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创设思考

2022-10-30

大凡名师之课堂,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除去有着自身课堂教学模式之特色外,名师之比较共同发特色是课堂教学之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推进。我们平时的教学之所以有逊于名师,其根本的当是课堂教学的情境建设过于简单,很少能够起到推进教学流程有效乃至高效的作用。现笔者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谈及几点实践性的思考,权且抛砖引玉。

1 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迎合儿童心理特征

新课程标准之核心理念就是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理想的智育中曾要求人们将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比较着力意义上的推广。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具有怎样的心理特征,当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可以去如数家珍的,但我们的学习过程的推进是否就是比较科学地适应着?回答恐怕还是一定意义上的否定。我们必须看重的是,阅读教学的课堂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入手创设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契机,从而带动语言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如教学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是一篇气贯长虹的历史诗篇,但距小学生的生活较远,仅凭文本的字里行间是很难形成学生有效感悟的。恰如其分地利用电教手段去创设比较理想的课堂情境,不仅仅就是简单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更为重要的是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着历史知识,领会作者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感。如小学生看到的是红军长征环境的险恶,而从文本之字里行间多领悟的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之境界,当学生能够将所见的不同去比较好地联系起来了,那学习过程就完全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推进。

2 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迎合儿童认知规律

小学语文教学,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让学生去进入古诗词和一些现代叙事性文本的情。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须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入境入情的相关问题,这里必然包含着我们所设计的境和教材文本的情,尤其应当让学生去进入我们所设计的情。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普及的前提下,我们所能够设计出来的情境多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我们所看到的相关现实却不就那样的令人乐观,学生是进入丰富多彩的境界,但多少境界还是令学生阅读感悟的多无动于衷。仔细揣摩,无他,乃是我们所设计的相关情境高于了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迎合儿童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致使学生在进入比较丰富的情境中还是那样的丈二之和尚。对此,我们对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要做出迎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考和实践。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篇文本都配有一幅乃至以上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就是叙事性文本之主人的形象,有的就是故事情节之压缩饼干。但有一点是我们所必须注意的,小学生对那些压缩了的饼干,不能就一下子去吞咽,对于这样比较特殊的饼干,学生也完全不能去一下子吞咽的。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将优美的图画去比较理想地展开,创设出与教材文本相匹配情境,再现出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与理解,提高认识能力。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学生对肖邦之爱国主义情感是不大能够领悟的,教学时让学生去高歌具有爱国主义旋律和情感的乐曲,学生便从这些乐曲的高歌中发现诸多乐曲家,就是通过如此旋律的创造去唤醒人们的爱国之情的。

3 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迎合儿童创新需求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相关阐述中这样说:“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想达成如此目的,学习过程之有效情境需迎合儿童创新需求。迎合学生之创新需求,从某些意义上讲,就是让学生去利用情境进行思维。情境可以用形象来表现,那学生则可利用其形象进行思维。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教材中仍有不少情境是无法用形象来表现的。这怎么办?平时的教学,让我们比较有意义地感到:还完全可赖于教师利用朗读和语言描述等进行非形象的情境创设,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中进入“我情我景”的艺术境界和创新感悟的境界,学生进入到想象的境地,便完全可以去触景生情,具体感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我们都知道《泊船瓜洲》是一首充满强烈思乡之情的古诗,教学时,让学生去听配乐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所表现的情景,继而再去比较自由地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当学生朗读到一定的境地时,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诗人当时夜泊瓜洲的情景,并配以哀怨凝炼的音乐,这时学生似乎都被带入古诗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让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站在船头,独自眺望江南的情景。尤其促使学生就像诗人那样去遥望远方,去陷入沉思,去体验诗人当时的思乡之情。

摘要: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必需。作为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创设有效情境,促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学习过程,有效情境,创设

参考文献

[1] 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3.

[2]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备科研费绩效评估下一篇:浅谈技校物流专业课程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