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2024-06-30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精选7篇)

篇1: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一、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了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二、见面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一般互换名片;如

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人家“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三、仪容、服饰礼节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保持干净。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帽子要刷净。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新西服袖口上商标穿用时应拆掉。长袖衬衣要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不能穿短裤和赤脚穿凉鞋。内衣裤和衬衣、女同志的袜套,不要露在外衣外面。衣裤纽扣应扣齐。发现仪容不整,或需要整理服饰,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宜场所。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穿黑色服装。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袖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不要留有文件、笔记本、钱包等物品。

5.男同志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即使在室外,遇到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墨镜。

7.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都不能当众解开纽扣、脱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挂在椅背上。

四、谈话礼节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与外宾谈话时,应面对外宾而不是面对翻译。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频繁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大过多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允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自己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如有急事找,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五、宴请活动礼节

宴请形式一般有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茶会等。各国风俗习惯不同,宴请方式也不尽相同。

宴会通常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工作进餐等。国宴最为隆重,规格最高,正式宴会次之,主要客人均按身份排位而坐,席间进行致词、祝酒等。便宴则不排座位、不作正式讲话,规格不高,菜肴道数亦不多,较随便。工作进餐是边谈问题边进餐,有共进早餐、共进午餐,排座位,不请夫人。

冷餐会一般是招待人数较多时进行。规格有高有低,按主、客人的身份和招待的菜肴而定。冷餐会一般在较大的场合进行,设餐台、酒台。食品通常较丰盛实惠,由客人自取餐具和食品,有的不设桌椅,站立而食;有的设桌椅,自由入座就餐。酒水一般由招待员端送,也可自取。

酒会,亦称鸡尾酒会,以各种饮料为主招待客人,并备用少量小吃,由招待员端送。也有时将食品放在小桌或茶几上,一般用牙签进食。酒会便于客人自由活动和攀谈。一般在中午和傍晚举行,时间较短。客人到场、退场的时间亦无严格要求。目前这种形式运用很广泛,许多重要庆祝活动,采用酒会形式,如国庆等节日以及各种仪式之后,常常举行酒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游,掌握这些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意的国际礼仪

来源: 首医MUN的日志

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12条: 第一节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第二节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第三节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第四节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第五节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第六节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第七节 不必过谦。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第八节 不宜先为。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第九节 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第十节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第十一 爱护环境。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第十二 以右为尊。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第十三节 衣着。接待人员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不能雷同。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最好穿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不允许身穿夹克衫、牛仔装、运动装、健美裤、背心、短裤、旅游鞋和凉鞋,衣服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透视、过大、过小或紧身。社交场合主要指宴会、舞会、晚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休闲场合穿着应舒适自然,忌正正规规。在正式场合,接待人员穿着要正确得体,所有衣扣要扣严,不能换起袖管或裤角,衣袋或裤兜里不宜装过多的东西,衣服上商标要先行拆除,穿西装最好内着白色衬衣,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不穿或少穿羊毛衫,全身上下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第十四节 化妆。化妆是一种通过对美容用品的使用,来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有助于体现单位的令行禁止和统一性、纪律性,有助于使其单位形象更为鲜明、更具特色。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参加公务活动而不化妆,就会被交往对象不由分说地理解为蔑视对方,或是一种侮辱。在公务活动中,一般要求职员在美容化妆这一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如下几项规则:规则之一,应当化以淡妆为主的工作妆。工作妆的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素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它既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规则之二,应当避免过量地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通常认为,与他人相处时,自己身上的香味在一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不算是过量。如果在三米开外,自己身上的香味依旧能被对方闻到,则肯定是过量使用香水了。规则之三,应当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尤其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当众这样做,则是很不庄重的,而且还会使人觉得他们对待工作用心不专,只把自己当成了一种“摆设”或是“花瓶”。特别需要提到一点,女士们千万不要当着一般关系的异性的面,为自己化妆或补妆。规则之四,应当力戒与他人探讨化妆问题。规则之五,应当力戒自己的妆面出现残缺。第十五节 仪容。眼是心灵之窗,交往时,要行注目礼,目光与对方接触时间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目光切忌呆滞、漠然、偷窥、左顾右盼和挤眉弄眼。微笑是接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不宜开口大笑,满口牙齿一览无余。恰到好处的化妆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但尽量不要显露修饰痕迹,不宜浓妆艳抹,不宜在公共场合化妆,男士尤其不要油头粉面。发型不可怪异前卫。接待人员每天都要定时清洁面容、保持口腔卫生,勤修指甲、不蓄胡须。第十六节 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接待人员站要如松,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不要过于随便,探脖、塌腰、耸肩、弯腿、抖足或双手插腰及放在裤兜里均不足取。坐要如钟,不可前倾后仰、歪歪扭扭、高翘二郎腿。行走如风,步态要协调稳健、轻松敏捷,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能弯腰驼背、歪肩晃膀、扭腰摆臀、左顾右盼。手势不宜单调重复,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都要注意力度大小、速度快慢、时间长短,不可过度,尤其不要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挖鼻屎、搓泥垢、打哈欠、修指甲、揉衣角。咳嗽、吐痰、打喷嚏都要避免大声,更不能正面对人。向人致意、鞠躬、介绍、递物、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表情和蔼可亲,神情专注。第十七节 谈吐。要注意语言文明、语气诚恳、语调柔和、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称呼要多用尊称、敬称,少用爱称、昵称、别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交谈内容要使对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长和感兴趣,要格调高雅、欢快轻松,不要涉及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个人隐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及小道消息。发问要适时,要多谈大家,少谈自己,交谈中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都是不受欢迎的。谈话时要有礼有节、尽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或随便走开,更不能面带倦容、打哈欠、看手表,男子不要加入女士圈内的议论,与异性谈话要简短、谦让,争论有节制,不要随意开玩笑。第十八节 美发。美发,一般是指对人们的头发所进行的护理与修饰。在正常情况之下,人们观察一个人往往是“从头开始”的。经常会给他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护发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经常地保持健康、秀美、干净、清爽、卫生、整齐的状态。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在头发的洗涤、梳理、养护等几个方面好自为之。洗涤头发,一是为了去除灰垢,二是为了清除头屑,三是为了防止异味,四是为了使头发条理分明。此外,它还有助于保养头发。经过修饰之后的头发,必须以庄重、简约、典雅、大方为其主导

风格。不管为自己选定了何种发型,在工作岗位上都绝对不允许在头发上滥加装饰之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彩色发胶、发膏。男士不宜使用任何发饰。女士在有必要使用发卡、发绳、发带或发箍时,应使之朴实无华。其色彩宜为蓝、灰、棕、黑,并且不带任何花饰。绝不要在工作岗位上佩带彩色、艳色或带有卡通、动物、花卉图案的发饰。若非与制服配套,在工作岗位上是不允许戴帽子的,各种意在装饰的帽子,如贝雷帽、公主帽、学士帽、棒球帽、发卡帽,或是用以装饰的裹头巾,戴在正在上班的人士头上,与之都是很不协调、很不相称的。

篇2: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秘书在工作中要注意根据工作对象,在手势上尊重对方的习惯。如秘书在与客人用餐时招呼侍者为例:我国通常习惯于伸出右手,将手指朝自身身体方向摆动,表示“请过来”;英美人则习惯于伸出食指并用食指弯曲这一手势达到上述目的;美国呼唤侍者可把食指向上伸直;日本人招呼侍者时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并摆动手指;在中东各国作客,叫人时轻轻拍手,对方即会意而来。

很多国家都认为在餐馆敲桌子是不文明、失礼之举,但在非洲一些国家的餐厅用餐,叫服务员通常是以敲打桌子为信号,否则服务员是不会理睬你的。又如:伸出食指和中指呈现为V 型手势,在我国是表示“二”,在欧美则表示“胜利”和“成功”。在英国,手心向外的V 型手势是表示“胜利”,而手背向外的V 型手势则含有侮辱人的意思。

手臂姿态禁忌

在介绍某人或为他人指路时不可用手指指指点点,而应使用手掌,四指并拢,掌 心向上。

在与人交流中手势不可过多,幅度不宜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手势要控制在一 定的范围内。

切忌在公共场合挠头皮、抓耳挠腮、咬指甲、用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

手势的要求

手势的使用要求准确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经常用手势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为 避免和克服手势运用的混乱与理解的歧义,使对方能够明晰、准确、完整地理解自己的用 意,应尽量准确使用手势。要用大家都明白的手势表达意思,使手势同口语表达的意思一 致。

手势的使用要求规范、合乎惯例

比如介绍的手势、指示方向的手势、请的手 势、鼓掌的手势等,都有其约定俗成的动作和要求,不能乱加使用,以免产生误解,引起麻烦。

手势的使用要求适度

篇3:女士与上司交往的礼仪

随上司外出时

女性随上司外出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稍有不慎, 有关你与上司的桃色新闻就会风起云涌般呼啸而至。如果我们认真深思一下, 这责任也许一半归咎于口没遮拦或心怀叵测的同事, 一半则是你自己的行为不检点, 态度暧昧引起别人的猜疑。所以, 与其让自己当作别人流言蜚语的“采购中心”, 倒不如一开始就把握住与上司的礼仪, 不让别人有传播谣言的话柄。

如果是上司要外出办事或购物, 希望你与他结伴而行, 你是受宠若惊也好, 还是欣然应命也好, 但有一点你该清楚:虽然出了公司的大门, 对方是上司, 你仍是部属。如果上司对你表示过于亲切的态度, 或者是超过对一般女性应有的礼节, 你最好始终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以礼相待, 并注意使用妥切的措词和应对的态度, 这样就不怕引起与上司之间无谓的困扰和别人的误会。

有许多平素在部属面前不苟言笑、颐指气使的上司, 一旦和公司女同事二人单独到外地公差时, 在枯燥的旅途中就会以比平常较柔和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 抑或在举止谈笑上显出较随便的一面。此时, 你可不要得意忘形, 随上司的态度改变自己, 也毫无顾忌地迎合上司的态度与他随意亲密哦!如此, 必将会成为他人以讹传讹的源流。

倘若公差顺利, 留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参观名胜古迹时, 你的上司也许会用“反正又没有人认识”的理由来引诱你放心地与他以情侣般的姿态和情形同游。遇到这种尴尬又棘手的事, 你在心中只要谨记着:这次的公差是办公室的延长, 自己只是上司的“随从”, 你就自然会在行动上与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 洁身自好。

夜晚住宿, 住相邻或单人房间是不太妥的。如果是预约房间, 你作为随从, 安排房间时就要事先与服务台小姐交待清楚。若因公事需要夜晚商量, 而且必须到上司的房间, 绝不可披件睡衣就去, 而应穿着整齐后再去。如果恭候你的上司穿着过于简化, 可以歉意的口吻提醒上司说:“对不起, 我不知道你还没有整饰个人形象, 待会儿我再来。”你的上司若不是“一匹来自北方的色狼”, 就会果断地将欲念“自杀”。

只要你对自己的言谈举止, 处处小心谨慎, 上司也会认为你是一个端庄的女性, 而你也用不着担心自己会成为花边新闻的主人翁。

路遇上司时

在走廊、出入口碰见上司时, 你不要认为反正他对我又不太熟悉, 也不知道我的性格, 干脆佯装不认识, 低头或侧转身过去算了, 这是相当无礼和虚伪的。你这样做只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障碍。无论是自己熟识的, 还是不熟识的上司, 随时遇见, 不想问好寒暄, 点下头也算是你对他的尊重呀!这可是职业女性的心得啊!

节假日和家人或男友外出, 也许会遇见自己的上司, 你在礼节性向上司问好后, 将身旁的家人介绍给上司, 让家人表达上司对你关怀、爱护的谢意。如果上司身边还有其他人同行, 你可别厚此薄彼, 也应该顺便向他们问好或点头示意。

有些女孩子同男朋友外出遇到自己的上司时常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慌张地躲避或者急忙地与男友分开装作陌路, 然后是难为情地干笑, 或者态度扭捏地与上司打招呼;另一种是亲亲热热地挽着男友的手臂向上司打招呼, 或者头依偎在男友的臂膀上与上司寒暄。这两种表现都是失礼的举动。与男友“拍拖”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既然上司看见就大大方方地打个招呼吧。如果上司有兴趣关心你的婚恋, 你可轻松自如地把男友介绍给他, 否则就不必介绍;尽管你与男友是亲昵着遇见上司, 但与上司见了面就应该自然地分开, 以示礼貌。

还有一点噢, 许多女孩子为了让男友尊重自己的上司, 并在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 往往看到上司从前面走来, 赶紧附在男友耳边窃窃私语:“对面来的是我们的经理。”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上司的猜疑和不悦:“她是不是在嘀咕我的坏话?”礼貌的办法是等到你与上司打过招呼后, 或者当面介绍, 或者等上司走了再告诉男友。

执行任务时

在公司里, 经常会碰上难以拒绝的场合。当你非常忙碌时, 上司忙不迭地又跑来交待你一件工作。这时该怎么办呢?直截了当地拒绝, 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

面对这种僵局, 你最好能提出代案建议。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实在没办法, 要不明天吧!今天下午等我把这件工作赶完, 明天一定办完您交给的任务。”

或者直言不讳地向上司说明:“我现在正在处理某件事, 我是该马上处理您交待的事, 还是继续干手头上这件事。”你如此将选择权交给上司, 他一定会说:“哦, 我倒忘了, 你手上还有一件工作呢。那么, 你干完这件再说吧!”或者会明确指示你:“这件事要急得很, 你先赶做这件吧!”

属于自己的工作永远也无法逃避。左右逢源地对待工作并非滑头, 而是恰到好处地处理艺术。你实事求是地向上司说明目前的工作状态, 即使有些耽误, 上司也不会责怪于你, 而且你又是依照上司的指示在做。所以, 也不必担心别人会对你不满。

接受指令时

也许是因为性别的缘故, 许多上司对女性下达指令时口气都比较武断:“这件事就按这个办法去做吧!”如果你对上司的指令有疑问或意见, 不要中途打断, 应在听完全部指示后,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异议。比如客气地对上司说:“刚才您所交待的那件事, 依照我的想法, 可能是……”

如果你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经理, 这件事可能是您搞错了。”这是很失礼的说法。而且正忙于公事的上司, 也可能会毫不客气地答道:“你不用多管闲事, 只要照我所说的去做!”如果这样下去, 不仅会影响你与上司的关系, 而且也会对公司本身利益带来不良影响。任何人暴露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 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所以对上司提出建议或批评, 应该注意时机、场合和方法, 上司自然会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

受到上司责难时

你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如果责任全在你, 无论上司怎么对你责难、批评, 你倒都能虚心接受, 问题是, 倘若错不全在你, 多少还有辩解的余地, 上司对你大吼大叫, 雷霆万钧, 你还能表现得像淑女吗?恐怕多数女性做不到。可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士能做到。她会积极向上司道歉, 然后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上司解释“昨天那件事, 实际上是……”这是比较妥当的办法。

因为她深谙上司责备下属时, 心中早已充满愤怒的情绪, 如果你又要强加辩解, 只能是火上加油。所以, 平心静气地先“败下阵”来, 再找机会说明真相, 那时上司的怒气已烟消云散, 就会以坦然的心情、细致的态度听你辩解。如果你运气好的话, 说不定上司会对你说:“很抱歉, 当时我是太气愤了, 现在才知道事情真相, 请你别在意啊!”

篇4:工作交往的基本礼仪

如果你换了一个部门,或者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可不要不切实际地以为别人都能记着你是谁,在什么地方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确保你们赖以联系的电子邮件或者便笺上能够明确说明你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工作须知如果你初到一个新公司,既没有什么正式的就职安排,也没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告诉你一些“工作须知”,那你就应该亲自向部门上层询问,了解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章程安排:有关使用私人电话与电子邮箱的限制;上下班时间;安全措施;着装要求(例如,该公司是否有“随意着装日”;男士是否必须每天穿着西装;女士是否可以穿着长裤);办公用具和文具的使用;其他与你的工作职务有关的工作须知。你应该做的: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将下级职员介绍给上级。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你好”或“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自我介绍中应包括:你是谁、做什么工作、从哪个公司来等信息。无论男女,在办公场合都应该站着进行自我介绍。握手直接有力,掌心相对。握手时跨步向前,主动向对方伸出手。在相互介绍的时候重复对方的姓名,在随后的交谈中再重复一到两次。确保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便笺当中写有你的全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以便当你换了新工作或新部门的时候可保持联系。新到一个公司后,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询问工作须知。你不应该做的:总是以为会有人来把你介绍给大家。忘了客户与供应商应该受与上级一样的待遇。相互介绍的时候只是说一句“嗨!”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使用礼貌称谓。在社交场合相互介绍时,还以为年长的女士会站起身来。握手的时候手掌向下或者向上。抓着别人的手握个不停———最多三下握手就够了!相互介绍以后不停地使用对方的名字,几乎每一句的结尾都要重复使用。以为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记着你是谁、你做什么工作。等着别人来跟你说明工作须知———了解这些信息是你自己的责任!

篇5:国际交往礼仪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出国留学、商务往来、参观访问、旅游,对中国人来说,不再是一个难圆的梦。国际友人想了解神秘的中国,接近中国最普通的人会更加频繁。在走出去、迎进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国际交往中显示出我们的大国风范和礼仪之邦应有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

关键词:国际;交往;礼仪

一、引言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摆脱愚昧落后的历史,又是一部不断创新追求文明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向以“礼仪之邦”、“君子之国”著称于世。“礼”和“美”是我们民族风格的一大特色。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二、与国际友人交往中应注意的礼仪

在走向全面小康的当今社会中,崇尚礼仪是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的精神要求。注重礼仪,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我公司与国际联络日趋紧密,与国外客户交往日益频繁的之时,良好的道德修养、仪表风度、举止言谈不仅可以给公众以可亲可敬、可合作、可交往的信任和欲望,而且会使与公众的合作过程充满和谐与成功。因此,在与国际客户交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维护国家形象,不卑不亢

每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维护国家的尊严,做到不卑不亢。既不能畏惧自卑、低三下

四、也不能狂妄自大、放肆嚣张。要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落落大方,表现出中国人的自尊、自重、自爱和自信来。同时,在国际交往中应对交往对象一视同仁、一律平等,不要有大国、小国之分,富国、贫国之别。

2、信守约定,真诚待人

在国际交往中,信誉就是效率,信誉就是形象,信誉就是财富,信誉就是生命。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如此。讲究信誉、遵守承诺、口碑良好、言行如一,是对交往对象的极大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相反,在国际交往中,言而无信、有约不守、出尔反尔的人或组织,一定不会获得交往的成功。遗憾的是在国际交往中仍有少数国人,不顾国家影响,乱承诺、乱开“空头发票”、到处说大话、假话、空话,这样不但损害了自身形象,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

3、热情有度,不必过谦

在国际交往中,一定要把握好交往尺度。对国际友人要热情友好,但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引起对方的不满。中国人向来以“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但在国外,他们更强调个性独立、自强自立、自由空间大,不喜欢别人过多关心、爱护,否则他们会认为是对他们能力的怀疑,对个人空间的侵犯。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我们要学会不要用祈使句,给对方以下命令之嫌。如“今天天气很冷,多穿几件衣服吧”,“今天的饭菜这么好吃,你多吃些吧”。

在给国际友人提意见和建议时,一定要做到批评由度,只要对方不触犯我国法律,不有悖于伦理道德,没有污蔑我国人员的国格和人格,不危极我方人员安全,就不要去批评对方。比如议论一位男士体味重或议论一位女士穿着是否得体,会使对方很难堪。和国际友人相处时,要把握“距离有度”。太近,对方会产生“侵犯个人空间”之感;太远,会使对方感觉受到冷遇。平时无论在饭馆还是图书馆,尽量与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已与别人同坐一桌或紧挨着别人坐时,最好打个招呼,问一声“我可以坐在这里吗”?得到允许方可就做。请外国朋友吃饭,在上菜肴的过程中,要让对方感到我方的热情和重视,千万不敢自我贬低,说“没准备什么好菜”、“请凑合吃吧”。

送外国朋友礼品时,也不能说“没来得及挑选”、“这是自家用不了的”、“实在拿不出手”、“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等,这样会使对方非常生气,从而降低礼品的份量,对彼此的友情也会大打折扣。

4、言语恰当,有效控制

在言谈方面我们也要多注意,有时候无意间的一句话很有可能伤害到别人,而自己却不觉得,所以我们也要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谈,不能因为大家关系熟就说话毫无分寸,说话不仅要注意场合更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交谈时,要善于控制交谈气氛,巧妙制造有利于交谈,有利于朴素和谐关系形成的气氛。一是要善于察言观色,寻找对方情绪高、心境好、有兴趣的心理时机进行交谈。二是在交谈中,善于用对方感兴趣、有研究体会、又乐于谈论和发表看法的内容吸引对方;还有注意以轻松平和宽容理解的态度和心境感染对方,语言要生动、活泼平易适度使用些幽默的方法。

5、参观时准备充分,照顾得当

在参观方面同样需要注重礼仪,首先要选择好项目,所谓选择好项目其一就是选择的项目要有针对性,所选项目应是最重要、最有实际价值的项目。其二要适当照顾个人意愿,不要选择一些同游着不喜欢去的地方。其次在去参观前要做好充足准备工作,如果是外出参观那么要之间先了解背景,分工明确,交际应酬,规定具体,如果是开放参观礼仪,就要做到以下几点:确定开放参观的主题,安排开放参观的内容,选择好开放参观的时机,确定邀请的对象,选择参观的路线„„等等。同时要遵循客随主便的原则,东道主方面规定:时间、内容、路线、行动、服饰、物品、人员等等。最后在参观时一定要做到:集中全力去看、听好、问好、记好,这样才能让别人觉得你在认真对待这次的参观,而不是敷衍。

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文明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文明礼仪,是每个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在国际交往中,遵守国际礼仪才能更好地体现“礼尚往来”“友好平等”的原则,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也许有人认为,我们中国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我们接待外国客人,只要遵从我们自己的礼仪习俗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不错,各国的礼仪做法,都会有各自的传统和特点。我们在国内接待外宾,按本国的礼仪习俗办事,外宾容易理解,但有时也难以接受。例如,中国有劝酒的礼仪习俗,在一些涉外交际的场合一再劝酒,致使有些外国友人勉强应付,结果往往酒醉误事。所以我们也应当知道我国的传统做法与国际通用礼仪之间的异同情况。注意避免那些他们所不容易接受和不容易习惯的做法,以免使他们感到尴尬和难堪。至于我们自己如果去到国外访问,则更有必要了解和遵行国际上通用的交际礼节。

我国现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实行了全方位的开放政策,正在迅速进入国际社会、国际市场。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基层,各个行业,各个阶层都有许多对外接触的机会。懂得国际通用的礼仪知识,不但对许多人是工作上的需要,而且也是我国人民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也只有遵守国际礼仪,才能更好的与国际友人切磋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6: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挑选合适的礼品

馈赠国际商务礼品时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国际商务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为送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易于被对方接受。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选择适当的赠礼方式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则喜欢用淡色包装纸。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选对正确的赠礼时间

赠礼要适时。送日本人商务礼品,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送阿拉伯国家的人,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送英国人,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如果对方是初次结识的法国人,就不能第一次见面就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根据场合、对象进行赠礼

赠礼要分清场合。去国际友人家做客,不要带在宴会上吃的食品作为礼物。出席酒会、招待会不必送礼,必要时可送花篮或花束等。同样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赠送礼品也应有所不同,如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给德国人送礼时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而向南美国家的人送礼,千万不能送刀或手绢,因为刀意味着双方关系一刀两断,手绢则总与眼泪、悲伤联系在一起。

篇7:浅谈中西商务交往中的语言礼仪

1、口头语

1) 打招呼是熟人在路上相遇时的见面语, 是一种礼貌。但打招呼的方式各国不尽相同。在中国,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你吃了吗?”或“你到哪里去?”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 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外国人, 常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 “没话找话”, 从而引起误会。而英美熟人或朋友之间互致问候时, 常说声:“Hello, 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情况:“Lovely weather, isn’t it?”中国人见面时还喜欢问对方姓名、籍贯、年龄等, 送客出门忘不了关照对方, “请慢走。”看望病人时总爱说:“多穿衣服, 注意身体”等等, 以此表示友好和关心。而英美人通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男女老少, 地位高低, 即使是与人首次见面, 通常都直呼对方名字, 较常用的寒暄语为“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等。其较常用的祝愿对方早日康复为告辞语。如用中国常用的关照语 (如多大年龄, 婚姻状况, 挣多少钱等) 对英美人说, 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悦。因为在英美文化中, 这种关心却极大地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Privacy) 。

2) 交谈是商务谈判活动的中心。在一定意义上, 商务谈判的过程即是交谈的过程。恰当、礼貌的交谈不仅能增进谈判双方之间的了解、友谊和信任, 而且还能促进谈判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在与不同国家人交谈时, 必须讲究和了解对方的交谈礼仪。

同美国人在一起时, 不要吹嘘自己的成就, 不要谈到钱, 特别是女性, 如果他们赞美你的衣服, 只说声“Thank you”就可以了。不要像与自己的中国姐妹聊天一样, 大谈特谈衣服从哪家商店买的, 花了多少钱。对于珠宝首饰也是如此, 不然会让人觉得你俗不可耐。当然也不要过分谦虚和客套, 衣服美就美, 不要说“不漂亮”, 否则会被美国人视为虚伪, 不诚实。

同英国人谈话时, 注意不要总盯着对方看。也不要夸夸其谈, 指手画脚, 因为英国人崇尚彬彬有礼, 举止得当的绅士和淑女风度, 他们感情不外露, 视上述列举的行为缺乏教养。也不要用"笑"的方式来表达歉意, 即使你觉得他们的经历很好笑, 但他们若是很严肃的话, 也许你只能通过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同情, 可千万不要有笑的表情, 不然的话他们一定会说That’s not funny, 那样他们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们。致歉是有技巧的, 如果在职场上冒犯了他人, 要及时, 诚恳的道歉并说明理由, 简单的一句“I am sorry.”是不够的, 还应解释原因, 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3) 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作为一名商务谈判人员, 正确的称呼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有助于缩小双方的距离, 亲密双方的关系, 有助于谈判。

英美人称呼他人的一种方法是在被称呼者姓名前面加上称谓 (Title) 。英语国家里最常用的称谓词是“Mr.”“Mrs.”和“Miss.”。在这三个称谓中Mr.用于男子, 婚否不论;Mrs.用于已婚妇女, Miss用于未婚女子。所以千万不要在未婚女士姓前加Mrs., 否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悦。近年来,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 许多已婚或未婚女子都喜欢Ms这一称谓词。另外需注意的是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 姓在后, 而我们中国人则是姓在前, 名在后。且要注意, 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或叫错别人的名字都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 是商务谈判的禁忌。

此外, 与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交谈时, 切忌称呼长者前加“老”字。因为西方人最忌老 (old) , 他们认为“老”就意味着“无用”或“死亡”, 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所以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 也决不轻易谈老。这与中国不同, 在中国, 老人是家庭的中心,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在当代中国社会还提倡和坚持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尊重老人权益。在这里, 年轻人敬重老年人, 称其年龄或资历深的人为“老师, 老师傅、老张”等, 称自己的上司为“老板、老总、老大”, 这些无疑是显示了说话人借“老”字来表示对被称呼人的敬意。也不要在称呼晚辈前加“小”, 如“小李”在汉文化中感到很亲切, 但在英美文化中如称“Green”为“Small Green”, 就会很不礼貌。又如“teacher”在汉文化中可做称呼语, 但在英美文化中就不能做称呼语, 因此中国学生常说的“Good morning, teacher!”则是中式英语 (Chinglish) 。

2、体态语 (body language)

体态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 也同语言一样, 因民族、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各种差异。在人际交往中, 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体态语言为手势语和身体语言。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的不同, 世界各国的手势差异很大, 即使是相同的手势也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

1) 手势语 (sign language)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全世界都知道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 “V”是英语单词Victory (胜利) 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在英国用这个手势要非常小心。即使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用这个手势时也很谨慎。必须手掌向着听众, 手背对着自己。如果相反, 那就和美国单伸出中指一样成了一种猥亵的信号。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 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中国, “V”形手势表示数目“2”, “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 “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在中国, 手心朝下向人招呼是表示请人过来。在英国却表示“再见”, 其招呼人过来是手心朝上招手, 而这在中国则是用来招呼动物 (如狗、猫等) 。跷起大拇指是一种显示积极的播放信号, 表示称赞或敬畏。在英、美、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还代表要求搭车。最为熟悉的OK手势在中国表示零或者三, 是数字;在美国表示“OK”, 是赞扬和允诺的意思;而在法国一些地方, 有时可解释为零, 即“毫无价值”之意;在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是骂人的意思;在日本则表示“钱”、“货币”。还有在给人指方向时, 中国人习惯用食指指点, 在英国文化中, 它却是一种既不雅观, 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

2) 身势语。接触是一件很普遍事情。在中国, 中国人比较传统、害羞, 古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避免与异性有身体的接触, 也不会有随意亲吻异性脸颊的举动。而西方人开放, 大胆, 热情 (尤其是美国) 的性格特点毫无掩饰的表现在他们在表示友好时, 除了拥抱外还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或额头。在中国, 男性之间走路时把手臂放在彼此的肩膀上或女性彼此牵着手表示相互之间的友谊。然而如果此举发生在英美的同性之间则会被视为同性恋的象征。

今天, 在许多国家, 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轻轻的响声, 以表示自由;在美国, 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 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 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 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 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 握住对方的右手, 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 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 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在异性之间, 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 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 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中需要提前了解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综上所述,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一定要了解相同动作或行为的不同文化涵义, 注意自己的言行, 否则就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 作为商务公关人员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学习掌握西方文化, 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从而提高自己从事商务、涉外活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只是把最基本的语言礼仪 (包括口头语和体态语) 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切入点并对其不同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 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当前, 中国面临着加入WTO后的大好经济形势, 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而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就需要有大批既懂专业又谙知国际文化的交际人才。为此本文对中西商务礼仪中的语言礼仪 (主要是口头语和体态语) 的具体运用作了具体的对比研究, 以提高从事商务活动、涉外活动的商务公关人员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商务交往,语言礼仪

参考文献

[1]宋源, 国际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J】, 消费导刊, 2010 (1) 。

[2]王振槐, 国际商务礼仪【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万玉兰, 中英商务礼仪的比较【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弘扬民族精神 理想点亮人生下一篇:数据分析课程大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