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2024-06-27

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共9篇)

篇1: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师德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例如2010学年度,我在教初中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王丽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她,主动地去接近、帮助她,在学习上对她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她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表扬一次。为了受到表扬,她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但有了进步。我及时与她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此后,每次到教室去,她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有一次听写字词,她居然全对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她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后来我了解到学习习惯不良的王丽,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她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表样的办法,激发她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她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她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她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尊重、赏识她们,学生就会在不断被赏识的过程中快乐成长。

篇2: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的言行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具体表现。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言行,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要体现出来,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关爱学生。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只有尊重了学生人格,才会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关爱”“尊重”,是教师的责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师德行为的核心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在课堂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片绿叶,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

课堂教学要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不应该出现以下师德缺失行为:偏爱少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漠视其他学生的存在,用语言伤害给自己“麻烦”的学生,甚至袒护出错的“关系生”;偏心少数学生,给予他们较多的回答、练习、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不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主动性的帮助。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克服偏爱偏心行为,教师应起码做到以下两点:

1、阳光普照。这需要教师从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应把每个学生都当作天使。

2、机会同等。这需要教师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等,要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平等对话、分层练习等途径,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学习空间和表现平台。

二、严慈相济

学生如果是一棵棵禾苗,教师的言行就应是阳光雨露,是和风细雨。精心呵护每一棵嫩苗,依靠的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照,需要的是教师的谨言慎行。

1、把握好严格要求的度。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的应有内容。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极大戕害,是不尊重学生生命的一种表现。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会走向“严厉”,甚至“严酷”,因此发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不尊重学生生命的极端表现。

2、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心体会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一定不会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依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教学的教师,必然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组织方面缺乏针对性、层次性。

3、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学生发言时,教师的动作、神态和目光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学生回答时,教师不注视着学生,来回走动,甚至做其他事情(如板书)等,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叫别人回答,而要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等待他。

4、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时刻注意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作用。一定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切忌训斥、指责,更不可把答对与答错的学生进行对比。“我们请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定要让他体面地坐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呵护。”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洒向学生的都是爱。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博爱、平等造就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成就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吧!

篇3: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一、爱岗敬业是当代师德的基石

献身教育, 爱岗敬业, 是师德大厦的基础一环, 是对教师工作的起码要求。梁启超曾说过:“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任, 学生的发展又关系到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树立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并学会享受, 享受教育工作带来的乐趣, 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与我国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到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够毫不保留地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 才能带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啊进步, “三尺讲台酬壮志, 一方黑板育群英”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和价值观。不计名利, 积极进取, 努力创新。

市场经济, 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人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忽视对于周围人产生的恶劣影响, 人员的流动性较强, 对于企业的奉献意识和忠诚度较差, 这样必然会影响自身价值的实现, 因此企业想要人获得成就, 需要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研究一行的热情, 热爱岗位、珍惜岗位的过程中敬业、立业, 实现自我的价值。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 爱岗敬业,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 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 因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 因此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 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笔者所在的金寨一中有省人大代表、特级教师樊兴安校长, 有全国优秀班主任徐道奎, 有优秀党员教师蔡先继, 有“皖西好老师”王燕, 有专家库成员樊兴安、吴述江、朱浩、蒋晓兰等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 老师们更是激情高涨, 追求一流, 乐于奉献, 涌现了一批批“先进人物”和优秀党员教师。

二、爱每一个学生是当代师德的准则

当前, 我国客场改革全面深化, 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素质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 在课堂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然而, 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 人们的各种观念、各种关系发生裂变。这一变化同样波及到教师及教育领域, 师生关系也悄然地发生变化, 特征是渐趋紧张, 如传统的师生观让教师极力守住“师道尊严”这块领地、维护自己的权威, 与学生不断增长的成人意识、平等观形成冲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怎样去爱自己所培养的对象?这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教育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 还需要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 将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不追名逐利, 这样的教师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 创造出并不平凡的贡献。近年来, 笔者所在的金寨一中高考升学率连年攀升, 且数量和含金量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被北大、清华名校录取的人数连续四年每年都在两个以上, 今年四位同学考取北大、一位同学考取清华。

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 严慈相济。对学生的“严”, 首要的是教其“做人”, 有时甚至是“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因为一流人才的基础是砥砺一流品性。故对学生的“严”要强调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厚德载物的传统美德。素质教育要求, 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 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尊重学生, 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老师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让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爱就更难了。教师热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就是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更新教育方式, 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通过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并设置更多的体验课程, 给学生创造跟多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此时此刻, 我想起在《读者》上面看到的一句话:“人嘛, 都这样。你对他表现出兴趣, 他也会对你感兴趣的。”

近年来, 笔者所在的金寨一中提出并大力贯彻的“中等生”战略, 让中等生跳起来摘桃子, 效果非常显著。我校是后起的进入省示范行列的一所县级普通高中, 生源的质量在六安市省示范学校中可以说是欠佳的, 但我们既爱优等生, 也爱后进生、学困生和特困生。近几年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社会影响很大。特别是2014年高考成绩斐然, 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县第一, 一本达线占全县的88%, 且有5人被北大清华录取。

教师与学生是生活中的朋友, 是学习中的伙伴, 这样教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三、自尊自爱是当代师德的核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不仅要教好书, 更重要的是育好人。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具有示范性。因此,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和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 为人师表已成为对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当前, 由于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变化, 使得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人, 他的权利、他的生存必要条件和他应当承担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不平等的竞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与教师内心应当遵从的操守之间往往发生冲突, 导致个别教师不注意师尊, 职业道德滑坡。如工作消极、纪律涣散、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等。在社会和学生中都造成不良的影响。纠正这些不良现象, 要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 从言行到举止, 从心灵到外表, 都做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命令只能指挥人, 榜样却能吸引人。

身教重于言教。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 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 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李岚清曾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能做;有些看似区区小事, 实则是细微之处见精神。身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但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身为省人大代表、金寨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寨一中第十四任校长樊兴安, 不失时机在多年前就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出《师德师风建设十项规定》, 成为师德规范的操作底线, 并且在媒体公布, 接受社会监督,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言必信, 行必果”, 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 而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都应以自我行为来诠释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

四、热爱学习是当代锤炼师德的源泉

作为教师应热爱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做终身学习的楷模。作为中学教师, 还必须积极投身课程改革, 在比较中外教育利弊的基础上, 深刻理解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坚持素质教育, 努力克服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应试性的学习弊端;变革学习方式、改善我们的教学方式, 努力为教育的创新发现新规律、提供新方法、积累新经验。你不掌握这些新东西, 你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无才无德, 学生鄙视你;有才无德, 学生厌恶你;有德无才, 学生可怜你;德才兼备, 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

我校在师资配制上的尝试, 引发了老师不论是中青年, 还是中老年, 都积极学习向上的良好效应。这种日益完善的师资配制机制就是“学校推选班主任, 然后由班主任选聘课任老师”。每学年的校本培训、继续教育, 还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举办的新教材培训、新课程改革及高考制度改革报告会, 老师们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我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让青年教师争取早日成为学科骨干教师。学校的持续发展不能在青年人身上脱了节。青年教师的到来, 既给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同时又是教学“新”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金寨一中的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青蓝工程”很是为人称道。一次, 樊兴安校长在青年教师座谈会上特别强调指出, 青年教师要以“一年出师、三年出绩、六年出名”为目标。

有人把教师分为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不无道理。因为这三种境界的老师平时爱学习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而现实中纯粹的教书匠、绝对的能师、完全的人师都是少有的。古语曰:“经师易得, 人师难求。”只有在教育这块沃土上, 老师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传授假知的要向传授真知的方向努力;传授真知的要朝能师方向努力, 把传授知识和启迪智慧统一起来;能师还要进一步朝人师方向进取, 把教书和育人在更高层次上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

信息时代, 使得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深深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当我们谆谆教诲学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的时候, 我们岂能在践行上落后于学生?总之, 爱是师德之魂。以上谈到的“爱岗敬业”、“爱学生”、“自尊自爱”、“爱学习”等并不囊括师德师风的所有内涵, 这几方面只是本人从教十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师德师风的体察和感悟。爱, 被誉为教育的“润滑剂”;爱, 是无私的;爱, 是伟大的;爱的力量, 是无穷的。

摘要:教师要想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就要做到爱岗敬业、爱学生、自尊自爱、爱学习, 不断锤炼师德, 教学相长。

篇4: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德行为

一、师爱是教育的生命

师爱是教育的生命,它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之中。爱的渗透就是教师将爱一点一滴地、源源不断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时刻感觉到老师的关爱。把师爱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会让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多,对学生的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师爱也相应地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学校里,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爱的教育崇尚身教,崇尚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无声地拂过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教师以无声的力量来唤醒学生的激情与动力,激发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师德在语文教学备课中的体现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已经成为衡量教师师德的最低标准。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1.注重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确定一堂课的目的是很难的,即使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是如此。”所难之处并不是在课堂设计上写出的该堂课的教学目的,难的是教师不能够理解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忽视学生的存在,语文教学就失去了意义。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充分机会,实际上它也是教师捕捉和接纳学生的经验与创造,促进或实现课堂价值的良机。这种信念必须在新世纪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确立起来。

2.满足学生需要

新課程改革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而学生的自我需要,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动力源泉,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起着巨大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要充分留意并吸收学生的看法,恰当处理内容,提高学习动机水平。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单纯的教教材。这样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好的教学内容应能够正确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做到内容结构化、问题化、经验化。

3.体现心灵沟通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沟通,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的心灵交流,以达到互相了解,增进理解,进而实现教学相长,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他,并适时地给予鼓励,这也是师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体现。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不同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方法如主动询问,善于倾听;宽容理解,换位思考;合理评价,注重鼓励。

三、师德在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体现——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处境,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关注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倡导教师以人为本的进行教学,面向每一名学生,从这一要求我们可以知道,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合理地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语文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些必须为语文教师所关注。

当代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应实现从关注结果到关注发展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做人发展,这是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改革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语文命题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考察,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教师的工作职能是教书育人,新的课堂,新的理念,都要把师德体现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以理服人,以情助理,以情动人,以理固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真诚去关心和支持学生,把师德和爱戴力量融入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温暖和引导学生的心灵,以情动人,促使他们投入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刘晓明.《有效学业评价中的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6

[2]丁锦辉.《有效上课的师德修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5

[3]刘晓明.《生本背课---备课与师德行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篇5: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是学生的学习区,教师的工作区以及职业道德展现区。课堂上不仅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亦能体现其职业道德素养。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不仅仅需要“学高”,更要有“德高”,这里的德除了教师自身的德之外,还要有教学中的德。往往教师的道德魅力比其学识魅力更能感染和教育好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就说我亲身经历过的例子吧!

有一次,我在激情高亢的讲解着,一名学生专注的在玩着手里的计算器,我发现后,大声说了他一句,进行警告。该生马上放下了计算器,准备认真听讲。十分钟后,该生再次不由自主的搞起了小动作,我发火了,质问该生为什么总违反课堂纪律?该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一怒之下把该生轰出教室以此来惩戒该生,同时也是对其他想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的示警。

虽然这节课的纪律好了,但我也深深地意识到:该生对我的做法很不认可,心里对我的做法有了一份怨恨和敌意,会给我进一步课堂管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留下了更深的隐患。果不其然,在我以后的课堂上,他老是违反纪律,数学成绩也是一落千丈。这也是我越来越担心他,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做法,当时由于强烈的“要尽快制止该生的行为,好继续上课”的意识,处理的不是很恰当。

为了解决好我与该生的问题,使他以后能认真学习,把成绩提高上去。我找他好好的聊了下。在聊的时候,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分析了我与他之间的行为以及各自应该承担的错误,同时也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要因为任何人任何事放弃自己的学习。该生也主动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上课会认真听讲。

通过这次的谈话,在我以后的课堂中,他都认真听讲了,而且课堂表现也不错,现在成绩也能赶上前面的同学了。

篇6:课堂教学中的师德

(1)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什么?

时代在变,对教师的要求也在变,尤其面对我这个新老师的我不禁也在问自己:今天,该怎样做教师?“以人为镜”,方能扬长避短。我不仅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目标感、学历感、约束感和专业感”的教师,我们还要用“教育的智慧,让真爱绽放出灿烂的花朵”。通过学习,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若要给孩子一杯水,我首先不是要有一桶水,而是要有长流水,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生不懈地追求。1.多关注,多关心,给予爱心,但勿侵扰。

教师对待孩子们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细心。学生在内心是渴望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关注,会在内心生长自信,快乐的种子;孩子觉得自己不受关注,就会觉得自己无足轻重,会慢慢失去自信心。所以,教师应该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多多的关注孩子,但不能过多的干扰他。小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我们应该多多鼓励他正确的想法,及时巧妙的提示他认识到自己不对的行为。但不应轻易的干扰孩子。多关注,多关心,给予爱心,但勿侵扰。

2.爱真实的他,而不是你期望的他

爱并接受你身边真实的孩子,这也是为人父母都很难做到的事。我们总是忘不了孩子身上我们视之为缺点的东西,而不记得带领他看到自己身上的诸多优点,将大人的期望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不能给予孩子一个轻松的成长氛围,这样会慢慢的让孩子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做事的积极主动性。

每个孩子都希望别人能接受和认可真实的自我,3.多倾听孩子的看法,少一些主观臆断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要多倾听他的想法,不要主观臆断,也不要立刻责备他,避免偏见,成见和武断。4.让他独立,但不要抛弃他

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自主学习”非常重要,但学生自主学习仍需要得到帮助和陪伴。在孩子们独立完成任务之时,教师们需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5.支持和鼓励他,而不要控制和强迫他

支持和鼓励产生好的效果,而控制和强迫则会起到反作用,使你的孩子身心疲惫、充满怨恨,并可能选择放弃取得成功的机会。“支持”包含着分担压力或者减轻负担的意思。“鼓励”意指给人以勇气——让人有胆量去做新的或棘手的事情。

6.让他学会说不,而不是习惯说是

自尊可以给孩子以力量,让他对朋友,对某个行事怪异或令人害怕的成年人说“不”。那些一直被认为表现不错的孩子以及只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才感觉被他人接受的孩子,更加难以从潜在的危险中脱身,因为这样做可能让他们遭到他人的取笑、斥责或冷落。

拥有十足的自信是保证孩子安全的一条途径,所以,家长和其他照料者必须把培养自尊作为提升孩子自信心的关键。不过,即使是拥有十足自信的孩子也不可能从习惯性说“是”的孩子一跃而成为断然说“不”的孩子,他们同样需要锻炼和实践。7.强健他的内心,而不是让他脸皮变厚

强健孩子的内心——他的勇气和自信心,而不是他的身体外表。8.管教,但不霸道

合理的规则和自尊密切相关。清晰的边界使得孩子们的个人生活安全,充满条理性、计划性和可预期性,同时富有节奏和规律。9.惩罚但不羞辱

惩罚应该公平,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奚落他,将会产生不利的后果。经常遭致羞辱性惩罚的孩子,最终会感到羞愧、内疚、自我怀疑,直至自我憎恶,并且可能引发愤怒、敌意,致使他作出毁灭性或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对于你可能施加给孩子的任何惩罚,总在事先给予适当提醒。确保按“罪”量“刑”、“罪”“刑”相宜。不要因学生的质疑而感到不快。当你感到不快时,对学生的惩罚很可能演变成人身攻击。

(2)在你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学到什么内容?教学方式应实行哪些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是最基本的内容。但是,每一位教师都知道,课堂不只是教会孩子们文化知识这么简单。一个班集体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社会,课堂不仅带给孩子们知识,也应是他们明白诸多道理的小天地。

1、活动目标是一堂集体教学活动的灵魂

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先设计活动过程,设计好了之后从过程中提炼目标,这其实是颠倒的。目标一定是先于过程诞生的。有了科学的目标,就像一篇散文有了线索和中心思想,就可形散而神不散。

2、活动过程让集体教学活动体现出师资和师德

成功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我觉得在开展过程中,师德比师资更能体现这种成功。为一个工作的新教师,我深知我离“成功的课”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我每天都认真地准备教案和计划,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尊重孩子”“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长成一位充满教学智慧的老师,让我的每一堂课都有一点点小成功。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我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方法不应只是死板的教条式的传统方式,应该发扬传统教学中好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勇于创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找出最适应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教师的辛苦付出,需要老师们的继续学习和共同努力!学生喜欢的,能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的才是我们的追求!给学生文化课之外的快乐和健康才是现实!(3)成功的课应是什么样的,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经常实现?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体现的一种新型理念。高效课堂的实现一定离不开教师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也离不开教师对教师内容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对老师来说,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个性化解读,要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前因后果式的联系或者还原,从而让学生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篇7: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行为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在教师的职业行为中,“备”“教”“批”“辅”“考”“研”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并以提高“教”的质效为目标。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教师的言行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具体表现。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言行,无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新时期,我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良好职业道德的诉求,要以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为依据,规范课堂教学的师德行为。新《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在新《规范》中,对师生关系的要求集中在第三条:“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需要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的教师,才会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良师益友般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关爱”“尊重”,是教师的责任,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师德行为的核心要求。

一、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在课堂教学中,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就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片绿叶,把阳光洒向每一扇心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才不会出现以下师德缺失行为:

1、偏爱少数学生,尤其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漠视其他学生的存在,用语言伤害给自己“麻烦”的学生,甚至袒护出错的“关系生”。

2、偏心少数学生,给予他们较多的回答、练习、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不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主动性的帮助。

于永正在给初作教师的女儿的建议中,是这样说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偏爱是当老师的大忌之一。你和孩子相处时间长了,会感到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即使长得丑的学生,慢慢也会看顺眼,更要关心学困生„„

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克服偏爱偏心行为,教师应起码做到以下两点:

1、阳光普照。这需要教师从人格平等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教师应把每个学生都当作天使,不唯学习成绩的好坏,不讲私人感情的深厚,不以貌待生,更不受利益驱使而跪着教书。

2、机会同等。这需要教师从权利平等的角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习活动等,要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平等对话、分层练习等途径,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同的学习空间和表现平台。

二、精心呵护每一棵嫩苗

学生如果是一棵棵禾苗,教师的言行就应是阳光雨露,是和风细雨。精心呵护每一棵嫩苗,依靠的是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关照,需要的是教师的谨言慎行。

1、把握好严格要求的度。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的应有内容。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极大戕害,是不尊重学生生命的一种表现。如果把握不好度,往往会走向“严厉”,甚至“严酷”,因此发生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不尊重学生生命的极端表现。

2、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心体会学生的个体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不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一定不会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依据学生个体特点进行教学的教师,必然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组织方面缺乏针对性、层次性。

3、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倾听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学生发言时,教师的动作、神态和目光等,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学生回答时,教师不注视着学生,来回走动,甚至做其他事情(如板书)等,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对于不能立即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不要急于叫别人回答,而要用真诚信任的目光注视他、等待他。

4、积极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很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时刻注意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作用。一定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切忌训斥、指责,更不可把答对与答错的学生进行对比。“我们请一位学生站起来,一定要让他体面地坐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呵护。”

篇8:谈和谐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建设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教师是权威,一切听从教师安排”、“上课应该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观点,也逐渐形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习惯于被动接受。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质疑,更不会向书本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这样被抹杀掉了。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摒弃“老师讲学生听”的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树立新的观念:“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服务者、指导者、合作者。”使教学真正成为一种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建议下,學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形式。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一、和谐课堂教学中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中的学生,由于他们有着不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家庭背景,所以,客观上他们之间又是存在着差别的,校园中各种关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课堂和谐教学,并非是消除这种客观存在的不平等性和差别了事,而是要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形成一种互相包容、相互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使课堂教学中各种力量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有关资料调查表明: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最信赖、最崇敬的人,也常常是最能影响学生的人。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天真可爱、充满梦想、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很大的青少年,而青少年阶段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思想道德、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等,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和谐教学中的关键作用。课堂和谐教学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课堂和谐教学的关键,影响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师德、观念、行为、学识、学生的家庭背景、学校的校园文化等,其中,师德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课堂和谐教学的关键。

二、必须实现“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师爱是师德的灵魂。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爱”与“被爱”就如饮水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更是必不可少的“营养剂”。所以,教师要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并落实在日常教育中。“爱的教育”,可以“以己之爱,启动心灵”;师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师爱是雨露,可以使枯萎的小草发芽;师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可以浸润孩子幼稚而坚强的灵魂,满足孩子被爱的需求,从而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课堂和谐教学氛围。同时,师德具有十分明显的典范性,教师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学生可以从师爱中得到熏陶、感化,从而学会团结友爱、善待他人,让关心同伴、同情并帮助弱者、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发芽,长大以后,他们就是能够适应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人。

三、尊重使和谐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尊重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要因材施教。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要求,就谈不上以人为本。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兴趣爱好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性格气质也不同;教师要走近学生,“认识”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的自尊得以强化。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舞台为其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示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充满个性与人情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友爱与宽容,学会自信与尊重,可以使校园变得和谐起来。

四、民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课堂和谐教学中的“和”的真谛是“和而不同”,因此,我们应确立尊重不同、保护不同、协调不同的理念和意识,体现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要循循善诱。

“传道、授业、解惑”,几千年前的孔孟儒家文化,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思想,并长期延续,深入骨髓,在这种观念下,教师是权威,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可以在学生犯错后大发雷霆,而学生却没有解释的权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的表露着与学生的不平等;上课时教师高高在上,学生需要仰视;课间谈话时教师坐着学生站着;大扫除时教师指挥、学生劳动等等,这样无形中就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我们已逐渐认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两者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互相理解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激励着、促进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同学、同玩、同乐、同忧,既像教师又像朋友、兄长,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关系,而不是靠严厉来建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魏书生曾说过:“我的教育经验就是民主加科学”,教师要靠自己的学识与人格,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唯有教学民主才能实现。

五、结束语

篇9:师德在教学中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质量的提高,靠的是广大教师。学校一切工作紧紧围绕着以育人为本。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责任是多么重大。

一、爱岗敬业——对教师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其次要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赏识每位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学习与修养,开拓进取——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泉。

1.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理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坚实的基础,在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服务奉献、”为重点。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2.注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业务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然要求,在“探索、实践、反思、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给自己增加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的面对学生。

三、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教学工作。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 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 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的本身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不区别 对待每一个。对待每个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

四、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 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会对金钱至上的物质横流社会,教师要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教师要以志存高远,洁身守志,为人师表,这正是教师这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做一个好教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的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的体现,是一种行动的指南!其实,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身修养!

上一篇:林业植物及产品调运检疫证书核发办事指南下一篇:教改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