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探究

2022-09-11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作为近二十年来不断发展的电子产品, 手机的功能一直在不断更新完善, 与此相伴的是手机对人类生活的不断渗透。甚至可以说, 手机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目前,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手机功能的逐步完善, 智能手机已经被普及, 并且对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社会成员及其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甚至产生了“手机依赖症”。这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 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手机, 否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 截至2016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 其中手机网民6.56亿, 近1/3为20岁至29岁的年轻人, 学生群体占比最高。

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使用智能手机的主流人群, 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 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 出现的相关学术研究有710条, 时间跨度为2008年至2018年, 其中2008年的相关研究有1篇, 2017年的相关研究数量上升至66篇。在百度搜索引擎中, 搜索“手机依赖症”, 呈现出的相关信息有97万条, 而当关键词更换为“手机依赖症的危害”时, 搜索结果达到753万条。因此关于手机依赖现象, 不仅在学者研究严重成为一大主题, 并且在总体社会关注度, 手机依赖现象也相当热门。

二、因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引发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

手机依赖的危害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的课堂学习中, 同时也是所有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

1. 学习兴趣减弱

在教师充分备课, 教学水平正常发挥的情况下,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乐观, 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到长时间的认真听讲, 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是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不感兴趣, 在教师设置的讨论、提问等互动环节反映冷淡, 学习积极性较低。

2. 注意力不集中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不在听讲上面, 而是时不时的翻看手机, 聊微信, 看朋友圈, 刷微博, 甚至是通过手机收看影视节目、打游戏的也现象也并不鲜见。

3. 精神不振, 昏昏欲睡

大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精神不振, 昏昏欲睡的现象。邹云飞等关于《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认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率较高, 手机依赖影响交往焦虑和睡眠质量, 有效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有助于预防手机依赖。”, 除此之外, 出现精神不振的现象的原因更多是由于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特别是晚上的休息时间也被使用手机大量占用, 造成大学生深夜、凌晨不休息, 早晨不能早起, 上课犯困。学习质量不能保证, 外出锻炼则变得更加难能可贵, 因此, 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逐年下降也与手机依赖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二) 手机依赖现象下课堂教学问题的深层原因

1. 手机媒体导致娱乐方式的变革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 人类的娱乐方式离不开相应的娱乐工具和娱乐环境。约朋友聊天、外出旅游, 去电影院看电影, 在家庭中的电视机前收看节目, 去KTV唱歌……智能手机出现之后, 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娱乐方式, 将上述娱乐活动集智能手机于一身:智能手机上可以承载许多社交软件、电影和电视节目应有尽有、可以唱歌、录歌、可以自拍, 甚至发布抖音、美拍等自制小作品。这种随时随地可以娱乐的便捷特性, 使大学生随时都在经受着这种比上课学习轻松快乐得多的娱乐活动的诱惑。

2. 手机媒体带来海量信息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当代大学生处在媒介高度发达的时代, 尤其是有便于携带的手机媒体, 随时随地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 作为高校教师, 并不一定会比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更多更快, 甚至可能通过从小就接触的手机、互联网, 开阔了眼界。

而教师在大学课堂传授的知识与理论大部分是传统的、陈旧的, 相对于手机上的海量信息来说枯燥乏味。对比之下, 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减弱仿佛情有可原, 也使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增添了困难。

3. 学生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智能手机给学生认识世界、接受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手机背后, 是互联网里真假难辨的信息、多元的文化及价值观。甚至是一些娱乐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价值观甚嚣尘上。当儿童的理想从上个世纪的科学家、作家、教师等具有更大社会贡献的角色转变为当明星、当老板等充斥着金钱利益的角色时, 我们就该醒悟, 大众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助推作用。当手机媒体传递的类似信息更加“唾手可得”, 当代大学生又不具备良好的辨别信息真伪、鉴别价值高低的媒介素养, 那么导致他们不爱学习手机的结果便顺理成章了。

三、高校课堂教学瓶颈的突破之路

麦克卢汉认为, 媒介是人的延伸。这种理论在当今体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的情况下体现得更加全面和贴切。手机媒体是人类视觉和听觉的延伸, 因此, 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也长时间的专注于手机媒体。甚至可以说, 在高校的课堂教学上, 教师在跟手机“争宠”, 并且常常处于下风。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解决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的途径。

(一)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大方面, 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 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前文所述, 在当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 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法, 因此, 教师的教授方法也大大打折扣, 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看, 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1. 提高多媒体的使用频率

在教学过程中,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等。在手机媒体连接的视听形式丰富多样的花花世界中, 这种传统的讲授法根本没有抗衡之力, 要想通过教师单一的口头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度颇大。因此, 在理论讲解中可以大量引入案例, 并且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将一些音视频等教学材料加入进去, 则能提高教师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2. 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手机

既然智能手机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使他们在课堂上也不能放弃对手机的使用或关注。而教师也无力改变这种状态。那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一个个小的教学目标, 以任务的方式分派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手机去查询、搜集相关知识点的信息。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理解的过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给整个班级的同学。

通过、讨论、比较, 再加上教师的梳理、总结, 最后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的掌握过程大部分是由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完成的。教师在其中只起到引导、最终总结的作用。一方面, 学生通过手机查询知识信息的行为, 使他们无暇使用手机去做课堂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 另一方面, 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也能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 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

许多调查研究显示,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稳定的阶段, 对于人生目标和未来的道路比较迷茫, 同时由于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 没有迅速建立起与同学、朋友的亲密关系, 往往产生一些人际交往的问题, 甚至感到孤独、痛苦。因此, 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到手机网游、浏览信息、观看视频当中, 甚至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患上“网瘾”。

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的教育管理者, 如辅导员和教师, 应该多开展集体活动, 多与学生互动交流, 甚至是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等, 引导学生释放负面情绪, 帮助学生客服各种困难, 指导学生建立起合理的大学生活与未来人生的规划, 从根本观念上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

学生在手机媒体的伴随下, 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和媒体作品, 但是缺乏分析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提炼正确观点的能力, 需要教师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避免他们陷入沉溺于手机游戏和盲目追星、放弃学习等困境。例如, 高校可以组织一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活动, 例如小规模多频次的演讲比赛、专题讲座, 甚至是鼓励学生创立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社团等, 通过组织这些活动, 引导大学生关注正能量、健康的网络信息, 使其能够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从而能够屏蔽不良信息, 培养有意义的兴趣爱好,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摘要:新媒体时代, 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愈加严重, 甚至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本文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罗列出诸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剖析其原因, 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课堂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邹云飞, 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0) .

[2] 陈晓伟, 吴风.高职生手机依赖现状, 危害及对策浅析[J].现代交际, 2017 (4) .

上一篇: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指天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下一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