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

2022-12-07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重要职责之一。高职院校只有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才能与行企联手,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丰富教师的行企经验,进而培养出适合社会企业需求,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在制定适合行业企业人才需要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的实践教学课程、引进行业评价标准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探寻出提高专业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进而培养出更适合企业需求以及更适合将来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一、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服务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一是个人缺乏对现场的了解、实践能力和工作经历,导致科技服务能力不高、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特别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需要长时间在企业从事设计、工艺、加工、生产等岗位才能有效服务企业。特别是,多数教师已经远离生产一线多年或没有在生产线做过,这与企业的发展严重脱轨,更不可能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带动学生完成技术服务。三是疲于应付学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二)人力资源不足

教师服务企业时间投入有限,高职教师工作时间分别涉及教学、教研教改、企业服务及班主任等多个维度,任务十分繁重,社会服务虽已经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量,但并未有相应文件也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社会服务要怎样开展,怎样实施,如何结束。经调研广西南宁周边几所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师,他们基本很少开展社会服务,只有个别教师接与自己项目相关的课题。

(三)服务功能有限

目前,教师所提供技术服务多数为岗位培训,类似产品开发、技术支持仍旧较少,目前就本学院开展社会服务以来,基本都是小打小闹,与校企合作企业沟通,帮助绘制一些图纸,解决一些设计及工艺问题等,锻炼新老师和带学生进行测绘等。近两年,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进行的社会服务项目有,与南宁南机科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产品测绘、设计,主要针对已有扫地机车型进行测绘,完成二维图纸及三维模型的建立,帮助该公司进行巡逻车车架检具进行设计等。同时与南宁永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其印刷设备等进行改进设计与自动化改进。对于一些实验分析、质量检验及实际生产与加工等基本无法承接,主要是学校的设备主要是用于教育教学和学生实践训练,实验分析方面的设备基本不具备,更无从谈服务,而且也没有接到类似需求。

(四)服务平台建设不足

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多数企业认为,和学校合作比较麻烦,不论从资金管理、合作方式等。就目前而言,想开辟新的合作企业颇有难度,于此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热情。

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建立机制,激发教师服务动力,提升服务热情

针对社会服务能力不强以及人力资源不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提供社会服务的时间投入不够,并非是教师资源缺乏,也不是教师完全没有时间为企业提供服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参与服务企业的教师占比不高[2]。激发教师服务企业的动力,首先在于激发教师服务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自身愿意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学生才能够领会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教师才会做出成绩,综合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达到良性循环。其次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服务素质,多数教师目前并不具备社会服务的能力,这也促使教师下到企业中去,到企业一线中去,了解更先进的设备,了解更先进的加工方法和工艺以及设计理念,使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大幅度提升。

(二)沟通校企双边信息,挖掘服务潜力

社会服务的开展要学校教师与企业双方共同的努力。专业教师可以参加本专业的技能培训与鉴定,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可以参加本专业优秀龙头企业的顶岗培训、实践与挂职锻炼,从而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参与本专业核心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研究,从而更好的把握最前沿的技术与水平,企业只有对学校教师信任后才能拿出大量的资金以及项目支持并扩大合作的范围。同时,就高职院校而言应发挥高职院校的特点与优势,多与当地小微企业开展服务计划,双方共赢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长期合作。特别是申请专利方面要注重专利的推广与转让,可以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交流,推进专利成果的获得。

(三)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强服务企业活力

学校的教学设备、专业课程既是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又是学校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就本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来说,学校拥有很多数控车床、磨床、数控铣床、先进的电火花、慢走丝等设备,但都未能充分利用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其实,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我们完全有能力为其开展服务,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有关国有资产利用等相关问题,这不是简单几个老师能做到的,需要学院领导班子与大学校沟通与协调才能解决。另外,可以建立灵活的校企合作方式,灵活的财务制度,紧跟专业前沿、充分发挥好教学设施的服务企业功能,努力增强驾驶服务企业的活力。

三、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一)学生软件的操作能力不强

学生学习Pro/E、UG等软件后大多没有利用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基本都停留在学习然后考试的阶段。因此在帮助企业进行设计过程中存在软件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在绘制一些复杂零部件时,软件命令不熟练。同时,学生基本没有设计能力,只会抄图,对于设计可以说基础很差,没有一点设计都理念。

因此,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准备在大一中开设UG三维软件课程,大一下学期开设CAD课程,这样学生在制图测绘时便可同时利用两款软件完成,达到学以致用,同时在后续夹具设计、创新课程等课程中也同样利用软件来完成。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完善得到提高。在后续参与到社会服务项目中来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二)学生热情很高但容易懈怠

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任务,他们认为能够接触到企业真实的项目,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但由于项目历时较长,后续过程中会产生惰性。参与的学生多数是大三的学生,到后期涉及到找工作等相关事情,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社会服务过程中来。建议以后可以利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充裕,不仅能够对软件熟练操作,而且对以后毕业设计也有帮助。

四、创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会服务

当下,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也可以进行成果转化,只有给学生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梦想,学生才能够愿意投入研究之中。在新形势下,社会服务项目以及社会服务成果转化将需要更好的完善[3]。

总之,未来高职院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师能力的比拼,而提高教师服务企业能力是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给与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契机,下到企业中去,了解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争取企业的科研资助,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更好的带动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

摘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也朝着创新型、个性化方向发展[1]。通过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研究,分析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服务企业能力的主要策略,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设想以及创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社会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机械设计与制造

参考文献

[1] 陆婧.高职院校个性化定制社会服务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30.

[2] 陈东.论提高高职教师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1):56-59.

[3] 王文凯,彭换新.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4):43-45.

上一篇:分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下一篇:论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