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2022-09-12

一、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况分析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指导方针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就已生根落地开始发展。1996年国家正式颁布《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1999年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一次提出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在国家的重视和法律的完善下促进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规定的出台,显示出我国高职教育模式将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2015年10月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这些年来国家文件的不断出台推动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显示出技术技能积累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保障[1]。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增长迅速,多种办学类型和多种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并举,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懂现代科技知识又掌握实践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促进和保证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显重要。但大量高职院校的涌现难免会带来一些问题。

(二)目前各高职院校办学能力情况

高职教育发展到现在,随着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院校治理能力明显改善,职普沟通更加便捷,专升本的升学渠道进一步畅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发展成效明显,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精品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各院校教育实力近年来显著增强[2]。

(三)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各高职院校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了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加了国家针对职业院校专职教师的省培计划、国培计划,健全了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增强了职业技术院校的职教教师培养能力。加强了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组织实施了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3]。

(四)各院校信息化建设方面

各个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已基本形成,利用现在的天眼工程和大数据建设,形成了无线WIFI全方位覆盖,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形成,消除了信息孤岛。并且积极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各职业院校在贯彻党的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习总书记还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当前,中国作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4]。

现在国家“一带一路”,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这样就迫使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5]。

二、新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转变培养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上,今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彻底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来振兴实业,发扬“工匠”精神。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大胆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以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院不断探索“订单式”职业教育的机制,打造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联合开办“订制班”、“特色班”,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并且学院与陕西万山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合作,将师生共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设计、发明创造等成果直接转化到市场,研制开发的电磁离合器,制动器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航空,与用人单位影响力大的行业组织开展专业层面的教学诊改,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通过结果评价、结论排名、建议反馈的形式,倒逼院校的专业改革与建设,目前一部分专业已获得省级优秀精品专业[6]。

与此可见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合作发展,校企共建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强有力的抓手,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高新技术的发展与第三产业比重的加大对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导致了岗位的更迭变化和职业岗位技术幅度的拓宽与层次的延伸,所有这些均对现阶段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联系,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共享包括人力、师资、实训条件、品牌资源等培养计划。

尝试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协同完成教学及实训过程,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以促进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围,校企共融等方面协作。让学生在企业实践,并作为企业员工的一员进行顶岗实习,在工作中培养职业素质和提高技能。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就会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为推进教育改革实现“中国梦”,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职业院校更应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或分组操作、启发引导、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比如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市场营销专业就是采取情景教学,模拟社会上各式各样人物选购商品,学生如何把握机会对产品推介,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得到了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很高评价。

把“教、学、做”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把真实工作任务和产品作为载体的方法,可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这样的实践教学,突出了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了顶岗实习力度,扩大了顶岗实习的学生覆盖面,提高了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在考核方式上,将文本试卷、报告或论文等考核,转变为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和技能的考核,以企业考核、过程考核、实操考核、或项目考核为主。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由学校与企业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制定,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及实训过程。这样企业不仅参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补充特种的应用性专业知识。学生在校企合作的企业锻炼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各方面的技能就具有针对性,更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和管理。大多数毕业生就会被留在合作培训的企业中。通过积累的企业实习基本能力和实践经验,也会被其他企业认同和快速运用起来,这样也进一步促进了就业。

(三)加强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职业学院的教师由专职教师和许多兼职人员组成,兼职人员实训教师应为有经验、又掌握职业教学理论的一线技术人员。职业院校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校企共建研发机构。面向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培养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不同层次人才,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

三、结束语

过去的这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已做出了各自的特色,在希望本文能够促进更多的高职院校教育发展,使各高职院校重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把握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就业,服务社会。

摘要:分析近几年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况,总结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今后高职院校迈向强大的关键指标,是推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推进教育改革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劳动保障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

[2]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3] 孙祖福.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25.

[4]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5] 郑益仙,故俊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9,(5):41-43.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上一篇:浅谈空调系统节能措施下一篇:现代小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