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礼仪原则

2024-06-17

国际商务礼仪原则(精选11篇)

篇1:国际商务礼仪原则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篇2:国际商务礼仪原则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第二,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篇3:国际商务礼仪原则

一、坚持寓道德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的原则

礼仪与道德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正所谓“礼者, 德之基也”, “人而无礼, 焉以为德”。礼仪既表现为外在的礼貌、礼节等行为方式, 又表现为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道德修养, 而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礼仪的精髓就在于内在和外在的和谐、高度统一”。[1]礼仪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 提高道德是非辨别能力, 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大学生礼仪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 其目标是德育目标的一部分, 更是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礼仪作为道德的外化和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外部强化作用。因此, 地方高校应将礼仪教育作为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切入口”, 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从具体的礼仪行为培养做起, 促进大学生养成礼仪习惯, 增强礼仪意识, 塑造礼仪精神, 从而实现礼仪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提高礼仪修养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这对于提高地方高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突出的作用。[2]

二、坚持以传统礼仪为基础的原则

“礼”在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是一种制度秩序, 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孔子将“礼”既作为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 又视为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需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他在教授学生知识中, 将礼仪作为必修的课程, 其所授“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之礼在很大程度上是礼仪的内容。孔子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的思想, 教导人们唯有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有机结合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荀子提出:“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 并把礼与法相提并论, “礼仪者, 治之始也”, “礼仪制而制法度”。管子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 指出:“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

中国传统社会里, 主要是通过学礼、用礼、保礼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保证社会道德准则的实施的。《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仪礼》、《周礼》、《礼记》等著作中, 都涉及了古代礼仪的各个方面。从礼俗到礼制, 从儿童教育到成人教育, 包括对人的吃穿住行都做出了详细的礼的规范, 形成了完备的礼仪教育规范体系。

礼仪是具有时代性的。现代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在具体的礼仪规范上不必囿于古礼, 而应加以调整与现代社会相符。传统礼仪的精髓不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相反, 当前我们更需积极汲取传统礼仪中的精华, 将“仁爱、忠孝、信义、和平”等中华传统礼仪精神传承下去, 这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因此, 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应坚持以传统礼仪为基础, 通过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组织学生重读礼仪经典著作, 学习名人的礼仪修身故事, 深入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观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礼仪熏陶教育, 从而使学生体认中华传统美德, 唤起内心向善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传统礼仪精神的认同感, 继而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的信念, 主动担负起传承与发扬礼仪文明的重任, 发挥文化育人、文化立人的作用。

三、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

所谓“知”, 就是知晓, 就是要懂得、明晰关于具体的礼仪规范、原则、要求等规定;“行”, 就是实践、行动, 就是要用礼、守礼,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遵从礼仪的行为习惯等。在礼仪教育实施过程中, “知”与“行”不能割裂。“知”是前提、是基础、是准则, “行”是贯彻、是执行、是落实, “知”的目的最终在于“行”。所以, 地方高校礼仪教育应使学生不仅学礼、知礼、懂礼, 更自觉用礼、守礼, 做到知行合一。

礼仪修养的形成首先要“懂礼”。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无礼”的礼仪失范行为是因为其“无知”即缺乏礼仪知识。因此, 地方高校首先要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礼仪知识, 使学生获得更多关于礼仪的理性认识, 避免因缺乏礼仪知识而出现实际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 或者由于对礼仪知识的错知而导致错误行动等现象。

其次, 地方高校要强化学生礼仪行为训练, 使学生准确地运用礼仪常识和规范, 提高文明礼仪的使用程度, 继而形成礼仪习惯。“习惯不是一般行为, 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 是经过反复练习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 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3]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就不能光说不练, 应通过持之以恒的行为养成训练将知识讲授、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使学生将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素质。基于此, 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课堂、学校典礼、会议等场合将礼仪训练融入生活实践中, 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积极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标兵评选、演讲赛等各项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通过经常性组织礼仪专题讲座、校园不文明行为评选等活动, 让大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和评议, 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形成践行礼仪的内驱力。继而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言谈举止, 提高内在道德品质、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和文化涵养, 达到知书达理, 最终实现“修于内, 形于外”。

四、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原则

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践行礼仪不可能一蹴而就, 礼仪素质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部分学生在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提高迅速, 随着课程结束和时间的推移, 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 一旦礼仪习惯没有养成, 言行就可能会逐渐恢复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要想让学生做到时时习礼、处处用礼, 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使学生的礼仪行为带有内在情感的自觉性, 使守礼成为一种价值观、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因此, 地方高校必须遵循礼仪教育的客观规律, 树立长期理念, 持之以恒地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一方面要重视课堂这一礼仪教育的前沿阵地, 建立科学的礼仪课程体系, 把礼仪课程贯穿到大学生在校的各个学期, 而不是仅仅一学期结束。另一方面, 要修订和完善大学生礼仪行为规范, 充分运用校园媒介, 多途径渲染文明礼仪氛围, 创新礼仪教育实践形式, 营造良好的礼仪养成氛围。

同时, 大学生礼仪教育应坚持阶段性原则。从教育学角度看, 教育本身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 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提高应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的渐进过程, 礼仪教育内容、目标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开展日常行为礼仪教育, 主要包括以仪容仪表仪态为核心内容的个人礼仪、家庭生活礼仪、校园生活礼仪、社会公共生活礼仪等。对高年级学生主要结合专业开展面向社会的专业礼仪教育, 特别是具有专门针对性的职场礼仪规范教育, 为大学生进入职场做准备。地方高校学生礼仪教育应强化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的基本理论教育, 提高大学生对礼仪文化的理性认识水平, 形成礼仪精神。

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一致的原则

礼仪教育包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形式。如果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性经验不一致, 隐形教育因素就会演变为巨大的、无形的“阻抗”因素, 导致学生对教育影响产生逆反心理, 削弱甚至抵消显性教育的效果, 或者出现表面上遵从显性教育, 而实际上却遵循与显性教育完全相反的隐性教育的“伪君子”现象。因此, 地方高校礼仪教育必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 教师的态度应真诚。在显性教育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向学生展开心扉, 以无形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避免用教育者的权威掩饰自己的行为, 否则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心口不一, 进而对教育内容产生怀疑, 削弱显性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青年对于实际生活中不符合道德原则的事情是高度敏感的。在那些口头上一套而实际上是另一套的地方, 只能培养伪君子、下贱虫和背弃信念的人。”[4]

其次, 地方高校应提高教师整体礼仪修养。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形成礼仪意识、发生礼仪行为、凝聚礼仪精神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 应加强教师礼仪教育培训, 强化教师的身教作用, 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职业化的要求要求自己。全体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能按照合乎礼仪要求的方式进行, 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楷模, 发挥示范作用, 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影响要一致。如果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学校教育存在较大差异, 那么, 学校教育的效果就会被削弱甚至抵消。学校教育既要适应社会环境, 又要超越社会环境, 并发挥学校作为文化高地的作用, 辐射、影响和带动家庭、社区文化建设,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

六、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 地方高校加强礼仪教育要发挥好课堂这一礼仪教育前沿阵地的主导作用。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统领其他课程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并起着系统化和整合作用, 要特别注意做好专门的礼仪教育课程建设。同时, 还要有专门的礼仪教育教师、研究者和其他权威人士对礼 (下转第137页) (上接第127页) 仪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因素进行整合, 加强礼仪教育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这是发挥直接教育主导作用的关键。

其次, 高度重视间接教育的作用。间接教育指的是在学生意识不到的状态下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是直接礼仪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应是对大学生进行间接礼仪教育的有效方式。地方高校应制定大学生行为规范, 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以制度管理为依托,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创设高品位的校园礼仪环境, 如在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张贴文明礼仪提示标语、增设穿衣镜、放置名人塑像并附上其修身立业事迹的介绍等方式, 随时随地提醒师生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增强礼仪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文化活动, 拓展礼仪教育平台, 通过评选校内不文明现象、讨论、演讲、礼仪大赛、青年文明岗等活动,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作用, 营造人人重礼仪、事事讲礼仪、处处现文明的礼仪教育氛围。

摘要:地方高校加强学生礼仪教育, 既是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口”, 又是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 更是文化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地方高校礼仪教育的实施, 必须明确礼仪教育的基本原则, 由此方能确保地方高校学生礼仪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原则

参考文献

[1]刘娅凤.大学生礼仪教育内涵厘定[J].文教资料, 2011 (08) :230-231.

[2]刘娅凤.从就业视角解读地方院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J].佳木斯大学学报, 2011 (08) :132-133.

[3]简福平.试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9 (05) :87-89.

篇4:相亲礼仪四原则

衣着原则

做自己,合适最重要。如果你个性开朗豪爽,那么千万不要企图用蕾丝花边配高跟鞋来塑造乖巧淑女这种明明不是自己的形象。想给人留下好印象,不能靠伪装。这世上原本就有千万种形态各异的美,你该展现属于你的那一款。

干净整洁。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去为自己精心挑选一套服装,那么至少也请你做到干净整洁。短而干净的指甲,清爽的头发,脸上不要泛油光,这些细节也占据外表分数的极大一部分。

慎用香水。相亲需要较长时间近距离相对、交谈、沟通,所以香水宜淡不宜浓,千万不能给人带来压迫感。如果没有把握,宁愿不用。

化妆原则

自然效果的淡妆为宜,千万不要用太浓重的眼影,比如黑色的烟熏妆,你要知道过半的男人在相亲时都无法接受对方画着这种过于浓烈的眼妆哦。所以我们最好还是营造自然的眼妆为妙,这样可以让你看上去天生美貌,但是一定要刷上睫毛膏,这样才可以放电嘛。

唇彩腮红不能少,因为如果相亲对象有自然光泽的唇色,80%的男人会对其有好感,而过于艳的红唇因为太强,往往会赶跑大部分的人。因此建议大家画个粉色系唇色吧,这可以让你显得很甜美,从而拉近你们的距离,另外可以在双唇的中间位置涂上水质感唇彩,能让唇形看起来更加的满,而腮红会让你看起来面色红润,容光焕发。

过半的男士都比较喜欢自己的相亲对象有着浅色自然系列,并且有光泽的指甲油颜色。所以让自己的指甲看起来干净舒服些吧,你可以试试经典的法式甲,这种大气又高贵的感觉,一定能让你在他心中加分。

饮食原则

相亲一般都会选择在餐厅进行,初次见面如何点餐有讲究,点多了贵了给人奢侈浪费的感觉,点少了便宜了显得对方小气寒碜。

可以点些可口的饭菜,一顿饭花个一二百,对方会觉得你善解人意,会过日子。而且,不要贪多、贪贵,多了吃不完,打包不好看,浪费,贵的未必就好吃。一般来说,男士都愿意为你点份木瓜炖雪蛤,或其他养生汤的,一汤一菜一饭基本就够了。

吃相很重要!很多相亲失败之处就是自己或对方不注意食相。礼貌用餐不但是相亲礼仪成功的关键,也是个人修养、受教育程度的体现:比方说接听手机,在用餐时无论是商业或朋友来电,最好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不然对方会觉得你的注意力不在她身上。不要发出大声咀嚼或呼噜吃面条喝汤的声音,说话时嘴巴里不要含着东西,骨头吐在骨盘子里而不是桌布上,不要大声呼喝服务员等等。

谈吐原则

单对单约会时,应保持礼貌和微笑,在对方面前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良好的教养与气质。谈吐大方,态度热情友善。不可表情木讷,目光闪烁,或夸夸其谈,过度表现自己。多人相亲时应对所有参与者彬彬有禮,要注意照顾到在座的每一位,就算在参与者中发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注意不要表现出对对方过于明显的热情而冷落同桌的人。在整个约会中神态大方,谈吐自然,以展示自己成熟的人际关系能力。在有亲友陪同的场合时,须面带微笑,礼数周到,举止大方稳重。

在相亲、相处中,互相尊重、理解这应该是情感中起码的礼貌和教养,懂得恋爱礼仪的人往往能很快收获爱情。相反,则有可能成为屡战屡败的爱情终结者。

篇5:国际商务礼仪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具体而言,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篇6:商务送礼礼仪原则

挑选礼品

馈赠礼品时要尽可能考虑受礼人的喜好,“投其所好”是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如不了解对方喜好,稳妥的办法是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为送别人没有的东西,最易于被对方接受。礼不在重而在于合适,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有时送太贵重的礼品反而会使受礼者不安。

赠礼方式

赠礼的方式一般以面交为好。西方人在送礼时十分看重礼品的包装,多数国家的人们习惯用彩色包装纸和丝带包扎,西欧国家则喜欢用淡色包装纸。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拆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赠礼时间

赠礼要适时。在有些国家,在对方送礼时才能还礼;在有的国家(如日本),要选择人不多的场合送礼;而在阿拉伯国家,必须有其他人在场,送礼才不会有贿赂的嫌疑。在英国,合适的送礼时机是请别人用完晚餐或在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在法国,不能向初次结识的朋友送礼,应等下次相逢的适当时机再送。

赠礼地点

赠礼要分清场合。去友人家做客,不要带在宴会上吃的食品作为礼物。出席酒会、招待会不必送礼,必要时可送花篮或花束等。在不同的国家,赠送礼品也应有所不同,如中国人讲究送烟送酒,而日本人却送酒不送烟。给德国人送礼时忌讳用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而向南美国家的人送礼,千万不能送刀或手绢,因为刀意味着双方关系一刀两断,手绢则总与眼泪、悲伤联系在一起。

禁忌

一、严禁直接送现金

商务往来时,有时候人们为了方便会直接给客户送红包,但是这样是不好的。很多单位都有严禁接受红包的职业禁忌,如果接受了现金红包就有了受贿之举,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拒收。

二、不要送过时或者质量差的商务礼品

商务送礼本来是一件让彼此关系更进一步的事情,送上一份精美的商务礼品会让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体现了彼此合作的诚意。然而过时或质量差的商务礼品只会增加对方的厌恶感,进一步断送了你们的合作机会。

三、注意风俗禁忌

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有人送礼会送香水,可是送礼的人却不知道受礼人对香水敏感,这不是在间接讽刺人家吗,由于送礼人不了解情况,最终只能不欢而散。鉴于此,送礼时,一定要考虑周全,以免节外生枝。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在别人甜蜜时送一首“分手快乐”的悲歌,如果他可以一脚把你从这里踢到几百里外的话,我想想他一定会这么做的!

四、时间间隔适宜

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频过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可能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既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五、商务礼品要有意义

商务礼品是感情的载体。任何商务礼品都表示送礼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等。所以,你选择的商务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使受礼者觉得你的商务礼品非同寻常,倍感珍贵。实际上,最好的商务礼品应该是根据对方兴趣爱好选择的,富有意义、耐人寻味、品质不凡却不显山露水的商务礼品。因此,选择商务礼品时要考虑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纪念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力求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六、商务礼品轻重得当

一般讲,商务礼品太轻,又意义不大,容易让受赠者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而且如果商务礼品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商务礼品太贵重,又会使接受商务礼品的人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官员、上司更应注意。

送什么礼才合适?

①比较有特色的家乡特产

很多人都喜欢将自己的家乡特产作为礼物赠送,一来具有特色并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二来一些家乡特产在异地很难买到,即使买到了也不见得正宗,一些比较有名的家乡特产,还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尤其是在给外国客户或合作伙伴送礼时,因为文化间的差异,他们往往更喜欢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有时候哪怕一个小小的挂件,甚至一个精美的画册,都会深得他们的心。

②出国旅游时的一些当地特色产品

不管你是出国旅游还是商务出差,在闲暇之余不妨看看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精致小物,买回来作为馈赠礼物收着,或许有一天就可以解决一时不知送什么礼物的燃眉之急,在适当的时候送出去。

③一些实用的办公司物品

小编身边的大部分商务人士都曾表示,送礼最重要的是实用性。既然是商务往来,送一份上班时能用到的东西,既有较强的实用性,又可以是收礼人能天天看到的,从而达到了送礼的目的。

篇7:商务馈赠的礼仪原则

然而送给谁,为什么送,送什么,何时送,在什么场合送,如何送等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奇的问题。因此我们只有明确馈赠的目的和馈赠遵循的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发挥馈赠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馈赠的时间把握

参加宴会活动向主人赠送礼品时,应在见面之初把礼物赠予对方;当自己以东道主身份接待来宾时,通常是在对方告辞之前想对方赠送礼品,在告别宴会上赠送或到其下榻处赠送都可。

馈赠礼品的选择

送礼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礼送的好,会事半功倍,礼送的不好,则会适得其反,礼不在贵贱,重在是否投其所好,是否对方所喜欢。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是出于贿赂目的,一般来说,在礼品的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贵在巧。即用意巧妙,具有特定的意义;东西精致或精巧,高级、名牌产品和特产是较好的选择。

其二,贵在小。所送礼品一般以能够随身携带、小巧玲珑为佳。如果礼物不易搬动,送时兴师动众,弄的四邻皆知,反会使受礼者大为尴尬。

篇8:日本商务礼仪之座次礼仪

★接待室或会议室 (图1、图2、图3)

「上座」:距离房门最远的里面位置 (多人相对而坐的时候, 主客的上座均为中间位置, 如图3所示) 。

「下座」:距离房门最近的位置

(注:数字的序号表示从「上座」到「下座」的程度。以下相同。)

★日式房间 (图4、图5、图6)

「上座」:距离门最远的靠近壁龛的位置。

「下座」:距离门最近的位置。

★出租车等汽车 (图7、图8)

(1) 有司机开车的情况 (图7)

「上座」:司机后面的位置。

「下座」:副驾驶的位置, 中间的位置为下座。

(2) 非司机而是一方公司工作人员开车的情况 (图8)

「上座」:副驾驶的位置。

「下座」:后排位置, 后排中驾驶员后面的位置为最佳, 中间的位置为下座。

★新干线、列车等 (图9、图10)

(1) 坐在一侧的情况 (图9)

「上座」:靠近窗户的位置。

「下座」:2排座的情况, 靠近过道的位置;3排座的情况, 中间的位置。

(2) 相向而坐的情况 (图10)

「上座」:顺向靠近

窗户的位置。其次是逆向车行方向靠窗户的位置, 即最佳位置的对面。

「下座」:逆向车行方向中间的位置。

★电梯 (图11)

「上座」:距离入口最远面处的左侧位置。「下座」:电梯中靠近按键的位置。

综上,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日本「上座」与「下座」的基本礼仪是距离入口处最远的位置为上座, 能够鉴赏到装饰品 (画、花等) 的位置为上座,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风景的位置为上座, 最安全的位置为上座, 距离办办公桌较远的位置为上座……。通过对日本企业“座次”礼仪的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日语学习者提高对商务礼仪的兴趣, 增加对商务知识和日本企业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中村万里.日本商务礼仪100法则[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2]#12

篇9:职场中演讲礼仪的原则与技巧

关键词:演讲;礼仪;原则;技巧演讲是为了宣传思想、阐明主张,以期达到吸引人、说服人、鼓舞人或争取听众拥护和支持的目的而进行的正式语言活动。在职场交往中,演讲活动常常基于欢迎、欢送、祝贺、答谢、介绍、竞聘、宣传、论证、统一思想、鼓舞士气等实际工作的需要。成功的演讲应把握好礼仪性原则并熟练掌握演讲技巧。

一、演讲礼仪的原则

演讲者在演讲中应坚持的原则、应持有的行为表现和态度是由演讲的内容、场所、对象等决定的,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演讲礼仪性原则包括谦恭、自信、真诚和应景。

(一)谦恭。尊重是礼仪的本质属性和马斯洛理论中的较高层次需求。任何人都不喜欢狂妄自大、颐指气使的人,无论面对任何演讲对象都应以尊重为前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听众接受,进而说服听众。要适时地对每一位演讲对象表示好感、敬意和尊重,如开始时的问候、致辞中的答谢、交流中的敬语、临别时的赠言等。

对别人尊重即是对自己谦恭。介绍自己时要谦虚,在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指出自己的短处和不足有时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反而会给听众实事求是、谦和客观的感觉,增加信任度,只有夸张地吹嘘自己才会令人反感。在提到他人时,应看到他人的长处,虚心地、诚心诚意地指出其专长、成绩和不同凡响之处,切忌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更忌旁敲侧击、隐喻暗示别人不如自己。在遇到听众插话、质疑和刁难时,一定要冷静、镇定,保持应有的风度。

(二)自信。展示自己的风采与赢得别人信任的前提是充分的自信。演讲时,要胸有成竹,充满自信、面带微笑,勇于与听众进行面对面的眼神交流,将友善的目光投向听众,以寻求自己的支持者。当遇到冷漠、挑剔、不友好、不信任的目光时,可以避开或主动微笑或身体前倾点头示意,这些将有助于提高自己坚信演讲成功的信心。

在竞争性的演讲中更要相信自己能够在某岗位上施展才华、做出出色的成绩,切勿自惭形秽或底气不足。可以肯定自己的成绩、优点,表述自己付出的努力,从经历、学历、职务等方面说明自己对工作的胜任,用自己的实际能力,取得听众的信任。

(三)真诚。在演讲中,要想赢得听众的支持和理解,必须要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动听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需要的是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出自虚话、套话或废话的感谢、祝贺等用语与发自内心的恳切、诚挚等语言在语气、语调、声音等方面是明显不同的。在宣介性演讲中,既能展示某产品、某项目的长处,又能诚实无欺地适度地提出某产品的弊端或某项目的不足之处,会使听众更为信服。在竞聘性演讲中,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对于职位的渴求和兴趣,对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就能用自己的责任心去感动每一位听众,为演讲带来成功。

(四)应景。凡事都因为性质的不同而要讲究场合和度、火候和分寸。通常科学家的演讲在于论证、政治家的演讲在于鼓动、商人的演讲在于营销、社会学家的演讲在于认同。不同的场景、性质、内容和目的决定了演讲形式差异。欢迎性的演讲应谦恭、诚恳和热情,欢送性的演讲应表达温暖和依依惜别之情,祝贺性的演讲应包含喜庆、愉悦和激动,答谢性的演讲应诚心诚意、热情洋溢,宣介性的演讲应客观真实、诚心诚意。

二、演讲礼仪的技巧

(一)言辞技巧。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适合于表达演讲者真情实感的语言需要从言辞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充分考虑。

1.内容要准确、简洁、修饰。要用最适合于表达自己真实情况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力争准确和简洁。否则,语言啰嗦、用词含糊、叙述繁琐是对他人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也是对听者的不够尊重和体谅。需掌握遣词造句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语法知识。有分寸的、礼节性的语言表达还应要大众化、通俗化、明快化,不能一味突出深度和理论高度而使用晦涩难懂的辞藻,使演讲变得枯燥、抽象,也不能用谐音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造成不必要的联想和误会。明快的语言便于大家理解和接受,也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演讲中融入形象化的比喻和修饰,可以感染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人的兴致和想象力,从而深深地被演讲者所吸引。

2.表达要声情并茂、感人。演讲者要以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以情动人,除了丰富的内容,还应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表达出自己的信心和责任心,吧本来无情感的内容变成声情并茂、动人心脾的感人之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中获得演讲的成功。

声音因为有了情感才会调动听着的情绪。演讲者要善于运用声音的高低去表现情感的变化,让听众感受到讲述者真挚的情感和善良的心灵。有理不在声高,不能声嘶力竭,叫喊只能制造杂音,只能震人耳鼓,无法震撼人心,不能带来听众的配合和认同。相反,虽然大音希声,但应该气势恢宏之时却嗫喏诉说,又无法鼓舞和振奋听众。因此,要以发音清晰为前提和保证,注重声音的的节奏。语音要抑扬顿挫,声音的高潮和低谷相宜,深思与振奋并存,张弛与舒缓同在。用短句加快节奏,用铿锵的语气表达深情,平直的声音没有起伏,不能引起共鸣,也传达不了感情,不利于达到演讲的目的。

(二)姿态技巧。演讲者的姿态、风貌、举止、表情都应该给听众以协调乃至美的感受。姿态即用表情、眼神、手势、站姿、移步等来表达语意的动态举止。演讲时要配合身体语言,用动作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姿态语言是演讲者不可缺少的直观性语言要素,会影响演讲的效果。一个善于掩饰自己的人,也会从形体上暴露内心情感的蛛丝马迹,正如观察演讲者的姿势能够预测演讲者的态度一样,反之亦成立,即演讲者的姿势能够影响听众的心态。一个落落大方、热情亲切的演讲者会取得听众的信任,一个畏缩羞怯、木纳迟钝的演讲者会使听众拒绝其观点。

演讲者要具有传神的眼睛,演讲者的巨大热情、极度愤怒等喜怒哀乐会从眼睛体现出来。站在台上,可用灯塔原理来扫视台下,留意将目光送给两侧和后面几排的听众。双眼要始终注视听众,不能只盯着某一个人或把头歪向并局限于某几个人。

手势是演讲的第二语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和激励作用,手臂的动作是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帜和指挥棒,在激昂的演讲中,振臂一会,可带动台下一齐互动,掌心向上且手臂向下压后抬起表示将对方托起以示尊重。手臂摊开表示无可奈何,手臂抱胸表示自我防卫,手臂背后暗含有所保留或居高临下。

要想从语言、气质、举止、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演讲者的特点,站立是显露形象的最佳表现形式。腿脚向前迈出一步表示下定决心,跺脚表示愤恨和决心,身体前倾表示主动友善。

结语:总的来说,只有把握演讲礼仪的原则和技巧,才能与听众打成一片,与听众身心交融,用内心的真诚换回理念的一致、思想的共鸣、观念的碰撞。

参考文献:

[1] 唐晋.领导干部礼仪大讲堂[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8

[2] 段展样.公务人员礼仪知识读本[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5

篇10:商务交往中的3A商务礼仪原则

“3A原则”的内容是:把如何对别人的友善通过三种方式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1.A(accepe)接受对方:

①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接受别人是最重要的。

②在人际交往中,最不受欢迎的人是做人比较刻簿的人。自以为是,嚣张放肆,目中无人的人也不受欢迎。

③接受的三个要点:1)接受交往对象。例如,老师不能拒绝学生;商家不能拒绝顾客。2)接受对象的风俗习惯。习俗是长期的文化习惯,很难说谁对谁错。少见多怪的人不容人,见多识广的人比较宽容待人。3)接受交往对象的交际礼仪。

例如,牧区的人问候的时候总爱说:“牲口好吗?”其实它同“生意好吗?”“收成好吗?”是一个意思,而没有把你的家人当牲口的意思,

又如:沈阳人同朋友谈论自己父母时喜欢用“咱爸咱妈”这样的称呼,其实和“我爸我妈”是一样的,并无轻薄对方之意。

2、A(appreciate)重视对方:

要让对方感觉自己受到重视,不要让人家觉得受冷落。重视别人不是让人难堪尴尬,而是欣赏的重视。例如:有些人专爱找缺点,挑毛病来满足自己的小虚荣心,言下之意——看这点我就比你强!搞得谈话不愉快,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3.A(admire)赞美对方:

要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对方,要实事求地赞美别人自以为的长处。

例如:你对一个胖子夸他如何苗条,就等于拿人家“开涮”。又如:夸孩子时一般都挑孩子的优点说,如果长相实在没有可说的,比如新生儿,本来就像个小老头儿似的,那么你就说比父母都好看就行了。

篇11:国际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

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形象,也涉及到国家的尊严。因此,学习了解国际交流礼仪知识,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基本礼仪包括行为举止、气质、风度、服饰等内容。

一、日常交往礼节

1.尊重各国风俗习惯,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要过早,使主人因未准备好而难堪;也不要晚到,不守时是很失礼的。

3.尊重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和电梯应予照顾,出入门了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作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不喧哗,不放声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脚步要轻,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不可慌张奔路。无论站立或坐下,姿势都要端正,不要蹲在地上等车、等人。站立时,身子不要歪在墙上或往子上,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到椅子扶手上或把裤管撩起。手不要搭到邻座的椅背上。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可吐在自己的手帕里。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擤鼻涕、挖耳朵、挖眼屎、搓泥垢、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呵欠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在外事活动的许多场合,如看演出和进餐时不许抽烟。在允许抽烟的场合,应先敬左右的人,如妇女在座,应征得妇女同意。不要边走路边抽烟。进入会客室、餐厅前,应把烟掐灭。

8.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必要时,口含一点茶叶可冲淡葱、蒜味。

9.涉外住宿时,到对方房间拜访,应事先电话联系,到门口按门铃。即使国内同事间拜访,也切忌直接到门口大声呼叫,用力敲门。

二、见面礼节

1.初次相识,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先了解双方是否有结识的愿望,不要贸然行事。应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士介绍给女士。要把姓名、职务说清楚。介绍到具体人时应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要用手指指,更不要用手拍打另一人。自我介绍,先讲自己姓名身份,然后请教对方。互相介绍时一般互换名片;如

果使用Email,最好印在名片上。

2.一天中首次见面,或一次活动中初遇,均应问好。对方主动问好,一定要相应回答。通常见面时互相握手,参加大型活动因人数众多,也可与主人握手后,同其他人点头致意,不一一握手。东南亚佛教国家有的人不握手,双手合十致意。握手时,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见面可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时握手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在室外握手,男同志应脱帽。

3.参加外国人举行的活动,抵离时应主动与主人打招呼。如系庆典活动,应致节日祝贺。

4.在外交场合遇到过去熟悉的外国领导人要尊重,一般不要匆忙前去打招呼,待对方主动表示,再作相应表示。

5.日常生活中,与熟悉的外国人见面,应互致问候,酌情寒暄,但不要问人家“到什么地方去”、“吃过饭没有”等语。

三、仪容、服饰礼节

1.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鼻毛、指甲应修短。

2.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保持干净。衣服要熨平,皮鞋要擦亮,帽子要刷净。参加正式活动穿西装应打领带。新西服袖口上商标穿用时应拆掉。长袖衬衣要塞在裤内,袖口不要卷起。不能穿短裤和赤脚穿凉鞋。内衣裤和衬衣、女同志的袜套,不要露在外衣外面。衣裤纽扣应扣齐。发现仪容不整,或需要整理服饰,应到盥洗室或其他适宜场所。

3.出席隆重活动一般穿深色服装,上下身颜色要一致。参加吊唁活动一般穿黑色服装。有些热带国家,隆重场合也可穿长、短袖便服。

4.参加活动进门后应把大衣(帽子、围巾、手套、雨衣脱下,送存衣处存放,存放前注意检查口袋里不要留有文件、笔记本、钱包等物品。

5.男同志在室内不得戴帽子。

6.室内一般不要戴墨镜。即使在室外,遇到隆重仪式和迎送等礼节性场合,一般亦不要戴墨镜。

7.社交场合,无论天气如何炎热,都不能当众解开纽扣、脱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请客人宽衣,男宾可脱下外衣挂在椅背上。

四、谈话礼节

1.社交场合谈话时要弄清对方身份,以便自己谈话得体,有针对性。

2.对外接触谈话要自然、和蔼。与外宾谈话时,应面对外宾而不是面对翻译。对方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要左顾右盼,频繁看表。

3.说话时不可用过大过多的手势。谈话声音不要过高,以使对方能听清为宜。

4.不要谈疾病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对方履历,谈及时,要十分客气,如对方不讲,不要追问。不要询问女士年龄,是否已婚等:

5.对外谈话要实事求是,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随便答复,无把握之事不要允诺,应言而有信。

6.三人以上在场,不要只谈两人知道的事,冷落其他人。

7.不要议论第三者的事情,不要交头接耳,讥笑他人,如所谈事情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再说。

8.谈话时不要总自己讲,应让别人也有说话的机会。别人讲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话头。

9.对方讲话如未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遍。发现对方对自己讲话有误解,应进一步解释。

10.社交场合,应按本人身份,主动交际。但如别人在个别谈话,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需与某人谈话,应待别人谈完。如有急事找,应先打招呼,表示歉意。

五、宴请活动礼节

宴请形式一般有宴会、冷餐招待会、酒会、茶会等。各国风俗习惯不同,宴请方式也不尽相同。

宴会通常分为国宴、正式宴会、便宴、工作进餐等。国宴最为隆重,规格最高,正式宴会次之,主要客人均按身份排位而坐,席间进行致词、祝酒等。便宴则不排座位、不作正式讲话,规格不高,菜肴道数亦不多,较随便。工作进餐是边谈问题边进餐,有共进早餐、共进午餐,排座位,不请夫人。

冷餐会一般是招待人数较多时进行。规格有高有低,按主、客人的身份和招待的菜肴而定。冷餐会一般在较大的场合进行,设餐台、酒台。食品通常较丰盛实惠,由客人自取餐具和食品,有的不设桌椅,站立而食;有的设桌椅,自由入座就餐。酒水一般由招待员端送,也可自取。

酒会,亦称鸡尾酒会,以各种饮料为主招待客人,并备用少量小吃,由招待员端送。也有时将食品放在小桌或茶几上,一般用牙签进食。酒会便于客人自由活动和攀谈。一般在中午和傍晚举行,时间较短。客人到场、退场的时间亦无严格要求。目前这种形式运用很广泛,许多重要庆祝活动,采用酒会形式,如国庆等节日以及各种仪式之后,常常举行酒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世界各国之间、一国不同地区之间,有些民俗大不相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因此到境外旅游,掌握这些小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应该注意的国际礼仪

来源: 首医MUN的日志

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12条: 第一节 维护形象。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第二节 不卑不亢。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第三节 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第四节 入乡随俗。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第五节 信守约定。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第六节 热情有度。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第七节 不必过谦。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第八节 不宜先为。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第九节 尊重隐私。凡涉及客人收入支出、年龄大小、恋爱婚姻、身体健康、家庭地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所忙何事等等,皆属个人隐私,要避免与对方交谈时涉及这些“隐私权”。第十节 女士优先。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这并不代表女性是弱者,而是象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女性。第十一 爱护环境。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虐待动物,不可损坏公物,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不可随地吐痰,不可到处随意吸烟,不可任意制造噪声。第十二 以右为尊。在各种类型的对外交往中,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主次尊卑时,“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就肯定不会失敬于人。第十三节 衣着。接待人员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不能雷同。公务场合要庄重保守、端庄大方、严守传统,不能强调个性、过于时髦、显得随便,最好穿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不允许身穿夹克衫、牛仔装、运动装、健美裤、背心、短裤、旅游鞋和凉鞋,衣服不能过于肮脏、折皱、残破、暴露、透视、过大、过小或紧身。社交场合主要指宴会、舞会、晚会、聚会等应酬交际场合,服装应突出时尚个性,可穿时装、礼服或民族服装,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休闲场合穿着应舒适自然,忌正正规规。在正式场合,接待人员穿着要正确得体,所有衣扣要扣严,不能换起袖管或裤角,衣袋或裤兜里不宜装过多的东西,衣服上商标要先行拆除,穿西装最好内着白色衬衣,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打领带,不穿或少穿羊毛衫,全身上下衣着应保持在三种色彩之内。第十四节 化妆。化妆是一种通过对美容用品的使用,来修饰自己的仪容,美化自我形象的行为。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有助于体现单位的令行禁止和统一性、纪律性,有助于使其单位形象更为鲜明、更具特色。要求职员化妆上岗,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参加公务活动而不化妆,就会被交往对象不由分说地理解为蔑视对方,或是一种侮辱。在公务活动中,一般要求职员在美容化妆这一事关大局的问题上,必须遵守如下几项规则:规则之一,应当化以淡妆为主的工作妆。工作妆的主要特征是,简约、清丽、素雅,具有鲜明的立体感。它既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又不容许显得脂粉气十足。总的来说,就是要清淡而又传神。规则之二,应当避免过量地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通常认为,与他人相处时,自己身上的香味在一米以内能被对方闻到,不算是过量。如果在三米开外,自己身上的香味依旧能被对方闻到,则肯定是过量使用香水了。规则之三,应当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尤其是要在工作岗位上当众这样做,则是很不庄重的,而且还会使人觉得他们对待工作用心不专,只把自己当成了一种“摆设”或是“花瓶”。特别需要提到一点,女士们千万不要当着一般关系的异性的面,为自己化妆或补妆。规则之四,应当力戒与他人探讨化妆问题。规则之五,应当力戒自己的妆面出现残缺。第十五节 仪容。眼是心灵之窗,交往时,要行注目礼,目光与对方接触时间累计应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目光切忌呆滞、漠然、偷窥、左顾右盼和挤眉弄眼。微笑是接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不宜开口大笑,满口牙齿一览无余。恰到好处的化妆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但尽量不要显露修饰痕迹,不宜浓妆艳抹,不宜在公共场合化妆,男士尤其不要油头粉面。发型不可怪异前卫。接待人员每天都要定时清洁面容、保持口腔卫生,勤修指甲、不蓄胡须。第十六节 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水平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接待人员站要如松,挺拔笔直、舒展俊美、庄重大方、精力充沛、信心十足、积极向上,不要过于随便,探脖、塌腰、耸肩、弯腿、抖足或双手插腰及放在裤兜里均不足取。坐要如钟,不可前倾后仰、歪歪扭扭、高翘二郎腿。行走如风,步态要协调稳健、轻松敏捷,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能弯腰驼背、歪肩晃膀、扭腰摆臀、左顾右盼。手势不宜单调重复,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都要注意力度大小、速度快慢、时间长短,不可过度,尤其不要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孔、剔牙、咬指甲、挖鼻屎、搓泥垢、打哈欠、修指甲、揉衣角。咳嗽、吐痰、打喷嚏都要避免大声,更不能正面对人。向人致意、鞠躬、介绍、递物、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表情和蔼可亲,神情专注。第十七节 谈吐。要注意语言文明、语气诚恳、语调柔和、语速适中、吐字清晰;称呼要多用尊称、敬称,少用爱称、昵称、别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交谈内容要使对方感到自豪、愉快、擅长和感兴趣,要格调高雅、欢快轻松,不要涉及对方自身弱点与短处、个人隐私、庸俗下流和怪力乱神之类的东西及小道消息。发问要适时,要多谈大家,少谈自己,交谈中自吹自擂、说个没完、无事不晓、语言刻薄、逢人诉苦、不言不语都是不受欢迎的。谈话时要有礼有节、尽心倾听有问必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谈话或随便走开,更不能面带倦容、打哈欠、看手表,男子不要加入女士圈内的议论,与异性谈话要简短、谦让,争论有节制,不要随意开玩笑。第十八节 美发。美发,一般是指对人们的头发所进行的护理与修饰。在正常情况之下,人们观察一个人往往是“从头开始”的。经常会给他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护发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经常地保持健康、秀美、干净、清爽、卫生、整齐的状态。要真正达到以上要求,就必须在头发的洗涤、梳理、养护等几个方面好自为之。洗涤头发,一是为了去除灰垢,二是为了清除头屑,三是为了防止异味,四是为了使头发条理分明。此外,它还有助于保养头发。经过修饰之后的头发,必须以庄重、简约、典雅、大方为其主导

上一篇:妇产科医生考核个人的述职报告下一篇:2024年春期张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