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往基本礼仪

2024-06-29

国际交往基本礼仪(精选6篇)

篇1:国际交往基本礼仪

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一、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了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二、见面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一般互换名片;如

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人家“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三、仪容、服饰礼节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保持干净。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帽子要刷净。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新西服袖口上商标穿用时应拆掉。长袖衬衣要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不能穿短裤和赤脚穿凉鞋。内衣裤和衬衣、女同志的袜套,不要露在外衣外面。衣裤纽扣应扣齐。发现仪容不整,或需要整理服饰,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宜场所。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穿黑色服装。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袖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不要留有文件、笔记本、钱包等物品。

5.男同志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即使在室外,遇到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墨镜。

7.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都不能当众解开纽扣、脱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挂在椅背上。

四、谈话礼节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与外宾谈话时,应面对外宾而不是面对翻译。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频繁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大过多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允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自己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如有急事找,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五、宴请活动礼节

宴请形式一般有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茶会等。各国风俗习惯不同,宴请方式也不尽相同。

宴会通常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工作进餐等。国宴最为隆重,规格最高,正式宴会次之,主要客人均按身份排位而坐,席间进行致词、祝酒等。便宴则不排座位、不作正式讲话,规格不高,菜肴道数亦不多,较随便。工作进餐是边谈问题边进餐,有共进早餐、共进午餐,排座位,不请夫人。

冷餐会一般是招待人数较多时进行。规格有高有低,按主、客人的身份和招待的菜肴而定。冷餐会一般在较大的场合进行,设餐台、酒台。食品通常较丰盛实惠,由客人自取餐具和食品,有的不设桌椅,站立而食;有的设桌椅,自由入座就餐。酒水一般由招待员端送,也可自取。

酒会,亦称鸡尾酒会,以各种饮料为主招待客人,并备用少量小吃,由招待员端送。也有时将食品放在小桌或茶几上,一般用牙签进食。酒会便于客人自由活动和攀谈。一般在中午和傍晚举行,时间较短。客人到场、退场的时间亦无严格要求。目前这种形式运用很广泛,许多重要庆祝活动,采用酒会形式,如国庆等节日以及各种仪式之后,常常举行酒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游,掌握这些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意的国际礼仪

来源: 首医MUN的日志

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12条: 第一节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第二节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第三节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第四节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第五节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第六节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第七节 不必过谦。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第八节 不宜先为。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第九节 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第十节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第十一 爱护环境。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第十二 以右为尊。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第十三节 衣着。接待人员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不能雷同。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最好穿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不允许身穿夹克衫、牛仔装、运动装、健美裤、背心、短裤、旅游鞋和凉鞋,衣服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透视、过大、过小或紧身。社交场合主要指宴会、舞会、晚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休闲场合穿着应舒适自然,忌正正规规。在正式场合,接待人员穿着要正确得体,所有衣扣要扣严,不能换起袖管或裤角,衣袋或裤兜里不宜装过多的东西,衣服上商标要先行拆除,穿西装最好内着白色衬衣,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不穿或少穿羊毛衫,全身上下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第十四节 化妆。化妆是一种通过对美容用品的使用,来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有助于体现单位的令行禁止和统一性、纪律性,有助于使其单位形象更为鲜明、更具特色。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参加公务活动而不化妆,就会被交往对象不由分说地理解为蔑视对方,或是一种侮辱。在公务活动中,一般要求职员在美容化妆这一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如下几项规则:规则之一,应当化以淡妆为主的工作妆。工作妆的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素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它既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规则之二,应当避免过量地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通常认为,与他人相处时,自己身上的香味在一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不算是过量。如果在三米开外,自己身上的香味依旧能被对方闻到,则肯定是过量使用香水了。规则之三,应当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尤其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当众这样做,则是很不庄重的,而且还会使人觉得他们对待工作用心不专,只把自己当成了一种“摆设”或是“花瓶”。特别需要提到一点,女士们千万不要当着一般关系的异性的面,为自己化妆或补妆。规则之四,应当力戒与他人探讨化妆问题。规则之五,应当力戒自己的妆面出现残缺。第十五节 仪容。眼是心灵之窗,交往时,要行注目礼,目光与对方接触时间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目光切忌呆滞、漠然、偷窥、左顾右盼和挤眉弄眼。微笑是接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不宜开口大笑,满口牙齿一览无余。恰到好处的化妆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但尽量不要显露修饰痕迹,不宜浓妆艳抹,不宜在公共场合化妆,男士尤其不要油头粉面。发型不可怪异前卫。接待人员每天都要定时清洁面容、保持口腔卫生,勤修指甲、不蓄胡须。第十六节 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接待人员站要如松,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不要过于随便,探脖、塌腰、耸肩、弯腿、抖足或双手插腰及放在裤兜里均不足取。坐要如钟,不可前倾后仰、歪歪扭扭、高翘二郎腿。行走如风,步态要协调稳健、轻松敏捷,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能弯腰驼背、歪肩晃膀、扭腰摆臀、左顾右盼。手势不宜单调重复,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都要注意力度大小、速度快慢、时间长短,不可过度,尤其不要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挖鼻屎、搓泥垢、打哈欠、修指甲、揉衣角。咳嗽、吐痰、打喷嚏都要避免大声,更不能正面对人。向人致意、鞠躬、介绍、递物、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表情和蔼可亲,神情专注。第十七节 谈吐。要注意语言文明、语气诚恳、语调柔和、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称呼要多用尊称、敬称,少用爱称、昵称、别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交谈内容要使对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长和感兴趣,要格调高雅、欢快轻松,不要涉及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个人隐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及小道消息。发问要适时,要多谈大家,少谈自己,交谈中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都是不受欢迎的。谈话时要有礼有节、尽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或随便走开,更不能面带倦容、打哈欠、看手表,男子不要加入女士圈内的议论,与异性谈话要简短、谦让,争论有节制,不要随意开玩笑。第十八节 美发。美发,一般是指对人们的头发所进行的护理与修饰。在正常情况之下,人们观察一个人往往是“从头开始”的。经常会给他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护发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经常地保持健康、秀美、干净、清爽、卫生、整齐的状态。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在头发的洗涤、梳理、养护等几个方面好自为之。洗涤头发,一是为了去除灰垢,二是为了清除头屑,三是为了防止异味,四是为了使头发条理分明。此外,它还有助于保养头发。经过修饰之后的头发,必须以庄重、简约、典雅、大方为其主导

风格。不管为自己选定了何种发型,在工作岗位上都绝对不允许在头发上滥加装饰之物。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使用彩色发胶、发膏。男士不宜使用任何发饰。女士在有必要使用发卡、发绳、发带或发箍时,应使之朴实无华。其色彩宜为蓝、灰、棕、黑,并且不带任何花饰。绝不要在工作岗位上佩带彩色、艳色或带有卡通、动物、花卉图案的发饰。若非与制服配套,在工作岗位上是不允许戴帽子的,各种意在装饰的帽子,如贝雷帽、公主帽、学士帽、棒球帽、发卡帽,或是用以装饰的裹头巾,戴在正在上班的人士头上,与之都是很不协调、很不相称的。

篇2:国际交往基本礼仪

书名:《21世纪商务礼仪》作者:(英)林恩·布伦南译者:朱晔应莱孙显辉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定价:28.00元用电子邮件和便笺传递问候如果你换了一个部门,或者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可不要不切实际地以为别人都能记着你是谁,在什么地方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确保你们赖以联系的电子邮件或者便笺上能够明确说明你的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工作须知如果你初到一个新公司,既没有什么正式的就职安排,也没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告诉你一些“工作须知”,那你就应该亲自向部门上层询问,了解关于以下一些问题的章程安排:有关使用私人电话与电子邮箱的限制;上下班时间;安全措施;着装要求(例如,该公司是否有“随意着装日”;男士是否必须每天穿着西装;女士是否可以穿着长裤);办公用具和文具的使用;其他与你的工作职务有关的工作须知。你应该做的: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将下级职员介绍给上级。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你好”或“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自我介绍中应包括:你是谁、做什么工作、从哪个公司来等信息。无论男女,在办公场合都应该站着进行自我介绍。握手直接有力,掌心相对。握手时跨步向前,主动向对方伸出手。在相互介绍的时候重复对方的姓名,在随后的交谈中再重复一到两次。确保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便笺当中写有你的全名、职务和联系电话,以便当你换了新工作或新部门的时候可保持联系。新到一个公司后,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询问工作须知。你不应该做的:总是以为会有人来把你介绍给大家。忘了客户与供应商应该受与上级一样的待遇。相互介绍的时候只是说一句“嗨!”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使用礼貌称谓。在社交场合相互介绍时,还以为年长的女士会站起身来。握手的时候手掌向下或者向上。抓着别人的手握个不停———最多三下握手就够了!相互介绍以后不停地使用对方的名字,几乎每一句的结尾都要重复使用。以为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记着你是谁、你做什么工作。等着别人来跟你说明工作须知———了解这些信息是你自己的责任!

篇3:女士与上司交往的礼仪

随上司外出时

女性随上司外出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稍有不慎, 有关你与上司的桃色新闻就会风起云涌般呼啸而至。如果我们认真深思一下, 这责任也许一半归咎于口没遮拦或心怀叵测的同事, 一半则是你自己的行为不检点, 态度暧昧引起别人的猜疑。所以, 与其让自己当作别人流言蜚语的“采购中心”, 倒不如一开始就把握住与上司的礼仪, 不让别人有传播谣言的话柄。

如果是上司要外出办事或购物, 希望你与他结伴而行, 你是受宠若惊也好, 还是欣然应命也好, 但有一点你该清楚:虽然出了公司的大门, 对方是上司, 你仍是部属。如果上司对你表示过于亲切的态度, 或者是超过对一般女性应有的礼节, 你最好始终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以礼相待, 并注意使用妥切的措词和应对的态度, 这样就不怕引起与上司之间无谓的困扰和别人的误会。

有许多平素在部属面前不苟言笑、颐指气使的上司, 一旦和公司女同事二人单独到外地公差时, 在枯燥的旅途中就会以比平常较柔和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 抑或在举止谈笑上显出较随便的一面。此时, 你可不要得意忘形, 随上司的态度改变自己, 也毫无顾忌地迎合上司的态度与他随意亲密哦!如此, 必将会成为他人以讹传讹的源流。

倘若公差顺利, 留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参观名胜古迹时, 你的上司也许会用“反正又没有人认识”的理由来引诱你放心地与他以情侣般的姿态和情形同游。遇到这种尴尬又棘手的事, 你在心中只要谨记着:这次的公差是办公室的延长, 自己只是上司的“随从”, 你就自然会在行动上与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 洁身自好。

夜晚住宿, 住相邻或单人房间是不太妥的。如果是预约房间, 你作为随从, 安排房间时就要事先与服务台小姐交待清楚。若因公事需要夜晚商量, 而且必须到上司的房间, 绝不可披件睡衣就去, 而应穿着整齐后再去。如果恭候你的上司穿着过于简化, 可以歉意的口吻提醒上司说:“对不起, 我不知道你还没有整饰个人形象, 待会儿我再来。”你的上司若不是“一匹来自北方的色狼”, 就会果断地将欲念“自杀”。

只要你对自己的言谈举止, 处处小心谨慎, 上司也会认为你是一个端庄的女性, 而你也用不着担心自己会成为花边新闻的主人翁。

路遇上司时

在走廊、出入口碰见上司时, 你不要认为反正他对我又不太熟悉, 也不知道我的性格, 干脆佯装不认识, 低头或侧转身过去算了, 这是相当无礼和虚伪的。你这样做只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障碍。无论是自己熟识的, 还是不熟识的上司, 随时遇见, 不想问好寒暄, 点下头也算是你对他的尊重呀!这可是职业女性的心得啊!

节假日和家人或男友外出, 也许会遇见自己的上司, 你在礼节性向上司问好后, 将身旁的家人介绍给上司, 让家人表达上司对你关怀、爱护的谢意。如果上司身边还有其他人同行, 你可别厚此薄彼, 也应该顺便向他们问好或点头示意。

有些女孩子同男朋友外出遇到自己的上司时常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慌张地躲避或者急忙地与男友分开装作陌路, 然后是难为情地干笑, 或者态度扭捏地与上司打招呼;另一种是亲亲热热地挽着男友的手臂向上司打招呼, 或者头依偎在男友的臂膀上与上司寒暄。这两种表现都是失礼的举动。与男友“拍拖”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既然上司看见就大大方方地打个招呼吧。如果上司有兴趣关心你的婚恋, 你可轻松自如地把男友介绍给他, 否则就不必介绍;尽管你与男友是亲昵着遇见上司, 但与上司见了面就应该自然地分开, 以示礼貌。

还有一点噢, 许多女孩子为了让男友尊重自己的上司, 并在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 往往看到上司从前面走来, 赶紧附在男友耳边窃窃私语:“对面来的是我们的经理。”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上司的猜疑和不悦:“她是不是在嘀咕我的坏话?”礼貌的办法是等到你与上司打过招呼后, 或者当面介绍, 或者等上司走了再告诉男友。

执行任务时

在公司里, 经常会碰上难以拒绝的场合。当你非常忙碌时, 上司忙不迭地又跑来交待你一件工作。这时该怎么办呢?直截了当地拒绝, 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

面对这种僵局, 你最好能提出代案建议。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实在没办法, 要不明天吧!今天下午等我把这件工作赶完, 明天一定办完您交给的任务。”

或者直言不讳地向上司说明:“我现在正在处理某件事, 我是该马上处理您交待的事, 还是继续干手头上这件事。”你如此将选择权交给上司, 他一定会说:“哦, 我倒忘了, 你手上还有一件工作呢。那么, 你干完这件再说吧!”或者会明确指示你:“这件事要急得很, 你先赶做这件吧!”

属于自己的工作永远也无法逃避。左右逢源地对待工作并非滑头, 而是恰到好处地处理艺术。你实事求是地向上司说明目前的工作状态, 即使有些耽误, 上司也不会责怪于你, 而且你又是依照上司的指示在做。所以, 也不必担心别人会对你不满。

接受指令时

也许是因为性别的缘故, 许多上司对女性下达指令时口气都比较武断:“这件事就按这个办法去做吧!”如果你对上司的指令有疑问或意见, 不要中途打断, 应在听完全部指示后,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异议。比如客气地对上司说:“刚才您所交待的那件事, 依照我的想法, 可能是……”

如果你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经理, 这件事可能是您搞错了。”这是很失礼的说法。而且正忙于公事的上司, 也可能会毫不客气地答道:“你不用多管闲事, 只要照我所说的去做!”如果这样下去, 不仅会影响你与上司的关系, 而且也会对公司本身利益带来不良影响。任何人暴露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 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所以对上司提出建议或批评, 应该注意时机、场合和方法, 上司自然会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

受到上司责难时

你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如果责任全在你, 无论上司怎么对你责难、批评, 你倒都能虚心接受, 问题是, 倘若错不全在你, 多少还有辩解的余地, 上司对你大吼大叫, 雷霆万钧, 你还能表现得像淑女吗?恐怕多数女性做不到。可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士能做到。她会积极向上司道歉, 然后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上司解释“昨天那件事, 实际上是……”这是比较妥当的办法。

因为她深谙上司责备下属时, 心中早已充满愤怒的情绪, 如果你又要强加辩解, 只能是火上加油。所以, 平心静气地先“败下阵”来, 再找机会说明真相, 那时上司的怒气已烟消云散, 就会以坦然的心情、细致的态度听你辩解。如果你运气好的话, 说不定上司会对你说:“很抱歉, 当时我是太气愤了, 现在才知道事情真相, 请你别在意啊!”

篇4:“小费礼仪”与“交往礼仪”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来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哪些人,还颇有讲究。

1. 乘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間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二、文化礼仪之“交往礼仪”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篇5:涉外交往礼仪基本知识

1. 什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

“女士优先”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关心女士、保护女士、照顾女士,并且还要为女士排忧解难。国际社会公认,唯有这样的男子才具有绅士风度。

当男士给女士让座时,女士不要过于谦让,更不能把座位再让给其他男士,避免尴尬。

2. 国际上有哪些常用的见面礼节?

(1)握手礼。握手是大多数国家见面和离别时相互致意的礼仪。握手既是人们见面相互问候的主要礼仪,还是祝贺、感谢、安慰或相互鼓励的适当表达。如对方取得某些成绩与进步时,对方赠送礼品,以及发放奖品、奖状、发表祝词后,均可以握手来表示祝贺、感谢、鼓励等。

(2)鞠躬礼。与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的外国友人见面时,行鞠躬礼表达致意是常见的礼节仪式。鞠躬礼分为15°、30°和45°的不同形式;度数越高向对方表达的敬意越深。基本原则:在特定的群体中,应向身份最高、规格最高的长者行45°角鞠躬礼;身份次之行30°角鞠躬礼;身份对等行15°角鞠躬礼。

(3)拥抱礼。两人正面站立,各自举起手臂,将右手搭在对方的左肩后面,左臂下垂,左手扶住对方的右后腰。首先向左侧拥抱,然后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

(4)亲吻礼。长辈与晚辈亲吻的话,长辈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吻长辈的下颌。同辈人或兄弟姐妹亲吻的话,只能相互贴一贴面颊。

(5)吻手礼。吻手礼即男士亲吻女士的手背或手指。吻手礼的接受只限于已婚的女性。男士以右手或双手轻轻抬起女士的右手,俯身弯腰用微闭的双唇,象征性去轻触一下女士的手背或手指。

(6)合十礼。又称合掌礼。这种礼节通行于东亚和南亚信奉佛教的国家或佛教信徒之间。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并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接吻礼、面颊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握手礼为宜。

3. 如何称呼外国人?

(1)在涉外交往中,一般对男子均称某某先生,对女子均称某某夫人、女士或小姐;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女士,未婚女子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情况的女子也可称作小姐或女士。对地位较高、年龄稍长的已婚女子称夫人。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

(2)对于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呼其头衔。

(3)对于地位较高的官方人士(一般指政府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其国家情况可称“阁下”,如某某“总统阁下”、“主席阁下”、“部长阁下”等;对君主制的国家,按习惯对其国王、皇后可称为“陛下”;对其王子、公主或亲王可称为“殿下”;对其公、侯、伯、子、男等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呼其爵位,也可称呼“阁下”或者“先生”。但是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却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的贵宾可称先生。

(4)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如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国家、越南共产党等其各种人员都可称作“同志”,有职衔的可另加职衔。

夫人专指已婚女性。夫人称呼之前可以加丈夫的头衔和姓名,而不是夫人自己的姓。

4. 在涉外场合如何进行介绍?

(1)介绍的方式。在涉外场合与初次见面的人士认识,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做自我介绍相识。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无论自我介绍或为他人介绍,做法都要自然。正在交谈的人中,有你所熟识的,便可趋前打招呼,这位熟人顺便将你介绍给其他客人。在这些场合亦可主动自我介绍,讲清姓名、身份、单位(国家),对方则会随后自行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还可说明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介绍具体人时,要有礼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点点。

(2)介绍的次序。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先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子先介绍给女士。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但在会谈桌上、宴会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示意即可。

5. 接到邀请如何处理?

(1)接到请柬、邀请信或口头的邀请,能否出席要尽早答复确认。对注有R. S. V. P(请答复)字样的,无论出席与否,均应迅速答复;注有“Regrets only”(不能出席请复)字样的,在不能出席时才回复,但也应及时回复;经口头约妥再发来的请柬,上面一般注有“To remind”(备忘)字样,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复;答复对方,可打电话或复以便函。

(2)在接受邀请之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况不能出席,尤其是主宾,应尽早向主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

(3)应邀出席一项活动之前,要核实宴请的主人、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是否邀请了配偶以及主人对着装的要求等情况;活动多时更应注意,以免出现走错地方,或主人未请配偶却双双出席等尴尬。

6. 涉外活动中入座要注意哪些礼仪?

(1)应邀出席重大的涉外政务、公务、商务活动或隆重的仪式活动,需服从礼宾次序安排。

(2)入座前,预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次。

(3)入座时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写着自己的名字,忌鲁莽或随意入座。

(4)女性入座时应注意姿态端正并整理裙装。

(5)在条件许可时应从座椅的左侧入座。

(6)入座时如遇邻座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妇孺、残疾人士,应主动礼让或协助他们先坐下。

7. 涉外交谈要注意哪些礼仪?

(1)谈话的表情要自然、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忌与对方距离太远或过近。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或插话。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需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2)谈话要照顾在场的所有的人。现场有多人时,注意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忌只与一两个人说话,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或仅与个别人谈两个人知道的事而冷落其他人。

(3)交谈时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别人说话,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得体,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忌伸懒腰、看手表、玩物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注视别处等漫不经心的样子或动作。

交谈中不涉及他人隐私,尤其是不问收入、不问女士年龄;主动回避敏感问题,如宗教信仰、人权、当事国的内政事务等;谈话的内容不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黄色淫秽的事情;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根问底;无意中谈起对方反感的问题或发现对方对自己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时,立即转移话题;不批评、议论长辈或身份高的人员。

8. 陪同外国人要注意哪些礼仪?

(1)相互介绍。在初次见到外方人士时,陪同人员应当首先将自己介绍给对方,并且递上本人名片。如果需要由陪同人员出面介绍中外双方人士或宾主双方人士时,我国的习惯做法是:先介绍中方人士,后介绍外方人士;先介绍主方人士,后介绍客方人士。

(2)道路行进。在路上行进时,礼仪上的位次排列可分做两种:一是并排行进。它讲究“以右为上”,或“居中为上”。由此可见,陪同人员应当主动在并排行走时走在外侧或两侧,陪同对象走在内侧或中央。二是单行行进。它讲究“居前为上”,即请陪同对象行进在前。但若陪同对象不认识道路,或道路状态不佳,则由陪同人员在左前方引导。引导者在引路时应侧身面向被引导者,在必要时提醒对方“脚下留神”。

(3)上下车船。在乘坐轿车、火车、轮船、飞机时,其上下的具体顺序为:上下轿车时,通常请陪同对象首先上车,最后下车,陪同人员最后上车,首先下车。上下火车时,陪同对象首先上车,首先下车,陪同人员居后。必要时,亦可由陪同人员先行一步,以便为陪同对象引导或开路。上下轮船时,顺序通常与上下火车相同。不过若舷梯较为陡峭时,陪同对象先上后下,陪同人员后上先下。上下飞机的顺序要求与上下火车基本相同。

(4)出入电梯。陪同人员应稍候陪同对象。进入无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首先进入,并负责开动电梯。进入有人驾驶的.电梯时,陪同者最后入内。离开电梯时,陪同者一般最后一个离开。若是自己堵在门口,首先出去亦不为失礼。

(5)出入房门。在出入房门时,陪同人员通常负责开门或关门。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陪同对象。若门向内开,则陪同人员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陪同对象进入。离开房间时,若门向外开,陪同人员首先出门,然后请陪同对象离开房间。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在房内将门拉开,然后请陪同对象首先离开房间。

(6)就座离座。陪同者与陪同对象身份相似,双方可以同时就座或同时离座,以示关系平等。陪同对象的身份高于陪同者,请前者首先就座或首先离座,以示尊重对方。

(7)提供餐饮。单独点菜或点饮料时,陪同者请陪同对象先点。上菜或上酒水时,为陪同对象先上,再为陪同者上;先宾后主,先女后男。

(8)日常安排。陪同对象的具体活动日程早已排定,陪同人员无权对其加以变更。若陪同对象要求变更活动安排,陪同人员不宜擅自做主,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执行上级决定。若陪同人员发现陪同对象的活动日程的确存在不足之处,可向有关方面进行反映,但不宜直接与陪同对象就此问题进行沟通,更不宜在对方面前随意发表个人意见。

(9)业余活动。我方所接待的外宾在工作之余,在遵守我国法律的前提下进行自由活动。在必要时,我方陪同人员可为之提供方便。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建议时,陪同人员既要抱有热情、主动、积极的态度,也要具体考虑我方的有关规定、现场的治安状况以及活动的内容是否健康、合法。若陪同对象要求陪同人员为其业余活动提供方便时,陪同人员应予以重视,既要力求满足对方的合理请求,又要善于拒绝对方的不合理请求。但无论如何,都不允许陪同人员帮助陪同对象在华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9. 西餐席次如何安排?

(1)女士优先。在排定西餐座次时,主位请女主人就座,而男主人位居第二位。

(2)以右为尊。在排定座次时,以右为尊。

(3)面门为上。面对正门者为上座,背对正门者为下座。

(4)交叉排列。男女交叉排列,生人与熟人交叉排列。

10. 如何正确使用西餐餐具?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叉、餐巾、餐匙、盘、碟、杯、牙签等。

(1)刀叉的使用:吃西餐时右手拿刀,左手拿叉。使用刀叉时,左手用叉用力固定食物,同时移动右手的刀切割食物。用餐中暂时离开,要把刀叉呈八字形摆放,尽量将柄放入餐盘内,刀口向内;用餐结束或不想吃了,刀口向内、叉齿向上,刀右叉左地并排纵放,或者刀上叉下地并排横放在餐盘里。

(2)餐巾的使用。将餐巾平铺于大腿上,可以防止进餐时掉落下来的菜肴、汤汁弄脏自己的衣服。在用餐期间与人交谈之前,先用餐巾轻轻地揩一下嘴;女士进餐前,可用餐巾轻抹口部,除去唇膏。在进餐时需剔牙,应拿起餐巾挡住口部。

(3)餐匙的使用。用来饮汤、吃甜品,不可直接舀取其他任何主食、菜肴和饮料。餐匙入口时,以其前端入口,不能将它全部塞进嘴里。

刀是用来切食物的,不要直接用刀叉起食物送入口中,也不要用刀叉同时将食物送入口中;刀上沾上酱料不可舔食;用餐刀切割食物时不要在餐盘上划出声音。

餐巾摆放的位置不同,寓意不同。当主人铺开餐巾时,就表示用餐开始,当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表示用餐结束。中途暂时离开,将餐巾放在本人座椅面上。

11. 宴请外宾时要注意哪些礼仪?

(1)确定规格。涉外交往中宴请的目的有多种,可以是宴请某人,也可以是为某件事宴请。宴请可以采用家宴、小型宴会、大型宴会。时间一般安排在主、客双方均较方便的时候。宴请宾客,不宜铺张浪费。

(2)发出请柬。请柬上应注明时间、地点,以方便宾客。若所选的地点不易找到,应在发出请柬时详细向客人说明。

(3)礼貌迎宾。客人到达时,主人在门口迎接。如无法抽身离开,也可安排其他人员迎接。

(4)安排菜单。以本地特色菜为主,可先向宾客介绍特色菜,供其选择;要注意对方的饮食禁忌。

(5)座次安排。安排客人座上首,由主人陪同;一般以主人右方为尊,可以根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做适当安排。

(6)致祝酒辞。若双方需要在席上讲话或致祝酒辞,主宾入座后既可发表讲话。一般是主人先讲,主宾随后。祝酒时,主人和主宾先碰杯,人多时也可同时举杯示意。主人或主宾致辞或祝酒时,其他客人注意聆听,以示尊重。

12. 参加涉外宴请要注意哪些礼仪?

(1)掌握出席宴请的时间。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掌握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则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达;普通客人宜略为早些到达,待主宾退席后再陆续告辞。出席宴会,根据各地习惯,正点或晚一两分钟抵达;在我国则正点或提前两三分钟或按主人的要求到达。出席酒会,可按请柬上注明的时间到达。确实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说明后悄悄离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届时离席。

(2)举止端庄、吃相文雅。嘴内有食物时,闭嘴咀嚼勿说话;喝汤忌啜,吃东西不发出声音;剔牙时,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内的鱼刺、骨头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轻轻吐在叉上,放在菜盘内;吃剩的菜,用过的餐具、牙签,都应放在盘内,勿置放在桌面上。

(3)忌喝酒过量、失言失态。中外饮酒习俗有差异,对外宾可以敬酒,不宜劝酒,尤其是不能劝女宾干杯。

宴会进行中,如由于不慎遇意外情况发生,应妥善处理。餐具碰出声音,可轻轻向邻座(或向主人)说一声“对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员另送一副。酒水打翻溅到邻座身上,应表示歉意,协助擦干;如对方是女士,只要把干净餐巾或手帕递上,由她自行擦干即可,忌自己手忙脚乱地帮助别人,效果适得其反。

13. 参加涉外自助餐要注意哪些礼仪?

(1)取菜适量。参加自助餐的宴请时,取菜要适量而止;盘中食物吃完后再取;取食时按凉菜(冷盘)、热菜(主菜)、点心、水果的次序分盘适量取用,一次取食一盘,忌不分青红皂白取用高高一盘或一次拿多盘。

(2)自觉排队。如取食客人较多,按顺序排队取食,或稍等人少时再取食,忌逆人流取食。

如由招待员分菜,需增添时,待招待员送上时再取;如遇本人不能吃或不爱吃的菜肴,当招待员上菜或主人夹菜时,可轻声谢绝,或取少许放在盘内;对不合口味的菜,勿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14. 如何品饮咖啡?

(1)正确端咖啡杯。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把杯子轻轻端起。

(2)给咖啡加糖。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到咖啡碟的近身一侧,然后再用咖啡匙把糖加入杯中。

(3)搅拌咖啡。喝咖啡前应仔细搅拌,待搅匀后饮用。把咖啡匙放在托碟外边或左边。

(4)品饮咖啡。品饮咖啡不能用匙子舀,匙子是用来搅拌咖啡或加糖的。喝咖啡只需将杯子端起即可,不要将下面的接碟一并托起。

15. 涉外赠送礼品要注意哪些礼仪?

(1)选择礼物。涉外交往的馈赠更多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祝贺、慰问、感谢的心意,因此在选择礼品时应挑选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具有某些艺术价值,或为受礼人所喜爱的纪念品、食品、花束、书籍、画册、一般日用品等。事先了解收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以及所在国的习俗等,因人而异。

(2)讲究礼品包装。国外非常讲究礼品包装,礼品一定要用彩色纸包装,然后用丝带系成漂亮的蝴蝶结或梅花结。

(3)对等平衡。注意送礼双方身份的对等,双方身份和礼品规格要一致。送礼要讲究平衡,有多方外国友人在场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避免厚此薄彼。

送花时应考虑到花的寓意、颜色及数目。最好送外宾所在国的国花及相应的辅花,花束大小应视场面大小及宾主之间的关系而定,花枝的数量以单数为宜,但忌13枝。要注意外方的禁忌。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礼品包装要避免把彩带结成十字交叉状。

16. 涉外受礼要注意哪些礼仪?

(1)握手致谢。在参加各种涉外交往中,当接受宾朋的礼品时,应恭敬有礼地双手接过,并握手致谢。

(2)适当赞美。许多欧美人,喜欢别人接受礼品时,打开包装亲眼欣赏并赞美一番。此时,我们可仿效他们的做法,适时赞誉礼品,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收到寄来的或派人送来的礼品,应及时复寄一张名片或简函,以示谢意。

17. 涉外交往中的数字、肢体和颜色禁忌有哪些?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日本人忌讳4字,是因4字与死的读音相似,意味着倒霉和不幸。所以与日本友人互赠礼品时切记不送数字为4、谐音为4的礼品;不要安排日本人入住4号、14号、44号等房间。

(2)肢体禁忌。同一个手势、动作,在不同的国家里表示不同的意义,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国表示OK,但在巴西,这是不文明的手势。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礼的感觉。

(3)颜色禁忌。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叙利亚人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土耳其人认为花色是凶兆,布置房间时不用花色;埃及人认为蓝色是恶魔的象征。

18. 涉外交往中常见的宗教禁忌有哪些?

(1)基督教。进教堂要态度严肃,保持安静。在聚会和崇拜活动中禁止吸烟。基督徒一般饮食中不吃血制品。

(2)天主教。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所以,同天主教人士交往时,见到主教、神父、修女不可问他(她们)“有几个子女”、“爱人在哪里工作”等问题。

进入教堂应保持严肃的态度,切忌衣着不整或穿拖鞋、短裤。禁止在堂内来**串、大声喧哗、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打情骂俏、争抢座位等,更不允许在堂内吃东西、抽烟。

(3)伊斯兰教。接待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别要注意不要出现他们禁食的食物。穆斯林禁食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此外,还禁食生性凶猛的肉食动物,如:狮、虎、豺、狼、豹等;穴居的肉食动物,如:狐、獾、狸等;猛禽,如鹰、隼、鹞、鹫、猫头鹰等;污浊不洁的动物,如鼠、蜥蜴、穿Xx等;两栖动物,如蛇、蛤蟆、鳄鱼等;以及豢养而不能吃的动物,如:马、驴、骡、狗、猫等。穆斯林严禁饮用一切含酒精的饮料。对他们是不能祝酒的。

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礼拜五次,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聚礼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体做礼拜,即聚礼。如果遇星期五注意安排时间让虔诚的穆斯林做礼拜。

穆斯林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给穆斯林递东西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4)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国家里,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都是素食者。他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小孩子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他们认为只有佛和僧长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头,意为祝福,除此就是不吉利,会生病。当着僧人的面不能杀生、吃肉、喝酒等,男女也不能做过分亲昵的举动。在与僧人有直接面对的场合,女士穿着要端庄,不要穿迷你裙等过于暴露的衣着。

(5)印度教。信仰印度教(比如印度、尼泊尔等国)的教徒奉牛为神,认为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的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他们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

(6)犹太教。犹太教认为唯一可以食用的哺乳动物是反刍并有分蹄的动物,如牛肉,而不允许吃猪肉和马肉。大多数饲养禽类(如鸡、鸭、鹅等)是被允许的,但禁食鸵鸟和鸸鹋,食用的鱼类必须有鳃和鳞,禁食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犹太教认为血是“生命的液体”而严禁食用。此外,奶品和肉品必须分开食用。

篇6:国际交往礼仪

要坐得端 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不宜两腿交叠。

双手和手肘部离开桌子。

入座后,可 取白色餐巾铺在膝上(餐巾只可擦嘴,不可擦汗)。

就餐时,应有愉快的表情。

进餐时应自然、从容,嚼食物时慢些,喝汤时不要发出在的声响。

若控制不住要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捂住口鼻,低头而向一旁,避免发出声响。

在餐桌上不 能拧鼻涕,可用手帕轻擦或去洗手间;宴席上的谈话应自由轻松,不要静坐不语, 不要只与一两人交谈。

交谈时既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又要讲究谈话的艺术。

敬洒 时,上身挺直,双腿站稳。

需干杯时,应按礼宾顺序由主人与主宾先干杯。

上一篇:办公区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医院团支部计划”医院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