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2024-05-26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精选6篇)

篇1: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从事实的层面,说明了新形势下医生的.职业道德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学校医德教育应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才为目标、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增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 者:余珊燕 张亮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515031刊 名:右江医学英文刊名:YOUJIANG MEDICAL JOURNAL年,卷(期):29(6)分类号:B822.98关键词:新形势 医德教育

篇2: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医院的兴衰,取决于质量,人才,技术,设施和医德医风,如果把设施比作骨架,人才比作医院的血液,技术质量比作医院的生命,那么医德医风就是医院的灵魂,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无形的、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一个没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院,即使有先进的设施,高水平的队伍,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效益,因此,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当务之 急。

树立行业的新形象

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医护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院,即使有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人员,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念相悖的医德行为。如目前群众反映比较多的给病人开大处方、检查多、用好药多、费用高、收红包等医德问题,虽然是少数人的事,但其影响不可低估,它使医患之间产生了鸿

沟,甚至互不信任,直接影响了医院的形象,同时还给党和政府造成不良影响。前不久,中央电视台“调查连线”节目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其中,群众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最不信任的10条原因中,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医生职业道德缺失分别排在第一。可以说,医德医风建设问题,既是社会议论的热点,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难点,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因此医院应把医德医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作风行为,真正树立行业的新形象。增强遵守医德规范自觉性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就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这一道德的每项内容和要求,都是医护人员神圣职责的体现。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把道德原则转化为医护人员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因此要靠道德的力量,强调责任感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医德教育,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当前开展思想教育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因人施教相结合。有的放矢地针对不同对象、从事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次医

护人员进行教育,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通过教育、启发、激励和引导的方法,使用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医疗规范。二是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卫生改革相结合。在医院改革过程中,应教育医护员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严格考核,对那些工作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医护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停职待岗、推行“末位淘汰制”等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三是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在医院范围内开展诸如“我是一个病人”、“医德医风大家谈”等一些专题活动和“怎样为病人服务”、“怎样做合格的医护人员”等大讨论,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要求,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展现新时期医护人员形象。四是坚持医德医风教育与教育、制度、奖惩相结合。对医德医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分析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制度,用制度、纪律约束规范医疗行为,发扬医护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五是坚持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进行医德医风教育。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如每年对新招来的毕业生进行上岗前的医德医风教育,并进行有关知识考核。平时可采取党、团组织生活或班组学习的方式,组织员工学习医德方面的知识,通过观看医德教育专题片、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增强员工遵守医德规范的自觉性。

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篇3: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贯穿于医疗卫生行业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可见医德教育是一项从事医疗行业人士均应接受的教育,不仅是已在职人员,更应该从学医伊始便注重医德的培养。我国政府1988年制定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作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1]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医改对于伦理问题较原文件可谓是空前增加。[2]在新形势下,各级部门都在全力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大力开展医德教育,以校级部门为例,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思想品德课程,从而不断提高医学生的道德素质。医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医疗行业的人才,在校期间就必须学习医德知识,配合医德教育实践,从中培养良好的素养,为今后真正走上岗位打下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当今社会对于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因此医德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有必要大力重视起来,医学生有义务进行系统的医德教育。我们必须引起医德教育在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重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带动。

2 新形势下需要更加深刻的医德教育

医术学习是高校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学习成果与学生在个人成长,知识积累,医学实践以及日后从事职业均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医德教育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医学生培养有利于我国医学事业改革发展,同样,重视医德教育必然是医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环节。医疗卫生行为是一个对外展示行业服务文明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窗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也是新时期矛盾多发的问题所在,可见新形势下民众普遍要求医务工作者拥有更高的医疗行为规范。这就要求医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提高自己的医学修养,重视医德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把严谨的态度始终作为学习和实践的核心,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高尚职责。

2.1 强化道德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境界

高校医德教育应始终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贯穿整个教育过程,防止医德教育与当代社会大环境出现偏差。积极树立以为患者服务为宗旨的思想核心,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程加大对医学生的道德拉力。通过思政课程,学生了解国家最新社会形势、基本国情,逐步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未来的就业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道德的本质以及规律,有助于医学生提高对医德的认识,加深对医德教育的理解,坚定医德信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医德品质。医德教育可以渗透到专业课程学习中,特别是临床课程教学,强化医德意识,在专业知识中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

2.2 抓好理想在教育中的崇高性,提高学生医德情感

如果医学生确定了崇高的理想,那么学生定会用严格的要求去自觉探索学习,从而产生巨大的道德力量,时刻激励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遵守道德规范,想着崇高理想而奋斗。高校在抓好教师授课情况的同时,鼓励学生找寻目标,加强自我教育。同学们在做好自我教育的同时,校园学风建设得到提升,激发更多学生学好医学知识。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可以校园文化作为载体,这需要学院方面加大校园环境建设,从建筑到花草,为师生营造一个优雅整洁的校园,打造文明环境。

2.3 加强医德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剂

高等学校的医德教育对于医务界的品质道德提高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好与否关系着学校是否能为社会医疗单位输送更多合格优质的医学人才,这是当今国家医疗服务行业的大事,关系着国民健康素质是否能够提高。只有在国民健康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也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相符合。党的基本路线中在教育方面提出要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这样的人才是符合新形势下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利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3 提高医德教育水平的几点建议

3.1 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医德教育

高校开展思想品德课程与马列课程中,把医德教育紧密贴合于两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等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增强学生思维活性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中,把理论知识与医学专业特点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同学们上课积极性,把社会问题放到课堂上,结合实际讲理论有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医德教育授课主体为老师,那么课堂上老师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素质与责任心在课程传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学生是在什么环境下进行医德教育,甚至影响到医德教育的传承。因此,高校开设医德教育课程的同时,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重要,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可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同样是高校增强医德教育的关键。利用榜样教育方式,可以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老师为模范,以德育德,优秀的老师才会教育出优秀的学生。

3.2 在实践中体验医德教育成果

医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直观和真实地体验医德教育感受。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有益于学生对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条件等有一个主观认识,更加坚定他们献身医学的信念。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做指导,传授最直接的职业伦理精神示范工作,是见习生跟随老师的脚步逐渐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处理临床道德悖论的能力。[2]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医改的环境下,推动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亲身体会患者的痛苦心理,从中树立服务为本的价值观。

总之,医德教育是塑造医学生优秀品质的灵魂工程,做好医德教育与培养工作,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与修养,同时今后会为医疗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国家医改任务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探究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问题。方法:搜集相关关键点文献,得出结论。结果:医学生医德现状令人担忧,并且新形势下决定着更深刻的医德教育,要求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结论: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医德教育,并且要在实践中体验医德教育成果。医德教育是塑造医学生优秀品质的灵魂工程,做好医德教育与培养工作,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医德素质与修养,同时今后会为医疗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国家医改任务顺利进行。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道德,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曾俊,张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2007(24):180-181.

[2]伊记远,李秋心,和清。新医改视角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27-29.

篇4: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医疗卫生

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救死扶伤的职业要求决定了其医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市场经济观念的引入使医德的树立已发生动摇。因此,医德教育是医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医德的提高与完善是医师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要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求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医德意识,确立行为准则,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影响。在新医改中指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更显示了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的紧迫性。

一、当前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和社会转型期的国内形势冲击着医学生的理想与信念

当前,我国正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思潮伦理、价值观念更替对医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道德诚信缺失等问题,迫切需要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坚定理想信念。

(二)医学生求学动机复杂,从医的思想和道德准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医学专业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求学动机各异、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大量涌进医学院校。其中,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对将要从事职业的特殊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职业精神缺乏严肃的领悟,服务和奉献的意识明显不足。误以为学医好就业,当了医生有患者“请吃”、“送礼”又能“捞回扣”,好处多多。不正确的求学动机为以后的医德缺失埋下了伏笔,这应该引起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紧张的医患关系给医学生德育工作,尤其给医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医疗卫生人员改变了职业道德观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加之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为医疗保险所取代,中低收入患者不堪重负。医患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医患间不信任情绪不断加深,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甚至酿成打杀医务人员、围攻医院等暴力事件和惨案。这给正在就读的医学生心理上投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甚至怀疑学校医德医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对医德教育产生抵触和厌倦,严重地妨碍了医学生良好医德观念的形成。

(四)医学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门槛降低,不但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专业思想也不稳定,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带来其他不少问题。况且,医学院校向来有重专业轻社科的教育倾向,教育管理者在医学科技理性至上观念的影响下,只忙于专业课程设置而无暇或无意在德育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准医生们思想道德上的弱化,参加工作后对不正之风缺乏免疫力也是可以想象的。

二、医学院校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强化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一)从医学生入学开始,抓好入学教育

从医学生一入学,安排举行严肃的“医学生誓言”举手宣誓和邀请知名医学专家开展“医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医德医风”的专题讲座,教育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教育学生热爱事业,立志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奋斗终身,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自觉树立敬学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政治思想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

马列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医学院校应致力于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完善“两课”教育的医德医风教育部分,并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结合行业特点设置专题性的德育内容,并根据医学生特点加强对医学生的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当前医疗安全问题加强医学生卫生法规教育。坚持从卫生行业特点和医学生特点出发重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三)专业课教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应特别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将医德医风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

专业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历史上的名医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教育学生,教育学生要“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如外科学教师在上“绪论”时首先讲“怎样做一个外科医生”,外科医生需要具备特别的人格修养、品德作风、技能训练,外科医生向病人及家属所展示的不仅仅是高超的技术,更应该是人格的魅力。社会传言“肚皮打开要包”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作为医学生必须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又如在手术过程中如何避免手术遗留物,教育学生除按手术程序执行外,关键是态度。要加强责任心,对病人高度负责,要“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将医德医风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因势利导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行医道路奠定坚实的医德医风基础。

(四)着重加强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

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评价是从实习时期正式开始的,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医德医风的养成在这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1.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素养。

实习生能否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自觉按医德原则来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务人员,临床教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而良好的医疗作风和崇高的医德水准是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我修养树立起来的。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医学专业知识,还应以身作则,通过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教学生如何敬业、奉献,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感情上容易沟通,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医德医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培育高尚的医德风范具有决定性的先导作用。要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医德医风素养和加强临床教师的医德医风带教意识,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其内涵,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传授使学生养成良好医德医风的方式方法,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到效果,良好的医德医风才能渗透到临床工作中。

2.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德医风教育管理体制。

目前,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方面,普遍存在学校想管管不着,实习单位能管却不想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只能是哪出问题往哪跑,解决不了医德医风教育的根本问题。管理是实施医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严格的管理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实习生虽然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在医德医风教育方面的管理往往被忽视或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从而流于形式。应制定一系列相关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监控反馈机制,医院和学校双方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发现问題后及时纠正。

3.开展医德医风实例教育。

实习医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可塑性很强。因此要坚持正面教育,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他们,使他们明辨善恶美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可以通过定期聘请一些医德高尚的老专家给临床实习生讲授从医经历,同时采用报告、演讲、展览、声像教育等形式,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榜样。学习他们对医疗卫生事业无限忠诚的执著追求,废寝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恳恳的敬业奉献精神,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他们对病人满腔热情、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怕脏不怕累、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体验到医务工作者对病人特有的同情和爱心。

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要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医德教育,确立行为准则,建章立制,培养他们崇高的医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靠单一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同时,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促使医德教育转化为自觉的医疗行为,以适应当前新医改和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马红军,张扬.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4).

[2]张婕,陈晓霞.关于加强临床医学生实习阶段医德医风教育的几点建议[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9).

[3]李敏智.刍议加强医德医风教育[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

篇5: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探讨

新形势下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探讨

新形势下,人们对医院的选择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医疗制度的改革使医院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各医院人才、技术、设备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成了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因素.以医德医风为重点的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立于不败之地的永恒主题,也是搞好医院管理的前提条件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可靠保证.因此,要加强对医德医风建设的力度,强化医德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综合治理和医德建设法律化.

作 者:潘云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东,广州,510060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年,卷(期):24(5)分类号:B82-052关键词:医德医风 建设 医院

篇6:新形势下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的思考

时间:12月10日地点:口腔科主持人:付剑锐

出席者:李宇嶙 王强 滕学山 孙明 付伟超

缺席者:无

记录人:王强

会议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一、树立行业的新形象

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医护人员是人民健康的卫士,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建设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也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窗口形象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院,即使有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人员,也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和良好的效益。可以说,医德医风建设问题,既是社会议论的热点,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难点,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因此,医院应把医德医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作风行为,真正树立行业的新形象。

2、增强遵守医德规范自觉性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就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这一道德的每项内容和要求,都是医护人员神圣职责的体现。医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是千方百计提高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把道德原则转化为医护人员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帮助医护人员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因此要靠道德的力量,强调责任感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医德教育,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3、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搞好医院规范建设,是保障医德规范对医务工作者行为的有力手段。在当前的形势下,除建立完善工作职责、行为标准外,还就建立完善的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监督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建立自查自纠制度。三是建立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奖优罚劣。

4、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

上一篇:学校一周小结多篇下一篇:大学校园生活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