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2024-05-27

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精选6篇)

篇1: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444300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手术室谭青青 张泽梅 肖晖

【摘要】 目的:通过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有效地提高急诊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健全相关制度和急诊手术护理质量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急诊手术护理工作进行检查、整改、评价。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急救仪器完好率达到100%,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90.29%提升到95.37%,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5.67%提升到90.28%,患者服务满意度由87.24%提升到96.55%,无护理事故和投诉。结论:在急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大力推行持续质量改进,能使护理质量达到更高标准。

【关键词】 急诊;手术;护理管理;持续质量改进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种促进产品质量达达到更优、更高标准的有效方法,使产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2]。CQI的基本方法是: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测量实施结果[3]。为了配合我院创建“二优”,自2008年3月起,应用CQI对急诊手术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监督、评价,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有护理人员10人,均为女性,年龄31~40岁,平均34岁;学历:本科8人,大专2人;工龄10~20年,平均12.5年;职称:护师4人,主管护师6人。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共完成手术2977台次,实施CQI后(2008年3月至20010年2月)完成手术4010台。

2CQI的实施步骤

2.1组织计划

成立由护士长为组长、护理骨干为组员的科室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小组负责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过程性、持续性、预防性的全面管理。同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CQI理论知识,制定手术室各项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召开护理工作讨论会,讨论改进措施,这也是最高质量标准[3]。

2.2制定急诊手术护理质量标准

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制定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标准。包括基础标准(人员、环境、设施),环节标准(护士的护理过程),终末标准(护理结果),对每一项标准均按照“检查→分析→改进→评价→再检查→再评价”的程序实施质量管理。

2.3确定存在问题,建立预期目标

根据二级质量控制(二级:护理部质控、科室间质控),科内护士自查互查,患者服务满意度调查及手术、麻醉医生反映,查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管理制度不健全,质控措

施不得力;②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服务意识、护理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等参差不齐;③对患者健康宣教不到位;④护理文书书写不够规范等。通过CQI使我院手术室护士认识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确立明确的目标,最终使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到湖北省卫生厅护理质量标准。

2.4实施对策

2.4.1加强质量控制

界定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职责,把护理文书、护士操作培训考核、急救物品管理、感染控制等各项工作具体分到个人管理,分工合作。质控小组按质量标准每月检查考评两次,每周不定期检查,使护理工作各个方面做到有人监督、有人控制,事事处处都在受控状态。质控小组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布置质控重点,形成一个质控循环系统,达到持续质量改进。利用“及时贴”[4]及时纠正护理疏漏,杜绝差错隐患,并将近期整改和检查的重点告诉护士,明确工作的目标。坚持实行护士量化考核,并针对护理质量的薄弱环节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每年进行修改,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2.4.2健全护理制度

我们建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危重患者护送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等各项制度,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落实。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院内急救应急预案、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紧急封存患者病历及反应标本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并组织护士演练。针对急诊手术患者在术前访视时间短,健康教育不易落实到位的情况,对进行健康教育的护士落实到岗,在一对一的讲解的同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2.4.3提升护士综合素质

①加强专科手术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根据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的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重视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选择技术熟练、工作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负责带教,指导低年资的护士。重点培训专科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心电监护仪的操作及观察记录,除颤仪的操作,气管插管的配合,呼吸机的连接及注意事项,吸痰、吸氧、导尿等。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术讲座,订阅护理杂志,吸取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③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能力,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质控小组每周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④强化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方面,重视高风险因素环节的防范,重视法制教育,推行护理安全案例分析,增强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倡导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

2.4.4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和物资的保证:合理排班,弹性排班,新老护士搭配,技术力量强弱搭配。物资准备充足。恰当的激励方式: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把成就激励,竞争激励,期望激励,感情激励,培训进修激励,奖罚激励等激励方式综合运用到工作中,既实现了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2.5效果评价

采取三个层次的评价:二级质控组织的检查,科内护士自评及互查,患者评价(满意度调查)。护理部每月检查以及随机抽查,每月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及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各科护士长每月一次交叉检查;护士长每周一次不定时夜查房;护士长每天跟班检查,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患者满意度调查;护士自查及护士间互查,以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每月科内召开护士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分析讨论,提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存在问题,再进入下一个CQI的工作循环。

3结果

经过两年的持续改进,我科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了持续的提高,公开发表护理论文3篇。护士熟练掌握了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急救仪器完好率达到100%,无菌物品合格率为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90.29%提升到95.37%,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5.67%提升到90.28%,患者服务满意度由87.24%提升到96.55%,无护理事故和投诉。

4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急诊手术护理的特点是抢救患者多,急、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随机性强,患者及家属要求高,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应变能力。持续质量改进是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重视过程管理,突出环节质量,提高终末质量,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CQI强调过程改进、持续改进、预防性改进的原则。提倡不断寻求改进机会,主动发现和分析已出现的问题及潜在问题的迹象趋势。强调事前的质量控制以达到根本性的质量改进。急诊手术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薄弱的方面。CQI方法的应用,使护理管理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5]。通过对急诊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我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使院方、医方及患者等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的观点,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它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长期的、不间断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的、持续的改进过程和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成普.新形势下持续质量改进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4):27-28.

[2]谢长勇,郭琪.医疗服务持续性提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1999,6(1):76-78[3]王群.从新的医院评审标准看现代护理质量管理理念[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39-840.[4]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40.[5]邵海燕.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62-63.

篇2: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根据医院护理部2018年的护理质控管理方案及工作计划,结束我科护理工作特点,制定急诊科2018年回来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管理目标

以护理部管理目标为准则,检查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紧紧围绕“畅通、快捷、高效、安全”的急诊科服务理念。按三甲复审、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的要求。做好科室一级质控及安全管理,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全程化的服务。

1.落实护理质控目标,通过对质控计划的实施,使各项护理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从而达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2.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制度、规程,急救技术操作熟练,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完成。3.急诊科布局合理,标识醒目。

4.急诊病人分诊及时、准确、有序,登记信息完整,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标识醒目。

5.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抢救及时、有序、准确。二、一级护理质控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质控小组

护士长全面负责科室质量控制,科室护理骨干为组长,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为质控成员参与的护理质控小组,负责组织对科室日常护理工作,检查者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和护士长,根据PDCA循环,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护士长和质控员进行追踪检查质量落实情况,以达到有效控制护理质量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目的。

2.护理质控小组检查方法:

(1)护士长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进行整改,认真做好每季度、每月工作安排,落实护士长五查工作,每周检查一次质控员工作情况。

(2)质控小组成员对所分管的工作每周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指标记录在质控本上,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每季度对所分管的质控存在问题和指标完成情况做好统计,并从人、机、发、料、环、测进行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护士长每周夜查房一次,将夜查房结果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每月科室召开一次质控评议会,对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在下月质量检查中重点查上月存在的问题是否改进及当月重点工作是否按要求落实,以达到持续改进。

(5)每季度组织护士学习一次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3.继续利用品管圈活动,不断完善急救工作流程,达到人人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4.督查内容:

每周检查内容为:按照急诊科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检查考核,每周全覆盖。

5.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计划、措施

(1)根据护理部下肺的各项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领会检查标准,有计划开展质量检查和监控。(2)护士长不定期的对护理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负责全面督查、指导护理质控小组成员按计划开展质控工作,组织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3)科室质控员每天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每周有重点地进行抽查,并根据质控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

(4)每月召开质控会,及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5)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痒感执行护理质量评价考核标准,责任到人。

(6)建立无惩罚不良事件上报制度,鼓励护士及时上报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三、分层管理

1.根据护理部制定的分层管理方案,结合科室实际对科室护理人员按个人综合能力、工作资历制定分层级管理方案进行分层管理,并履行其各级的岗位职责。

2.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不同能级,设立不同层级岗位,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履行不同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确保护理质量。

N0级:主要指参加工作一年以内的轮转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在上级护士的带领下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N1级:主要指参加工作三年内的护士,负责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落实,专科护理,参加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和落实健康教育等工作。

N2级:主要是指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师,负责急危重症病人分诊、救治、护理、转运、教学科研、实习带教、理论操作培训、协助科室管理工作。

N3级:主要是指工作五年至十年的主管护师,主要侧重病房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3.在层级管理体系中,护理人员结构形成梯队,专业分布合理,并与所实施的等级护理和专科护理相适应。

四、奖惩规定

1、准时参加护理部、大科及科室组织的各级培训,对迟到、早退者,发现一次扣当事人50元,累次加倍。参加护理部业务学习主讲者奖励50元,参加大科业务学习主讲者奖励30元;按时参加科内业务培训,无故不参加者扣20元,累次加倍。

2、仪表、着装不合要求扣当事人20元。未经护士长同意,任意换班,主换、被换者均扣除30元;值班干私事、玩手机影响工作者扣除当事人50元,第二次200元,超过3次上交护理部待岗处理。实习护士着装不规范一次扣带教老师10元,累次加倍;为痒感带教或发现学生单独操作,发现一次扣带教老师20元,累次加倍。若因带教不严造成差错、事故者后果自负。3.急救药品不齐,设备未落实一级保养或出现故障未接清,视情节轻重扣当事人50元,若由此发生医疗纠纷则按照医院有关规定执行;其他交班时交接不清,一次扣10元;

4.若违反操作规程,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履行告知义务,由此引起医疗纠纷,执行医院有关规定。凡发生差错,根据产生后果、影响程度、当事人的认知歹毒,酌情扣除绩效50-200元,若涉及患者因此所产生的医药费则有当事人赔偿。

5.因服务态度投诉者,投诉至科级,扣当事人50元;投诉至院级,扣当事人100元,并写出书面检查。

6.因院内外各种大型检查中因个人原因影响到检查结果,责任到人,按所扣分值折合绩效扣除;若在检查中表现突出,获得荣誉给予50-200元奖励。

7.积极参医院组织的各种获得。院外操作比赛参加一次奖励100元;院内操作比赛参加一次奖励50元;院报发表一篇文章奖励30元,市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奖励100元;论文发表一篇200-500元。

8.遇突发事件、大型抢救时,因通讯不畅而导致联系不上者一次扣50元,推诿一次扣100元,累计加倍; 9.其他奖惩按医院及科室相关规定执行。

篇3: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关键词:PTCD,围手术期,质量持续持续改进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由恶性肿瘤导致直接或间接胆道梗阻所引起的以高胆红素血症、组织和体液黄染、胆道扩张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1]。恶性梗阻性黄疸常见于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管癌、胆囊癌, 肿瘤肝转移压迫胆道同样也会引起梗阻性黄疸。患者胆红素升高, 巩膜、皮肤不同程度的黄染, 伴皮肤瘙痒[2]。今年来, 随着肿瘤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PTCD ( 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 胆道支架植入术) 已经成为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手段。笔者所在科通过运用CQI的方法护理这些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护理进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4 年1-7 月收治的50 例PTCD术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 年龄48~83 岁, 男34 例, 女16 例。选取2014 年9 月-2015 年3 月收治的50 例患者运用CQI的方法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 年龄40~81 岁, 男31 例, 女19 例, 在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减少穿刺点疼痛、管道知识的缺乏、出院后管道维护方法、心理及饮食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护理,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运用CQI的方法进行护理, 具体如下。

1.2.1建立COI专项小组选出专项小组组长, 有组长号召责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中夜班护士共同对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聘请介入专科医生为小组顾问。组长负责专项小组每次会议的议题、计划的实施、评价, 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1.2.2加强护士、患者及家属的PTCD相关知识的宣教我们在科室电脑上对梗阻性黄疸、PTCD术、专科心理护理方法、管道维护方法、各项阳性体征及试验室结果的对比等方面运用幻灯片以小讲座的形式对小组护士进行专科知识的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在术前、中、后进行口头及书面的宣教,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PTCD指导手册, 对引流管、引流量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小问题进行指导。

1.2.3 心理护理小组中由一名心理护理护师带领, 对每个患者进行3~4 次心理评估。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有60% 的患者, 尤其是40~60 岁患者, 在确诊时就网上查阅了一部分资料, 对疾病的愈合及生存时间有一定了解, 这部分患者, 生存意志很强, 依从性好, 心理压力很大, 另外一部分患者, 尤其是65~85 岁的既往有脑血管病变及脑萎缩的老年患者, 因患者年龄大、有不同程度的视听障碍、记忆力减退, 对各项治疗、护理不了解, 对各项宣教知识掌握不到位, 有时出现厌烦现象, 针对不同患者, 由心理护理护师制定心理护理计划,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协助生活护理[3]。

1.2.4 饮食指导由于疾病造成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和肝功能损伤, 我们在提倡少量多餐的同时, 例举出一些护肝、舒肝的食物, 制定一周食谱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4,5]。在保证营养正态平衡的同时调理肝脏。

1.2.5 疼痛护理疼痛护理评分用具合理使用, 将词语描述量表 (verbal descriptor scale, VDS) 和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aces pain scale revised, FPSR) 合并, 均采用0~10 级计分制, 0 分为无痛, 10 分为最痛。对每个患者的疼痛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估, 术前告知患者疼痛出现的原因和程度, 当疼痛评分>3~4 分给予药物治疗, 评估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1.2.6 管道护理每位进行PTCD术有外引流管的患者术中即妥善固定外引流管, 保持各连接头密闭, 腹带保护, 进行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分。引流管防止弯曲受压, 勿强力牵拉引流管, 使用3M弹力胶布或真丝胶布以 Ω 法固定引流管, 定期更换胶布, 出现高热、大汗淋漓的患者及时更换胶布[6]。及时评估患者的掌握情况, 在术后3 d内, 由组长进行调查评估, 在PTCD出口处进行标示, 每班进行巡查, 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针对既往记忆力下降、轻度烦躁、管道滑脱因素评分高危的患者, 床边进行警示标识、预警备案、24 h不间断有人陪护, 必要时在取得家属同意的同时进行约束带保护, 防止皮肤损伤。首次下床活动由护士协助, 告知引流袋的注意要点, 术后当天由护士进行温水擦浴, 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 并教会家属。

1.2.7 病情观察要点定期巡视患者, 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为巩膜、皮肤黄染逐渐消退, 皮肤瘙痒缓解, 大便颜色逐渐变黄, 复查血胆红素下降, 每日评估患者症状,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 促进患者心理改善。

1.2.8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PTCD术后除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外可出现胆管出血、胆管感染、胆汁漏并发症, 因此在治疗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引流液的性、质、量, 及时给予抗炎、止血治疗, 保持患者的引流管畅通, 防止引流管脱落,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防止胆汁倒流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现剧烈腹痛、高热、引流管短期内引流出鲜血样液体时及时通知[7];疼痛是PTCD联合支架植入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 护理人员使用疼痛量表对患者进行宣教, 评估患者对疼痛的掌握程度, 术前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 术后定期巡视患者,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放松,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免加重病情。

1.2.9 局部皮肤护理PTCD术后, 有60% 左右的患者会出现穿刺点局部渗血、渗液, 尤其是一部分伴有腹腔积液的患者, 我们在讨论后决定在穿刺点局部使用无纺布棉条进行吸收, 这样既避免了局部皮肤受到渗血渗液的刺激而引起皮肤反应, 同时由于局部渗血渗液的充分吸收, 减少了管道滑脱的危险[8]。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健康宣教的落实率、心理干预的成功率 ( 焦虑、抑郁量表评分) 、患者的依从性、护士工作时的态度进行评价, 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CQI实施,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护士态度、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疼痛、胆管出血、胆汁漏、胆管感染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未再出现患者非计划性拔管,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CQI是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 也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原则, 护理质量的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在实施CQI前,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时候缺乏连续性、专科知识掌握不统一、重治轻护, 通过这次的CQI活动, 告别了以前教条式的护理方式, 在护理患者的同时增加自己的专科理论和业务水平, 促使护理人员更新护理理念, 人人参与护理及管理, 出现问题, 及时组织讨论, 每周进行头脑风暴, 提出新的观点, 大家在护理患者时有新的方法、问题, 不是只通过几个人的讨论进行, 而是通过团队的整体讨论, 更有理论依据, 通过这次团队活动, 明白了护理患者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9,10]。同时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有效减少了护理并发症发生, 促进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掌握, 减少畏惧心理, 使患者更好、更快的康复。笔者发现PTCD术患者在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均十分重要, 缺一不可, 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全面的评估患者, 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是基础;术中妥善固定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给予基础及专科护理, 心理护理贯彻整个围手术期, 当这些护理措施完全落实到位, 患者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病情逐步好转。患者及家属和护士的关系也会十分融洽, 可以更好的进行细节沟通, 当患者和家属发现疑问也会主动和护理人员提出, 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起到了桥梁和带领人的作用, 患者在我们精心的护理上也提高了生存质量, 树立了信心。

参考文献

[1]李正静.健康教育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术后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27) :90-91.

[2]姚惠, 徐琴鸿.预见性护理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 (3) :367.

[3]Schoder M, Rossi P, Ufiaeker R, et al.Malignant billiardobstruction:treatment with en1-FEP-covered end Prostheses initial technic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in a multicentertrial[J].Radiology, 2012, 225 (1) :35.

[4]周光花, 郑芹, 卢彩霞.付立持续质量改进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15, 8 (3) :124-126.

[5]王茹, 李延涛, 赵乐平.胆管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PTCD)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 :33.

[6]彭碧文, 陈殷琴, 陈美珠, 等.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3 (34) :7246.

[7]张玉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J].天津护理, 2013, 21 (5) :418.

[8]田宏, 邓代萍, 李娟, 等.VI'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13, 23 (11) :1230.

[9]付丽丽, 刘洪珍, 齐少春, 等.PTCD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8) :57.

篇4: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急诊科;护理带教;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75-02

持续质量改进是全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过程与环节设为重点,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众所周知,急诊科室具有特殊性,由于该科室的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发病急,因此,对护士来说,不仅工作任务变得繁重,要求也相对较高[1]。为此,本次研究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分别给予护士常规带教和持续质量改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选自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的急诊科实习护士86名,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0.3±3.2)岁。研究组中,实习护士的年龄范围为19-27岁,平均年龄为(20.5±3.5)岁。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带教,研究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包括:

1.2.1 选取带教老师

选取我院急诊科工作经验丰富以及带教经验豐富的带教老师,与此同时,带教老师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责任感较强以及有耐心等条件。其后根据上述要求选取一名带教老师,并负责相关工作。

1.2.2 安排实习计划

根据急诊科室的实际情况,由带教老师为实习护士安排学习计划,如:如何鉴别急诊患者和危重患者,观察病情以及对病情的评估能力,医护之间的配合。急诊科室的抢救流程等[2]。

1.2.3 制度的学习

实习护士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要详细讲解该科室的规章制度,如:绿色通道、抢救制度以及首诊负责制度等。其后为实习护士介绍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重点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为实习护士发放学习计划和带教计划,让其进行有条不紊的实习。

1.2.4 操作示范

急诊科室使用的医疗仪器相对较多,如:呼吸机、心电图、血糖仪以及除颤仪等,气管插管以及洗胃等操作也是较为常见。因此,带教老师将实际操作为学生示范,并告知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其后将其印刷成手册,人手一本,便于日后的学习[3]。

1.2.5 护理查房

采取我院的开放式教学,让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将该科室的护理内容进行深入探讨,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护理知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此外,带教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查房,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实习护士讲解查房的注意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护士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的提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实习护士的实习成绩以及对老师满意情况进行对比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15.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选择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成绩

研究组实习护士的优良率为97.7%,对照组实习护士的优良率为79.1%,经统计,研究组护士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研究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3.0%,对照组实习护士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72.1%,两组间经比较后,存在明显差异,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传统的带教模式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责任感以及带教老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致使实习护士的操作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带教质量[4]。除此之外,由于带教老师的工作较为繁忙,加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增加,导致实习效果相对较差。近年来,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持续质量改进应运而生,且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急诊科室具有特殊性,且患者具有发病急以及病情重的特点,因此,在该科室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是势在必行的[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实习护士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成绩的优良率为97.7%,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3.0%,对照组实习护士采用常规带教后,成绩的优良率为79.1%,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72.1%,经统计学分析后,组间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室带教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其效果显著,实习护士的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春芳.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5):123-124.

[2]黄转宜,郑海生.急诊科护理带教中持续质量改进的运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18):166-166.

[3]肖云珍,付慧敏,罗玉星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72-73.

[4]林丽妍,董文琴,叶雯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117-118.

篇5:急诊手术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体会

关键词 基层 综合素质 护理部

方 法

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中做到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履行到位,执行有力,遵循以人为本、能级对应、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护士长竞争上岗,护理单元组长竞聘上岗,高年资护士负责业务指导,科室业务骨干集中授课。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护理先行”,以“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就是自己要做的,只要去做就要使患者满意”为导向。①大力开展外树“形象”活动:举办全院护士礼仪培训,倡导礼仪服务。②开展“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从入院程序、行为仪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重视细节服务、文明服务,增进护患之间的信任与理解。③以人为本:关爱护士,认真倾听她们的心声,以诚相待,做她们的知心人,帮助她们解决一些生活中棘手的问题。团结了同志,凝聚了力量。完美始于细节,2008年心内科创建了“首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2010年神经外科创建了“第三批市级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加强业务学习,增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⑴打造学习型团队:护理部制订年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①每季度三基理论考核1次,人人达标过关;②加强护理操作技术训练;③院内制订培训计划,由护理部及各科护士长对全员进行培训;④科内制订每个月学习计划,固定时间,护理部不定期参加;⑤对临床疑难、危重、特殊疾病及较大手术,实行科内、院内病历讨论或术前讨论,实行护理查房;⑥鼓励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发明护理专利及护理科研,采取奖励政策,以资鼓励。⑵派出去、引进来:①外派护士长、业务骨干进修学习,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参加市、县护理学会举办的业务讲座及函授学习,于上级医院接轨。②聘请院外专家来院讲课,传授护理工作的先进经验。

强化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约束是为了飞的更高,为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采取了以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⑴强化教育、制订并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管理制度;开展护理质量控制及动态分析评价。护理部开展了多种形式、分层次因时因岗教育,落实护士岗前培训,强化年轻护士执业教育,强化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学习。⑵培养护士安全意识:针对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护理部每个月召开护士长会议,每季度召开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会议,半年召开全院护理人员会议,对护理安全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通报,护士长结合科内安全管理及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进行经验体会交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为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抗风险意识,组织学习《护理纠纷防范措施》、《护理风险管理》等专题讲座,从而提高了依法行护的意识和水平。⑶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确保安全服务:①注重环节质量控制,积极落实护理“三级查房”制度。各科室成立质量考核小组每天对护理工作自检,并把科室的急、危重患者作为检查的内容之一。护士长坚持每周1次夜查房。②注重危险信息反馈。③抓好重点环节的控制。强调合理、科学、弹性排班。

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激情:“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和理解护士。每年“3·8”妇女节、“5·12”护士节,组织全体职工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讲、文艺演出、游戏比赛,既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激发护理人员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又展示了新时代护士的风采,丰富了业余生活,同时调动了她们奋发向上的激情。

讨 论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期望值的今天,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且市场竞争促使改变护理观念探索新护理方法去适应市场需求。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目标,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价措施效果并提出新的方案,使护理质量循环上升,据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的时代,决定如何认识和防范医疗护理风险,努力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正确,从根本上堵塞医疗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渠道,有效降低医疗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坚定不移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做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连续、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的护理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医患、护患关系更融洽了,增进了感情,减少了矛盾。能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心理变化,能及时有效的根据患者的问题,制定计划并能很好的实施。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技术零缺陷,护理服务零投诉的服务目标。

篇6: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主要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330

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

(一)合理配置急诊人力资源,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二)落实首诊负责制,与挂钩合作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急诊、急救转接服务制度。

(三)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

(四)实施急诊分区救治、建立住院和手术的“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

(五)开展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实行合格上岗制度

(六)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七)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八)为急诊患者入院制定合理、便捷的收入院制度与程序。危重患者应当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九)加强转诊、转科患者的交接管理,及时传递患者病历与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十)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

15、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1)医院有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2)有明确的会诊时限规定。(3)相关科室与人员均能知晓与遵循。

(4)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36、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

3、主管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4、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率100%。

4.急诊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5

(1)专业设置合理,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4

1.急诊科为一级临床科室,必备内、外、儿专业;

2.急诊科固定人员≥75%;应具有执业注册三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

(查急诊各科排班表,缺一个必备专业,扣2分;急诊科应当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3、医护人员定期技能再培训,不断提高急诊抢救水平。

4、有急诊医护人员培训考核机制。

5.查人事科资料和急诊排班,急诊科固定人员<75%,扣1分;发现资格不符医护人员独立从事急诊工作,1人扣1分。

(2)建立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急诊留观时间不应超过72小时 6

1.制订明确的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和急诊抢救预案,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贯彻首诊负责制,急诊科医师根据入院标准决定病人留观或住院,病区应妥善安排,不得推诿;

2.急诊科应为独立的医疗区域,有专门的出入门,急诊门前车道通畅;(急诊科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急诊科布局符合急诊快捷流程特点,满足绿色通道要求;急诊科、急诊检验、影像检查、药剂科等实行7×24小时服务; 急诊科有单独的区域,医疗区和支持区(医技与药房)紧邻;急诊科有完善的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满足急诊危重病人抢救需要)。

3.设置急诊收费窗口、诊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治疗室、手术(清创)室,各区域标志醒目;观察床设置不少于核定床位的3%,手术床≥1张;

4.设置急诊药房,提供24小时服务,保证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因患者紧急、特殊需求而急诊药房未备药品,院内应保证1小时内到位,院外应12小时到位,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备查);

5.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医技部门为急诊科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并有优先规定,满足急诊工作需要;

6.急诊留观病人不得超过72小时;

7.危重病人收住院应有专车、专人护送。(1.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及预案,缺1项扣2分;现场考核5位急诊工作人员对制度与预案的知晓程度,1人不合格扣1分;现场查看绿色通道不畅通,有推诿急诊病人的情况不得分;

2.急诊门前回车道不畅,扣1分;

3.急诊未设置必要的功能区,1项扣1分,各区域标志不醒目,扣1分;观察床设置少于核定床位的3%,扣1分;无手术床,扣1分;

4.急诊药房不能保证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扣1 分;

5.查排班表,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医技部门1个科室不能为急诊科提供全天24小时服务,扣 2 分;

6.查急诊留观病人,超过72小时,1例扣 1 分;

7. 危重病人收住院没有专车、专人护送,发现1例扣1分。

(3)急诊抢救工作及时,由上级医师进行指导或主持。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 1.急诊会诊医师10分钟到位;急诊救护车10分钟出车;

2.危重病人抢救应有主治医师以上指导或主持;

3.抢救成功率≥80%。

1.实地抽查,急会诊医师10分钟内不能到位或资格不符合会诊医师要求,1人扣2分;未按会诊要求携带相应器械,扣1分;救护车出车超过10分钟扣2分;

2.危重抢救无主治医师以上指导或主持,1例扣 1分;

3.抢救成功率<80%,扣1分。

(4)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 4 1.观察病历按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行书写;

2.抢救登记完善,各种抢救措施及时记录;

3.开展质量监控活动,确保医疗安全。

1.查5份观察病历的书写质量,记录不及时,每份扣 1分;记录不规范,每份扣 1分;

2.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不及时、不完善1项扣1分;

3.查急诊质量管理记录,未开展质量监控扣1分、不完善扣1分。

(5)急救设备齐备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 7 1.急救设备齐全,并处于完好、应急备用状态,应有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洗胃机、吸引器、直接喉镜,本科有或院内能在30分钟内提供B型超声波仪,床边X光机服务;应备有产包、开胸包、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各种穿刺包及引流装置、导尿包、气管插管包、洗胃包等;

2.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各种设备操作:心肺复苏(包括徒手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器、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压测定、气管插管等。

1.设备不齐全或处于非完好状态,1件不符合要求,扣2分;

2.现场考核医护人员各2人操作各种设备情况,1人不合格,扣2分。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重点)

(1.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落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4.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5.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

2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

1.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2.有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

3.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责。

4、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

5、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制定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23、医院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

1.急诊科有根据预案制定的大规模抢救工作流程。

2.有大规模抢救登记与总结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措施。

24、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1.执行留观、入院、出院、转科、转院制度,并有相应的服务流程。2.有部门间协调机制,并有专人负责。

3.能为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提供指导和各种便民措施。

4.有科室没有空床或医疗设施有限时的处理制度与流程,并告知患者原因和处理方案。

5、有对员工进行服务流程培训的相关制度并执行,当服务流程变更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再培训。

6、.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1.)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包括重要的检查(验)结果等报告的范围。(2.)接获非书面危急值报告者应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信息,复述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生报告,并做好记录。(3).医生接获临床危急值后及时追踪与处置。(4).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制度与流程,并正确执行。(5).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6).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检查(验)科室能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醒目的提示。

(7)有危急值报告和接收处置规范,持续改进有成效。

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6、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一)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二)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2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四)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五)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

(六)职能部门要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17、确立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

(一)在住院患者的常规诊疗活动中,应当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

(二)在实施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必要时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护士应当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三)接获非书面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18、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一)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

19、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一)高浓度电解质、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与使用要求,并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二)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有严格的核对程序,并由转抄和执行者签名确认。

20、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有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的工作流程。

21、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一)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

(二)实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

22、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有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

(二)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对重大不安全事件要有根本原因分析。

23、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一)针对患者疾病诊疗,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作出正确理解与选择。

上一篇: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下一篇:安全生产宣传方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