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

2022-10-26

第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要使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离不开创新和创造。新型的教育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突出创新和实践。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自己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教学中照本宣科,方法含量少,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主要表现为“接受--理解--巩固--解题”,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以致学生发现不了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创新课堂的第一步要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先只看一下标题,把你想从这个标题了解什么内容写出来,然后通过预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内容写出来,最后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写出来。在每次讲新课前我都会收上来看一下,把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通过学习之后,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从旁协助解决。这样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训练学生们已经会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例如:通过奥斯特试验分析可知,既然利用电流可以获得磁场,有的同学大胆提出设想:利用磁场是否可以获得电流呢?例如:在讲光的折射的时候,我是通过日出引入新课的,这个时候有个同学立刻举手质问:“老师,我们不是讲过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吗?为什么太阳光在空气中传播会发生偏折,是不是您出错了?”对于这个学生的问题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他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对老师说的内容大胆的质疑,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勤思多问,大胆质疑,敢于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创造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而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构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地培养。

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求观念现代化。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决不是全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素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目的。教师不但要关心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也要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如果教师只能充当养猪能手,将知识如同饲料绞碎调配好去喂学生,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懒猪”而非“雄狮”,你可曾见过家养的猪呼啸山林?母狮在捕到猎物以后并不立即杀死,而是让小狮子撕咬猎物,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生存的本领。同样教师的教学不能过细过死,也不能太清太纯,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将会更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所以创新课堂的第二步巧设物理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正在发育、成长,其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和发展,教师要努力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感和成功欲,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促进抽象思维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下情景进行教学。 (1) 课上让学生自己阅读“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与此同时,收音机内传出优美而柔和的轻音乐。(用摄像机拍下学生的一举一动。有的表情很平静,有的在认真阅读,有的边阅读边欣赏着音乐。)

(2)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大音量,开始有的学生会不停的看收音机,过一会儿,有的学生开始坐立不安,有的用手捂住了耳朵,有一个离收音机最近的同学实在忍无可忍,站起来把收音机关掉了。此时停止音乐停止拍摄。

(3) 把刚刚录下来的片子用大屏幕回放。

由教师引导,由学生分析,抽象得出:噪声的概念。

(4) 在课前提前上好闹钟,在讲课时闹钟突然想起,会影响课堂,归属噪声范围。

由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控制这个噪声的方法。

例如:在“光的反射”的教学中这样创设一下情景进行教学。

(1) 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由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带着激光笔参加比赛。看哪个同学又快又准的射到黑板上的字。

(2) 提出要求:不能直接用激光笔射字,借助其他工具来完成比赛。 学生分析:通过具体操作,经历了钢尺、本、小镜子、铅笔盒、书、桌子等用具,最后筛选出了钢尺和小镜子来完成比赛。从而得出什么是光的反射。

以上物理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要学习的概念,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好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把知识记得更牢固,但是要想做到学以致用的话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做好小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是创新课堂的第三步。

初二教材中有一小实验“纸锅烧水”,在开始指导学生完成这个实验前,有的同学根本不相信这个实验能够成功完成,理由是:纸的着火点是183℃,而普通煤炉的火焰约为600℃,这高于纸的着火点,纸锅肯定会燃烧起来。此时教师不必急于跟学生辨析,而是耐心细致地交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纸锅中水应放适量,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实验结果证明:水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并解释了这个现象后,有的同学设计出了从酒精和水混合液中分离出酒精的办法。在学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鉴别一件小工艺品是不是纯金的,要求学生先设计出实验方案,再动手进行操作,然后讨论有几种鉴别方法,比较哪一种实验可信度最高。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践应用,所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简单的小试验,教师从中指点一二。例如:讲了电学以后,有的学生看到现在家里的楼道有声控的灯,想自己做一个。我就让学生借助Internet去找电路图,结合所学的电学知识简化电路,并给他提供器材,让他在实验室里自己通过实际操作确定电路,设计出完整的声控灯的电路图。

通过小实验,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需要为动力,多种能力的综合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改进教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的世纪我们国家要列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就必须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对于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更应当肩负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培养下一代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1]孙海滨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

[2]张金贵 《浅探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题目: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

天津市环湖中学

李 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戴利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物理学中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物理学史,就能有意识、有计划的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议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浅议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无疑有助于促进物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一、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由于中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在物理教学中,不管探究的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还是教师提出的,学生都想急切知道问题背后的答案。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实施科学探究中,开始可以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问题,这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液体压强”一课的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问题:你建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带鱼都是死的?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探究的问题大多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由于中学生大都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所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这个积极性,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般说来,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分析问题的特点和条件;第三阶段,提出假设,思考解答方法;第四阶段,检验假设。

科学探究从提出问题开始,然后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到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等这样一些环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符合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所以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使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正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物理课程标着眼于社会的发展,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物理课程总目标的重要方面。科学探究作为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创新通常始于问题,只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思考,创新才有主动性。科学探究也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所以,在教学中创始开放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它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科学探究中,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多依赖于学生的直觉思维,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即使对于学生所提的明显不合理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否定,在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要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分,以保护学生的创新激情。

在科学探究中,对所提问题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需要靠实验来进行检验。物理教学中,有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进行实验,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设计一个“把鸡蛋从五楼摔下来而不破碎”的实验,学生可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实验方案,这恰好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施科学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科学过程,要想获得一个正确的探究结果,必须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如在探究中出现测量和计算的数据不能符合预期结果时,应引导学生对造成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重新进行测量和计算,而不应该修改数据,造成假的结果去满足实验目的的要求,这样的做法本身就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对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最后要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中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所以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形成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通过合作与交流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第四篇: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俞庆珍

(义乌市第三中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 知识快,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 有差异,势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3堂'-课的知识。而微 课程在传统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 课余时间.对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

习一遍即可。

关键词:微课程 高中物理教学 一

教学研究

引子

开学初。信息技术老师曾和我提起微课程.认为将来的教 学中会有很大的作用。这让我想起半年前参加的一次小学的 教研活动,就是针对微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开展情况。记得当 时的课堂氛围很好,我心想,什么时候高中课堂也能这么活 跃,不再死气沉沉。于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参考资料。我从微课 程是什么、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微课程的特点、物理 学科特点、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这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

看法。

二、何为微课程

“ 微课程 ” (Microlecture)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

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 “ 知识脉 冲” (Knowledge Burst)。

“ 微课程 ” 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 动学习为目的的教学。从教学上来说,就是将重点、难点、考 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给教师,整合成微教案、微课件、 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个部 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这一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国 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这一概念进行改造与完善。率先提出微 课程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他对微课程在教与 学两个方面的革新提出建设性观点。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 学校的李玉平老师带领其他教师成立微学时代工作室。开发 系列微课 程,以数字故事的形式讲述教学中一个又一个非 常有意义的变化,受欢迎的程度完全超出他们的想象。

“ 微” 关键就是短而精.内容小而作用大

三、微课程和传统课堂的区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或者45分钟。目前学校教育实 施的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方式与基本单位。学校的主要工作 和教学活动是以上课作为主体,上课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 核心。在经典教学论的学术专著中。对“ 课” 的定义是: “ 课时有 时间限制、有组织的教学过程的单位,其作用在于达到完整、 然而又是局部性的教学目的。 ” 微课程是把教学中某个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 生。一个微课程只讲一个点,可以是某个重点、难点。一道题目 或者一个实验。学生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下载后。可以 随时拿出来学习。 对比这两种教学方式,可以发现.传统课堂传授知识快。 集中,知识连贯性好。但对于个体的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势

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特点。 1.解决物理问题必须用到数学工具。很多物理规律,必须 借助公式表达出来,才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2.概念性强。物理课要教给我们很多物理量和物理规律, 这些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 3.特定的物理学的“ 语言”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物理 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为了将物理规律简单、明了、准确地表 达出来.常常需要借助很多特定的表达方式。 4.习题类型多、变化大。中学物理课涉及的习题各种各 样。依据不同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千差万别.变化多端,难 度也是比较大的。 根据物理这门课的特殊性.我们要在课堂上都解决是比 较困难的,一节课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一节课如 何高效完成,怎样应用好微课这么好的方法,是值得我们思 考的。

五、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辅助 在物理教学的很多环节中,微课程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1.课前预习。课本中有很多知识,凭高中生的能力完全可 以自学,或者只需要老师稍

微点拨就可以明白。学生在预习的 时候老师加以指导,将这一过程录制下来,配上醒目的提醒 语,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成五分钟左右的微课程,传到校园 网.供学生点击或下载观看。通过这类微课的学习,学生逐渐 学会如何预习,自学一堂课。当掌握预习方法,习惯自学时,可 以大大减少课堂教学时间。 2.课堂当中。比如演示实验。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实验,必 须做给学生看。但有些实验因为场地、环境、器材等因素的影 响,现场演示可能会效果不明显或者不成功。比如 “ 影响研究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 ” 这个实验,平行金属板上的电 荷很容易跑走。必须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要在课堂上做成 功,成功率是比较低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实验室中完 成整个实验。录制下来做成微课程。将视频用于课堂中播放, 效果显著。 3.课堂之后。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中总有不能接受的知 识点,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反复详细地讲解。这时可以将重点 概念、难点的讲解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程。视频里面呈 现出来的是完整的对某个知识点的诠释。课后学生自行下载 观看,课堂上无法理解的,就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4.专题复习。针对高三学生,专题训练很重要。可以把一 个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方式做成卡片.用PPT工具把 这些导图做成微课。这种微课结构性强.有系统性。适合章节 复习,专题复习。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图搜集起来做成 册,学生在使用的时候效果会更好。

六、实例的应用 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 间关系 ” 。 这一节内容要用到 “ 微积分 ” 的方法,公式法推导涉及大 学内容,所以课本用图像的方式来阐述。若把一个细化过程在 黑板上完成,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匀变速直线运动为 什么可以由足够多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这是学生对这个问 题的认识中最关键之处。因此,我做了一个微课程,学生课后 可以自己观看消化。步骤

如下: 第一步:做好教学设计。 本微课程知识来自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下转第28页)

139

必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堂课的知识。而微课程在传统 课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 于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打开相应微视频再学习一遍即可。

四、物理学科特点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物理现象的各种规 律,几乎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起

语重心长地说: “ 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对于鲁迅的深 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 当时,出于对 无知的羞愧,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尽管已经过去很长 时间,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

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创新的灵 感.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 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 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 的原因,经典往往被一个个 “ 经典 ” 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 课时学完一篇课文,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 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 为,这样的教学,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 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 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 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就应 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 种思考,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 峻,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

清晰明确的认识。

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 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巾。结果,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只是给出了一个 “ 冷峻的语青 ” 这样一个

相似的生成 其实,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 指的是冷峻的语言,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 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 认识到这个预设是错误的,而不是有难度,从而做出调整.

对于那个答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就会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 励,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 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对鲁迅的冷峻 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 “ 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 . 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 目标,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 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 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 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 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目 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通过读 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并引 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 译文,然后让学生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 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似乎已经很 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 但这次我以“ 深沉和冷峻” 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还是让所 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对于文学 作品的再创造,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 新的意识和信心,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这也许是教师 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关于预设和生成

齐读原诗,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 研读这首诗,则是没必要的,是违背 “ 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

文本” 的原则的。

(六)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

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那么不仅浪费时间, 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我们 要观其大略,把握主旨,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 节,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就会精心准备各 种解决方案。但是,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则 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 彩发挥上,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或 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 “ 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 这个 预设,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 (上接第139页)章第三节。重点讲清楚用图像求匀变速直线 运动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如何用图像求解学生已经掌 握。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情况看,主要是“ 微元化、微积分 ” 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即把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无限分割. 当时间足够小,每一小段就可以近似成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每 小段的位移,把每一小段的位移累积相加就求出了整个匀 变速直线运动的总位移。高一学生还不能用微积分公式推导, 而利用图像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本视频将把一个匀变速 直线运动一步一步地细化成无数个匀速直线运动讲解得非常 详细。它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整个画 图,分割的细微过程,更有助于理解掌握。 第二步:做教学课件.我用的是最普通的PPT

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 课文,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我 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当前的语文教学正处在一个再认识的关键时期,现在 的情况是老师累,学生更累。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是专家要 思考的问题,是一线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研讨

课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衷心地希望这样的研讨活动

越来越多。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一个微课程已经完成。在自己的班级 试验了一遍,学生反应良好,纷纷表示可以多做一些类似的微 课视频。为了了解学生应用次微课的效果,相应准备了一份配 套练习题。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比以往有明显改善。

七、结语

共用了八张幻灯片,重点讲清楚把匀变速运动分解成 匀速运动的整个过程 第三步:用录屏软件录下整个PPr的放映,生成视频。 常用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这个软件比较简单, 般教师自学都可以学会。在录屏过程中,如果怕学生观看画 面还不能够理解,则可以适当地配以讲解。 第四步:上传。 把做好的微课程上传至自己学校的校园网,或者学生QQ 群,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下载观看

一一

从上面例子当中,可以看到微课的一些优势。把高中物理 所涉及的,可以利用微课资源的地方,合理地整合。将重点、难 点、实验、专题、典型题做成微课程。按照力学、电学、光学等模 块分类整理。一整套的物理微课程做好,就是很好的一门校本 课程。这需要学校整个物理团队中每个物理教师的努力。 课堂不能被微课代替,但是我们可以用微课程补充实际 教学中的缺陷。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如今的大会上,几 乎每人一台ipad,用于开会时查看相关资料等。如果有一天, 课堂上也实现了每人面前一台电脑,微课程的作用就更重

要了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胡铁生. “ 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北京:电化教育研究,2011(1O).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第五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实验中学

物理组

随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本组教师一致认为:认真研读二期课改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策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下面结合本组教师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粗浅的体会。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我国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物理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有重要的作用。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现代教育原理认为:“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构成。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实验中得来,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物理学的许多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并取得较大的成就。这些在物理教材中都有体现,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与情感教育。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自然养成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重要的。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二期课改理念下新的《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 浓厚的

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国家观念教育、民族意识与情感教育、国情教育、奉献教育、国防教育、国际教育和世界主义教育等,培养受教育者爱国的思想和感情,并形成和具备相应的爱国行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物理科学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因此在祖国的历史上记载着许多物理科学知识及其发展完善的内容,这些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首先,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献身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这些优秀感人的事迹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例如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有关我国古代对世界历史学的贡献,像我国古代的著作《考工记》、《梦溪笔谈》、《墨经》、《论衡》、《天工开物》等所述内容在当时世界都处在领先地位。古代的发明创造如:四大发明、地动仪、小孔成像、石拱桥、孔明灯、回音壁等。其中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不仅对我国古代军事、生产、日常生活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的发展都起重要作用。以上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古代贤人伟大的创造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其次,向学生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天和顺利返回都处于国际前列。已经建成的三峡工程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浙江秦山核电站等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今昔对比,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爱。

第三,向学生介绍近代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他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爱国热情更是祖国一笔不可多得的巨额财富。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发奋图强勇于贡献的精神。如讲光

学时,可以介绍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的光学事业,填补我国光源空白的事例;又如核物理学家赵忠尧193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大声疾呼:“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回去。”这句话扣动了多少海外游子思家念国的心扉。20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钱三强、何泽慧,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祖国。工程专家詹天佑、桥梁专家茅以升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对学生介绍一些关于物理学家艰苦创业的故事,不仅可以增加学科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其中到处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以及课本的有关概念、规律,用辩证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科其实有许多可以遵循的规律和定律。例如:在学习“从原子到星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从自然界的可见物体到不可见的粒子,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它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在讲到“机械运动”时,可以让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观点”。物理学中的运动和静止、匀速和变速、物体的热胀冷缩,、惯性的利与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成像中的虚像与实像等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讲述物态变化、导体和绝缘体、电生磁、磁生电时,可渗透“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总结规律,通过规律去指导生活,再去认识新的事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培养目标中既强调健康体魄、健康心理,又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是一个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很多良好素养的熏陶,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 师德的感染

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取决于教材内容,更直接地受教师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作风的制约。教师的政治态度,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对科学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教材的教育因素,是通过教师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智慧表达出来的,其效果有赖于教师的威信保证。因此,教师应当提高教育意识,深刻认识加强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和感情,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作风,这样才能在学科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优雅举止都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教师严谨治学,创新的教学方法等敬业精神使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就拿一次简单的演示实验来说,教师对实验器材的充分准备,操作过程有条不紊,实验现象的准确表述,以及实验结束之后实验器材和实验废品的规范处理,对学生良好素养的形成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2. 物理学家的榜样

由于物理学极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例如一生奉献给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两弹一星”功臣邓稼先、荣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政宁、李政道、丁肇中等人的事迹;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可向学生介绍:欧姆用了10年的心血,终于总结出欧姆定律;焦耳在极困难的条件下,经三十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次实验,才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让学生从中学习物理学家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学习他们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他们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

3. 小组探究学习的协作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对于实验的结论可以采用小组互动的方式,畅所欲言交流实验结果,找出规律。如在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

电阻”的实验时,通过测量结果可以看出,一次和一次相差十分明显。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不要为了准确而盲目地凑数据,要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信,还有利于学生谦逊的个性培养。此外,通过分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学习。学会与同伴交往中沟通的技巧,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有利于走入社会的过程中,明辨真与假、善与恶,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物理实验之前,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保证实验器材不受人为的破坏,教师应教育学生按要求做实验,爱护实验仪器,使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计划。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很多教师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物理知识,学会一项物理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要介绍有关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也得到熏陶。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培养,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有着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的落实情况。

(二)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显性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将相关德育内容渗透于当前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有机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

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三)多方法,多渠道开展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多样性、教学手段多样化,要求德育渗透的多方法与多渠道。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对物理的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到科技博物馆去参观、查询资料了解国内外科技进展、到工厂去进行生产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物理角度分析现象、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工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搞小发明小制作等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既能打开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还避免了空洞枯燥乏里的理论说教。教学不但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使德育的渗透更加生动、活泼,也更有实效。还有使用幻灯片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形象逼真的教育感染力。因此,多方法、多渠道的德育渗透对初中物理实施德育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要严格要求,以培养学生认真、工整、规范、一丝不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品德。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例如:学生学习了“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内容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社区或学校的噪声来源,并根据所学的知识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向社会提出倡议,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德育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道德品德方面的教育。作为物理教师,更应提高教育意识,深刻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的重要性,提高马列主义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德育,并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语言下一篇:初中学生优秀期末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