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2024-06-24

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共9篇)

篇1: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一、电子商务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电子商务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1年的毕业生人数65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可见,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重。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久也将进入找工作的行列中,会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如此激烈的竞争,就业也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企业设置不合理的招聘要求。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往往会加上有经验者优先或是两年以上经验。这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无疑是一种壁垒,这是不合理的。许多企业都不愿意自己出资培训就业人员,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自己出资在一些小地方学习获得经验,才不会四处找不到工作,但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有些学生难以承担。还有就是盲目追求高学历,性别歧视,盲目攀比,重关系等等这些不合理的要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

2、实行社会壁垒。由于大学生自主择业成主流,许多大学生都不在本家乡找工作,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成了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机关、事业

单位需求缩小的影响,加之大家认为这是铁饭碗,都去争这些职业,使就业渠道变得更加狭窄,因此呢,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文科专业毕业生由于受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的影响,目前他们的就业趋向也在发生着变化。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现在的渠道大多数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人才会就网站、报考公务员、支援西部,但学校介绍的一般是成绩优秀者,公务员的招收也要收专业知识的限制等,而且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具有的特质,大多数人会因此而进不了这个门槛,只能通过校园或社会人才招聘会,或是一些就业网站,这是他们寻找工作机会的主要渠道,仅仅靠此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要求。

(二)高校原因

1、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随着各高校的扩招,今年来大学生的人数直线上升,其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近年来,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市场,而市场的需求量却没有那么多,造成失衡,因而一部分大学生就业就很困难,以至于难以找到工作。

2、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的要求不符,有些专业,课程设置较多,专业性不强,呈现大拼盘局面,学生学得多但并不精通。而且,我国高等学校办学形式单一,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符。实际操作设备不俱全。

3、缺乏就业指导。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就业指导,因此在找工作是没有好多就业、面试技巧,于是,求职时缺乏信心,太过羞涩,过分紧张,说话支支吾吾,让人考官觉得你没能力,语言表达有问题,难以胜任工作,这样让面试者很难了解自己的实力。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1、大学生就业观念误区。虽然外界的环境对于找工作来说很重要,但是自身原因也很重要,许多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眼高手低,不原从基层做起,一毕业就希望得到高收入、高待遇,以至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使得自己找不到工作,他们大多存在过高的期望,宁愿到外企做职员,也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认为“创业不如就业,就业不如再考研”,这些观点太极端,这样的心态是难以找到工作的。还有一些毕业生缺乏诚信,运用一些手段假造证书,对大学生的形象造成影响,许多企业因此不愿意接受应届大学生。

2、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现在的多数大学生只注重于书本上的学习,认为书本的只是是最重要的,没有注重于生活实践,甚至有些在大学里根本没有任何规划,天天蜗居在寝室上网、睡觉。这样的大学生缺乏广博的社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又不足,企业当然是不会接受的,自然会出现就业难的情况。

3、考证存在盲目性。一些学生认为只要多拿证,以后就好找工作,其实不是这样的,并且企业在招人时是看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考了好多证。因此,个人素质和知己能力更重要。

三、关于电子商务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从就业方面着手

1、理论与实践现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各大高校应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2、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可以指定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的一些手段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对近期和长期人才需求作出科学预测和决策,建立起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3、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使学生还在学校时,就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大

一、大二的学生就指导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拓宽知识面,寻找自己的兴趣点,为将来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做准备,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危机意识,引导大学生如何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化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

4、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学校应适当改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应尽量与企业要求精密联系,这样不至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无所用,自然就能增加就业人数。

5、企业出资对大学生进行在岗培训。企业应该对应聘者进行在岗培训,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要有几年的工作经验。

6、企业改变不合理的招聘要求。用人单位不应只根据应聘者的学历、经验、等等

来决定一个人的能力,这些不合理的要求应适当消除.7、大学生应改变就业观念。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应眼高手低,要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树立灵活就业观念、竞争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等观念,不要钻牛角尖,只找专业对口、高工资、高待遇的工作,当然,这只每个人所理想的,但这是不现实的,往往理想与现实是有一段距离的,我们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迈向理想的殿堂。

8、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上岗资格的培训。如教师资格证、会计证、会计职称、建筑工程造价员(预算员)、安装工程造价员(预算员)等社会热门职业。由于在这些培训之后,如果考到证就可以有很好的工作,最主要的是这些资格培训对学历要求不是特别高,不一定非要是本科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

(二)从创业方面着手

我们还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当我们在找工作的途中遇到阻碍,也可以适当提倡和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表明自主创业是今后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当代大学生有一部分有着强烈的创业冲动和渴望,希望通过自己创业来开辟一块天地,减轻就业的压力,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种时尚,只是苦于缺乏引导和扶持,不知道从何做起,资金缺乏。所以政府应通过政策和资金积极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创业成本、创业风险等,使他们有这个能力去创业,并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让大学生创业思想得到弘扬,并使创业行动得以落实。

结语

总之,当前电子商务就业形势严峻,不论是由社会原因引起的,还是自身原因,我们应该不断改进,以改善现在的就业现状。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司继伟:《高中生学业成就心理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南师范大学1999年。

[3] 赵吉兴刘晓飞:《电子商务概念》,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8

[4]傅新华:《浅谈高校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难点及对策》,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8年。

篇2: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通过这几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收集的一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资料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农业科技人才缺口218万人

2011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1)》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1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工科类人才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高端涉外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1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大学生就业的前景如何

尽管大学生就业当前还面临着不少困难,有些困难可能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调整,但是,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大学生就业的前景总体上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大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过程总是一帆风顺的。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潜在的经济需求是极大的。更关键的是,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这些需求已经被成功启动,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都将是吸引就业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初步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这为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增长准备了广阔的空间。

篇3: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1. 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企业因素。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新兴行业涌现, 产业就业的“挤出效应”明显。中小企业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流向, 其自身的生存状况及其内部管理模式降低了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 有的中小企业在经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也没有确定自己的经营理念, 容易被竞争挤出局。中小企业的这种状况, 也给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变数。

2. 技工院校学生的生源现状和毕业生的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技工院校毕业生也不例外, 同时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追求高收入, 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个人价值, 以报酬的多少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同时技工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就业与择业的关系, 从而失去就业的机会。技工院校毕业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 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安逸舒适的环境中, 动手自立能力差。

3. 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存在结构性失业问题。

一方面是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另外一个方面是很多就业岗位虚席以待。其中一个方面是盲目上技工院校热门专业, 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另外一个原因是专业设置滞后, 学生在技工院校要学习三到五年后才能推向社会, 专业设置本身存在盲目性和滞后性。同时, 普通高等教育与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叠现象, 在重叠专业上, 技工院校学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毫无优势。

二、解决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

1. 学校发挥自身力量, 帮助学生尽快就业。

首先, 采取“走出去”的办法,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技工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行开放式教育, 采取“走出去”的办法, 加强与有培训需求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与规模大、人才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的合作。同时, 要根据自身特点, 确定一些地区与企业作为毕业生重点就业方向。这样, 既可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又可解决毕业生的去向问题, 同时还能减轻学校的经费压力, 这种“三赢”的模式应大力推广。

其次, 沟通供需信息, 及时推介学校毕业生。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 利用团体力量, 积极为毕业生搜集、传播就业信息。应与省、市、县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及各地产业系统的人事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各地民营企业等广泛联系, 收集有关需求信息, 将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及时寄送给他们。要主动参加人才交流会, 通过电视、报刊等传媒收集或传播需求信息,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传真、电话等, 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及时建立联系。

再次, 推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建立稳固的就业基地。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发展走向。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设置, 选择一些有需求的企业, 实行校企合作, 把车间搬进校园, 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的零距离接轨, 让学生充分领会企业文化, 感受企业氛围, 掌握企业生产流程, 增进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了解, 使企业能有机会更好地选择人才,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促进就业。

2. 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保持良好就业心态。

首先, 定位准确、摆正心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 你就不会对工作岗位有过高的要求, 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 任劳任怨, 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其次, 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做好这方面的心理调试。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同事关系, 上下级关系, 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了, 而是复杂得多。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 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 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 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 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 坦率的表露心迹, 也包括待人以诚相见, 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

再次, 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在校期间就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面临因难和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 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 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 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4: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 就业状况 改进策略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技能之一,因此,高等院校已经展开了各种专业的英语教育。商务英语人才是指具备专业的用于各种商务活动交流的语言技能,主要组织和开展国际的商务活动中进行协调和沟通。因此,商务英语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商务英语人才就业中,就业率和商务英语人才的发展空间并不理想,这种情况大大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笔者针对我国当前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状况和改进的策略进行探究。

二、我国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现状

1.很多商务英语人才不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不能够从事跟商务英语相关的职业,造成商务英语人才的流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企业没能认识到商务英语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我国人才招聘渠道比较狭窄,很多商务英语人才的应聘方式单一。

2.商务英语的就业空间狭窄。商务英语人才在受教育阶段主要学习跟英语相关的专业科目,由于专业性比较强,很多商务英语人才相对于其他专业的人才综合能力比较弱,加之当前企业非常重视人才的营销、协调等综合素质,因此造成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空间非常狭窄,只有外贸公司或者是一些跨国公司才会招聘商务英语人才。

3.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很多商务英语人才在就业以后,主要从事企业的商务活动或谈判的沟通与协调,而企业针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训也不够重视,导致商务英语人才的晋升空间比较小,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很多已经就业的商务英语人才很难晋升到企业的管理层。

三、造成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就业状况不佳的原因

1.企业招聘存在不足。我国的企业招聘主要包括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外部招聘的方式主要有校园招聘、网上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招聘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导致我国的企业招聘信息公开和传播不够广泛,很多商务英语人才没有办法获得相关的职位招聘信息。同时很多企业招聘企业采取面试这种单一的方式,造成商务英语人才就业的地域限制。

2.商务英语教育不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需求愈来愈强,因此,商务英语人才也应该具备营销、沟通、心理等多种现代社会所需的职业技能,由于当前高校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教育主要是针对英语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其他方面的技能培养上远远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

3.人们在思想意识中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忽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商务英语人才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很多领导者认为直接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人才能为企业创作最大的价值,却忽略的商务英语人才在寻找合作对象、开拓市场、交易谈判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企业管理者在思想意识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认识不足,导致企业面向商务英语人才设置的职位非常少。

四、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就业效率的改进路径

1.提升企业招聘水准。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招聘信息的公开和宣传,让更多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获得企业招聘的信息,其次,应该拓宽企业招聘的方式,更多的采用笔试、网测、远程面试、电话面试等,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应聘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样能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增加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空间。

2.高校加大对商务英语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人才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应该加大对商务英语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除了对专业的技能进行教育以外,还要对上午英语人才的计算机、营销、心理学等各方面进行培训,这样能偶提升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效率的提升。

3.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同时要注重对外的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市场空间。企业在对外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只能,因此,企业领导只要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作用,才能为商务英语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五、结束语

总之,商务英语人才在我国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只有在意识上重视商务英语人才,在实际行动上为商务英语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改善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状况。

参考文献:

[1]张曦文.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2(36).

篇5: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策略[范文]

今天的中国在外国人眼中是一块肥沃的土地,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为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如此严峻?是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转的形势,还是另有他因?我想,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就业虽然是个社会化的过程,但是一个人的发展不会游离于大环境之外,而是与国家、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其次,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再者,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三、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但是,归根结底,大学生自身才是主要原因。因此,我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需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

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第二,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篇6:当前就业形势与政策

一、中央政策

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一、巩固和完善政策,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是进一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中央项目的规模;各地要因地制宜,积极实施地方“特岗计划”。二是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三是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征集工作。这是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事情,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及早启动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将国家和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及早传达到毕业班学生,力争高校毕业生参军人数比2009年有较大增长。四是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出台鼓励毕业生下基层的新政策。积极协调当地财政等部门加快制定地方性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要统筹研究为农村基层输送大学生的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并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五是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开辟新的基层就业领域,特别是充分考虑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

二、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力争实现2010年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出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政策。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并配合有关部门,力争出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工商注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简化程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三是要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新的支撑平台。各省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资源,扶持大学生创业。各高等学校也要积极整合资源,特别注重依托大学科技园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实习基地以及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教育培训、配备创业导师,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特岗教师

一、政策规定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规模。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中西部地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原“两基”攻坚县,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适当兼顾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2009年中央“特岗计划”项目计划安排5-7万个特设岗位,鼓励各地启动实施地方项目。

2006年实施特岗的时候中央要求先实行五年,以后是否还会继续实施还请关注中央通知。

二、报名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聘年龄在30岁以下

(1979年7月1日后出生)的全日制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取得教师资格或教师资格“两学”考试合格证,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5.应聘者需通过学历认证后方可办理聘用手续。

三、考试安排

(一)笔试其他事项

笔试内容。笔试命题范围和内容为《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报考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20分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

(二)面试。

笔试结束后,各州(市)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岗位和学科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按1:1.2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面试考官由各州(市)、县(市、区)进行异地交流选派或临时派遣;面试考生实行代码制;面试考官对面试考生的组合顺序实行抽签。面试内容由组织面试的州(市)教育局参照当地现行教师面试办法自定,以分学科说课或讲课形式,重点考察应聘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当场评分。面试满分为100分。面试分数加笔试分数等于总成绩。

四、期满后大多可转正

文山州2006年特岗教师聘期满转为正式在编教师情况公示。对经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本地学校任教的特设岗位教师,经州(市)人事部门批准可纳入国家正式在编职工管理。现将各县上报的聘期届满考核合格且自愿留任的594名特岗教师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天(2009年11月17日至23日)。招聘时间:2006年9月,聘期届满时间:2009年8月31日。

三、公务员考试

一、政策

据了解,2011年,允许应届毕业生参考的公务员岗位将控制在总数的20%,2012年将不允许应届生靠公务员。

二、笔试

(一)内容:2010年我省普通公务员岗位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及《申论》,(二)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相关加分政策如下:

(1)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确定的革命烈士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下同)笔试成绩加5分;对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的子女,在报考人民警察的岗位时,笔试成绩加3分。

(2)对从2003年开始在我省服务的“全国计划的西部志愿者”,凡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

(3)对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服务期满2年并获金、银、铜奖的人员,笔试成绩分别加4分、3分、2分。

(4)对于我省招募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后,笔试成绩加4分。

(5)对在我省参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服务期满的教师(以下简

称“特岗教师”),笔试成绩加4分。

以上所有加分项目不重复累加,如有多项加分,只取其中最高一项予以加分。

2010年对少数民族的优惠照顾改为加大单设少数民族岗位的方式,不再进行加分照顾。我省2008年选聘的到村任职的大学毕业生,因在2010年公务员考试报名时服务期尚未满2年,不享受笔试加分或定向招录等优惠政策。报名人员的加分信息在资格复审时予以确认,届时如确认考生填报虚假信息,则处5年禁考的处罚。

三、面试

在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人员中,按每个岗位报考者的笔试总成绩(含笔试加分)从高到低的顺序和招考计划数2倍的比例确定每个岗位参加面试的人员名单。进入面试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笔试总成绩(含笔试加分)在笔试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二是按每个岗位报考者的笔试总成绩(含笔试加分)从高到低排列,排在招考计划数2倍的范围内。

四、西部计划

一、政策定义: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2003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二、报名参加西部计划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西部计划面向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所列高校(可在xibu.youth.cn查询)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招募。报名志愿者的学分总绩点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获得毕业证书,身体健康,具有志愿精神。

三、西部计划服务期有多长时间?

答:从2009年开始,西部计划服务期由1-2年调整为1-3年。西部计划志愿者首次签约期为1年或3年。签约1年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于下一3月提出延期服务申请,经服务县项目办同意并报服务省项目办,全国项目办根据下一服务岗位计划和各专项行动岗位要求,确定延期志愿者名单。

四、参加西部计划专业上有限制吗?

答:西部计划包括支教、支医、支农、远程教育、基层青年工作、基层检察院、基层法律援助、基层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行动、灾后重建11个专项行动。基层检察院、基层法律援助、基层法院要求法律相关专业,开发性金融要求经济类专业,支医专项行动需要医学类专业,支农需要农业、林业相关专业,支教专项行动优先考虑师范类学生。其它专项行动没有特定的要求。

五、三支一扶

《云南省人事厅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现将2009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募数量、对象和条件

1、招募数量。我省今年计划招募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支农219名、支教369名、支医412名,各州市招募计划附后。服务岗位为乡镇以下

教育、农业、卫生基层一线。

2、招募对象。年龄30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鼓励省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工作。

二、招募方式和程序

统一考试、体检、择优招募、培训上岗、签订协议的程序进行。

笔试(6月27日)。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命题,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不指定辅导用书)。各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组织考试,三、政策待遇和保障

1、从2009年起,“三支一扶”大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5万元,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此外,每人发放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

3、“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其笔试成绩加4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省、州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时,应明确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乡镇党政机关招考,按相关规定执行。

4、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自主创业的可按国家及我省鼓励创业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优惠政策。

7、服务期满后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初试成绩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学校为其保留学籍两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四、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报考支教的考生须具有教师资格证。

六、村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件,云组通【2009】34号:关于开展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

一、目标任务

2009年全省选聘10000名,各州市、县(市、区)选聘指标根据所辖村委会数一定比例确定下达。(见附表)

二、选聘对象和选聘条件

1、选聘对象。年龄30岁以下(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以及自愿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优先选聘。

三、选聘方法和步骤

统一考试、组织考察、体检公示、择优聘用、签订合同、培训上岗的方法步骤进行。1、笔试加分规定。此次选聘以下几类人员在笔试成绩中予以加分:

(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笔试成绩加2分;

(2)曾受校级以上“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等表彰的人员,笔试成绩加3分;

(3)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怒族、阿昌族、普米族、布朗族等7个人口较少民族,笔试成绩加2分。

(三)统一考试(5月24日)。笔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时间为5月24日;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本次考试不指定辅导书)。

2、面试: 按每个(市、区)职位计划数确定进入组织考察的人员。考试费用参照我省报考公务员的收费标准收取,每人40元。

(五)组织考察(6月20日—7月15日)。由各县(市、区)选聘办负责组织考察。主要采取面谈、查阅档案、函调了解等方式,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等综合情况。同等条件下,对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自愿回原籍的毕业生、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优先选聘。

四、选聘人员政策待遇和保障

聘用人员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l.5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生意外保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装费。

2.从主要用于任职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县(市、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每年招考工作人员时,主要面向任职期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3.在村任职2适当放宽报名条件等限制以外,任职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3分,满三年及以上的加5分,其中,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的另加3分,州市级先进的另加6分,省部级以上先进的另加9分,多次评为先进的按最高分值计算;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4.从2010年起,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任职满3年并考核合格的,初试总分加2年并考核合格的初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5.在任职2年后,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直接转正定级,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及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留任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仍然纳入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额,可以继续享受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补贴。

6.聘用人员聘用期满,未续聘用且未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用的,内继续享受第2、3、4、5条政策。

7.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聘期考核合格的,享受云办发【2006】11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七、高校毕业生入伍

一、要求

1、身体条件要求?

应征入伍的公民要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其中,有几项基本条件:身高:男性162cm以上,女性160cm以上。体重:男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0%、-10%。女性: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5%。标准体重=(身高-110)kg。个别体格条件较为优秀的应征男青年,体重可放宽至不超过标准体重的25%,不低于标准体重的15%。视力:路勤岗位视力标准,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入伍,右眼裸眼视力放宽至4.6,左眼裸眼视力放宽至4.5。内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阴性,等等。

2、年龄条件有何要求?

高职(专科)毕业生当年为18-23周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可以放宽到当年24周岁。

二、优惠政策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除享有优先报名应征、优先体检政审、优先审批定兵及其他优待安置政策外,还享受优先选拔使用、考学升学就业优惠、补偿学费或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

同等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士兵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士兵,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官。

篇7: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前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第二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概括着说,就是搞不成低不就,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比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首先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其次是学校,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毕业指导工作,不仅仅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篇8: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一、前两年就业状况

1.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主要有以下表现: (1) 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 达到413万人, 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数量连年创出新高, 而且总量大、增幅高。 (2) 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据国家发改委资料, 2006年全国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达到高峰。但与前一年相比,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 而劳动力供给则是1400万人。 (3) 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用人需求越来越向重点大学集中、研究生集中, 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 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和挤压, 一些低端岗位被多方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把握好节奏、调整好结构已是当务之急;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2.2007年的就业状况不太理想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 比2006年增加82万, 同比增幅达19.9%。由于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 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 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近年增量多、压力大, 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 至今仍有一百多万没有就业。首先, 从国际形势看, 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就业。我国已进入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 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已从发达国家扩大到发展中国家, 产品从纺织品扩大到电子、五金和机电产品。其次, 人民币升值也对国经济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 由此波及许多出口行业的经济不能高速发展, 进而影响这些行业需求大户减少了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再次, 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地区分布看, 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 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 东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学历层次看, 高职高专毕业生仍然是就业的难点和重点。从学科专业看, 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 而一些“时髦专业”和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专业趋同现象和学校的知名度,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2008年的就业形势分析及建议

1.2008年就业难的表现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 2008年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因此, 今年就业难将会有以下表现:第一, 供需差别进一步加大。第二, 用人单位选材要求高, 造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大学生多的原因, 好多企业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尽管企业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 但是, 一些企业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第三, 专业相同的人多,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 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 纷纷上马热门专业, 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008年也比较明显。第四, 整体大学生薪酬逐年降低使学生不愿就业。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 市场只给1700元/月。第五, 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 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 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 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大学里有的是教授, 缺的是“教练”。

2.就业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2008年就业依然不容乐观, 对此状况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 转变就业观念: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 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从事一种职业。因此, 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资本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 完全可以先就业, 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 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下, 最好还是先落实个单位, 然后再根据情况伺机而动。当然,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 必须处理好与已签单位的关系, 并能够承受违约引发的责任。

第二, 正确分析自我, 抓住时机, 当机立断。当前, 很多毕业生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 有的学生手中有几个选择但迟迟不签约, 总希望奇迹在明天出现。岂不知, 用人高峰稍纵即逝, 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的态势下, 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 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 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当然, 实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强人所难。

第三, 学会全面撒网、重点捕鱼。还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 就业信息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要尽快与学校就业部门联系, 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 要充分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 发动老乡、亲友、同学 (校友) 找信息;网上信息也是重要渠道之一。在有目标的情况下, 要重点“捕鱼”, 在没有目标的条件下, 可以有选择地全面“撒网”, 甚至“有枣没枣打一竿”。但是必须准备好自我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素质。

第四, 放下骄子的姿态, 从基层工作做起。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 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 这种转变促使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阵痛的压力。于是, 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 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因此, 高校毕业生不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更要能够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 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 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2006年6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从制度层面上固化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和途径, 标志着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事关青年健康成长、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程, 毕业生应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 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篇9:论电子商务人才当前就业形势

关键词:室内设计;市场;软装;家具定制

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室内设计行业是随着建筑装饰热潮而逐步兴起,是近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自2009年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建材、家具、厨卫等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室内装饰设计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家装市场的产值占整个建筑装饰市场产值的近5成规模,其市场增长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但随着房地产脚步的放慢以及建材市场价格透明、装饰市场日渐规范,现在有很多装饰公司面临着产品升级、业务转型的境况。那么作为向市场输送设计人才的职业学校来讲,更要审时度势地根据这一市场变化来进行专业调整、课程改革与创新。

1 家居装饰市场的环境分析

多年以来,家居装饰市场可谓是红燥一时,全国的装饰设计连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由于当时市场刚刚起步,不是很规范,因此利润主要来源于硬装市场,而且盈利可观,室内设计师被誉为最热门的职业,称之为“金色灰领”,可想当时对该职业的赞誉。但是随着市场逐渐规范、国家质量部门的严格监管以及装饰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装饰工程造价进一步地透明,市场变得没有像起初那样的好做了。特别是随着人们的文化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设计品位、工艺技术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抑制高耗产能和环保法规等政策的多重影响下,以传统硬装模式发展的装饰企业也到了一个瓶颈发展阶段。这是现在很多装饰企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2 当前职业学校室内计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方面

第一,与实践脱节,市场结合度还不够,大部分的职校的教学上还只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书满堂灌的形式上,过于强调理论。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中职生普遍年龄偏小,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爱动不爱静的特点。因此不可能让学生全天上课坐在教室里,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兴趣点。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也在倡导加强实践方面的操作,以及校企合作等举措,但也只是停留表面没有深层次的进展,实操也基本注重对设计软件方面的操作,且操作水平还不能达到装饰企业的专业要求。第二,由于大多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案例方面缺少对实际工程项目的结合。教学题材脱节于市场,许多学生毕业后反映在学校所掌握的技能还不能够远远满足工作的需要。因此产教融合力度还有待于加强。第三,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方向上过于单一,一直以来专业方向都是以“室内设计”的传统硬装范围内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的需要,应尽快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向多元化。

2.2 师资方面

第一,当前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年龄较为年轻,多数的技术职称为讲师或者是助理讲师,有部分师资是从建工类的或者是美术教育等相近专业转型过来的教师,缺少对专业发展的敏锐度。第二,师资结构单一,缺少技师型和专家型的专业教师,这对专业长远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他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之上对建筑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再进行改造与优化,同时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结构工艺技术提升空间的使用功能以及文化性与时尚性于一体的多学科的专业,因此要求教师综合素质较强,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方面的经验也很重要。第三,很多学校还没有制定完备的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因为在职业学校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专业上的技能和技术,那么从业经验、行业操守也是比较重要的,毕竟学校培养的是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职业人,在这方面是在校教师无法给予的。所以还缺少完备的引进社会专业人员作为实习指导老师和专职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制度。

2.3 教研方面

第一,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向过于单一,缺少室内设计相近专业的有力支撑,还不具备专业综合发展的能力。第二,教学研究多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内,没有真正的走出校门多与行业进行交流,并与设计及施工企业在教学上进行合作,这样长期下去专业发展就会与市场脱节。另外在专业教学计划执行度上,每门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还不够,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上缺少专业指导性,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第三,中职学校室内设计专业现有的考证主要是以电脑技能考证为主,如:CAD、Photoshop、3DS MAX等,这使得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过于单一,缺少综合性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这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两证教育”是不相符合的。第四,正规实用的室内设计专业教材、辅助教材较少。现有的市面上教材种类鱼目混珠,基本都是以理论型为主,缺少具有专业特色的实操性课程。专业核心技能的精品教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都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与优化呢?

首先,在专业方向上进行优化:考虑到当前不管是在家装市场还是工装市场,传统的模式都是以硬装为主,所谓的“硬装”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对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优化后重点对空间界面(吊顶、墙面、地面)的装饰处理,装饰工程硬装部分完成后就基本上没有再进行更深化的设计。客户随后也只是根据设计师的意见来购置家具、窗帘等室内陈设品进行搭配,这样做毕竟不够专业和规范,缺少后续的软装设计的跟进。所谓“软装”就是在硬装基础之上再进行的空间格调上的二次优化设计,使家具、窗帘、摆件等室内陈设品与硬装相得益彰,并进一步地提升空间的艺术设计效果。所以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不仅仅包括了室内硬装部分的设计,同时也要搭配相应的软装方面的点缀与衬托,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有文化性与艺术性,使设计得到进一步的深华。特别随着近几年来软装市场快速度地发展,再加上行业内对软装市场的重视,装饰设计企业所提供的设计服务也应该是细化而全面的,因此重视软装刻不容缓。而且国内知名的室内设计公司也逐渐把软装也纳入到公司的业务范畴之内,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比如著名的“梁志天”在公司旗下就有专门的软装设计部。因此根据以上市场分析,职业学校的室内设计在专业发展方向上不能只局限于室内设计的硬装部分了,也应该在专业设置上加开“软装设计”方向,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另外,除软装、硬装大的方向外,也要对家具设计进一步的细化。当前家具市场也是装饰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具定制”也是当下装饰市场发展趋势之一。许多一线装饰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逐渐把家具定制也揽入到自己的业务范畴内,并与专门的家具定制企业联合开发市场。特别是随着室内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客户也需要个性化的家具设计融入到家居生活中。例如,维意、索菲亚衣柜等定制企业的快速规模化地发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所以,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该在传统的硬装基础之上,加开软装与家具产品定制设计两个方向,这样目的主要是: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大的专业的范围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专业不同方向的发展,这样也有助于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不同的设计任务分工时可以更好地适应与任务衔接。与此同时学生的在职业发展上也更加有竞争性。

其次,专业教学模式上进行改进:第一,人才培养应该是复合型、多元化:由以上提出专业方向分为:硬装、软装、家具定制设计三个方向,这样在专业体系发展上也有利于专业相互之间形成有效互补,也更有利于专业群的建设与打造,因为同范围内相近专业是可以使一个室内工程设计项目得到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中高端客户市场都是以硬装、软装、家具定制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设计为主的,这样的设计服务也是最为专业,整体效果也是最好的。所以专业教学上也应该要多元化,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复合型的。第二,与实践相结合,开办校内设计工作室,与市场适当接轨,并以设计工作室为切入点加大对行业协会、装饰企业的合作力度。把企业的项目引入到学校来,以实际项目为教学题材,让教师、学生参与进来,提高技能的同时也使学生和教师在行业经验上得到丰富,这也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教师也得到一定的锻炼,积累今后的教学素材。也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开设订单班、专项班,把教学与实践的课堂开到企业内部,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感受企业文化,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工作状态中。学校也可以进一步的开设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同时也可以选拔优秀的设计人才,真正地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的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共赢。第三,根据专业核心技能打造“精品课程”,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出版社参与其中来进行教材的开发与编写。以国家级室内设计师等职业资格为标准进一步的完善专业教学计划,确定专业主干课不同阶段的教学标准与考核。核心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动手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第四,加大中高职对接力度,探索出适合中高职连读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与室内设计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展开对学生在职业素养及技能上的培养,高职毕业时应具备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软装设计助理级的职业资格标准。

再次,在师资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是决定着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第一,确立建设双师型和双经历型教师的重要性: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鼓励老师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让专业教师们多参加实践。每年轮流选派专职教师去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以便积累更多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案例,以便达到双师和双经历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结合“能工巧匠”与“技能大师”等项目邀请行业专家、大师级的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当中,使师资层次结构上更加完善、合理,有利于专业教学。第二,在继续教育和进修方面也要提供相应的机会,因为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学科,每年的新材料、新工艺、流行时尚元素更新率较快。为了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进行适当的充电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同时也应该在学术、技术理论上得到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室内设计专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时期,只要我们认清当前市场变化与需求并正确得对专业发展做出行之有效的调整与优化,那么就一定可以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建筑装饰装修产业分析报告[DB/OL].观研网,2015.

[2]韦荣荣.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美术大观,2014(12).

上一篇:电力系统自动化考试题下一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斗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