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24-06-27

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精选9篇)

篇1: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校本培训总结

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充分掌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需要具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培训让广大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及远程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力得到提高。

我校在校本培训方面做法是:

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专人指导与课余自学相结合。学校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每周的课余时间进行专题培训、技术指导。同时,老师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自练,从而使每个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所提高。

强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意义、目的。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必须运用课件,否则,影响评价结果。平时上课能运用课件的内容要尽量在课堂上使用课件。课后,进行教学反馈时,把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当作重要的一项内容进行评议。将一些制作水平教高的课件上报参加评比。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师立足于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课件。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画、美妙的音乐,将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活”起来。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活动,主要就计算机基础知识及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互联网知识(搜索下载信息、收发邮件等)、Word的基本操作与应用、Excel的基本操作与应用、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与教学应用和远教资源的学习与使用对教师开展培训。通过开展本次校本培训,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同时,使我校教师在专业知识、学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较明显提高,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卧牛河镇明德小学 2009年11月

篇2: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这次培训学习,本校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还是在信息技术操作上,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一、精心安排 组织有序

1、精心安排此次培训在暑假期间,既保证教育教学不受影响,又保证每一个教师都不漏掉培训学习。

2、反复补差参加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微机操作基础教差,特别是对word、excel、PowerPoint以及上网等操作不很熟悉。为此,指导教师对我进行了专门的反复的辅导,直至这部分教师操作熟练为止。

三、教师认真学习刻苦

1、提前预习为了在培训中能更好的理解讲课教师的内容,刚开始时,发觉自己跟不上进度,不是很懂听课的内容,而对上课的有些内容则明显比较熟悉。通过与其他教师交谈与查看笔记,教师提前预习等的努力,上课时轻松多了。预习,成了我听课前的必须项目。有了预习,也使培训听课时,心里有底了。

2、听课认真不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微机知识,我都专心听讲,既在书上勾画,也还要在笔记本认真记录。

3、积极发言无论是理论培训,还是微机学习,该讨论发言时,本人踊跃参与,发言积极。

5、课后探索在整个培训期间,无能在家里、在办公室还是在路上,谈论的中心就是教育技术。这些话题涵盖书上的内容,讲课教师讲授的内容,辅助资料上的内容,自己在网上搜索的内容等。这些内容有的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出这次对初级人员的要求。

6、作业仔细我除了登陆完成要求的作业之外,还把书上的全部作业都做了。对无标准的答案,教师们经常展开争论,各抒己见,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7、废寝忘食 由于基础较差,对word 比较生疏,对excel较为陌生,对PowerPoint只了解一点,因此对于这次全方位的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感到压力很大,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很多,时间已不多。因此,除上课的时间外,一门心思研究培训内容。由于白天要上课,只好晚上学习,直到到深夜还在学习,特别考试前在网上做模拟题时,上午在机房上机后,下午、晚上还在家里做。不少教师从下午开始,做了所在学科之外,还做其他学科的练习。并针对出错的地方反复练习,直至满意为止。

8、成果永存为了这次教育技术培训、考试,为了真正使自己在理论和微机操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为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我除了保存有《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培训教程》、《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说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备考指

南》,培训时所做的笔记,讲课教师的课件,还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是打印的,有的是手抄的。

四、务实培训 成效显著

篇3: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一、构建良好的培训环境

1. 成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培训机构。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专门负责教育技术培训的部门———课件制作室,是新乡医学院的一项明智之举;每学年都要开展多媒体软件设计大奖赛更是对于全校教师的一种激励政策。组织上的协调和充足的经费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2. 硬件设施的配套。

学校最早建设的是学生机房,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后来各系部都配备了电脑,建起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现在,学校已经将所有办公室、教学楼、实验楼、家属区全部连接起来,构建了资源库、邮件系统、电子备课平台、综合管理等平台服务器。建立了办公、管理、教学一体化的校园网络系统。

二、合适的培训内容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1年通过的《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 (2) 把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培训分为三个级别,培训对象分别是普通教师和具有学科教学经验和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愿意从事教育软件设计和网络课程设计的教师。培训内容分别是基本理论和技能、一般原理与基本技术、网络课程与开发。

根据新乡医学院的实际情况,结合《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用稿)》,我们决定采取分层分级培训模式。培训级别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另外设需求班,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1. 初级班。

主要是面向新入职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论、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等理论;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与使用; (3) 最简单的课件制作软件PowerPoint。

2. 中级班。

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取得“新乡医学院教育技术培训初级班合格证”的教师,或者是虽然没有参加初级班的培训,但是已经具备初级班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教学设计理论; (2) 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 (3) 高级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 (4) 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5) 计算机系统维护知识。

3. 高级班。

培训的对象是已经参与过前面的培训并通过考核,或者是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学一线教师。高级班是一种高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1)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 (2) 网络课程制作(Dreamweaver); (3) 三维动画制作(3DMAX); (4) 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

4. 需求班。

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职业学科特色比较强,追求专业化,所以对于不同的教师来说,他们对于培训内容都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教师的特色化的需求,学校每年都下发《教育技术培训内容需求统计表》,将教师的需求融入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总体设计中。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不同级别的培训班虽然面向不同的对象,并且培训内容不同,但教学方法都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3) 这种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直接参与、共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反思并实践的教学方法 (4) 。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 鼓励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一两次技不如人还情有可原,长期落后者,必有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从而积极进取、刻苦学习。

2. 重视双向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方案随时由教师给予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四、严格把好培训的质量关

1. 严格的考核制度。

每期培训结束,受训教师都必须参加结业考试。考试采取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主要是考查教师对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及各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每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操作考试的形式比较灵活,主要是综合考查教师对于所学理论和操作的综合运用。题目一般是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和开发一节课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或者一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可以只把大的框架搭建好),其中要求用到所学的软件。

2. 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

为了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学校每年都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大奖赛设PPT课件、Flash课件、网络课程、视频剪辑四类,每个类别都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另外还设有组织奖和最受学生喜爱作品奖。获奖作品由学校直接报送参加该年度省级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通过举行多媒体教学软件大奖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整合,推动教育技术在高等学校中的有效应用。

注释

1 李玉环, 陈庚, 金以娟.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状况分析与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2) :84-87.

2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 (试用稿) [EB/OL].http://xjzx.jpu.edu.cn/article/list.asp?id=12, 2012-10-12.

3 案例教学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 2012-10-12.

篇4: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在会议上我们还有幸听到县高级中学张修前老师的讲座“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几种策略”。张老师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带头人,他有很多文章在生物学权威杂志上都发表过,张老师不仅谈吐优雅,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还做了很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他做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相当优美,气体的进出、血液的流动及颜色的变化看的都非常清楚。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一目了然。在讲座中张老师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把他从教以来积累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得整个讲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张老师列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他说:很多人喜欢看时装表演,看模特在T型台上尽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装是不能穿出去走在大街上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笑声)喜欢看,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时装表演其实是在宣传一种服装流行的理念,服装流行的趋势,服装的颜色、质地朝某个方向发展的理念,虽然整体的时装不能穿出去,但看过的人们在购买实用服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时装中的某个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时装表演传达的是服装消费的理念。所以教师只要在心理把教育的理念转变了,那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就能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选择

张老师非常实际地说,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学校进行选择,不要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用的课件非常漂亮,就“拿来主义”,非要套用在农村中学,这样就脱离实际,农村的学生只能看、欣赏,根本不能动手操作,违背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教学媒体有多种,不能只盯上多媒体,其实还有如实物、挂图、模型、黑板画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优点,不能相互代替。要根据教材、教学环境加以选择。

再者是对教材的处理

他强调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能够进行灵活处理尤为重要。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序调换,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是一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假期中充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篇5: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2016年下半年 “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上网学习,看视频,做作业,写评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顺利完成了网上的学习任务。现谈谈学习培训后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返岗实践总结:

思想上的改变:

在培训以前总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整天只是忙于常规工作和其他事物上,没有太多的思虑,也在教学上没有更多更好的突破。在培训学习中,我在教授、专家的引领下,对当下全国的教育,特别是英语教学中的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深深的触动了。现在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使小学英语改变滞后的现状,怎样使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小学生也能够学好英语,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退下去,不能太强势,要让学生亮出来。教师的最高境界是唤醒人,是为学生,开一扇窗,而不是画上一个句号。

教学中的转变:

1、在讲解重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在教学中,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大胆的尝试,积极地将自己在国培期间所学的理论,制定相应的计划,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将所学到的各种新的理念及教学方法,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在练习反馈时运用多媒体,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

运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很好地复习巩固知识。

3、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参与。

篇6: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准备阶段:××县教育局召开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安排布置相关远程培训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组建以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以进校、电教、教研等部门为成员的县级管理团队,推荐县级指导教师4-5人,网络技术管理人员3-4人,接着就组织开展报名工作。全县统一组织县级指导教师和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参训教师在县级管理教师的指导下登录××教育博客“教师远程培训”注册账号,浏览“教师培训操作手册”,学习培训平台的使用;参训教师进行学习前各项准备。

登陆学习:从2009年4月21日,××县教师进修学校统计全县已有八百余名小学语文、数学教师报名参加培训,4月23日大部分学校教师根据××教育电视视频播放安排定时收看培训专题讲座,并登陆××教育信息港(http://www.kmedu.net)在线收看。4月30日,××教育电视台专程到××县了解相关培训事宜,到中和乡小学实地拍摄有关培训情况和采访培训教师,并在××教育电视台播报,给予了××县极大的鼓励。

培训阶段:4月23日至6月22日,利用八周的时间分五个模块进行电视视频教育和远程网络培训。××教育博客同步上载所有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参训教师可点击观看和学习相关资料。2009年6月19至6月22日县教育局根据各学校集中组织学习和教师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研讨和作业完成等情况,按照考核表(附件5)的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一、检查

为确保我县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到预期效果。按照县教育局对远程培训管理的要求,安排两个小组于5月25、26日分别对全县所有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进行为期二天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共检查了14所学校的远程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参加培训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这一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有序组织49岁以下教师积极投入到远程培训学习当中。全县共有823位教师报名学习,到5月24日止,教师已登陆学习并上传作业,绝大多数教师已完成两个以上模块的作业,40%的教师已完成4个模块的作业,个别教师已完成所有模块的作业,并且每个模块的作业不止一份,作业质量也非常高。

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和管理团队,网上严格监控到位,重视过程管理。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安排人员,适时(一至二周)对各乡镇学校组织教师参训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做好过程管理、培训考核、学分登记等工作。适时作出提示、要求、通知、安排和写简报等,做到每天登陆检查批阅,每周在线指导统计。截止到6月22日,全县教师共发表日志16382篇;培训交流8096篇;培训作业6904篇;教育科研87篇;教育随笔869篇;教育反思294篇;教育技术114篇。

(二)、存在问题

所有学校在学习过程中皆遇到了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问题,致使培训学习进行得不是那么顺利。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各级领导,尤其是参加培训学校领导的重视,才能保证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如期顺利圆满完成。

1、计算机难以满足教师上网学习。

除二街小学外,多数学校已联网的计算机太少,此次参加学习的教师数量多,绝大多数教师家里没有计算机,计算机远远满足不了教师上网学习及作业上传,有的学校即便连中学的计算机也用上,仍然感到不够,有些教师甚至到网吧去提交作业。导致学习进度太慢,少量教师到检查日为止,除培训感言外,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完成。

2、上传作业难成功。

因为这次全市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教师有一万二千多人,这么多教师都挤在工作时间上传作业,网络太忙、负担太重,致使许多教师三番五次提交作业,都交不进去,网络经常出现堵塞情况。

3、信息技术知识太少,操作能力弱。

此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有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欠缺,平时很少应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龄稍长的教师,面对电脑,不知所措。在检查中各校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导致学习、作业上传总是处于滞后。

4、少数教师积极性不高。

由于教师平时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非常辛苦,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之少数教师主观原因,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作业能拖则拖,不愿想方设法完成作业,致使少数教师到检查日止连一个模块的作业都未提交。

5、部分学校组织学习的过程和要求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不能按时、按质完成,有的作业质量档次偏低。

6、部分学校还没有严格按照教育局要求对所有参训教师建档。

(三)、意见和建议

1、县检查组就本次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作业的上传、抄袭、质量及数量等问题,建议相关学校加强管理,督促教师按时、按质、按量上传作业,加大考勤等监管力度,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的实效性。

2、针对年龄偏大但必须参加学习的教师,建议学校结合本次远程培训开展有效的技能培训,使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有收获、有提高。

3、对存在的电脑少等实际问题,建议学校做好统筹安排,从星期一至星期五都能进行学习,与中学联系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至于网络堵塞的问题,建议错开学习高峰期,充分利用其它时间进行学习和作业上传。

4、各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工作,加强纸质建档工作,要求一人一档,按统一规格装订。进一步完善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检查组对本次培训的档案都提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还没有建档的学校尽快进行整理,做好建档工作,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5、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为各学校多配备电脑。方便教师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考核

根据《××市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通知》(昆教师〔2009〕5号)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及相关通知,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已进入到尾声。前期培训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效果较好。在培训学习的最后阶段,完成了所有培训作业,确保了此项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地实施,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上阶段督查的基础上,根据《××市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参训教师考核表》和《××县2009年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考核细则》,县教育局对全县各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考核。

(一)、考核内容及要求

1、学校教师登陆学习情况。在线学习、交流研讨、发表评论、撰写论文、反思或随笔,按照五个模块顺序完成作业等。

2、培训档案材料的建立情况。包括计划、方案、听课笔记、考勤、总结等;教师个人学习档案材料每人建一档,包括考核表中的模块作业纸质内容、各种学习笔记等相关材料,按目录顺序整理装档。

3、各学校校长为培训第一责任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在县教育局组织考核前,先做好本校的考核工作。

4.县教育局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对各学校培训的过程管理进行严格考核,对参训教师考核后进行学分认定。

5、对未参加注册学习的教师不给予学分认定;参加培训但没有按要求完成的不及格,也不认定学分。

(二)、考核基本情况

本次被考核的教师已经全部注册××教育博客并且参与学习、交流、提交作业。考核成绩主要依据管理团队指导教师网上批阅作业,所给出的成绩而定。全县共823人全部接受考核。各学校均成立领导小组,职责明确,都有计划、总结、方案及考核成绩。材料齐全、格式统一、一目了然、便于考核。其中有的学校把所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作业全部装订成册,档案管理规范有序,是工作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考核,823人都已通过,其中,优秀129人,优秀率为15.7%;良好560人,良好率为68%;其余的基本合格,总合格率为100%.(三)、存在问题

本次培训,各学校都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使得培训工作不尽人意,这些问题都要各级领导共同关注,才能使以后的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才能真正使教师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1、部分学校虽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但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培训和学习过程不够严格,对参训教师听之任之。表现为作业质量档次不高。

2、在检查中各校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现象:参加培训教师中40——49岁这部分教师对电脑的使用存在问题比较多,操作能力弱,力不从心。加之本次参训人数多、网络忙、堵塞情况严重,这些都是远程培训的障碍。导致作业不能正常上传,因此考核组考核时还要查阅纸质作业后才能综合给出成绩。

3、几乎接受检查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电脑少难以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希望各级部门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具体。

(四)、要求、建议

1、要求各校加强培训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材料;准备不齐全或略显凌乱的,考核小组已要求学校尽快规范管理,把不足的材料及时补齐。

2、随着教育工作的需要,落实计算机操作困难人员的培训,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更加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3、对各校电脑不足的实际问题,建议各级部门做好统筹安排,争取安排有限的经费逐年解决;

4、希望学校把这次培训与教师自身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5、希望上级在计划培训时能充分考虑教师的工学矛盾,妥善、合理地安排。可在学期前期,而不是在学期中后期,学习时间尽可能长一些,尤其是专题讲座、作业的时间宽泛一些,这样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培训的效果也会更好。

篇7:2009年中学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根据教育局工作布署,我校全体教师进行分散与集中培训学习,共有28余名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现将培训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制定培训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全校区教师暑期培训班,如何让各位老师在这几天的培训中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提高,授课人的选定,授课内容的选择都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本次培训计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实际,讲求效果。尊重我校区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区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坚持既有理论方面的课程指导,又有来自教学一线经验丰富教师的课堂实录,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次培训正是重视了选人和选题,因此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从学员的反馈信息中能清楚地感知到。

二、立足课改,加强教学反思研讨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根本,此次培训我们在教学方面花费了相当大的力气:各学科教师根据自己屡次考试成绩、同学科老师的公开课水平、以及教研员对本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相应层次的说明,认真分析、总结、讨论教和学中的得与失:老师们谈的很具体,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围绕具体内容讲解如何驾驭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极地与同头课教师交流教学技能,详细地谈自己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比如在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在课堂教学中又是如何渗透新理念的,毫不保留地谈自己在教改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即哪些知识用什么样的方法讲解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受到了良好效果;哪些做法急需改进……好多问题是共性的,通过大家的交流,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方向,使广大老师对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三、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德育水平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日趋加快,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目前的社会特点和我校区学生特点,我们需要一支素质高、有敬业精神、有科学管理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因此这次培训我们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

本次暑假培训,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的机会;本次培训,给广大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切磋教学技能,展示课改成果的平台。通过这次培训全体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了知识体系,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素质和业务能力,大大加快了广大教师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需求。

2009年12

篇8: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试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关于教师教育能力标准的文件,次年4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热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了信息技术领域部分杂志及优秀博硕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主题,搜索到455篇文献。本文所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指入职后的培训,对于师范生培养的研究不作为本研究的内容,且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不等同于信息技术能力,通过筛选之后,选取了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有关的262篇文章作为本文的分析样本。

统计内容分析

通过样本分析得出,自《标准(试行)》以及“通知”发布之后,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本文所有的分析样本均通过中国知网获取。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可以将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划分为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组织体系、培养策略、资源建设、评价方式、现状分析和其他八个方面。

1.培训模式

(1)面授培训

在面授培训的研究中,对培训模式的重点侧重于培训过程的研究,研究重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达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例如,参与式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探索[1]、体验式学习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实证研究[2]、以教育教学应用文档为纲,纲举目张——中小学教师Office应用能力培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3]、利用“国培计划”促进“农远工程”有效应用[4]、“整合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与实践[5]等。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模式的研究中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与基于平台的研究。用于远程培训的平台主要有LAMS、Moodle、Sakai、Web2.0等。远程培训中的培训对象多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关农村远程教育条件下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以杨丽所著《远程教育资源支撑下的甘肃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最具代表性,文中提出了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来进行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校本培训,树立了骨干示范式培训的理念。[6]

(3)混合式培训

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研究较多,有基于各种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也有侧重于培养手段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研究,如学习共同体、项目培训等方面研究。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应用范围较其他两种模式要广,结合我国当前的基础设施现状来看,应用混合式的培训模式有着较好的设备基础。

2.培训内容

周广根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中认为,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设计的思路应当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他认为培训内容需分层:初级是大众化、中级是精英化、高级是专业化,还按《标准(试行)》中的维度来分别制定出了初、中、高级培训内容表。[7]此外,危文斌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体系研究》一文中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应从理论与观念、工具性资源、管理和评价工具、实践性知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8]

(1)教材内容设计

针对培训的教材研究,刘志波和何克抗2006年时说明了新版的教材具有以混合式学习作为教材的指导思想、有真实任务驱动、以活动为载体、有大量的案例支持、突破了常规培训教材的框架、建立了创新的教材体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用三维立体化教材建设模式、构建丰富、开放的教材体系等特点[9];刘超2009年时提出,针对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教材要贴近教师教学实际。[10]

(2)培训活动设计

专门针对培训过程中的活动设计的研究,有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体验学习活动设计[1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的活动设计研究[12]等,旨在通过培训中的活动,促使教师更好地接受教育技术能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

3.组织体系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组织体系,黄庆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对培训体系的研究较为系统而全面,他提出了培训体系主要由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的组织与实施、培训的考核、对培训的评价五个部分组成。[13]但本文通过文献进行归类后认为,组织体系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管理模式和培训规划两方面。

(1)管理模式

管理可分为培训中的管理与培训后的管理。培训中的管理通常会借助ASP_NET、Web3D、Web2.0等技术所开发的计算机系统或平台来进行,利用自动化的工具来对培训过程进行管理具有方便、快捷、清晰的优点,培训中所用到的管理理念有绩效技术、项目管理、分布式认知与知识管理等。关于培训后的管理,有学者提出采用绩效管理的方式,2009年徐恩芹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后续支持的实践探索》一文中对培训后管理的总结中提出,关于培训的后续支持主要有基于社会性软件、远程培训平台、学校管理人员中介作用、中小学课堂的四种后续支持。[14]培训要产生切实的效果,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而教学行为的改变是一个过程,这就需要有培训的后续支持来帮助教师做出这样的改变。

(2)培训规划

培训规划包括对培训者、培训阶段、培训实施策略等方面。徐恩芹在2009年提出目前存在着培训组织者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片面和不恰当的干预、培训主讲教师对《标准(试行)》的解读不到位、实施者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15]关于培训阶段,沈书生认为,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他将创新能力看作人的多重适应性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认为培养的阶段应该有学习、反审认知、创新三个阶段。[16]关于培训实施的策略研究,刘强和沈书生认为小组组建策略、游戏导入策略、动机维持策略、活动调整策略、头脑风暴策略、总结归纳策略、作品完成策略、混合式学习策略、环境布置策略、时间安排策略等在培训过程中需重视。[17]

4.培养策略

贾居坚认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评价对教学策略都有影响[18];闫鹏展认为,在线培训策略设计分为培训呈现策略设计、培训组织策略设计、培训评价策略设计[19];戴洁认为在网络培训中的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20]此外还有博客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双向交互的研究[21]、“引领”在网上异步教学中的效果研究[22]、基于认知学徒制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研究[23],等等。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培养策略的研究各式各样,有基于某种工具的培养策略研究,也有基于某种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这些研究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表明,用自我效能感来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和专业化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24]同时,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策略应从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出发,并以教材为依据使教学资源库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性、推进区域合作校本研修并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25]

5.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专门的培训资源建设,另一种是建设多元需求的资源。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具有较高价值的是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张妙华认为,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学员实践个性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于是采用一体化设计和立体化设计,构建了“网络课程+印刷教材+移动课程”三维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包[26];蔡进认为培训资源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网络学习的基本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培训大纲为参考,全面体现标准的四维要求,要体现混合式学习的教育思想,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要从需求出发来安排教学内容,强调活动、参与和应用。[27]也有研究者针对研究过程所对应的教学策略来考虑资源的设计。[28]

6.评价方式

(1)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设计

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进行构建时,需要考虑培训的模式。乜勇、张慕华认为,基于网络的初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中,应当包含教师对培训的反应、教师的学习、学校的支持、教师的应用和培训成果五个层次,其中,培训成果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校的综合实力三方面。他们认为对效果的评估应当是动态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分层次的。[29]马玉慧和郭炯以企业培训中广泛采用的柯氏评价模型为基本框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构建了以培训机构、受训教师、组织机构为一级指标,包含9个二级指标以及38个三级指标的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30]效果的评估将指导培训工作的开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评估,将有利于培训效果的保证。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可分为评价体系的研究和评价方式的研究。

在评价体系的研究中,田俊基于《标准(试行)》提出了以自主学习意识与态度、合作学习能力、实践与应用能力、综合创作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体系。[31]杜鹃、郭丽文、王馨建立了基于雷达图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雷达图模型,该雷达图如图1所示,并对雷达图的属性进行了解释说明。[32]

评价方式的研究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研究。对总结性评价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关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与结果分析的明确思路,包括考试大纲[33]、考题模板[34]、测评系统[35]等。关于形成性评价,除借助电子学档、量规等方式进行以外,张生博士建立了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基于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和实践[36],他所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张生博士等人在对三类评价进行对比和分析后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很好地展示培训过程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不断提供信息,符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目的。[37]

7.现状分析

(1)培训实践现状

根据调查,目前“通知”已经取得的成绩主要有:对“通知”的阐释和《标准(试行)》的解读到位、教材富有特色、各地相继出台配套政策、师资队伍过硬和培训基地落实、各地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以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同时,“培训”仍存在以下问题:专项经费匮乏、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刚性配套政策、硬件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部分地区领导对“通知”实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教育技术内涵理解不充分、一些地区片面强调考试通过率等。[38]焦玮婷于2010年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态度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对培训有着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有着积极的认知,且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学习态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只在行为性倾向上,小学教师略高于初中教师。[39]

(2)培训理论研究

王志军、魏顺平在2009年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中指出,相关研究关注点较为集中,多为资源建设、问题对策、模式、新平台的研究、评价方式的探讨、质量保障和教学设计几个方面,移动技术和项目管理也被引入到培训中。[40]而从本文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对理论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大,基于培养模式、组织体系、问题对策等的研究仍是重点,关于评价方式、培养策略的研究逐渐变多,对资源建设的研究仍然有待加强。

8.其他研究

其他研究包括对培训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等。

结语

篇9:2009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摘 要: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近10年多间在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主题的96篇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能力现状、培训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值得关注的方向,包括基于TPACK框架理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的培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培训;TPACK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8-0059-04

近年来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但教师在教学应用中仍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相对不足,未能将技术能力有效地应用到常规课堂教学中等问题。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与技术的整合能力,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培训的实施等方面问题受到了较多专家和教师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相关的研究。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和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本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和回顾,以期能对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相关主题的期刊文献分析

教育技术能力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 也就是在适当技术支持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2],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逐步提出的对教师、学生、管理者等角色的一种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在国际上,也有国家将教育技术能力称作信息技术能力或信息通信技术(ICT)能力。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 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TPACK教师专业能力”为主题词,检索从2004年到 2014 年6月之间的核心期刊或 CSSCI 来源期刊,经过筛选最终得到 96条文献记录,并利用Note Express3.0和Excel 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1.期刊数量年度分布

在2004年由教育部推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后,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到2010年由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发布《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后,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同时关于TPACK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文献数量从2010年到2013年也快速增长。从文献的数量分析来看,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政策性强自主性差,教师培训的工作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推动,今后我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如何切实有效可持继开展下去是我们急需研究问题。

2.文献关键词频次分析

利用Note Express的题录统计功能对文献中频次在5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统计,得到如图 2 所示的主题词列表。从图2可看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出现频次最高,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高等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前期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TPACK相关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很少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

3.文献作者分析

根据发表文献的频次、下载频次及引用频次分析,可以看出具有关键影响力的代表作者有何克抗、沈书生、祝智庭、张一春、马宁、罗永平等人。他们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与建设、国外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理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等多个角度对高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进行研究。

4.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这 96 条文献记录进行筛选,选取文章数量发表在前7名的期刊,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相关主题的研究仍以教育类的核心期刊为主。对这 96 条期刊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分类发现,作者所在单位主要为师范院校、各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电教机构工作人员。从作者单位分析来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大多由各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要来实施,这些作者分析校本培训的现状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遇到问题和对策。师范院校发挥在教育技术学科的优势,更多的参与了教育技术标准或指南的研制,并对国外教师相关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或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解读,为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二、结果述评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在标准研究方面,许多国家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先后颁布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相关标准。通过文献分析可看出,国外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建设起步较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标准》(ICT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Teachers,简称《ICT—CFT》),该标准包括技术素养、知识深化与知识创造三种教学方式,及教育中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学法、课程与评估、组织与管理、信息与通信技术、教师专业学习六大教育热点领域,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4]。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8年推出的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简称NETS-T 2008),并将该标准作为教师培训考核认定的依据,该标准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与协作能力、教师的示范表率与领导能力、数字化环境的创建等。新加坡于1997年颁布了“教育信息化规划第一期(1997-2002)”简称MP1,并于2002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第二期MP2(2003-2008)和第三期MP3(2009-2014),其中第一期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第二期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应用、第三期注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促进学生IT能力[5]。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推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高校教师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特点,而且在教学内容、对象和方式上都是有别于中小学教师的,因此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也有所不同。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由高教司指导,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于2000年推出了《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大纲(试行)》,并委托该委员会组织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出台有关培训标准和政策,如2005年江苏省推出了《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行)》,广东省制定颁布了《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培训大纲等。 2010年9月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推出了《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试用版)》(简称NETG.THE),该标准参考和借鉴了发达国家相关的能力标准,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并经过多次的调研修改和意见征询,适用于高校全体教师,旨在为其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6]。

在实施方面,美国的 NETS.T 标准依托“培养明日教师使用教育技术”(简称PT3)教师培训项目,日本则依托 IT 改革策略下的“教师使用 ICT 实际情况”新项目,英国则依托 ICT 国家计划中的基金培训项目。我国针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NETG·THE指南,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各国政府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都很重视,不仅在国家层面制定了相关的标准和政策,还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部门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各国都比较注重应用网络手段来开展培训,如法国的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开展有关教师培训的远程服务,为教师教学和学习提供各种在线的学习环境和渠道[7]。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6月成立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随后55个省级分中心相继成立,来开展高校教师的网络培训工作,网络培训从不同角度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认可[8]。

比较而言, 美国NETS-T2008标准要求教师要“促进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的《ICT—CFT》标准,明确教师的作用是模拟各种真实的学习过程,创建各种情境让学生应用认知技能,并协助学生加以掌握;新加坡的MP3计划侧重教师IT能力促进学生IT学习能力发展。我国的相关标准颁布已有多年,但并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环境的变化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而推出新的版本。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体系,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已经建立了职前到职后的培训体系[9],并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重视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注重校本培训。发达国家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我国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从文献综合分析来看,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相关的研究不少。综合这些研究者的调查来分析,在态度和意识方面,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对教育技术和重要性有认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作用不大[9];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高校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却认识不够。高校教师培训大多处于信息技术使用的初级培训阶段,缺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应用,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教学设计等知识理论学习,缺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方面的理论与方法[10];在教学应用方面,高校教师经过培训对教育技术的作用及概念有所认识,对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创新的理念也很认可,但在实际教学时仍然以讲授式为主;在科研创新方面,高校教师能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协助开展科研,如文献收集整理分析等,但创新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处于简单使用状态。

3.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从文献分析来看,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没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二是在培训内容设置方面,许多高校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本质与内涵认识不足,教育技术培训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层面,不重视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理念理论方面知识和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的培训[11];三是在培训模式上仍以集中讲授为主,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教师个性化的多元学习需求;四是培训实施后,效果评价与后期管理缺失,较少关注教师将标准充分延伸到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指导,能力建设始于培训、止于培训,未能将初步体验层面推进到课堂实践层面;五是学习资源不足,培训课程资源是培训实施的重要保障和途径[12]。

在培训策略方面,①完善培训标准、管理和保障体系。培训标准要与时俱进,随着发展来修订和完善;高校应该兼顾科研和教学,必要时应用行政政策干预,如将教师培训的评价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的条件之一;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课件、微课、信息化教学案例和精品课程评审大赛等方式,并结合培训切实推动教师教育技术技能的提高。②要激发高校教师成长的动力,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形成动态化、常态化和终身化[7]。③要选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内容要满足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需要,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训不能仅停留在信息技术培训的层面,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条件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面的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④积极建设网上培训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网络培训。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培训实施的基础和保证,有效应用现有开放的培训资源,包括大规模网络课程MOOCs中有许多课程都可应用到教师培训之中,对国外优质开放教育资源的翻译及技术应用的本地化,这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12]。⑤改革培训形式,健全培训组织。根据高校教师特点,可采用集中讲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方式培训。同时,高校教师培训应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始,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建教师学习社区,形成实践共同体[13]。

三、结论与展望

在信息时代需要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能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并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须具有信息技术与工具支持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法的技术应用能力。而要达到有效技术整合,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和学科课程内容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必须是关联的,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TPACK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趋势是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的发展。从各个国家能力标准版本的演变来看,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目标定位方向,基本都指向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从这种价值取向的变化看,培训的评价标准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如何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的发展。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将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培训模式。尤其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的出现为教师培训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基于MOOCs的教师培训课程可以很好地解决培训平台、师资和课程资源重复建设和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 _760603.shtml.2012-03-30.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 20-21.

[3]朱书慧.2002-2012年我国“教育技术能力”研究回顾[J].继续教育研究,2013(8): 4-7.

[4]马宁,崔京菁.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7): 57-64.

[5]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6.

[6]马宁.《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6):3-9.

[7]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

[8]王欣瑜.我国高校师资网络培训模式之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6).

[9]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10]吴方,杜学元.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5):96-99.

[11]周红春.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6):139-143.

[12]赵俊,闫寒冰,祝智庭.让标准照进现实——国内外教师教育技术相关标准实施的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51-59.

[13]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6.

上一篇:乐陵市交通运输局2011年廉政教育计划下一篇:小学二年安全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