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洪绪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

2024-05-20

2009年洪绪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通用5篇)

篇1:2009年洪绪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

洪绪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计划

一、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调查的分析与对策

根据我校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一览表,教师个人计划及平时的工作表现,我们将我校教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初步确定培训对策。

(一)、50岁左右的教师。勤跟紧管,对学生的管理“严”字当头,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以机械训练为主要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得少,缺乏进取心,按照计划日复一日,跟着感觉走,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课标的理解不深,在教育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展不大。

对策:

1、倡导他们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同课异构和不同课型不同模式的研讨活动,在评课中以议为主,对自己的教法、学法的指导进行理性思考。

2、开展同龄人教学比武活动。

3、打破以分数定优秀的评价方式。

(二)、30岁左右的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有继承、有改革、有创新、并能时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但勤于动脑,懒于动手,不能把自己已有的经验、成果拓展开去。

对策:

① 给任务、压担子,如:在师带徒中承担指导任务,要求领课题进行研究。

② 提供机会,如:安排他们参加高级别的学习培训活动。

③ 搭建展示的平台,如:推荐上校内外展示课、汇报课、做讲座等。

(三)、五年教龄以下教师。他们积极进取,热情高,但缺少经

验。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形式,对学生的评价以即时性和人性化为主,轻视量化分析和评价,管理学生的耐心不够。

对策:

1、引导多读书,积累文化内涵。

2、以师带徒形式为主,跟踪培训。

3、提供成长舞台,提供学习的机会、提供展示机会。

二、培训目标

要求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师每学期至少应参加60课时的集中培训学习,较好的完成校本培训任务。

三、主要培训内容

(一)、职业道德培训。

(二)、课标与教材培训。

(三)、《课堂教学管理条例》培训和《班级工作管理条例》培训。

(四)、信息技术培训。

四、培训形式与要求

1、学校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党、团、工会,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宣传楷模,引导教师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在工作中践行师德要求。在学期工作结束前,每位教师完成一份质量较高的师德修养培训小结。

2、教师个体的自我培训。每个教师除重新学习《新课标》学习教材外,还要系统学习自定的教育教学类专著(每学年两本)、教学杂志(每学年一套),并在业务笔记上书写学习心得,然后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自我反思,总结提高。本学年我校教师要 以“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的内容为主开展相关教学法的学习与实践。每位教师要积极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平台”网站,每周保证两小时。通过阅读文字资料,了解各种教学法的概念、内涵、特点、理论基础。理解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

中起到的作用。

3、师带徒培训。学习教师要在拜师申请中对指导教师或决定进行角色模仿的教师做相关信息分析,归纳出应学习和模仿的方面,并制定一个学习他的具体行动计划。指导教师与学习教师要按“洪绪中学师带徒协议书”要求开展培训活动

4、备课组、教研组培训。教导处要依照洪绪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常 规要求,督导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活动时,要对本单元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目标、单元的知识技能,评价建议,有深入的了解。本学期要凭借校园网在实践中总结有效的备课方式和教案检查。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教师凭借“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支持平台”和“洪绪中学学校网站”,通过分析相关视屏教学案例,掌握课堂中运用“1:3”教学法的基本方法。本学期,学科教研组除了开展常规性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外,主要组织教师,做好对“1:3”高效课堂的研究,及时总结反馈情况。

5、年级组培训。各年级组主要以忠告活动方式就某一类问题,进行交流、切磋、探讨,以落实《学校班级工作管理办法》。各组要集中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攻克带有共性的难题,重点要落在创新与提高。各年级组、学科组要在共享各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本年级组、学科组的日常教学质量,重点解决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问题。重点要抓落实与普及。

6、课题研究培训。

校级课题,负责人引领组员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研究课有研究性,有研究主题、研究设计、效果评价。说课、评课围绕研究主题进行。在每学期集中组织的校级研究课研讨活动中,每个学科组都开展研究课展示活动,最后形成教案——课堂实录——教学点评——教学反思的成套材料。

立项课题,负责人要引领组员按计划开展相应内容的研究,力求研究过程有时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组骨干教师要做好全体教师运用两个网站的操作培训,以发挥教师在培训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研究与培训的真正结合。要组织引领教师开展“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课堂教学实证研究”和“信息化教学法指导下小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课堂教学”研究,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知道运用各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学期结束前每位教师必须完成一份学习心得或培训体会,必须提交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成果资料。

五、培训的考核与管理

(1)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和考核小组,形成由校长亲自抓、各部门协助抓的管理系统,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起到重要的组织保证作用。

(2)加强过程管理,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个人档案资料,为考核提供依据。

(3)认真记载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出勤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4)根据学校内部规定的各种培训的学时学分,从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本人四个层面上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课件、学习体会、经验总结、提交的作业、撰写的博客、研究论文、平台交流情况等文字材料逐一量化,和参加培训或研究活动的考勤情况一起进行定期评价考核,然后交学校教师培训负责人核准确认。

洪绪中学2012.09

篇2:校本评价助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和基本假设

1. 研究背景

当教育背负了太多教育以外的内容:升学、就业、高薪、名位……教育观念和方法就越来越背离了教育的本真;片面地追求可量化的“教育质量”, 结果只会导致孩子学得特别累,同时疲累不堪的还有教师和家长。然而教育生产力却依然在低位徘徊,“数字化”的评价往往掩盖、遏制甚至扭曲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其走向狭隘和片面。一切为了追逐分数和升学率,即便是“野蛮行为”都被视作“专业行为”,这种可怕的集体无意识给教师带来的是“专业萎缩”。

我们从学校的自身发展需求出发, 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诉求和学生成长之所需,探索一种发生在学校内部的自主性评价,引领教师主动走科学的专业发展之路。借助评价的手段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以上认识和学校发展的需求, 我校申报了“基于校本评价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

2. 研究假设

本课题的研究假设主要有以下四点:①中学教师具有强烈的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潜在需要及发展潜能。②校本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将这种专业发展的潜在的需要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可 能。③构建“校本评价”体系,可以把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落到实处。④“校本评价”体系的引领可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素养,提升教师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判断水平和操作能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真诚的校园人际文化。

3. 研究特征

本课题研究问题是如何运用校本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教师是参与者或研究者; 二是不但要指向教师“观念”的改进, 还要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三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四是这种研究是公开的探究。

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 精细化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与掌握规律,拓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过程,是教师在教育这一特殊的岗位上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过程”。可见,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专业精神,二是教师的专业修养与职业道德、伦理追求,三是教师专业知识,四是专业技能。

(1)关于“专业精神”: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精神如何评价?本校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精神有哪些?量表如何设计?如何实施?结果如何?采取怎样的对策?

(2)关于“专业道德”:专业道德是什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道德? 如何评价?比如:关爱生命,关爱学生, 爱包含哪些要素?课堂上怎样让少数弱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有哪些具体策略?诚实诚信观念等如何体现和评价?

(3)关于“专业知识”: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学科的、人文的,包括教育教学论、心理学,还有各种拓展性知识,如学科发展史的、学科方法论的知识等。完备的知识结构造就高素养的名师。针对这一方面,该如何评价?量表怎么设计才合理?配套制度有哪些?

(4)关于“专业技能”: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技能?教师专业技能如何评价?本校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有哪些?量表如何设计?如何实施?结果如何?采取怎样的对策?专业技能内涵丰富,每个学科都可以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去研究,鉴于该子课题的重要性, 经过专家指导、课题组研讨,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构成明确为“课堂教学能力”“校本教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等四项。

据此,课题组把教师专业发展分解为: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阅读)、专业技能这四大板块,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分别开发评价量表。

三、配套评价标准的开发 与实施

“基于校本评价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一项应用性课题,该课题遵循“从实践中来、最终回到实践中去”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将课题组分成了“校本评价量表研究与开发组”“校本评价量表实施与测评组”和“校本评价管理与建模组”三个研究小组进行人员的组 合和分工;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分析,这是研发校本评价量表的基础; 校本评价量表经过初步设计,在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在学校开展了试评价,以此将课题研究融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对试评价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评价,而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验证,全面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现实诉求、成长轨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水平,最后我们对整个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1. 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系列标本评价量表一览

2. 校本评价实施路径图

在设计和开发评价量表之后,我们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全面设计了校本评价的组织部门和实施主体。

我校“基于校本评价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实施框架图如下:

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分析

通过研究和调查分析,学校不仅全面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和现实诉求,而且对如何运用校本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制度方面的完善和修改,实现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分层评价模式

教师分层评价模式是根据教师的结构分出专业发展层次,并明确了校本评价的原则。具体如下:①将学校的教师分成了三个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5年内的青年教师、6~10年的成熟型教师、骨干教师。②明确了校本评价原则,即在动态的评价过程中,以校为本,重在引导、激励,注重多主体互动、内容多元、方式多样。

具体的改革举措包括:①评价多主体互动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 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②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还要关注教师的道德修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③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二是将自评与互评、他评相结合;三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四是书评与面评相结合。校本评价部门及时反馈,鼓励教师的进步,引导教师修正航向,诱发教师评价的内驱力。

同时还针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评价来引领,分层评价,逐级提升。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设置“常青藤实验中学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表”,不同发展层级的教师分阶段设置目标、明晰奋斗措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自我设计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进行引导督促,以巩固和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常青藤教师专业发展手册”,作为及时记录与监测的载体。该手册主要记载教师的自学情况、反思以及成果,促进教师的学习、反思向深度发展,使教师专业成长有目标、有方向、有依据、有评估, 努力成为“学习型”乃至“研究型”教师。

(二)完善校本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师分层评价制度的实施,学校不仅完善了校本评价的相关制度,而且有具体的评价举措。例如优秀教研组考核明确要求教研组必须申报校级微型课题,参与者从实际出发, 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边完善,以学校和师生的发展要求来定位研究的内容。

学校建立了教科年度考核及奖励制度,设置论文获奖发表奖、评优课奖、竞赛辅导奖;实施职级班主任制度;期末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教师年度综合考核设置综合奖励, 还新设了创新奖、特殊贡献奖、子女成才奖等。学校制定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责任制——在导师制外,还另外配成长责任人,成立了青年教师发展委员会,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专业发展的导师和责任人。另有专门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设计的一些配套制度与评价实践。同时,设定了具体的考评方案,使考评标准明朗化,比如明确《青年教师考核评估细则》,让青年教师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期成长有计划、有目标,具体实在。评价分阶段、多元立体呈现。

(三)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平台

为了让校本评价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更好地开花结果,学校为教师发展在评价的基础上搭建了各种平台,以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1.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导航图

(1)有可攀阶梯——教学能力发展阶梯:校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首席教师;教育能力发展阶梯:职级班主任制、副班主任升级制。

(2)有发展地图——每一层阶梯都有细化的可操作的发展示意图。

(3)有活动平台——为每一个层级的教师发展搭建活动平台。

(4)有评价细则——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配套评价细则。

(5)有档案追踪——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有记录和相应档案资料。

2. 将多种形式的评价整合为一, 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评价管理模式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校将各种形式的评价进行整合,形成了具有鲜明本校特色的校本评价管理模式,出台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表现性评价百分考核表。

五、研究结论

(1)教师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既影响教师个体,又影响教师群体,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2)教师评价不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问题诊断的支撑,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当教师评价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时,能够促进教师团队合作和相互帮助。营造和谐真诚的文化空气,形成良性发展性评价的共识,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4)校本评价是立足本校教师发展现状开发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师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对学校发展更具适切性。

(5)校本评价实施过程的量化、刚性必须与评价结果质性、柔化处理相结合,体现出管理者的智慧。

六、研究成果

1. 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显著

在“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能力”等评价标准的引领下,每年都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楷模教师”。例如:2011年就有8名老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评为张家港市十佳班主任、优秀班主任; 惠波老师还被授予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称号,并入选“张家港市学术指导服务团”专家组;有17人次在张家港市级以上评优课中获奖,其中包括全国中语会一等奖、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28人次在把握学科能力和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苏州市级以上获奖; 教科研方面,省级以上论文发表125人次,各级论文大赛获奖的占62%;指导学生市级以上获奖405人次,51人次获各类辅导教师奖。

2. 学校品牌日益升值

我校走过了创业最艰辛的第一个十年,创造了属于常青藤的辉煌,常青藤已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公认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成为了张家港教育的一张名片。学校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中、高考取得辉煌成绩。自2006年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生源基地以来,我校已有25名同学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另有五位同学被南大——匡亚明班录取。国际部学生100% 被国外一流大学录取,2011年钱雨晨同学更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录取。普通高中高考本一、本二上线率,985大学录取比例等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学校成功举办了“全国名校校长论坛”“江苏省中学语文评优课”等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取得了全国,省市领导、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我校的先进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和课堂建设、社团建设、教科研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等在 《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研究》《校长》《教师》等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多次介绍推广,学校每年接待几十所全国的名校领导、老师到我校来交流学习。

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科技、体育、创新等比赛中获奖人数突破2000人次。学校连续多年荣获张家港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我校还作为江苏省唯一民办学校代表成功申报“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划”加盟 校,为我校在更高的平台上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七、思考与后续的推进

篇3:谈谈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素养

新课改从教学理念的树立、知识结构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挑战。可以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的75%左右,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1043万人,其中81.7%的教师在县镇以下的农村地区任教。农村教师担负着中国最庞大、最重要的基础教育部分,因此,农村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农村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

而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专业精神不强,很多教师没有把教师当作一种促进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神圣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敬业和奉献精神不强;学历合格率较低,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边远地区拔高使用教师的现象十分严重,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科课程知识过专,基础学科方面的知识过窄、过陈,尤其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差;自我发展意识较弱。这些问题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燃眉之急。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强调教师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改善农村教师的质量问题。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教师在农村学校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调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有效条件,这不仅对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农村教师也要相应的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自觉的不断的学习积累,总结反思,开拓进取,形成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把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提高自己专业素养。下面我就从农村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农村教师,思想观念必须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而走进校园和师生的头脑,这一切已经引起广大教育者本身的思考,从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农村教师也不能例外,否则将被这个时代远远抛在后头,最终将面临着被时代变相淘汰的尴尬局面。因此农村教师必须不断学习,通过阅读、参加培训、出外考察等各种途径,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到自身专业发展的前景,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把握前进的正确方向。这其中,网络和远程教育培训将为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为他们的专业成长带来新鲜的风、空气与阳光,为他们将来的“展翅飞翔”提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

二、学会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

农村教师,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素质、眼界的限制,在接受了各种培训、学习后,往往出现各种专业发展的误区:比如有的邯郸学步,机械移植,刻板模仿,生搬硬套;有的无所适从,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入手;有的认为各种培训学习都是虚幻的形式,过后还是老样子……产生这种误区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农村教师不懂得自我分析与自我审视,对于接受的各种理论上的知识和教育思想,没办法真正在实践中实施和运用,出现学习培训与自我认识、运用的脱节,学习培训与教育现实的脱节。所以,农村教师要学会时时剖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进行重新的观察和审视。通过这种经常性的形成习惯性的自我审视与剖析,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与教育现实挂起钩来,建立它们连接的桥梁。

三、开创自己的教育特色

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要开辟新的道路。相比城市学校,农村教师工作的环境条件往往比较简陋,因此他们的专业发展的渠道和途径有时候就得另辟蹊径。比如开发校本课程、实施实践活动课程等问题,很多农村教师一开始都在抱怨,农村学校哪有力量来开发资源实施课程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会发现:农村学校尽管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但实际上,农村学校拥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农村天地的自然、民俗风土资源。像一些农村学校利用农村常见的稻草开发稻草编织手工的校本课程,资源随处可见顺手可得,学生对该活动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搞的有声有色。所以另辟蹊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将赢得一片新天地!

四、善于发现自己不足,吸收他人长处

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中,农村教师要能看到自己的周围环境,包括身边的各种人、事和物。把它作为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我们平常最容易忽视的。因为它所映照出来的一切,离我们是如此之近,如此常见,我们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因此,要善于运用这面镜子,从它的映照中,看出我们自身的一些问题。如与领导、同事关系是否和谐,与学生关系是否融洽,与学生距离是否适当,其他人身上有没有值得学习的优点长处,或者有没有需要我们借鉴的教训经验。农村教师要获得有效发展,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优秀学者、骨干教师学习,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善自身生存状态,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五、立足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满足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把追求专业发展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发展促教学,以教学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但现实中,有不少农村教师认为,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就必须离职到高校进修学习,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他们没有看到教学实践在自身发展上的重大意义。要知道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断地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本身对教师就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在通过教学创新、教研创新满足这种要求的同时,既促进了教学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的提高。同时,农村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工作环境的限制,所进行的工作都宜小不宜大,从“小事”开始做起,才能不断获得成功,避免贪大而无从下手难以实施的局面。

以上是我对农村教师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总而言之,农村教师应该抓住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踏实学习,努力进取,从而让教学工作成为一件很有意义与成就感的职业甚至是事业,努力实现专业发展的目标。农村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途径,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素养不断增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为农村教育贡献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篇4: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一、提升历史教学理念水平

(一) 钻研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 主要是探究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而关注人的心灵和生存状况。历史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历史教学中尊重历史, 追求真实, 不与现实割裂, 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通过历史教学, 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弘扬历史学科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竭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 紧密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创造, 紧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可以多样化、多形式进行, 如教师讲解与学生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境设置教学与小历史剧表演相结合。也可以多视角、多层次教学, 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可以使用多元史观评价。这样学生学习历史可以获得更多、更宽的选择空间, 学生的个性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 运用史学理论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形势下, 历史教师不再仅仅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匠, 而是要做一名“教育家”。历史教师要不断研究历史教育教学理论, 如建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不是在教师的简单传递历史知识过程中进行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 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 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不是由他人来代替的一种理念,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再如现代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优良的文化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因此, 历史教师结合历史学科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功能, 积极培养中学生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另外, 还要了解历史学术的前沿成果, 能够追踪历史学术的动态, 涉猎历史上重大历史现象的最新研究动态, 作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和自主探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 并恰当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去, 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因此, 历史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积极研究新课程标准, 另一方面不断进行研究史学理论, 集教学和研究于一身, 从而成为一名深厚专业知识与广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师, 成为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历史教师。

二、丰富历史学科知识

(一) 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功底

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涵盖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它可分为世界史、国别史和地方史;通史和断代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宗教史;等等。作为新课改的一名实践者, 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最基本的功底就是要对历史知识点了如指掌, 要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并且要不断学习, 不断阅读历史书籍和其他有关历史的书籍, 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

(二) 树立唯物史观的评价观念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唯物史观认为, 人类的历史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发展过程中,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唯物史观认为, 在历史发展中, 经济、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等众多因素起着推动作用, 但是经济因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物,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多角度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理出头绪, 透过史实的现象发现史实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规律, 从而深入浅出地得出史论, 逐步形成和塑造学生的史论概念和历史意识。

三、提高历史教学技能

(一) 充分驾驭课堂教学

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跟学生是一种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具备驾驭课堂的高超本领。首先, 历史教师要能够灵活处理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 能够运用历史教材教法, 能够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其次, 运用三维目标进行历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在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面, 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中, 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 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树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 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再次, 历史教师具有应变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会产生很多生成性的问题, 教师往往要对事先设计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灵活处理这些生成问题。

(二) 善于发掘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种类丰富多样, 除历史教材外, 还包括文物、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馆, 等等。历史教师在发掘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也要善于培养学生开发和利用它们, 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三) 善于使用现代技术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多媒体、幻灯片、信息技术等, 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篇5: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勤学知识、苦练技能,做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

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专业技能,这两项是中学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一名合格化学教师的必备条件。

过硬的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化学专业知识是指化学教师从事中学化学学科教育与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学科知识,它是学科内容、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一种综合体现。丰富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是化学教师能否承担化学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之一,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体系框架、化学学科中各知识点的内容以及化学学科所需要的技能等。一名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首先要对化学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中学化学学科中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化学学科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还要了解化学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学科发展的趋势,以便可以从化学学科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化学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普及性科学知识和工具性知识。

化学教学专业技能指的是从事化学教学的学科能力,如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组织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从教学基本功看,语言表达、板书书写、交流沟通、媒体运用等能力是一名合格教师不能或缺的,动手实验能力更是化学教师学科素养的体现;从组织教学看,要会组织管理学生从事各种化学学习活动,能及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化学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教师同时要提高对化学教学监控的能力,对化学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过程及专业自我进行规划、调整和实施,并进行评价、反馈、矫正。

二、更新学科结构、优化教学行为,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

随着网络技术、云技术、4G等名词的不断出现,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改变着学科结构。化学的学科知识也在日益发展中,新概念、新名词、新物质不断涌现,知识结构的体系不断更新,学科间的交叉也更为普遍。例如,新课程中增加了基因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学知识的介绍,这些对于大多数教师都是新知,都需要去学习、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指导,使学生对高新技术有所了解,对科学产生兴趣。

化学教师除了应具备的化学学科知识外,也要具备生物、地理、历史、物理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的社会调查,分析探究的活动就必须涉及到地理分布,生产原料、产品、污染来源、经济价值、处理方式方法等,这些就不是纯化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等。因此,化学教师要尽量成为“复合型”的教师,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三者有机整合,认真学习、探索,将各科知识综合,结合信息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物化成果、引领辐射,做一名学术型化学教师

“学术型教师”是指将“研究”作为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呈现善研究、善合作、善总结、善创新等特征,拥有独立的教育教学思想、独特的课程与教学话语权与影响力,具有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代表,是教师团队合作创新的学术领军人物。

一名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和革新的教师,最终必然要走上学术之路。学术型教师以本学科的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为核心,对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次,并把理论和研究的反思运用到实践,从而改进教学,公开发表并推广经过实践证明的富有成效的理论以提升整个学科的教学水平。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对学生的学科培养具有创造性,对本学科、本团队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使学生“会学、乐学”。如果教师只对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将容易被侵蚀,教出的学生,恐怕也难以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中学化学教师的学术研究应该包含专业学术和教学学术两个方面。专业学术研究是教师拓展专业知识、从事本学科教学活动的要求,也是教师学术地位形成和发展的要求;教学学术研究则是教师进行高效能教学活动的要求,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的必然要求。学术型教师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物化成果,转变为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形成学生自我主体地位的同时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学术型教师的另一价值体现就是通过自己教学实践和研究,形成有价值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学术成果,如论文、专著、讲座等,从而对本学科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引领,对一定范围内的团队起到教学辐射作用。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把理论的东西不断渗透到实践应用中去,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专业方面取得一席之地,从而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鱼儿的家园小学作文下一篇:大别山革命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