绿色GDP[3]。也即当下企业核算的会计利润只是减去了经济成本而没有扣除环境成本,这就虚增了利润和税收,而把企业的环境成本外部化,从而出现了环境成本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现状。

企业作为资源最大的消耗者和污染的最大制造者,在发展低碳经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目标上理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本文拟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理论

分析

2.1 环境成本的确认及计量

对于环境成本概念的界定,学者们多有涉及,尽管定义的内涵狭窄不同,但本质是趋同的。本文对环境成本的界定采用《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的定义: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4]。

环境成本计量则是从实物和货币两方面把界定的环境成本进行量化。王立彦(1998)从不同的空间范围把环境成本划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5]。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对内部环境成本作出货币计量,比如企业采用清洁能源而额外支出的成本等可以进行货币计量;而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则很困难,无法准确计量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失的数量和金额,更多地依赖估值技术。

2.2 理论分析

尽管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但在片面追求利益的同时,也要努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成本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徐玖平、蒋洪强(2003)[6]、谢东明、王平(2013)[7]都把总环境成本细分为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损害成本是指资源耗减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而控制成本包括资源恢复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即,环境总成本=控制成本+损害成本。前者认为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是一种互为消长的关系,控制成本线与损害成本线相交时点的总环境成本最小,并得出结论:最优污染水平不是0,即彻底消除环境污染是不经济的。

而后者认为理论上如此,而在战略成本控制模式下,控制成本和损害成本并非一直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当排放量为0时,损失成本为0,环境总成本等于控制成本,达到最小值。也就是说,当实现零排放时,环境成本最小,是最优的成本控制模式。笔者比较认同后者的观点。虽然目前完全实现零排放不太可能,但在理想的环境成本控制模式中,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企业尽可能地采取可行性措施减少排放量,相应的环境成本也能降低到最小。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重点在控制阶段,而不是污染产生后的治理阶段。高山(2005)也认为,治事后污染的治理成本一般远大于预防成本[8]。也就是说,环境治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初始阶段对企业的环保设备进行投资,采取最优的工艺流程,设计合理的材料采购标准和采购方式等,把排放量降到最低。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我们将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企业环境成本更具有完整性,囊括了产品的整个过程,可以使得成本的分析范围延伸到未来,更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并且能在每个环节中力求使环境成本降低,从而总体上控制成本。

产品设计阶段的决策和方案选择对后续各阶段的环境成本数额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符合上述环境成本控制的作用机理。材料采购阶段,材料的采购标准、采购方式及运输方式都会影响环境成本,另外选择集中采购模式还是分散采购模式甚至要考虑库存量以及库存成本等问题。在采购过程中,积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产品生产阶段,一方面,企业要采用清洁能源进行清洁生产;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的治理,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而增加环境成本。产品流通使用阶段,可以从包装和消费者角度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采用可以周转使用的包装物,提高重复利用率。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动关系,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偏好,调整产品结构。再循环阶段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减少环境成本。

3 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对与环境相关的支出进行准确界定和计量,及时披露环境成本信息,满足消费者和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同时采取措施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目前,在我国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体系中,实务阶段研究还不深入,而理论阶段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环境成本的界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环境成本还没有权威的定义,各企业对其界定的范围不同,使得环境成本缺乏可比性。

其次,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存在缺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设置专门的账户核算环境成本,只是简单地把环境成本归集在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等账户中,也就是说环境成本费用和普通成本费用混合计量[9]。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低,即使是重污染行业,其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比例也不足50%[10],并且更多的是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披露。

比如鞍钢企业披露的2015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只在第五章涉及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披露的内容主要是数量形式而非货币形式。

由于没有统一的披露载体,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更是参差不齐,而且存在“内外有别”的现象[11],这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2 改进建议

①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成本控制规范的步伐,增强可比性。在此过程中,也要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范指导作用[11]和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规范和引导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②采用利润标准将外部化的环境成本实现内部化。傅京燕(2002)实证分析表明,短期内环境成本内部化会弱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从长期来看,环境成本内部化却能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12]。

另外,采取分行业采用利润标准实现外部化向内部化的转变。比如,对重污染的钢铁行业设定的比例为L1%,A(钢铁企业)的年利润为R1,则A应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C1=L1%*R1;对食品加工行业设定的比例为L2%,B(食品企业)的年利润为R2,则B应承担的外部环境成本C2=L2%*R2,当然L1%>L2%。

因此,实现将外部环境成本分摊到各个微观企业中,让企业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③深化“阶梯价格”和“阶梯税收”。对自然资源实行“阶梯价格”,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同时实行“阶梯税收”,对环保效益和环境成本控制良好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而对高污染企业和环境成本控制较差的企业开征高税收,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环境成本控制。

注释:

① 替代效应:工作压力增大带来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使居民健康水 平下降。

② 收入效应:经济增长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保障维持健康 生活状态的支出。

参考文献:

[1] 杨继生,徐娟,吴相俊.经济增长与环境和社会健康成本[J].经济研究,

2013,(12):17-29.

[2] 杨世忠,曹梅梅.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J]会计研究,2010,08:

9-15+95.

[3] 王立彦.环境成本与GDP有效性[J].会计研究,2015,(3):3-11.

[4] 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 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J].会计研究,1998,(5):

2-9.

[5] 王立彦.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会计体系[J].经济科学,1998,(6):53-63.

[6] 徐玖平,蒋洪强.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机理与模式[J].管理世界,

2003,(4):96-102

[7] 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 究[J].会计研究,2013,(3):88-94

[8] 高山.环境成本核算与应用问题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6):

44-48.

[9] 任月君,杨琳琳.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J].东北财经 大学学报,2012,(2):65-70.

[10] 屈桢翔.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研究[D].成 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11] 刘金彬,胡世强,杨明娜,等.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研究[J].

财会通讯,2012,(33):117-119.

[12] 傅京燕.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2,

篇8: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 发展以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为基调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2003年,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的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 即应用较少的资源能耗和较小的环境污染来实现较多的经济产出。西方各发达国家正逐步有序地推进以排放低、消耗小、效能高为核心的低碳革命。作为最大的、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宣布了到2020年, 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40%-4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 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的重大目标和艰巨任务。以西部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为沉痛代价的, 在“低碳”化发展上处于弱势地位。当前, 西部地区既处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又处在承接中、东部产能的转移时期, 资源能源的紧张以及生存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症”。

不论是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理念, 还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都是这个时代必需的选择。它能够回答如何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那么, 处在高速发展关键阶段的西部地区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这是本文企图要解决的问题。

二、西部地区实施低碳发展的条件分析——SWOT分析

1、条件分析

(1) 资源条件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 矿产、土地、水、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而且开发潜力很大, 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 虽然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 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西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 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7.6%和39.4%。西部地区全部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61.9万亿元, 占全国总额的66.1%。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黄河中游、柴达木、东天山北祁连、西南三江、秦岭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红水河右江、西藏“一江两河”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同时,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经济发展条件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 重点区域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2011年西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99738.26亿元, 比上年增长14.03%, 增速比东部快3.42个百分点, 比中部快1.25个百分点, 比全国平均水平快2.25个百分点;占全国GDP的比重19.24%, 与2010年相比提高了0.56个百分点, 为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西部地区在保持强劲经济发展势头的同时, 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量同步增长, 这对该区域的低碳建设形成较大压力。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内的部门结构变化也引起碳排放量的增加。在2005年之后, 采掘业发展呈现出飙涨的态势, 同时, 重工业也出现了高速增长, 2009年增长率已达到45%, 这说明, 在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中, 重工业主导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而采掘业和重工业都是高能耗产业。因此, 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降低碳排放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 能源结构条件

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数据,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从中发现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从2000年的3.8亿吨标煤到2010年的10亿吨标煤, 增长了将近3倍, 年增长量超过5亿吨标煤。从各能源的构成来看, 和全国的结构类似, 依然是以煤炭为主, 西部地区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超过或者将近80%, 甚至高于全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重;原油的消费大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 相对于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比重约为20%来说, 西部地区原油消费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相对低一点;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约为4%左右, 超过其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大约为10%左右, 与其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相当。近年来, 西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的增长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化。

从能源的消费结构上看, 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原煤为主、原油、天然气为辅。近年来, 虽然每年的煤炭消耗量仍在10%左右的增长速度, 但煤炭的消耗比重在逐步下降。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主要是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从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对比上看, 西部地区煤炭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原油生产量小于消费量, 天然气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发电量大于消费量。从地区能源进出口角度来看, 西部地区煤炭、天然气、电力属于出口能源, 而原油属于需要进口能源。

(4) 社会发展条件

社会发展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虽然, 社会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但是低碳社会发展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还应考虑低碳发展视角下的城市交通系统、建筑规划、碳汇发展等。除此之外, 市民的低碳环保意识提升及低碳理念宣传普及均应列入社会发展的范畴。

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 是我国生态系统的平衡枢纽。我国陆地主要生态系统天然林、草原, 西部占有比例分别为66.2%、89.4%, 所以, 西部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碳汇资源库。调整现有的生产模式, 积极发展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碳汇经济, 对于西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大有益处。

2、西部地区低碳建设SWOT模型

以上对西部地区低碳发展涉及到的各方面基本条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了解西部地区在低碳发展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审视西部地区在低碳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低碳发展的路径分析。本文借鉴企业战略分析中的SWOT分析思路, 建立西部地区低碳建设的SWOT模型, 以更好的指导后续的低碳规划路径设计。

在2.1部分, 我们已经对西部地区实施低碳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 这一分析主要是针对西部地区自身条件的, 即SWOT分析中所谓的“内部环境”。在此基础上, 我们进一步分析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宏观层面的机遇及挑战, 即“外部环境”, 并将其分析结果与“内部环境”分析结果进行整理提炼, 列出SWOT矩阵, 见表2-1。在矩阵的每个方格内, 将分析提炼的各种因素根据影响程度进行排序。

在完成了影响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建后, 便可以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 发挥优势、扭转劣势、利用机会、消除威胁, 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匹配和组合, 得出一系列可选择的计划和对策。这将为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设计提供依据。

三、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根据上文对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依靠内部优势、克服内部劣势、把握外部机遇、回避外部威胁”的指导原则, 可以选择适合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路径。

1、制定低碳规划, 建设低碳试点

西部地区首先要对发展低碳经济做出合理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 把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去, 制定低碳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做好对重点行业和部门的能耗统计工作, 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 确保地方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此外, 西部地区还应建立低碳经济试点区, 为其他省市提供发展低碳经济典范。

2、发展低碳产业, 优化产业结构

西部地区要发展低碳经济, 必然要改变以“两高一资”为特征的产业结构, 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模式下的高碳产业链, 打造低碳产业链。一方面, 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在西部地区, 钢铁、建材、石化、交通等高碳产业比重较大,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这些产业, 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减少碳排放, 既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来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 又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其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 还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 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 要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减轻重化工业的比重, 利用西部资源优势, 发展风电产业、核电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 以及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端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3、提高能源效率, 优化能源结构

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期改变, 这就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煤清洁技术来实现煤炭在消费前的低碳化或无碳化处理。此外,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是西部地区优化能源结构的主要方向。继传统能源后, 西部地区将再次成为我国新能源基地, 如内蒙古陜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综合开发在2010年被提上了国家议事日程。并且, 西部一些省区已经致力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如甘肃、内蒙古等资源型省区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能源,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使其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4、开发低碳技术, 加强对外交流

在国家发展低碳技术的大环境下, 西部地区要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 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鼓励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 逐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低碳技术体系。此外, 还要鼓励引进减排领域相关先进技术, 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低碳技术转让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CDM) 等金融机制的机遇, 积极开展低碳项目合作。另一方面, 西部地区要积极吸收国内东部、中部一些省区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比如可以借鉴江苏低碳经济工业园区从企业到产业再到区域的发展模式。

5、发挥碳汇潜力, 建设碳汇工程

生态系统在缓解温室气体浓度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除了控制“碳源”, 还应发挥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西部地区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林业的机遇, 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 建设森林碳汇工程, 为我国实现森林种植目标做出贡献。除了森林碳汇资源外, 西部地区的草原、荒漠、湿地和农田等碳汇资源的开发潜力也很大。因此, 西部地区应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沙漠等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科学研究, 通过长期定位观测, 获取生态系统碳汇数据, 提出增加碳汇的具体办法。还应建立碳汇科研机构, 开展基础性、政策等研究, 建立碳汇基金、碳汇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 引导碳汇产业健康发展。

6、倡导低碳生活, 优化消费结构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优化消费结构也是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着眼点。通过法律、经济、舆论、道德等多种手段来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鼓励、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生活习惯。首先, 政府要加强宣传, 倡导低碳消费理念, 推广普及节能减排的知识和方法, 提高民众进行低碳生活的责任意识。2007年, 我国科技部向社会公布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 选取了百姓生活中36种日常行为, 研究了每一个行为的节能减排潜力并换算成了相应的数据。西部地区可以借鉴类似的方法, 使市民更加直观体会到行为习惯对节能减排的贡献值。另外, 鼓励社区层面开展低碳知识普及等活动。然后, 企业要增加环保意识, 用低碳的设计理念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等一系列活动, 为消费者提供环保节能产品和低碳产品。最后, 作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承担者, 消费者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改变便利消费、过度消费等不环保的消费方式。

摘要: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 对于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改变“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大有益处。因此,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遵循“因素定位目标路径”的思路对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 结合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 为西部地区设计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Panayotou T,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M].Economics Survey of Europe, 2003.

[2]Salvador Enrique Puliafito, JoséLuis Puliafito, Mariana Conte Grand.Modeling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 as competing species:An application to CO2 global emissions[J].Ecological Economics, Volume 65, Issue 3, 15April 2008, Pages 602-615.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 2005 (11) .

[4]丁一.应对气候变化下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四川省广元市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6) .

[5]贾琳, 田立新.时滞影响下西部能源结构模型战略调控分析[J].中国矿业, 2009 (8) .

[6]丁德科, 刘敏, 张兴先.军民融合: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5) .

[7]刘兴海.加快西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J].理论导刊, 2007 (2) .

[8]姚慧琴, 任宗哲.中国西部发展报告 (2007)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9]赵梅.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行性探析[J].理论导刊, 2010 (9) .

上一篇:培训讲师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下一篇: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