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2024-06-23

图像运用英语教学(通用11篇)

篇1: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浅谈运用地理图像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做法论文

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内外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我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了地理图像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独立获取的地理知识能力。

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布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新编地理教材注重用地理、地理图像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在每一章节的开始及中间都没有读图、插图内容。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地理、地理图像使学生获取知识,是笔者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明确目标,挖掘图像隐含的知识信息

地理图像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要求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准确、可行的图像目标,便于学生对图像的掌握,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根据读图目标和学生实际,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学习地理、读图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时,在课堂上我边讲边引导读图,提出问题:1、非洲的气候为什么炎热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气候是怎样分布的?3、赤道附近的东非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4、非洲北部为什么有广大的沙漠?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读图,随时给予点拨,并启发学生注意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思考。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教师的点拨、启发而积极地活动,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图像,促进知识的掌握

教材中有些原因表现的地理事物比较复杂,学生难以分辨所要了解的内容,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简化原图,设计出形象、直观、简明、要点突出的地理略图,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读图,使学生既有整体的概念又能掌握大纲要求的知识。如:学习我国的铁路运输,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但课本插图和图册内容复杂。课堂上,我绘制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略图,将主要的内容表现出来,使之突出、醒目,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到要点上,很快掌握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及注意了铁路枢纽。 四、以图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知识的内化

1、引导学生“说图”,强化知识记忆

地理图像内容复杂,学生一看就知道,过目就忘,这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图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因此我便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对照课堂上提出的图像目标,看图出题,教师指图设问,同桌之间相互提问或让学生到讲台上指图讲解,这样,强化了记忆。

2、指导学生填涂,加深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生通过读图、识图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图像内容和知识,但还必须不断加强巩固,并形成空间概念,这是学习地理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在让学生读图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绘制成空白黑板图或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提出明确的填图要求以及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填图。这样学生既巩固加深了读图得来的知识,又形成了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边讲边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印象。如:在讲到中国矿产分布时可以把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作为基图,用彩笔把不同的矿产符号逐条标出其位置,并引导学生在填图上填出矿产地名称。又如: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地图上用彩笔分别表示出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最后,成为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地图,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主要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分布,并且在大脑中形成了我国山脉的整体框架。

4、指导绘图,培养能力

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填图获得地理知识外,还应经过绘图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这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根据教材内容及要求边讲边绘图,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图,并加以填注。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动手,获得了知识,加深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同时提高了读图、绘图的技能。

篇2: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的实现主要依赖与计算机的功能辅助。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处理速度快、真实准确度高、保存功能强大等特点,因此运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的技术也具有非常多的优势。下文将针对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工业、道路交通、遥感处理以及工程图纸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叙述。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子在农产品加工及收获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在农产品加工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相关技术的处理后,实现在农产品采摘或者加工的机器自动化操作,减轻人力负担。现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产品加工和收获上的应用在我国的现代信息科技中已经得到实现,例如我国研发的蘑菇自动化采摘系统,它就是利用计算机的视觉相关系统控制机器人进行蘑菇采摘的相关操作,不仅实现采摘速度上的提升,还实现了在采摘中控制对蘑菇造成损伤以及发生的最低化。在国外,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采摘中的应用也早有实现。像外国的人研发的鲜虾加工操作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鲜虾的形体特征进行自动化切割加工处理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是工业发展中的关键,而工业自动化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应用是必然的,并且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像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需要的一些机器设备及其相关零部件构成图以及生产线的的识别系统装置,它们都是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相关系统构成进行识别处理,然后将准确的控制或者理想结构图传递给机器控制系统或者机器人,从而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应用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已经亲眼见证过,它其实就是道路交通的摄像监控系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绿灯摄像头或者高速公路上的监控系统等,这些都比较常见。在道路交通运行中,红绿灯摄像头将检测到的一些交通违章行为的图像通过摄像头拍摄记录下来,传送到计算机的相关系统中进行储存保护起来。这其中红绿灯摄像头对道路交通中的违章行为进行自动检测识别以及拍摄保存的过程就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道路交通中的一个实际应用的过程。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计算机主机对某领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控操作。过程中计算机的监控以及遥感技术对某领域信息情况的收集等,这些都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遥感技术中应用的体现。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字工程图纸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等软件实现对工程图纸的设计绘制、信息转换等过程,它是工程图纸设计的.一种常用技术,对工程图纸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就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目前在实际中的应用广泛程度来讲,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将来的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在未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不仅会在图像处理的清晰度、真实度以及其他的图像因素的技术手法上越来越纯熟,还将在图像的分辨率、传输率以及多维成像等方面有所成就。其次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工业工程制图、在技术自身装置的简化应用等方面都会朝着越来越精准化越方便化的方面发展。这样一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也将普遍化被应用。

结语

篇3:运用动态图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运用动态图像,培养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追逐事物的新奇,自控能力差。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直观性、变化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高度注意的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从而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呈现的直观形象具有如下特殊优点:第一是有文字、图像,也有动画图示,并伴随着音乐和解说;第二是顺序呈现具有一定情节,好像一部童话故事片,符合儿童的生活认知和心理;第三是快慢、动静可控,给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提供有利条件。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过去一般是利用线段图用一些教具演示进行教学,学生感知程度低,不少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我们可以运用课件演绎相遇过程,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也集中,气氛活跃。

二、运用动态图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反应。要克服这个弊病,就必须让学生对每一个问题有所反应,这样才能使学生由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要使学生的积极反应得到实现,必须使学生立即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即给学生“及时确认”或“及时强化”。当一个操作反应为一个刺激紧随时,这个操作的力量就会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为学生的积极反应创造了条件,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奋发向上。

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课件中,屏幕先出现两个相同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厘米。拼成不规则的周长后,它的周长是多少?学习困难的学生打入答案是8,这时屏幕立即显示一个生动的画面,有一个卡通人在打靶但没有打中,从而提示学生本题的答案是错误的,紧接着显示一句激励性的话语。对基础好的学生,当完成这一题后,屏幕立即显示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拼成不同的图形并计算它的周长,又获成功后,屏幕显示六个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图形……直至最后出现各种复杂的图形(如下图)。

课后统计,有82.3% 的学生孜孜不倦地寻求题目的不同解法,有的甚至第二天、第三天还与老师讨论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获得的成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而计算机的不断挑战,诱导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他们的深层潜力不断得到挖掘,从而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动态图像,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创设具有渗透力、亲和力、影响力的情境,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

如在20以内加减法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应用多媒体演示同学们在游乐场游玩项目、价格、人次情况的调查情景,然后出示题目:王X和黎X同学各带了20元钱,他们到游乐场转了一圈,了解到如下信息:

再提出问题:如果你也有20元钱,打算怎么玩?大家众说纷纭,各人提出各自的玩法。多媒体的应用,使一个个数学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点燃了学生心中创造的火花,使学生学会了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篇4:运用图像导学法实现地理有效教学

【关键词】图像导学法 地理能力 地理教学

地理图像是一种内容丰富、图例清楚的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图像导学法是指借助图像系统、教师设疑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图像解决地理问题,从而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和特色,我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导学法,它让学生当“演员”,学生跟着我“导”的方向走,课堂上有声有色,教学效果明显转好。

一、运用图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像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大陆漂移”、“板快构造”学说这一难点内容时,我先展示“海鸟、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图”,然后这样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海鸟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那么,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又如当讲到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航海、渔场和海水污染的图片,启发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航?世界四大渔场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污染形成原因?”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导思,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的能力

通过对地理图像资料的分析,可以导出地理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避免地理教学只讲“地”,不讲“理”的弊病。如:学习“冷锋与天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冷锋与天气的动画,然后,板书冷锋天气简易图,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读图领会冷锋与天气的关系,并完成表1(冷锋内容)并提问: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锋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锋过境时天气如何?为什么出现大风天气?

⑤冷锋降水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

学生填完后,紧接着让学生思考“我国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天气;北方的夏季暴雨是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而形成的?”

通过动画展示及利用图像分层次多个设问,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搭建台阶,让学生有信心跟老师思维走步步深入探究问题,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指导读图时,提问前如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或新生成的问题,就能及时纠正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善于采用归纳、小结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答案;教师还可以采用层层探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

课下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与图像有关的作业活动,如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剪贴制作中国政区拼图,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等,根据地图从事野外地理活动,夜间用活动星图认识星空等。这样,可使学生手脑并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能力。

三、以图导图,多图结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在指导学生用图时,可把相关的、相似的、相近内容的图像进行联系对应。可以避免知识的孤立割裂。要了解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往往需要多图结合来进行分析。如学习地形分布时要联系当地的政区图,学习人口民族分布时要联系政区图及地形图;学习气候时要把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与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联系起来阅读,并适当与地形、洋流分布图、大气环流图联系;学习河流时要联系地形图及气候类型图;学习农业要联系土地利用图、地形图和气候图;学习工业时要联系矿产资源、政区、交通图等。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图像导学法,优化了课堂结构,激发了学生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共同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地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达到了地理有效教学。

篇5: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A.中国史学研究原本重视图像,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书稿原本有图像,古代的学者常从图中“索像”,从文字中“索理”。

B.宋朝以后,图像在史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衰落,是因为图像传播起来比文字困难,并且在表意方面欠缺深刻性和准确性。

C.20世纪80年代,重文字轻图像的习惯有所改变,伴随着图像证史渐成风气,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图像史学”呼之欲出。

D.形象直观是图像作为史料的明显优点,如果图像和文献能够完全对应,就会清晰而具体地还原文字所表现的史学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石学过于注重文字、书法的研究,却忽视了丰富的图像和历史文化信息,所以金石学的兴起没有使图像重拾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B.“轻图像而中文字”的习惯受到了郑振铎的批评,可见郑氏对图像史料的重视,但他编写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仍未将图像作为编著主体。

C.戟作为礼器,在唐代可以表示主人的身份、地位、等级及权利,研究人员依据《唐六典》的文字记载推断出陕西潼关的隋代大墓应列十八戟。

D.普通百姓的面貌、市井生活的具体情形,很难载入史册,诸如《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画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资料的欠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以来,甲骨文献、简牍文书等地下史料,敦煌藏经洞经卷,清宫大内档案等史料的发现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史学的科学化的发展。

B.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都注重史料,并且史学大师们对图像有着浓厚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像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

C.20世纪初新史学科学的理念、史学大师的呼吁倡导、改革开放后较为宽松的叙述研究环境,促使中国史学的研究不断变更、发展。

D.做为史料,文字能够蕴含丰富信息,图像能够直观再现历史情境,二者相互印证,可以让人们认识到从文字资料中不能得到的历史。

参考答案

1.C(时间范围错,“‘图像史学’呼之欲出”是时下的事)

2.C(不是依据《唐六典》推断大墓列戟数目,而是根据列戟数目和《唐六典》记载推断墓穴主人身份)

篇6: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H.264在图像监控系统中的运用前景

引言 回顾监控系统的建设历程,图像监控系统存在3个发展阶段,初期的纯模拟采集、纯模拟点对点传输、纯模拟记录与控制,中期的`纯模拟采集、模拟或数字点对点传输、数字记录与控制;现期的模拟采集、纯数字传输、纯数字记录与控制.

作 者:钟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宁沪高速公路苏州管理处 刊 名: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ITS JOURNAL 年,卷(期): “”(5) 分类号:U4 关键词: 

篇7: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一、教材分析

《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像的表达》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4册第二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达到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流和抒发情感的目的。初一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对手绘线条有所了解,上学期的学习主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不强求完全写实。本学期的教学注重的是掌握立体图像的呈现规律和表现手法,能够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掌握表达立体图像的各种方法。本内容计划授课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线条表达方法,理解物象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用手绘线条准确客观、忠实现实地传达物象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分析能力,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学会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围绕生活,调动学习兴趣。难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对三维立体形象进行表达。

四、教学方法:直观感受法 结构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课件、正方体、学具准备:A4纸、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课堂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请同学们通过添画几笔的方式,将二维图形变成三维立体图形,体验平面到立体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

设计意图:正方形变为正方体对于学生来说并非难事,学生在几何课上都已学过,之所以选择一开课就做一个简单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体会到由平面到立体并非难事,只是多了一个深度。同时也完成了从平面到立体知识上的衔接。

2、教师根据黑板上的正方体引导学生总结出立体图像的含义:在平面中运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效果的三维立体形象。

设计意图:从小游戏中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像的含义能够加深印象,促进理解。

教师板书:立体图像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由生活中的立体形象引出欣赏生活中的立体图像,欣赏几幅手绘立体图像,引导学生分析其画面所传达的内容:

设计意图:由学生来分析,在分析中体会并总结立体图像的功能。图例一:一个正在高空做清洁工作的机器人 图一

说明:机器人的外观、所处的位置、周围的环境 图例二:工业产品设计的手绘效果图 图二

说明:各个角度展示手机的外型、翻盖功能 图例三: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 图三

说明:房间的布局、家具、装饰品的式样和位置的摆放 图例四:鞋子的外观设计图 图四

说明:鞋子的款式、外部装饰

2、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几幅图片的欣赏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用手绘线条来表达立体图像?”——知识点:立体图像的功能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你要把一个物体的形象向别人描述时,立体图像会省掉许多形容的语言。立体图像比平面的图像更能够体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 设计意图:由学生分析后总结能够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动手绘画的热情,为下面做了铺垫。

3、教师提问:“我们体会了立体图像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如何来表达立体图像?” ——知识点:立体图像的表达方法

欣赏:请同学们比较随身听的三种表达方法(如图五),引导其说出不同之处,概括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直观感受法、结构分析法、主观理解法。图五

设计意图:在本部分的讲解中教师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总结立体图像表达的三种方法,接着再分别讲解。(1)直观感受法

欣赏几幅立体图像(如图六),总结出:直观感受法是按照物体的视觉现象予以表达,一般要符合透视规律,能较真实地再现对象。

图六

知识点:透视(看图七)图七

从林荫道图片中总结出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概括起来就是:近大远小。

比较: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通过不同角度的摆放让学生比较分析其各个边的透视变化,引出: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图八、九)图八 图九

设计意图:正方体是一切物体的基础,对正方体各角度透视关系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平行与成角透视。课堂实践:

比较两个音箱,看看是属于哪一种透视规律。图十

学生做练习一:用直观感受法表现音箱。(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纸上画)(如图十一)

练习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总评。图十一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够对透视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进行练习,是对知识的巩固。

(2)结构分析法

欣赏几幅立体图像(如图十二),总结出:结构分析法是把一个物体看成是透明的,将被遮挡的部分画出来,这种方法能清晰的表达立体关系。(如图十三)。图十二图十三

学生做练习二:用结构分析法表现音箱。(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其余同学在纸上画)(如图十四)

练习评价:学生点评,教师总评。图十四

试比较椅子的不同表达方法(如图十五),总结出第三种方法(如图十六)。图十五 图十六

设计意图:在椅子的不同表现方法的对比中帮助学生理解主观理解法的自由性。(3)主观理解法

主观理解法是作者主观的认识、理解的表达方法。欣赏几幅图片,理解这种方法。(如图十七)图十七

4、应用、自我检测

请同学们总结三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做自我检测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意图:通过自我检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体会三种方法在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都在不同领域有所应用,传达不同的信息。

(三)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一个水杯。

(四)本课小结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手绘线条图像能够使我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简单会意的方式表达出来。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了三种表达方式(直观、结构、主观的表达方式),我们要会用这三种方式去表现。

七、板书设计

立体图像的表达

直观感受法 结构分析法 主观理解法

(学生绘画)

八、教学反思:

篇8:图像运用英语教学

MATLAB的概况及其特点

1.图像处理的概念

(1) 图像处理的含义。图形处理是社会信息化的产物, 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 以达到所需结果的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被成为影像处理。而图像处理也叫做数字图像处理, 我们较为常见的有图像编码、增强、复原、分割、分析等。数字图像的处理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 同时也要达到心理上的需求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2) 图像处理的作用。20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信息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通过研究发现, 人类接触的所有外部信息中有四分之三都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 而图像和图形作为重要的视觉信息传播的载体, 对信息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人们肉眼可以分辨的事物很多, 可以说有很高的鉴别力, 可以识别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然而, 在现代化的信息世界中, 图像作为传播载体, 在信息传播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图像面前, 人眼的鉴别能力却显得十分有限, 甚至有些图像我们根本无法辨别, 因此也影响了我们对信息的接收。值得庆幸的是, 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处理技术使我们看不清、无法辨别的图像变得清晰可见。另一方面, 数字图像的识别技术也是一种识别技术, 它可以将人类肉眼所无法识别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处理, 从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检索和匹配出人们想要的信息。

(3) MATLAB在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对高校的课程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信息的处理能力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必须充分地掌握。而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是一项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而图像处理与其它科目的课程不同, 它相对于其它科目的要求更高, 尤其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就是技术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图像的处理不是简单的处理, 它涉及到数学方面的问题, 要想真正掌握图像处理的技术就必须学会选择参数, 因为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图像处理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图像处理的功能, 方便的交互手段通常包括调整参数、图像的显示、存储等都是很重要的。另外, 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 又发明了一款全新的软件, 为图像的处理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这就是MATLAB软件, 这款软件为图像处理的课程带来了丰富的工具箱, 使复杂的编程变得很简单, 为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编程平台, 是他们能够更快、更加方便地掌握图像处理的这门课程。

2.MATLAB的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款更为强大的软件满足了现代图像处理的需求。那就是MATLAB的出现, 让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引用最为广泛的工程计算和仿真的软件, 因为它具备独特的优点, 是其它软件所无法比拟的, 那就是它的综合性强, 运用方便, 将较为复杂的程序简单化。MATLAB是将计算机以及可视化和编程等功能同时融为一体。与其它软件不同MATLAB主要是应用与数学计算、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包括数学分析与可视化、科学与工程绘图和用户界面设计等。同时, 它还是一个交互式的开发系统, 其基本数据要素是矩阵。另外, MATLAB的另一大与众不同之处便是它的语法规则较为简单, 这也必然适合为一些专业的科技人员带来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书写的习惯。因为MATLAB的综合性功能较强, 也导致了其适合在多种平台上发展, 再加上计算机的软硬件升级, 使其调试效率大大提高了。

3.MATLAB的特点

MATLAB是一款综合性较强的软件, 相比其它软件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功能较为强大, 也因此适用于不同的领域。

(1) 运输功能强大。这是MATLAB最为显著的一大特点, 因为MATLAB是以矩阵为基本的编程元素的程序设计语言, 它的数值运算要素不是单个数据而是矩阵, 每个变量代表一个矩阵。通过MATLAB的符号工具箱, 就可以解决在数学、应用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中常常遇到的符号计算问题。

(2) 编程效率高。编辑效率较高是MATLAB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MATLAB是以解释方式来进行工作的, 也就是说它将会对每条语句进行解释之后便立即执行, 一些键入的算式无需编译便可以立即得出结果, 一旦出现错误便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个独特的功能有利于编程者立即改正, 大大减轻了编程和调试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强大而智能化的作图功能。MATLAB可以方便地用图形显示二维或三维数组, 将工程计算的结果可视化, 使数据间的内在联系清晰明了。它能智能化地根据输入的数据自动确定最佳坐标, 可规定多种坐标系, 可设置不同颜色、线型、视角等。

(4) 可扩展性强。除了上述三项特点外, 另一个与其它不同的特点就是可扩展性较强。这是它的可扩展性较强, 因为MATLAB有一套程序来扩展系统和工具箱, 这足以说明了MATLAB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一特点为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而制定, 充分体现了MATLAB软件的整体功能较强。

MATLAB在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

1.图像处理的基本运算

MATLAB提供了图像和和、差等线形运算, 以及卷积、相关、滤波等非线形运算。例如, conv2 (a、b) 实现a、b两幅图像的卷积。

2.图像的时域分析

这里包括了图像统计特征的计算;图像增强工具, 包括Gamma校正、直方图均衡、中值滤波、自适应滤波等;边缘检测算子, 如log算子、canny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等等。

3.图像的变换域处理

MATLAB提供了一维和二维离散傅立叶变换, 快速傅立叶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 及其反变换函数;以及连续小波变换, 离散小波变换及反变换函数。例如, b=dct (a) ;c=idct (b) ;这两条语句实现了图像矩阵a的离散余弦变换及反变换。

4.图像的数学形态学处理

MATLAB提供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形态算子腐蚀、膨胀算子,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开、闭算子厚化, 薄化算子等丰富的数学形态学运算函数, 至于灰度图像的处理需要通过编程来实现。以上所提到的MATLAB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都是由相应的MATLAB函数来实现, 使用时只需按照函数的调用语法正确输入参数即可, 具体的用法可参考MATLAB丰富的帮助文档。对于MATLAB内部函数不能实现的问题, 我们就只好另外编程或修改有关的内部函数了。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MATLAB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流行且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数字软件, 对图形的处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 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MATLAB的一些优势, 比如:它的语言简洁易懂, 可读性较强, 语句功能强大。这些优点是其它软件所无法兼备的, 在图像处理的教学中, 更应该毫无疑问地引进MATLAB的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实现模拟仿真的效果, 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来讲, 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更加具体、生动的印象, 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聚精会神, 并且能够从潜意识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引发思维的目的。

另外, 图像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信息传达的方式, 在客观世界中对人类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数字图像的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没有MATLAB的介入, 图像的处理会显得较不全面, 而MATLAB强大的功能, 几乎涉及到任何一个领域和各种处理的方法, 对图像的处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 运用MATLAB来进行数字图像的处理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篇9: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探究和运用

那么怎样阅读理解不同类型图像给我们的信息呢?这是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要环节。地理思维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的核心。通过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地理记忆、和地理想象能力,进一步的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以下是我在几种图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通过分布图的教学,使学生熟练运用地图这个工具,研究分析地理事项,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地理知识的目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分布图

1.看。首先强调分布图的名称。其次是熟悉图例,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使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另外还要辨别方位。最后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去观察图像解决问题。

2.析。学生在观察获得的地理信息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学会分析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将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大脑进行思维加工和处理,以达到明晰一些与地理事项有关的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教学中,让学生仔细阅读植被分布图,了解植被的空间分布特点,然后置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观察内蒙古的轮廓、地理位置,联系易学过的有关知识,得出结论:自东向西,离海的距离越来越远,降水量越来越少,所以植被的分布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

3.填、绘。填图练习,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文字的大小、书写要规范,间距、位置要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张冠李戴。要使他们明白:图上相差毫厘,实地失之千里。绘图训练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课堂训练。学生要准备纸笔,根据学习内容动手动笔。学习区域地理,先画出区域轮廓,例如,中国政区图要求学生模仿绘制、勾绘轮廓,中国地形图中三级阶梯的划分、主要山脉的分布等,以及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图等等,若能长期坚持,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增长地理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将会十分牢固。(2)活动课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地理调查,搜集地理素材,在教师的指导下,编绘学校平面图、家乡交通图、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

(二)运用曲线图和柱状图,培养学生辩证的发展观,使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这两种图像主要是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首先找出一年中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及其数值。其次,从图上读出气温最高月份与气温最低月份相差的数值。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和已知条件,判断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果十几个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可在上述一般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几个点气温分布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做出判断和结论。柱状图类似曲线图,因为柱状图可以看作是曲线图的变形或简化。例如读北京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首先让学生找出一月份气温最低,并且低于零度,以此判断北京处在温带;七月份气温最高接近30℃,再观察降水也集中在七八月份,由此判断本地雨热同期。再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判断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三)运用景观图,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景观图能把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生动形象地显现在面前。由于地理环境的广袤性和复杂性,有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例如:生活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热带沙漠戈壁的景观,因而不易理解风沙地貌的特点和成因;而内陆地区的学生又难以直接感知大海的景象,因而不易理解潮汐、洋流等海洋方面的知识。这些单靠口讲和地图是难以形成地理事物的观念和概念的。这时若借用课本景观图,展示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打下了基础。

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景观图时,要求学生与有关课文相互配合,提出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加深对地理事项的感性认识。①是什么景观;②在何时何地;③有什么地理现象;④为什么有这些地理现象;⑤这些地理事项有什么联系和意义;⑥这些地理事项的发展前景怎样。例如,学生在阅读《黄土高原》彩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①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②它的分布范围?③黄土高原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观?④那条河流流经哪些地区?⑤它对这条河流的下游河道有什么影响?⑥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黄土高原进行综合治理?有了哪些改善?通过这种方法阅读景观图,使学生既增长了地理知识,又提高了思维能力。

总之,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系统,其操作程序、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作为教师不但要灵活运用地理图像系统教学,保证充分体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地理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读懂地图语言,开展全方位地理图像思维能力的形成训练。这样,以图激趣,以圖启智,以图感美,以图育德,才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系统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篇10: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取图像》这节课重点体现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图片,掌握获取图片的几种常用方法,熟悉Photoshop软件,初步使用photoshop,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等。

在“认识Photoshop”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尝试操作等方式熟悉Photoshop界面,了解工具的使用规律:怎样选择工具,怎样设置工具属性等等;再用“绘制简单图形”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对Photoshop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通过制作“生活中的标志”图,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工具,进行Photoshop绘制图像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图层”在绘制图像方面的优势。

教学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获取图像”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节,涉及的概念和操作较多;尤其是Photoshop与学生熟悉的“画图”软件相比,无论界面还是操作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造成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2、教学过程清晰。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先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学情把握不准确,给学生传授知识过多。导致后面的图层练习中时间较少,对于图层理解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交流。

2、学生在完成制作后,互评的引导不够好。互评结束后直接下课,没有给学生留下延伸作业。

篇11:《图像合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介绍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前一课时对图片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能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技术支持。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图片的处理(包括旋转、亮度对比度、裁切、缩放和滤镜),学生已具备处理单幅图像的能力,但缺乏“整合”多幅图片形成新作品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经验。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制作个性化桌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使用 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美化。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美化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设计思想】

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制作个性化桌面为主线,其间又分解为四个小任务: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加入个性化元素、调整修饰作品、文字的添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穿插介绍了:图片的移动、羽化、自由变换、图层等。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操作性强,再辅以“小助手”软件,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通过相机直接拍摄得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这些图片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合成的!PS的。师:看来图像合成已经深入人心了。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经常会在哪里看到合成的图像?

生:杂志封面、海报、网页等。

师:对,请同学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机的桌面,这也是一个合成的图像。今天我们也来PS一下,为我们的电脑量身定做一个桌面。

二. 新授教学

1、巧选素材,体验合成

师:(演示)首先我们需要用一幅漂亮的图片作为背景(打开目录:浏览、选择),其次我们选取本月的月历,这样你的“桌面”就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备了。选好素材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了,点击文件→新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名称:个性桌面,高度和宽度:我们以像素为度量单位的话,请问图片的尺寸为多少呢?

生:1024*768(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教师应演示如何查看本机显示器的分辨率。)

师:先布置好背景(利用移动工具,拖放进来),再加上月历信息,桌面的雏形就已经完成了,待会儿同学们操作时如果碰到技术性问题,可以参考提供的小助手,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简单演示小助手的用法)【活动一】: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

生:浏览素材,确定作品风格。简单模仿:新建一个1024*768像素的图像,依次添加背景图和月历表(技术:拖动)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操作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容易上手,能够顺利完成图像的初步合成。让学生体验图像合成的过程,揭开图像合成的神秘面纱。

师:展示学生作品,给予适当评价。

师:(总结)刚才我们利用PS做了一张“桌面”,首先将背景图放进来,然后又将月历放进来,其实这就是图像的初步合成。同学们想不想加入点自己个性化的元素进去呢?下面的学习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演示:在原来的桌面图片上,添加一幅合影图)我们这里只需要照片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工具把这部分选出来。PS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选区工具,有:选框工具、套索、魔棒等。这里我们利用椭圆选框工具选出我们的头像,利用移动工具,拖过来。大家觉得怎么样啊?(突兀,合成痕迹太明显)人物图像的边缘和背景颜色对比度太大,所以最好能将边缘柔化,使我们的身影很自然的溶入到背景中。这里啊,有个参数值的设定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先来撤消刚才的操作,(技术:历史记录)我们做过的所有操作都留在历史记录里,现在回到拖动之前。选好对象之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一选项——羽化,输入羽化值,30。将羽化好的对象拖拽到原来的桌面图片上,大家看看现在的效果怎样?很神奇,是吧?合成图像时利用羽化可以实现各个图片的无缝组合。

【活动二】: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巡视)①大家可以改变羽化值看对于选区的影响(具体来说羽化值越大,虚化范围越(大);羽化值越小,虚化范围越(小))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保存你的作品并将图片应用到桌面上看看实际效果吧!(文件的保存:保存位置、文件名、类型;可看小助手;必要时要演示讲解)

[师生共评]:(展示某个同学的桌面,请其他同学评价,发现问题)最初我们制作桌面时并未考虑到桌面左侧的图标,同学的合影被图标挡住了。(所以在下面制作中我们要不断的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实时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为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桌面,要求学生在图像中加入个性化素材。操作过程中,发现图像画面不协调、合成痕迹明显,引出羽化值的设置;并让学生探究羽化值的大小对选区虚化范围的影响。

2.3精益求精,成品出山

师:请展示同学根据评价同学的建议调整你的作品(同学在修改作品时,发现问题)合影的位置不能移动(引出图层)大家仔细观察界面,看能不能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图层面板

师:(讲解图层概念,并帮助实现各图层内容的位置调整)我们发现刚才加入到新文件中的几个元素被分别放置了不同的图层上(图层缩览图)。打个比方:图层就相当于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我们在每张玻璃纸上作画,最终作品就是所有玻璃纸叠加显示的效果。通常每个图层放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这样我们要对某个图像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选定它所在的图层,对它单独

加工,会不会影响其他图层啊?(不会)。现在我们要移动合影的位置,首先应该怎样?对,先选中合影所在的图层,再实现合影位置的移动。

师:在巡视过程中老师发现还有些同学作品上的各个元素大小比例也不是很协调,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效果适当调整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通过自由变换工具实现大小或角度的调整。参考小题板中的技术技巧)

[实践]:学生调整作品中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

【设计意图】:为使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在调整位置时,发现某些图像选不中,教师适时提出图层的概念,并通过PPT,加深学生对图层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自由变换命令实现图像的合理布局。

2.4活动四(自主探究):添加文字

师:我们刚才选用的几个素材都是图片,虽说ps是专业的图片处理工具,可是它处理起文字信息也丝毫不逊色,我们一起来为这个图片添加一个文字说明吧。请同学们参考小助手上的操作提示完成活动四:文字的添加。添加的内容可以是你的座右铭、个性宣言、甚至是你喜欢的一首小诗。

[实践]:学生添加文字信息(可参考范例)

师:(巡视)提醒同学注意:①当文字内容较多时,应使文字信息在格式上保持一致,不要作过多的变换,否则易显得花里胡哨,杂乱无章。②在用色上,文字的颜色可以和背景的颜色是同一色系的,也可以互为补色,还有一个小技巧是直接用拾色器选取图片上现有的颜色,但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颜色,都要使文字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对比要大一些,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文字内容。

3、展示作品,课堂总结

师:经过同学们三番五次、精益求精的修改后,作品怎么样呢?我们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同赏析。(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

师: 图像合成概念的升华:今天我们DIY了一个漂亮又实用的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图像的合成并不是多幅图像简单的拼凑,整个过程涉及到作品的布局设计、素材的选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怎么组织、处理、修饰和融合,只有这些都处理好了,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上一篇:共产党员示范岗经验做法报区委办信息科下一篇:我为祖国加油抗击肺炎心得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