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浸润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途径探究

2022-09-10

一、红色文化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创造和发展的, 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而且进一步吸收、借鉴、整合和优化了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生成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一个带有历史深度与特定政治内涵的文化概念, 广义的红色文化包括三层涵义:一是红色物质文化, 主要包括革命遗物、遗迹遗址等历史遗存, 以及革命纪念馆、革命英雄纪念碑、烈士纪念堂等纪念场所;二是红色制度文化, 主要指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相关的社会制度, 包括革命时期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决议、规定、命令等[1]。三是红色精神文化, 主要指革命精神、革命文艺作品等。狭义的红色文化特指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 也包括由这些革命精神而延伸创作的文艺作品, 如革命文学、红色歌曲、红色影视剧等。

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 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了解和内化红色文化,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增强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质、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 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 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2]。

二、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定义及意义

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规定所学课程的第一课堂而言的, 是指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堂教学以外的、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系列文艺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 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和网络文化活动等。

第二课堂贯穿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始终, 承载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是一片更广阔的教育阵地, 充分利用和发挥好高校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作用, 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育育人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对于高校战胜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 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牢固阵地具有重要意义。

三、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途径

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第二课堂, 就是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第二课堂中的文化活动、艺术活动、竞赛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使大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中, 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增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一) 拓宽红色阅读, 渗透红色文化

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列出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红色文化书单,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红色文化课外阅读。比较著名红色文化书籍有“三红一创, 山青保林”, 即在新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革命小说:《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红日》、《红岩》、《红旗谱》、《山乡巨变》、《创业史》、《青春之歌》, 集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历史中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列出推荐阅读的红色书单之后, 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红色文学的读书心得, 撰写读书报告, 加强理解和认识。对于“复制粘贴”写成的报告给予严肃批评, 对于优秀的阅读报告或者论文, 可以给予表彰以及帮助学生投稿发表。

(二) 开设红色讲座, 走进红色岁月

专题讲座是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提升通识素质的重要途径, 红色讲座则是红色革命理论与当今实践、革命历史与当下现实之间的重要纽带。高校可以积极邀请从那个红色年代走过来的老前辈、老革命来校做红色文化专题讲座, 让当今的大学生了解曾经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老前辈生动的讲述中深切地感知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3,4,5]。也可以请社科部老师、相关党史专家甚至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为学生们开设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 丰富学生们的红色文化知识, 增加“95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熟悉, 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三) 重视红色节日仪式感, 增添校园红色文化氛围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建党纪念日和抗战胜利纪念日这样的红色节日, 注重对校园红色文化的渲染, 加强宣传, 例如印制、悬挂红色纪念日宣传海报, 悬挂红色纪念日有关横幅和标语。在校园电视、网站、广播、新媒体平台上加强对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的宣传, 使大学生们走在校园中就能浸润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之中。

(四) 组织开展红色革命遗址瞻仰, 走出校门, 走进历史

高校可以利用本地红色资源, 组织开展红色革命遗址瞻仰课外活动。例如, 在南京的高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地标, 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们徜徉在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中, 亲眼看到高大雄伟的历史丰碑, 感受到红色文化遗址带来的精神洗礼和震撼。

(五) 依靠学生社团, 有组织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高校要鼓励和帮助红色社团发展壮大, 提升红色社团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让大学生自发地积极加入红色社团, 在红色社团中学习革命故事、提升精神境界。高校可以充分发动各院系创建院系一级的红色文化学生社团, 使一部分对红色文化特别有兴趣、有研究的学生们有组织、有分工地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红色文化, 并在同学当中传播和宣扬红色文化, 充分参与好党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和团中央实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不断激发大学生参加“红色社团”的兴趣与热情。在红色社团中, 发挥青年学生门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爱好广泛的特点, 使红色文化找到新的舞台、搭配新的载体、焕发新的光彩[6]。

(六) 利用各类竞赛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 加入红色文化元素

依托红色阅读的推广, 进一步开展红色文学朗诵比赛、红色诗词书法大赛、红色经典读书征文比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 还可以开展红色歌曲大赛、红色经典舞台剧比赛等红色文化主题竞赛活动, 在竞争中激活红色文化新魅力。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中也可以加入红色文化元素, 例如表演红色歌曲大合唱, 朗诵红色诗歌、表演红色经典舞台剧等等。

(七) 依托社会实践, 传承红色精神

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对于促进大学生融入社会、锻炼能力、增强毅力、塑造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的实践论认为, 认识来源于实践, 认识亦反过来指导实践。

红色文化来源于伟大革命艰苦奋斗的实践, 其传承和发扬也必然通过实践。高校可以在大学生的社会服务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 穿插红色文化、植入红色精神, 例如在3月5日“雷锋日”开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鼓励大学生奉献社会、参与劳动, 通过切身体会感受红色文化的时空穿透力和精神支撑力。

(八) 搭载新媒体网络平台, 让红色文化网上遨游

网络新媒体平台在高校的各项宣传工作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 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高校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网络平台, 让对新媒体感兴趣的大学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宣传者和再创造者, 鼓励大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分享红色文化文章、撰写红色博文、收集红色革命老照片、拍摄红色文化宣传视频等等, 使红色文化以更快捷、更互动、更新颖、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更多人面前。

(九)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传播红色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高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我国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职能越来越重要, 大学生每天生活在校园中, 也和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交往和接触, 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日益成了越来越多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重要选择。

与外国留学生的交往即是自我锻炼的过程, 也是自我展示的机会, 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 每一个中国学生, 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

因此, 大学生要自觉承担起把中国的红色文化推向世界的重任, 使红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深刻内涵为世界友人所熟知和喜爱, 大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感受大国自豪[7]。

综上所述,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卓越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先进文化, 是过去光荣历史的伟大见证, 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个无形的文化遗产, 更是一座珍贵的资源宝藏。通过上述途径, 将伟大光辉的红色文化浸润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 使大学生们在第二课堂中处处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精神、学习到红色文化知识、领悟到红色文化内涵、自觉践行红色文化, 使我们的青年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 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承载了深厚的革命精神。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活动的自主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使红色文化浸润大学生第二课堂对于增强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培育优良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文化,第二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0.

[2] 汤新芳.开辟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第二课堂的途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6) :114-115.

[3] 郭少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2 (4) :18-22.

[4] 袁霞, 王爱华.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教育探索, 2013, (11) :128-129.

[5] 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2) :73-76.

[6] 马静.浅议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及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10) :97-101.

[7] 占毅.当代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领导之友, 2016, (15) :71-80.

上一篇:探讨新媒体技术下徽派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