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2024-05-29

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精选6篇)

篇1: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病区优质护理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

一、科室质检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二、科室质检小组职责

1、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标准,结合本科特点实施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计划。

2、制定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工作制度、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考核标准、质量奖惩制度,使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3、督促本科室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和常规。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4、每月按照护理部制定的“病区护理质量管理14项流程”落实自查科室护理质量,如:危重病人护理、责任护士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查对工作、急救药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质量、专科护理、护理服务品质、护理教学质量等,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和解决,并做好记录。

5、护士长每月定时组织科室护士讨论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指导,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每月总结上交护理部。

篇2: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而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而,科室成立质控小组,依据医院总体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制定科室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案。

一、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

1、为了科室能够有质有量的完成医疗技术项目任务,必须:(1)科室全体有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意识,认识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科室发展的灵魂、是科室管理的同样基本任务。(2)加强科室人员毕业后教育和医学继续教育,抓好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把科室打造成学习型的科室(有科室学习记录,每2周1次);(3)坚持以人带科的原则,达到人有专长,重点培训有发展前途的人才,搞好专业技术骨干队伍的建设,培训学科带头人,使专业人才结构保持合理状态(有科室各技能专业组);(4)重视技术发展的配套建设,在开展技术项目的过程中,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标准化建设,做到技术开展与人才配备、知识储备、设施设备到位、技术操作规范、规章制度健全及工作任务质量评价同步进行;(5)医疗工作中严格把好诊断、治疗、手术、急危重症抢救、开展技术业务水平五个医疗质量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十四项核心制度,严防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6)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不仅有好的医疗水平,同样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深入细致的沟通机制,作好出院病人的随访工作,使病人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优良的服务,达到被服务者主观上的满意;(7)在配合医院提升整体形象的同时,切实加强科室的宣传,打造科室品牌,以品牌带动科室的效益。(8)作为科室的整体,门诊质量同样反映科室医疗水平,作为科室窗口,更能体现品牌效应,同时能提高科室病人的收治质量,因而,应加强值诊医生的力量,科主任定期门诊,每个主任和副主任医师以上必须每周一天门诊。

2、各专业组和科室质控小组对医疗技术项目进行统计,对疗效、安全、质量等进行评价,反馈到科室,以期不断改进。

二、病历质量的控制

1、依据医院要求:(1)住院病历及时书写,甲级病历率≥90%,无丙级病历。(2)病历归档及时、完全,在医院100份连号病历抽查中,本科无1份缺号病历。

2、要达到病历质量目标要求,(1)科室学习并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上海市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规范细则》及医院对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2)抓好基础质量管理:科室配合医院搞好病历书写得基本功训练,尤其对新毕业的医师,要进行岗前培训教育,规定书写普通病历的时间及份数(住院医师三年内一年至少写住院病历60份。首次病程必须由本院医师完成)。(3)在病历的环节质量上,上级医师结合查房、会诊、病历讨论等过程,对住院医师书写的病历进行检查指导,尤其注意诊断、治疗、用药是否合理正确。严格检查病历记录完成的及时性。(4)住院病例严格按照《上海市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考核,尤其是单项否决指标,要加以严格控制。(5)科室质控小组及病历兼职质控人员,负责对运行病历的检查,对不合格病历、病历中存在缺陷或问题者,责令立即修改、补充。(6)科主任、主治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记录及时审签。(7)出院病历,按医院规定时限交科主任,科主任审签后,作好每份病历归档登记,有评价、评分,对于低于90分的病历,限期整改。(8)病历归档登记后,与病案室办理交接手续,以免在交接中间环节造成病历丢失。

3、科室质控小组每个月对本科病历书写质量进行一次检查评价,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职工一项成绩记录,与当月奖金挂钩。三次评分低于90分或出现一次丙级病历者,待岗接受病历书写培训。

三、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把好医疗环节质量关。

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1、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十二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并落实在日常医疗行为过程中。

2、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整体落实各项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首诊科室在接待危重、急诊病人时,应根据病情进行病史询问和必要处置,病情需要时应请相关科室会诊,根据会诊情况作进一步处置。(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住院医师每天查房2次以上,主治医师每天1次,副高以上医师每周2次以上,新住院病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48小时要进行查房,查访时应注意查房质量。(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入院3天未确诊的病例全科讨论,全科讨论仍未确诊的及时组织全院会诊,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4)会诊制度:急会诊10分钟内到位,抢救病例随叫随到,一般会诊24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5)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重病人抢救要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主持并参与,必要时报告科主任,重大抢救上报医院有关部门。抢救记录用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上海市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针对本科手术特点,明确相应级别医师作为术者主持施行相应等级手术,跨等级手术有上级医师上台指导。(7)术前讨论和大手术、新开展手术上报审批制度:Ⅱ类及以上手术均应在术前讨论,Ⅱ—Ⅲ类手术由治疗组讨论,Ⅳ类手术全科讨论,疑难、高危、特殊手术、致残手术、新开展的手术须报医务科审批。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其应对措施、术后处理等,讨论记录内容记于病历中(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患者死亡后应于1周内组织讨论,进行尸检和有病理检查者可待结果报告后再讨论,讨论记录在病历中。(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值班者应具备执业资格,二线班实行坐班制,值班医师值班期内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的情况随时记录在病程记录上。急危重病人严格执行床旁交接制度,手术病人、新入院病人和病情发生变化的病人均应进行书面交接班,记录在医生交接班记录本上。(10)查对制度: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查对制度包括:临床诊疗、手术、护理、药学、检验、病理、放射等查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11)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真实、客观,反映病人的真实情况。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充分,检查治疗方案合理。书写清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要有重点、有分析、完整的记录各级医师查房、抢救、讨论等意见,不弄虚作假,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及时检查修改。(12)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标识清楚、明确,护理措施到位。(1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执行临床输血管理规范,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审签,不许代签。(14)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开展的技术项目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相一致;开展的技术项目与诊疗科目相一致;技术项目符合伦理学原则;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相一致;新技术有报批和备案手续,新技术档案完整。

3、执行落实核心制度是科室整个临床路径最关键的环节质量的保障,是科室控制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点,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查房过程中,严密关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适时予以指明并纠正,具体执行情况在病历中体现。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评价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向科室反馈,进行整改,并落实奖惩,四、质量目标的分解

1、根据医院总体质量目标,分解到本科的有:(1)科室病人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2)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以上,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以上;(3)住院抢救成功率84%以上;(4)院内感染发生率

低于8%;(5)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0%以上;(6)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

2、要完成科室质量目标,对每一个具体的量化的指标进行分解,以确保每一项目标完成:(1)保证病人的满意率达到98%以上,我们必须了解和做到:①每一个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是进全力为人民服务,牢记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理念。②明确病人(顾客)的明示的要求及潜在的需求是什么?我们的工作不但要满足病人的疾病得到很好的诊断治疗,同时我们还要满足病人其他方面的要求,如:诊疗的环境是否到位等。③每月开展公休座谈会,充分了解病人的意见和要求,作好记录,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④抓好知情同意的工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履行对患者的告知义务,对患者的病因、病情发展、治疗方案及实施中采用手术、治疗仪器、药物等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副作用、患者可能承受的不适以及潜在的危险性等,填写好知情同意书,充分作好医患之间的沟通。⑤抓好医德医风,推行文明用语、端正行为规范、严禁服务忌语;杜绝收受“红包”、礼品、回扣、吃请、乱收费、私自购进和推销药品、器械等;客服服务中“生、冷、硬、顶、推”现象。⑥每月在住院患者和家属中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程度,不断改进今后的工作。(2)为保证院内感染率小于8%,措施如下:①杜绝滥用抗生素,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②按医院规定对病房、治疗室定期紫外线消毒。③科内拒绝收治法定传染病病人。④按医院规定对医疗污物和其他污物分开管理和焚烧。⑤建立院内感染登记并及时上报院感染科。及时分析院感原因,控制院感进一步加重。(3)为保证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大于95%,制定如下措施:①对诊断不明的患者动员家属及时完成各项必要的辅助检查。②详细反复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查体,以便对病人进行综合分析,利于诊断治疗。③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充分发挥主任、主治及医师三级医生的作用。④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及市内专家或外援专家会诊,以便及时明确诊断。⑤科内随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并作好记录。⑥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⑦严格技术准入制度和手术分级制度(4)保证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大于85%,措施如下:①工作五年以上的住院医师值急诊班。②抢救病人时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乃至科主任在场。③及时充分利用ICU、麻醉科急救设备,并及时请麻醉科插管、ICU医生会诊,协同抢救。④对抢救的病人,医生做好抢救记录,开好医嘱。⑤医护密切配合,维持好保证生命的各种通道的通畅。⑥建立抢救登记本,以便统计分析。(5)为保证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大于90%,规定如下:①特护和一级护理记录文件要字迹清楚工整,内容要全面。②填写的护理记录内容真实、与医嘱相符。③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巡视以便得到相应的正确处理。④护士长对记录的材料要及时认真审查,不合格的重写。⑤值班护士应多和家属沟通,以便取得家属的配合。⑥特护和一级护理按医院护理常规执行,不得丢漏项目。(5)督促医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进展,参加新知识学术研讨会,采用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新技术项目:具体措施见科室医疗技术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3、科室质控小组和院感控制管理小组每月对科室质量目标及院感控制目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反馈到科室,找出存在的原因,以适时改进提高,对改进不力者落实奖惩制度。

五、医疗安全目标及防范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1、根据医院医疗安全的要求,3年无1起医疗事故发生。科室制定5年无医疗事故目标。

2、明确医疗过程或路径中,存在着发生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隐患的地方,不加以控制或防范,就会发生医疗纠纷或形成医疗事故,因而,找出医疗差错隐患并加以防范,是防止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3、易发生医疗差错隐患的环节有:(1)未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造成中间环节脱节,延误救治。(2)病历环节:病史采集不全面;查体不细致、不系统;辅助检查结果未及时追回;住院过程中,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未及时处理;三级查房未按要求进行或上级医师医嘱未执行或执行错误;(3)诊断环节:主要疾病诊断错误,其他疾病诊断遗漏;危重症、疑难疾病3日内诊断不清未请示上级或未及时会诊或组织讨论;辅助检查结果误导,活检组织或手术标本未及时送检或错误报告。(4)治疗环节:用药错误(种类和剂量),药物过敏;合并疾病的禁忌用药;诊疗技术操作失误。(5)抢救环节:未及时诊断丧失抢救时机;诊断错误,抢救方案欠妥;抢救药品或抢救设备准备不全;(6)手术环节:手术适应证不明确;手术对象、部位、术式错误;术中错作误伤重要脏器或大量失血;术后体内遗留器械或纱布、棉片等异物;术者资质问题;跨专业手术;围手术期病人管理不细致。(7)院内感染环节:发生严重的院内感染。(8)诊疗环境、病人防护环节:发生电击、烫伤、坠床等。(9)知情同意或沟通环节:与患者本人或亲属沟通不够造成误解,或各种协议书填写不确切、不细致。(10)医德医风环节:有冷、硬、顶、推现象,收受财物等。

4、防止医疗事故突出预防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因而,在医疗工作中,(1)时刻保持“临渊履薄”高度警惕性,提高自己法律、法规意识,加强规范、常规的学习。(2)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尤其是病历书写规范、三级查房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和技术准入制度。(3)按院感要求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4)做好沟通工作,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如实告知患者及亲属,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费用等,实施各种诊疗项目时,认真履行书面知情同意手续,这些手续主要包括:实施各类手术、有创检查、治疗;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实施麻醉;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临床实验性治疗;术中冰冻切片快速病理检查;实施化疗、放疗、抗痨治疗;尸检;急诊或病情危重,处于抢救状态下,其亲属要求终止治疗、出院、转院等。(5)配合医院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教育和检查活动。搞好科室医德医风建设。

5、科室质控小组严密监测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及时反馈信息,在科室交班会上做到日议、周评、月小结,提醒医疗安全存在的隐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对出现医疗纠纷或投诉者,应当积极调查,并告知投诉的程序。

六、单病种质控和科室前5种病种质量控制

1、按医院要求“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单病种质控项目,控制的目标为“治疗好转率”、“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平均确诊天数”、“平均费用”。科室做好质控记录,每月进行评价,找出不达标的原因,预期整改

控制指标“治疗好转率”、“平均住院日”、“诊断符合率”、“平均确诊天数”、“平均费用”。

每项指标按3年平均数确定。科室有质控记录,每月进行评价,不达标预期整改。

富不贵只能是土豪,你可以一夜暴富,但是贵气却需要三代以上的培养。孔子说“富而不骄,莫若富而好礼。”

如今我们不缺土豪,但是我们缺少贵族。

高贵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气与悲悯之怀,高贵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与担当之志

高贵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之心。

精神的财富和高贵的内心最能养成性格的高贵,以贵为美,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和气的氛围;以贵为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我们的素质。以贵为尊,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精神也提升一个境界。

一个心灵高贵的人举手投足间都会透露出优雅的品质,一个道德高贵的社会大街小巷都会留露出和谐的温馨,一个气节高贵的民族一定是让人尊崇膜拜的民族。别让富而不贵成为永久的痛。

分享一段网上流传着改变内心的风水的方法,让我们的内心高贵起来: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多;喜欢助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知足,快乐就越来越多;喜欢逃避,失败就越来越多;喜欢分享,朋友就越来越多。

喜欢生气,疾病就越来越多;喜欢施财,富贵就越来越多;喜欢享福,痛苦就越来越多;喜欢学习,智慧就越来越多。

2、—

END

篇3:病区高危药品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 存在的问题

1.1 高危药品目录不明确

大部分护士未掌握高危药品目录, 熟知的高危药品仅局限于“10%氯化钾注射液”和抢救车常备药物“肾上腺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 小部分低年资护士和实习护士对高危药品的了解更是甚少。

1.2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制度不了解

检查中询问各病区负责小药柜药品管理的责任护士, 均不了解“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的相关知识, 极少数病区护士了解, 也不能准确说出具体的高危药品分A、B、C级管理依据等内容。

1.3 高危药品摆放位置不规范

查看病区高危药品的存放, 发现药品摆放不规范, 更有病区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混存现象, 未做到高危药品的专柜或专区存放。

1.4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无双人核对

夜班值班护师多为1人在岗, 使用高危药品无法进行双人核对,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即使白班护士多人在岗, 也未做到高危药品使用的双人核对制度。

2 改进措施

2.1 修订本院《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诸多问题, 医务科、护理部和药剂科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和《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2012年3月稿) , 在原有基础上, 从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高危药品的监管三方面具体规范了本院高危药品的使用办法。

2.2 制定本院《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目录》和统一标识

为让院内制定的《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有效实施, 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 参照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组推出的《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同时结合本院用药实际情况, 经与药剂科沟通, 筛选统计本院的高危药品并制成目录, 制订本目录和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2.3 组织培训与考核

药剂科每季度组织全院性的高危药品药学知识讲座, 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的相关培训, 学习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观察等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 为患者服务第一”的观念。

2.4 建立分级管理制度

本院依据《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2012年3月稿) 将高危药品分A、B、C三级管理, 如A级高危药品, 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 是高危药品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旦用药错误, 患者死亡风险最高, 药房和各病区必须重点管理。

2.5 单独存放, 醒目标识

本院依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将病区高危药品严格与普通药品分开放置, 有条件科室实行专柜存放, 空间受限科室采取分区存放, 高危药品存放药柜 (区) 标识醒目, 设置有全院统一警示标志。病区小药柜由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高危药品的管理, 实行定量管理。高危药品实行效期管理, 按照“先进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发放, 确保药品质量。

2.6 规范高危药品的使用

病区小药柜常备的高危药品, 实行“按需定量存放”的原则, 严格管理。在日常使用中, 严格执行实行双人核对制度, 并做到“三查七对”, 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2.7 高危药品的监管

监督以上整改措施有效实施, 定期对各调剂室和病区存放的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整改, 确保高危药品的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3 小结

高危药品管理一直是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内容, 本院药剂科联合护理部依据有关规范对病区高危药品的使用情况做一调查, 将发现的问题逐一分析, 采取应对措施, 建立高危药品临床使用有效的流程规范, 高危药品专人负责, 设置专柜或专区存放, 并贴有全院统一警示标识, 提高医护药人员对高危药品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高危药品调剂管理, 要求要求高危药品配置使用过程中双人核对, 临床使用中密切观察用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以上各环节定期督导检查, 切实提高高危药品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4) :256-259.

[2]李连新, 王春红, 付燕霞.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及措施.中国医药, 2011, 6 (8) :1008-1009.

篇4:外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 管道护理 管道意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200-01

据临床疾病统计结果得知,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中,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置留管道,以方便医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及时抢救等,因此为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外科管道护理不当时可而出现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2],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外科管道护理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笔者为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护理效果,将我院的160例外科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置管期间分为进行常规护理及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进而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情况并评价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具体如以下几点。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中160例外科置管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是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分析其临床资料得知,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51例,女性患者有29例,年龄介于20~73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有48例,女性患者有32例,年龄介于22~72岁之间,中位数年龄是51岁。160例患者中,有94例患者进行泌尿系手术,有36例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有30例患者进行乳腺手术。经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常规置管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管道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①医院组织部位人员专门学习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知识,掌握具体方法及步骤。②建立品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患者分析其高危因素、管道护理、防护措施等进行宣导,同时根据其身体素质情况制定特殊防护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③定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总结,分析护理矛盾并探讨有效解决措施。④开展置管护理活动,加强护理人员的管道护理知识及技巧。⑤像患者解释管道留置的意义,妥善固定后,观察引流物引流情况及管道附属装置,并对管道周围皮肤进行护理,保持管道敷料的清洁和干燥。⑥定期检查患者管道情況。⑦询问患者佩戴后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处理。⑧由外科领导、医师、护师定期评估该科室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

1.3 统计处理

利用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其中量资料的检验方法选用X2检验,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选用的是t检验,进而比较两组的结果,若出现P<0.05,则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则选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管道意外发生情况。(见表1)

从表1结果中可以得出,实验组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的管道意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评价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见表2)

因此得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组织机构就是从事质量活动的人们协作体系,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需要有人具体组织,协调,并进行护理策划和技术指导,同时需要组织监督小组对护理方法进行评估、评审[3]。该护理方法的原则是将过程改进、持续性改进、预防性改进三者有效的结合,并通过系统安全监控和前瞻性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指引及培训,在最大限度上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4]。该文研究结果得出,外科置管患者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后的管道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且患者对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因此得出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于外科置管患者的管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管道意外的发生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并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因此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外科置管患者的管道护理中。

参考文献

[1]高思慧.外科管道护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29):129.

[2]陈影红.持续质量改进在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实践探讨[J].当代医学, 2013,8(19):130.

[3]朱妙仪.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79.

篇5: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一、不断完善病区、各科室的质量控制小组及岗位职责。

二、不断完善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质量标准。

三、认真组织对各项质量标准的学习、并落实。

四、护理各级质量控制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按计划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部门管理,定期进行护理质量及院感质量检查,不断完善和改进。

1、落实入院患者压疮、跌倒风险的评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完善突发情况的抢救流程及应急预案,特殊抢救患者实行预警报告。

六、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定期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查找原因,整改到位,将检查结果汇总。

七、护理部每月定期或不定期质量检查,并召开护士长会议,反馈

信息。

八、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对问题突出的科室下发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1、各级质控组织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分享护理质量改进实施成功的事例,达到全员提高。

九、护理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参考,对护士长管理的考核以及医院奖、惩的参考依据。

十、鼓励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

1、建立倡导患者安全的文化氛围,对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无惩罚。

2、每季度汇总各种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避免类似错误的反复发生。

十一、加强护理人员规范服务的督查力度。

1、制定具体规范服务督查的活动方案,对护理人员仪表、语言、行为进行规范,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篇6: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

1、根据医院总体计划,结合本科室的特点及工作重点,由护士长或护理负责人及时制定本科的年护理工作计划、季度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及周工作计划。

2、护理部根据“PDCA”质量管理循环法,制定完善质控标准,每月按各科工作计划及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检查、指导,清晰知道各科护理工作实施及落实情况。

3、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对各科护理工作每月质控一次,科室质控组及护士长对科室护理工作每周质控不少于一次。

4、护理部将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各相关科室及人员,并指出每月质控中的重点问题,各科护士长根据本科存在的重点护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如需护理部协助解决问题,及时上报),并组织落实。整改措施由科室备案,护理部检查。各科反馈的重点护理问题在下次质控中作为重点质控内容。如同样护理问题未及时整改,根据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评分标准进行加倍扣分,并与绩效考效挂钩,记录存档。

5、护理部对科室反映的困难,进行具体分析,并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处理情况记录在案,以便后续工作的跟踪及整改。

6、为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护士长岗位责任制考核及护理质控情况将作为护士长绩效考核、优秀护士长评选、护士长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

上一篇:文明班组创建实施方案下一篇:对称形剪贴优秀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