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调查情况

2022-07-10

第一篇:农村人口调查情况

汝城县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就业情况调查

总体来说,我县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程度化不高,农村人口城镇落户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我县是山区贫困县,

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城镇化进程不快,所能容纳的农村人口有限,就业机率低。

一、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程度不高

近几年我县农村人口向城镇落户除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被征收的农转非外,主要是城镇个体经营户、进城买房户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务工或其它落户城镇的较少。抽样调查表明:个体经营户、买房户的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的占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的75%以上,其中户主40-50岁的占了78%,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镇较少;其它25%不到的农村转移落户人口主要是城镇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属、亲戚,属于不就业、投靠人员。同时,从公安局得知我县近五年来几乎没有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城镇居民。

二、农村人口城镇落户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我县是老、少、边、穷山区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加上目前交通不发达,导致

二、三产业全面落后,城镇

二、三产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已经很困难,可以留给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职位只有苦力活、服务员等且数量极少;同时这些职位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少、社会保障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高;抽样调查得知,我县农村人口城镇就业主要分布在建筑苦力、餐饮和商场服务员、老爷车出租等,占整个农村人口城镇就业人员的76%以上,而这部分人仅占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数的10%左右;被调查人员80%以上的人认为当前城镇就业形势严峻、找到工作或好职位很困难;同时工作的连续性不能保证。可以看出我县农村人口城镇落户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三、我县在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城镇落户就业方面的举措

我县是小县,县城面积小、能容纳的人口不多,

二、三产业不发达、城镇化程度不高。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县委、政府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步伐。首先是县城扩容,将行政中心南移,县城面积增大三份之一,从而使县城能容纳更多的人口;其次加快

二、三产业发展,用打造“开放、活力、生态、文明、和谐”“五个汝城”和把汝城建设成为湘、粤、赣边际中心县城来招商引资办企业,扩大就业机会;鼓励农民“零手续”进城办厂、开公司;再是用实际行动关注和重视城镇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用足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正当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劳务市场管理,维护劳务市场秩序;强化对劳务人员培训,稳固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机会。

四、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考与建议

以农民进居城市、以城市覆盖农村将是以后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方向,抓好农民工市民化对构建“五个汝城”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意味着农民工居住地域的转移与职业身份的变换,更意味着农民工生活方式、角色意识、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的变迁,这就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乃至心理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逐步为农民工市民化营造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理性的、健康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在仅可能的领域尽快让农民工与市民“同城待遇”;二是要促进制度创新,为农民工提供市民化的同等平台,改革农民失地补偿制度,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制度;三是要大力开发农民工人力资源,同时加以培训、利用,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四是要以人情化的方式,促进农民工的身份认同、资源共享、融入城市文明,让农民工从思想上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农村人口居住观念变化调查问卷

1、您的年龄是

A、20以下 B、20-30 C、30-40 D、40-50E、50以上

2、您家有( )口人

3、您的家庭年总收入月多少

A 、2万以下B、 2万到3万C、 3到5万D 、5万以上

4、收入主要来源()(多项选择)

A、小麦 玉米等庄稼收入B、家禽 动物产值C、外出打工

D、家庭环境特产收入(如苹果、梨、枣等收入) E、其他()

5、您的受教育情况是

A、小学及小学以下 B、初中 C、高中 D、高中以上

6、农村与城市的主要区别是

A 、交通状况B、生活物资购买C、子女教育D、自然环境E、娱乐方式

7、更喜欢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

A 城市B农村

8、你觉得农村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

A、子女教育环境B、生活物资购买C、日常生活娱乐D、其他

9、居住在城市的决定因素( )

A、上学B、务工C、陪读D、跟随子女E 其他()

第三篇: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如今许多农村都是老人留在农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的现象,流动人口很多,导致了农村的落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农村流动人口的调查范文推荐吧。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一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当人们仍在为放开“二胎”、“延迟退休”等问题纠结不已的时候,这些已经不是决定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关键因素。

一般说来,传统上经济增长高的地区,其人口增长会慢下来;而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会比较快,如欧美日诸国莫不如此。

但这一点在中国并不成立。即使中国已进入“新常态”,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等地区等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gdp已逼近某些发达国家,但是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仍保持在较高速度。因为有另一只无形之手在拨弄经济的脉搏——流动人口。在中国,大量人口的自由流动,扭转并主导了中国各地区之间人口变动的方向,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数据发现,来自中部地区的年轻人不仅没有“逃离北上广”,而是继续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聚集。“逃离北上广其实是个伪命题,人口向东部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不会变,这一点与日韩等国的人口变化一致。”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一位学者表示。

这种人口的自由流动,一方面使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得以补充,进而降低其社会抚养比,拉动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熨平因老龄化等因素带来的经济下滑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人口净流出的地区,则使其陷入“人口逆差”的困境,其影响甚至波及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个过程。

但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区域经济发展对人口的需求已经开始显露,或许一场全国范围内的“人口争夺战”已经开始。

人口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这意味着,全国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

东北地区是人口流出最明显的区域之一。根据2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刨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相比之下,2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

但东北地区并非人口流出最多的省份,安徽、四川等中部和西南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测算,目前跨省流动人口已占全部流动人口的38.9%。其中,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南地区流出,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国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

“人口流出主要是从农业大省流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教授指出,“农业大省的就业机会少,青壮年劳动力只能出去就业”。

综合各省统计部门不完全统计,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中,安徽省20**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万人,比上年减少45.8万人,但仍占当年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河南省外出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20**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户籍人口已超过20%,其中流向省外占55.7%。贵州省20**年全省新增净外出省外人口2.5万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外出总规模达760万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20**年前六个人口流出大省的流出同比下降约5.6%。段成荣指出,近年来,国内人口流动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并不是很明显,因为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转移的趋势未变。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生龙表示,跨省人口迁移的因素依次是迁出省人均gdp、总人口,迁入省的人均gdp、迁移存量。

虽然最近10多年来已出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战略等政策,但目前区域和城乡差距仍十分明显,这为人口迁移提供了根本动力。刘生龙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人口迁移的规模将会呈不断扩张之势。

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

跨省流入人口中,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地区。

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年,广东的珠三角,长三角的浙江、上海、江苏,北京,海西经济区的福建六省市占全国跨省流入人口总数的87.83%,较20**年同期上升了4.5%。

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手机遇,广东最早成为流动人口流入重镇。20**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06亿人,其中外来人口占26%。20**年-20**年跨省流入人口占该省新增常住人口的47.7%,接近一半。

“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之前,虽然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但是珠三角的人口流入增速是最快的。浦东新区迅速开发后,大量吸纳劳动人口,长三角的增速又反超珠三角。”段成荣分析指出。

由于人口流入过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部分地区,外来常住人口数量甚至已经逼近本地人口数。其中,上海市20**年常住人口2425.6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占41%。北京市20**年底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占38%。

广东省个别区域甚至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常住人口数量超过了本地户籍人口。东莞20**年常住人口831.66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7%。深圳20**年常住人口1062.89万人,非户籍人口占70%;但深圳实际常住居住人口数可能远超此数,深圳市人大20**年披露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年底,深圳市流动人口已达1532.8万,为户籍人口的5倍。

除了农民工进城,流动人口中从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也越来越多。段成荣表示,“近几年人口流动趋势发生变化,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转移的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例约32%”。

人口流动导致区域经济分化

由于人口流出,黑龙江、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市出现“人口逆差”,面临人口缩减压力。此外,东北三省还面临人口自然增速锐减的特殊情况。

目前,东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全部低于1‰,其中吉林在20**年降至0.36‰,黑龙江在20**年降至0.78‰,而辽宁省20**年至20**年已开始负增长,20**也仅回升到0.26‰。

人口压力带来经济潜在增速的下行。东北地区经济从20**年开始大幅下滑,20**年黑龙江省、辽宁省gdp增速不及6%,吉林省也仅6.5%。

“在国内,人口基本上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这也就导致人口的流入流出产生不同的效应。比如,现在,当产业向中西部迁移时,安徽、四川回流明显,而黑龙江则几无回流,也导致区域表现各异。”前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学者表示。

对东部人口流入省份而言,“人口顺差”也是其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北京、上海等地每年由人口净流入导致的gdp增长可能达2个百分点,使得其gdp仍能达到7%左右。

“农民工是东部劳动力的重要补充,甚至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力主体”,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目前青年人绝对数量下降,而中西部工资上涨很快,年轻人回内地工作动力增大”。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看待人口流动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讲师阮荣平做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中高学历人口较多,人口流出短期来看使得流出省份人力资本下降,但是长期来看会刺激流出省份更加重视本省教育。而且流出人口大多户籍仍在本省,汇回本地的资金将增加流出地的创业等活动。“我们的测算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到20**年左右,由于人口流动与生产要素等结合,流动人口因素对全国gdp的贡献率在23%左右。”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对gdp贡献显著。

即将开始的“人口争夺战”

随着人口数量红利逐渐消失,我国从此前的劳动力过剩开始出现局部的“用工荒”现象。

研究员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区域间人口流动与地方发展的人口需求冲突将会加剧,其结果是各个城市都面临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他表示,这一趋势已在我们的调研中得到验证,沿海、中部、西部内地已普遍出现招工难,高层次人才与普通劳动力都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

“务工荒有的地方严重,有的地方不严重。凡是保护劳动者的地区没有务工荒,很多地方不善待劳动者就会很快吃苦头。”段成荣认为,“今后将会出现劳动人口争夺战,目前一些地区的公司派人去接务工人员,已经反映了这种趋势”。他表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20**占52%多一些,目前估计已经到56%甚至接近60%。“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挣钱后就不同,新生代更追求从农民到市民更彻底的转变,长远立足城市,脱离农村。城市只有提供更好、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接纳新生代农民工”。

“目前没有看到流动人口大规模的回流,从中西部流向东南沿海的”,段成荣表示,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0**年底的第二次东北振兴规划、刚刚通过的长江经济带等如果规划能够落地,当地经济能够快速发展,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比如成渝经济区等也会有人口向其流入。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二

为防止非典型肺炎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中国政府利用庞大的计划生育网络首次实现了对农村人口跨省流动情况的全面调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17日23时,中国已有449.8万农村人口在5月上旬从外省流入本地农村,其中,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广东流出的人口共235万,占总量的52%;安徽、河南、湖南、江苏、湖北、江西、河北、广西8个省区的流入量达331.8万,占总量的74%。

计生委的一位负责人说,此次调查为各级各部门防治非典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持,有关省区和部门已根据统计情况对非典防治进行了相应部署。

此次调查自5月1日开始,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报了有关数据,全国有2606个县参与了此次调查,占应调查县级单位总量的97%。“深入农村”是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中国政府在过去30年里建立了一个由近200万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和8300万计划生育协会会员组成的计生服务网络,这一网络在此次调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过去20天里,众多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深入农户家庭,在为育龄群众服务的同时还一并宣传非典防治常识,并对农村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进行调查,而此前,有关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数量的调查多局限为抽样统计。

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各地区流动人口的统计数字不仅精确到个位,而且有图表详细说明各地流入人口流出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

据介绍,调查员除详细记录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向和个人基本情况外,还将有关信息传输到一个为防治非典进行数据上报的专用信息网站。该网站由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原有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出来,每3天更新一次调查数据。

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工返乡人口呈减少趋势

中国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显示:随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在中国的城市中得到日益有效的控制,农民工返乡人数已呈减少趋势。

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1日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日平均跨省流入农村的人口数量已从5月1日至12日间的32.34万降至5月1日至15日间的29.99万;全国各县日平均人口流入量也从124人下降至115人。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一位负责人说,“农民工返乡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政府在疫情控制方面逐步取得成效,农民对政府的信心不断提升。此外,部分地区农忙时节正在慢慢结束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考虑到疫情尚不稳定,此项调查的一份分析报告建议农民推迟返城务工,尽量保持人口的相对稳定,以防止非典疫情向农村扩散。该报告还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非典时期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由于医疗和卫生条件相对较弱,农村地区已成为中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重点,而农村流动人口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重要力量也成为非典病毒从城市向农村传播的最可能渠道。

为跟踪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尽早发现可能的非典患者,切断病毒传染源,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委员会自5月1日开始,通过其庞大的计划生育队伍对农村人口的流动情况进行入户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对农村流动人口实行全面排查。

截至17日23时,全国除西藏外的其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被纳入此次调查,共涉及2606个县,占县级单位总量的97%。调查结果已被传输到一个专门为防治非典设立的数据上报专用网站,每3天进行一次更新。

为掌握农村富余人员的流动趋势,该委员会还将于近期推出“返城意愿”调查,以便为非典防治提供更前瞻的数据支持。

中国计划生育网络帮助农民防治非典

自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于5月6日正式参与“防非”以来,中国庞大的计划生育网络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起有关农村流动人口的全面统计和专项调查,以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有效解决非典疫情带给农民的困扰。为消除农民的顾虑,普及非典防治知识,甘肃省已在14个省、地、州的基层计划生育机构设立了非典防治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以便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疫情的监测、统计和报告。

当地计划生育部门还组织计生工作者走村串户,向每个农户赠送非典防治的宣传品,鼓励农民向外出务工和上学的亲属写信,请他们安心在疫区工作、学习,暂不返乡,并努力帮助外出未返乡人员在生产、生活上办一件实事,动员本地农民上报亲属近期返乡的有关情况。

初步统计显示,该省农村外出务工流动人口总数已近111万,其中,省内跨县流动人数略高于30万。在河南商丘,计划生育部门配合各行政村,抽调专人,采取成立“抢收抢种突击队”、调配现有机械设备等模式,对外出务工没有返乡的家庭进行帮扶,使农村麦收颗粒归仓,播种不误农时。

吉林省长春市计生委则自筹资金购置了6000支体温表、消毒液和防护设备下发到农户。

此外,山西省计划生育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口罩、手套、防护镜、防护服等必要防护装备严重不足;部分贫困县缺乏通讯设备、影响对疫情的统计和报告;红外线快速测温器、体温表等检测设备不足,阻碍了排查工作的进展等。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三

一、基本情景

xx村地处铜川市东区与东坡矿相邻,铜罕线穿村而过,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69户,人口1489人,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有耕地2680亩,其中苹果780亩,蔬菜350亩,党员42人,两委会成员5人,组干部5人,党小组5个,村民沿川道居住,分散复杂,村道长,路面老化,低洼不平,基础较差,属村矿结合部。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我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新建了村两室、村卫生室,实施了移民搬迁,使我村向新农村建设迈进了一步。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xx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礼貌、精神礼貌和政治礼貌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必须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景:xx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8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

产业结构情景:xx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xx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xx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景。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xx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11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景。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进取性。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此刻下几方面:一是村组道路多年得不到修缮、巷道没有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走过窄、过陡,下雨天仍无法行走,从而影响了民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的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村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小组村还未实现道路硬化等;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投入资金不足、投入困难,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增加了劳动成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制约和影响,使农业增效、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

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年,xx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在高楼河乃至全区村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苹果种植具有必须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蔬菜土地面积太小,无法建温室大棚,构成蔬菜产业化,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烟草、干杂果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xx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村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路子不宽。

5、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组已经进行了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成项目和原有团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异常是在移民搬迁、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措施不力、制度办法不到位。

四、对策及提议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取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进取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构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我,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我完美家园的进取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进取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进取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要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贴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在项目规划上,近两年xx村委会在项目规划上的重点一是加强乡村公路修缮、养护,保障公路的畅通,争取能列入路面硬化项目;二保障部分村组的生产、生活用水;三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卫生共厕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进取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俭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如进取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进取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外出打工人员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本事,进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资料,要搞好规划,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村级事务决策管理机制和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村干部、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本事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供给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进取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进取性。用3至5年,或更长时间,使我们xx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四

背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速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的拉大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中国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出现了巨大发展差距。根据预计,截止20**年,在我国9亿的城市人口中,将有32%的人口来自农村地区,进而预测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将达到6亿人①。农村人口虽然在逐年下降,但是农村人口的绝对数仍然非常巨大,这一农村人口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农村经济,继而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如何去寻找农村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笔者做为一名对经济学感兴趣的高中生,通过10年级和11年级的假期进行了农村经济的调查,采访了广东地区的农户约100户人家和来深务工人员约400人(年龄区间17岁—49岁),总结出三点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究。

农村发展的制约:1)农业人口流失十分严重。20**年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少18332万人,20**年后差额逐年降低,直至20**年,中国城镇人口开始多于乡村人口,且差额逐年增加,20**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4916万人,乡村人口为61866万人;20**年中国城镇人口为77116万人,乡村人口为60346万人。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16770万人②。随着城市最低工资的上涨,不少农业工作者意识到农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务工收入,因此他们抛弃了田地去城市打工——这造成了不少农田变为荒田,延缓了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发展。在调查中,74.4%的调查对象(家在农村地区但有人在外打工,有人种田)表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外出打工,只有8%的调查对象表示农业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按照这个趋势,农村地区的废田将越来越多。70%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他们的老家,大多数的青年人(28岁以下)都选择了出来打工,放弃农业。不仅如此,60%的调查对象也表示大多数28-45岁的人也选择出来打工了。而在这些出来打工的人里,也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计划继续回到农村地区或者乡镇,这样的现况确实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留住农业人口,利用荒置田地将成为一大难点。

2)农村地区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并且父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大多希望子女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农村地区的低教育水平阻止了农民使用更科学的种植方法,购置使用种植机器,以及种植收入更多的经济作物。通过分析调查,作者发现只有60%的调查对象受过初中教育,5.4%的调查对象受过大学教育。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不会选择留守农村,因此在农村地区的真实受教育水平只会更低。不仅如此,85%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够,93%的调查对象希望得到再教育的机会:其中70%的调查对象都希望能够进行专科学习而获得一技之长。如何提高整体的教育程度,让农民接受良好的培训是另一大难点。

3)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差,更难留住人口。农村地区现在的饮用水,电力包括wifi等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但是排污设施却非常原始。走访的村子里每户人家大多都还是使用粪池,每几年就得请人清洗一次——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农村的环境不卫生,因此即使有些农村想通过旅游等服务业来拉动当地经济,但是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如何提高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生活质量,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可能因素。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等待更多的学者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这些原因加速了农村与城市经济的差距。

潜在的解决方法:1)政府政策的落实:目前政府有许多政策来拉动农村地区的教育与生活水平,其中有两项最为突出。一个是新农村计划,中央政府现在正在逐渐拨款给每个村子来改造基础设施,排污系统。走访的村子中就有一个正在进行改造的,政府给这个三千人的村子几千万的拨款来改造整个村子的排污系统,随着这项工程的开展,农村的基础设施,生活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也会有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其次就是免费的再教育学院,目前有些地区的当地政府已经投入资金给一些想要接受再教育的人免费课程的学习机会:学习用电脑软件,学习用互联网卖东西等,这个可以提高生产力,开扩销售农产品渠道。

2)成立合作社(合作公司),国家给予一些启动资金(无息贷款),配合当地的风景特色来建立旅游景点来带动农民经济。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优美的环境,来吸引游客去游玩,体验农居生活——在经济提升的同时可以留住人口。

3)吸引大公司来投资建厂,提供工作岗位。在调访的一个村子里,比亚迪刚在那里投资并建立了厂房,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华侨城在那里也有专门种植有机食品的种植基地——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种植经济作物,也可以增加很多的就业岗位。

总结:目前阻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瓶颈为:由于城市农村收入差距所导致的农业人口流失;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较低导致的生产力低下;农村地区的基础建设差加速了人口流失。尽管如此,农村地区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随着基础建设的加固,政策的落实,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一定会慢慢缩小!

第四篇:关于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调查的调查报告

农村建设的根本——教育

一.实践参加者:默澜,xxx。

二.实践主题: 农村人口受教育状况。

三.时间:2008年02月18日。

四.地点:江苏省常州市王家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活动内容:

(一)基于社会发展需要, 以走访询问的方式对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调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龄层的教育情况,农村孩子受教育条件,以及人们(尤其是贫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调查资料:

(一)人员成分:1.现村民中有许多是外来的打工者,

2.因村庄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龄者较多,多数年轻人因各自条件一部分仍与老人一起住在村里,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 1. 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长最快,但人数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初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明显下降,现主要人群为老年者。

(三) 虽然农村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为主。

(四)1.九年制义务教育不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接近100%;

2.初中入学率和在校生巩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

(五) 女性适龄者的受教育情况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见农村受教育的性别差异减少了。

(六)为鼓励村民接受教育,村内对升入高中和大学的村民给与了奖励。

三.调查结果: 农村劳动力不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绝大多数不具有职业技术资格。

四.理性思考:

(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人口本身的指标中,如:受教育程度、就业率等。那么新农村建设与人口发展有怎样的依存关系呢?

不难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而且与前三项指标呈高度相关。但与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高度负相关关系。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说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城市化水平,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面貌的改变发挥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就业人数、外出人口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制约农村的发展。

(二). 尽管江苏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启动了大规模的农民培训工程,但由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转移,农村中年轻、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长的人都外出务工经商,而年龄大、低文化、无特长的人,只能留在农村种地或经营林牧副业,农村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依然较低。

五.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低素质的劳动者无法向外输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管市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但需要的则是有技能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的现状无法满足需求,也使得农村劳动力无法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正在推动技术创新并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有体力是不够的,必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因此要继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抓好更高一层的教育,努力使中国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国人口.

第五篇:农村务农人口与耕地问题调查报告

前言

也许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过粮食过剩,今天人们对

耕地的重视程度,似乎已大不如前了。耕地抛荒,随处可见;乱占或毁坏耕地的事,也时有发生。同时农村务农人口也大量减少。而更让人忧虑的是,目前这种局面,尚未得到遏制,致使中国近来的粮食形势,正在发生逆转,粮食供应,再度出现缺口。此现象无疑在向我们发出警示:必须对耕地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再三强调:要保护耕地。所以如此,其

用意很明显:一是维护粮食安全;二是不让农民失业。因为耕地问题,不仅牵涉到城里人吃饭,而且关系到农民的饭碗。民以食为天,像这等关乎民生的大事,哪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的。 为了全面真实地了解影响农村发展的人口和耕地现状,切实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我们对本县农村人口和耕地情况进行了基本的调查,

重点对我的家乡村、5个村民组、30个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和了解。

一、宁远县农村人口和耕地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宁远县位于湖南永州,总人口77.42万。其中农业

人口68.35万人,乡村劳动力44.08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21.1万人。根据网上资料和我村的部分村民咨询,以及走访县城周边农村,我了解到现在一个局面就是: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务农人员更加变得越来越少,大量良田被毁,可用耕地越来越来少,部分良田荒废。小型农村产业局势显得越来越严重。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我家乡的村民咨询,我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可存在情况,使得农村出现耕地减少和务农人员持续减少的原因及现象:

1.大量良田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和建设公路,以及开发商业加工厂。

由于近些年来农村多在为自己几十年的老房重新建设,很多人舍不得拆掉自己的老房,又想居住在公路边,所以导致了沿公路两旁的田地被占用于盖房,还有良田被商业机构收购用于建设工厂,都是源于道路的方便,但是有些道路修建仅仅是图于交通的话,又显得无意了,位于我县修建几年来的宁远县永连公路,就显出了相当的商业价值。

虽然有时候很难批自己用于建房的土地,据我几天的走访发现很多批下土地的,都是通过自己的各种途径取得的,靠关系,送礼等等,或者谎报该田是荒田。在走访期间,经过农田可以看到有很多标牌,写着保护农田多少多少亩,但是有的又农田确实荒废了。

2.农村户举家外出较多,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以及务农人口也在减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

我对我们家乡5个村民组18到30岁之间的人口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成家后在家务农的所占比例很小,最高为45%,最低为20%。而且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几乎所有未婚青年成家后都将不会在家务农。其中社会未婚青年3人成家后都将不会在家务农。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都在千

方百计跳出农门,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已是必然趋势。几年来,其中社会未婚青年3人成家后都将不会在家务农。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农村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都在千方百计跳出农门,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已是必然趋势。

进而导致农村在家务农的人口的持续减少,我们必须明白田地是衣食父母,田地必须要有人来种。

3. 对于南方的农村,机械化程度不高,也是一大问题,进而要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农田分散性过大,无法动用大型机械进行耕作。很多农民由于苦于机械化程度不高。

根据我的走访,我们县的大部分乡镇,甚至大部分农田还是使用基本的农耕器具。现代化并没有有力于偏远的山区,造成了大部分农民离乡进城务工,但是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脱离农民,还是普通农民的劳作。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民的土地资源得不到足够的使用,农作物的产量也间接的得不到高产。

二.农民增收致富的制约因素,以及耕种,农业市场问题:

1、基础设施制约。宁远水浇地少,坡耕地多,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结构调整制约。农民种植水稻等,低产作物面积依然很大,虽有蔬菜这一主导产业,但还没有形成高标准的产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

3、市场风险制约。农民一家一户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种出来的东西不知道能不能卖得了,不知道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农民进入

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

4、耕作方式制约。随着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土地逐渐集中,户均耕种的土地面积增加,劳动强度增大,仅靠牛耕马拉的落后耕作方式不能适应土地集约化的需要。

三、减少贫苦农民,提高务农人员质量、富裕农民的对策建议,创造条件,使农民数量的减少从自发状态转变为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促进。

1、认真加强农村耕地的管理,禁止乱用耕地,乱占用良田,制定多套措施,管理农村的土地问题。公路的建设也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切不可用直接占用。积极开展农村的思想建设,大力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化农民耕地的重要性。

2.加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将经过培训的农民输送到基地,使他们有基本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4、抓好转移户的典型扶持工作,通过典型引导,使转移户尽快富裕起来。也促使生态保护区和限制发展区的农户尽快转移出来。

5、积极投资建设各种水利设施,增加水浇地面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8、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民发展生产应对市场风险方面的作用。

9、引进推广小型农业机械,为土地集约经营提供机械化保障。 通过实施以上的建议,我相信对农村的土地耕种面积扩大作用,

一定会有显著的效果,在农村务农的农民也会比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收入多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也将有着商业化的走向。

上一篇:农村禁毒防艾工作下一篇:农村电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