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

2024-05-12

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共8篇)

篇1: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

2010级新生阅读书目

1、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2、郭在贻《训诂学》,中华书局2005年版。

3、王力《诗词格律概要》,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力《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5、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7、许嘉璐《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8、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9、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2年版。

10、夏传才《十三经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王嘉良《现代中国文学思潮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马良春、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1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3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4、李欧梵《未完成的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三联书店,200816、郭富民《中国现代话剧教程》,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17、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8、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20、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1、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

2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79年。

23、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4、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25、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

27、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

28、[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2002年。

29、[美]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

30、[美]萨丕尔.E《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5年。

31、郭绍虞:《郭绍虞说文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2、王欣夫:《王欣夫所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3、徐朔方:《徐朔方说戏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4、胡适:《胡适说文学变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5、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6、王岳川:《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37、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8、陈来:《宋明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9、聂石樵:《古代文学中人物形象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启功、张中行、金克木:《说八股》,中华书局,200441、《中国古代神话》,袁珂著,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42、《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43、《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44、《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45、《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6、《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47、《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48、《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49、《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50、《唐诗三百首新注》,金性尧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1、《唐宋词精选》,吴熊和、肖瑞峰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52、《李白诗选》,复旦大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53、《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54、《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55、《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56、《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57、《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58、《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59、《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60、《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重排本。

61、《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6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3、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64、章培恒《洪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65、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66、龚鹏程《游的精神文化史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67、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68、黄霖《金瓶梅演讲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9、《明清小说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0、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三联书店2005年版

71、阿多诺《美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2、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73、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74、豪泽尔:《艺术社会学》,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75、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6、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7、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8、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79、歌德:《歌德谈话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80、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81、李元洛:《诗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82、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83、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84、茅盾:《茅盾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85、M.H.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86、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

87、荣格《神话——原型批评》,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

88、荣格:《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89、佘树森:《散文艺术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0、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9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92、《市场经济下的中国文学艺术》祁述裕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

93、叶廷芳:《现代艺术的探险者》,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9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95、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96、张明德:《报告文学的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97、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8、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99、周宪等编:《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00、《新编大学实用写作》,徐中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01、《散文创作与鉴赏》,祝德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2、《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刘志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03、《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童庆炳,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104、《文学评论与鉴赏教程》蔡庚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105、《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王志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6、《现代小说写作技巧》,[英]乔纳森〃雷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107、《写作的转型与创意》,刘海涛,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08、《中文专业论文写作概论》,陈果安、王进庄,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109、《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0、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

111、余秋雨:《文化苦旅》、《听余秋雨讲文化》

112、房龙:《人类的故事》三联书店

113、房龙《宽容》三联书店

114、李泽厚:《美的历程》

115、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116、蔡东藩:中国历史系列演义

117、于丹:《论语》、于丹《庄子》心得

118、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

119、樊树志:《国史概要》

120、齐吉祥:《中国历史文物常识》

121、房列曙:《中国文化史纲要》

122、陈时龙:《正说明朝十六帝》

123、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124、邓广铭:《岳飞传》

125、林正秋:《浙江地方史》

126、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27、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

128、赵文润:《隋唐文化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29、吴晗:《朱元璋传》,三联出版社

130、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江苏教育出版社

131、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32、冯天瑜:《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33、杨振宁,饶宗颐等:《中国文化与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34、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

135、中国博物馆学会编《中国博物馆志》华夏出版社

136、《文化政策法规读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3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138、【美】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139、【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 140、《傅雷家书》 三联书店

141、【德】黑格尔 《美学》 商务印书馆

142、毕淑敏的散文集《情感按钮》

143、姜戎 著 新派小说《狼图腾》

144、刘墉散文集《靠自己去成功》

145、余华小说《活着》

146、张承志短篇小说《黑骏马》

147、威尔.鲍尔 :《不抱怨的世界》

148、《真希望20几岁就知道的事》

149、宋建华 译/著《现代社交礼仪与口才全集》

150、《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151、《读书》杂志

152、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153、八位专家深度解读:〈强国之鉴〉人民出版社

154、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

155、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6、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57、韦尔斯《世界史纲》广西师大出版社,2001年

158、费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59、资中筠:《冷眼向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60、刘小川:《品中国文人》上海文艺

161、钱乘旦:《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62、耶鲁大学开放讲座,英文,网上下载。

16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四川人民出版社

164、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 跨一步,就成功》

篇2: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

一、必读书目

1.《古籍整理概论》,黄永年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2.《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中华书局2008年修订版。3.《古典文献及其利用》,杨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余嘉锡说文献学》(含《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余嘉锡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6.《说文解字》,许慎著,中华书局1963年版。7.《文字学概要》,裘锡圭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8.《音韵学教程》,唐作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训诂学》,郭在贻著,中华书局2005年修订版。10.《汉语史稿》,王力著,中华书局2001年版。

二、选读书目

1.《文献学论著辑要》,张舜徽选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校雠广义》(含目录编、版本编、校勘编、典藏编),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98年版。

3.《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中国文献学要籍解题》,洪湛侯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目录学与工具书》,蒋礼鸿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收入《蒋礼鸿集》第四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中国目录学史》,姚名达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7.《古籍版本学》,黄永年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增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9.《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收入《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朱维铮校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其它版本也可以)

10.《经史说略——十三经说略、二十五史说略》,刘起釪、王钟翰等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11.《古文字学初阶》,李学勤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12.《汉语俗字研究》,张涌泉著,岳麓书社1995年版。13.《汉语语音史》,王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4.《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5.《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修订版。

16.《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17.《近代汉语读本》,刘坚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18.《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19.《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著,语文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

篇3:中文系学生阅读策略刍议

摘 要:阅读是中文系学生开阔眼界,提升个人品质,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意识较强,但阅读时间不足、专业相关性不大、受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等问题,从中文系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层面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及阅读策略,帮助中文系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中文系学生;阅读;策略

阅读是中文系学生开阔眼界,提升个人品质,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中文系学生在阅读方面有着较强的意识,但存在着课业重、活动多、阅读时间明显不足、阅读的专业相关性较差、阅读过程受多方影响和制约等问题。通过对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中文系的阅读文化建设中存在着阅读书籍馆藏量不足、专业引导方向不明确、组织活动不合理、占用学生时间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面提出延边大学中文系学生阅读文化建设方案。

一、中文系教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文化建设中,教师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作用的第一来源便是课堂建设。教师应注重课堂的教学艺术,及所授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中文系学生走专业阅读的道路。这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课堂讲述的有限知识外,主动去了解自己想要掌握的知识大有裨益。在中文专业的学习中,作品与书籍是一大帮手,看似普通的课堂,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2.制订阅读计划,布置阅读作业

中文系学生在未入大学之前,早已习惯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大多数学生不适应大学自由、主动、松散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主动扮演过渡的角色,开设中文专业导论课程,给中文系每个年级的学生制订学期的阅读计划,列出阅读书目清单,给予中文系学生阅读的导向和参考。在自由松散的学习环境下施加学习的压力,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在确定大的阅读方向后,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在每节课或每个阶段后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时刻提醒中文系学生阅读的重要性,不仅大大提高自己的阅读量,更能提高所读书目的专业相关程度,更好地巩固和理解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成绩,促进专业发展。

3.举办阅读活动,倡导阅读交流

大学活动丰富多彩,大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教师应根据中文系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学生的配合下,举办一些专业阅读活动,根据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专业学习需要设置活动流程。在这样的专业阅读活动中,提倡广泛交流,从教师与学生,同年级,以及高、低年级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与讨论中,中文系学生可以知道自身阅读的不足之处,了解本专业其他学生的阅读情况,学习教师的阅读经验。

二、中文系学生提高自身阅读的策略

1.拼凑时间碎片,抓紧黄金时段

与高中时期的课程相比,大学课程相对较松,课与课之间的休息时间长,课余零散时间较多,这些碎片时间拼凑起来十分可观。中文系学生应合理利用这些零散时间,有效地学习和阅读,这将会大大地增加阅读量。

大学的学习生活不同于高中,没有繁杂的课后作业,没有紧张的考试压力。晚上七点至十点被称为“黄金时段”,在这个时间段,很多学生没有合理的安排和计划,或者追随身边的同学,把时间浪费在电视剧和游戏中;如果充分利用“黄金时段”,合理地阅读,在阅读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2.提高专业兴趣,找准专业方向

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中文系学生都有阅读书籍的行为,但所阅读书籍的专业相关性却不强,这样的“脱轨阅读”严重制约了中文系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

中文系学生应提高对专业的关注度,认真听专业课,积极寻找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中文系学生也应做到将所学中文专业的知识运用到书籍鉴别和选择上,同时,所阅读的书籍也能更好地帮助中文系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知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实现阅读与专业发展相互促进。

3.提高自控力,科学使用手机

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中文系学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诱惑,游戏的刺激、电视剧的精彩、人际交往的丰富等。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自控力,学会理性地分析事情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分析哪些对自身的发展有帮助,拒绝对身心成长没有帮助的事,选择对专业发展有用的事。对于中文系学生来说,阅读对专业发展十分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迅速普及,它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弊端。大学生在刷朋友圈、刷微博、玩游戏的同时,浪费大量的时间,这成为阻碍学习与阅读进度的主要因素。中文系学生应学会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避免沉迷。

4.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制订合理阅读计划

在中文系学生的阅读当中,难免会出现“跟风阅读”的现象,很多学生没有方向感,原本的阅读安排和计划很容易被打破。中文系学生应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坚持自己的阅读方向和计划安排,学会善始善终,坚持独立阅读,并进行阅读记录,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良好阅读习惯。

中文系学生读书众多,需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在阅读的过程中定时定量,每天、每月、每年都有阅读计划和安排,都有阅读感悟和收获。不仅仅需要时间的安排,更需要空间的安排,充分利用图书馆、自习室和教室等资源,找到合适的阅读地点,利用适当的阅读时间,获得完美的阅读效果。

三、其他层面阅读策略

1.完善图书馆相关建设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大部分学生认为图书馆的书籍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对图书馆提供的专业书籍不满意。图书馆是中文系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书籍的种类和质量都很重要。学校应不断完善图书馆的相关建设,注重书籍的更新换代。尽量保证中文专业课程涉及的书籍完备,能够使中文系学生充分学习和阅读。

图书馆是中文系学生阅读的重要地点,各类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强调书籍完善的同时,应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给中文系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与适合阅读的桌椅,加强图书馆的环境卫生管理。

2.弘扬阅读正能量,成立中文阅读机构

在中文系相关体制的建设过程中,应从各个层面弘扬阅读正能量,让学生感受这种力量的存在,让整个系自上而下地形成阅读好风气。同时,中文系应成立相关阅读机构、协会,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也可以带动整个学科的阅读。

3.合理组织各类活动,给予学生自由时间

篇4: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

为配合中文系各专业主干课(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和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向全国高校中文系本科生推荐部阅读书目。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马氏文通/马建忠著

汉语音韵/王力著

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中国文字学/唐兰著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

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尓著

语言论/高名凯著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

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

陆梅林辑注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著见毛泽东选集

小平论文艺/1中央宣传部文艺局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

文心雕龙选译/刘勰著;周振甫译注

诗学/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

章安祺编

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蒋孔阳主编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

文学理论(美)

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

诗经选/余冠英选注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

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

史记选/王伯祥选

陶渊明集/逮钦立校注

李白诗选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 杜甫诗选/萧涤非选注

李商隐选集/周振甫选注

唐宋八家文选

唐人小説/汪辟疆校録

唐诗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

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

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

辛弃疾詞选/朱德才选注

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三国演义/罗贯中著

水浒传/施耐庵著

西游记/吴承恩著

今古奇观/抱瓮老人辑

牡丹亭/汤显祖著

聊斋志異选/张友鹤选注

儒林外史/吴敬梓著

红楼梦/曹雪芹著

长生殿/洪升著

桃花扇/孔尚任著

老残游记/刘鹗著

鲁迅小説集:野草/鲁迅著

女神/郭沫若著

郁达夫小説集

新月诗选/陈梦家编

子夜/茅盾著

家/巴金著

沈从文小説选集

骆驼祥子/老舍著

曹禺选集/曹禺著

艾青诗选/艾青著

围城/钱钟书著

赵树理选集

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选

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

茶馆/老舍著收<茶馆><龙须沟>

王蒙代表作黄河/张学正编

白鹿原/陈忠实著

余光中精品文集

台湾小説选/

台湾小説选编辑委员会选编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

希腊的神话和传説

(德)斯威布著楚图南译

俄狄浦斯王(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罗念生译 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悲剧四)卞之琳译

伪君子

(法)莫里哀著;李健吾译

浮士德/(德)歌德著;董问樵译

悲惨世界/(法)雨果著;李丹、方于译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

高老头/(法)巴尓扎克著;傅雷译

双城记/(英)狄更斯著;石永礼译

德伯家的苔丝/

(英)哈代著;张谷若译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耿济之译 安娜卡列尼娜/

(俄)托尓斯泰著;周扬谢索台译

母亲/(俄)高尓基著;瞿秋白等译 百年孤独/

(哥伦比亚)马尓克斯著;黄锦炎等译 喧哗与骚动/

(美)福克纳著;李文俊译

等待戈多/

(法)萨缪埃尓贝克特著

沙恭达罗/

(印)迦梨陀娑著;季羡林译

泰戈尔诗选/(印)冰心译

雪国/(日)川端康成著;高慧勤译

一千零一夜/(阿拉伯)纳训译

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

篇5:中文大学生阅读书目(汇总)

2018考研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同学们,经济学院的专业一向比较热门,因此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考研资料和资讯的收集,把握好先机。聚英考研网为大家整理了经济学院各个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经济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经济信息管理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劳动经济学、资产评估、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学、保险学、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等专业的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微观经济学》(第八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不包含各章带*号小节和书末附录1)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应用统计硕士(专硕):

《统计学原理》黄良文,中国统计出版,2008年版; 《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黄良文,中国统计出版《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金融硕士(专硕):

《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公司理财》罗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原书第八版 保险硕士(专硕):

"经济学部分40%:《微观经济学》(第八版)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金融学部分20%:《金融学》(第二版),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保险学部分40%:《保险学》(第三版),魏华林、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资产评估硕士(专硕):

《资产评估》第二版,汪海粟,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产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教材最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第七版或第八版,平迪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第六版或第七版,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财务成本管理》,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最新版,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

税务硕士(专硕):《税收学(第2版)》杨斌,科学出版社,2011 国际商务硕士(专硕):《国际商务》(第5版)[美]希尔,周健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考研复习资料推荐: http://book.juyingonline.com/xmu/all-345 更多厦门大学考研信息请戳:

篇6:中文专业必读书目

推荐人:丁辉

2010年5月9日

荐者按:本书目非敢以“中文专业必读书”自居,荐者亦系“白身”,因而不具备任何行政效力,理解为推荐者的“民间”行为亦无不可。本书目较多地参考了香港中文大学的必读书目,较少地参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中文专业必读书目”(此书目紧密联系教材,却也可爱,复可叹而可笑者),但更多地还是来源于荐者学习中文二十余年的经验和体会。该读哪些书,原本言人人殊。于本书目不屑一顾者,想必所在多有,此亦无所谓,置若罔闻可也,用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不会塌下来”。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或安徽文艺版《中国思想史论》第一卷

2鲁迅《鲁迅全集》(第2、3、4、5、6、7卷)或鲁迅作品单行本《呐喊》、《彷徨》、《坟》、《热风》、《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等

3宗白华《美学散步》4朱光潜《谈美》5王国维《人间词话》

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此篇未必有单行本,可于王国维的各种文章选本中寻之)7龙应台《野火集》8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9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10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1 茨威格《异端的权利》12 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 13 林达《带一本书去巴黎》14 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 15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16 董桥《文字是肉做的》 17 董桥《董桥散文精选集》18 陈丹青《退步集》陈丹青《退步集续编》20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1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22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23 钱穆《论语今读》24 李零《丧家狗》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26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7 米兰.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28 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29 李昌平《我向总理说实话》30 阿城小说: 《棋王》

何士光小说:《草青青》、《苦寒行》、《日子》、《日子》续篇 32 刘震云小说:《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

方方小说:《桃花灿烂》、《祖父在父亲心中》

迟子建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35 史铁生《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

曹雪芹《红楼梦》37 蒲松龄《聊斋志异》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39 钱钟书《围城》、《写在人生边上》 40 费孝通《乡土中国》41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十五讲》

傅雷《傅雷家书》43 刘小枫《我们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44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45 杨绛《干校六记》

李敖《千秋评论》47 钱钟书《宋诗选注》

沈祖棻《宋词赏析》49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钱穆《论语今读》51 陈鼓应《老子选注》

钱理群《周作人传》53 王晓明《鲁迅传》

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55 巴乌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 56 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57 杨义《李杜诗学》58 杨义《中国叙事学》59 雨果《悲惨世界》

雨果《九三年》61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 62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63 张爱玲《流言》

张爱玲《传奇》65 吕叔湘《语文常谈》

周作人《知堂文集》67 托尔斯泰《复活》

王安忆《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或《小说家的十三堂课》67 阎连科《我与父辈》 68 陈平原、钱理群、黄子平编“漫说文化丛书”

梁文道《常识》71 张大春《小说稗类》、《认得几个字》 70 张承志 《敬重与惜别》、《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

刘瑜《民主的细节》73 王学泰《水浒与江湖》 74 亨德里克 房龙《宽容》75 斯潘根贝格《科学的旅程》 76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77 吴非《不跪着教书》 78 孙绍振《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79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 80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81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82 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85 袁枚《子不语》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绿毛水怪》

黄裳《旧戏新谈》87 朱光潜《谈文学》88 扬之水《诗经别裁》

闻一多《唐诗杂论》90 汤炳正《楚辞讲座》91 王力《诗词格律》 92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93 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94 王蒙《红楼启示录》95 刘梦溪等《红楼梦十五讲》

余秋雨《山居笔记》97 余秋雨《文化苦旅》

林贤治《一个人的爱与死》99 梁实秋《雅舍小品》

冯至《十四行集 》101 艾青《艾青诗选》

穆旦《穆旦诗选》103 北岛《北岛诗选》

篇7:中文专业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方法

关键词:中文专业 读写能力 研究性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习惯上称为中文专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较强的读写能力。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阿宝》中曾借主人公阿宝之口说:“痴书者文必工,痴艺者技必良。”这话的前一句其实就道出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要写好文章先得要爱读书。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陈平原教授在北大中文系2012届毕业典礼致辞中曾说道:“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得大学生都很重要。而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学习本国语言与文学,应该是很美妙的享受。同时,此课程牵涉甚广——语文知识、文学趣味、文化建设、道德人心、意识形态,乃至‘国际关系’等。”这话告诉我们:对于中文人来说,学好写作应须具有宏阔的阅读视野,欲有宏阔视野必须先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由于读书目的的不同,阅读习惯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觉养成读书人的读书习惯,培养一种文化情趣。梁启超《治国学杂话》中说:“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最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一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趣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要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侣,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读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自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1]梁先生讲读书,强调的是读书能使人有“自发”的能力,读书的习惯爱好关涉了一个人的精神,读书人的阅读,它旨在增长人的阅历、培养人的情趣、提升人的境界。这种读书所得来的文化素养,和人为了文凭学历的读书没有关系,虽是非功利的,却最终影响和制约了一个人的发展。

二是养成专业工作者的读书习惯,从读书中训练思维、获取知识和信息。在当今社会,读书毕竟还要有目的性的,因为我们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所以我们无论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都需要养成一种学者读书的态度和习惯。这种读书目的旨在训练思维方法、获取知识资讯。训练思维说起来是相对困难的一种目标,但却是必要的。我们每个人由于经历和成长环境、价值观的不同都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各自的思维方式又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而閱读本身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突破这种局限性,使人获取更多的智慧和历练机会,从而给人带来更大的转变甚至是质的飞跃。我们可以通过认真分析一本书、一个人、一系列的书籍来实现。同样获取知识资讯也是最常见的阅读目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精读、略读、泛读都可以实现,但是在这个部分中,效率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我们必须尽力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大量的资讯。尤其在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要想超越别人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在信息的搜集和加工上具有超常的效率。

仅仅养成爱读书习惯还不够,还要善于读书,也就是高效读书。读书要达到高效,不是说在单位时间里读的数量多。而是将读、思、写三者结合,在研究性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至于有自己的心得新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时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对学生说过:“书的背后必该有人,读其书不问其书作者之为人,决非善读书者。”[2]也就是说,一定不要把书只看做是一对材料和事实,应该看成活生生的东西,经典名著往往都是作者穷毕生心血所成,其中必有作者的精神旨归,是作者的心灵和眼光所向,是一本书的生命所在。这一点对于阅读哲学思想类著作尤其重要,当我们对书中义理一时难以弄懂时,不妨先找他的传记资料看一下,做到知人论世,然后才能做到“同情之了解”。

2.关注体例,参悟书的逻辑架构。对此,钱穆先生曾以研读史学为例做过生动的说明:“我们平常做学问,不能只看重材料,应该懂得怎样去‘著书’,怎么写史?像《西周书》、想《春秋左传》,像《史记》,这都有一个间架。像造房子,先有一个大间架,至于一窗一门,小木匠也可做,大的间架就要有人来计划。一窗一门拼不成一所房子。要先有了房子的间架,再配上窗和门。诸位做学问,不先求其大者,而先把自己限在小的上,仅能一段段一项项找材料,支离破碎,不成学问。大著作则必有大间架,而大间架则须有大学问。”[3]所以,读书一定要注意作者写作的逻辑结构和写作体例,从结构体例中体味作者的用意,这样不但能很快领会书中的精髓,还可从中历练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阅读被称为“群经之首”的《周易》,若刚一上手就从从头《易经》六十四卦开始,往往会搞得人一头雾水,不得不半途而废。反之,你若从体例入手,知道了《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今本《周易》的“经”部分主要是卦、卦辞、爻辞,以及原属于“传”部分的题为“彖辞”、“象辞”、“文言”(仅乾、坤二卦有)的解释性文字;今本“传”部分由“系辞”、“说卦”、“序卦”及“杂卦”构成,其中“系辞”是对《易经》的通论,“说卦”主要述说八卦代表的事物及演成六十四卦的道理,“序卦”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序及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杂卦”解释六十四卦的卦义,但不按顺序排列,故称杂卦。明白其编排特点,自然就要先从后面的“系辞”、 “说卦”、“序卦”及“杂卦”读起,然后再读前面的经文,从而快速入门,提高读书效率。

3.关注细节,学会发现问题能力。也就是说读书要能于细微处见精神,学会质疑(即古人所谓之“读书得间”)。比如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虽然阅读范围很广,但他的一些史学论文往往是从常见材料中提出别人所不注意的问题,从小处着手发现问题,从大处着眼解决问题。又如我们读《庄子》,要不弄清楚文章的句读,理解其中所用寓言故事的意思,有怎么能谈得上准确理解其哲学思想呢。古人的經典之作,往往是一生或几代人苦心经营所得,有很多大的意思是在那些小的细节里面表现出来的。所以解读时常需要关注“微言大义”这不仅要求我们读书细心,还要有眼光。

以上三个方面的关注点,并不是读每一部书都必须具备的,不同的著作往往有这得关注的不同视角,我们要在阅读中针对对象的不同,选取不同的视角,如读史书,要注意史家的微言大义,读文学要知人论世,读哲学要注意作者的论证逻辑。不放过文本字面细微处,揣摩文本结构精巧处,再关注文本作者的用心处,这样读书才容易既得要领,又从中受益。

诚然,人文学科的经典名著往往都有晦涩的一面,遇到读不懂的情况也是常事。经典名著往往是作者穷毕生心血而成,若叫一个年轻人一下子就读透了,怎么能说明名家名著的伟大?遇到这种读不懂的时候,我觉得要分情况对待:一种情况是硬着头皮读下去,因为再晦涩的书总不可能让人完全读不懂,一本书中毕竟总会有能让人弄懂的地方,坚持去啃,同时再看一些评介此书的二手资料,就可以帮助消化这本名著;另一种情况是这书也许压根就不适合你读,那你稍微翻一下了解它大致写了什么就可以,另外再找你感兴趣的。因为经典的书实在太多,应该根据自己气质所近予以选择。因为即便是老师推荐的再好的书,你一开始并不见得就自己喜欢,所以先要经过一段泛滥摸索,然后才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譬如练武,只有把十八般兵器都摸过,才知道哪一种兵器最称手。大学的读书也是一样,应该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读书,这样才有可能告别平庸。

另外,对于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譬如阅读西方人的著作常常感到逻辑论证严密,有时未免叠床架屋、失之于繁琐,对此应采用执简驭繁,辨明源流而后剥茧抽丝;中国人的著作常常随事生发、即兴点评,研读时应注意由点及面,寻根究源,以一当十。有时这两种方法还需要综合运用,一方面抓住核心范畴命题,深入理解其内涵,做到“同情之了解”;另一方面学会由此生发联想,寻找该书中所涉及问题与其他书中问题乃至现实问题的连接点,或比较异同,或印证事实,或大胆质疑,凡有所感,辄作札记,这样日积月累,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绿林书房辑校:《梁启超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202页。

[2][3]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82页、第71-72页。

本文系201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5BY104)及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一批重点教改项目(JGZD15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篇8:推荐大学生阅读书目

物理学 霍金

1988年:《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1993年:《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2005年:《时间简史(普及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

2001年:《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2002年:《在巨人的肩膊上》(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The Great Works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爱因斯坦

1916年《广义相对论基础》(提出了大质量物体的存在可引起时空连续场的弯曲,为黑洞、大爆炸等新的宇宙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1938年9月16日《爱因斯坦给五千年后子孙的信》(1938年10月在纽约东北郊准备于1939年春季开幕的世界展会工地上把一些纪念品装在一只坚固的金属盒里,埋在地下,准备等到五千年后(公元6939年)让后代子孙把它掘出来打开。爱因斯坦的这封信也封在里面。这封信最初发表在1938年9月16日的【纽约时报】上)人文学院科技哲学硕士生基本书目

哲学基础书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①庞元正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 科技哲学入门书

③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

①舒炜光、邱仁宗主编:《当代西方科学哲学述评》,人民出版社,1987年;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刘大椿:《科学哲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科学史与科学思想史

①萨顿:《科学史导论》; ③汤因比:《历史研究》

②萨顿:《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年; ①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①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①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0年; ②戴维、林德伯格:《西方科学的起源》; ②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

①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89年; ②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①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

②沃尔夫:《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②李约瑟,陈立夫等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③龚育之:《科学技术史》;

★龚育之:《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林德宏:《科学思想史》,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 ③袁运开主编:《中国科学思想史》;

③席泽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卷》; ③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科技哲学史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

②奥斯特瓦尔德:《自然哲学概论》,华夏出版社,2000年; ①洛西:《科学哲学历史导论》;

★拉普:《技术哲学导论》;③柏拉图:《蒂迈欧篇》,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③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③牛顿:《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王福山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③黑格尔:《自然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③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 ③卡尔纳普:《世界的逻辑构造》;

③洪谦:《论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99年,②洪谦:《维也纳学派哲学》;

★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1959); ②波普尔:《猜想与反驳》(1963); ②波普尔:《客观知识》(1972);

①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②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库恩:《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 ②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上海译文,1990; ①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上海译文,1992; ②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陈健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②夏皮尔:《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选编,1965); ③夏皮尔:《伽利略的哲学研究》(1974); ①劳丹:《进步及其问题》(1977);

①哈金:《驯服偶然》,刘钢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③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 ②柯瓦雷:《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③柯瓦雷:《牛顿研究》;

②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②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环境哲学

③巴斯摩尔:《人类对自然的责任》,②默迪:《一种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彼得·辛格:《动物解放》; ②彼得·辛格:《实践伦理学》; ★汤姆·雷根:《动物权利论争》; ②汤姆·雷根:《动物权利与人的义务》 ★史怀泽:《敬畏生命》; ①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①保罗·泰勒:《尊重自然》;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

②拜尔德·克里考特:《大地伦理学辩护》、《超越大地伦理》;

③拜尔德·克里考特:《罗尔斯顿论内在价值:一种解构》(《哲学译丛》,1999年第2期);

①阿恩·奈斯:《浅生态运动与深的、长远的生态运动》; ①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刘颖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 ②欧波内:《生态女权主义:革命或者转变》; ★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 ③莱斯特·布朗:《地球不堪重负》; ②莱斯特·布朗:《B模式》; ①杰弗里·希尔:《自然资本》; ②诺顿:《为何要保存自然的多样性》; ②萨果夫:《地球的经济》; ③斯宾诺莎:《伦理学》; ★卡诺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

②麦克基朋:《自然的终结》;

②狄特富尔特:《人与自然》(三联书店,1993年版); ②费兰特:《人和自然——关于生态哲学的思考》(《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①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②约阿希姆·拉德卡:《自然与权力——世界环境史》,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童天湘、林夏水:《新自然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

②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原》; ②萨克赛:《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②莫斯科维奇:《还自然之魅》; ★岩佐茂:《环境的思想》;

②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 ②艾伦·杜宁:《多少算够》; ③万以诚等选编:《新文明的路标》;

②洛伦茨:《文明人类的八大罪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②卢风:《人类的家园》; ③卢风:《享乐与生存》; ★卢风:《启蒙之后》;

②杨通进编:《现代文明的生态转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②Wim Zweers and Jan J.Boersema(ed.)Ecolog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Cambridge: The White Horse Press, 1994网络哲学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盖茨:《未来之路》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 ★奈斯比特:《大趋势》

★波斯特:《第二媒体朝代》《信息方式》

①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①马克·斯劳卡:《大冲突——赛博空间和高科技对现实的威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①巴雷特:《赛伯族状态:因特网的文化、政治与经济》,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①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

①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罗斯托克:《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年版;

①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严耕等:《网络伦理》

①诺顿:《互联网:从神话到现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①凯文·凯利:《网络经济的十种策略》,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①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科技的哲学反思:

①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②霍克海默:《批判理论》;

②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性与革命》;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第五编“技术的追问”,上海三联,1996年版;

★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

①艾伦?查尔默斯,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①弗兰克:《科学的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②彭加勒:《科学的价值》,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 ③内格尔:《科学的结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科技的文化反思

②斯诺:《两种文化》,三联书店,1995年;

★拉特利尔:《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商务印书馆,1997年;“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 ★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商务印书馆,2000年;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科学社会学 ★默顿:《科学社会学》(1973);

②默顿:《科学社会学:片断回忆》(1979);

①里查德:《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③刘珺珺:《科学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必读刊物 《哲学研究》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相关部分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卢梭 《忏悔录》

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

何来《逻辑导论》(Hurley, A Concise Introduction to Logic)

 哲学问题和当代争论

(建议读英文原著,有些翻译错误太多)

1.罗素《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

2.内格尔《无源之见》(Views from Nowhere)

3.克里切利《大陆哲学》(Simon Critchley, Continental Philosophy)

4.菲尔德曼《知识论》(R.Feldman, Epistemology)

5.莱恳《语言哲学》(William G.Lyca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6.泰勒《形而上学》(Metaphysics)

7.黑尔《心灵哲学》(John Heil, Philsophy of Mind)

8.布朗《现代政治哲学》(A.Brown,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9.亨普尔《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Natural Science)

10.德雷《历史哲学》(William Dray, Philosophy of History)

 西方哲学史

1.门尔切特《伟大的对话——哲学的历史性导论》(Norman Melchert, The Great Conversation,此书虽为教科书,但佼佼于同类著作,惜国人未察,特表而出之)

2.罗素《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建议读英文原著,翻译错误太多。此书实为经典之作,国人多误解焉)

 中国哲学

1.《周易》

2.《四书》

3.《老子》

4.《庄子》

5.《墨子》

6.《荀子》

7.《坛经》

8.《近思录》

9.《象山语录》

10.《阳明语录》

11.《<孟子>字义疏证》

 中国哲学史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3.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4.刘纪璐《中国哲学》(英文,自先秦诸子到隋唐佛教。美女兼哲学家,吾于纪璐见之)

5.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中国哲学史新编第7册)

以上书目,不为捍卫和阐释某宗某派之理论而设,而在培养“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提出个人之新见。捍卫和阐释的工作,非哲学家所当为,此诸君不可不知也。

文德尔班(Windelband, W.):《哲学史教程》(1-2卷),罗达仁译,商务印书馆,1996

罗素(Russel, B.):《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上、下),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

施太格缪勒(Stegmueller, W.):《当代哲学主流》(上、下),王炳文、王路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1992※ 希尔贝克(Skirbekk, G.):《哲学史》,正在翻译中,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江怡主编:《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刘放桐等编著:《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 汪子嵩主编:《希腊哲学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7 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 陈修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1986※

杨祖陶:《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进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赵修义、童世骏:《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洪谦:《论逻辑经验主义》,商务印书馆,1999

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穆尼茨(Munitz, M.K.):《当代分析哲学》,吴牟人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王路:《走进分析哲学》,三联书店,1999※ 潘德荣:《诠释学导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考夫曼(Kaufmann, W.)编著:《存在主义—从陀斯陀也夫斯基到沙特》,陈鼓应、孟祥森等译,商务印书馆,1987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商务印书馆,1981※、1982※; 《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共5本:《古希腊罗马哲学》、《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十八、十九世纪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 洪谦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93※ 陈启伟主编:《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俞吾金、吴晓明主编:《20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共5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经典著作(A)柏拉图(Plato):《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余灵灵,罗林平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

奥古斯丁(Augustinus, Aurelius):《忏悔录》,周士良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笛卡尔(Descartes, R.):《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 2000

培根(Bacon, F.):《新工具论》,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1984※□

洛克(Locke, J.):《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

休谟(Hume, D.):《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 馆,1981※

斯宾诺莎(Spinoza, B.):《知性改进论》,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96※

卢梭(Rousseau, J.):《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6※□◎

康德(Kant, I.):《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历史理性批判》,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1※ 费希特(Fichte, J.G.):《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梁志学、沈真译,商务印书馆,1997※

黑格尔(Hegel, G.W.F.):《小逻辑》,贺麟,商务印书馆,1980※□;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美学》《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的序言和导论※ 费尔巴哈(Feuerbach, L.A.):《宗教的本质》,人民出版社,1999年※

马克思(Marx, K.):《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 1998※;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人民出版社 , 1962※ 恩格斯(Engels, F.):《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 1997※ 普列汉诺夫(Plekhanov, G.V.):《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真译,三联书店, 1965※ 孔德(Comte, A.):《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 , 1996※

穆勒(Mill, J.S.):《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 斯宾塞(Spencer, H.):《社会学研究》,张宏晖, 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 , 2001 尼采(Nietzsche, F.):《偶像的黄昏》,周国平译,光明日报出版社 , 2001※

赫胥黎(Huxley, T.H.):《进化论与伦理学》,《进化论与论理学》翻译组译,科学出版社,1971

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Bergson, H.),刘放桐译,商务印书馆,1963

詹姆斯:《实用主义》(James, W.),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79※

杜威(Dewy, J.):《哲学的改造》,许崇清译,商务印书馆,1989※□

罗素(Russell, B.):《哲学问题》,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9※□;

《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陈启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卡尔纳普(Carnap, R.):《哲学和逻辑句法》,傅季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逻辑哲学论》,贺绍甲译,商务印书馆, 1996※◎

波普尔(Popper, K.):《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

《猜想与反驳》,傅季重、纪树立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李本正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库恩(Kuhn, T.):《科学革命的结构》,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胡塞尔(Husserl, E.):《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倪梁康译,商务印书馆, 1999;

《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6※ 海德格尔(Heidegger, M.):《面向思的事情》,陈小文, 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1996 萨特(Sartre, J.):《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熙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雅斯贝斯(Jaspers, K.):《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伽达默尔(Gadamer, H-G):《哲学解释学》,夏镇平、宋建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罗尔斯(Rawls, J.):《正义论》(第1章),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哈贝马斯(Habermas, J.):《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李黎、郭官义译,学林出版社,1999;

《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 1989※ 罗蒂(Rorty, R.):《后哲学文化》,黄勇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经典著作(B)柏拉图(Plato):《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

《尼各马克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笛卡尔(Descartes, R.):《第一哲学的沉思》,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 1986※◎

霍布斯(Hobbes, T.):《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 1985※□◎

洛克(Locke, J.):《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 1959※

贝克莱(Berkeley, G.):《人类知识原理》,关琪桐译,商务印书馆,1958 休谟(Hume, D.):《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 1980※ 斯宾诺莎(Spinoza, B.):《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 1983 莱布尼兹(Leibniz, G.W.):《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商务印书馆, 1982※ 孟德斯鸠(Montesquieu, C.L.d.S.):《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61※◎ 卢梭(Rousseau, J.):《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维科(Vico, G.B.):《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 1989※ 孔多塞(Condorcet, M.J.C.):《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何兆武等译,三联书店,1998※ 康德(Kant, I.):《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82□◎;

《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

《判断力批判》,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85※◎ 费希特(Fichte, J.G.):《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86※□ 谢林(Schelling, F.W.J.):《先验唯心论体系》,梁志学、石泉译,商务印书馆,1977※ 黑格尔((Hegel, G.W.F.):《精神现象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1□※◎;

《逻辑学》,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82※◎;

《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5※;

《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哲学史讲演录》(1-4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5※□ 费尔巴哈(Feuerbach, L.A.):《基督教的本质》,商务印书馆,1984※ 马克思(Marx, K.):《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

《资本论》第1卷,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

《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上、下),中共中央马列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9、1980※ 恩格斯(Engels, F.):《反杜林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 1999※;

《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译编,人民出版社 , 1984※ 列宁(Lenin, V.I.)):《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 1971※;

《哲学笔记》,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 , 1974※ 普列汉诺夫(Plekhanov, G.V.):《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博古译,三联书店,1973※ 叔本华(Schopenhauer, A.):《世界作为意志和意志的表象》,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1982※◎ 克尔凯郭尔(Kierkeggard, S.A.):《论怀疑论者/哲学片断》,翁绍军、陆兴华译,联书店,1996※ 穆勒(Mill, J.S.):《功用主义》,唐钺译,商务印书馆,1957◎ 布拉德雷(Bradley, F.H.):《逻辑原理》,庆泽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1962 尼采(Nietzsche, F.):《查拉斯徒如是说》,尹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权力意志论》,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 柏格森(Bergson, H.):《时间和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商务印书馆,1989※

马赫(Mach, E.):《感觉的分析》,洪谦、唐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

李凯尔特(Rickert, H.):《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涂纪亮译,商务印书馆,1986※

摩尔(Moore, G.E.):《伦理学原理》,长河译,商务印书馆 , 1983◎ 杜威(Dewey, J.):《经验与自然》,商务印书馆,1960年※;

《确定性的追求》,《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第九辑,《哲学研究》编辑部编,傅统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 米德(Mead, H.):《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怀特海(Whitehead, A.N.):《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9※□ 罗素(Russell, B.):《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 , 1983 艾耶尔(Ayer, A.J.):《语言、逻辑与真理》,尹大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 L.):《哲学研究》,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1996◎ 胡塞尔(Husserl, E.):《逻辑研究》,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95※ 海德格尔(Heidegger, M.):《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 , 1999※◎

萨特(Sartre, J.):《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安徽文艺出版社 , 1998※◎

伽达默尔(Gadamer, H-G):《真理与方法》,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9◎ 波普尔(Popper, K.):《科学发现的逻辑》,查汝强,邱仁宗译,沈阳出版社 , 1999□;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陆衡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9※□;

《客观知识》,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赖尔(Ryle, G.):《心的概念》,刘建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蒯因(Quine, W.v.O):《从逻辑的观点看》,江天骥、宋文淦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波兰尼(Polanyi, M.):《个人知识》,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 2000 库恩(Kuhn, T.):《必要的张力》,纪树立译,福建人民出版社 , 1981 法伊阿本德(Feyerabend, P.K.):《反对方法》,周昌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克里普克(Kripke, S.A.):《命名与必然性》,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卢卡奇(Lukacs, G.):《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杜章智、任立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霍克海默(Horkheimer, M.):《批判理论》,李小兵译,花城出版社 , 1989 马尔库塞(Marcuse, H.):《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9※ 阿尔杜塞(Althursser, L.):《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商务印书馆 , 1984 阿佩尔(Apel, K-O):《哲学的转变》,孙周兴,陆兴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4※ 哈贝马斯(Habermas, J.):《认识与兴趣》,郭官义、李黎译,学林出版社,1999;

《交往行动的理论》,洪佩郁等译,重庆出版社,1994;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书店,即出 利奥塔(Lyotard, J-F):《后现代状况》,岛子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 1996 普特南(Putnam, H.):《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罗蒂(Rorty, R.):《哲学与自然之镜》,李幼蒸译,三联书店,1987※ 罗尔斯(Rawls, J.):《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

《万民法》,张晓辉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麦金泰尔(MacIntyre, A.):《德性之后》,龚群,戴扬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相关领域的重要著作 达尔文(Darwin, C.R.):《物种起源》,周建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 弗洛伊德(Freud, S.):《精神分析引论》,彭舜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斯特劳斯(Strauss, L.):《野性的思维》,李幼蒸译,商务印书馆,1987※◎ 皮亚杰(Piaget, J.):《发生认识论》,范祖珠译,商务印书馆, 1990□ 丹皮尔(Dampier, W.C.):《科学史》,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9□ 托克维尔(Tocqueville, A.d.):《论美国的民主》(上、下),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1□◎ 藤尼斯(Toennies, F.):《共同体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涂尔干(迪尔凯姆)(Durkheim, E.):《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9;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韦伯(Weber, M.):《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三联书店1987□◎; 《经济与社会》(上、下),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8 哈耶克(Hayek, F.A.):《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 哈贝马斯(Habermas, J.):《公共领域的结构性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宾克莱(Binkley, L.J.):《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 , 1983 波娃(Beauvoir, S.d.):《第二性》,桑竹影、南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福柯(Foucault, M.):《性史》,姬旭升译,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99◎ 贝尔(Bell, D.):《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 詹明信(Jameson, F.):《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张旭东,陈清侨编,三联书店, 1997※ 吉登斯(Giddens, A.):《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商务印书馆, 1999 金岳霖:《知识论》,商务印书馆,1983 冯友兰:《新知言》,收入于冯友兰著《贞元六书》(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冯契:《认识世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真善美和人的理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 1995

传记、通俗读物和其它 罗素(Russell, B.):《西方的智慧》,瞿铁鹏、殷晓蓉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杜兰(Durant, W.):《哲学的故事》,朱安、武国强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贾德(Gaarder J.):《苏菲的世界》,萧宝森译,作家出版社,1995※ 卢梭(Rousseau, J.):《爱弥尔》(上、下),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6□ 狄德罗(Diderot, D.):《拉摩的侄儿》,江天骥译,商务印书馆,1981※ 海涅(Heine, H.):《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海安译,商务印书馆,1974※

古留加(Gulyga, A.):《康德传》,贾泽林译,商务印书馆,1981※;

《黑格尔小传》,刘半

九、伯幼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 罗素(Russell, B.):《我的哲学的发展》,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82※

上一篇:工作总结网下一篇:祝贺比赛得冠军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