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2024-04-25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精选6篇)

篇1: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中办印发《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文如下: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章为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1.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3.坚持统筹协调,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面向全体党员,突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抓好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4.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

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三、重点工程

——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通过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将农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到县级及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对新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新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切实抓好新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采取在县级及以上党校集中培训、到先进村实践

培训、请优秀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等多种方式,组织大学生“村官”党员在上岗前培训一次,签约期内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时间一般均不少于40学时。

——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党员带头奔小康、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普遍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加强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

广泛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党员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或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

(二)开发整合资源,构建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把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培训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的教育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资源。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都要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党史简明读本。地方各级党委可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

(三)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努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水平

继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村网络基本覆盖。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入街道社区、企业和高等学校。坚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服务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开办党员教育栏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立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网。本单位建有网站的,党组织要在网站上设立党员教育栏目。倡导建立网上党校,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积极开发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妥善解决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党委(党组)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国有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

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中央组织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将党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及时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工作计划。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本规划的精神制定实施意见。(新华社北京7月2电)

篇2: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了•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文如下: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章为重点,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1.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统一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和发展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3.坚持统筹协调,做到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培训并重。面向全体党员,突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抓好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4.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大规模教育培训党员工作新机制。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 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有关精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在首位,对广大党员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

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党员和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三、重点工程

——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训。通过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将农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到县级及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对新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新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切实抓好新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采取在县级及以上党校集中培训、到先进村实践培训、请优秀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等多种方式,组织大 学生“村官”党员在上岗前培训一次,签约期内每年至少培训一次,时间一般均不少于40学时。

——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党员带头奔小康、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创新方式方法,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在动力

坚持和完善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更加务实管用、灵活多样的党员教育培训方法和途径。

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解放思想、联系实际,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普遍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建立健全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加强党员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等模式,采取专题辅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组织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定期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讲党课,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浅出地作出解答,使党员思想上受到启发、理论上得到武装。广泛开设党员“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流动办学、送教上门,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流动课堂”要紧贴党员实际,从党员最想学到的知识、最想掌握的技术技能教起,帮助党员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增强能力。

开展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结合党员实际和工作需要,确定特色鲜明的党日主题,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或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主题党日教育培训活动。

(二)开发整合资源,构建富有活力的党员教育培训新格局

开发整合党员教育培训阵地资源。完善功能,强化服务,把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培训这一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 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的教育培训。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结合实际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资源。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都要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干校和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党史简明读本。地方各级党委可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

(三)积极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努力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现代化水平

继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到2010年底,实现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村网络基本覆盖。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入街道社区、企业和高等学校。坚持重在使用,努力拓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服务的领域、对象、内容、手段、功能,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开办党员教育栏目。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立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网。本单位建有网站的,党组织要在网站上设立党员教育栏目。倡导建立网上党校,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积极开发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要建立数量充足、内容丰富、使用方便的党员教育培训信息资源库,加强对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五、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督促检查。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 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妥善解决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党委(党组)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国有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中央组织部代中央管理的党费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党员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将党员参加培训的情况及时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促检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年度工作计划。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本规划的精神制定实施意见。

三明市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具体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办发„2009‟23号,以下简称•规划‣)和•福建省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实施意见‣(闽委办„2009‟97号,以下简称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章为重点,紧紧围绕实施“四市”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重在”、“四求先行”、“四求作为”,全面落实•规划‣和省•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建立党员轮训制度,大规模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全方位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推进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大规模党员教育培训要按照•规划‣和省•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把增强党性与提高能力相结合,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1、突出服务发展。根据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发展站位和奋斗目标,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和实践锻炼,进一步增强党员责任意识,牢记使命,践行宗旨,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推进我市在海西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

2、突出统筹协调。面向全体党员,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各类党员的教育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抓好经常性教育和集中培训,真正把党员享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与履行学习的义务落到实处。

3、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创新培训理念,完善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促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4、突出提高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广大党员愿意学、学得懂、用得上、用得好。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主要任务

按照•规划‣和省•实施意见‣要求,在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2007年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形势任务和世情、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现代经济知识、社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历史知识以及与履行岗位职责要求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和涉台涉外方针政策教育。

对农村和社区党员的教育培训,分别由其所在地乡镇、街道党(工)委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乡镇(街道)或业务主管单位、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党组织班子成员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由本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

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驻外党组织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三、重点工程

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着眼于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市级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省级示范培训,并举办1-2期培训班,重点培训10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各县(市、区)要组织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县级及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56学时。乡镇(街道)党(工)委要 围绕年度工作计划、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切实抓好经常性培训。对新任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两新”组织党组织带头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切实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市级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参加省级示范培训,并举办1-2期重点培训班,县(市、区)委组织部相应举办培训班,使“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对新任“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及时进行任职培训。

优秀人才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育一批政治素质高、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学科等优秀人才党员,切实抓好优秀人才党员培训。结合落实人才发展规划,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集中研讨等方式,组织优秀人才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海西发展战略学习。市级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党员参加省级专题培训;市、县组织部门要定期组织一定数量优秀人才党员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培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切实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采取在县级及以上党校集中培训、到先进村实践培训、请优秀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等多种方式,实施分级培训。市委组织部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为期10天的岗前培训班;任职一年后,组织参加省委组织部举办的中期培训班;服务期内其他集中培训,由县(市、区)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

新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切实抓好对新党员的教育培训。通过采取集中学习、党课教育、座谈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使每名新党员在入党后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

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工程。着眼于提高党员带头奔小康、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本领,切实加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将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与农业、科技、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单位密切配合,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努力使他们掌握1门以上技术技能,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

流动党员培训工程。着眼于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提升创业就业能力,切实抓好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在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宗旨意识、组织纪律等教育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纪法规、实用技能等与其从业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抓住元旦、春节期间党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在全市组织开展“集中上一次党课、观看一次电教片、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一次党日活动、组织一次献策活动”等“五个一”集中教育活动。对流入党员,应及时纳入本地本单位党员教育培训中统筹安排,在流入党员较为集中的社区(村)、项目工地、商务楼宇和集贸市场等地方建立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程。通过集中教育和自学相结合、理论测试和撰写心得相结合,课堂培训和实地参观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深化对党的认识,掌握党的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树立远大理想。基层党委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对因客观原因无法集中培训的,党组织应安排他们学习指定文件,并搞好辅导。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

四、主要措施

1、积极探索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党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严格教育与关心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党员集中轮训制度,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的集中培训方式,推广“菜单式”选学模式,采取专题辅导、主题论坛、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知识竞赛、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内动力。广泛开展“流动课堂”送学活动,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偏远地区党员,采取寄学、送学、补学等灵活分散的方式进行教育,力求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教育课堂。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委负责同志要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带头上党课,释疑解惑。市、县组织部门要定期开展优秀党课教案评选活动。引导党员加强实践锻炼,结合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中心户”活动、企业党员“安全责任区”、“先锋岗”、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机关党员“下基层、访群众、办实事、促发展”、结对帮扶、岗位承诺等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党性锻炼,服务人民群众。

2、大力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加强和改进市、县(区)级党校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继续抓好村(社区)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完善功能,强化服务,使之成为农村、街道社区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阵地。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在全市社区、建制村和党员相对聚居区普遍建立党员服务站(点),实现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全覆盖。依托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社会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开展党员业务技能培训。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范基地等,对党员进行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等教育培训。各 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党员教育培训格局。

3、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资源。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要适应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要求,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选聘党校(行政学院)、党委讲师团、大中专院校教师、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科技人员、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优秀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等担任专兼职教师。鼓励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志愿者讲师队伍,及时充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牵头成立的三明市党员教育讲师团。完善遴选制度,探索实行师资联聘、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4、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要在使用中央组织部牵头编写的党的基本知识简明读本、党史简明读本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部署要求和三明的具体实际,编写制作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少而精的党员教育培训辅导材料。基层党组织可根据党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党员推荐学习书目,提供学习材料。倡导创建农村、社区“党员书屋”,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5、建立完善党员教育培训考核制度。积极推行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登记、报告制,承担党员教育培训任务的单位要建立学员管理制度和学籍档案制度,并及时向党员所在党组织反馈其参加培训的情况。采取述学、评学、考学等办法,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教育培训的,给予严肃批评;经教育不改的,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要把党员参加培训情况作为党员年终民主评议、评先评优和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和单位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考评的重要内容,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6、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扎实推进偏远山村的终端站点建设,到2010年底,实现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村网络基本覆盖。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党政机关,入社区、企业、高等院校,向驻外党组织和农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个体工商户等延伸,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依托各地党员电教示范基地,建设远程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建立“站点+基地+农户”、“站点+基地+项目”、“站点+基地+协会”等教学模式。各县(市、区)要培育1个以上省级教学实践示范基地、3个以上市级教学实践示范基地,各乡镇(街道)要培育1个以上县级教学实践示范基地,促进学习成果转化。继续办好•党的建设‣栏目,进一步整合党员教育培训网络资源,探索建立教学辅助网站。倡导建立网上党校,探索运用在线学习、“红色”短信、手机报等手段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注重征集、整理、运用并开发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各种教学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教学课件和内容,满足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责任落实

各级党委(党组)要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健全各地方党委的党员教育培训联系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党校等为成员单位,负责研究制定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并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联系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研究解决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和•关于建立党员教育管理联系会议制度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纪检机关、宣传部门和党校要健全党员教育培训职能机构,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充实必要的工作力量。基层党委可从实际出发,配备专兼职组织员,负责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强化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在安排培训经费预算时要统筹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渠道合理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国有企业要从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中足额安排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各级安排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安排使用本级留存的党费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督促检查

篇3: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一、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奶业以市场为导向, 强化政策支持, 实施优势产业布局, 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 奶牛存栏快速增加, 奶类总产量大幅增长

2008年, 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 233.5万头, 是2000年的2.5倍;奶类产量3 781.5万t, 是2000年的4.1倍。我国奶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成为奶类生产大国。

(二) 奶牛生产区域化进程加快,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2008年, 内蒙古、黑龙江、河北等13个优势省 (区、市) 奶牛存栏占全国84.3%, 与2000年基本持平;牛奶产量占全国88.3%, 比2000年提高了10%,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 优势区域内部布局也进一步优化, 涌现了一大批奶牛养殖大县。

(三) 奶牛规模养殖加快推进, 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2008年, 全国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6%, 比2003年提高了9%;奶牛单产水平达到4 800 kg, 比2000年提高了40%。挤奶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2008年底达到66%。

(四) 乳制品加工业飞速发展,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

2008年, 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达到791家, 比2000年增加414家;实现工业产值1 555.8亿元, 是2000年的8倍;前10家大型骨干企业乳制品工业产值占全行业的47.5%。

(五) 乳制品产量持续增加, 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2008年, 全国规模以上企业乳制品产量1 810.6万t, 其中液态乳产量1 525.2万t, 分别是2000年的7.7倍和11.2倍。目前, 市场上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酸乳、乳粉、干酪、奶油、炼乳等产品种类齐全, 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六) 乳品消费同步增长,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量22.72 kg, 比2000年增长56.8%;农村居民人均4.81 kg, 为2000年的3.9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品消费金额比2000年增长了1.8倍。

目前, 我国奶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养殖方式落后。小规模散养户仍是生鲜乳生产的主体, 专用饲草饲料缺乏, 饲养方式粗放, 高产奶牛比例不高, 单产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成母牛平均单产不足5 t。二是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依然薄弱。生鲜乳收购站点数量多, 条件参差不齐, 开办主体复杂, 监管难度大;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监管力量不足。三是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一些乳制品企业缺乏稳定的奶源基地, 淡季压价、旺季争抢奶源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乳制品企业为抢市场打价格战和广告战, 炒作概念, 不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 误导消费者。四是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奶农组织化程度低, 乳制品企业单方面决定生鲜乳价格, 奶农利益难以保证。五是消费市场培育滞后。科学消费的观念和习惯尚未形成, 乳品消费市场培育滞后于奶业发展。这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与婴幼儿乳粉事件、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 交互影响, 使得2008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乳品消费萎缩, 乳粉进口大幅增加, 出口下降, 乳制品企业经营困难, 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 奶牛养殖亏损严重, 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当前, 我国奶业正处于从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产业素质转变的关键时期,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消费市场看, 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农村居民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只有城镇居民的1/5, 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乳品消费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从资源条件看, 奶牛存栏已突破1 200万头, 还有1 000多万头牦牛、2 000多万头水牛和500多万只奶山羊资源可供开发, 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饲草产业稳步发展, 牧区生态逐步恢复, 近7亿t可用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还有40%左右的利用空间, 奶业发展相关资源还有较大的开拓潜力。从政策环境看, 《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相继出台, 国家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日趋完善, 规范奶业发展的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各级政府把发展奶业摆在重要位置, 加大政策落实和资金扶持力度。只要采取有效措施, 因势利导, 就能化危机为机遇, 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市场为导向, 以质量安全为核心, 以促进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发展为根本, 推动科技进步, 转变发展方式, 夯实奶业基础, 强化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快建设现代奶业, 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乳品消费需求。

切实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着眼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既要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奶农和企业渡过难关, 恢复消费信心, 稳定奶业生产;又要立足长远, 着力强化奶业发展基础建设, 解决制约奶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全面提高科技含量和产业素质, 促进产业升级。

——市场调节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利用市场机制, 推动企业和奶农提高自身素质, 促进产业升级。同时, 通过政府扶持, 帮助企业和奶农克服困难, 增强奶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保护奶业基本生产能力, 巩固奶业发展的基础, 加快转变奶业发展方式。

——强化监管和规范引导相结合。把保障乳品质量安全放在优先地位, 坚定不移推进乳品行业清理整顿, 全面加强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制度建设, 消除产业链各环节的监管漏洞。规范市场秩序, 鼓励企业和奶农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扶持奶业重点产区, 发挥区域优势, 提高准入门槛, 培育骨干企业, 促进养殖、加工与消费协调发展。同时, 兼顾地方品种和民族特色, 实现奶业全面发展, 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二) 基本目标

——生鲜乳生产能力稳定增长。2013年, 全国奶牛存栏达到1 500万头, 奶类产量达到4 800万t, 成母牛平均单产水平提高到5.7 t;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 奶牛粗饲料质量显著提高。奶水牛和奶山羊发展取得突破。

——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生鲜乳生产符合《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 (试行) 》, 乳制品企业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2693) 》, 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全面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GB/T 27342) 管理, 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 产品质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生鲜乳收购站全面规范。2013年, 生鲜乳收购站100%实现持证收购和标准化管理, 偏远牧区、山区的牛奶收购点和山羊奶收购点100%纳入监管范围。

——奶源生产和乳制品加工衔接更加合理。乳制品企业奶源基地和加工产能合理配置, 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的要求。2013年乳制品企业稳定可控奶源达到70%以上, 初步建立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体系。

——乳制品流通条件进一步优化。2013年, 生产经营低温产品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完善冷链体系的比例达到90%以上。配送网络覆盖全部中小城市和90%以上乡村。

——乳品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不断提高, 农村居民人均乳品消费大幅度增长, “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全国中小学校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三、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

(一) 优化奶业区域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消费习惯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 重点发展五大奶业产区, 建立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五大奶业产区以加快奶牛品种改良, 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 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为重点, 不断提高奶牛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合理布局加工企业, 淘汰落后产能, 全面提升乳制品质量, 不断提高乳制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基本实现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制品工业协调发展。

——东北内蒙古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4省 (区) , 以培育奶牛大户 (家庭牧场) 、规范化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重点, 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超高温灭菌乳等, 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华北产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4省, 在发展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同时, 兼顾奶山羊生产, 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 重点发展乳粉、干酪、超高温灭菌乳、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产品。

——西部产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藏等6省 (区) , 着力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 (小区) , 培育山羊奶、牦牛奶、马奶、驼奶和驴奶等特色奶源基地, 扩大优质饲草饲料种植, 推广舍饲、半舍饲养殖, 重点发展乳粉、干酪、奶油、干酪素等乳制品, 适度发展超高温灭菌乳、酸乳、巴氏杀菌乳等产品, 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南方产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等13个省 (区) , 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 广西、云南及其他有条件的省 (区) 鼓励开展奶水牛品种改良与水牛奶产品开发, 重点发展巴氏杀菌乳、干酪、酸乳等产品, 适度发展炼乳、超高温灭菌乳、乳粉等乳制品, 大力开发水牛奶加工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

——大城市周边产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4个直辖市, 着力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 提高奶牛育种选育水平, 推进标准化生产, 全面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都市型乳业, 主要发展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产品, 适当发展干酪、奶油、功能性乳制品。

(二) 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

实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 建立高产奶牛核心群, 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种公牛遗传评估, 加快实行奶牛良种登记、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育技术, 不断提高奶牛单产水平, 改善生鲜乳质量。

——构建高产奶牛核心群。以种牛引进、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加强奶牛原良种场建设, 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 提高核心养殖场的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

——提升种公牛站生产经营能力。加大种公牛站设施改造和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力度, 健全种公牛遗传评定和后裔测定体系, 加快推进种公牛站改制,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提高种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优质冻精供应能力。

——健全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奶牛改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 完善有关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和改良的技术及管理标准, 奠定奶牛品种改良的技术基础, 加强对奶牛改良工作的指导。

——完善优质冻精推广体系。加强奶牛配种站点液氮罐、液氮运输车、改良配种器材配置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培训, 进一步完善奶牛优质冻精推广体系。

(三) 发展奶源生产基地

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 带动奶源基地发展, 构建稳定的奶源生产集群。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奶源基地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 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建设自有奶源基地和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

——增强奶牛养殖大县综合生产能力。以奶牛养殖大县为依托, 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规范投入品使用, 增强防疫服务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 从源头上保证生鲜乳质量安全。

——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加强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圈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粪污处理、疫病防控、饲草料贮存 (或青贮) 等配套设施建设, 全混合日粮 (TMR) 饲养、挤奶、良种繁育、生鲜乳质量检测等设备配置, 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良好农业规范 (GAP) 认证,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建立奶牛青绿饲料生产基地, 示范推广全株玉米青贮, 鼓励发展专业性青贮生产经营企业和大户, 为奶牛养殖提供充足的青绿饲料资源。充分利用中低产地、退耕地、秋冬闲地等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人工饲草地。

——发展奶农专业合作社。积极安排资金, 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 发挥其为奶农提供服务和维护奶农利益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进科技入户,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奶农素质。

(四) 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继续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 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检验检测和监管体系, 提高执法能力, 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 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建设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支持乳制品企业、奶农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场对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改造、合并或重组, 加大生鲜乳收购站挤奶设备、专用生鲜乳运输车等设施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 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和监控设备。

——完善生鲜乳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中心, 健全由国家、区域、省和县四级检测机构组成的检验检测体系, 提高检测能力。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开展质量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 严厉打击生鲜乳收购环节添加违禁添加物的行为。建立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初步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制度。

——提高乳制品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乳制品加工企业根据原料检测、生产过程动态检测、产品出厂检测的需要, 配置在线检测、快速检测及其他先进检验设备。对乳制品生产实施全程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 实行《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 12693) 》, 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GB/T 27342) 管理。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乳制品检验制度、产品质量可追溯及责任追究制度、问题产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质量安全申诉投诉处理制度。加强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完善国家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乳制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清理乳制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 严厉打击乳制品加工中添加违禁物的行为。

(五) 提升乳制品加工与流通能力

全面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 严格行业准入, 提升装备水平, 加强冷链体系建设, 培育一批骨干企业, 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技术水平先进、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应对得力的现代乳制品加工与流通产业体系。

——有序发展乳制品工业。乳制品工业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必须符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规定的行业准入条件, 项目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手续, 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已建加工项目 (企业) 未达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要求的应限期整改。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合理经营规模,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推进乳品加工设备国产化, 重点研发大型乳粉生产、低温喷雾干燥、干酪生产、膜过滤、灭菌及无菌灌装成套设备等关键设备。发展和应用膜分离技术、生物技术、冷杀菌技术、直投发酵剂技术等高新技术, 以及纸塑复合无菌包装、多层共挤高阻隔性复合材料、可持续性绿色包装等材料。

——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干酪、发酵乳、功能肽产品等适合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 逐步改变以液态乳为主的产品单一局面。积极发展高品质、市场需求量大的乳制品, 如脱脂乳粉、乳清综合利用产品等。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精深加工产品。

——改善乳制品冷链流通条件。加强大中型乳制品企业、专业化物流企业低温设施建设, 建设以原料奶收购、加工及乳制品储藏、运输、销售等全部环节实行低温控制的冷链物流体系。建立健全乳制品标准化冷链管理制度。

四、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 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大力实施奶牛良种补贴、饲草收贮加工、粪污处理和挤奶机械购置补贴以及种奶牛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等各项扶持政策, 加强对奶业的扶持和保护。完善奶牛保险制度, 降低养殖风险。加大对奶牛养殖大县的扶持。鼓励和扶持牧草良种推广和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强对奶牛养殖农户、奶农专业合作社和乳制品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奶业,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为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二) 加快奶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

进一步提高奶业科技研发和应用水平, 不断完善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加强奶业技术服务平台与推广体系建设。鼓励相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 联合开展奶业领域的重大科技研发活动, 加快奶业科技进步。扩大奶牛科技推广服务实施范围, 大力推广科学饲养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组织, 加强生鲜乳收购、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

(三) 切实加强奶牛疫病防控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 加强奶牛的疫病防控, 健全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国家扑杀制度, 积极开展奶牛疫病的净化, 提高奶牛疫病扑杀补贴。强化定期监测和重大传染病强制免疫, 建立奶牛免疫档案。指导奶牛养殖户实施科学的防疫措施, 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加强乳房炎、蹄病等常见病的防治, 通过转变饲养方式、推广新疫苗和兽药等措施, 逐步降低奶牛常见病的发病率。

(四) 强化奶业监管能力

贯彻落实食品安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有关规定, 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管理体系, 完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明确监管人员, 保障工作经费, 提高执法能力。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各负其责, 密切合作, 形成合力, 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工作机制,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五) 做好奶业发展的调控和引导服务

加强生鲜乳生产、乳品市场和乳制品进出口等预警预测系统建设, 强化信息发布, 引导奶牛养殖场户和乳制品加工企业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采取多种措施, 支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建设, 通过引导散养户“进区入园”等方式, 发展适度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国产乳粉收储规模, 完善乳粉临时收储政策, 合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 减缓乳粉进口冲击, 开展产业损害调查, 建立救助补偿机制。完善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和收购合同制度, 鼓励各地推行生鲜乳第三方检测和按质论价。严格执行鲜乳、纯乳和复原乳标识制度, 规范液态奶生产经营秩序。充分发挥各级奶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六) 提振消费信心, 扩大乳品消费

加强正面报道, 加大宣传力度, 主动引导舆论, 为奶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主动、客观公布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政策措施和乳品质量安全状况, 科学回应社会关切, 提振消费信心。继续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 加大推广力度,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积极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奶类消费市场, 普及乳制品知识, 倡导乳品科学消费, 依托企业购销网点和“万村千乡”等工程, 加大乳制品采购力度, 做好配送工作。

五、环境保护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 推行奶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加强监管, 推动粪便等废弃物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实现奶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区域布局符合环境条件要求

充分考虑各地环境状况, 不在环境敏感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发展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新建、改扩建乳制品加工项目和奶源基地建设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

(二)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和环境污染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制度, 推进养殖场 (小区) 标准化改造, 推广清洁养殖模式, 推广应用粪便耗氧堆肥和沼气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乳制品加工厂和奶源基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提倡乳制品包装简洁化、多样化, 鼓励企业使用可回收、易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 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 控制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三) 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

农区要充分考虑周边土地消纳能力和粪污处理能力, 大力推进农牧结合, 确定适当的养殖规模。牧区和半牧区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 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 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协调。

(四) 加强环境监管

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及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建立奶业产地环境监测体系, 及时监督和跟踪规划实施后的环境效果。

篇4:机关年党员教育工作探讨

关键词:机关青年党员;教育;工作探讨

一、始终把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放在首位,以全新的方法育人

要把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工作作为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特别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向党员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将更加便捷、广泛,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作为一项长远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面向未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要在青年党员中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和争当英雄模范活动,真正让青年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时时处处能以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不能退缩,而要勇往直前,冲锋陷阵;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把年轻作为籍口,来降低行为标准。

青年党员是我党中最有生命力的革命力量,是建设文明强国的后备军。放弃先进性就意味着丧失了最基本的立身之本。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内生力量”,要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但是意识形态领域还处在整合和建设阶段。因此,要加强机关青年党员教育,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二、对机关青年党员教育要唯真、务实、求活、热情

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以理服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效力的关键在于“真”。如果教育别人的理论依据是虚假的,就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当然,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加,使人明显感到经济现实与政治理想之间、经济利益与政治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但只要我们讲真理能实事求是,还是能够服人的。人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如果物质方面不能得到满足,实际问题解决不了,一味靠精神激励来生活,被激励者的积极性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既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又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劳动积极性。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教育机关青年党员。新形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新方式、新载体相适应。除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开会、轮训等形式之外,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各种活动,凭借不同载体将思想政治工作点点入地,渗透其中。要积极探索和研究青年人的思想,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根据形势需要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法,甚至还可以“个对个”地进行谈心。

对于人的教育,是必须加以分析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作用于人的,而人是活活生生的,有思维、有感情、有意志,人的情绪高涨有助于能力的发挥,情绪低落有碍于能力的发挥。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事工作,才能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因此,要在以理服人的前提下,学会用情感人,要做到象一团火一样发光发热,即照亮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三、积极为机关青年党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早压担子促成长

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青年人好学,要多给他们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能补充知识的欠缺。要努力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气氛,敢于用人,敢于放手大胆地使用青年党员担当重任。在一些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可以不拘一格地选拔一些表现突出,个人综合素质好的青年挑担子,在班子中适当增加比例。对一些工作积极、品德端正的青年要采取上挂下派等形式送出去让他们的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素质,挖掘潜力,提高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除了要求青年党员政治上进步外,还要对他们生活给予关心,以解除后成之忧,让机关青年党员轻装上阵,早压担子促成长。

青年人的工作的热情高,精力旺盛,特别是思想要求进步。要紧紧抓住青年特性,在关键时刻、重要岗位上安排一批青年才俊,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一套完善的长效机制,把对青年人才的监督、关心,列为人才工程。还应重视多岗位历练,上下结合共同力促青年成长为机关的中坚力量。

机关青年党员的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可以带动全社会青年,共同担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重担,并进而影响整修社会力量昂扬进步。

篇5: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中共萍乡市委办公室关于

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

(2010年8月5日)

为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办发„2009‟23号,以下简称•规划‣)和•中共江西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赣办发„2010‟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把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的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现结合我市党建工作和党员队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2镇党委、街道党委和学校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所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金融机构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所在单位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其中所在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不少于40学时。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由其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群专职工作人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一般不少于24学时。

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及其他各类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均按党组织隶属关系由上一级党组织负责组织实施,每年一般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16学时。

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党员领导干部,除认真执行干部教育培训的有关要求外,要带头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员教育培训。

(三)突出培训重点。在对全市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新党员培训、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和党员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1.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通过层层明确培训责任主体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培训体系,抓好乡镇党委书记示范班和村级党组织书记示范班,落实新任书记初任培训、基层干部“一岗双职”培训和基层干部大专学历教育。组织农村党组织书记到县级以上党校和有关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一般不少于40学时。

2.抓好新党员教育培训。在新党员中开展“五个一”培训活动,即参加一次入党宣誓仪式、听一次党课、参加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参加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与一名老党员或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同时确保每名新党员在入党一年内至少参加一次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4学时。

3.抓好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构建市、县(区)、乡镇三级大学生“村官”党员培训体系,市级一年培训一次,县级半年培训一次,乡镇每季度培训一次。在落实“2+1”培养机制(1名乡镇干部和1名村干部联系1

6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进街道社区、进党政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一步整合萍乡党建网、“大组工网”、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网络爱心超市”、“萍乡党建移动平台”等现代传播载体资源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四是开展寄学、送学的辅助教学方式。针对流动党员、年老体弱党员、边远地区党员存在的组织难、学习难等问题,采取寄送资料、一对一帮扶补学的方式进行教育培训。建立和开设“流动课堂”,组织党校教师、讲师团成员、先进典型代表、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等,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为流动党员或窗口单位、工作地分散、作业方式多样的基层党组织党员送学上门、送教上门、送技上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负责同志每年至少讲一次党课,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送去党的知识和理论。

(三)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教育培训载体。一是组织开展党员主题教育。区别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不同领域的党员职责,区别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不同群体党员的特点,在全市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活动,同时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三培两带两服务”活动,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党员意识深扎根”活动,在科研、文化、卫生、体育、学校等单位开展争当“德艺双馨党员艺术家”、“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师德标兵”等活动。二是抓好“农村党员科普致富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党员科普致富“十百千”示范工程,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学理论、学科技,争当致富能手、争当科技示范户”活动,着力培育一支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致富的新型农村党员队伍。重点抓好科普示范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切实发挥科普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共同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新载体。坚持用好用活现有的传统载体,如“家庭党校”、“党员中心户”、“党群夜话”等,继续发挥这些载体灵活、高效的作用,将教育课堂开到楼栋、延伸到党员家中。同时,对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加以总结提炼和规范,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确保其长期服务党员教育工作。要按照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搭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党员群众喜爱的教育培训载体,为党

10训经费。各级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三)加强督导。依托市委基层党建工作督导组对全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分类督查指导。各县区、乡镇(街)派出的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员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指导内容和主要工作职责。对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党组织,及时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对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全市各级党委要在每年一季度的2月下旬,将上一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和当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报市委组织部。各地各单位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此件发至县)

主题词:党建工作

教育培训

2009-2013年规划

实施意见 中共萍乡市委办公室秘书科 2010年8月5日印发

篇6: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反腐倡廉建设实际,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纪能力为重点,实施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适应反腐倡廉建设和纪检监察岗位职责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职位纪检监察干部的成长规律和培训需求,有效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培训,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融入反腐倡廉建设全局,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统筹党性教育与业务培训、国内培训与出国(境)培训、发挥纪检监察培训机构优势与利用其他培训资源等关系,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员培训、分级管理。面向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培训体系,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教育培训秩序,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践确定培训重点、设置培训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深刻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适应反腐倡廉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渠道,提高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工作目标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脱产培训等方式对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普遍进行一轮培训。通过教育培训,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做到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坚决斗争、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爱护、对自己和亲属严格要求。

二、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主要内容加强理论政策培训。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纪检监察干部头脑,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培训,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着力提高保障和服务科学发展的本领。加强党的反腐倡廉理论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形势任务、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教育培训,注重用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培训纪检监察干部,着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党的宗旨教育,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着力增强法纪观念,提高自我约束力。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纪检监察干部,引导纪检监察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

加强知识技能培训。适应纪检监察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加强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本领,努力培养一批熟悉纪检监察业务的专业人才。积极开展新知识教育培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社会管理、现代领导科学、高新科技特别是网络信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二)重点任务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把新任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培训放在优先位置,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等方面的能力。5年内,中央纪委监察部举办4至5期纪检监察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加大市、县两级纪委书记、监察局局长培训力度,2009年,集中开展县纪委书记专题培训;2010年,集中开展市辖区纪委书记和地市纪委书记专题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对本地区或部门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安排。5年内,县处级以上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参加脱产培训时间累计应在3个月以上,新任职领导干部在任职前或任职后1年内须接受纪检监察业务知识培训。

纪检监察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培训。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的需要,大力开展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培训,抓紧培养一批纪检监察工作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中央纪委监察部每年举办30期左右的专题培训班,培训3000名左右业务骨干。依托中国纪检监察学院、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在职学历教育或举办高级研修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适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出国(境)考察培训,围绕廉洁教育、廉政法制建设、监督制约等专题,优先安排关键岗位和业务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纪检监察干部到国(境)外参加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加强对新录用和选调纪检监察干部的岗位培训,新录用和选调人员应当在试用期内进行初任培训。

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着眼于把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紧贴实际、注重实效,采取脱产培训、在职自学、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措施,实现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度。加强县、乡两级纪检监察干部依法办事、村民选举、村务公开、信访举报、应对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能力。加强城市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社会管理、公共资金监管、化解社会矛盾、政务公开等方面的培训,提高

开展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能力。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查办案件、效能监察、厂务公开、治理商业贿赂、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各地区要在5年内将以乡镇纪委书记、街道纪工委书记、国有企业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为主体的基层纪检干部轮训一遍。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纪委监察部5年内举办4期西部地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其中2期为少数民族地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东部地区要加大与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合作力度,积极开展各类对口培训。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培训。紧密结合驻在部门业务工作,以提高有效监督能力、依法执纪办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重点,加强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的培训。中央纪委监察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培训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司局级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脱产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党政直属机关纪工委的作用,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干部培训纳入部门干部培训计划,作出具体安排。

三、工作措施

(一)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牢固树立按需培训、因人施教的理念,努力做到反腐倡廉建设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深入研究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注重对纪检监察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情况开展调查分析,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培训需求动态反馈机制,深入了解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和派驻机构干部的实际需要,以此作为制定培训计划的科学依据。扎实推进培训制度、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深化教学改革。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针对理论和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不断更新培训课程,开发特色课程。大力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实现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改进教学方式,在完善讲授式教学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研讨式、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培训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等载体开展培训,大力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提高培训的覆盖面和资源利用率。整合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资源,逐步建立开放、兼容的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纪检监察电化教育的优势,加强电教片、远程教育课件等现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自学活动。鼓励和支持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在职进修、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接受学历教育,进一步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积极推行干部自主选学,逐步实施菜单式选学、模块化培训,在学习内容、时间、途径上,为干部提供更多的选择。把实践锻炼作为教育培训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方式,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二)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培训机构建设。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要准确把握功能定位,实行基础建设与教学同步推进、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有机结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努力创建一流学院。中央纪委监察部培训中心要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形成鲜明的办

学特色。各地区要加强对本级培训中心的管理和使用,注重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依托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培训机构,通过联合办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合理利用国(境)外培训资源,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改进培训方式,严格培训管理,切实提高出国(境)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原则,优化整合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促进优质师资资源共享。中央纪委监察部不定期举办师资培训班,提高专职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注重整合兼职培训师资资源,选聘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的来源结构。纪检监察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动态考核、管理和服务,对考核合格的兼职教师颁发聘书。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培训机构授课。

加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建设。按照系统构建、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廉政监督等学科为重点,加强对纪检监察业务工作的科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逐步形成既与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相适应、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纪检监察学科体系。

加强教材建设。围绕培训需求,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技能训练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基本框架,进一步形成开放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中央纪委监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用好新编纪检监察业务教程。

(三)建立健全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原则,稳步推进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评估。充分运用评估结果,对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培训机构应当根据评估结果,积极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重在激励、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情况的考核。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与干部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干部的重要渠道,干部参加教育培训期间的学习表现、考核成绩等情况,要记入培训档案,作为干部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习积分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统筹安排,整体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纪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情况,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干部所在单位要重视并组织实施好本单位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坚持和完善在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宣传教育室主管,有关职能部门配合,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宣传教育室要切实履行整体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加强对培训中心工作的指导,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抓好所管培训对象的教育培训。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配合,认真完成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

上一篇:单位工伤报告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端午节的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