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30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11日,我有幸参加省医主办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班。本次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式,5天临床实践,5天理论授课,理论课程由钟华荪、黄惠根,以及省医的多位专家从护理事业发展、护理管理、护理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护理沟通、专科护理等多方面给我的讲授。临床实践到对应专业科室学习,由护长亲自带教,我到新生儿科学习,通过学习让我们开阔视野,领略到了更高层次的护理管理方法。更新了护理理念。在此,由衷的感谢院领导的安排,让我们有幸走出家门,给了我们这样实实在在的学习的平台。

心得体会:

1.实实在在的优质护理服务

黄主任给我们介绍如何启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她从创优启动的背景,实施方案,实施准备详细向我们介绍,他们的创优体会是:领导的支持很重要,要有周密的方案,真抓实干。在新生儿科,我看到护士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开展护理工作,履行他们的护理服务承诺,对病人的生理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包干到底。他们因为人力资源不够,而经常加班,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很佩服他们的敬业精神,听到他们的讲授,看到他们的做法,结合我科现在开展的创优服务,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路。

2.护理管理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

质量不是想出来而是做出来的,我们需要给予标准流程,指导护士行为落实,逐步规范化针对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需要反思。

在新生儿科刘护长每天晨会交班后,总会针对某种疾病有可能出现什么护理问题、如何预防,而做出提问,从而提高护士前瞻性质量管理意识。护理质量是护士做出来的,关注护士思想动态,引导工作把新的护理观念和护理文化灌输给他们,护理质量才有持续的改进和提高。

3.在新生儿科,我发现他们的专科护理做得很到位,护士自己制定了专科的护理常规,并用于临床实践。吸取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我下一步工作打算:

1.深化我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向医生和护士灌输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改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把专科护理单制成指引,简化护理文字的书写,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

3.把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工作中,对于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不良文件,不要责备,要去思考和反思,去帮助去指导。多尊重,多商量,多建议,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和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善于分析,总结带领自己的团队,为我们护理工作的进步而努力。

篇2:《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卫生部等级医院评审的号角刚刚吹响,护理部为了更好地帮助全体护理人员理清思路,学习、理解其精神和内涵,掌握其要点和方法,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护理部特邀请了河北省人们医院护理部张卫红主任于2013年11月16日在我院进行了题为“等级医院评审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讲座,对全院护士长及各科室护理骨干进行了专题培训。迎接等级医院评审,创建国家优质医院,是我们每一个第一医院人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通过聆听张主任的这次讲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新版标准》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在制定时突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更加关注患者就医的感受。比如,在医院服务一章中,增加了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门诊流程,根据门诊就诊患者流量调配医疗资源,减少就医等待;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改善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加强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等,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医院服务的各个细节中。维护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隐私。关注“三安”,即病人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所有的诊疗护理服务工作均围绕患者的安全出发。

其次,要求我们以持续质量改进的思维方式审核对问题持续改进的能力和动能。为我们指出新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包括调整质控评价指标,建立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与质量安全指标为基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用合格率计算总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运用PDCA、QCC等工具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运用追踪方法学,个案、系统的追踪方式评价整个医疗流程和服务体系的运行情况,尤其是严重影响病人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流程。以病人的体验来检视患者在院的就医经历,规定与执行的一致性。在质控中运用PDCA的管理工具,质控检查实际工作中标准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后认真调查分析,分析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并应用,之后进行问题的追踪,当达到目标标准后,要进行巩固,并且标准化。强调一致性,比如急救车的布局,急救药械放置位置,甚至各科室垃圾桶的型号位置均要全院统一。

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上,过去强调医护比、护床比,《新版标准》则是强调护患比,着重于考核每名护士负责的患者数量,以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否被满足为核心去配置护理人力,要求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这也将促使护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是护理方面的核心条款,需要我们每一位护士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在每一分一秘的工作中,真正实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同行满意的最高目标。

最后,张主任为我们讲解了自身参加评审的经验体会。我们要在评审中寻求可以改善的机会。检查的思路就是医疗活动的执行品质如何,包括怎么规定的?怎么做的?怎么持续改进的?效果如何?以及纪录。评审要求我们做到多维度的正视问题,多层面的关注问题,多视觉的观察问题,多群体查看,一个问题反复寻求佐证。在追踪病人中,强调跨单位、跨部门的联系交接,追踪重点环节,确认服务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关注患者住院过程中的体验。

张主任图文并茂的一堂课令我们受益匪浅,授课内容从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台湾长庚医院的品鉴体会到自身参加评审的经验体会,细致到现场评审的基本方法以及现代化科学的管理工具的应用,深入浅出,用自身的经验帮助我们开阔了思维,受益匪浅,直至课后很多人仍感到意犹未尽。我们将以张主任所讲授的评审经验为切入点,继续按照卫生部要求,打造医院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构建护理质量常态化监控体系,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最后以三句话来诫勉大家,用力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完;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希望我们大家积极行动,统一思想,全力以赴,按要求做好等级医院复审准备工作,力争高分通过评审!

篇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体会

1 规范院科两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基石

以分管院长为主体、护理部为支架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活动主线, 在该体系框架下分别开展工作, 定期 (每两周) 由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本阶段质量考核及评析 (现场) , 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 出具质控简报到各科, 由科室护士长及质控人员组织学习讨论, 相互学习借鉴;由护理部专门负责质控人员定期检查回访、促改, 在不断改进中推动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高效运行, 确保护理服务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

2 完善护理质控委员会的工作制度、职责及质量标准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宝典

各级质控委员会制度明确、职责分明、标准清晰 (根据临床需要及科室具体情况随时修定) , 工作人员严格按制度及标准完成自身的各项职能职责。科级质控采取随查-日检-周总结评析-月考核的工作机制, 做到巡查及时、指导及时、发现处理问题及时。在执行护士分层培训时必须将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护理操作流程、医院感染、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作为培训的必备内容, 并常态化。新进人员及时补课, 让所有工作人员心中装有制度、原则及标准, 使其行为有规则、行动有指南, 明白自身行为的规范性及准确性。

3 培养全体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基本理念

质量及安全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安全确保质量, 质量提升安全。但是, 两种意识的培育非朝夕及阶段之举, 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 是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护士长的“五查房”、护理部的定期查房、不定期巡房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领域及全过程。

3.1 抓人员培训, 建优质团队

人员培训有计划、有方案, 对不同层次、不同素质工作人员均进行个性化培训措施, 除专业学习培训外, 注重医疗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职业素养、职业礼仪等相关知识及意识, 对所学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温固及考核, 如查房提问、交接提问等, 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3.2 抓目标管理, 量化每一环节

护士长管理严格执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 根据临床具体修定各项质量标准进行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护理质控组织各成员根据各科护士长的计划进行及时监督、检查指导, 院科两级信息互通。年初签定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根据内容及项目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 年中及年终均有全系统的护理质量、护理目标分析及研讨会, 旨在相互交流学习, 共同提升发展。加强环节质量, 注重特殊人群 (高危护士及高危患者) 、特殊时段 (节假日、中班、夜班、交接班) 、特定场所、急救物品、设施设备及特殊科室的护理质量、人事物的管理, 基本做到流程设置无缝隙、关键节点不漏人、重点人群有人管、物资设备工作状、应急处理反应快、事中事后显关爱, 既确保了安全, 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 同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3 抓制度管理, 提升各级护理管理人员执行力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以“问题”为源头实施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是基层医院最直接而且最有效地管理办法。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 坚持提前预防、主动发现、具实上报、认真分析、积极整改、及时复检、防漏补缺、持续改进的原则。所有不良事件不构成纠纷或事故, 且责任人主动报告或改进及时, 都不追究其责任, 仅作为情况分析, 相互学习借鉴的, 用别人的错误或教训来修正自己, 起到良好的效果。

3.4 抓文化建设, 构建积极、和谐、团结、人性的工作环境及病员休养环境

文化是团队的活力, 只有优良的团队才能创造良好的业绩, 才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文化氛围浓厚团队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才能培养工作人员良好的工作作风及职业操守。在常态化的学习培训、常规化的礼仪服务工作进程中, 充分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护理管理者随时深入临床, 了解掌握护士所思所想, 主动帮助解决工作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建立各种团体组织, 丰富护士的业余文化生活;岗位上高标准严格要求, 以制度、标准、规程为标尺, 公平对待每个岗位、每个人及每件事。潜移默化中护士便成了懂规矩、讲原则、爱岗位、敬职业的服务者, 真正用爱心及责任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3.5加强部门协调, 联动优化服务流程定期的质量分析会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的绝佳机会, 不同声音主导的不同问题都可以在会议中得到满意解决, 同时, 以协商方法定下的各种规则及流程执行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因此, 良好的交流沟通是部门合作的基础, 做质量就需要强调人人参与, 部门协调, 在执行已有的规则流程基础上根据实际随时修定优化, 以确保环节及终末质量。

4“质量控制记录”, 院科两级信息互动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轨迹

“护理质量控制手册”是我院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规范化记录依据, 通过“日检周评月考”的活动模式在本手册上完善反映护理质控轨迹, 记录表格式, 内容包括:问题、责任人、归因分析、周评析情况、改进措施、责任人及管理者签字、护理部复检及督改情况记录及签字, 与之对应的“质控信息表”由科室将本月质控情况总结填表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根据各科信息总结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全院共享, 并对各科改进情况随时监督检查指导。

5 分层培训, 提升服务能力是持续质量改进的根本保证

护理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由服务能力决定, 患者认可的好护士一定是“理论+技能+爱心”的总合体, 护理技能是护士的专业技术, 而理论则是指导技能的依据及准则, 分层次个性化才是培训护士的最好方法。

5.1 教学培训

我院实行院科两级技能、理论教学小组分别执行教学计划并考核的培训方式, 培训内容及项目按计划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时间、场地、人员掌握情况等) , 所培训内容采取短长期考核回顾, 反复强化记忆, 开放式科内“业务学习记录本”与“护士读书笔记”相结合。各组分别由动手能力强、理论扎实及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组成, 院级培训骨干, 统一流程标准, 骨干培训所属团队, 院科两级定期考核。

5.2 查房培训

充分利用晨会交接班机会, 利用患者资源, 以提问或基本操作模式夯实护理人员三基能力, 将理论技能与患者密切结合, 使记忆更深更久。让责任护士或管床护士现场指导或健康宣教, 既促进学习, 又能对新护士起到带教作用。危重症查房、死亡病例讨论及每月一次的专病业务查房均是提升护士专业能力的途径。

5.3 信息培训

利用小黑板及医院网络传播新业务、新技术, 了解护理动态及护理信息。“护士学习园地”每月一期可以让护士学到较为综合、连续及实用的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

5.4 个性培训

各科根据护士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反复训练改进, 不定时考核指导, 提升其综合处置能力。高水平的护士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培训是提升护士服务能力的唯一途径, 近几年, 我院采用多种方式, 通过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了护士服务能力, 切实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6 护理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与考评是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动力

组织、计划、实施、监督、指导、考核、评价、改进是护理管理部门的工作方法及工作方针。只有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落实护理计划、完善实施过程、健全考评体系, 才能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及思想, 建立优秀护理团队, 形成团队合力, 彰显护理文化。让“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根植于心、脑、手, 意识左右态度, 态度指导行为, 行为决定结果。所以, 护理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及考评才是做好护理质量管理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郑惠芳, 殷惠琴, 董卫红.持续质量改进项目258项的分析及体会[J].护理与健康, 2010 (10) :893-895.

[2]张丽华, 赖玉莲.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当代医学, 2011 (24) :112-113.

篇4: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量控制PDCA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6-01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文字记载,是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原始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折射出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护理文书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将成为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院于2013年1~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实施对策前的2012年12月与实施对策后的2013年12月住院病历各110份,进行对比。其中外科病历86份,内科病历90份,其他科病历44份。住院时间为5~28 d,平均12 d。

1.2 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对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

2 现状调查

2.1 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护理记录不及时签名,或其他护理人员代签;护理记录与医嘱、医生记录不相符;皮试结果误写、错写;护理记录单有黏刮、涂改、错别字等现象。

2.2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不认真、不完整,如症状、体征描写不全面,书写顺序混乱,针对相应症状护理措施不到位;术后护理措施千篇一律,术后进食时间不具体;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

2.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的评估、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医护工作的隶属关系以及受功能制护理思想的束缚,增加了护士的依赖性,使一些护士缺乏全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

3 对策实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减少医患纠纷。每月组织差错事故分析会和差错事故隐患研讨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合法性,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3.2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管理

3.2.1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进一步加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督促临床科室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利用科内讲课、病历讨论、业务查房等形式学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内容的知识,并适当安排相关边缘学科的讲课,从而提高护士各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3.2.2 加强床头交接班评价工作。利用床头交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讨论有关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3 各科制订专科疾病护理记录路径表:包括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住院患者、出院记录等的观察及护理记录要点。护士在工作时可根据其内容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评估,然后客观、真实、准确地按路径的内容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观察技巧和书写能力。

3.2.4加强低年资、新调入护士的培训力度。

(1)各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指定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时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记录在病历中,本着观察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

(2)对于新招聘的护士、新调入我院的护士、产假返岗的护士、休假超过2个月后返岗的护士等,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分别抽取死亡病历或疑难病历、输血病历、手术病历、顺产病历、跌倒∕压疮的高危人群病历和一级护理病历各一份,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和护士在实际书写中易犯的书写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剖析。使她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书写错误。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于伤病员。

(3)对低年资(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新调入护士进行规范化护士培训,3年内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基本理论必须人人过关,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2.5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书写护理文件的能力。

3.3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管理

3.3.1 成立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成员制订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3.3.2 设计并应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我院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了“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内容有日期、床号、姓名、存在缺陷、责任人、检查人、纠正情况,检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来担任,质控成员按要求每班必须检查并填写,即使未发现病历缺陷也要写上“质控无问题”并签名。同时由质控小组将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上的内容每月及时整理,综合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一周内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3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个别科室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对策前后对全院住院病历各110份作统计分析,检查标准按《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缺陷的护理病历分别为37份、14份,存在缺陷项数分别为53项、15项。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反馈率由2012年1~12月的15~28%降至5~15%。

5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通过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持续改进活动,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仍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虽然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落实中发现,个别护士只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而忽视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记录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 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51

篇5: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护理管理组织

(1)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2)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3)护理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4)护理管理部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有明确的护士管理规定,有护士的岗位职责、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

(2)对各级各类护士的资质、各岗位的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同工同酬。

(3)对各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有明确的原则与标准,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安全,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4)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预案。

(5)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护士的在职培训计划。

3、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有基础 1 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定期与不定期对护理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有重点护理环节的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护理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4、临床护理管理

(1)体现人性化服务,落实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提供心理护理服务。

(2)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措施到位。

(3)护士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服务。

(4)对围手术期护理患者有规范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与程序。

(5)提供适宜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6)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措施到位。

(7)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要求正确记录。

5、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

(1)对危重患者有护理常规,措施具体,记录规范完整。

(2)护理管理部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血液净化等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改进。

(3)保障监护仪的有效使用。

(4)保障对危重患者实施安全的护理操作。

(5)保障呼吸机使用、管路消毒与灭菌的可靠性。

(6)建立与完善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6、有护理差错报告和管理制度。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完善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如各类导管脱落、患者跌倒、压疮等;能够应用对护理不良事件评价的结果,改进相应的运行机制与工作流程、工作制度。

7、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

(1)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

篇6: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1、根据医院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及工作重点,由护士长或护理负责人及时制定本科的年护理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护理部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法,制定完善质控标准,每月按各科工作计划及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检查、指导,清晰知道各科护理工作实施及落实情况。

3、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各科护理工作每月质控一次,科室质控组及护士长对科室护理工作每周质控不少于一次。

4、护理部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各相关科室及人员,并指出每月质控中的重点问题,各科护士长根据本科存在的重点护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需护理部协助解决问题,及时上报),并组织落实。整改措施由科室备案,护理部检查。各科反馈的重点护理问题在下次质控中作为重点质控内容。如同样护理问题未及时整改,根据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评分标准进行加倍扣分,并与绩效考效挂钩,记录存档。

5、护理部对科室反映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处理情况记录在案,以便后续工作的跟踪及整改。

6、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及护理质控情况将作为护士长绩效考核、优秀护士长评选、护士长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

篇7:《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会议心得

所谓个案护理报告通常是针对临床实践中某个或某几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病

例的个性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探索疾病在医护工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规律。对写作经验不够丰富的人来说,个案护理报告是其进行医学写作“练笔”的最好形式。

我们每月都有开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会议,会议上指出本月所出现的问题,在提出解决方案。虽然有所效果,但对于一个创优的科室尤其又是NICU这些效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没有做到举一反三,出现突发情况就不知道灵活应变。员工年轻,缺乏工作经验这是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差这就使得解决这两个问题变得困难起来。

总会听到有人抱怨现在医疗行业不好做,就现在的社会,以用一种抱怨的心态去看问题,无论做哪一行都是不容易的问题。事情做不好总把希望寄托于下辈子不要再做护士,或者这辈子想办法改行。我想眼前这些都不是现实的,既然不现实就没有必要再去过分的妄想。端正思想,好好的为自己事业拼搏一回,也许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会让生活更有味道。

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前瞻性的评估,做到预防性护理。个案护理报告就是一个解决问题很好的办法。他的格式与护理查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原本是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自己亲自护理过的一例或一类疾病的病例报告,这个病例一定是自己印象深、收获大,甚至对自己人生都有深远影响的案例,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对自己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对于我们年轻护士来说需要的也是总结经验。

无论是护理查房还是个案护理,只要用心去做都会有成效,都会对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帮助。比如个案护理报告,它有一定的格式,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其重点跟踪某一种疾病转归,记录不同的护理所产生的效果。当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事后还要查找资料弄清楚出现突发情况的原因,分析得越透彻越好,找出最好的处理办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求速度,不要求数量,只求质量。争取做一个报告就明白一种疾病的情况。完成报告可以一人单独行动,也可以小组配合。当报告完成可以作为自己专业特项,为大家讲解。

篇8:持续改进质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充分发挥群体作用

1.1 完善质控网络, 实行三级管理

1.1.1 一级自控每个科室内组成2个护理质量监控小组, 由护理骨干担任小组长, 小组内有成员3~4人, 每个成员承担2~3项的管理任务, 负责对责任区的基础护理、转科护理、护理病历的书写、消毒隔离技术、病房管理项目进行管理, 小组长每周2次对本小组所管辖责任区的工作质量进行自查,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以加强实时、环节质量监控。

1.1.2 二级互控科室护士长每周组织小组长对本科室质量监控1次, 由小组间进行相互交叉检查, 将存在问题向科室和护理部汇报反馈, 查找原因, 及时整改。

1.1.3 三级监控护理部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组成的院级护理质量督查组分成4个小组同时进行全院性质量检查, 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检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组织1次全院性督查, 每次抽查内容和重点灵活掌握, 每次抽查内容及项目不固定, 使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避免科室有备应付, 使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

2质量评价方法

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每次全院性检查结束, 护理部以小会议的形式组织护士长集中反馈结果, 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将质量管理的目的及重点放在缺陷的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意见上, 而不是为了扣分惩罚而扣分, 对质量较好、质量有进步的科室予以表扬。各次检查扣分季度累计, 每季末将考评结果书面汇总, 排行、通报全院, 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年终对全年考评达到优秀等级的科室给予奖励。个人获患者表扬的次数与年终评选优秀挂钩。

3质控效果

3.1 融洽了上下级关系, 提高了管理效率开展群体参与全程质控的办法, 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素质和护士的参与意识, 使质量标准落实到各项护理工作中。在管理中实行层层授权, 使护理人员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到体现, 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群体的共同参与, 人人肩上有责任, 使领导者与下属间建立了信任, 融洽了人际关系。

3.2 增强了内聚力, 通过引人激励机制, 奖励优秀科室, 极大地激发了群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了内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强化了质量意识, 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 相互竞争创优的局面。使护理人员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中变过去的被动消极受检为主动管理, 通过主动寻找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和环节、以及护理风险因子, 不断提出新建议、新方法, 改变过去“检查时比不查好, 平时比假日好”的现象, 使护理质量管理趋于规范化, 也使护理部的政令和工作计划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3.3 树立新的管理观, 保证医疗安全质控的目的之一是纠正偏差, 控制缺陷和安全隐患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由于群体参与了环节实时质量监控, 强调了过程的控制, 逐步形成了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理念, 有效进行警戒性缺陷控制,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使工作中的偏差得到及时发现、迅速纠正, 把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减少了并发症, 杜绝了医疗纠纷, 保证了医疗和护理疗安全。

3.4 促进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 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由于质控标准强调患者满意和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 使得护理人员更注意到患者的感受和服务效果, 从而自觉、主动去拓宽、更新知识面, 提高自身理论与技术水平, 2004年以来共有60多人积极参加专业学历在职教育, 促进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在实施质控工作中, 护理人员个体的聪明才智和管理水平得到充分展示, 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为护士长队伍增添后备人才, 促进护理管理队伍的梯队建设。如针对人手少、输液多, 易加错药、接错液体的高危环节, 全院使用了静脉输液巡视卡、在每瓶液体的外面粘贴电脑打印标签, 明细了加药的药名、剂量, 减少了抄写的错误, 既增强了护士查对的责任, 既利于护士掌握输液过程中患者的情况, 又增加了患者了解用药的透明度, 减少了不必要的误解, 融洽了医患关系, 差错率大幅度降低。

3.5 提高全院护理质量根据患者满意度的调查, 获得患者对护理工作需求的信息, 不断调整、修订工作的重点, 使质量改进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高, 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满意率、出院指导合格率分别由50%, 90%, 40%提高到70%, 95%, 70%, 密切了护患关系, 全院年收住院患者逐年上升, 病床使用率也较大幅度的提升, 有效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 壮大医院的竟争能力, 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筱慧, 叶文琴, 朱建英, 等.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3) :71.

篇9:《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改进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38-01

医疗护理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它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1]。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循环方法,对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及效率十分重要。我科自2009年1月开始通过运用PDCA循环实施护士长量化考核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2]。

2 PDCA循环的基本内容

2.1 计划(P):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目标;提出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

2.2 实施(D):

按计划对策和实施方案组织切实有效地实施。

2.3 检查(C):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分析进展情况,纠正出现的偏差。

2.4 处理(A):

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移给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上述4个阶段环环相扣,不得中断,且每个循环周而复始,紧密衔接。

3 我们在护理质量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3.1计划阶段

首先是完善组织建设,在医院三级护理质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由护士长、质控组长、护士逐级监控的定责循环管理网络。其次是制定管理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最后是通过环节质量控制,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信息源于自评、同事他评、病员反馈、病房质控小组抽查、片区质控小组抽查及,护理部质控小组抽查;查找病房在质量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明确改进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的计划。

3.2实施阶段

组织全体科室护理人员学习PDCA循环的相关知识,使全科室每一位成员都明确质量控制得标准以及考核的方法,形成每一个人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的良好氛围。护士要熟悉各自的管理职责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计划 ,以便更加及时、准确、高效地实施整改计划。组织质控组组长认真学习质控标准及考核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检查的能力;引进激励机制 ,进行考核奖罚。采取组长对责任护士实行定位循环管理;护士长对组长实行定项循环管理,形成大环套小环,一环套一环的相互制约机制。对质控问题整改计划定项定位切实执行。

3.3检查阶段

按照制定的质量监控计划,每周定项检查1—2项质量控制检查的内容,对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对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强化进入再实施再评价阶段。每月对本周期所有质控内容进行评价。

3.4 处理阶段

护士长定期(每周、每月)组织整体质量考评小组会议,将各级检查考评结果汇总公布,每件问题明确到具体时间,具体人员,同时将质量改进措施和建议反馈给科室工作人员,保证当事人明白,人人知晓,形成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的反馈系统。具体处理如下:分级分层采用不同的方式,抽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月总结1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奖惩措施及力度,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4结果

5 讨论

5.1应用“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对做好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形成了实效性的管理文化通过导入PDCA循环[3] 。 PDCA的运用,使护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换位思考,让护理人员主动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着想,在工作流程上护士自觉考虑病人的需求,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要求,解决病人的问题。在PDCA循环运用过程中,逐渐改变了以往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管理模式,在质控中不但重视护士工作完成的质量,也重视护士完成工作的过程,只有将可行性高的管理制度与有形的框架和无形的群体质量意识相结合,才能形成提升护理质量最有效的合力,逐渐形成查与不查一个样,轻形式,重实效性管理文化。科学管理方法能有效发挥团队精神,充分发挥各人所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使病人能够得到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5.2 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强调建立透明的质量管理网络,使得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士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从而使得各项管理制度更趋完善;通过不断循环的信息反馈环,形成了人人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的工作局面,持续促进了护士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的形成和提高[4]。

5.3 PDCA循环的运用规范了护士的护理工作流程,制定和落实监控措施,增加护理管理途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改进是循环的、持续向上的、永不停止的过程,是建立在新的基础上的突破[5]。

参考文献

[1]叶政书,朱名媛。创建等级医院的程序:现代医院分级管理。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6.

[2]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3]赵 京.PDCA循环在医疗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1998,11(4):487-488.

[4]徐秀月.导入PDCA循环,提高整体护理管理质量[J].齐鲁护理杂志,2001,7(2):155-156.

篇10:《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一、质量管理目标

1、护理质量指标达《河南省二级医院护理管理标准》要求

2、病人得到优质服务,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

3、护理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

4、无护理事故发生

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图见附表

护理质量实行三级控制,即一级为以业务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二级为以护理部为主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三级为各科室以护士长为主的质控小组。

三、质控办法

1、各科室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控,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做到每日质控,对各班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护士长考核评价内容之一。

2、采用“三定”“三不定”的方法进行质控

“三定”一是每天护士长按标准定时对病房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每月护理部不定时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三是每月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三不定”一是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班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二是护理部不定期对各科单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三是分管院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监查。护理部经常深入科室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水平,建立质量的数据反馈统计指标,使质量检查控制做到科学化、数据化。

3、每月利用护士长例会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结,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标准或常规,指导今后工作。

4、利用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把每月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密切结合,使思想教育、规章制度、质量、经济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5、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由护理部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之全体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管理考核重点。

四、质控检查的内容

1、护理质控检查的内容包括综合检查、重点检查和夜班检查,同时还包括一些加分和减分项目。

2、综合检查包括检查护理人员对分管患者的全面了解,危重患者的护理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表格书写,药品管理,病室规范,健康教育,劳动纪律,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

3、重点检查为每周安排一项重点检查内容。

4、夜班检查由值夜班护士长检查夜班护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以及进行人力调配,同时负责重点科室抽查。

5、加分项目包括特殊事件受表扬的人或事;满意度调查中患者点名表扬的护理人员;医疗护理差错及时被发现,堵塞漏洞者;院外带来的护理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后患者痊愈等内容。

6、减分项目包括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投诉经核实有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调查中点名批评者等内容。

五、实施细则

1、月报表于每月底报护理部。

2、护士长考核资料不全在本月质量总分中扣1分。

篇11:《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强化护理质量及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了更好地提高我科护理服务水平,切实抓好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方案:

二、质量控制指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2.特、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95%(合格分80分)3.护理“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5.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8%(合格分80分)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8.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9.经处理后待灭菌物品合格率≥98% 10.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11.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

三、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1.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2.定期组织检查及随机检查每月至少1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不断持续改进病区护理工作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一次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质控小组成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指导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意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3.加大落实、监督、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促。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5.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促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6.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利。

7.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

8.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9.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管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篇12:《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第五章: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5.1.1.1】有在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C】

1.有院长(或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定期专题研究护理管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2.按照标准配臵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和人员,岗位职责明确。【B】符合“C”,并

落实岗位职责和管理目标,对各层次护理管理者有考核。【A】符合“B”,并 护理管理体系惯性有效运行。本条需提供:

1、护理管理组织机构图;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2、护理管理目标:

3、护士长管理考核方案及实施情况;

【5.1.2.1】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C】

有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的工作方案,执行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B】符合“C”,并

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有效运行。【A】符合“B”,并

1.与相关临床科室及职能部门至少每半年有一次联席会议或其他协调机制。

2.对开放床位大于300张的医院,应执行三级(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本条需提供:

1、二级(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图;

2、护士长例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

3、护士长考核结果;

【5.1.3.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C】

1.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工作方案与具体措施。

2.护士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要求。3.有统一管理的护士分级管理档案。【B】符合“C”,并

1.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规范明示,并有效执行。2.科室能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的结果反馈和整改意见。【A】符合“B”,并

1.有事实证明落实“护士岗位责任制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取得成效。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的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整体护理工作实施方案;

2、护士分级管理档案;

3、科室、护理部有自查、分析、整改;

67【5.1.4.4】能提供体现适时修订并有修订标识的护理制度,修订部分均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C】

1.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修订后的文件,有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有修订标识。

【B】符合“C”,并

1.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修订规定与程序。2.护士知晓修订后的相关制度。【A】符合“B”,并

对修订后制度的执行情况有追踪与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理部有修改文件的规定与程序;

2、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

3、对修定后文件的执行与落实有追踪与评价。

【5.2.1.1】有护士管理规定,对各项护理工作有统一、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有考评和监督。

【C】

1.有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2.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人员资质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各护理岗位人员符合相关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的要求。

2.职能部门定期对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等内容。

【A】符合“B”,并

对护士管理工作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对履职情况有检查、有评价、有记录;

4、有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案并定期考核。

【5.2.1.2.】对各级护士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C】

1.有各级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并执行。2.相关人员知晓资质审核规定与履职要求。【B】符合“C”,并

1.相关人员符合相关执业资质的要求。2 职能部门监管并执行。【A】符合“B”,并

对护士资质审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改进有成效。本条需提供:

1、护士资质审核规定与程序;

2、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护理部有监管、有评价、有记录。

2【5.2.1.4】有全院护士的人员名册、薪酬、享有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等信息,落实同工同酬。

【C】

1.有保障护士实行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2.护士每年离职率≤10%。【B】符合“C”,并

落实不同用工形式的护士同工同酬、享有同等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待遇。

【A】符合“B”,并

1.护士对薪酬和福利待遇满意程度较高。2.护士每年离职率≤5%。本条需提供:

1、护理人员花名册;

2、同工同酬,并享有相同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的制度。

【5.2.1.5】护士能够获得与其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与医疗保健服务。

【C】

1.有护士相应岗位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2.对在岗位上的意外伤害有处理的相关规定。3.护士均知晓。【B】符合“C”,并

对护士的保障上述制度和规定得到落实,做到可及。【A】符合“B”,并

对上述制度落实情况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

本条需提供:

1、职业防护制度及医疗保健服务的相关规定;

2、岗位意外伤害处理的相关规定;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

5【5.2.2.2】有各级护理管理部门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的规定,有执行的方案。

【C】

1.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或编制中有机动人员的规定,有执行方案。2.相关护理管理人员知晓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的主要内容与流程。

【B】符合“C”,并

1.有护士储备,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2.对储备人员有培训、考核。【A】符合“B”,并

1.有紧急情况下人力资源调配演练,持续改进。2.机动护士占护士总数达到16.6%。本条需提供:

1、紧急护理人力资源调配规定;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718【5.2.4.1】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的绩效考核办法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

【C】

1.有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护理难度及技术要求绩效考核方案。

2.绩效考核方案制定应充分征求护士意见。【B】符合“C”,并

1.绩效考核方案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方便护士查询,知晓率≥80%。2.绩效考核结果与评优、晋升、薪酬挂钩。【A】符合“B”,并

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本条需提供:

绩效考核方案。(科室护士会议通过、有会议记录、方便查询)

0【5.2.5.2】落实专科护理培训要求,培养专科护理人才。

【C】

1.根据医院功能及需要,培养临床所需的专科护士。

2.有开展专科护士日常训练所需的师资、设备设施等资源保障。3.按照《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等要求,有本院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B】符合“C”,并

1.根据临床需要,恰当培养和使用专科护理人才。2.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机制。

3.有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A】符合“B”,并

1.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效果良好。本条需提供:

1、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及再考核、再评价;

2、外出进修学习情况;

2【5.3.2.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C】

1.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制定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2.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B】符合“C”,并

护理部应根据已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方案,定期对各科室开展检查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规范护理行为进程中体现有持续改进事实。本条需提供:

1、《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

2、护理部定期对科室落实措施到位情况检查,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4【5.3.4.1】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适宜的护理服务。

【C】

1.根据“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制定实施方案,体现护士工作中的责任制。

2.依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应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

【B】符合“C”,并

1.依据患者的个性化护理需求制定护理计划,护士掌握相关的知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并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授权委托人了解患者病情及护理的重点内容。2.科室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3.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A】符合“B”,并

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本条需提供:

1、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ANP排班、岗位职责);

2、护理计划体现个体化、专业化;

3、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5.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C】

1.护士具备的技术能力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臵能力等。2.护士经过危重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3.有针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4.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B】符合“C”,并

1.由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士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2.职能部门有护士培训、训练的考核评价机制。【A】符合“B”,并

对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抢救技能培训(内容、考核、评价),有记录;

3、对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分析、考核评价机制,有整改措施。

7282930【5.3.9.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C】

1.有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2.护士知晓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B】符合“C”,并

1.护士按照使用制度与操作规程熟练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吸引器等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2.对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处理预案及措施。【A】符合“B”,并

1.对各科室落实情况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2.意外情况的处理及措施,全部符合处理预案的要求。本条需提供:

1、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保养、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

2、仪器故障(意外)处理应急预案及措施;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科室、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整改措施,有记录。

【5.3.10.1】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

【C】

1.有符合专业特点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方便护士使用。2.护士知晓主要内容。

3.通过多种方式将上述内容传提供给患者。【B】符合“C”,并 1.对指导内容及时更新。

2.能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指导内容和方式。3.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A】符合“B”,并

对在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专科相关的心理与健康指导、出院指导、健康促进等资料;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有效果分析、评价,有记录

【5.3.12.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定期质量评价。

【C】

1.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2.护理记录按照有关规定由相关护士审核签字。3.护士知晓并掌握《病历书写基本规范》。【B】符合“C”,并

护理管理部门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核记录。【A】符合“B”,并

对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本条需提供: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及质量考核标准;

2、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有质量评价、考核、改进措施,有记录。

435【5.4.2.1】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

【C】 有护士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激励机制。

2.有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教育和培训。3.有多种途径便于护士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B】符合“C”,并

1.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一报告网络,统一管理。

2.护士对主动(免责、非惩罚性)报告安全(不良)事件的知晓率大于90%。

【A】符合“B”,并

1.提高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主动报告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2、免责、非惩罚性激励机制;

3、相关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4、护理部有追踪、效果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738【5.4.6.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

【C】

1.有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

2.对重点环节(包括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有应急预案。3.相关岗位护士均知晓 【B】符合“C”,并 1.应急预案有培训或演练。

2.护士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A】符合“B”,并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成效明显,并持续改进。

2.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本条需提供:

1、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处臵流程;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评价),有演练;

3、护理部有检查、评价、改进措施,有记录。

【5.5.1.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C】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区域分开。2.各工作区域功能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3.医务人员知晓各工作区域功能及要求并有效执行。【B】符合“C”,并

1.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2.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意见。【A】符合“B”,并

护理部、院感部门对改进成效有评价。本条需提供:

1、手术室布局、区域划分,其功能与实际工作一致性材料。

2、护理部、院感办有检查、评价及整改措施,有记录。

142【5.5.1.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建立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有培训、考核及监督。

【C】

1.有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监督,有记录。2.定期对感染、空气质量、环境等进行监测,有记录。3.有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4.手术室自行消毒的手术器械及物品应有标识及有效日期,使用者知其含义。5.手术室工作区域,每2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6.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7.有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及必要防护用品。8.护士知晓手术室感染预防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与履职要求。9.对制度的执行有监管,感染控制制度与手卫生的执行率≥85%,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B】符合“C”,并

1.医疗废物处理符合规范,有交接记录。2.手卫生执行率≥90%。3.认真执行职业防护制度,处理相关物品及器械时,应穿戴适宜的防护用具,防护措施落实到位。4.定期对消毒及感控工作开展监测评价。【A】符合“B”,并

1.利用评价结果持续改进消毒及感控工作,效果良好。2.手卫生执行率达到100%。本条需提供:

1、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相关制度及质量控制标准与相关培训

2、院感相关检测记录,消毒隔离登记表;

3、科室有检查、有评价、有分析、有整改、有记录。

【5.5.2.1】建筑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完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C】

1.消毒供应中心/室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2.内部环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分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等)明确并有间隔。3.配有基本消毒灭菌设备设施。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4.污染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污染物品有污物通道,清洁物品有清洁物品通道。5.护士知晓供应室洁污区分开流程规定与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2.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臵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符合规范要求。3.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有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4.上述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有监管,记录存在问题与缺陷。【A】符合“B”,并

1.对科室落实感染控制制度的成效有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2.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的执行率100%。本条需提供:

1、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职责、流程;

2、有培训(内容、考核、评价);

3、科室、护理部与感染办有监管、有评价、有改进、有记录;

5【5.5.2.3】建立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

【C】

1.科室有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2.有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相关制度。【B】符合“C”,并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健全,具有专科特色。2.工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3.定期征求临床意见,改进工作 【A】符合“B”,并

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及时修订、完善,体现持续改进 本条需提供:

1、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体现专科特色;

2、相关培训(计划、内容、考核);

7【5.5.2.5】建立工作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

【C】

有岗位培训计划,体现消毒供应工作特点。【B】符合“C”,并

对岗位培训有考核及效果评价。【A】符合“B”,并

对培训计划及落实情况有评价与监督,体现持续改进,有记录。本条需提供:

上一篇:控烟健康教育室下一篇:以春为主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