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拓展教案

2024-05-27

数学思维训练拓展教案(通用8篇)

篇1:数学思维训练拓展教案

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十一)(2006年5月)

姓名

全卷120分,每空10分

⑴ 47.25×12.4+811×3.1=

⑵ 有分别相同的5个○和8个□,请你联系学过的知识,至少用3种说法表明两种图形的倍数关系。()、()、()。

⑶ 这张试卷是长方形纸,周长约是()厘米。面积约是()平方厘米。

⑷ 如果把这张试卷对折,就平均分成2份,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一共对折8次,平均分成()分。

⑸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82.14,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乙数,乙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丙数。甲数是(),乙数是(),丙数是()。

⑹ 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在第一个因数的左边加写2,变成三位数乘两位数,得到的结果比原来的积多了3600,第二个因数是()。⑺ 李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3,这时商比原来多3,而余数正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是()。⑻ 与11209相等分子是5的分数是()。

⑼ 用一种长是宽的2倍的长方形大席子围成圆柱形粮囤存粮食,分别用长和宽做高,这两种围法,用()围成的容积大。

⑽ 一项工程由80个工人50天可以完成。由100个工人来做,可以提前()天完成。⑾ 数学活动课上,张老师请A、B、C、D四个同学依次轮流写数。从1开始,每次多写一个数,既A写1,B写2、3,C写4、5、6,D写„„,然后A接着再写。那么是谁能写到“100”这个数。

⑿ 芳芳和妈妈一起做饭。家里电器和燃气和炉具一应俱全。择菜要用6分钟,淘米、洗菜、切肉、切菜各要2分钟,煮饭要30分钟,炒肉要20分钟,煮汤要8分钟,炒菜要4分钟。请你协调安排,做这顿饭最快要()分钟。⒀ 啤酒厂为扩大销售,规定3个空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某人买了20瓶啤酒,喝完之后就拿空酒瓶去换啤酒,经过多次,他一共可以喝()瓶啤酒。⒁ 甲、乙两人各要生产344个零件。两人同时开工,结果甲比乙提前小时完

53成。甲完成时,乙还有24个零件未完成。乙用()小时完成任务。⒂ 一个学生参加竟赛的准考证号码是一个四位数,后两位正好是百以内最大质数,前两个数位上的数都是质数,千位上的数能整除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的2倍少3。这个号码是()。⒃ 某小学六年级有198人。男生人数的110和女生8人被选派参加市三好学生代表会,留在学校的男生、女生人数正好相等。学校六年级有男生()人,女生()人。

⒄ 服装店售出两种不同的上衣,但售价都是72元。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赔20℅。卖出这两种衣服是赚钱还是赔钱?(),钱数是()元。⒅ 工厂用毛呸做零件,一个毛呸可以做一个零件。但6个毛呸做6个零件的下脚料又可以铸成一个毛呸。要做42个零件,至少要用()个毛呸。⒆ 一次数学竟赛,已知①A校与B校获奖人数比为6:5。②A校与B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总和占两校获奖人数总和的60℅。③A校与B校获二等奖的人数比为5:6。那么,A校获二等奖的人数占本校获奖人数的()℅。

篇2:数学思维训练拓展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思维拓展训练(二)

学校 姓名

方阵问题

1、某校四年级64个学生排成一个方阵,若横竖各减少一行,需减少多少人?

2、同学们排成一个正方形的队列,由于排演的需要,横排和纵排各减少一行,那么就减少了11人。这个正方形队伍原来是多少人?

3、在一块正方形场地的四周栽树,四个角上都栽1棵,每边要栽12棵,共要栽树多少棵?

4、沿着正方形游泳池的四周摆放藤椅。四个角上都放一张,共放了52张,每边放多少张?

5、校舞蹈队排练集体舞。同学们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外层每边10人。这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6、根据排练的需要,如果将上题中的三层空心方阵改排为四层空心方阵,一共需要多人?

7、某小学四年级有学生120人,排成一个三层空心方阵。这个方阵的最外层每边有多少人?

8、用若干颗围棋子排成最外层每边15颗,最内层每边11颗的空心方阵。这个方阵共有几层?

9、街心花园办花展,原计划摆放成外层每边8盆的.实心方阵,现改为两层空心方阵。这个空心方阵的最外层共有多少盆花?

10、某校四年级的学生如果排成三层空心方阵则多10人,如果在中心部分接着增排一层则又少6人。共有学生多少人?

练一练:

1、庆“六一”,同学们排成一个方阵排演队形,结果临时横排和纵排各减少一行,那么就减少了27人。这个方阵现在有多少人?

2、学校开运动会,要在正方形操场的四周插上彩旗。如果四个角上都要插上一面彩旗,每边插18面,那么需要准备多少面彩旗?

3、在街心一雕塑的周围用鲜花围成一个方阵,最外层共有76盆,最内层共有52盆。这个方阵共有多少层?

4、用棋子摆成恰为每边24枚的实心方阵,如将这些棋子改摆成三层空心方阵,它的最外层共应摆放多少枚?

篇3:强化习作训练,拓展写作思维

一、仿写

仿写属模拟思维活动,模拟思维是对某种现成的事物或现象进行仿效的一种思维形式。历代许多名家都存在着仿写前人之作,从而推陈出新,创造出脍炙人口的名作佳句的现象。如王勃《藤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诗就是模仿了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在《华林园马射赋》中的诗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一篇优秀的作品,无论语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结构安排,都应称得上典范。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课本中的范文为依托,强化学生的仿写训练。

课文片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背,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设计:

依据上面的文字,选择你熟悉的“花园”、“菜园”、“草地”、“果园”等作为描写对象,尝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在这里……在这里……还有……”的格式写一段250字左右的短文。

佳段展示:

“不必说如镜的池塘,挂满红色果实的石榴树,生机勃勃的韭菜畦;也不必说粉蝶在这里起舞,蜜蜂在这里做客,蚂蚱在草丛里打架。单是那参差的篱笆一带就有无限的乐趣。牵牛花在这里吹起号角,蚂蚁在这里游戏,嫩黄的小鸡使劲地从篱笆缝里挤过滚圆的身子。拿小锄一翻,土里满是乱蹦的蚯蚓……”因为有了思维的“拐杖”,所以学生能够将生活中所积累的素材运用到作文之中。实践证明,长期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有助于学生表达技巧的熟练掌握,创造个性的自由张扬,从而让写作语言汩汩地流淌。

此外,学习了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写《赞×××》;学习了说明文《春蚕到死丝方尽》可写《飞行之王———蜻蜓》、《塑料雨衣的话》;学习了《机器人》可写《我的文具盒》;学习了记叙文《一件珍贵的衬衫》,可指导学生抓住这篇文章的主线“我的感情发展”学习写《一枝珍贵的钢笔》或《一张珍贵的照片》等文章。

二、改写

作文教学中可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选取一些篇段要求学生改写,从而通过角色的“反串”,让其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重组信息、倾注个人感情、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如学习了《驿路梨花》这篇构思精巧、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文章,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有关内容,重新组织材料进行直接描写的改写训练;学习了旧体叙事诗《石壕吏》、《卖炭翁》、《木兰诗》,可把它改写成记叙文;学习了《望天门山》、《沁园春·雪》可将上阕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可将其改写成写景叙事散文。此外,还可把消息改写成通讯,把寓言改写成戏剧,把议论文中的某些事例改写成形象的描述性文字,将戏剧的某个片断改写成一般的记叙文。实践证明,长期的改写训练有助于学生加深作品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缩写

长期进行缩写练笔,不仅有助于理清原文条理,更有助于增强自身思维的条理性,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如读了《多收了三五斗》和《梁生宝买稻种》,可要求学生进行题为《万盛米行的柜台前》和《在车站过夜》的缩写练习。此外,对议论文也可进行归纳提要、写提纲的缩写练习。

四、扩写

在作文教学的指导和评讲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扩写训练,从而将抽象的情绪、情感转化为景象、动作等,使之具体可感。

教例一:发挥想象,用“月亮(色)”、“笛声(音)”、“树影”三个词组合成一段写景的文字,要求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进行扩写,字数100字左右。

佳段展示:“玉盘似的月亮清爽地挂在晴朗的夜空,不知从哪里飘来悠扬的笛声,像山泉般清澈,仿佛要把这皎洁的月色溶化了,树影儿便伴着这欢快的节奏婆娑起舞。”

教例二:一位学生在《“死板子”爸爸》一文中写道:“爸爸”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从承包的鱼塘里网起了几千斤的鲜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在“爸爸讨厌鱼贩子的无理纠缠”这一节写道:“爸爸显然不耐烦了,就说……”在评讲时可围绕两个问题: (1) “乐”会是怎样的呢? (2) 卖鱼时的不耐烦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扩写。

佳段展示: (1) “记得那天,爸爸见箩筐里、水桶里到处是活蹦乱跳的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衔着一支没有点燃的烟,一时提提圆滚肥壮的草鱼,一时掂掂红头黄尾的鲤鱼,轻轻地哼着小调。” (2) “爸爸显然不耐烦了,将手上还没点燃的过滤嘴扔在地上,还踏上两脚,厉声说:‘甭说九角,九块也甭想买到我的鱼!’说完干他的活去了。”

实践证明,长期的扩写训练能使学生将原来概念化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这种“具象化”的创新思维恰当地传情达意。

五、续写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选取语文课文中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句子或段落,精心设计续写训练题目。

课文片断:“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选自《最后一课》)

续写设计: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教室喧闹的情形没有列举完,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两三句话补写出另外的学生在教室喧闹的情形。

篇4:拓展思维训练的“三度”空间

一、在文本的矛盾处质疑,培养思维的深度

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太符合“事理逻辑”或“情感逻辑”的矛盾之处,这些地方并非真正违背叙述逻辑,而是蕴含着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深意。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矛盾之处,激发学生质疑思考,能将学生的阅读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1. 在文本叙述的矛盾处生疑。文本矛盾处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他们积极调动思维,试图去消解“矛盾”,这便是学生思维走向纵深的过程。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三自然段开头就出现了“睡觉还早”这一充满矛盾的叙述。前文刚交代“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怎么说“睡觉还早”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从这句简单的话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丰富的内涵呢?教学时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矛盾”进行质疑,学生的思维就会走向深入,读出句中蕴含的丰富内涵:时间已过十一点,屋外寒风呼啸,孩子们也已“安静地睡着”,早过了睡觉时间。桑娜却觉得“睡觉还早”,一方面,丈夫出海未归让她担心,觉得“睡觉还早”;另一方面,联系上下文发现,晚睡已成了桑娜和渔夫的生活常态,此时,桑娜仍“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渔夫出海还没有回来,这也印证了“从早到晚地干活”这句话。结合下文的叙述——“大概是昨天”吧,还可看出,渔夫回到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每天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桑娜和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多么淳朴善良啊。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将穷人生活的艰辛、心地的善良深刻地揭示出来了。教学时,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这笔力千钧、极富张力的话语,去发掘这句话包含的意蕴,学生阅读时就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体会句子丰富的内涵,领悟作者言简义丰的语言艺术,思维也就会变得深刻起来。

2. 在人物言行的矛盾处质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立体、丰满的,人物言行或心理活动有时会呈现前后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现象。教学时锁定这些矛盾,深入探究,能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文,既有极力渲染武松勇武豪放、无所畏惧、浑身是胆的一面,也有描写武松“有所畏惧”的另一面。当老虎出现时,“啊呀”一声,“酒都变做冷汗出了”;活老虎打死后,死老虎却“哪里提得动”;见天色已晚,不由担心“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教学时,有意将这看似矛盾的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质疑:按理说,为了塑造打虎英雄的形象,作者应该着力描写他浑身是胆、勇武过人的言行,为什么还要详细描写武松看到榜文后的犹豫、见到老虎时的惊慌以及打死老虎后的后怕呢?这样写,是否会有损英雄的形象?是否应该把这些表现武松“有所畏惧”的部分去掉?这就将学生的阅读思维往纵深处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发现,文章这样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亲切可感,避免了脸谱化。英勇无畏、浑身是胆的武松也有平凡的一面,有着普通人的心理状态。这样,武松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心理、英雄化和平凡化得到了深度统一,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立体丰满、亲切可感的英雄形象。而这也正是武松这个形象千百年来一直让人喜欢的原因。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就是他们思维走向深入的过程。

二、在文本的召唤结构中发散,培养思维的广度

文本作为“图式化”的空框结构,具有某种召唤性。那些藏匿在文本中的意义空白和不确定性,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填补和阐释。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召唤结构进行个性诠释,能不断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

1. 在多元化的主题中发散。文本所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唯一性的,而是多元化,充满召唤性。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散的眼光,立体地、多方位地发掘文本的主题,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例如,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唯一的听众》一文表达的主题,可用发散的眼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阅读感受:既可从教育者角度,也可从受教育者角度,还可从成功者的视角……学生的思路就会纷纷打开,有的从老教授角度谈育人的方法,认为教师、长辈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呵护孩子的信心,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走进孩子心灵;有的从小伙子的角度谈,认为人的成长需要鼓励,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是战胜困难的动力,有神奇的教育效果;还有的从老教授谎称自己是聋子这一行为中受到启发,认为生活中需要善意的谎言;有的从成功者的角度谈起,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树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保障……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思维不断往广度上拓展,跳出了一元化主题的框框,走向了多元、开放的主题,锻炼了思维的广阔性。

2. 在情节的空白处发散。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一文中存在这样的空白点:少年在劝说吴王之前,到底想了什么?这里充满了未定点和意义空白,等待着学生去填补和诠释。教学时,可将这一问题与下文内容相互勾连,将少年的思维过程与他的行动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少年的做法哪些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的思路就能不断拓展。有的说,少年手中的弹弓是精心设计的,因为有了这个道具,才能让吴王相信他真的在打鸟;有的说打鸟的地点是精心设计的,因为王宫花园里才有鸟,也是吴王的必经之路,只有在这里打鸟,才能被吴王发现;有的说少年的动作“转来转去”是精心设计的,只有这样怪异的动作才能引起吴王的注意;有的说,少年的神态“毫不介意”也是精心设计的,只有这样的专注,才会引起吴王的注意,让吴王心生疑惑,进而会主动发问……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诠释文本,全面地分析问题,将情节的空白处进行填补,对文本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的道具、动作、神态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对整个事件有了清晰、全面、立体的把握,还原了少年设计“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整个心理过程。学生一起参与少年的思考过程,不但体会到少年缜密的思维,还感受到少年巧劝吴王的决心、勇气和智谋。这样,文章的未定点成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既有纵向发展,又有横向勾连,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度。

三、在陌生化的语言中驻足,培养思维的敏度

阅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常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引导学生关注陌生化语言,能磨砺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度。

1. 关注特殊的句式表达。如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16自然段中特殊的句式:“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表达特别在哪儿?学生发现:第一特别在“我的母亲”三次出现,不断重复;第二特别在“我的母亲”倒装,按理应该放在句子前面;第三特别在本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却变成了三句话。接着,通过还原形象、创设情境去激活情感,使学生专注于作者情感的节奏和韵律,读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想象母亲曾经的样子,联想到母亲辛勤的付出,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也充分体会到句段中的言语韵律之美、情意渲染之美,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情感张力。学生的思维就在这品析、比较、朗读、想象中变得敏感而细腻,获得独特的思维品质。

2. 关注陌生化的修辞手法。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中出现的一系列修辞手法:“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洪水是凶猛、可怕的,作者却用“跳舞”“舔”“爬”这些表示美好、亲昵的动词来形容,这种似乎“不合常规”的写法,使本身很平常的修辞手法一下子让学生产生了“疏离感”。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特别的修辞手法,他们就能从看似寻常的语句中读出丰富的内涵,透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隐含信息,从中发现一些表达规律,领悟作者的表达用意——用美好来写恐怖,让恐怖更加恐怖,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样磨砺学生对言语形式的敏锐感,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敏捷。

当然,思维的深度、广度与敏捷度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是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对其中某一思维品质的培养,必定会联系到其他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5: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执教者: 班 第一课:介绍数学介绍自己了解学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

2.学生了解数学,培养兴趣。3.了解学生后,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 教学内容:介绍数学这门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主要以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为主。

2、讲趣味数学小故事。

《如果我输了,就做你的夜宵》

“什么游戏?”,小猫很好奇,“快点讲!”

“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老鼠说,“第一个人说一个1到10的数,第二个人再加一个

1到10的数,先喊到100的人获胜”。

“我先说”,小猫嘿嘿笑道,“你这次输定了。” 第一次,小猫输了。第二次,小猫又输了。……

最后,老鼠得意扬扬地跑了。沮丧的小猫回到了家.“看吧!早都告诉过你”,猫妈妈说,“学好数学有多重要!”

“那为什么老鼠总能获胜?”小猫疑惑地问到。小朋友们,你知道答案吗?

第二课:趣味故事

一、故事《棒棒过生日》。

以故事内容激起学生对数的兴趣教学生认识1到10让学生学会点数即一一对应的识数方法。

二、游戏及练习。

1、正确认读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指导学生背诵式记数110

2、能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观察、思考的乐趣。活动准备:

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2、5组电话号码及5个不同动物的家。

三、活动过程

1、故事《棒棒过生日》引出110的数字。

2、说数字歌找数字。1像铅笔细长条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卖菜6像哨子笛笛响。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盛菜10像灯笼挂得

3、做拍手歌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你拍七我拍七,七朵红花真美丽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公鸡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把蚊吃。

4、用打电话的方式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5、说说在哪里发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

6、学生练习。

第三课:趣味数学猜数游戏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第四课:趣味数学分类游戏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教学过程: • 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2、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

3、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4、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四、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第五课: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 2.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学会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

教学内容: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加减图案的卡片,卡片自带,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2、通过小故事,引出趣味数学题:小松鼠要过冬了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吧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小松鼠很高兴,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松树爷爷问: 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0 个松果,现在还有6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0-6=4(个)。

第六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0以内的数字。2.掌握它们的加减运算。3.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内容:

 1.复习巩固

2.100以内数的认识及运算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用事先准备好的印有数字及大于号和小于号图案的卡片让学生认识,等认识后就让2个队伍开始趣味性的比赛,主要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比赛结束后,可以有一些娱乐性的惩罚表演。

2、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

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第七课: 量与计量

教学目标:

1.钟面的认识

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同样含有趣味比赛 教学过程:

 第一节课钟面的认识

1、先教学生怎么样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一个精确的时间是由时、分、秒组成,且先读几时,再读几分,最后读几秒,同是手上拿个大点的钟,边讲边演示,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理解。

2、还要让学生知道简单的时间运算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 1刻=15分钟

3、接下来就是趣味比赛的时间。

把学生分成2个队伍,排成2排,一一对应。然后一队学生中的第一个手上拿着钟,另一队的对应的那个学生随便报一个时间,(几时几分),拿钟的学生就要把时钟调到对应位置。完成后把钟交给下一个队友,直至最后一个人。统计拿钟的队伍调错了几次。接下来2队角色互换,开始游戏。最后统计哪一队调错误的次数较少则为赢方。赢方可以要求输的一方表演一些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扮鬼脸、学动物的动作都可以。

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八课: 量与计量(2)

第二课时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钟面的认识。2.人民币的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

 1.复习巩固。

2.认识钟面的时间,了解1元=10角=100分 教学过程 :

1、首先要教育学生们人民币是我们中国唯一的货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可以在人民币在乱涂乱画,更不可以使用假币。

2、接下来是教学生人民币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0分

3、接下来同样是趣味游戏。

2队学生,一队扮演商店收银员,一队学生扮演顾客去买东西,教室里的铅笔、橡皮、书本书、包等等都可以当商品,顾客队每人买一样东西,收银员队每人收一次钱,可以在卡片上画数字代替,统计收银员有没有找错钱的。然后角色互换,同样游戏,分成胜负,赢方要求输方表演。,4、最后是课堂回顾,梳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第九课:趣味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1、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猜,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1)中班比小班少;(2)中班比大班少;(3)大班比小班多。

()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2、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 乙说:我比丙矮; 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3、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4、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 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5、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

()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6.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第十课:火柴棒的游戏

一.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所做情况,重点问题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查缺补漏,等级评定。二.教学过程:

火柴棒可以摆出许多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也可以摆成一些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移动火柴棒,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转化。下面,我们用火柴棒来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例1 用火柴棒摆出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解

例2 用三根火柴棒可以摆出一个三角形,如图.(1)再加两根火柴棒,摆出两个三角形;

(2)再加两根,摆出三个三角形来;(3)再加两根,摆出五个三角形来.趣味小故事:数字“0”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第十一课:趣味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2.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内容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

教学内容:

1.复习巩固

2.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1、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 小春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2、甲、乙、丙三个小朋友赛跑。得第一名的不是甲,得第二名的不是丙,乙看见甲和丙都在自己的前面到达了终点。

甲得了第()名,乙得了第()名,丙得了第()名。

3、A、B、C三名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都得了奖。他们各自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排球和足球。现在我们知道:(1)A的身材比排球运动员高;(2)足球运动员比C和篮球运动员都矮。诸你想一想:

A是()运动员,B是()运动员,C是()运动员。

4、爸爸买了3个皮球,两个红的,一个黄的。哥哥和妹妹都想要。爸爸叫他们背对着背坐着,爸爸给哥哥塞了个红的,给妹妹塞了个黄的,把剩下的一个球藏在自己背后。爸爸让他们猜他手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谁猜对了,就把球给谁。那么,谁一定能猜对呢?()。

篇6:拓展训练更是拓展思维

拓展训练更是拓展思维

——参加拓展训练活动感想

拓展训练,第一次出现在梧州市委党校的校园内,很荣幸,我们成为第一批受益的学员。看到活动相片,有朋友问我这哪是培训,分别是在玩嘛?

一天的拓展训练,传递乒乓球、信任背摔、蒙眼找团队、猜达芬奇密码,几个看似简单的互动游戏,每个都是在考验团队合作凝聚力、组长作为领导者的组织调控能力以及各组队员间的沟通协调能力。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要想更好的发挥个人潜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空间,必须依靠集体团队的沟通和帮助。拓展训练给我的启示是:要想完成一项任务,与下属沟通、向领导汇报、班子成员间相互协调,缺一不可。此外,我对训练中教官讲的“做好自己、想想别人”记得特别深刻。虽简单的八个字,足以概括人们的为人处事之道。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并且以换位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激发出集体最大的活力与竞争力。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眼里,开展工作中更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才能更加密切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

每一项活动结束之后,教官都会要求各组进行回顾总结。

回顾是帮助我们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总结,则使我们能够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目标。所以,这是一种考验个人意志与智慧、挖掘个人潜能,培训团队协作精神的训练活动。

一天的拓展训练活动,内容虽不多,影响却深远。通过参与这项全新的训练活动,我懂得了在工作生活中有意识的打破惯性思维,凡事要换位思考,以空杯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用拓展的心灵、激情和意志面对崭新的每一天,面对每一项工作任务,并且要把这种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篇7: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课程介绍

创新思维拓展训练课程介绍

一、训练目标

 在快乐、轻松的游戏中感悟创新思维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 对于处于变革期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为组织加速导入新文化、新战略、新制度。

 对于准备改变战略的组织,通过培训帮助管理层打破组织中陈旧的观念、管理模式、组织文化、制度,为新战略打下基础。

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激发个人及团队的创新热情和战斗力,建立并运作高绩效创新团队。

 通过团队创新思维训练,使团队感受如何通过协作沟通达成创新目标的成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培训内容与方式

(一)创新思维基本训练

通过思维游戏等互动形式,使学员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思考方法。

训练项目例一:质疑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质疑

“人必有死”。质疑

“司马光砸缸”

先由A组对上述问题展开质疑,由B组对A组学员质疑的创新性进行打分评价。然后,由B组质疑A组学员提出质疑的理由。

训练项目例二:发散思维训练

将学员分为A、B两组。每组5-8人。用“吹”、“吸”的办法办成哪些事情或解决哪些问题……

由A组回答“吹”的办法,B组学员回答“吸”的办法,5分钟内有效回答办法最多的组胜出。再由两组学员分别评出对方组中最有创意的“吹”、“吸”的办法。

训练项目例三:联想思维训练

联想接龙游戏,“想到……就想到 ……”如:想到米饭,就想到碗。楼下的接:想到碗,就想到筷子。想到筷子,就想到......以此类推。A组和B组分别进行接龙游戏,时间最短的胜出。强制联想练习:

风——()——()——()——收音机

由第一个组员开始依次开始联想,到最后一个组员可以联想到收音机的组胜出。

训练项目例四:类比法训练

将衣服的各种特性类比成为手机的特性。

此文件属于商业秘密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两组学员分别进行,10分钟内类比成功数量多的成功。

(二)团队创新思维拓展训练

训练项目例一:团队创造性解决问题 将学员分为组。每组8-10人。

一架飞机在沙漠中发生意外,组员们面临生死存亡的选择„„ 事发在当天上午10点,飞机要在位于美国西南部的沙漠紧急著陆。著陆时,机师和副机师意外身亡,余下组员们。出事前,机师无法通知任何人有关飞机的位置。不过从指示器知道距离起飞的城市120公里;而距离最近的城镇,是西北偏北100公里,该处有个矿场。该处除仙人掌外,全是荒芜的沙漠,地势平坦。失事前,天气报告气温达华氏108度。你穿著简便:短袖恤衫、长裤、短袜和皮鞋。口袋中有十多元的辅币、五百多元纸币、香烟一包、打火机和原子笔各一支。

小组可以在以下物品做出选择:

§0.45口径手枪 §大砍刀

§每人4公升水 §薄纱布

§当地航空图 §化妆镜

§太阳眼镜 §塑料雨衣

§降落伞 §每人伏尔加酒4公升

§指南针 §长外套

§食盐片一瓶(1000克)§《沙漠可以食用动物》的书

§手电筒

1.请小组在30分钟内对上述物品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达成一致意见。2.请A组与B组代表分别陈述。

3.请A组和B组成员对对方组的排序进行质疑。

训练项目例二:头脑风暴训练

某火腿肠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创新,你们作为研发项目组对该产品创新召开头脑风暴会议。请按照头脑风暴的原则与程序进行讨论,并拿出最优解决方案。A组和B组分别拿出后,进行比较。

训练项目例三:六顶思考帽训练

为6或者12名组分配六顶思考帽,每一个或两个人扮演戴不同颜色帽子的人。

讨论题目:北京汽车交通如何治理堵车。

求:每个人按照自己戴帽子的颜色进行思考,并发言。最后就治堵问题解决方案达成一致。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定制

篇8:数学思维训练拓展教案

关键词:课堂教学,文本拓展,思维训练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 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才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发展?是知识、方法, 还是……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能够或需要为学生所做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也提倡“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因此, 思维能力必然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定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

“文本拓展”作为充实课堂信息, 加深理解感悟, 扩张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已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但现实教学, 拓展仅仅注重了内容的扩展和延伸的表象, 而忽视了思维训练的内核, 使学生的思维训练仍然处于同一的、较低的层面。因此, 我们有必要在依托文本, 适度拓展中, 努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旁征博引———拓开思维的广度

我们经常可以碰到一些学生思维单一, 视野狭窄, 不能将所学内容与其他相关信息, 包括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 重新建构自身“知识的生态系”。除了一些生理因素外,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是否经常受到思维训练, 形成思维能力。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某一知识点作为思维的发散点, 旁征博引, 适时适度地拓展同范畴的信息资源, 训练学生横向思维, 触类旁通, 不断拓开学生的思维广度, 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赵州桥》一课教学, 教师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 体味语言, 感受到一座雄伟、坚固的赵州桥, 领会了它在建桥史上的创举。然后, 依托文本, 围绕事物的特点———赵州桥“坚固”“雄伟”, 相继拓展唐朝诗人张鷟“初云出月, 长虹饮涧”, 张嘉贞“制造奇特, 人不知其所以为”,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的评价“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施工技术更为巧妙绝伦”, 以及“1400多年来, 赵州桥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 50次以上的水灾, 无数次的战争考验, 仍巍然立在洨河之上”等资讯。这些古今文人、专家的赞叹和形象具体的一组数据, 与文本内容有效地链接, 帮助学生在内心架构起一座坚不可摧、历尽千年而不倒的史无前例的古桥, 对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基于文本主题、内涵、情感、形式等, 连结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精选相关的资料, 拓展到课堂里, 力求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语文天地, 形成对知识和各种信息的灵活连结、整合, 形成一个自己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二、追根溯源———增强思维的深度

一般来说, 认识事物往往只看表面现象, 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小学生思维活动的弱点。表现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经常浅尝辄止、疑窦丛生, 常常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善于依托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诘问”, 即多问为什么?还会是怎样?由此拓展形式多样、难易适中的阅读材料, 引领学生深度思维, 增强他们思维的深刻性, 使学生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出现飞跃。

《草船借箭》一课教学, 诸葛亮明知周瑜想置他于死地, 为什么还心甘情愿地揽下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呢?学生阅读文本后, 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 早有计策, 想以此挫败周瑜的锐气。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 缺乏深度。此刻, 教师拓展当时孙、刘联合抗曹的历史背景。学生恍然大悟:诸葛亮是以大局为重, 不计个人得失, 忍辱负重, 明知是陷阱, 也不得不为之。至此不仅明白了当时的形势, 而且从心底里更佩服诸葛亮。又如学习《丝绸之路》, 文本再现了一条集商贸、文化、友谊的伟大之路, 展现在学生眼前的一幕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繁华、热闹的情景。但学生仅有这样的认识是不完整的,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它还会是一条怎样的路?继而拓展阅读《张骞出使西域》, 引领学生从另一个角度, 审视丝绸之路。学生就会发现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危险, 古代劳动人民为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 不惜远涉他乡, 甘愿冒险, 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全球化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深度思维。阅读中, 引导学生针对语言的表象追根溯源, 多怀疑和追问。通过适时、适度、适量地拓展, 引领学生透过语言的表象看本质, 或者从各个角度分析, 帮助学生的思想充满辩证的睿智, 促使学生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而当思考变成一种学习习惯, 当思考的结果逐渐沉淀为学生的涵养和气质, 语文课堂发展学生思维深度的目标就达到了。

三、多元阅读——提升思维的高度

小学生受其年龄、知识及社会阅历等影响, 对文本主题的认识, 内涵的体味往往比较片面、狭隘, 思维达不到一定的高度。为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 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标, 从文本出发, 拓展相关短小、精简的文本, 课内与课外互补, 在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追求思维的高度:一是高度综合一般性认识, 形成凝练的核心认识;二是超越一般认识, 形成创新认识。

《狮子和鹿》一课, 鹿起先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抱怨自己细长难看的腿, 但经历了狮口逃生之后改变了原先的想法:“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 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三年级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 也会和小鹿一样产生这样的认识历程, 最终认为:我们不能被美丽的外表迷惑, 美丽的鹿角中看不中用, 而难看细长的腿有实在的用处。由于学生仅限于这个文本, 视野局限, 认识就比较狭隘。此时, 教师再拓展一个小故事:“那一天, 鹿在青青的草坡上吃草。一只凶恶的狼突然出现在它的身后。眼看狼就要扑上来了, 慌乱中, 鹿赶紧低下头, 用尽全身的力气, 用角顶了过去。狼连连后退。鹿撒开长腿就跑, 不一会儿, 就把狼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学生自主阅读后, 对原先寓意有了新的理解, 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认为:物各有所长所短, 不能光看美丽的外表, 更要讲实用。

书香浸润童年, 阅读奠基人生。教师适时精心指导学生开展拓展阅读, 引领学生把书“越读越透”, 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延伸的“多元阅读”, 不仅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提高认识, 还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提升了学生思维的高度。

四、话题衍生———发展思维的远度

“远度”一词出现在《后汉书·孔融传》“故明德之君, 远度深惟, 弃短就长, 不苟革其政者也”, 意思是思虑深远, 长远思考。针对目前拓展教学主要是引领学生“解决问题”, 而不是“产生问题”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有必要发展学生思维的远度, 即基于对文本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学生能根据拓展资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 开阔思路, 从长远角度去思考事件的发展性、变异性, 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文章人文性较强, 大都书写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 强烈表达了土地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和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课末, 教师拓展一些反映我国耕地现状的相关资料, 引导学生发现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身边的耕田在逐年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广场、工厂、大厦……思考这样做合理吗?对神圣的土地, 我们该怎样正确处理珍惜与使用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又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 教师可以拓展生活中一个个漠视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并就具体的事件, 对课文内涵生发创造性的感悟、理解。

身处变迁快速的现代社会, 集结成书的知识往往都已是第二手信息, 一味地生吞活剥, 未能同步思考未来的可能面貌, 将会局限个人的洞察力与创意发想。因此, 拓展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 衍生话题, 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鼓励学生搜集资讯, 激发学生长远思考问题, 并产生出有价值的思想。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拓展教学中, 只要教师针对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意识地引领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 恰当地渗透一点儿思维方面的知识、方法, 就能创造出智慧的语文课堂, 就能教出更加智慧的学生。当然, 拓展毕竟是拓展, 不能喧宾夺主替代主体文本, 否则就会影响教学重点的达成。因此, 只有磨砺教师自己的智慧, 增强在拓展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意识, 才能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

上一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精选知识点下一篇:电力营销专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