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2024-05-26

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共11篇)

篇1: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六年级一班运动与健康调查问卷

同学们,我们是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这份问卷请你们认真、如实地完成,我们保证不会透露你的任何信息,不要有心里顾虑哦!

一、选择

()

1、你几年级?

A、二年级 B、四年级 C、六年级()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

3、你的体重?

A、30kg以下 B、30—40kg C、40—50kgD、50kg以上()

4、你比较爱做什么运动?

A、足球 B、篮球C、排球D、跑步E、跳绳F、其他()()

5、你每天一般在什么时候运动?

A、早晨 B、中午C、上午D、下午E、晚上()

6、你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减肥 B、锻炼身体 C、玩 D、被逼的 E、其他()()

7、你课外的运动有多长时间?(在括号里填入数字)A、每天 B、一周()次 C、一月()次 D、基本不运动()

8、你们老师经常占用你们体育课吗? A、是 B、不是 C、有时候

二、简答

1、你认为运动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你的身体健康程度和运动有什么关系?运动能改善你的身体健康情况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年级一班运动与健康调查问卷

同学们,我们是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们。这份问卷请你们认真、如实地完成,我们保证不会透露你的任何信息,不要有心里顾虑哦!

一、选择

()

1、你几年级?

A、二年级 B、四年级 C、六年级()

2、你的性别? A、男 B、女

()

3、你的体重?

A、30kg以下 B、30—40kg C、40—50kgD、50kg以上()

4、你比较爱做什么运动?

A、足球 B、篮球C、排球D、跑步E、跳绳F、其他()()

5、你每天一般在什么时候运动?

A、早晨 B、中午C、上午D、下午E、晚上()

6、你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减肥 B、锻炼身体 C、玩 D、被逼的 E、其他()()

7、你课外的运动有多长时间?(在括号里填入数字)B、每天 B、一周()次 C、一月()次 D、基本不运动()

8、你们老师经常占用你们体育课吗? A、是 B、不是 C、有时候

二、简答

1、你认为运动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你的身体健康程度和运动有什么关系?运动能改善你的身体健康情况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2: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今年的体育与往年不大一样。它不单是“体育”。而是“体育与健康”,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所以除了常规的技能训练外,还增加了体能训练,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表现还可以吧。课上能积极配合老师,按要求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虽然身体有些胖,但我从来不偷懒,尽我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也由于体重比较大,所以耐久跑不是很好,但也能达到老师的最低要求。爆发力还是不错的。所以今后会多增加体育锻炼,一是可以减肥,二是可以提高体能素质。

篇3: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2月~2009年6月参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级本科生羽毛球选项课学生80人。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搜索有关高校运动处方教学、学生体质测试的文献,阅读和整理了该领域的研究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等有关高校,向有关专家了解普通高校运动处方教学的相关问题。

1.2.3 问卷调查法:发放了8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9.4%和96.8%,问卷对高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有关问题进行调查。

1.2.4 实验法:将实验对象中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中相近的学生8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采用羽毛球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2.5 数理统计法:运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的影响

注:* 表示 p<0.05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1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体重、体脂率、安静脉搏、台阶试验指数及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后台阶试验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与实验前略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反映了运动处方教学对提升学生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有显著的效果。

2.2 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注:*表示 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示有差异。

从表5看出,实验组学生50 m、1000m、俯卧撑、羽毛球半场触球的成绩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2.3 运动处方教学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生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4]。研究显示,体育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有心理疾患的人能产生更明显的效益[5]。本研究采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此表包括9个因子。每一个因子反映出测试者的某方面症状情况,[6]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实施运动处方模式教学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见表3。

注:“*”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3可知,实验组学生实验后各因子得分均有所下降,且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因子上明显下降,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在抑郁因子上与实验前相比有差异。而对照组实验后在人际关系、焦虑因子上与实验前相比有差异,其他各因子项目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反映出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良好影响,对“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项目有明显的作用。说明实验组在这些因子上的进步与运动处方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特点有直接关系。一方面,运动处方教学的运用可以为人际交往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和宽松舒畅的环境,它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心理感受[7];另一方面,运动处方教学对参与者的人际交流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与配合默契的要求更高,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和改善了参与者这方面的心理能力向健康方向发展[8]。运动处方教学的应用,对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压力,消除心理紧张[9]、对抗焦虑或抑郁状态有着积极的意义。

3 结论

3.1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后,学生的体脂率下降,台阶试验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上升,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对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及心肺功能有明显效果。

3.2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动中对负荷强度,负荷量和运动频率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科学性,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增进了健康。

3.3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效果显著,学生在改善人际关系,抗焦虑及偏执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摘要: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下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体质、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不足的现象,通过实验研究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善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了健康,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其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显著,推动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运动处方,大学生,体质,技能,心理

参考文献

[1]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7

[3]宋宝义,李玉晨编著.运动处方[M].辽宁科技技术出版社,2000.1

[4]李薇,陈宝玲.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研究[J].体育学刊,2004(4)

[5]洪炜.心理评估[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6]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发展篇[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6.6

[7]刘纪清.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8]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9

篇4: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形态及生理机能都将发生巨变,因而在心理上承受着种种困惑与挑战。由于同学们的心理正处在变化剧烈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而且面临着考试、升学、就业、交友、恋爱等诸多人生重要选择。有各种身心矛盾和众多的心理欲求,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性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而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是最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机期”。

二、高中生多样的个性与多项选择的结合

1.个性是由需要、信念、动机、兴趣和世界观等构成。对与中学生来讲,动机和兴趣更有现实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两性的个体差异,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在分化,多数男生表现的越来越好动而相反多数女生表现的越来越好静。因此在此差异上既要求区别对待又要求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所改变,尽力满足需求。

2.在体育课上和不同项目中同学们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和选择态度,需要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受同学们的体育基础及爱好和教师的专长和教学水平的多种制约的影响,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学采取改革措施,改变现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实施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施以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全体同学动起来,教师在一旁技术指导,这样同学们就在各自的所好上寻找到快乐,身心得到很大的放松,有利于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的发挥。从而体现出新课程大纲的内容,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高中生要培养良好竞争及合作精神

1.良好的竞争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与别人和别的集体展开良好的竞争。由于体育本身就有竞争的特点,因此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在规则的允许下,教师鼓励同学们展开良好的竞争,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良好的竞争,可以培养了同学们对胜利的渴望意识,又激发了同学们对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良好的竞争可推动自信心的极大提高,对精神面貌有极大的改观,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的综合体现。而良好的合作则是为了有更强的竞争力,合作是指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相互配合。在体育活动中,竞争和合作同时存在,或是同时唤起合作与竞争,或是交替的引起合作与竞争。在新课程体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既有个体的联系又有相互配合的联系活动,既有主动帮助别人的义务,同时也有被别人帮助的权利,既有个体的竞争又有团体竞争的比赛活动。体育活动的竞争与合作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勇于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的积极的作用。

篇5: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虚弱,而且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美、良好状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才是现代人应有的健康观。体育活动对人的身体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能调节情绪,消除紧张、不安、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发展。心理学家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与适应的情况。”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能力的心理状态。这表明,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据《大众心理学》刊载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章介绍,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发病率为16%~42%,其中神经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据《东南早报》报道,一名大学的研究生因患有抑郁症而跳楼身亡。可见,心理障碍对高校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及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

1.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过程。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集体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差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独立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对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环境等不适应。其中还有部分大学生由于离开了父母,失去了家庭对他的约束力,加之学校管理不到位,便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嗜好,如吸烟、酗酒、熬夜、沉迷电子游戏、热衷泡网吧、饮食不规律等,这些因素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就业竞争激烈;家长们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越来越趋向一种感情支配下的病态心理,由此产生的非理性行为造成对孩子的伤害;同时,社会上一些人在道德、精神方面发生的种种不健康现象,诸如职业道德的缺乏、贪污腐化现象严重、黄色网站渗透进校园等,对大学生的影响甚大。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部分大学生意志力薄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4.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

学校健康教育与心理卫生工作相对薄弱,大学生本身缺乏心身保健意识,心理保健知识更是贫乏。尽管不少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但得不到及时的帮助、疏导和有效的矫治,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身体素质而忽视心理素质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功能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大学生的心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在激烈的竞争和完善自我的奋斗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变化。通过参加某些体育活动,就会使运动中枢神经兴奋,兴奋从大脑传到肌肉;肌肉的工作状况也可以通过运动神经传至大脑,使运动中枢兴奋,并释放出一些能引起精神愉快的物质,从而抑制由于挫折而造成的焦虑和抑郁,起到转移、分散注意力和放松神经的作用,使学生忘掉那些失意、压抑以及悲伤等不愉快的事情,最终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挫折,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

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失去自信心,陷入一个封闭的小环境中,对周围充满了不信任感甚至敌意。而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总是与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尤其是集体体育活动的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体育游戏)。这些活动会增强大学生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使他们忘却烦恼和痛苦,减轻孤独感;使大学生变得开朗、活泼,增加亲密感和安全感;使大学生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有利于摆脱猜疑和不信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体育活动可满足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现在大学生上体育课,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来选择项目的。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都会在活动中表现出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这样,会使大学生精神百倍,以愉快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迎接每一天。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体育活动能改善人的智力

体育活动能让人的大脑获得充分的氧气,消除大脑疲劳,从而改善人的智力。焦虑症患者往往由于内心的紧张和不安,造成思维混乱,逻辑性变差,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如果经常选择一些可促进脑细胞发育、提高心理功能的项目(爬山、打拳),就能使大脑供氧充足,脑细胞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人恢复到正常的心理状态,有效地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

5.体育活动可消除疲劳

在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做一些轻松的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延缓疲劳的出现,并可锻炼意志,做到不向命运屈服,不向困难低头。

四、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1.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要想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就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活动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如开展太极拳、游戏、慢跑等体育活动,可使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其强迫症症状;开展足球、排球、篮球等体育运动,可使人际关系融治,消除其人际关系敏感的困扰;经常开展健美操、体育舞蹈、体育游戏等娱乐性较强的活动,使学生身心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培养与提高。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2.选择好的活动项目

要教育学生懂得,当决定采用体育活动的方式来调治心理疾病时,要选择有效的体育活动:一是自己特别喜爱的活动项目;二是自己比较熟悉的、感觉有趣的活动;三是有针对性的磨练自己的意志的活动。正确的、合适的体育活动,不但能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而且还能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3.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调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篇6: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精选【1】

1)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

2) 树老怕空,人老怕松。戒空戒松,从严从终。

3) 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心灵的疾病,比肌体的.疾病更危险。

4)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

5)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

6) 顺其自然,量力而行。善待自己,无愧于心。随遇而安,自成天趣。信马由缰,快乐安康。

7) 人生有缘才相聚,何必与人过不去。人逢花甲叹时短,我命在我不在天。

8) 人无泰然之习性,必无健康之身体。

9)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

10) 心胸狭隘、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命不久长。宽宏大度、心旷神怡、处事大方、长寿健康。

11) 难能之理宜停,难处之人宜厚,难为之事宜缓,难成之功宜智,

12)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剑

13) 生活像镜子,能照人影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常哭病来了,常笑病没了。

14)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15)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集锦【2】

1) 重视健康,淡泊钱财,死不带去,生不带来。

2) 忘掉过去,珍惜现在,享受今天

3) 心胸开阔,心地善良,处事泰然,性格开朗。爱劳动,不懒惰,爱活动,不闲着。

4) 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心理不好,病治不好。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不生百病,不用药方。

5)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无气不生病,无毒不生疮。

6) 心理平衡,生理平衡,预防疾病,身体安静。

7) 心理健康是智慧的源泉;身体健康是幸福的保障。

8) 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暴食暴饮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9) 心中欢乐,强身健体;心中烦愁,伤神减寿。

10) 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理智。幸福生活,来自健康的身体。

11)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怕不动,脑怕不用。志怕不坚,心怕不静。机器不转要生锈,人不锻炼要减寿。

12) 通则不疼,疼则不通。血脉畅通,百病不生。脑子常用,目明耳聪。精神不运则愚,血脉不通则玻

13) 良好的健康状况,美好的愉快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

14) 吃饭七成饱,穿戴适当少,耐点饥和寒,益寿又延年。这就应验了,千古之名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15) 有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贪图享受,贪图好吃),有的人吃饭为了活着(即好吃味鲜,又要注意营养保剑健康长寿,多给祖国做贡献。)

运动与健康的名言警句推荐【3】

1) 细粮四、粗粮六;主食四、副食六;动物四、植物六;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

2) 学习深钻细研,学识博大精湛。吃饭细嚼慢咽,身心健康平安;学习马虎粗心,知识真伪不分。吃饭虎咽狼吞,肠胃撑胀伤身。

3)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4) 经风雨,见世面,勤活动,多锻炼,精神安,体魄剑

5)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时机一到,一切都报。恶人大都命短,好人一生平安。

6) 夫妇三从四得:说的正确听从,指挥对的服从,老伴外出跟从;一时冲动***得,买必需品舍得,相互好处记得,生活保健懂得。

7) 健康长寿之法:“保健锻炼,快走慢跑”;健康长寿之道:“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健康长寿之秘诀:“按时作息,规律生活”;健康长寿金钥匙:“心理平衡,天天欢乐”。

8) 十者寿,即:合理膳食者寿,体动心静者寿,清心寡欲者寿,勤于动脑者寿,修身养性者寿,与人为善者寿,谨慎认真者寿,忘病忘忧者寿,听乐观景者寿,老有所为者寿。

9) 保健保健,有病保健,为时已晚,受罪花钱。结果——平均寿命,差二十年

10) 旺盛的精力,来自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标志。

11)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甜语甜食,夺志坏齿。生活有度,人生添寿。吃饭有度,不胖不瘦。

12) 一个经常旅游的人,必有渊博的知识、不挠的毅力。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必有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13) 四莫忘:养生莫忘养心,养心莫忘寡欲;至乐莫忘求知,求知莫忘读书。

14) 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未老先衰颓;莫把烦恼放心头,免得白了少年头。

15) 人劳五伤: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卧伤气。时常变换,动作姿式。有利健康,有利休息。

16) 提前生病,提前肥胖,提前衰老,提前死亡。当今社会普遍现象。贪图好吃,忽略健康。精神文明,还没跟上。认真学习,保健知识。加强锻炼,调控饮食。心安神怡,强身健体。

17) 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18) 睡觉像个“狗”,活到九十九。活一天,赚一天,活一天,乐一天。

19)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休息。保持乐观情绪,遵循生活规律。白天按时运动,身体就会康宁。晚上按时休息,精神就会安逸。

篇7:健康与运动作文

进过调查,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人群所占的比例在迅速上升,人们的健康状况在下降。缺乏运动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主要诱因之一。全世界每年死亡者中有200万人死亡的原因可部分归咎于缺乏运动。由于人们的运动量大大减少,今天的人类60%将死于几十年前较为罕见的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这些都是缺乏运动造成的恶果,可见对于人们的健康,适度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有许多人觉得运动太苦、太累,没有味道;工作忙,上班应酬多,就没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有些人有时晚上又要去搓麻将,没时间也没精力去锻炼身体;上班下班都坐着,没有运动观念,而且因长时间不运动,一运动就非常累,就不想运动。

其实,适当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功能,改善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使我们的体态更健美,还可以健脑,消除疲劳,促进心理健康。

篇8:运动与小学生身心健康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简单的说, 就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人体所需的摄氧量与需求相等, 达到平衡的生理状态。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久性运动。有氧运动要符合三个条件分别是:运动时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运动的时间一般在15分钟以上;运动负荷以心律计算一般为60%-80%之间。

一般最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很多, 如慢跑、游泳、气功、郊游、太极拳、健身操、攀岩、爬山、快步走、各种球类活动、街舞和瑜伽等。总的来说, 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强度不益过大, 在练习时进行有氧耐力, 测量运动强度可以把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指标。对于青壮年人来说, 运动强度可达到80%以上的最大摄氧量作为参考值;对年纪大的老年人来说可以采用60%以下的最大摄氧量强度较为合适, 由于最大摄氧量的测试难度比较大, 可以采用心率来衡量强度, 一般以运动后的即刻心率在120-140次/分钟较为适和, 心率最大不超过150次/分钟。在体育锻炼时间内要保持一定的强度, 一般每天活动的时间不要少于30分钟。

二、有氧运动与大学生心理保健

现今大学生大多为家中的独苗, 过少的教育容易形成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等不良习惯, 从小缺乏集体观念, 家长的过分袒护, 使之缺乏为人处世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步入大学以后, 比以前交往的范围扩大, 过分的任性与自私, 导致交往失败, 而致使性格内向或不爱说话, 而又因无倾诉对象, 产生自我封闭、偏执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网络里寻找心理满足, 他们便一头扎进网络里不能自拔, 不想与人面对面交往, 久而久之, 导致人格分裂;还有一些大学生步入大学后, 对新的环境、事物、人际关系、教学模式不适应, 不能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方法, 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有的自信心下降, 有的还得了考试恐惧症。另外,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感觉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差甚远, 导致其心理失去了平衡, 甚至有退学的想法, 再加上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就业压力过大等, 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诱因, 因而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针对上述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师及相关人员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来制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人选择、不同形式的有氧运动方案进行锻炼, 如通常性的健美操练习, 可以促进发育和机能的发展, 有助于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塑造完美身材, 提高柔韧度、协调、灵敏度、力量等身体素质方面也有显著的作用, 这些对与那种不敢与别人交往的自闭型和缺乏自信心类型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优美的音乐相伴下, 它不仅能很好的使学生之间相互沟通, 还能使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在这里得到彻底的释放, 运动中融合了和谐、高雅、艺术的气息, 在此得到彻底的体现, 还能增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往欲望。

因此, 了解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是体育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情况, 根据心理保健的教学特点, 避免在练习过程中的易疲劳、易厌倦、怕困难的问题, 变换多种训练方式, 结合学生身体锻炼情况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

三、有氧运动与心理疾病

一般来说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 从生理角度讲由于器物及肌肉反射的刺激, 这一反射传导到脑垂体后, 使运动者在运动后有一定的愉悦心理再就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血流速度加快, 新陈代谢旺盛, 会排出一部分人体中的不良物质。从心理角度看, 由于社会竞争激励, 职场压力较大, 使很多社会处于亚健康状态, 焦虑、烦躁、紧张常常伴随着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 压力没有及时的进行疏导, 进而发展为心理疾病。从社会角度看, 经常参加有氧运动, 接触更多的社会人群与团体, 体验运动过程中的竞争, 进而缓解社会压力与工作压力, 压力的减少则对练习者的身心健康有益。据美国的一项调查, 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 有60%的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即宣泄疗法来治疗焦虑症, 80%的医生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5]。尽管目前有一些心理疾病的病例以及有氧活动为什么会对心理疾病的减缓和消除尚不完全清楚, 但有氧运动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治疗的手段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临床研究的数据表明, 慢跑、散步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对治疗有抑郁症的人群来说效果十分明显, 它能够减轻症状, 增强锻炼者的自信心。

结语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简单的说, 就是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人体所需的摄氧量与需求相等, 达到平衡的生理状态。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耐久性运动。大学生通过更多的有氧运动体育练习, 有助于其获得健康的心理以及有效的抵抗心理疾病的发生。当今世界多说的学者与专家都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学业、爱情、人际等等压力, 正在成为我国压力较大的人群之一, 关爱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其更好的成长, 更好的服务于祖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启江.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J].湖南师范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56-58.

[2]闫海.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N].《人民日报》, 1989 (12) :8-15, .

[3]张晓波.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0 (4) :82-86.

[4]王艳等.健美操对改善高校女生身心机能的积极作用与效果的实验研究[J].文史资料, 2005, 28:46-47.

篇9: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关键词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学生

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是许多人所熟知的事实。关于体育锻炼“健身”的功效,人所共知;而对于“健心”的功效,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国外,体育锻炼正日益成为一种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和调节心理状态的手段;在国内,体育锻炼也较普及,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推动了人们锻炼的热情,但对于体育锻炼的“健心”功效,了解的人就少些,为此本文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作进一步论述,以使更多的人能全面认识体育锻炼的多功能价值。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綜合概念,它涉及医学现象、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二、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能促进认识能力

发展体育锻炼的各个运动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

(二)体育锻炼可调节情绪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可使情绪得到调控。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心理异常和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体育锻炼能直接给脸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如:麦格曼(Mcinman)等人(1993年)对体育锻炼后的被试者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条件得到显著降低,而在业务和愉快程度上却得到显著提高。伯格(Berger,1993)研究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最大心率的60%—75%)活动的锻炼者,每次活动20—60min,有助于情绪的改善;还有些研究人员研究发现,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这如同人们在愤怒时摔东西时的迁怒,宣泄作用,通过运动行为的替代作用,可以减弱或消除情绪障碍。在当今的快节奏、高效率、强竞争的时代,人们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在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三)体育锻炼能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人们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动机,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性更趋于成熟。体育锻炼还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形式。因为体育锻炼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它总是与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通过与它的接触,人们在运动中能够较好地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活动在增进人们的相互交往,克服孤独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体育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

体育活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拜巴沙,1985)。我国学者梁德清在对高校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发现,中等运动量体育锻炼的学生其应激反应水平最低,这些都说明了,体育锻炼在降低应激反应方面的功效。

三、体育锻炼的心理治疗效应

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与人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这一社会活动则为人提供了一块珍贵的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身体、人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人与周围的人能够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促进主体对环境的适应、促进人际关系,使人达到身心平衡,获得心身健康。同时,如果某些人存在心理上特别是人格上的某些缺陷,也可在这一空间通过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活动得到较好的矫治。

四、体育锻炼在“健心”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和改善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和不适宜的运动量会伤害人体,因此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在众多研究得出较一致的结论,认为取得较大心理效应的体育锻炼活动是:令人喜欢、愉快和有趣的活动;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运动;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活动;可自定步调的运动活动;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活动等。

总之,体育锻炼不仅可促进人认识能力的发展,改善情绪,同时也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而且能降低应激反应,减轻或消除心理疾病。在锻炼中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保持中等或稍大的负荷量为宜,从而达到真正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杨国庆,尹恒婵.大学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 邢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篇10:科学运动与健康

上了科学运动与健康这门课后,我收获很大,了解到很多关于运动和健康的知识,了解运动与健康是有必然的联系,了解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

正如我们每个人所知的:生命在于运动,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运动健身已经成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获取健康的途径。然而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误以为只要运动就有益健康,学了科学运动与健康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运动也是把双刃剑,因为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将产生一系列具有“双向效应”的适应性变化,既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只有合理运动才能保持肌体健康、延长运动寿命。想要拥有健康必须要恰当科学的运动,选择强度适合的运动,合理安排时间,坚持运动。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如果不坚持运动,只是偶尔运动一下,这样的效果跟一直没运动的效果的效是一样的,所以既然要通过运动来获取健康就要坚持的运动。另外运动并不是说做得越多越有益,一次性坚持的时间越长越有益,凡事都要适量,运动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运动过量或者连续持续时间太长也是不利健康的,就像老师上课讲她朋友的例子一样,老师的朋友有运动强迫症,总是想要运动,不运动就觉得不舒服,并且他经常连续长时间的运动,这没使得他更健康,反而导致他身体日益消瘦与衰微。所以如果想让运动与健康挂钩,合理的安排运动时间是必不可缺的因素。

可是运动有很多种,我们该怎么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运动来锻炼自己呢?所以接下来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运动的种类及其对健康的相关影响和怎么合理的去进行该项运动。首先介绍的是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以一种连续而有节奏的方式锻炼大肌肉群,形式包括步行、骑单车、舞蹈和爬楼梯。虽然所有的氧运动都可以帮助我们消耗热量,对身体健康有益,但随着强度的提高,有氧运动对于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愈来愈显著。对成年人来说,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或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就能有效地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除了燃烧热量和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外,有氧运动还能降低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提高人们的幸福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接下来是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包括涉及肌肉及韧带活动度的运动,常见的如瑜珈和伸展运动。一般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柔韧性训练。在进行高强度跳跃运动前,进行充分的伸展运动能减少发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柔韧性训练还能帮助缓解塑型训练后产生的肌肉酸疼并有效提高运动成绩,在此,老师跟我们讲了一些怎么了解我们自己身体柔韧性的方法,还

找同学上台示范,让我们深刻的了解该方面的知识。然后是塑型训练,塑型训练,如举重,主要作用是增强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和骨骼的体积。目前一般建议每块目标肌肉群每周训练2-3次。塑型训练是最有效的保持瘦体重,增加肌力及肌耐力方法。还有研究表明此种运动能显著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即使是简单的塑型训练也能提高骨骼的健康程度。最后还有无氧代谢运动,无氧运动是机体供应的氧气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肌肉在没有持续氧气补给的情况下工作的一种运动。正因为没有充足的氧气,能量使用不充分,肌肉的时间就受到限制。因此,无氧代谢运动一般不能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最典型的无氧运动是指一些高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100米跑、跳高、投掷、举重等。

通过这节课程,不仅仅了解到运动的知识,还深刻的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所以我决定为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健身锻炼计划,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跳舞,所以我决定以后每周至少抽3天时间来跳舞,每次至少跳1个小时,做多不超过2个小时。这作为有计划的运动。另外我要使自己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去运动,计划之外的时间也可以把运动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后能不搭车的时候就骑自行车或者步行,能不搭电梯就走楼梯。

篇11:运动与健康讲座

健康教育知识

◎什么是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健康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与健康

中国有句古话,叫“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现象,但是揭示了一个真理:“用进废退”。对于健康而言,说运动是金一点也不夸张。按中医理论,运动可使全身气机条达,血脉流通,所以不生疾病或少生病。肌肉在运动中变得发达有力,骨骼在运动中变得坚强和结实。所以说,最好的保健秘方,不是灵丹妙药而是运动。

1.运动与防病

(1)运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运动锻炼,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血液的输出量,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全身的血液供给。(2)运动能防治糖尿病。有人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其实,糖尿病的确是由于缺乏运动引起的疾病,运动可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加速细胞对糖的氧化和利用。另外,运动也加速脂肪的氧化,故而少得肥胖病。(3)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威胁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而运动是增强钙吸收的最有效办法。缺钙者只有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使骨骼承重,才能提高补钙的效果。通过运动锻炼,增强骨承受负荷及肌肉牵张的能力。所以,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4)运动能防癌。有关研究指出,经常性的 1 运动锻炼可使大肠癌的发生率减少一半。因为久坐不动必然导致肠蠕动缓慢,形成便秘,运动能增强肠蠕动,有利于体内毒素及时排出,此外,由于大便畅通,减少了毒素的再吸收,也减少了乳腺癌、肺癌和其它癌症的发病率。(5)运动能健脑防衰老。锻炼有增强记忆力、活跃思维的功效,也可直接对脑产生影响。锻炼可增加“脑源性神经因子”的形成量,这种物质能促进神经轴突的生长,而且能提高脑细胞抑制氧化物和毒素的能力。

2、运动多少为适宜呢?

运动健身其实也不需要太大的运动量就能达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如果我们每天坚持10分钟的散步,身体状况将大大改善。如果每天坚持一小时的步行,那么每周可通过体力活动消耗掉2000卡路里的热量,我们的预期寿命将会延长整整2年。运动健身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达不到目的的。

3、选择运动项目

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骑车、越野滑雪、打网球等等。在健美运动中,健美操以及在跑步机、登山机、划船器、滑雪机、拉力马等器械上的运动也都属有氧代谢运动。所以它是目前健身强体和减肥的最有效运动方法。

还有无氧运动的项目举重、拳击、短跑以及田径项目中的竞技运动。

在我们日常进行的运动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既不属有氧运动,也不属无氧运动,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如足球、篮球、排球、体操、中距离跑、游泳及摔跤等。是耐力和力量的综合体现。这种运动同样有健身减肥的作用。

临漳县医院护理部

上一篇:《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教学反思下一篇:音乐诗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