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2024-05-04

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精选8篇)

篇1: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樊璠,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李集乡中心完小,担任校教导主任及五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工作。本人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外出学习后,将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为本校老师带回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锐意教改,积极教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多次参加各级优质课大赛并获殊荣,三次获县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17年,获河南省农村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多次获得乡优质课赛一等奖。在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勤、严、细、实”四字方针来管理班级

在班主任工作中,总是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尤其是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对学生常规抓的比较细、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等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所带班级在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好,每周被评为“文明班”,期末被评为“先进班”。2014年,我荣获县级文明教师荣誉;2016年,获乡优秀教师荣誉;工作期间本人也成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大赛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二、教学上勇于探索,注重创新

在教学工作上,我一直是勤勤恳恳,认真钻研。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精力放在精心备课上,每年的教案评比中都被评为优秀教案。因为我在教学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研究具体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本人多次在校内、镇里参加教学竞赛,进行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镇教研员和同事、家长、学生的肯定,连续四年在全乡期末测试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自2015年以来,我两次主持参与课题组研究,其中县级课题于2016年成功结题,市级课题如今正处于结题阶段。

三、切实做好教研工作

在教研工作中,我带领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是骨干教师共同备课,用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其次是大家针对各自不同的侧重点各自备课,然后集体听课、评议,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带领老师们观看市、县级的优秀录像课,和他们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学生状况,逐个帮他们钻研教材,听他们试讲,给他们说课、评课,指导他们讲公开课、示范课,使老师们的教学从实践到理论有了质的飞跃。作为校教导主任,每学期,我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教师们讲示范课,并做备课、说课指导,这些课对老师们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地把所学到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尝试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多次上交流课、展示课,向全组推广实践经验,使我校教学迈进新的台阶。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用下面这句话指引自己的工作:人生的路上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奋斗,成功属于昨天,而昨天已属过去。只有面对明天,不断的超越自我,才能让成功与辉煌永伴一生。我将在学校领导的关注与支持下,把今天的工作成绩当作明天工作的起点,一如既往,奋力争先,不断地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使自己无愧于“学科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篇2: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2012年本人被评为医院药学学科带头人,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感觉忙忙碌碌,但很充实,学科带头人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是一份源动力,更是一份责任。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药房管理,保障药品及时供应

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对药品进行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特殊管理,做到“五专”;高危药品区有规定的特殊标识;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定贮藏和保管药品,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对近期过期失效的药品有预警提示,已过期药品及时下架报损;对新进药品向医生做好宣传工作,要求本药房人员熟悉该药品相关知识。

科学合理安排人员上班,努力做到让病人少排队等候,特殊情况亲自顶班。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要求做到对调剂药品细心、对提问耐心、对患者有爱心;时时处处有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

严格要求自己,以行动带动科室成员。不计辛苦、不计得失,经常亲自到药库领药,保障药品及时供应。

加班加点做好每季度一次的药房盘点工作,对欠条做到及时催还。

二、积极参与处方点评工作,及时纠正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参与每月一次门诊处方点评和住院医嘱点评工作,特别是抗菌药物方面的点评,为药剂科提供相关数据,及时发现用药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医务科和药剂科汇报,同时也会和相关医生沟通,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三、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经常与监测员和科主任、护士长沟通,询问药品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属药品质量问题及时汇报药剂科,属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及时通知临床药学室并做好记录,提高了医护用药安全意识。

四、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积极参与各级学术会议和讲座,认真学习专业新进展及新观点。工作之余也积极学习本学科理论知识,以期达到在工作实践中运用自如。

当然,这一年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

篇3: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旨在归纳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入手,提出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有效举措。

1. 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

一是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的特征规律。通过对高校学科带头人的人口学特征、素质特征、学术特征以及生存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共性的特征规律。

二是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师承效应规律。探究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是否存在大师的引领,大师是如何遴选苗子,如何选择培育的方式方法来引领和培育青年才俊。

三是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同伴互助规律。基于知识共享、“共生效应”、社会互赖理论以及真理的多维性与学科带头人的有限性,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需要同伴互助。探究高校学科带头人是否存在同伴互助,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同伴互助,成效如何。

四是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是否与普通教师一样存在着不同的发展阶段?梳理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阶段划分,提炼出他们在不同阶段呈现的显著性特征。

五是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的综合效应规律。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影响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内因与外因有哪些?探究内外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着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2. 高校学科带头人培育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育现状进行调查,归纳出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遴选情况(遴选机构、遴选范围、遴选标准、遴选过程与遴选结果)、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情况(培养目标、学术平台、科研设备、科研经费、图书资料、参加学术会议、政策倾斜与学术氛围)、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环境(行政事务、工作杂事、人际关系、考核周期、考核标准、考核结果、物质奖惩、精神奖惩与奖惩效果),归纳高校培育学科带头人的有益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学科带头人的培育提供指导。

3. 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育机制

根据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结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进行探究。

一是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机制。选拔高校学科带头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选拔标准与程序,采用严格的考核办法,遴选学科带头人。

二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机制。针对学科带头人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通过构建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实行产学研结合、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实施政策倾斜、建构学科文化、营造宽松环境等途径保障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三是学科带头人的激励机制。遵循以人为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薪酬激励、目标激励与情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机制。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系统性与公开性的原则,完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标准,延长考核期限,完善考核方式。

五是学科带头人的自我培育机制。通过培育职业情感、倡导学术宽容、遵守学术道德、担当学术责任等途径,实行学科带头人的自我培育,提高其学术水平。

( 二) 研究方法

一是调查法。2012 年6—12 月课题组对江西省12 所高校的204 位学科带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研内容涉及基本情况、素质结构、成长阶段、同伴互助、影响因素、心理特征、培育现状与措施,从中总结归纳出他们成长与培育的一般规律。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1。

二是文献法。对学科带头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等进行归纳整理,掌握研究现状,提供研究思路。

三是访谈法。对12 位学科带头人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四是系统分析法。对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因素与培育策略进行系统全面分析。

二、结论与对策

(一)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规律

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具有以下规律。

一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特征规律。高校学科带头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与高水平的人口学特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渊博的学识、创新的学术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良好身心特征的素质特征;具有实事求是、学术宽容、学术严谨、学术好奇心、学术质疑、学术权力与学术权威的学术特征;具有人格魅力的独特性、物质生活的朴实性与社会活动的批判性的生存特征。

二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师承效应规律。师承效应是弟子在大师的引领下,继承其学术传统与风格,学术发展较快,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科带头人的师承效应源于学术的本质属性,学术传承、优势互补与“马太效应”等决定了学术发展需要师承效应。师承效应是人才成长的必经之路。大师通过遴选苗子、精心培育、营造环境等,引领和培养青年才俊。大量事实表明,师承效应主要体现在师徒关系效应与亲缘关系效应。师承效应成就了学科带头人。

三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同伴互助规律。同伴互助是两个及其以上教师间通过对话、协作与帮助等途径,以促进其学术发展为目的,通过平等的方式自愿参与决策、承担责任的一种社会共生方式。它具有目的性、自愿性、平等性、形式多样、思维开放与共享性的特点。教学竞赛、教学研究与学科团队等是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同伴互助是建立在知识共享、“共生效应”、社会互赖理论以及真理的多维性与学科带头人的有限性基础之上。但现实中存在着形式的同伴互助、被动的同伴互助与虚假的互助,这主要是基于教师行为的个人主义、学科组织的派别主义与教师考核的功利主义。加强教师的同伴互助,需要明确互助目的、建立互助愿景、提升互助理念、搭建互助平台、提升互助水平、加强互助沟通、提供互助保障、营造宽松的互助氛围。

四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没有绝对的、泾渭分明的界限,期间充满了艰辛和波折,有停滞,也有快速发展的时期。学科带头人的成长阶段可以从职业与生命周期视角、心理发展视角、关注研究视角与自我专业发展意识视角进行分析。高校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大致经历了学术积累阶段、学术适应阶段、学术发展阶段、学术高原阶段、学术引领阶段与学术退缩阶段等六个相互衔接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学科带头人都呈现出显著性特征。

五是学科带头人成长的综合效应规律。根据系统论,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专业发展愿景、自我效能感、执着追求、勤奋努力、找准方向、善于抓住机遇是影响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内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学术环境与社会因素等是影响学科带头人成长的外因。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学科带头人的成长。

(二)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育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 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育现状如下。

一是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遴选机构比较健全,遴选标准比较科学,遴选结果比较合理。但是,在遴选过程中,由于行政因素的干预,学术色彩有待加强,遴选标准有些偏颇。

二是高校学科带头人重选拔、轻视培养和使用。表现为培养目标不太明确、学术平台缺乏、科研设备不全、科研经费不足、图书资料不全、参加学术会议机会不多、政策倾斜不够、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学科带头人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无职无权的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缺乏话语权。

三是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待遇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高校教师遴选为学科带头人之后,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并没有什么大的改观,其碰到的困难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学科带头人的成长环境不够理想。高校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周期比较合理,考核标准比较严格,考核结果比较合理。但高校教师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之后,过多的行政事务和工作杂事影响其学科建设工作,他们受利益的驱动,忙于跑关系、拿课题、发论文、评奖项,不断地应付各种检查、验收与评估,很难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科学研究、从事学科建设。

(三)高校学科带头人的培育机制

根据高校学科带头人成长的上述规律进行培育是题中之义。但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培养、待遇与成长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了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因此,完善学科带头人的培育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学科带头人的选拔机制

一是选拔原则。选拔高校学科带头人要遵循德才兼备、平等竞争、结构优化的原则,遴选的学科带头人必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公平参与竞争,结合学科团队需要进行遴选。

二是选拔标准。按照包括学历、职称、学位、教龄等基本条件,具有教授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在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与组织管理协调能力。

三是选拔方法。主要有考核选优法、推荐选拔法与公开招聘法。考核选优法是将选拔学科带头人与教师的任期考核相结合,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严格按照选拔标准对拟申报的学科带头人进行遴选,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范畴。推荐选拔法是将符合遴选标准的教师推选为学科带头人,有任何一项条件不符合要求者即淘汰出局,以保证学科带头人的素质和水平,或者由同事把那些有潜力和水平的学者推荐出来。公开招聘法是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公开招聘数量、基本条件、报名程序、福利待遇与考核要求,由遴选小组对其进行考核评价,一旦确定,即签订聘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四是选拔程序。就省(市)高校学科带头人遴选而言,其教育行政部门都会出台文件,就本省(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选拔程序作出要求,进行推荐选拔。一般是按照个人申报、专家组评议、学校考核推荐、省教育厅组织评审、结果公示的选拔程序,遴选学科带头人,使一些有发展潜力、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遴选为学科带头人。

2. 健全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机制

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要根据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培养机制,针对学科带头人的不同特点,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是保障学科带头人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是构建学科团队。学科团队的组建要有利于队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探讨,要形成合力,减少内耗,提高绩效。各学科团队要根据所处学科、所处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制定具体目标。高校学科团队制度应该对队员的遴选与退出、团队运行规则,队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考核聘任方式、活动运行机制等做出详尽的规定。在学科团队建设过程中,需要学科带头人准确把握本学科的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根据学科成员的现实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二是搭建学科平台。高校要重视科研基地、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建设,争取多方支持,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企业与社会的经费支持。学科平台建设要科学定位,坚持为学科发展服务,取得创新性学术成果,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要加强学科平台的管理工作,实行灵活的管理模式;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检查、评估,实行优胜劣汰,使团队成员有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进而促进平台建设。

三是实行产学研结合。要求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三者相互协调。学科带头人是产学研结合的领军人物,要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的理念,进行科技开发、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服务。高校要整合学校资源,打破院系狭隘的学科壁垒与行政干预,将具有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学科组建学科群,以此作为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与载体,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与企业协同作战,申请研究课题,以课题形式研究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学科带头人需要加强与学术同行的合作交流,通过建立学术交流基金,优先安排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的进修访学、学术会议;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与会;与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平台,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选派优秀学科带头人到国内外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基地进修,与国内外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进修基地,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与质量,探究国际合作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搭建学科带头人的学术交流平台,跟踪学科前沿,丰富他们的成长经历,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培养创新能力,扩大学术影响。

五是培养组织协调能力。高校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个性特征,确定培养内容,实施分层培养,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参加干部培训班、研修班。经过评估了解学科带头人在组织协调能力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定向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学科建设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炼经验,反复运用于实践,逐步提高。

六是实施政策倾斜。对学科带头人委以重任,赋予其相应的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设立学科专项经费,为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购买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出版学术专著提供经费补贴和资助;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跟进、了解学科带头人的思想、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情况,随时掌握带头人的专业成长情况,与他们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听取汇报,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实行5 年一轮的学术休假期,连续在高校工作5 年,可以带薪休假半年,集中精力归纳整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调整自己的学术心态。

3. 加强学科带头人的激励机制

一是激励原则。(1)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科带头人体验到他们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拥有相应的学术权力,要理解、认同和包容他们,尊重其个性,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公平性原则,高校在激励过程中注意遵循激励规律,努力做到激励措施科学合理、公平有效。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政策一视同仁,体现共性,又要兼顾到学科差异,突出个性。(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科带头人的激励,一定要考虑到其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更注重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和同行的认可,因此,需要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之上加强精神激励,以满足其高层次需要为导向,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加大学术成就的宣传力度,赋予相应的学术荣誉称号,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加大对重大科研成果的激励,调动其积极性。

二是激励措施。(1)薪酬激励。作为学科带头人,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而且随着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进修、访学、参加学术活动,后期成本的投入也较大,而且对学科发展的贡献突出,按照按劳分配理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应该给学科带头人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做到收入与贡献相协调。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取得的科技攻关项目,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对产生的重大经济效益,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提成,对其作出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以回报学科带头人。(2)目标激励。相对于高校其他教师而言,学科带头人有着更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对成就目标的实现更为迫切。高校学科建设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让学科带头人认识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与其密切相关,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科带头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实现自身价值,激发其对学科的忠诚与贡献。(3)情感激励。管理者要以真挚的情感,加强与学科带头人的情感联系与沟通,满足其心理需要,营造和谐的心理关系,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人。考虑到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应用激励理论时要充分认识到不同激励措施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达到激励效果。

4. 完善学科带头人的考核机制

一是考核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指标的内涵与外延要清晰,便于操作,要体现学科带头人工作内容与职责,体现出指标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考核标准,突出对学科带头人的针对性,保证考核结果的真实可靠。(2)客观性原则。考核指标要反映学科带头人学术业绩的实际情况,符合客观事实,力求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3)系统性原则。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需要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指标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使指标之间层次分明,结构清晰。(4)公开性原则。考核标准、考核程序、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要公开,使学科带头人对考核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又可使全校师生进行合理的监督,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提高考核绩效。

二是考核内容与标准。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其所领导的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评价;评价学科带头人对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能力;学科带头人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价;评价学科带头人的社会资源获取能力。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应规范考核标准。不同的学科,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不同的考核标准。

三是考核办法。要完善考核方式,可以通过加大同行评议、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等多途径,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科带头人作出评判。

5. 完善学科带头人的自我培育机制

一是培育职业情感。学科带头人职业情感的培育,要按照情感生成的规律,通过他们的自我培育与外部保障两者结合,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克服和消除影响其不良职业情感的因素,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情趣、构建和谐关系、加强自我修养是培育学科带头人积极职业情感的有效途径。

二是献身学术事业。作为学科带头人,首先对学术要有敬畏感。学术是有尊严的,只有学科带头人自己对学术有所虔诚,学术才能获得尊敬,浮躁之心是对学术的亵渎。只有敬畏知识、思想、真理的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科带头人。一旦他们对权力与金钱过分染指其间,自然对学术就会缺乏虔诚之心和敬畏感,导致学术精神沦丧,学术尊严受到挑战。因此,献身学术事业,需要学科带头人摆脱权力与金钱的桎梏,培养独立人格、自由精神。

三是倡导学术宽容。学术宽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术的理解和尊重。理解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一种倾注着深厚感情的信任和互爱。尊重是指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与态度。一个人只有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科带头人应该宽容地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轻易地否定前人的学术成就,随意地贬值他人的学术成果,轻率地认为自己正确、别人错误。学术只有在宽容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术需要宽容,宽容造就学术。提倡宽容、展现宽容,是学科带头人应有的学术品质。

篇4:谈谈如何进入学科带头人的角色

关键字:新课改;学科带头人;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国各阶段教师都需要有其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进行引领,从而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准不断提升。并且由于我国正在实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型,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磨合,而磨合期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专业方面的带头人以及精神方面的榜样对其进行感召和引导。所以学科带头人不仅是一个学科的引领者,其代表的不仅仅是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更是面对全新教学制度以及教育背景,自身高效、创新教学理念的体现。

一、当前我国学科带头人功能丧失的体现

1、对学科带头人的评价标准有所偏差。针对当前我国教育教学现状来看,确实我国学科带头人本身的功能逐渐丧失,这一带头人的称号甚至有形同虚设的嫌疑。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渗透与发展,我国各地方教育部门以及基层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可就在其选拔的过程中,还存在考核不规范,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很容易导致学科带头人的评价标准有失偏颇。许多学校都片面将学科带头人理解为教学的优秀者,这实际上将学科带头人功利化了。因为许多学校现在最看重的就是升学率,而升学率则直接影响了该学校的生源。故而一些学校将那些教学严格、过分要求学生机械式学习的教师评为学科带头人,这将直接导致学科带头人本身应该具备的学术性逐渐丧失。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应该是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学术涵养以及超强的教学能力,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学科带头人的标准。

2、对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以及考核不够客观公正。除了对学科带头人的评价体系有所欠缺之外,我国各阶段学校对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以及考核缺乏公平公正客观性,简言之就是过分强调量化的教学成绩。试想如果每一学校的学科带头人都为了适应成绩这类量化指标,那么其本身需要加深知识研讨的时间就都利用到了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从而使得大量的心力被分散,导致自身专业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实现学科带头人角色的对策与方法

1、争做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以及有效示范者。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学科带头人的角色,故而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学科带头人应该争做新课程改革的坚持拥护者、实践者以及示范者。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学科带头人应该在新课程与旧课程之间进行有效转换,并且对新知识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确实新课程改革时期是典型的新旧磨合时期,所以学科带头人应该是新课程的先行者,在这样的瓶颈期承担起新课程改革的风险,利用自己的胆识分析与感悟出教育的实质,进而把握新课程改革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新课程改革之后,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做法。那么这些学科带头人确实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开始尝试,将多媒体、互联网等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比如政治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时事政治进行展示,然后与课文内容进行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新教学方法的有趣与优势;数学学科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抽象、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直观地呈献给学生,进而让学生可以化复杂知识为简单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学科带头人还应该勇于成为学科的示范者,帮助学生优化与形成自主探究习惯,从而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丰富自身的知识领域,拓展自身的文化视野,将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逐渐改进,以现代教育文明形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2、对新课堂形式以及新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人荣幸评为2015年南宁市初中初学组学科带头人称号,作为新时代的学科带头人,我本身不仅应该具有接受新教学形式、教学理念的意识,更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课堂,对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当今的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形成一种“教师文化”,即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基础之上,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思考。故而学科带头人不仅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应该善于将学生墨守陈规的学习模式与思路进行转化。

作为学科带头人,其在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做的就是挖掘一些新鲜的问题,并且以从来没有选择过的知识点进行新的教学思路引入。比如河北省张家口市某中学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其本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与许多教师都有所差异。其不会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而是针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挖掘,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确实将该学科带头人的个人特点发挥了出来,也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特点。

3、积极深度开发与引进新课程资源。学科带头人还应该是对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引入者,这主要针对文科教学比较重要。因为文科课程资源相对比较广泛,且具有多样性,进而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以及引入和开发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选材的差异。故而学科带头人应该逐渐形成这样的思维转变,即教学生教科书中的内容转变为利用教科书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本身就可以将教科书作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手段,而其内容的选择则完全可以依据其他课外资源。比如初中政治课程中,教师讲到《依法治国》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告知学生我国在法制建设过程当中,最终目标就是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利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虐童”现象以及众多社会阴暗现象进行举例,从而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政治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一旦触犯法律就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学生既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开展了学习活动,符合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有利于学科带头人将自身单一的行动者角色转变为引领广大教师的思想者角色,推动我国学科带头人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确实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故而作为学科带头人更应该充分体现出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将成绩这些量化指标作为工作的重点,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学术涵养培养,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实现学科带头人角色转换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涌.角色定位与专业引领——论学科带头人[J].育理论与实践,2007,23:37-41.

[2] 李霞,易利华.试述学科带头人角色定位与作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2,03:26-27.

[3] 陈玉佳.新课程背景下学科带头人的角色定位[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8,02:20-22.

篇5:学科带头人推荐表

学科带头人

推荐表

学校名称

教师姓名任教学科

年月日

篇6: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大邑县敦义小学

戴金燕同志于1995年毕业于四川省邛崃师范学校,同年8月在敦义小学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至今。从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一直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热爱本职工作,服从学校安排,尽职尽责,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担下,结合工作需要,努力进修,以提高教育和教学水平。

在教育学生上,该同志教育能力强,主要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好好学习。随时与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帮助学生,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对学生进行生理、心理的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并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所教班级班风学风好,后进生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学困生得到了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目标任务。连续几年来,所教班级年年被评为校“文明

1班级”。

在教学方面,该同志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学能力强。在教学工作中,能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实际,结合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准确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能结合现代教学理论选择科学的教法准确地传授知识,教学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分层训练,分层要求,分层考核。在工作中,该同志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自觉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相继到成都、新都、双流等地参加各级各类业务进修培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并在全县农村学校进行推广、应用,受到县级领导、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该同志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在最近几年的县上期末统考中,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4—2005学年,及格率100%、优生率88%、良好率92%,教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2005—2006学年,及格率98%、优生率88%、良好率90%,教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2006—2007学年,及格率98%、优生率86%、平均分86,教学成绩名列全乡第一。

在教学教研方面,该同志积极配合学校制定了数学教研工作意见,落实了年级教研的时间、地点、内容、措施、形式和方法,并认真组织开展全乡教研工作,推动了乡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全乡数学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2004—2005学年、2006---2007学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长”。最近三年来,在学校每年举行的练兵课活动、说课活动中均荣获一等奖,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区点赛课和

说课竞赛活动,成绩优秀。在大邑县首届“师徒结对子”活动中,拜县数学教研员欧乃初老师为师父,虚心向欧老师请教,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实践〈课程标准〉大胆改革教学》获2004小学优秀教学、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二等奖;《浅谈低段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获市“新世纪教育与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实践〈新课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获2004年小学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论文《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获县首届“课改教育科研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在全县交流;案例《三位数加法》获县二等奖;论文《数学课改实践中的几点体会》获市三等奖。在课改实验阶段,该同志承担了我县2003—2005年小学数学第2、3、4、5册新教材教法培训;2005年4月由初教室组织参与县级“送课下乡”活动,一节《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示范课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该同志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基本功训练,于2002年6月取得普通话检测“二级甲等”合格证书;2000年参加了成都市五治职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学习深造,于2003年取得大专学历;2004年6月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B级合格证。

由于在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工作成绩显著,2000—2001学年被评为乡“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大邑县“优秀青年教师”;2003—2004学年被评为乡“文明教师”;2005年12月因积极主动致力于课

改实践研究受到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表彰奖励,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教师”;2001年和2003年2005考核为优秀。

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以一个优秀青年教师的标准,政治思想上,不断追求上进,陶冶情操,紧跟时代的脉搏;教学工作上,不断追求上乘,学理论,练技能,深钻业务,埋头教学,成绩突出,符合大邑县学科带头人的评选条件,特此推荐。

篇7:学科带头人推荐报告

候选对象考核推荐工作总结

根据*******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领导和教务人员组成的省第二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推荐领导小组,下设考核推荐办公室。按照“自我推荐——群众评议——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单位公示”的考核推荐程序对我校的***、***、***三位教师进行了严格的考核、测评,结果显示:三位教师师德师风优秀,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肯干,不仅教育教学成绩优秀,而且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指导、培养青年教师也取得良好效果,在全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致同意推荐***为省学科带头人候选对象,同意推荐***、***两位教师为省骨干教师候选对象。

****学校

篇8:学科带头人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一、健康的人格魅力

能否成为学科带头人, 不仅受其知识结构的影响, 还受其人格的制约。

我认为:学科带头人应具有高尚的人格, 其特征内涵表现在诸多方面, 主要体现在三点上。

一是奉献精神, 即要有较高的职业理想 (师德) , 它是我们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只有具备较高师德的教师才能充分创造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 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才能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 善于发现和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进而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这是学科带头人高尚人格的特征。

二是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开拓进取的积极精神, 自我完善的心理准备, 是学科带头人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自我完善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表现为强烈的专业发展意识、强烈的成功动机与欲望、坚定执著的性格与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是学科带头人的根本动因。

三是勇于创造的精神, 在教学中敢于打破教育陈规, 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创新教育的今天, 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美国学者史密斯 (R·Smit h) 认为, 所谓创新型教师, 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 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 并且有独特见解, 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的教师。教师创新水平高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学科带头人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

一个缺乏奉献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教学, 一个没有创造精神和缺乏十年磨一剑意志的教师, 不可能充满创造活力, 也就不可能成为“教书育人的好园丁”、“教学改革的领头人”和“助人为乐的热心人”。因此, 学科带头人拥有高尚的人格, 可以激励所有教师上进, 可以使整个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形成互学互促、互爱互助、比学赶帮的好局面。

二、完善的认知能力

一般来说, 完善的认知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创新能力角度看, 完善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经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的能力四个方面内容。完善的认知能力是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前提条件。牛顿的苹果落地, 爱因斯坦的光速飞行, 这些思想火花如果没有数学、物理知识作为基础都会熄灭, 灵感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此, 学科带头人首先必须坚持自觉学习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修养, 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其次, 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兼收并蓄, 使之宽广厚实, 在课堂上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再次, 要与时俱, 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方法论的素养。作为学科带头人要有五个“转变”, 一是由以某学科知识单科加深为主, 向单科加深与多科拓展并重, 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博”与“专”的统一。二是由以知识更新为主, 向知识更新与能力增长并重转变;以知识更新为基础, 以能力增长为切入点, 切实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由以知识进修为主向知识进修与教研实践并重转变, 形成教研为导、进修为主、研修结合的模式;改变研修脱节、只修不研或研而不修的现象。四是由个人学习为主, 向感染身边的教师, 构建学习性集体, 个体与群体共同进步转变。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完善认知能力的实现, 尤其是教育教学改革能力的增强, 只有在大量和反复的实践中才能获得。因此, 学科带头人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 学会总结, 学会批判, 学会提高。

三、卓越的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来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并升华的一种高级的创新能力。具体指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知识, 具有收集利用文献资料、开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开拓精神、理论勇气、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执著的奉献精神等。传统教育观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教师。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社会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科带头人, 具备教育科研能力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 而且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和期待。学科带头人必须是科研型的教师, 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能力, 否则无法起到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作为学科带头人要把提高本学科教师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把纠正本学科教师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狭隘思想当作自己的本职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孕育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 从而娴熟地运用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

四、立足校本发展的耐力

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 既离不开个人的远大理想、创造精神及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敢于实践而积累起来的广博学识, 又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学科带头人的发展根基应该“立足校本”, 坚持“在学校中发展”、“在教学中发展”的理念。作为学科带头人, 无论是自己教育理念的提升, 还是教学风格的形成;无论是实践性智慧的素养, 还是教育哲学观的形成, 都离不开教育教学一线, 都离不开教师集体智慧的聚合, 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班子的呵护。“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戒好高骛远, 应脚踏实地。惟其如此, 学科带头人才有生命力, 才能有实实在在的作用。为此, 我也想借此机会, 向学校提出几点建议, 如果真正想让学科带头人在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的飞跃, 必须做到三点。

一是倡导创新氛围, 形成“创新光荣, 守旧耻辱”、“创新者得奖, 守旧者受罚”的局面, 真正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讴歌的那样:“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

二是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科带头人都有一试身手的机会, 要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提出明确要求, 使每个学科带头人的教育思维和改革意识得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

三是满足合理要求, 主要是指优先提供教育教学设备、实验场地、图书资料和信息传输等。良好的物质条件对学科带头人迅速成为“名师”能起到强有力的诱发和促进作用。

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我们广大的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 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 逐渐使我们由教书匠走向教育家。

摘要:学科带头人对学校的“名师工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很有意义。“学科带头人”应具备:1.健康的人格魅力;2.完善的认知能力;3.卓越的科研能力;4.立足校本发展的耐力。

关键词: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

参考文献

[1]燕良轼.创新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2]林崇德.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

[3]郑金州.教育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上一篇:老师总动员作文下一篇:主内朋友的圣诞节平安夜祝福语,上帝祝福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