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2024-04-27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精选8篇)

篇1: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1、有9把钥匙9把锁,一把钥匙只能打开其中的`一把锁,但不知道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次才能配好所有的钥匙和锁。

2、动物园售票处规定,一人券2元一张,团体券15元一张(可供10人参观)六年级一班有58人,买门票最少要花( )元。

3、李师傅3小时生产9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生产288个零件要( )小时。

4、哥哥7年前的年龄和妹妹5年后的年龄相等,当哥哥( )岁时,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

5、按规律在括号里填数。

(1)1、3、7、15、31、( )、( )。

(2)2、8、5、20、7、28、11、44、( )、12。

6、一条长米的公路两旁每隔10米种一棵杨树,每两棵杨树之间栽1棵枫树。这条公路两旁一共种枫树( )棵。

7、2×2×2×2×………×2(2000个2相乘)的末位数是( )。

8、有一根木材长8米,要把他锯成8段,每锯一段要用3分钟,共锯了( )分钟。

9、有一组算式:1+1,2+3,3+5,1+7,2+9,3+11,1+13……那么第个算式的和是( )。

10、两枝钢笔和一枝圆珠笔共16元,一枝钢笔和两枝圆珠笔共11元,那么一枝钢笔是( )元。

篇2: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一、填空题

1.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等腰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等边 )三角形.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3.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等腰梯形 ).

4. ( 其中一个角是钝角 )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5米,它的底边是( 5 ) 米.

6. ( 其中一个角是直角 )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7. ( 其中一个角是锐角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8. 两个底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 等边 ) 三角形,又叫( 正 ) 三角形.

9.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钝角三角形 ) .

10.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度.

11. 线段有( 2 )个端点,射线有( 1 )个端点,直线( 0 )端点.

1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1 )个钝角,最多有( 1 )个直角,最多有( 3 )个锐角.

篇3: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举例

一、学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第 (1) 题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由○-1=2可得出○=3, 再根据□+○=5可得出□=2。

第 (2) 题思维较好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根据△+□+○=9和△+○=5可得□=4, 由○-2=2可得○=4, 再由△+○=5可进一步得出△=1。

二、学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 可设计“填数游戏”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1。 (2) 使每条线上的数字和为15。

(3) 把1~8八个数字填入圆圈 (右图) , 使每条线上的四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相等。

第 (1) 、 (2) 两题要简单一些, 一般学生都会做, 根据一条线上的三个数, 只要知道两个数就可以把第三个数填出来的规律, 学生很容易做出来。先从已经知道两个数的那条线上着手, 一步一步地就能把圆圈里的数全部填出来。

第 (3) 题要复杂一些, 没有填一个数字, 但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做出来, 他们会想到1~8这八数的数字之和是36, 把它分在两条线上, 那么每条线上的四个数的和是18, 每两个圆圈之和是9, 有这几种可能:1和8, 2和7, 3和6, 4和5。从而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学完20以内数的组成后, 可设计“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1) 1、3、5、7、__、___、____、____。

(2) 2、4、6、8、__、__、__、__。

(3) 14、9、15、9、__、__、__、__。

(4) 2、16、3、17、__、__、__、__。

第 (1) 、 (2) 两题智力一般的学生会做, 根据前四个数的排列规律, 不难发现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2, 所以 (1) 、 (2) 两题的答案是:

(1) 1、3、5、7、9、11、13、15是一个奇数列。

(2) 2、4、6、8、10、12、14、16是一个偶数列。

第 (3) 、 (4) 两题思维能力好的学生会做, 这两题的排列规律是以两个数为一组。第 (3) 题每组第2个数不变, 每组第一个数比后面一组第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16、9、17、9。第 (4) 题是每组两个数都在变化, 后面一个数都比前面一个数多1, 所以后面四个数的排列是:4、18、5、19。

通过这样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数的组成及排列顺序, 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开发了他们的思维, 起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学完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后, 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把1~9的九个数字填在下面的方框里, 数字不许重复:

篇4:数学思维训练的“四步骤”

强化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3(B)—0064—01

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情境。因此,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等比数列”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

第一步:思维的启动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选好问题的切入角度,使所设置的问题具有设疑和激趣的作用;二是所提出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如果提出的问题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出现“不要听”或“听不懂”的现象。

在教学“等比数列”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为人刻薄吝啬,常常克扣工人的工钱,因此,附近村民都不愿到他那里打工。有一天,这个财主家来了一位年轻人,要求打工一个月,同时讲了打工的报酬:一天一分钱,两天两分钱,三天四分钱……以后每增加一天工钱数翻一倍,直到三十一天期满。这个财主听了,心想这工钱也真便宜,就马上与这个年轻人签订了合同。可是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破产了,因为他付不了那么多的工钱。然后提出问题:这工钱到底有多少呢?由于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纷纷进行猜测。这时,我及时点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并且告诉学生,通过计算可得出这个财主应付给打工者的工钱为230(分),即1073741824分≈1073(万元)。学生听到这个数字后,感到非常地惊讶。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思维被迅速启动,为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心理情境。

第二步:思维的发展

数学思维训练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对学生提出思维要求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而不应在学生还没有展开观察、分析之前,就急于将结论、定义和定理等强加给学生。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学生对“等比数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我开始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列举了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某人从银行贷款10000元人民币,年利率为r,若此人一年后还款,两年后还款,三年后还款……还款数额依次满足什么规律?然后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过探究得出:1年后应还款 10000(1+r)元, 2年后应还款10000(1+r)2元,3年后应还款10000(1+r)3元……我又引导学生从中寻找规律,进而得知n年后应还款10000(1+r)n元。这里,教师应该起“引”和“导”的作用,让学生在充分拥有“自由”的前提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自主探索,自己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随着问题一个个地被解决,学生的思维也就会步步深入,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发展。

第三步:思维的高潮

为了使学生达到思维的高潮,教师可不按常规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和提问,在顺利解决学生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整理能力。这样,必然会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由定义:a2=a1q,a3=a2q=a1q2,a4=a3q=a1q3……出发,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a1qn-1(n∈N*)。这个过程需要各种思维活动,不仅在定向思维上需要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更需要不按常规的、敢于出奇制胜的创新思维活动。

第四步:思维的强化

为了强化学生思维,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教学和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变式训练,使学生达到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篇5: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被除数是3320,商是150,余数是20,除数是( )。

2.3998是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其中最小的数是( )。

3.有一个两位数,在它的某一位数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小数点,再和这个两位数相加,得数是20.9。这个两位数是( )

4.填一个最小的自然数,使225×525×( )积的末尾四位数字都是0。

5.在下面的式子中填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5×8+16÷4-2=20

6.从1、2、3、4、5、6、7、8、9九个数中,任取3个数组成一组,使它的平均数是5,有( )种取法。

7.某地的邮政编码可用ABCCDD表示,已知这六个数字的和是8,A与B的和等于2个D,A是最小的自然数。这个邮政编码是( )。

8.两个数之和是444,大数除以小数商11,且没有余数,大数是( )

9.把5、11、14、15、21、22六个数填入下面的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 )×( )×( )=( )×( )×( )

10.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有1个数字,它们是1、2、3、4、5、6,而且每个相对面上两个数的和是7(1和6,2和5,3和4)。下图是正方体六个面的展开图,请填出空格内的数。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共10分,每小题2分)

11.大于0.9997而小于0.9999的小数只有0.9998。( )

12.一张长方形彩纸长21厘米,宽15厘米,先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从余下的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时纸的长是6厘米。( )

13.一个箱子里放着几顶帽子,除2顶以外都是红的,除2顶以外都是蓝的,除2顶以外都是黄的。箱子中一共有3顶帽子。( )

14.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苗圃,边长各加长100米,苗圃的面积增加3公顷。( )

15.有铅笔180支,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不得少于7支,也不能多于25支,共有7种不同的分法。(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每小题2分)

16.5÷7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第200位数字是( )。

A、7 B、1 C、2 D、5

1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剪去它的一半,第二根剪去0.5米,剩下的两段绳子(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同样长 D、不一定哪根长

18.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长方形,使它们的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可以有( )种围法。

A、7 B、8 C、9 D、10

19.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比原数大59.94,这个数是( )。

A、6.66 B.11.66 C.66.6 D.116.6

20.用100个盒子装杯子,每盒装的个数都不相同,并且盒盒不空,那么至少要( )个杯子。

A、100 B、500 C、1000 D、5050

四、简算与计算。(21~24题写出简算过程,共25分,每小题5分)

21.395-283+154+246-117

22.8795-4998+2994-3002-

23.125×198÷(18÷8)

24.2772÷28+34965÷35

25.三个正方形叠放在一起,如图所示。求:∠1的度数。

五、解决问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26.祖父今年75岁,3个孙子的年龄分别是17岁、15岁和13岁,多少年后3个孙子的年龄和等于祖父的年龄?

27.王雪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8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2页正好读完。她一共读了多少天?

28.学校买来一些毽子,分给全校各班。如果每班16个,恰好分完;如果少给2个班,每个班多分1个,还剩10个。班级和毽子各多少个?

29.花店有菊花、玫瑰、郁金香共78支,其中菊花是玫瑰的2倍多4支,玫瑰是郁金香的3倍少2支。问这三种花各有多少支?

30.从甲城往乙城运58吨货物,如果用载重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运费150元;用载重2吨的中卡车运一趟,运费80元;用载重1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50元。要想用最少的钱一次运完这批货物,需大、中、小卡车各多少辆?(只填写得数,不写算式)

大卡车( )辆,中卡车( )辆小卡车( )辆

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20分,每小题2分)

1.22 2.998 3.19 4.225×525×(16)

5.5×[(8+16)÷4-2]=20 6.8 7.130022

8.407 9.(5)×(21)×(22)=(11)×(14)×(15)

10.

二、判断。(共10分,每小题2分)

11.× 12.× 13.√ 14.√ 15.×

三、选择。(共10分,每小题2分)

16.B 17.D 18.C 19.A 20.D

四、简算与计算。(共25分,每小题5分)

21.395-283+154+246-117

=395-(283+117)+(154+246)

=395-400+400

=395

22.8795-4998+2994-3002-2008

=8800-5000+3000-3000--5+2-6-2-8=1800-19

=1781

23.125×198÷(18÷8)

=125×8×(198÷18)

=1000×11

=11000

24.2772÷28+34965÷35

=2772÷4÷7+34965÷5÷7

=693÷7+6993÷7

=(693+6993)÷7

=7686÷7

=1098

25.90°-45°=45°

90°-30°=60°

45°+60°-90°=15°

五、解决问题。(共35分,每小题7分)

26.(75-17-15-13)÷(3-1)

=30÷2

=15(年)

答:(略)

27.(32-8)÷3+1

=24÷3+1

=9(天)

答:(略)

28.(16×2-10)+2

=(32-10)+2

=24(个)

16×24=384(个)

答:(略)

29.(78+2×3-4)÷(1+3+3×2)=8(支)

3×8-2=22(支)

22×2+4=48(支)

答:(略)

篇6:四年级流水问题的思维训练题

1、两个码头相距352千米,一船顺流而下行完全程需要11小时,逆流而上行完全程需要16小时,求这条河的水流速度。

5、甲船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一段距离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2、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达到,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速)及水速。

4、A、B两个码头之间的.水路长80千米,甲船顺流而下需要4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乙船顺流而行需要5小时,那么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5、甲船逆水航行360千米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一段距离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6、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6千米和每小时22千米。两船先后自平安港顺水开出,乙比甲早出发2小时,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甲开出几小时后可以追上乙?

(22+6)×2=56千米……追及距离

篇7: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

1.9+99+9992.18+19+20+21+22

二、找规律填数:

(1)100,95,90,85,80,,70

(2)2,4,6,()

三、小红有一捆铅笔,她先给了弟弟一半又一只,又给了妹妹剩下的一半又一只,最后自己只剩下一只,小红原有铅笔___只。

四、小亮今年10岁,妈妈今年36岁,小亮25岁时妈妈比小亮大()岁?

五、已知△+○=30,○=△+△

△=○=

七、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八、一班、二班共有图书100本,如果一班给二班15本两班图书就一样多了,一班原有图书()本,二班原有图书()本?

九、在一次小学数学竞赛的领奖台上有五名同学上台领奖,他们每两人都相互握了一次手。问:他们共握了()次手?

十、钟鼓楼的钟打点报时,5点钟打5下需要4秒钟。问中午12点是打12下需要()秒钟?

十一、桔子和苹果共有360个,其中桔子数是苹果数的2倍,求桔子有()个,苹果有()个?

篇8: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训练例谈

一、重视操作, 引导正确思考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 由感性到理性, 低年级学生尤其如此。在数学教学中, 重视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不仅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 而且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行正确思考。低年级学生, 有幼儿计算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 要他们懂得怎么算、得多少, 并不困难, 难的是要他们用语言系统地表达想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用语言表达怎样想的过程中, 必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强调操作, 在课堂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操作的全过程中, 使学生的思考有了凭借的依据。这时, 再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操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也就不难了。

例如, 在教学“有红花8朵, 黄花5朵, 红花比黄花多几朵?”的比多比少应用题时, 让学生拿出学具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己去摆一摆:有的按“横行”摆, 第一行摆红花, 第二行一一对应地摆上黄花;有的按“竖列”摆;有的则把两种花重叠起来摆, 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了比的结果。从而使原来抽象的题意、条件、问题, 全部具体化, 摆放花朵的过程, 不仅让学生明确该怎么算, 结果是多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 它是从8朵红花里拿去与黄花一样多的5朵后, 还剩下3朵红花, 所以红花比黄花多3朵。就不会出现, 从8朵红花里拿出5朵黄花的错误说法了。

二、巧设铺垫, 培养推理思维

数学知识有它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在教学中, 教师利用学生旧有知识, 运用迁移的办法学习新知识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前人讲的“温故而知新”, 我们的理解“温故”绝不是无目的地复习旧知识, 而是根据新知识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复习。比如:在复习导入时, 融入一两道与新知识有关的题目, 让学生在练习中产生疑问, 当学生揣测不定时, 适时提出新的学习内容, 这样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 进行了有效的铺垫。让学生根据铺垫进行联想、推理, 不断把新知内化, 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就在掌握新知的过程中, 学会了推理, 培养了推理思维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 设置以下复习题作为铺垫。

问题1:20里有几个十, 2个十是多少?60、80、10呢?

问题2:口算下面各题 (先说出结果, 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

在复习的基础上, 紧接着出示, 20+10和30-10两道题让学生口算, 并且也说说想的过程。实践已经证明, 结果怎么算, 是多少, 学生基本都会, 但要叙述想的过程, 绝大部分学生不会。这时,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 寻找新的两道题和复习题中的不同点, 揭示新知的内容 (也就是课题) 。再要求学生联系复习题独立思考该怎么想。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组织小组讨论, 开展合作学习。学生经过讨论, 很快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得出:“20是2个十, 10是1个十, 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 也就是30”“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 也就是20。”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和看书进行验证。这样既完成了数学教学任务, 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运用比较, 训练聚合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 都是前人实践的总结, 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单纯是知识的传授, 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运用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方法, 进行再发现, 再创造, 这样, 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概念更清晰, 印象更深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 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将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其他同学想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 纳优去粗, 从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首先让学生去区分实物:“把5支铅笔, 平均分给3个同学”的结果, 得出算式和结果5÷3=1……2 (支) , 再让学生观察投影“把7个梨, 平均放在3个盘里, 每盘放几个”的结果7÷3=2……1 (个) , 进而, 让学生拿出1 1根小棒, 平均分成4份, 求每份几根?还剩下几根?得出1 1÷4=2……3 (根) , 再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38÷5得多少?当学生得出商是7余3后,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4道题, 比较每道题里的余数和除数, 要求分组讨论, 发现了什么?并说出理由。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 再进行讨论, 既自行归纳出“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又培养了聚合思维的能力。

四、创设情境, 诱发求异思维

课堂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儿童是有个性的人, 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 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好奇、争强、好胜的心理, 积极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诸如, 鼓励的目光, 肯定的语气, 奖励的手段, 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在学完表内乘法后的练习课上, 出示“8+8+8+4=?”的口算题, 提出“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方法又多”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为了获得胜利, 得到表扬, 积极开动脑筋, 除了用依次相加得出28之外, 还想出用8×3+4=28, 8×4-4=28, 7×4=28等方法, 从而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品质。

五、克服定势, 启迪创新思维

数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 又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想前人之未想, 发已之所发, 这是培养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例如, 在教学“5加几”一课时, 在学生掌握常规的解法后, 进一步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寻求新颖解法。有的学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思考方法。例如, 计算5+6时可以这样想:因为5+5=10, 6比5多1, 所以5+6=1 1;也可以这样想:我知道6+6=12, 5比6少1, 所以5+6=11。此时, 学生的想法已经打破了常规思维定势, 创造性地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新思路。学生的这种创新思维方法应该得到鼓励、赞赏和倡导。

上一篇:颜廷录谈:思考工作中为谁学下一篇:中班水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