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2024-05-23

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精选8篇)

篇1: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个人外汇管理政策

政策要点 ●分类

按交易主体:境内与境外个人外汇业务

按照交易性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个人外汇业务

涉及主体:境内个人、境外个人、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 涉及行为:收汇、购汇、结汇、付汇、开户、存取、提钞、境内划转 总额管理:个人结汇和境内个人购汇

分别为每人每年等值5万美元

购汇: 汇出境外

存入本人外汇储蓄帐户

按照有关规定携带出境

银行:银行应通过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办理个人购汇和结汇业务 代办 总额内

---购汇、结汇,可以委托其直系亲属代为办理

---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

---直系亲属关系证明:能证明直系亲属关系的户口簿、结婚证或街道办事处等政府基层组织或公安部门、公证部门出具的有效亲属关系证明。

应分别提供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委托人的授权书、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超过总额购汇、结汇、境外个人购汇

---凭相关证明材料委托他人办理

经常项目个人外汇管理 经营性外汇收支

●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必须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按机构管理 ●个体工商户: 委托进出口 进口购汇: 凭代理合同或协议,并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直接划转到代理企业

出口收结汇:通过本人的外汇结算账户收结汇,结汇凭代理合同或协议、代理企业出口报关单,●境外个人旅游购物贸易

结汇 :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个人旅游购物报关单

非经营性外汇收支

对个人非经营性外汇收付管理不再区分外币现钞和现汇帐户,统一对现汇、现钞在存取、汇出入等方面监管标准

主体:境外个人、境内个人 管理内容: 结汇、购汇

外汇汇出

境内个人结汇(非经营性):

●常见类型:捐赠、遗产继承收入、保险外汇收入、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收入、法律、会计、咨询和公共关系服务收入、职工报酬、境外投资收益

●超过总额,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相关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境内个人购汇(非经营性):

超过总额,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境外个人结汇(非经营性):

●常见类型:房租类支出、生活消费类支出、就医、学习等支出 ●超过总额,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相关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结汇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上的,将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直接划转至交易对方的境内人民币账户

境外个人:

●合法人民币收入购汇:

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含税务凭证)办理

●原兑换未用完的人民币兑回外汇: 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兑换水单办理 原兑换水单的兑回有效期为自兑换日起24个月 当日累计兑换不超过等值500美元(含)以及离境前,在境内关外场所当日累计不超过等值1000美元(含)的兑换,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外汇汇出---境内个人 ●外汇储蓄帐户:

当日累计等值5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超过上述金额的,凭经常项目项下有交易额的真实性凭证办理。

●现钞:

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 超过上述金额的,凭经常项目项下有交易额的真实性凭证、经海关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办理

外汇汇出---境外个人

●外汇储蓄帐户: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 ●现钞:

当日累计等值1万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办理;

超过上述金额的,还应提供经海关签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办理。

资本项目个人外汇管理 境内个人: ●对外直接投资

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

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

可以购汇或以自有外汇 ●境外金融投资

外汇或人民币

通过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境外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

●参与境外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认股期权计划等所涉外汇业务 所属公司、境内代理机构统一向外汇局申请获准

出售股票以及分红所得外汇收入,汇回所属公司或境内代理机构开立的境内专用外汇账户后,可以结汇,也可以划入员工个人的外汇储蓄账户。●外汇保险

支付外汇保费,应持保险合同、保险经营机构付款通知书办理购付汇 作为保险受益人所获赔偿或给付的保险金,可以存入本人外汇储蓄账户,也可以结汇 境外个人

在境内买卖商品房及通过股权转让等并购境内房地产企业所涉外汇管理,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办理

在境内工作、学习时间超过一年,可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住商品房(符合自用原则)。

从境外汇入购房款的,持以下文件向外汇指定银行申请结汇:

1、商品房销售合同或预售合同;

2、有效护照等身份证明;

3、一年期以上的境内有效劳动雇佣合同或学籍证明

4、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该境外个人在所在城市购房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等相关证明。

结汇后划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人民币账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不得保留境外个人境外汇入的购房款。可按相关规定投资境内B股;

投资其他境内发行和流通的各类金融产品,应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办理

不得购买境内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等金融产品。

个人外汇帐户及外币现钞管理 主体分类:

境内个人账户 境外个人账户 交易性质:

外汇结算账户 外汇储蓄账户 资本项目账户

外汇结算账户

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及经批准的资本项目外汇支出 按机构帐户管理

开户主体: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个体工商户

资本项目账户

主要类型:

外国投资者投资专用账户 特殊目的公司专用账户 投资并购专用账户

开立、账户内资金的境内划转、汇出境外均需外汇局核准。

外汇储蓄账户

非经营性外汇收付

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开立的外汇储蓄联名账户按境内个人外汇储蓄账户进行管理

外汇账户管理---境内划转 ●外汇储蓄账户之间

本人同一主体类别外汇储蓄账户间,凭有效身份证件;

个人与其直系亲属账户间的资金划转,凭双方有效身份证件、直系亲属关系证明;

●本人外汇结算账户与外汇储蓄账户之间资金

可以划转

但外汇储蓄账户向外汇结算账户的划款限于划款当日的对外支付,不得划转后结汇。

●境内个人和境外个人账户之间

资金划转按跨境交易管理 外汇账户管理---开户

外币现钞管理---存取钞管理(外汇储蓄账户)●存款:当日累计小于等于5000,直接办理:

大于5000,凭身份证件、海关申报单或提钞单据,银行标注

●取款:当日累计小于等于1万,直接办理: 大于1万凭身份证件、提钞用途证明向银行所在地外汇局申请;银行凭身份证件、外汇局备案表办理 携带外币现钞出入境 ●入境人员携带外币现钞入境

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向海关书面申报,当天多次往返及短期内多次往返者除外。●出境人员携带外币出境管理 携带方式:

外币现钞出境

从银行汇出或携带汇票、旅行支票、国际信用卡等方式将外币携出境外(个人旅行支票按照外币现钞有关规定)

◎未超过最近一次入境申报外币现钞入境数额的 ◎没有或超过最近一次入境申报外币现钞入境数额的 *等值$5000(含)以下的,无需《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 *等值$5000—10000(含)的,银行开具《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 *等值$10000以上的,外汇局核发《携带外汇出境许可证》

●申请《携带证》需要提供的材料:

携带从自有或直系亲属外汇存款中提取外币现钞出境的,持护照或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有效签证或签注,存款证明向存款银行申请: 购汇后携带外币现钞出境的,持规定的购汇凭证,向购汇银行申请。外币现钞管理---手持外币现钞结汇

●未超过结汇总额

当日外币现钞结汇累计金额在等值 5000美元以下(含)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银行办理;

当日累计金额超过等值 5000 美元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本人经海关签章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 》 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在银行办理。●超过结汇总额

经常项目项下的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本人海关进境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以及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汇发[ 2007 」 1 号)第二章规定的有交易额的相关证明材料在银行办理;

资本项目项下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本人海关进境申报单或本人原存款银行外币现钞提取单据并按照 《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第三章等个人资本项目管理规定办理。个人结售汇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涵盖范围,下列除外:

通过外币代兑点发生的结售汇

通过银行柜台尾零结汇、转利息结汇等小于等值100美元(含100美元)的结汇

外币卡境内消费结汇

境外卡通过自助银行设备提取人民币现钞

境内卡境外使用购汇还款 银行办理个人结售汇业务的流程:

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查询个人结售汇情况 审核相关材料 个人结售汇系统录入业务数据

通过系统打印“结汇/购汇通知单”,作为会计凭证留存备查交易编码对应关系:按国际收支统计规则 交易编码对应关系表

结汇种类表buycodebuy_name110货物贸易包括贸易、旅游购物121运输122旅游包括境外个人房租、生活消费、就医学习123金融和保险服务包括保险外汇收入12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包括专利使用和特许收入125咨询服务包括法律、会计、咨询和公共关系126其他服务131职工报酬和赡家款包括赡家款、职工报酬132投资收益包括境外投资收益133其他经常转移包括捐赠、遗产继承、保险赔偿210资本账户220直接投资230证券投资240其他投资250国内外汇贷款270经批准的资本其他 境内个人与境外个人的划分:身份证件

境内个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武警身份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

境外个人: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外国公民(包括无国籍人)以及港澳台同胞 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主要特征

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将外汇汇给境内 5 个以上(含,下同)不同个人收款人分别结汇。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 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结汇后,将人民币资金存入或汇入同一个人或机构的人民币账户。

个人在 7 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账户 5 次以上(含)提取接近等值 1 万美元外币现钞;或者 5 个以上个人同一日内,共同在同一银行网点,每人办理接近等值 5000 美元现钞结汇。

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账户内存款划转至 5 个以上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分别在总额内结汇;或者同一个人的 5 个以上直系亲属分别在总额内购汇后,将所购外汇划转至该个人外汇储蓄账户。

其他通过多人次、多频次规避限额管理的个人分拆结售汇行为。

篇2: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汇复[2007]398号)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你行《关于办理对公外汇账户业务涉及有关外汇管理政策问题的请示》(中银结[2007]6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你行参照人民币账户的有关规定,对经常项目外汇长期不动户直接办理销户手续。

二、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的关户问题

(一)企业主动申请关闭账户或将账户余额结汇的,按现行规定程序办理。

(二)对于长期不动户,可参照人民币账户的有关规定办理销户手续。此类销户不应影响开户人对账户余额及相关利息的所有权,不得将外汇资金兑换为人民币。你行应通过专门科目集中、准确地记录和保留销户后对开户人的外汇负债情况。

(三)符合条件的长期不动户销户后,你行应按季度向原审核开户的外汇局集中报备上述销户情况。

(四)长期不动户销户后,开户人申请关闭账户或将账户余额结汇的,按企业主动申请关闭账户的相关程序办理。

三、如账户持有人申请恢复账户,应按照现行政策重新办理开户手续,原留存资金可按性质划入新开立账户。

四、关于长期不动户的费用收取问题,建议你行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的有关办法向相关部门请示。

五、对于以个人名义进行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应按照对私业务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

六、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账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对账号进行变更的功能。银行在自身业务系统的对公外汇账户账号发生变更后,应向当地外汇局提交变更账号的说明文件,并提供新旧账号对照关系的Excel表格(表格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由当地外汇局核实表格内容后为银行作账号变更。

此复。

关于加强资本项目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资本项目账户外汇管理,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广东发展银行境内代付业务等问题的批复]汇综发2007-17号和国家外汇局[关于对公外汇账户业务涉及有关外汇管理政策问题的批复]汇复[2007]398号等文件精神,现将资本项目账户外汇管理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一、对于资本项目长期不动户的处理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开户银行可参照人民币账户的有关规定办理销户手续。此类销户不应影响开户人对账户余额及相关利息的所有权,不得将外汇资金兑换为人民币。开户银行应通过专门科目集中、准确地记录和保留销户后对开户人的外汇负债情况。

(二)符合条件的长期不动户销户后,开户银行应在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做关户报告,并按季度向开户地外汇局集中报备上述销户情况。报备内容包括开户银行名称、开户企业名称、企业代码、账户性质、账号、账户关闭时间等。

(三)长期不动户销户后,开户人申请关闭账户或将账户余额结汇的,按企业主动申请关闭账户的相关程序办理。

(四)如账户持有人申请恢复账户,应按照现行政策重新办理开户手续,原留存资金可按性质划入新开立账户。

二、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账户内资金使用完毕(即账户余额为零)后,该账户可由银行和企业自行关闭,无需外汇局核准。账户关闭后由银行在外汇账户信息交互平台做关户报告,并在一个月内向开户所在地外汇局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开户银行名称、开户企业名称、企业代码、账户性质、账号、账户关闭时间等。

资本金账户内尚有余额的企业将该账户关闭并将剩余资金转入另一资本金账户的需经外汇局事前核准。

三、由于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可以用不同币种标识(除美元外,还有港币和人民币等),为避免汇率波动造成外汇局核定的限额存在误差,限额币种可与注册资本币种对应。对外经贸部门审批文件中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以人民币标识的,该企业资本金账户限额也可以用人民币作为限额币种,同时在开户核准件备注栏备注限额为人民币等值外汇。

篇3: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自2012年8月1日起,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正式实施, 改革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简化了业务操作流程, 促进了贸易便利化。但在改革新政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贸易信贷管理不完善、系统操作不便等问题, 应尽快完善。

(一)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适应货物贸易改革的需要

1. 企业方面。

新政策对进出口企业的业务操作能力、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县域中小企业的业务人员都为兼职, 流动性大, 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对新增操作员、给操作员赋权、做企业报告等具体业务操作不理解, 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 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违规风险和外汇局开展综合分析等相关工作的难度。

2. 外汇局方面。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对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基层外汇局人员配置一般为3~5人, 难以适应近年来外汇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并且操作型人员居多, 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能力尚有欠缺, 监测分析水平亟待提高。

(二) 贸易信贷管理有待完善

1. 贸易信贷未实行额度和期限管理, 报告金额无上限, 企业资金可自由进出。

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未采用额度和期限管理, 致使企业资金可无限制地自由进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 企业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收、延付报告;一旦形势出现逆转, 企业又可无限制地进行100%以上的预付、延收报告。贸易信贷无期限约束助长了超长期贸易信贷的存在, 容易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便利渠道, 显然不利于外汇局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以辖内某企业为例, 其预收货款到位至货物出口的周期最长可达一年, 相当于企业举借外债一年而不经外汇局审核。在目前信贷趋紧的形势下, 借预收货款融资的现象将愈加普遍。预付货款也存在类似问题, 以辖内某企业为例, 2011年2月预付了190万美元的铜精矿款, 到目前还没有到货, 其周期已快接近两年。

2. 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按照新制度规定, 企业通过监测系统报送贸易信贷交易数据, 但企业自主报告存在较大随意性, 经常出现报告过度或不足、报告不实、迟漏报等现象, 加之监测系统本身缺乏数据的逻辑校验功能, 既无法甄别系统数据的真实性, 也无法确保其全面反映企业对外债权债务情况, 从而影响了外汇局开展事后非现场核查的有效性。

3. 贸易信贷比例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货物贸易改革后, 根据实施细则, 外汇局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比例管理, 对超过比例的可实施现场核查。而在现场核查过程中, 对于超比例的企业, 很多情况下仍难以核实其贸易背景或信贷资金结汇用途的真实性, 企业如能提供相应能证明其真实性的贸易合同的情况下, 外汇局往往只能放任自流。

4. 缺乏有效的贸易信贷惩处机制, 弱化了监管力度。

新的贸易信贷管理办法仅明确将报送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的企业, 移交外汇检查部门或将其列为B类企业。对违反贸易信贷管理规定的各种情形, 均未明确相关的处罚依据, 也没有细化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三) 货物贸易操作系统有待改进

1. 按照《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操作规程 (银行企业版) 》规定, 企业发生的延期收款或延期付款, 企业应当在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 通过监测系统企业端向外汇局报告相应的信息。但企业反馈, 其在签订合同时并未约定延期收汇 (一般约定60天付款) , 出口后也未预计将延期收汇。但由于进口商单方面推迟付款, 至实际收到款项时经核对发票等信息才知道已超过了规定的“出口或进口之日起30天内”, 造成了延期收汇, 无法及时通过监测系统向外管报告, 而只能逾期后现场报告, 由此造成企业操作的不便利性。

2. 货物贸易监测系统 (企业版) 没有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 部分企业不知道何时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 或由于企业人员大多为兼职且流动性大而遗忘了到期需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的义务。

3. 操作系统不稳定。部分银行、企业反映系统运行不稳定, 经常遇到网站无法访问、操作超时等情况。由于外汇牌价实时跳动, 一日多价, 导致客户汇率损失, 同时增加了柜面工作人员压力。

(四) 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方各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提供以及信息共享是此次改革的关键环节, 而目前税务、外汇部门的协调还没有完全到位, 各部门间的联系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以及时应对企业在办理业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政策建议

(一) 加强培训指导, 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新政策的实施效果

1. 继续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培训力度, 并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指导机制, 同时要求其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熟练掌握新政策实施后的业务流程, 降低无意违规现象, 提高工作效率。

2. 建议总局加强对基层外汇局的非现场和现场核查的专题培训, 提高基层外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使基层外汇局核查人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核查, 增强核查的有效性, 确保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持续、有效推进。

(二) 完善贸易信贷报告管理

1. 建立异常信贷资金预警监测机制, 控制贸易信贷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贸易信贷资金存在资金流和货物流不匹配的特点, 兼具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重特征, 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把握, 所以容易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主要方式。对此, 可按贸易信贷债权债务、期限、行业类别、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等设置统计指标, 对指标异常变化及时预警, 并且在系统中增设企业贸易信贷指标监测功能, 对贸易信贷报告期限较长 (1年以上) 且余额较大 (100万美元以上) 的企业, 频繁修改、删除、变更报告内容 (特别是收付汇时间、进出口时间) 的, 增加系统自动提示功能, 防止企业通过自行报告随意删改数据, 从而影响贸易信贷监测效率。

2. 多措并举, 提高贸易信贷报告的数据质量。

一是完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 增加注销环节。货物进出口或收付汇行为实现后, 企业应通过系统报告注销时间, 修正贸易信贷发生时报告的预计进出口或收付汇日期, 提高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二是加强内部核对。探索贸易信贷统计数据的校验核对方法, 充分运用国际收支申报系统的预收预付数据、贸易信贷抽样调查等数据与企业报告的贸易信贷数据进行交叉核对, 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加强外部核查。加大对企业贸易信贷报告的事后核查力度, 将报告质量作为现场核查的重要内容, 同时细化对漏报告、虚假报告和不及时报告等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 完善贸易信贷处罚制度。

3. 强化对超规模、超期限贸易信贷的监管。

一方面, 对非现场监测发现的贸易信贷余额连续多次超过一定比例及金额的, 经外汇局提示后指标仍不见好转的, 可不经过现场核查, 直接实施分类管理。另一方面, 对超长期限的贸易信贷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管理模式, 实行限额管理。对非“特殊贸易信贷标识企业”1年以上的贸易信贷, 可借鉴资本项目外债规模管理模式, 按照企业注册资本或投注差 (投资总额减注册资本的差额) 大小设置一定比例, 控制其超长期限贸易信贷规模。

4. 加大贸易信贷违规查处力度。

如发现企业因操作失误导致贸易信贷数据错误率高且严重影响外汇收支与进出口匹配情况的, 则将其列为B类企业。如发现企业因恶意、虚假报告导致贸易信贷异常且情节严重的, 则将其移送外汇检查部门查处并列入C类企业。要明确对贸易信贷违规行为的处罚依据和标准, 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贸易信贷监管法规体系, 提高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水平。

(三) 改进和完善系统操作

1. 企业因市场因素或特殊原因未确定预计收付款日期导致的延期收付款, 允许企业在超期后仍可通过监测系统向外汇局报告, 以减轻企业和当地外汇局的负担。

2. 建议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 (企业版) 中设置辅导期到期提醒功能, 方便企业辅导期结束后及时到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报告。

3. 提高系统稳定性。

(四) 建立和完善地方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首先, 为使海关、税务、外汇管理各部门间的协调更加顺畅, 应制订协调制度, 对各部门间数据交换或信息共享的方式以及联系方式予以制度化, 以提高联合监管的效力。其次, 各部门在交换各自的分类监管信息的同时, 可以探讨联合监管的具体实施细则, 对于遵纪守法的企业提供贸易便利, 对于违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 通过联合监管敦促企业自觉守法合规经营。

摘要:自2012年8月1日起,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总体而言, 这个改革提高了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监管效率, 减少了进出口企业、银行、外汇局、税务局在货物贸易运作、管理方面的时间和人力, 降低了社会成本, 有利于进出口企业诚信意识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 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在改革新政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人员素质不高、贸易信贷管理不完善、系统操作不便等问题, 应尽快完善。

关键词: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参见江苏省分局“:贸易信贷适度管理研究”《外汇管理送阅信息》2012年第26期.

[2]参见黄晓阳、李毓芳“: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下的贸易信贷管理”《福建金融》2012年第07期.

[3]参见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与实务-进出口核销改革 (外汇局版) 》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篇4:我国外汇管理现状及政策调整动态

涉外经济形势及外汇管理政策动态

目前我国涉外经济整体运转良好,贸易顺差大幅缩小,进口增速快于出口;新批项目、 合同金额大幅增加,外商来华投资出现新高潮;外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外汇储备加速增 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基本稳定在8.2770左右的水平。

但是,外汇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也不可忽视:外汇资源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人民币 汇率面临升值压力;全球性通货紧缩的风险加大;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短期 资金流入冲击的风险有所加大。这种情况决定了2003年乃至2004年外汇管理工作中将面临着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2003年已经出台的重要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有:推动贸易便利化,完善非贸易售付汇管理 ;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加大打击跨境洗钱活 动的工作力度,维护金融安全;取消证券公司在境内外资银行B股保证金账户和国内外汇贷 款专用账户的设立、变更和撤销等审批项目,改进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

从已经出台的措施可以看出,我国外汇管理政策思想正在逐渐调整,管理层寓管理与服 务为一体,积极促进涉外经济的发展,主动调整和理顺外汇供求关系,行政审批也逐渐减少 。2004年拟出台的外汇管理政策措施有:

1、实行符合跨国公司经营特点的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

包括制定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统一采购、清算和分摊费用的管理政策,解决跨国公司境内 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相互代垫费用的问题,解决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统一清算方面的 外汇管理问题。

2、改进进出口核销监管

进出口核销监管将从“一一对应、逐笔核查”转向“总量核查、按主体监管”,外管局 将继续完善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系统,通过电子联网获取进出口报关和收付款数据,为进出口 核销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

3、对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政策动向

首先,加强对金融机构外汇收支的现场与非现场检查;其次,研究出台银行间外汇市场 双向交易实施方案,改进交易方式;第三,规范证券经营机构外汇业务管理。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现状和特征

自从1988年建立外汇调剂市场,1994年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之外,1996年人 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此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逐渐加快。目前,资本 项下直接投资项目(FDI)基本实现了完全可兑换。“中国FDI的开放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OE CD国家”。

在外债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限制,目前我国在短期外债上实行“余额管理”,在中长期外 债上实行“计划指标管理”,相对来说对中长期外债的管理更加严格。在证券投资方面则十 分谨慎,证券投资方面要“有控制、有预测地开放”。在2002年11月我国引入了QFII制度, 这也是在证券投资项下的重大进步。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特征是,首先,资本项目管理实行的是渐进式开放,实行谨慎 性管理,开放中考虑的侧重点是风险和可兑换本身双重因素;其次,资本项目管理实行以制 度为基础,以行政审批为主要手段;第三,资本项目管理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 ,注重数量和规模控制,管制水平总体较严。

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拟出台的政策措施

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政策将继续放宽限制,一部分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资本项目可兑 换的进程继续加快。值得关注的是,在QFII制度出台之后,QDII制度也成为政策层所关注的 问题。政策将有可能实施双向的“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办法,引导资本合理流进和流出。

1、继续改革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取消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汇回利润保证金要求;简化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允 许境外投资利润留存当地用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放松国内企业对境外投资的购汇限制;有 条件地批准部分外资跨国公司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调往境外运作,支持中资跨国公司补充其海 外公司资本金或运营资金;扩大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2、改革外债和对外担保管理体制

简化或取消境内机构对外借债、发债和担保的事前审批,完善以登记为核心的外债和对 外担保管理体系;统一中外资银行的外债管理方式,对外资银行借用外债实施总量控制;制 定《外债管理暂行办法》具体的实施细则。

3、落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

做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境内资本市场投资的外汇管理组织工作,密切关注该制度对 我国外汇收支和资本市场的影响。

4、研究放宽对外证券投资的限制

在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如何投资境外 资本市场,探索允许少数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将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境外运作。

5、研究适当放宽个人合法资产对外转移的限制

在加强对境外资产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的基础上,研究允许公民在移居境外以后 分期、分批购汇汇出境内资产的办法。

外汇执法检查下一阶段的动态

外汇执法检查下一阶段将把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规性监管、资金流入的监管作为工作 的重点。

进一步加大反洗钱的工作力度。重点打击跨境洗钱,对跨境资金往来进行监管,降低跨 境洗钱对国内外汇供求的影响,同时要保证正常的外汇交易不受影响。

继续开展银行结汇与收汇业务的专项检查。采用银行自查和外管局现场检查,主要检查 银行自身及代客业务中收汇及结汇资金的整体情况以及银行办理收汇、结汇业务中执行外汇 管理政策法规的情况。

篇5: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功能介绍】

个人外汇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是指兴业银行作为您的资产管理顾问,向您提供外汇资产的投资方案,并根据您的授权,代理进行外汇资产运作,定期向您支付收益、到期返还本金的一种外汇理财服务。

【业务特色】

• 兴业银行个人外汇资产管理顾问业务保证本金安全,起点金额低、收益率高,同时提供多种期限选择,满足您的资金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不同需求。

• 兴业银行适时推出质押贷款、转让、赎回等增值服务,盘活您的理财资产。

• 兴业银行对您委托的外汇资产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并组成专业团队进行资产运作和风险管理。

【办理流程】

只要您有足额外汇,就可以办理兴业银行个人外汇资产管理顾问业务,实现轻松理财。您凭借有效身份证和兴业银行兴业卡,到兴业银行营业网点即可办理。如果您没有兴业卡,那么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在兴业银行营业网点立即开立。

【资费标准】

篇6: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

为进一步深化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促进和便利企业跨境投资资金运作,规范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业务,提升管理效率,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总结前期部分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简化和改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政

一、取消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核准两项行政审批事项

改由银行按照本通知及所附《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见附件)直接审核办理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和境外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以下合称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外汇局)通过银行对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实施间接监管。

(一)本通知实施后,已经取得外汇局金融机构标识码且在所在地外汇局开通资本项目信息系统的银行可直接通过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为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内投资主体(以下简称相关市场主体)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二)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在所在地外汇局的指导下开展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等相关业务,并在权限范围内履行审核、统计监测和报备责任。

(三)相关市场主体可自行选择注册地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完成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后,方可办理后续直接投资相关账户开立、资金汇兑等业务(含利润、红利汇出或汇回)。

二、简化部分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办理手续

(一)简化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出资确认登记管理。取消境内直接投资项下外国投资者非货币出资确认登记和外国投资者收购中方股权出资确认登记。将外国投资者货币出资确认登记调整为境内直接投资货币出资入账登记,外国投资者以货币形式(含跨境现汇和人民币)出资的,由开户银行在收到相关资本金款项后直接通过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境内直接投资货币出资入账登记,办理入账登记后的资本金方可使用。

(二)取消境外再投资外汇备案。境内投资主体设立或控制的境外企业在境外再投资设立或控制新的境外企业无需办理外汇备案手续。

(三)取消直接投资外汇年检,改为实行存量权益登记。相关市场主体应于每年9月30日(含)前,自行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银行通过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报送上年末境内直接投资和(或)境外直接投资存量权益(以下合称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数据。

对于未按前款规定办理的相关市场主体,外汇局在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对其进行业务管控,银行不得为其办理资本项下外汇业务。在按要求补报并向外汇局出具说明函说明合理理由后,外汇局取消业务管控,对涉嫌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参加外汇局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抽样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等相关市场主体应按照直接投资存量权益抽样调查制度要求,按季度向注册地外汇局报送相关信息。

三、银行应提高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合规意识

(一)银行应制定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并留存备查。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操作规程,包括业务受理、材料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核等业务流程和操作标准;

2、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合规性风险审查、经办复核和

3、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统计报告制度,包括数据采集渠道和操作程序等。

(二)银行自行对已经取得外汇局金融机构标识码的分支机构开展直接投资外汇登记进行业务准入管理。

(三)银行应严格按照本通知及所附《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的要求,认真履行真实性审核义务,通过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并应完整保存相关登记资料备查。

(四)银行在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业务过程中,如遇规定不明确、数据不准确或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及时向相关市场主体注册地外汇局反馈。

四、外汇局应强化对银行的培训指导和事后监管

(一)外汇局应加强对银行的培训指导和事后监管,及时掌握其直接投资外汇业务办理和相关数据、报表及其它资料报送情况,对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合规性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事后核查和检查,全面了解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对违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

(二)银行未按规定要求履行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审核、统计、报告责任的,外汇局除按外汇管理有关规定对其处罚外,还可暂停该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对违规情节特别严重或暂停期内未能进行有效整改的,外汇局可停止该银行办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

本通知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本通知实施后,之前规定与本通知内容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地区继续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36号)等有关规定实行意愿结汇政策。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各中资银行接到通知后,应及时转发所辖各分支机构。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

附件:直接投资外汇业务操作指引

国家外汇管理局

篇7: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政策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和规范资本项目结汇管理政策的通知汇发〔2016〕16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外汇管理部,深圳、大连、青岛、厦门、宁波市分局;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为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地满足和便利境内企业经营与资金运作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总结前期部分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同时统一规范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及支付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企业外债资金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推广至全国。自本通知实施之日起,境内企业(包括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不含金融机构)外债资金均可按照意愿结汇方式办理结汇手续。

二、统一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政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是指相关政策已经明确实行意愿结汇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包括外汇资本金、外债资金和境外上市调回资金等),可根据境内机构的实际经营需要在银行办理结汇。现行法规对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存在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比例暂定为100%。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根据国际收支形势适时对上述比例进行调整。在实行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的同时,境内机构仍可选择按照支付结汇制使用其外汇收入。银行按照支付结汇原则为境内机构办理每一笔结汇业务时,均应审核境内机构上一笔结汇(包括意愿结汇和支付结汇)资金使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境内机构外汇收入境内原币划转及其跨境对外支付按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办理。

三、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纳入结汇待支付账户管理境内机构原则上应在银行开立一一对应的“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以下简称结汇待支付账户),用于存放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意愿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并通过该账户办理各类支付手续。境内机构在同一银行网点开立的同名资本金账户、境内资产变现账户、境内再投资账户、外债专用账户、境外上市专用账户及符合规定的其他类型的资本项目账户,可共用一个结汇待支付账户。境内机构按支付结汇原则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通过结汇待支付账户进行支付。结汇待支付账户的收入范围包括:由同名或开展境内股权投资企业的资本金账户、境内资产变现账户、境内再投资账户、外债专用账户、境外上市专用账户及符合规定的其他类型的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结汇划入的资金,由同名或开展境内股权投资企业的结汇待支付账户划入的资金,由本账户合规划出后划回的资金,因交易撤销退回的资金,符合规定的人民币收入,账户利息收入,以及经外汇局(银行)登记或外汇局核准的其他收入。结汇待支付账户的支出范围包括:经营范围内的支出,支付境内股权投资资金和人民币保证金,划往资金集中管理专户、同名结汇待支付账户,购付汇或直接对外偿还外债、划往还本付息专用账户,购付汇或直接汇往境外用于回购境外股份或境外上市其他支出,外国投资者减资、撤资资金购付汇或直接对外支付,为境外机构代扣代缴境内税费,代境内国有股东将国有股减持收入划转社保基金,购付汇或直接对外支付经常项目支出及经外汇局(银行)登记或外汇局核准的其他资本项目支出。结汇待支付账户内的人民币资金不得购汇划回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由结汇待支付账户划出用于担保或支付其他保证金的人民币资金,除发生担保履约或违约扣款的,均需原路划回结汇待支付账户。

四、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的使用应在经营范围内遵循真实、自用原则境内机构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可用于自身经营范围内的经常项下支出,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资本项下支出。境内机构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的使用,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企业经营范围之外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支出;

(二)除另有明确规定外,不得直接或间接用于证券投资或除银行保本型产品之外的其他投资理财;

(三)不得用于向非关联企业发放贷款,经营范围明确许可的情形除外;

(四)不得用于建设、购买非自用房地产(房地产企业除外)。境内机构与其他当事人之间对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范围存在合同约定的,不得超出该合同约定的范围使用相关资金。除另有规定外,境内机构与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合同约定不应与本通知存在冲突。

(一)境内机构使用资本项目收入办理结汇和支付时,均应填写《资本项目账户资金支付命令函》(见附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直接划入结汇待支付账户的,境内机构不需要向银行提供资金用途证明材料。境内机构申请使用资本项目收入办理支付(包括结汇后不进入结汇待支付账户而是直接办理对外支付、从结汇待支付账户办理人民币对外支付或直接从资本项目外汇账户办理对外付汇)时,应如实向银行提供与资金用途相关的真实性证明材料。

(二)银行应履行“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等展业原则,在为境内机构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和支付时承担真实性审核责任。在办理每一笔资金支付时,均应审核前一笔支付证明材料的真实性与合规性。银行应留存境内机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及使用的相关证明材料5年备查。银行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金融机构外汇业务数据采集规范(1.0版)>的通知》(汇发〔2014〕18号)的要求,及时报送与资本金账户、境内资产变现账户、境内再投资账户、外债专用账户、境外上市专用账户、其他类型的资本项目账户、结汇待支付账户(账户性质代码2113)有关的账户、跨境收支、境内划转、账户内结售汇等信息。其中,结汇待支付账户与其他人民币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应通过填写境内收付款凭证报送境内划转信息,并在“发票号”栏中填写资金用途代码(按照汇发〔2014〕18号文件中“7.10结汇用途代码”填写);除货物贸易核查项下的支付,其他划转的交易编码均填写为“929070”。

(三)对于境内机构确有特殊原因暂时无法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的,银行可在履行尽职审查义务、确定交易具备真实交易背景的前提下为其办理相关支付,并应于办理业务当日通过外汇局相关业务系统向外汇局提交特殊事项备案。银行应在支付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收齐并审核境内机构补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并通过相关业务系统向外汇局报告特殊事项备案业务的真实性证明材料补交情况。对于境内机构以备用金名义使用资本项目收入的,银行可不要求其提供上述真实性证明材料。单一机构每月备用金(含意愿结汇和支付结汇)支付累计金额不得超过等值20万美元。对于申请一次性将全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结汇或将结汇待支付账户中全部人民币资金进行支付的境内机构,如不能提供相关真实性证明材料,银行不得为其办理结汇、支付。

(一)外汇局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2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外国投资者境内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及配套文件的通知》(汇发〔2013〕21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54号)等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办理境内机构资本项目收入结汇和支付使用等业务合规性的指导和核查。核查的方式包括要求相关业务主体提供书面说明和业务材料、约谈负责人、现场查阅或复制业务主体相关资料、通报违规情况等。

(二)对于违反本通知办理资本项目收入结汇和支付使用等业务的境内机构和银行,外汇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对于严重、恶意违规的银行可依法暂停其资本项下结售汇业务办理。对于严重、恶意违规的境内机构可依法暂停其办理意愿结汇资格或在外汇局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对其进行业务管控,且在其提交书面说明函并进行相应整改前,不得为其办理其他资本项下业务或取消业务管控。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发布<外债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汇发〔2013〕1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14〕54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改革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结汇管理方式的通知》(汇发〔2015〕19号)、《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5〕36号)等此前规定与本通知内容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外汇管理部接到本通知后,应及时转发辖内中心支局、支局、城市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各中资外汇指定银行收到本通知后,应尽快转发所辖分支行。执行中如遇问题,请及时向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反映。

篇8:外汇管理政策变化介绍

(一) 传导渠道不畅

目前基层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外汇管理部门直接传导到企业和个人;二是外汇管理部门传导到外汇指定银行, 再由外汇指定银行传导到企业和个人;三是外汇管理部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传播的途径进行传导。在通过这些渠道的传导过程中, 外汇管理部门与银行、企业、个人之间经常出现“脱节”, 主要体现为:一是外汇管理部门直接传导覆盖面窄。由于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受人员配置、业务水平、业务范围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 在宣传法规政策时很难做到全面涉及。二是银行对外汇管理政策传导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银行以自身利益出发, 重在争取客源、推广业务, 无暇顾及外汇政策宣传, 多数只停留在对客户咨询的简单宣传解释。三是新闻媒体对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效果不佳。当前通过新闻媒体等机构传导较为普遍, 传导的内容较多, 但由于新闻媒体宣传主要侧重于外汇政策法规条文的转载, 对其解读和分析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这种渠道的传导作用效果有限。

(二) 传导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手段主要包括举办外汇知识培训, 发放宣传资料, 外汇管理部门或银行的窗口指导、上门辅导、接受电话咨询等, 这些手段涉及范围较窄、受众有限, 效果不佳。如, 外汇知识培训多数情况不是针对某项政策的出台才举办, 而且涉及的只是有发生相关业务的企业, 暂时无涉及的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又如, 外汇业务窗口指导效应低、局限性大, 接受传导的人员多限于企业经办人员, 对企业的法人、负责人的宣传情况极少, 因此造成了解外汇管理政策的人更加了解、不了解的人仍然不了解的局面, 传导效果大打折扣。

(三) 传导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基层外汇管理政策传导尚未形成一套运行有效的机制, 灵活性大, 规范性少, 在政策传导过程中的时间确定、内容选择、受众范围、手段运用等方面缺乏规范的要求和统一的操作流程, 各地基层外汇局根据各自特点和需要进行传导, 随意性较大。横向方面, 与涉外企业其他的主管部门如外经局、海关、税务等联合宣传较少, 尚未形成联合协调机制, 没有充分发挥这些部门在外汇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四) 传导内容变化频繁

由于我国对外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对外贸易和外汇管理领域改革正不断走向深入, 外汇管理政策处于不断更新、不断调整之中, 变化的频率较快, 不仅是银行、企业和个人, 包括基层外汇管理工作人员, 对外汇管理政策的了解和掌握都处于一种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 在更新观念、政策理解等方面出现偏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外各方宣传和学习政策法规的积极性。

二、政策建议

(一) 疏通外汇管理政策传导渠道, 提高传导效率

一是减少政策传导的内部环节, 改变层层转发文件的做法, 外汇管理政策由外汇局直接向社会和基层外汇局发布, 政策解答和宣传由分局以上统一完成, 基层外汇局主要做好政策执行中问题反馈、效应分析和一些日常操作性的工作, 这样既可提高政策传导效率, 又能确保政策解读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扩大外部的政策传导渠道, 将外经贸、海关、税务、工商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外汇政策传导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外汇管理部门加强与这些部门配合, 共同推动政策的宣传落实, 可达到较好的传导效果。三是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业务辅导和培训, 并通过考核的形式, 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水平, 促使外汇管理政策通过银行向企业或个人的传导过程更加通畅。

(二) 加强外汇管理政策宣传, 丰富传导手段

一是创新宣传模式, 规范宣传内容。在传统的上街宣传、上门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的基础上, 可通过网络平台, 建立外汇知识和外汇政策咨询网, 由总局直接对外汇管理政策进行解答和宣传。二是发挥银行窗口延伸作用, 扩大宣传面。鼓励银行扩大基层支行网点的外汇业务经营范围, 通过外汇业务在银行各网点的普遍开展, 带动银行窗口服务范围的扩大, 既方便企业和个人办理外汇业务, 又能通过银行众多的网点来普及外汇知识, 传导外汇政策。

(三) 建立健全传导机制, 实现政策传导有序规范运转

一是建立完善外汇管理部门内部的政策传导工作制度, 明确各级外汇局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和职责分工, 规范政策传导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制订对基层外汇局政策传导工作情况的考核标准, 实现传导工作内部制度化管理。二是建立健全与其他涉外主管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 采用联席会、简报等多种形式, 向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报外汇管理政策动向, 推动外汇管理政策在政府部门间的传导。三是建立重点涉外企业联系制度, 以点带面, 通过点对点的业务宣传和传导, 可以使重点涉外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政策, 自觉执行。由于重点涉外企业影响较大, 通过重点企业带动全行业或全辖区的对外汇管理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同时, 通过重点涉外企业收集政策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相关建议, 进行政策反馈, 从而提高政策效应。四是建立对金融机构政策传导工作的考核制度, 强化金融机构对外汇管理政策传导作用的考核, 以制度约束的形式促进金融机构外汇从业人员学习外汇政策及操作规程, 不断提高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从而提高金融机构政策传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深化外汇改革, 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上一篇:房子维修的协议书下一篇:《风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