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2024-06-02

获取图像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取图像》这节课重点体现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图片,掌握获取图片的几种常用方法,熟悉Photoshop软件,初步使用photoshop,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等。

在“认识Photoshop”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尝试操作等方式熟悉Photoshop界面,了解工具的使用规律:怎样选择工具,怎样设置工具属性等等;再用“绘制简单图形”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对Photoshop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通过制作“生活中的标志”图,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工具,进行Photoshop绘制图像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图层”在绘制图像方面的优势。

教学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获取图像”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节,涉及的概念和操作较多;尤其是Photoshop与学生熟悉的“画图”软件相比,无论界面还是操作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造成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2、教学过程清晰。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先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学情把握不准确,给学生传授知识过多。导致后面的图层练习中时间较少,对于图层理解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交流。

2、学生在完成制作后,互评的引导不够好。互评结束后直接下课,没有给学生留下延伸作业。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多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篇2: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修)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探求图形、图像的获取,经历获取图形、图像的过程,从而初步了解图形、图像的获取途径。

设计理念

这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探索图形、图像的获取方法”。我并没有拔高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索是“教材”所提倡的。

我之所以让学生再回忆前面所学过的“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这一节,是因为它讲述了图形、图像的特点,以及图形、图像带给人们视觉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如何获取图形、图像,让他们喜闻乐见,觉得有趣味,也就乐意探索。

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建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不自觉中走进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愉悦地接受教育活动。这是我备课时设计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时,学习通常会更主动。

上课一开始,我就把前一堂课学生学过的、熟悉的、有趣的“图形、图像”再提出来,引导学生回忆,说:“上一堂课,我们看到的图形、图像是哪些呢?而要获取满足自己心意的精美的图形、图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我与同学们又一次一起调阅了上堂课所看到的一些图形、图像――

比如说“非典”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图片;美国“哈勃”望远镜拍下高质量火星全身照;口径5英寸的天文望远镜和一架数码相机拍到的火星图像等等。

现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获取到能完全满足自己心意的图形、图像。

我继续引导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图形、图像的储存方式,图形、图像进入了数字化表示时代。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个人或家庭开始采用彩色打印机来输出完美的照片,人们在家里就可以完成“冲印”。数码产品在生活中全方位的渗透,使我们享受到从未有过的便捷,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时尚感觉。

我又说:要学会获取满足自己心意的图形、图像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到这里,我稍微停顿,说:“同学们,有哪些办法能让我们获取到满足自己心意的图形、图像呢?请开始讨论。”我一声令下,教室就出现了嘈杂的议论声。

“当然是用数码相机啦,我家里就有一部数码相机。”

当学生思考的时候,我边说边展示,把课题“图形、图像的获取”通过幻灯片投影出来。

(“与其拉牛喝水,不如让它口渴”。探索求解过程,就是学生“口渴”的地方。由此构建“问题情境”。)

(二)探索尝试

班级按每8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进行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每个小组可以推荐一个同学举手发言,向全班交流本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

几分钟后,就真的有一个同学举手,我让他给大家说说。

这个同学站起来,代表他们那个小组的意见发言,说:可以采用“自制”的方法,通过绘图软件创建数字图像。

我让他把他们小组所想到的第一个方法――“自制”,写在黑板的左半边上。

在他书写的空隙,我见缝插针,明知故问:大家说,为什么可以用“自制”这样一个方法呢?

这个小组的另一个同学解释说:因为自制图形、图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而目前Windows环境下的大部分图像编辑软件都具有一定的绘图功能,可以利用鼠标、画笔及数字画板来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色彩、纹理、图案等的填充和加工处理。

(让学生讲述他们所想到的第一个方法的原因,学会思考。)

接着,有一个同学受到“启发”,举手发言:我们还可以利用图像素材库和网络资源获取图像素材。通常我们只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搜索就可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图片了。

模仿也是学习,类比就是从模仿开始的。 同学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了。

又有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发言,说: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设备拍摄数字图像。比如说可以用能拍摄照片的手机来获取图像。

这时,我楞了一下,心里想:虽然和想到用数码相机来获取图像的方法相似,但却能想到用提供拍摄照片的手机来代替完成。真是难得。对于这样一个似乎“平凡”的学生,我不敢怠慢。“你的方法是正确的。”我及时肯定他的回答。“你肯动脑筋。”我再一次鼓动他积极思维。

另外一个小组也推荐一个同学。

说道:可以利用数字转换设备采集数字图像。比如用扫描仪,它可以将各种照片转换成不同质量的数字图像。

再另一个小组的一个同学抢着说道:我们还可以利用抓图软件从屏幕上抓取图像素材。

太好了,我让她也把所想到的这个方法写在黑板的右半边上。

但是,我还是不肯罢休,却莫名其妙地对这个小组的同学说:“太好了!这是你们的一个伟大发现。”

在这里,我掩不住心中的喜悦,再把这个成果介绍给大家:对,我们可以利用键盘上的Print Screen Sys Rq这个键从屏幕上截取我们所需要的精彩画面,并通过拷贝操作,把它保存下来,作为我们日后所需要的素材。

(三)拓广应用

下课前的最后一分钟,有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这么多种方法,那我们应该采用哪种方法最好呢?”

下课铃声响了。我只好说:“非常好,这位同学所提的问题非常好,每一方法都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这就留待今后我们继续探索吧。”就匆匆忙忙地布置了作业――“请你写出各种获取图形、图像方法的优势和它们各自的局限性。”

(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索图形、图像的获取方法。)

图形、图像的获取途径很多,当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存储条件、传输条件、获取难易程度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并科学地选择获取途径。

篇3:人体医学掌纹图像获取技术简介

国内外近年来对于生物特征技术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特别在美国、欧洲等地,这些研究都集中在身份鉴别这一单一的应用上。将生物特征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特别是依据掌纹特征进行疾病诊断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应用领域。

为了便于描述掌纹的特征,可以把掌纹区域划分为指根部(finger-root region)、内部(inside region)和外部(outside region),三条主线为心脏线(heart line)、智慧线(headline)和生命线(life line)。手掌上的特征(见图1)主要有:几何形状(geometry features);三条主线的特征(principal line feature):由于三条主线的稳定性和唯一性,它们的相对位置和形状是医学病理鉴别的重要特征;皱纹(wrinkle features);三角状区(delta point features);细节特征(minutiae features)。在以上特征中,前三项从低分辨率,甚至是质量不高的图像中就可获取,而后两项必须从高分辨率、高质量的图像中才能提取出来,只有获得较高质量的掌纹图像后,才能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较为准确的病理诊断结论。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掌纹图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较为新颖的掌纹图像获取设备。

1 典型掌纹图像获取技术分类比较

获取掌纹图像是进行人体医学掌纹病理鉴别的第一步,掌纹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掌纹识别的准确率,也就影响了医学病理判定的准确性。一般来讲,掌纹图像获取的方法共有三种,分别是按掌印、用扫描仪获取、用数码相机或CCD获取三类。

1.1 传统的按掌印方法

按掌印的方法是离线式掌纹识别所采用的,是掌纹识别研究初期所采用的方法[3,4,5,6,7]。采样时,像盖章一样,在手掌上沾上适量、均匀的油墨,再把手掌用力按在白纸上,用扫描仪对印有掌纹图像的纸进行扫描,掌纹图像就被导入计算机。这个方法得到的图像直接就是二值图像,并且掌纹上较小的纹理也被滤掉,有利于一些算法后期的处理。但是,对一些需要掌纹细节特征的算法,就不宜采用这种方法。另外,人们往往不愿意用整个手掌去接触难于洗净的油墨,且这个过程需人工参与,耗时耗力,不能用于实时性场合。采样时,在手掌上沾不同的油墨,油墨的多少不同,每个人按掌印的力量不同,都会严重影响所得到掌纹图像的质量。例如图2中,左图油墨较少,且按掌印时用力轻,得到的图像效果不好,手掌中部图像还有一部分缺失,而右图的效果较好,能反映实际中该手掌的纹线粗细与分布。所以,在实际应用阶段,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

用扫描仪获取掌纹图像时,把手掌掌心面向下,贴在扫描仪的玻璃板上,启动扫描仪对掌纹图像进行扫描[8]。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分辨率,但效果不理想。其一,手掌贴于扫描仪玻璃表面时,受到玻璃板的挤压,掌纹图像会产生变形,例如图3(a)中,手掌上除中心外的位置,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挤压,图像产生了变形;其二,由于扫描仪是线扫描仪器,扫描仪扫完一幅掌纹图像,至少需要3秒,在这段时间内,手掌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抖动和位移,使扫描得到的图像有部分错位、模糊,影响图像的质量,例如图3(b)中,扫描过程中,手掌发生了位移,使得图像在中部发生了错位;其三,在天气寒冷时,热的手掌和冷的扫描仪玻璃表面近距离接触,会使扫描仪玻璃镜面凝结水雾,严重影响图像的质量;其四,把手掌放在扫描仪玻璃板上后,扫描平面的其余部分没有背景平板,使得图像的质量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影响。

1.2 用数码相机或CCD获取的方法

随着数码相机和CCD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急剧下降,它们被用于掌纹图像的获取。用数码相机或CCD获取掌纹图像时,要制作相应的辅助设备,如固定数码相机或CCD的架子、背景平板、光源等。采样时,手掌平放于单一背景平板上,掌心面对数码相机或CCD,用数码相机或CCD对手掌进行拍照[9,10]。图4(a)中所示的,是张大鹏等制作的CCD掌纹采样设备,图4(b)中所示的,是Anil Jain等制作的数码相机掌纹采样设备。用数码相机或CCD采集掌纹图像时,成像时间短,图像清晰,适合于实时性的掌纹识别应用,是掌纹采样设备的发展趋势。图5(a)中的掌纹图像是用图4(a)中的设备所采集的掌纹图像,该设备在制作时,用了一个形状的模板,使得在掌纹图像预处理阶段,更容易找到手指间的分叉点以校正图像的位置。图5(b)中的掌纹图像是图4(b)中的设备所采集的图像。

2 改进的掌纹图像获取技术

在研究的初期,本文采用改进后的扫描仪进行采样,后来又制作的一个固定数码相机的架子,用数码相机进行采样。考虑到图3中用扫描仪采样存在的问题,为了获取理想的图像,我们对一部EPSON扫描仪进行了改造[见图6]。首先,为了避免环境光的影响,本文为扫描仪制作了成像的暗箱。然后,为了避免手掌与玻璃面板接触,手掌的部分皮肤被压缩而变形导致掌纹图像失真的情况,本文把扫描仪倒扣在暗箱上,使得手掌在下,扫描仪再上,减小手掌与玻璃面板之间的挤压。另外,由于手掌与玻璃面板的距离也会影响成像的结果(主要是会发生非线性变形),我们把放手掌的背景平板做成楔形,以补偿从手指到手掌根的厚度渐增,使手掌平面与玻璃面板尽量平行并靠近。背景平板采用了反光系数小的黑色纸板,使得扫描出来的图像背景接近黑色,有利于后续的处理,这样成像的图片清晰且失真很小。

图7是用改进后的扫描仪采集得到的掌纹图像,两幅图像都没有因为手掌与玻璃面板挤压产生变形,掌心部分的掌纹图像清晰,但是手指部分由于离玻璃面板的距离远,导致手指部分的图像有一定的变形,比实际中的手指要细,但不影响后续操作对掌纹中心区域的提取。扫描仪扫描一幅分辨率为300dpi掌纹图像需要3秒,要求被采样者在3秒时间内纹丝不动是痛苦的,于是,本文又制作了数码相机的架子和暗箱,采用数码相机对掌纹进行采样。本文采用已有的Canon Power Shot A75,制作了固定相机的一个平顶金字塔式样的架子,把相机固定的顶部,镜头向下,把架子四周密封,只留下一个缺口让手伸入,底部同样垫上纯黑色、反光系数小的布或纸,并把电子护眼灯(光谱与自然光接近)固定在架子顶部作光源。该数码相机可以通过USB数据线与计算机连接,用相机自带的软件,控制相机的快门和各种参数。每次采集掌纹图像时,本文都采用事先调好的一组参数值,用软件控制快门拍照[见图8]。

图9是用制作的数码相机采样设备采集的掌纹图像,图像清晰,无变形,数码相机的快门时间仅仅为1/20秒,避免了手掌的移动带来的图像错位,被采样者较为轻松。通过暗箱的隔离作用,避免了环境光对采样的影响,在暗箱离设置了恒定的光源,保证了每一副图像有相同的光照条件,极大的改善了图像的质量。

3 结束语

掌纹图像的获取是掌纹识别的第一步,掌纹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掌纹识别的准确率,采样过程的便捷性也影响着系统的易用性。本文对掌纹图像获取的三种方法进行了描述,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采样的方法,介绍了改进的采样设备,通过这些方法和设备,得到了质量很高的采样的图像。

摘要:国内外近年来对于生物特征技术的研究投入了较多的力量,特别在美国、欧洲等地,这些研究都集中在身份鉴别这一单一的应用上。将生物特征技术应用于人类疾病,特别是依据掌纹特征进行疾病诊断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应用领域。该文论述了掌纹图像获取的三种方法:按掌印、用扫描仪获取、用数码相机或CCD获取。为了改善图像的质量,该文提出了改进的图像获取方法,介绍了改进的图像获取设备。

关键词:生物测定学,掌纹,掌纹获取设备

参考文献

[1]王晨霞.现代掌纹诊病[M].2版.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2]王晨霞.现代掌纹诊病图谱[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Zhang D,Shu W.Two novel characteristics in palmprint verification:datum point invariance and line feature matching,Pattern Recog-nition,1999,32(4):691-702.

[4]Shu W,Rong G,Bian Z Q,et al.Automatic palm print verifi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2001,1(1).

[5]You J,Li W,Zhang D.Hierarchical palmprint identification via multiple feature extraction,Pattern Recognition.,2002(35):847-859.

[6]Duta N,Jain A K,Kanti V.Mardia,Matching of palmprint,Pattern.

[7]Li W X,Zhang D,Xu Z Q.Image alignment based on invariant features for palm print identification,Signal Processing:Image Commu-nication,2003(18):373-379.

[8]Han C C,Cheng H L,Lin C L,el al.Personal authentication using palm-print features,Pattern Recognition,2003(36):371-381.

[9]Li W,Zhang D,Xu Z.Palm print identification by Fourier transform,International Journal Pattern.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2,16(4):417-432.

篇4:如何获取地理试题的图像信息

一、高考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特点

近年来,高考文综试卷结构比较稳定,地理试题组卷与题型的基本模式已形成。地理试题分选择题与综合题(非选择题)两个题型模块,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有图像配置(如图)。选择题是以目题组形式呈现,一个主题图像下设置与拖带多个问题;综合题中的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和学科间综合题各提供一幅或多幅图像,来建构“能力立意”下的区一体化地理试题。

要正确地解答地理试题,就必须准确地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地理试题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数字信息等。高考地理试题信息构成与相关内容的联系如下图: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不仅指出现的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而且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所以,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括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数字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结构联系图、景观图片等。如地图类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这些信息也常被称之为图形的基础语言。经多年研究发现,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内容简洁,信息提取比较容易;图像信息类型多,提供的信息直观形象,变异快,信息量大,十分适合考查地理能力,并成为提高地理成绩的“瓶颈”,因此获取地理图像信息十分重要。纵观近几年的文综卷地理试题图像和所承载的信息看,具有以下特点:1、图像信息为地理试题信息的主要载体,并以教材之外的图表和处理后的图像为主;2、图像取材基于地理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服务、服从于合理的假设、推理的能力考核目标;3、类型多样,创设试题情境,简练并突出主题,便于阅读;4、图文、图图组合,使题目信息综合性、多样化,突出地理学科的特色。

二、高考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获取方法

解读地理试题图像等信息,有效提取分析处理信息,完成准确作答,有必要了解高考地理试题的构成。如上表。在了解了地理试题的构成后,具体解题时,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1、看到了什么?将图示内容全面浏览一遍,可在草纸上将看到的地理事物列出;

2、题目在问什么?看到的地理图像与题目的设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想到了什么?看到的和想到的建立联系,信息梳理、归类,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整合信息,确定思路,明确设问要求。

4、所问作答,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提取到的图像信息等信息合理地转化与使用。

地理试题图像信息的获取过程基本为“三步曲”:认真审题、提取有效信息、揭示地理内涵。

1、认真审视试题,获取信息:既要审清题干中的问题要求,也要审清题干中蕴含的地理信息,更要审清图像表述的地理信息。

2、分析处理信息,有效提取:通常由题目问题要求人手探寻。与题目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印证的地理信息,或是虽未直接与问题相关,但由其进一步推导出的第二级乃至第三级的与题目问题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均为有效信息。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就把握了解题关键,就有了开启解题之门的“金钥匙”。

3、揭示地理内涵,解决问题:首先要深入挖掘有效信息的信息价值,然后分析、归纳出有效信息之间、有效信息与题目问题之间的联系,最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则解题自然水到渠成。

篇5: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

本月主要完成第二章 信息的获取

引入开心辞典,帮助自己的朋友解决问题并夺取大奖,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信息时代的高效率及时间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实际问题,学生明白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是最快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这一环节,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公布正确的答案。提出问题,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

搜索引擎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是说到百度,却是人所共知。其实百度就是搜索引擎。针对这一现象,我具体讲解了什么是搜索引擎,它是在IE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工具,教学反思《信息的获取教学反思》。对于分类情况,采用学生自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展示两个搜索引擎,学生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较为简单的判别方法。学生分小组进行判别Google、新浪、搜狐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培养学生自主去探究知识的能力。但对于学习积极性差的同学,产生了偷懒的行为,自己不做,等着其他学生说出答案。这样的现象我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讲解搜索技巧的时候,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这样可能短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还有很多不足,有些小的细节还应多加修改。

篇6: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范文一

通过上完这一节课,获取信息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什么呢?信息来源的方式、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适当方法与途径。这要比简单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资料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不仅仅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更好地找到信息,更关键的是要培养人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这也是信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使他们明白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适当的、高效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法来获得有用的信息。

其实,获取信息的关键上让学生能够有开阔的思维和更自觉的意识去面对信息,这一点在课本上也体现出来了。因为这一节是纯粹的理论课,要在课堂中摆脱“说教”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对比中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才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信息获取的意义所在。所以我在课堂上,除了讲解刘蕾获取天气情况的过程外,还让他们了解去电脑实体店去了解购买一台电脑的情况,让他们了解如何去获取信息。局限在课堂上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信息获取的途径虽然是多样的,但是网络还是最方便的一种。学生往往认为获取信息就是通过网络,这样的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跳出一个怪圈,摆脱凡是不知就“百度”这样的一种情况,网络是唯一的信息获取的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例,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一些对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从网络中能够找到的信息资源也难以保证其准确性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网络编辑有其主观的看法,也不能代表信息原本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

本人认识到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整整的动起来,必需对教师提出更高得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煽情还不够,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范文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列举出现实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实例。因为在特殊情况在教室上课,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但是,学生讨论的依然很激烈,并且对预期的内容都能自己总结出来,说明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能够自己在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知识。学生在信息获取这一方面,从理论上能很好地说出了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但通过计算机来获取信息可能不是很熟练。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范文三

本节课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变诱为教,以诱达思,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刚开始引入的“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自己感悟,主动探究,通过“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自己总结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获取08年奥运会金牌信息来源和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例子,不但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以情激情,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畅想100年后家庭生活的一天,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本人认识到真正实现诱思探究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煽情还不够,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篇7:《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网络教室软件实现演示法,使教学更加直观、清晰,教师的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上。

通过不断的用例子去解释和演绎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强化学生的记忆,再通过详细的剖析各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性记忆,课堂中贯穿一些实践的小游戏互动增加学生的兴趣。

篇8:第四课《图像资源的获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设计制作“图文故事”的活动当中;

2、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图像;

3、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图像素材作简单处理;

4、学生有兴趣讲述自己设计制作的“图文故事”,并且阐述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

5、通过“动物”为主题的图文故事,传达出爱护动物,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事立意,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所需的图像资源 教学难点:

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和处理 课时安排: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1、通过广播教学展示两个网页上的精美的图文故事:《习惯了一个人》、《致世界杯的斗士们》一个好的创意+一组精心筛选的图片+一两行“点睛”的文字=一个精美的图文故事。

2、展示一些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包括数码图片和传统照片。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请你以“动物”为主题设计制作一个图文故事(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立意不限,上传教师机。

二、学生活动

1、获取图像观测记录:学生获取图像的途径五花八门。因为课前布置了相关准备工作,有的学生已经搜集了一些图片放到自己的邮箱或者U盘里,有的决定全部从网络上找寻素材,有的带来了拍摄了宠物照片的数码相机,有的带来了已经冲洗出来的传统照片。教师协助学生扫描传统照片,并且将移动存储器中的图片资料导入服务器中的共享文件夹,以方便他们在学生机上使用自己的图片。这个步骤看起来浪费时间,但是却是学生体验的重要一环,比如扫描图片与数码图片的导出哪个更快捷,哪个得到的图像质量更好,而且学生用自己的拍摄图片制作图文故事积极性更高,也更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故事创意。大多数九年级学生对网络搜索引擎有一定了解,少部分对图片的搜索和下载还不太熟练的,也能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中得到帮助。

2、图像的处理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因为缺乏图像处理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手段,往往不太重视对素材进行再加工,教师及时的提醒是必要的。广播教学,展示以下几组图片: 第一组:

师生点评:这是一幅扫描图片,扫描使图片色彩亮度和鲜艳度都受到了损耗,处理之后画面明显有了改善。

第二组:

师生点评:文字的点缀使图片就像有了生命一样,瞬间活了起来 第三组:

师生点评:

铁路的画面用黑白来表达更有质感,充满了怀旧的气息以上几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图片处理之后能够表达的情感可以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图像的处理用到一个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这里不一定要学生都按照老师展示的图片来正进行修改,只是为了调动他们认识和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可以继续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对photoshop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关图像的处理,本课对学生们只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希望每个人的图文故事里的图片大小都是基本一致的。

观测记录:

学生都很有兴趣尝试着使用photoshop来修改图片素材,有了画图软件作为基础,他们对photoshop工具箱的模样并不陌生,能够试着使用矩形选取工具来截取图片和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等。能够自觉地阅读教材的这一部分,配合观察各个菜单选项。

三、展示作品学生到教师机通过广播教学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图文故事,并简述自己的立意和制作过程(包括怎么获取图片和对图片作了怎么的处理)。观测记录: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图文故事的题材各有精彩,有的展示自家宠物的俏皮,有的关注动物保护,有的以第一人称讲述动物的心情故事。因为每个人都全程体验了设计制作过程,在阐述自己的制作过程时都能说到一些知识点,还有学生得意地展示自己摸索出来的处理图片的小技巧。整个展示过程活跃有序。

四、总结归纳师生共同归纳获取图像资源的方法:

1、通过网络获取;

2、通过数码相机、摄像头等拍摄设备获取;

3、通过扫描仪扫描照片或报刊杂志上的印刷图片获取;

4、通过在绘图软件绘制获取;

5、通过截取或抓取图像和影像资料等方式获取;观测记录:能够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完全没有局限于教材上提到的两种方法,归纳出了获取图像的若干种方法和途径。

教学反思:

篇9: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屏幕图像》。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说教法;

四、学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获取屏幕图像》是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 XP +Office2003版)课本中第六章第1节。这节课是多媒体素材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后面学习处理图像做好铺垫。获取屏幕图像在工作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如课件制作、简单图片截取等。

(二)、教学目标

我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注重实践的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SnagIt软件中截取部分图像、抓取窗口、抓取对象的方法。

2、能使用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3、会进行简单的图像编辑。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成就感,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渗透团队精神及研究探索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SnagIt截取图像的方法。

2.教学难点:多区域、多窗口截屏操作。

二、学情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共性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比较被动,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对计算机这门课程还是充满好奇心,由于进校学生来源不同,刚接触应用软件不久,一般还没有真正掌握学习应用软件操作的方法,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大。本课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更注重实用性,并对学生的技能基础和个体差异进行考虑。

三、说教法

采用了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首先创设学习请讲,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教学——实践操作

四、说学法

课堂气氛“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

小组之间“比”起来

展现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追踪学习法——讨论研究法——协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还是要具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此,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考勤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我们刚刚进行了秋游,同学们都照了好多的照片。老师也照了一些,同学们给评价一下,看看怎么样?

思考:

1、照片有什么问题呢?

2、截取屏幕图像有哪些方法?

引出新知:获取屏幕图像

(三)讲授新课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节分为三个任务来完成,并把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分组。

(1)截取部分图像

任务一:通过snagit软件对给定图像进行适当的截取操作。

操作步骤:参照视频文件。

提示:截取图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屏幕中有一个放大镜,是帮助用户精确定位和截取的。

问题:当需要截取非矩形的区域时该怎么解决呢?

试试看:对上图进行一个三角形的截取吧。

(2)抓取窗口:在SnagIt主界面中选择“窗口”选项,按下快捷键或单击“捕获”按钮,此时移动光标到需要抓取的窗口上,围绕窗口形成一个红色边框,单击即可抓取该窗口。

任务二:把下图抓取下来

(3)抓取对象:在SnagIt主界面中选择“对象”选项,按下快捷键或单击“捕获”按钮,此时移动光标到需要抓取的窗口对象上,围绕对象形成一个红色边框,单击即可抓取一个对象,例如,可以抓取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等。

任务三:使用抓取对象抓取下图。

机动设计:静态的屏幕会截取,那么动态变化的能截取吗?

综合实践:

板报创意:在资源包任选20张图片,利用SnagIt截取等编辑完成一个板报的创意。

(四)展示与评价

评价1:各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展示应用题目完成的结果,师生共同评价。评价2: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投票,确定优秀组。

(五)课堂小结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本节课中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更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六)布置作业

作业1:上网查找关于西藏旅游的相关网页,并将其截屏,编辑自己的名字上传QQ群。

作业2: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使用snagit完成屏幕录制,并上传至空间。

6.1.2获取屏幕图像

一、获取屏幕图像的方法

二、SnagIt软件获取屏幕图像

1、截取部分图像

2、抓取窗口

3、抓取对象

篇10:《制作图像文字》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在应用中学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遵循了张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而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步步设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从实践操作中获取经验知识和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这节探究课让我深深地感到:让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在教师的诱导下,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这种教学方式是正确而有效的。

在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强调小组长的领导作用,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避免一些学生不懂做,又怕问,而一些学生很快做完却去干其它事情,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和谐、协作的学习环境。

篇11: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函数与图像的对应关系应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发现,对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得出结论之后,让学生能运用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很快做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在巩固练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状况,教学设计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如第一环节:探究新知,固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可能容易让学生关注代数表达式的寻求,甚至部分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因此该环节也可以直接开门见山,直切主题,如提出问题:一次函数的代数形式是 y=kx+b,那么,一个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具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研究一次函数对应的图形特征 — 本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对他们而言观察对象、探索思路、研究方法都是陌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一次函数的图像,探讨一次函数的简单性质,逐步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及性质的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确定需要一个条件,一次函数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本节课设计注重发展了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的培养,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这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而且内容较难,我们所用的学案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该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画图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交流、归纳等环节较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课的内容容量较大,对于有些知识点,如 “ 随着 x 值的增大,y 的值分别如何化? ”,本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练习、讨论,以帮助理解消化该知识,但由于时间紧,学生的这一活动开展的不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个别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二)一堂好的数学课常常是由好的数学问题启发并激励学生学习的充实过程。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解决问题,总结性质”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并由这些问题组织师生的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设计好的问题呢?我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教学目的的“作用点”上,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就是好问题,这也是问题设计的基本原则。例如:本课在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引入课题。给出几个一次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合作学习进行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又如,画一次函数图象只需描出图象上的“任意两点”的结论后,提问学生“你取的是哪两点”,找了四个同学回答出各自的两个点,既让学生知道如何去找图象上的两个点,也使学生理解了刚刚得出的结论。

适当地提出好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而且还给了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探索一次函数的性质时,给出几个关联问题,问题1:既然一次函数 y=kx+b(k不为零)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作图时,至少要取几个点就可以了?取哪一些点比较简单,有代表性?

问题2:在前面的直角坐标系中作一次函数 y=2x-1,y=2x,y=-1/2x的图象,并观察四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问题3:正比例函数 y=kx(k不为零)是一次函数吗?作图时需要几个点?每一个正比例函数一定能通过哪一个点?

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使得学生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并提升他们思维的深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提高数学素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有足够的自主探索时间,有与同学合作互动的空间,有与老师交流表达的机会。学生不是从老师那里获取知识,而是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验成功。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组织、引导本身就强调了教师必须是一个特殊的“合作者”,而不是撒手不管的“非主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体现在“主宰”课堂,而应体现在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素材,体现在对学习团体的严密组织,体现在对交流活动的精心策划,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及时有效。这不仅需要教师透彻领会教材实质,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个性。试想本节课,如果教师不是真正了解学生,就不能组成协调高效的学习小组,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一次函数图像教学反思

(三)一次函数图像,是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教学这一节时,我没有按照课本的讲解。我着这样安排的,先讲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用一课时,今天我就是讲这一节。

先介绍函数的图像、画法。再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出正比例函数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接着介绍怎样作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用这种方法,作几个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结规律。接着练习。

练习之后我备课时又有一个性质要介绍,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讲解,就下课了!

反思:

1、课堂中前段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长,没完成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

2、本节课讲到第三个性质。

3、练习题要精而且少,难易适中。

上一篇:电子信息技术的论文下一篇:认错态度诚恳的检讨书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