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技巧

2024-06-11

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技巧(精选8篇)

篇1: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技巧

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技巧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小学作文批改方法。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一方面,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人们企求而未能得到的。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传统的作文批改,不是“徒劳无功”,也只是“低效劳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对作文批改进行改革,必须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改变教师因包批包改而挤掉其他教学工作的时间,造成时间少,课备不好,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结果作文写不好,老师批改的时间更加多的恶性循环,必须把语文教师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必须改革作文批改方法,下面是我的几点批改方法:

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所以 “批”重在发现问题,是检查、评定、作出判断。教师的“批”是非常重要的,“批”里面有许多学问。学生改得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批”得是否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的方法。

1、多就少改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批语一定要精当,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决不能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来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斯霞老师改学生作文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斯霞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都是女的。”斯霞老师说:“按我们成年人来说,‘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应该删去。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的一个新发现。他还要把这个意思告诉别人,这句话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

2、鼓励为主

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重批评、轻表扬的现象却仍普遍存在。发现了问题给予批评,在教师看来似乎挺“客观”,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们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当然,这也是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而不见 , 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 表 扬信心倍增,读了批评也能受到激励。 就如我班陈鹏 同学的作文从未超过百字,且语无伦次、书写潦草。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开头,他却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语句:“往事多像夜空中可爱的小星星,让我数也数不清,但那颗最亮最亮的,却永远记忆在这的.心中……”尽管以下的文字仍让人不敢恭维,尽管这句开头可能是“借鉴”而来,我还是表扬了他,在眉批中表达了我的高兴与期望。陈 鹏 同学大受鼓舞,作文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作文也不断进步。

3、批出创新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亦要体现创新性。批语中应多一些启发性语言,便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思路,作文评语大全《小学作文批改方法》。批改形式除了眉、尾批外,尚可灵活地运用“剪贴比较”(剪贴同一内容的作文片段让学生自己比较)、“印花鼓励”(在优秀处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之类的鼓励性语词或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图像)等。作文评价提倡“二次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评价,待学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样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的进步状况。

4、三管齐下: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古人云: “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 由此,我们在作文批改中可以把 教师改,学生自改,学生互改,三种批改形式穿行,兼之以其他批改形式,慢慢地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

(1)、教师改,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传统的批改法,教师改过的作文不是因为学生不认真看而收效甚微吗?这得想个办法,让学生认真看。我们的做法可以是:要求学生在批语后面写出百字左右的“对教师评改的意见”来,以督促其认真看改过的作文。评改意见,要纳入作文分数当中计算。

(2)、学生自改前,教师要教给自改的方法。 教师要把作文批改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上,而这种自改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无数次“改”的实践中获得,在相互交流中领会。因此,我在实践中一改以往“学生写、老师评”的单向交流,而是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多向的互动,让学生学会使用修改方法,并从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先从易到难,列出十条要求,第一次批改只提一条要求,大家觉得很简单,会做了,第二次,再提第二条要求。这样10几篇文章批下来,每位学生就都能围绕一篇作文,从10个方面写出批语了。以下10个方面,每个方面给5分,一篇作文满分为50分。

①格式是否正确

刚开始时,我喜欢使学生感到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随随便便地写,老师只要求同学们作文的格式正确,批改作文时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要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全班任何一个人的。抽到人家的作文本,打开作文一看,格式没错,便拿出红笔,写上批语:1.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②卷面是否整洁

显然这一条又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

③错别字几个

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挑不出来,怎么办?我们就搞流水作业:每人要批四篇文,每篇文要经过甲、乙、丙、丁4个人之手。甲批错别字六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一百字的说明书。丙发现本文错字是八个,那么甲、乙同学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一百字的说明书。学生批改之后,我还要抽查,重点抽查那些粗心的同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但要一一给予指正。

④有几处病句

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

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发现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一分,有五处扣五分,超过五处,不再多扣。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再批改两三篇,掌握得比较熟练了,再一条一条地增加新的要求。

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

这两点在作文指导时,就具体举例,告诉学生什么叫鲜明、集中。学生批改之前,我先大致看几篇文章,在进行批改指导时,又简介两篇好的文章,再举两篇中心不突出,不集中的例文,学生从老师举的正反两方面的例文,举一反三,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⑦看文章的选材

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一是否围绕中心。二是否符合生活实际。三是否具有典型性。这三点中最要紧的是第一点,随着作文水平的提高,才提出选材具有典型性的要求。

⑧看文章的结构

就结构而言,也要写清三点批语: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

⑨看表达方式

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文章体裁的要求,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议论文当然以议论为主。除此之外,还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如写记叙文《他进步了》,要求夹叙夹议,本文是不是做到了。写说明文《芦苇》,要求说明中有描写的成份,文中有没有适量的描写。写散文《家乡赞》,要求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文中结合得怎么样。

⑩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语言不简练,重复、罗嗦者酌情扣分,此项不超过二分。语言不通顺,不是指有病句,而是指句与句之间衔接不连贯者,扣分也不超过二分。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减分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处理。

学生批改作文,关键在于同学生商量,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兴趣、批改兴趣。适应学生心理,组织得好了,才有实效,学生的批改能力才会提高。

“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改多好几倍。然而,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放手让学

篇2: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技巧

小学高段作文批改技巧探析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的一种认定,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为这些孩子服务呢?我们认为,教师应习作教学目标,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习作,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望,为学生持续发展作不懈的努力。

一、回应式批改,激起习作兴趣

作文本身是学生的一种倾诉,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任何一种倾诉都有一种需求回应的欲望。孩子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完成作文,都是他面对某个对象的一种感情流淌。如果长期得不到回应,自然其热情就会逐渐地冷却,更何况有的孩子本来热情就不高。所以一次次精心的回应式批改,不仅仅能保护和延伸习作激情和热情,而且能使学生的这份热情在师生心灵之间来回的碰撞中得到升温,乃至迸发,最终使作文放射出无限的魅力来。那么怎样的评语能使孩子乐于“回眸”,而又无法抗拒作文的“魅力”呢?

1、忧生之忧,乐生之乐

也许孩子们的作文并不值得你如欣赏美文般去逐一品味,但孩子们的每一篇作文中,肯定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老师就是要从心理上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生活,走进孩子的心里,也就是让“创作者”与“读者”形成共鸣。如一位孩子在日记中写到:“我爸爸妈妈整天的吵架,我每次都很难受,可我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从这样的文字中我们完全能感受到孩子的无奈。所以首先你先得认同他的这份情感,进入小作者的文字氛围中和他对话,他就会觉得你的评价也是真诚的。我这样写道:“这的确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我读出了你在字里行间的忧愁。老师给你一个小建议,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悄悄地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这样的评价使小作者感受到自己倾诉后的回应,感受到作文带来的欢乐。

2、惜墨如金,妙语连珠

常常听到有些教师赞叹某某教师批改作文认真的话:“你看看这个老师改的作文,每一个标点符号都给予了纠正。”可不知道孩子拿到这“鲜血淋淋”的作品时,还有没有看的兴趣?因为这作文里面已经没有了孩子原文的影子。这样的批改又有什么效果?劳而无获啊!什么叫教师的点评?“点”:点到为止,点石成金!点者,点其未足之处,点点而已,不可泛滥,更不可喧宾夺主。如“?”“!”、“好”、“妙”、“哇”等等,一个符号,一个词,一个标点,只要能传达你的意思就行,而且留给学生一些自己思考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不必将自己的思维填充给孩子,让他们在习作中处处感到不自由,甚至没有转向的余地。这一点与我们的阅读教学是相通的。至于“评”的任务:品其味,道其妙!孩子们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而老师的.评,正是在共鸣的基础上,以清醒的教者角色将其随意中形成的优点提炼出来,告诉孩子,以便于今后发扬光大。如我在一个孩子的习作《草莓》后的评语中写道:“好可爱的草莓,真想分享一下你的美味!因为你笔下的草莓的”色“引人、”味“诱人!还把喜爱草莓、爱吃草莓的心理、神态、动作都写出来了。我都在咽口水了。”

3、平行语言,姿态万千

共鸣需要心理的平行,而要想让你的评语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受到作文的魅力,你还必须让你的点评语言与孩子有一定的平行性,即你的作文评语应该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平行除了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外,还可以借助其他多种形式,如QQ表情,就是一种简洁而明快的评价语言。会心的一笑,调皮,摆酷。难为情……都可以成为你作文评语的一种。如徐梦婷同学在《粗心的我》作文中写了因为自己没有将洗笔杯冲刷干净,而导致了想画紫葡萄却画出了黑葡萄的粗心事。我一连用了三个夸张的大笑表情之后,这样点拨:“悄悄地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如果在画葡萄之前不交代瓶子没有洗干净,而等花出了黑葡萄发现不对劲时,才明白交代其中原委,这样作文就有了一个起伏,显得有了‘情节’读起来会让人随文而入。这就叫引人入胜。”当她在习作中竟然意外学会了一些方法,会有多么的惊喜,相信在以后的作文中会更精心了。

二、艺术性批改,点燃习作热情

传统的习作批语往往就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晰、语句是否通顺等作出逐一评判,大同小异,千篇 一律,这样的习作批语仿佛全都是“克隆”出来的,让教师自己也觉得乏味,更不用说学生面对这样僵化的批语会有何等厌烦的情绪了。而好的作文批语,不仅能让学生在温馨的语言中明白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还能让学生激起习作热情。如何让批语点燃学生习作的希望之火?

1、有的放矢 强调针对性

写作文的批语要像中医把脉那样仔细甄别,针对其中的优缺点加以剖析,给学生开出一剂良方。如有位学生写《值得尊敬的一位老师》时,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缺少自己的内心活动,我便在眉批上写道:“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你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真棒!当时,你心里怎么想的呢?如果把你自己的心理活动添上去,效果一定会更佳!”这位同学一看到这样的批语,便迫不及待地写上了自己的心理活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只给学生加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可见,有针对性的批语能切中要害,能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2、蓄而不过 富含艺术性

学生受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习作中出现一些错误也是正常的。教师的批语必须体现出足够的耐心和诚意,要让学生感受到批语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载体,是老师对学生真切关心的表现,因此批语要写得委婉,富有艺术性,尽量避免刺激性,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能在愉悦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如一学生在写《包饺子》一文使,把如何准备包饺子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但包饺子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草草收笔,显然是没有抓住重点。我在批语中写道:“看来包饺子确实很辛苦,可是老师还没学会包饺子你却结束了,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教教老师怎样包饺子吗?”如此讲究艺术性的批语,如此平等意义上的亲切对话,必然会投桃报李,换取学生心灵上的感动。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3、以情动人 凸显感染性

真情是最能打动人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天真、活泼、单纯的性格特征,用2内心的真挚情感,用亲切温柔的语调进行阐述,让学生在健康愉悦的情感空间中朝着老师诱导的方面前进。如我给《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的批语是:“我读了你文章,我首先得感谢你把老师看作你最敬佩的人。其实,老师并没有你写的那么优秀,那么出色。你所记叙的‘老师雪夜补课’及‘带病上课’这两件事也只不过是一些极平常的小事。不过,说真的你的文章确实感人。我想,能写出这么出色的文章应该归功与你的细心真切观察,你敏锐地捕捉到老师带病上课的气色、眼神及沙哑的声音,写字时颤抖的手及同学们认真听讲而热泪盈眶的感人情景。老师为你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章喝彩。”把学生当作朋友交心谈心,用温馨的批语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中放出异彩。

4、和风细雨 体现爱抚性

对待学生的习作,特别是那些所谓差生的习作,我们要像呵护草叶上的露珠一样细心,像呵护幼苗一样播洒阳光般的爱心。这样的批语我们不仅要用笔去写,更要用心去写,字里行间应该浸透着老师的爱心。比如一个学生作文字迹总是潦草,我送给他的批语是:“你是老师最喜欢的小精灵,作文构思奇妙,文从字顺。如果让这些横七竖八的像淘气包一样的字都站端正,那不是锦上添花了吗?有爱心才会有教育效果,用心的批语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情感的浪花。”

三、多元化批改,带来习作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习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习作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判,而是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学会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完成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

1、自我圈改 激励积累

词语贫乏是学生作文不生动的一个常见的原因。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更优美,很多老师让学生背、默好词好句,可学生能背以致用的却不多。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需要影响行为。只有让学生具有积极积累词语的心理需要,积累才更有实效。自我圈改法就是能触及学生积极需要的一种批改方法。每次习作后,让学生用红笔画出作文中的好词句,再根据好词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累分”.这样每次习作前,孩子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看、想、记。写好后不但会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找呀,划呀,还喜欢去看看别人的作文,取长补短。孩子们积累的需要被唤醒了。

2、学生互批 共同进步

让学生互相批改也是一种很好的批改方法。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引导学生互改作文就是让学生在批改中构建和提炼自己的语言,感悟习作的方法、技巧,从而学会写作,善于写作。

习作评价,要尊重天性,激发灵性,调动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潜智,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作文带来的乐趣。

具体操作可分以下几个步骤:

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明确要求。“咬文嚼字”是让学生粗读和细读;“吹毛求疵”是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找出可修改的地方,如错别字、欠通的语句和病句等;“他山之石”是让学生赏析和借鉴如:语言美,立意新,结构好等;“百家争鸣”,是让学生提出一些具体修改意见,或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范文,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也可打印成文。精益求精是让学生进行作文的再创作。

⑵指导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作文批改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批改的角度,批改的常用方法等。

篇3:浅谈小学生作文批改

以往, 不少语文教师给学生作文评分往往偏低, 一般在60至70分这个分数段, 差的甚至30分、40分, 要想评上85分的作文不多, 优秀的那真是不容易了。我想, 这种 (分数) 偏低评分的做法, 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 而且阻滞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怎样给小学生作文评写呢?我采用的是“高分政策”, 用现在的话说是“高等第制”。我不吝啬手中掌握的分数, 适当将等级提高, 允许冒尖的作文得“超优”, 实践证明这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给学生作文打偏高等第也有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级作文的具体要求。学生的作文能达到他所在年级要求就要给高等级、给“优秀”, 对于超标准的、有特色的、有突破性的冒尖作文评分还可“超优”。

在学生作文评高等第时, 我注意了以下三点: (1) 分项打等级, 如, 给四年级学生的作文评分, 就按课标对年级要求列出包括“立意年选材、结构、语句、书写、标点”等六项, 并把按比例评分的“单项评分表”贴在每篇作文前, 逐项计分。看哪项超过要求, 就给哪项加“超等第”。学生一看表, 就能了解文章的优缺点, 除想多争几项优秀, 还想“超优”。 (2) 对差生暂降标准, 视他前后作文进步程度, 适当提高等级, 这样做意在鼓励差生感到作文有奔头。 (3) 正面消灭不及格等级。如果学生某篇文章实在没有达到要求标准, 也不轻易打上低等级, 通过面批给予他重新争高等级的机会。这种变指责为谅解的方法, 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慰藉和激励。能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

在采用“高等级”制的这学期中, 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写作水平普遍提高, 在每篇作文中, 一般都有80%以上的学生能得到“优”, 其中常有1%的冒尖作文“超优”。

参考文献

[1]陈旭.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

篇4:浅谈作业的批改技巧

[关键词]数学作业 批改 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38

我有幸参加广西农村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在西南大学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培训,聆听了多位专家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西南大学赵鑫教授给我们讲有关“零作业批改”的有关问题和方法,回来后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实践,下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所谓“零作业批改”,就是指教师把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自己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加强学生个别指导上来。也就是说,“零作业批改”把“债”和“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往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减少了学生通过自己纠错而得到发展的机会。而“零作业批改”既能促进教师爱岗敬业,又能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减轻了教师不必要的付出。对于这些观点,我们当天在场的100位培训学员都表示非常赞同。想想,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担任两个班级的教学,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就要批改100本作业;若学生每次做5道题,教师一次就要批改5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1分钟批改,就要花去1小时40分钟的时间。再加上课堂作业,这样作业量和时间都要再乘2,教师一天就要批改1000道题,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当然,这还只是保守的计算方法。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抽身于作业堆,进而去研究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作业的讲评或对今后的复习不是更有用吗?另外,把批阅作业的时间用来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对培养后进生就更好了。再说,平时我们也会发现,当教师把批改好的作业发给学生后,许多学生只是翻看了一下成绩,就把作业本盖起来,并没有去分析错在哪儿,更没有去把做错的题改正过来,这不是让我们教师感到伤心吗?针对这些问题,培训学习回来后,我马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赵教授谈到的观点进行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任务下放,小组长批改

虽然现在小学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减负,但是现在升学也都还实行考试制度。为此,我们高年级的学生每天晚上还是有一些家庭作业的。对家庭作业的批改,我主要把任务下放到学生,让他们自己批改。我现在担任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并兼任本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所以我尝试把家庭作业分配给组长,让小组长帮助批改。首先,我把班里的48位学生平均分成12个小组,每4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选举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担当组长;然后对这些组长进行培训,教他们怎样批改同学的作业,每次改完同学们的作业后都要进行分析,把同学们做得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记录下来;最后,组长给老师总结同学们做作业的情况。当各组长分析同学们的作业后,我就会对学生的作业再次分析研究,找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实践后发现,各组长在长期批改同学作业的同时,他们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有一个小组,是各组员轮流担任组长的,所有组员都要给其他同学批改作业,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个组的总体成绩进步最大,他们组平时经常不写作业的那个同学也没有不按时上交作业的现象了。其他组都积极向他们组学习,大家都在比赛着,如哪组作业最整齐、完成的质量最好和哪组同学都能同时得到进步等,整个班风、学风都好了起来,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让我在班级管理和批改作业方面轻松了许多。

二、课堂作业,当堂批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在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在15分钟左右。因此,每节课我讲授新课的时间都控制在这个时间内,然后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练习巩固。这些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采用即时反馈答案、当堂批改的方式。学生作业时,我来回巡视辅导,先改完成的学生作业,或者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即批阅,但看到错题时暂不作批改,只悄悄指出学生的错误,让他们自己改正。有时我也先批改小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作业,然后让他们拿起红笔协助我一起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在这个时间内,我对学困生的辅导是最多的,几乎每节课都是这个时候去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我这样边巡视边批改和辅导,在部分学生的协助下,基本上都能当堂批改完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计算题,有时我会采取学生完成作业后马上公布正确答案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批改,并且让他们批改时在错题旁边用铅笔做记号,校对完立刻改正,但不擦掉铅笔记号,再让教师批改,这样有利于让我了解个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小组学生互换作业,集体批改

我在教学中,每上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检测,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份检测作业有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组中互换批改,课上把其中一份检测作业利用展示台展示,小组长监督,集体对照着批改。改完后,我会让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检测作业分析总结,如做得好的方面在哪儿、不好的方面在哪儿、错的题目怎样改正、现在改完后对哪些方面的内容还不明白和还有什么要求、下一步有怎样的打算等。学生总结后汇报交流,然后我会对他们的总结进行全班性总结分析,找到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存在的问题,之后会用一定的时间对这些问题进行复习讲解,并会根据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好下一步的教学改进计划。也许有教师会说“这样的检测作业不应该让学生改吧”,刚开始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通过大胆的尝试后,发现效果很好,既使学生对检测的题目再一次认识,又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并给自己提出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长期坚持这样的锻炼,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再次练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目标,更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这也是我们班语文教师给我的反馈信息。

四、巧用批改符号

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巧用符号,将“×”变为“.”,甚至引进或创造一些特殊符号,并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可以避免“×”带给学生的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现在不管是我改的作业,还是让学生改的作业,都改变以往的批改符号,对的还是打“√”,错的则在旁边画一个“.”作为提醒,让学生认识到这里有错,然后给机会学生改正确后再给他们补打“√”。因此,现在我班学生的作业已经看不到有“×”的符号出现,学生在有“.”的题目下会尽快地去改正,因为那样他们还是会拿到“√”,作业也还是会得到100分。实践证明,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让家长看到孩子一个又一个的100分,对我们教师不胜感激。

但话又说回来,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实践之前一定要认真设计作业,找到每课的重点习题给学生练习,之后还要注意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和出现的共性问题,为今后复习教学积累宝贵的素材。这就是我近段时间来的一些实践,也许我的做法不是很科学,也许还有许多教师的做法更好,真诚地希望我们彼此交流,使我们繁杂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让我们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的乐趣,享受生命的阳光。

篇5:浅谈小学作文的批改方法

【摘要】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握好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小学作文批改方法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练笔、修改的习惯外,作文后教师的批改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写批语的教师往往是“小作家”的第一个阅览者,甚至有可能成为此文唯一的读者。另外,学生也非常在意老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所以做好作文批改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乃至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既然这项工作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作文批改工作,来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及时批改,激发学生写作动机

及时批改通常是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因此,从作文教学批改角度来看,即使学生互相批阅了,但教师也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更详细地批改,凡是认真写作文的同学都希望能尽快知道老师对其作文的评价。如果时间拖久了,这种期待心理就会逐渐淡薄以至消失,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作为老师,就应该及时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现学生作文本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较多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批改,并在班级恰如其分地讲评,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作文兴趣。但是,在表扬的同时,教师也应工整、即时地指出学生作文本中的缺点和不足。如:我们班的xx同学写作文从未超过百字,且语无伦次,书写潦草,在写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开头时,他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语段:“往事多的像夜空中可爱的星星,让我数也数不清,但那颗最亮的永远记录在我的心中,尽管以下的文字不敢让人恭维,尽管这句开头可能是“借鉴”而来,但我还是表扬了他,给他写了一些激励性的评语。这样,他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又从教师的批改中学习如何写的更好,激起了他的写作动机。

二、采用多样的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的方式一般有直接批改、当面批改、学生集体批改、学生自我批改等。采用何种批改方式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切记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既可增加学生的练习作文次数,又可减轻教师负担,是提高作文批改速度和批改作文的好措施,但是不能次次如此。教师必须加强指导,要逐渐培养小学生自己改文的习惯。如就某一次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讨论批改。教师在百忙之中某一篇或几篇作文中做出各种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让学生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改的好处,学到改文方法,学生之间再互相研究修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然后就重点问题、普遍存在问题教师集中讲评,等等。这样做,既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中解放出来,加强作文写作方法上的进一步指导,也可以使学生从中悟出作文的方法来,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批改方式,都需要求学生把批改后的作文多看几遍,了解为什么要修改这些地方,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

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家境、经历、知识基础、写作水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同一命题下,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因此,在批改作文时,不能一视同仁,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方法。譬如,有些优等的作文,可以说基

础上没有什么毛病,但这不等于不改不批。对这些学生要从严要求,除达到基本要求外,或指出精益求精的努力方向,使他们在同班级中出类拔萃;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除指出其一般错误外,还要多肯定他们局部写得好的地方,以提高其写作积极性;对于特差的学生,可能语句也不通,错别字连篇,要批改有时甚至无从下手,这就要放低要求。有些同学实在不会写的,可把写得好的作文借给他们看,让他们抄一点,从别人的作文中慢慢学点方法,从中悟出作文的诀窍,即使一时进步不快,但只要比前一次有进步,就要给予鼓励,让学生逐步树立写作的信心。

四、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这一重要环节。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让学生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对作文优缺点的评价,仔细阅读自己的习作,真正理解教师批改的意图,找出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认真修改,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在作文评价与批改中要让学生从习作的被动地位转向主动地位,努力让学生从习作的实践中去体会文章写好以后要认真修改的道理,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看到经自己修改过的作文比原来更通顺了、更流畅了,从而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增强他们对写好作文的信心,提高写作的兴趣,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五、教给方法,学会自改

叶老先生提醒我们:“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无论是大作或是小作,都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改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学会自改方法。学习自改文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学生要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按一定的步骤,学会掌握常见的批改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掉进一个“不知道改些什么,应怎样改”的摸不着头脑的迷阵中。

指导学生自改作文的基本步骤:

1、明确内容上的批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可靠、充分等。

2、明确结构上的批改,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怎样;过渡与照应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连贯;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等。

3、明确语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书写等方面的批改。对那些错别字,不规范的繁体字,简体字,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进行修改;找出表达不准确或文理不清的地方;增补漏掉的字词;删去多余的字、词、句;调换一些字词的顺序;改换不恰当的词句等等。

明确基本要求后,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习作,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投影或刻印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读一读。教师根据习作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评点与修改。让学生明白要批改些什么,怎样批改,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引导两三次之后,放手让学生依照基本方法,独立批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的。自改作文的训练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有许多习作是在课内完成的,就可以在课内安排相应的时间练习自改;有的习作是在课外完成的,那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觉修改。

六、精心写好作文评语

教师批改作文,总要写出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作文的评语。评语是要给学生看的。用信息论的观点看,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评语,进一步认识自己作文的质量和价值以及教师对自己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说,评语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联系师生感情的纽带。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运用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评语中,有的教师对学生表现在文中的思想观点或予肯定,或予拨正;有的教师对学生一点点进步感到由衷喜悦,鼓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还有的教师在评语中向学生赠送名言警句。这些评语都因文而发,因人而设,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起着深深的感染作用,但在作文批改的使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不注重评语的质量,空话连篇,似有却无,使评语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写出的评语只考虑作文的语言文字而忽略作文的思想内容和对学生应有的思想教育,这是很不好的。这些教师,与其说责任心不强,毋宁说他忘记了作文是人写的,出自于一个个活生生的青少年之手这个基本事实。鲁迅曾经说过,美术家“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于人格的表现”。文章和美术家的作品一样,也体现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既然如此,作文的评语对此就不能不有所涉及。所以,教师的评语精心考虑,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评语的书写也应认真、规范,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这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所裨益的。

篇6:浅谈小学生作文评价与批改

批改是作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习作效果和教师获得作文教学效果反馈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改作的效果极不乐观。一般语文教师都批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因为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笔者以为,小学作文的批改宜把握以下几点:

一、目的明确,准确定位

众所周知,作业批改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为了实现信息反馈而提升学生的作业水平并让学生得到肯定与鼓励。作文批改的目的不是为了给领导或家长看,更不是为了体现教师本人的文笔如何,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没有学生发展的作文批改不如不改。作文评改的目标要恰当,要求每一个学生把他的每一篇作文都写成小学生优秀作文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小学语文教师,更不是培养作家和文学评论家。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要用成人的水平去对孩子的文字评头论足,更不能用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

我们有的老师有“洁癖”,对等作文中的错别字非把他抓出来不可,认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时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从工作态度上来讲,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但从工作效果上来评价,可谓吃力不讨好。如果一个学生有大量的错别字,你就是都改出来他也不一定能订正,何况他需要的是鼓励与肯定,有时候,学会忽略也是语文老师的一种教学智慧,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自信而进取。一句话,只有目标是准确的,要求是恰当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会是高涨的,作文评改才能走向有效。

二、因人而异,灵活应对

我们评价作文时要学会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小学生作文。一个教师对孩子习作的赏识,绝对不是表示他的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恰恰显出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由于其作文经常获得教师的好评和同学的赞扬,心中往往产生骄满之情。如一学生写道:“公园里,一股芳香扑面而来,随处可见百花争艳、芳草鲜美的景色。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小鸟在树枝上鸣唱,鱼儿在湖里悠哉游哉。耳畔送来阵阵游人的欢

声笑语,好一派盎然的春意,让人心旷神怡„„”这位小作者似乎写得蛮得意,有必要泼一点冷水。批语是:“这部分写景状物的内容只写出了大多数景点在春天里的共性,没写出其个性,难道平时你喜欢看那种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吗?”后经修改,他写出了自然景物与人造设施相得益彰的个性,成为一篇佳作。

上述批改思路可称之为“热则冷之”。而对于另一类写作质量比较差的学生则相反,批改的思路应为“冷则热之”。如一篇作文写得平平淡淡,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错别字与病句,过渡也不自然,但从总体上看, 还像一篇完整的作文,则给予“习作写得有头有尾,主体部分清楚”等一类肯定的评语。

当然小学生应该尽量用“热”的方法来温暖之,而不宜过多地给他降温,这也是强化和鼓励学生所必须的,但对个另自负的学生,浇一些凉水也是可以给他头脑降温的。

三、有声有形,面批结合 常用的书面批改法,尽管教师常常费尽心思,力图指正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但教师良苦用心的批改未必会被每一个学生真正理解。而对于面批法,学生也是十分欢迎的,因为他们觉得受益多,进步快。面批方法主要用:

1.一对一,精批精改。教师可以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剖析,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能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而学生在平等对话中,能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中发展个性,体验写作与成长的乐趣。

2.一对几,典型讲解。采用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这种批改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批改能牢记于心,以后不再重犯类似的毛病,当然由于学生是相同问题,评改效益也就提高了。

四、尝试互改,分层建构

1.学生互批。互批使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同学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会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一般可分如下几步操作:(1)通过朗读发现句子不通、停顿不当、乱用标点、字迹含糊等毛病;(2)反复阅读,找到文章结构、材料组织、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3)写好评语,注意眉批与总评结合。

2、小组批改:四个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逐一批改同学作文。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老师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报告单内容检查自改情况再作讲评。小组评改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一方面是小老师,一方面又是学生,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与互批不同,小组批改时,每个学生都要改三篇作文,学生

间可以相互探讨并作出评价,这种交互作用就更为多向而繁杂了,当然对学生的提升也是很快的。

篇7:浅谈小学生习作批改方法改革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由单一的教师批改“一统山河”,负责的教师详批详改,工作量不堪重负。作文本批改后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对教师的辛劳却不闻不问。少数教师不负责,放弃批改,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鼓励而厌倦习作。

一、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园地里,存在着误区。有的教师“十目一行”,精批细改。对优生的习作“移藤动叶”,勾来画去;对差生的习作则“伐干削枝”,大事删改。这样的批改,乍一看,“山花烂漫”,满纸通红;细一读“云里雾中”不得要旨。这种“小工业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教师整日陷于文山不能自拔,几乎失去人身自由。在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一般每两周一次习作。假如每篇习作500字,每班60人,每个教师两个班,那么他在两周内就要批改6万字的文章,相当于半部长篇小说。这当然是困难的,长年累月办公桌上总是高高的大叠作文本。刚刚批改完第一次习作,第二次习作又交上来了。愚公移山尚且可以挖一点少一点,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尽管天天“挖山不止”,前面却总是“高山巍峨”。再加上其他作业、班务工作、校务工作,真可谓“层峦叠嶂”了。在笔者工作的单位,很多语文老师都千方百计找校领导改行,带其他课,其理由都是认为小学生习作批改工作量太大了,语文教师作为批改学生习作的机器太不堪重负了。与精批细改相反,有的教师“一目十行”,敷衍塞责,不批不改,只着一字:“查”,学生苦作一番,你却不屑一顾,谈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是不是教师精批细改事功相当呢?非也。目前小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后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往往只看分数,合上作文本了事。传统的习作教学程序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 在这四项程序中,教师活动占了三项,学生写完了习作就了事。这种程序的主要弊端是:

⑴没有安排突出的地位,让学生自己修改习作。这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⑵教师日夜辛劳,忙于批改习作,应付检查,其结果是负担过重,却劳而无功或劳而少功。学生习作的批改似乎与学生事不关己,因此教师习作批改中的辛与酸,谁解其中味?教师批改习作的苦功除了应付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外,可以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既然精批细改教师精力跟不上,并且学生受益也不大;不批不改,更是祸害学生。那么怎样才能走出习作批改的误区呢?我认为必须下决心改革目前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法,探索出一条教师批改与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的新路。

二、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方法的改革

从习作批改目的看,教师通过习作批改,既要检查本次习作的效果,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写作情况,鼓励、点拨学生,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并为学生自改、互改习作提供示范,为学生实现习作的第二次飞跃指明道路。教师对小学生习作批改是教师主导作用在习作批改上的体现,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是非常必要的。我针对教师批改时间不够,批改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再创造的现状,大胆在批发方法上改革,效果显著。1、定点批发法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文和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写作技巧。在批改时,心中有了一杆“秤”,这杆“秤”就是这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学生习作时,要求学生将重点要求抄在作文题目下面。批改时,教师就在该项目后面写上“优”、“良”、“合格”、“待合格”。对习作中的错别字和病句,可打上批改符号,让学生自己订正。当然一篇文章的优劣用某一点为“砣”去“称”是有失偏颇的。但这毕竟抓住了“总刚”。教师批改这些习作,次次有针对性,容易抓住要害,并省去许多写评语的时间,提高了批改效率。

2、轮流批改法

在学生每次写完习作后,教师按小组选全班的三分之一左右,进行比较细致的批改。研究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概括出本次习作的主要倾向,从中搜集讲评课的资料,做好记录,其他的略批改。在讲评课中让没有得到详批详改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样在一个学期内每个学生都可以有3篇习作得到细致的批改。此法是用批改数量换批改质量,节约教师批改时间一半以上。

3、局部批改法

每次批改时,只对学生习作中有毛病的地方做局部修改,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里要分几种情况。

一是侧重批改语言,甚至某一部分的语言,主要是针对顺序不妥、遣词有误、病句明显的学生。

二是侧重批改结构,主要是针对不会布局谋篇的学生。

三是侧重批改首尾,主要是针对一些不会开头和结尾的学生。

四是侧重批改中间,主要针对中间部分不会展开的学生。

五是侧重批改卷面书写问题,主要针对行款格式不对和经常出错别字的学生。

这种批改方法避免了批改时的面面俱到,针对性强,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各得其所。

4、符号批改法

教师把习作中主题、材料、结构方面的优缺点以及错别字、病句、段落、标点等用固定的符号标明,用符号代替文字进行习作批改的方法。教师要将固定的批改符号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每一个修改符号的含义。这种方法效率高、速度快,可以使教师从沉重的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

5、只批不改法

教师用简要的旁批、眉批和总批,指出应当修改的原因,然后交由学生修改定稿的方法。这种只批不改的方法,实际上是“批”与“改”的分家。“批”是教师的事,“改”是学生的事。学生从教师的“批”中得到指点,教师从学生的“改”中看到效益。

教师写批语时,要注意突出修改重点,只抓习作中的主要毛病,不必面面俱到。评语要言简意明,“点到为止”;要多用眉批的方式,把评语写在修改的地方,便于学生查找。若把学生的习作看作是“问”,那么评语便是教师的“答”。评语既似一份严肃认真的“答卷”,又似一封充满热情的“复信”,亦似一张对症下药的“处方”。评语要对学生充满爱,具有亲切性。要扬其长,具有鼓励性。要巧妙地引导,具有启发性。

6、当面批改法

就是指对个别学生当面批改。如此面授机宜,学生的思想活动,教师摸得透。

可以指导具体;教师的指导学生领会得深,可以提高功效。因为是当面批改,以谈为主,不必受书写的约束,可以谈深谈透,可以反复讲,不厌其烦,不厌其详,甚至当场让学生做口头练习,巩固收获。面批时教师要和颜悦色,切忌声色俱厉,以免学生望而生畏。

7、示范批改法

这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或几篇习作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的方法。这种批改方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示范批改的目的,有为指导自改方法的,有研究克服某种文病的,也有推荐优秀习作的。示范批改,可将习作抄在大幅白纸上,然后用毛笔蘸红墨水批改示范;也可以将习作抄在黑板上,由教师用彩色粉笔批改示范;还可将习作用墨笔写在透明胶片上,在屏幕上投影后组织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意见用红笔改在胶片上,以作示范。

三、学生自改、互改习作的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改、互改习作能力的重要性

人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应该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日常观察和研究表明,学生是否具有自我评价和独立修改的能力,是他们能否迅速提高习作水平和取得优秀成绩的重要条件。

习作批改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学生只有在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获得矫正的信息,才能在改进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除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外,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对提高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从习作批改的根本目的看,最后“要达到不需要批改,学生能够下笔,完稿之后,又能斟酌修改。”(《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536页)。“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第21页)可见,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教师批改习作的方法改革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改习作,提高学生自我批改的能力,使他们教人教己,自觉觉人。

(二)培养兴趣,激发自改、互改热情

激发学生修改习作兴趣是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内在动力因素。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因此,培养兴趣,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自改、互改能力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教师要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让学生懂得自改的意义。通过讲述古代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自改兴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贾岛反复思考是“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王安石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故事。

其次是加分鼓励,诱发兴趣。一是评改时,规定自改、互改附加分二十分,结合学生自改互改态度、过程、方法和效果加以评定鼓励。二是初稿作出分数评价,修改后提高分数褒奖,让学生品尝进步的乐趣,诱发学生自改兴趣。

最后是示范修改,引发兴趣。学生自改、互改不是教师撒手不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用中上水平的习作为本,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和要领,让学生在示范中发现问题,领悟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要怎么改。同时

通过教师入手、入眼、入理评改,克服学生自改、互改的畏难情绪,引发学生自改、互改兴趣,提高自改、互改的自觉性。在本文第二大部分中的“示范批改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学生自改、互改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动力”问题。

(三)授予方法,掌握自改、互改要领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改文,可尝试指导如下几种修改方法:

1、以读促改法

学生修改习作一般都在草稿和抄正后,这个时间一般都在一节课的后半部分,学生比较疲劳,注意力开始分散。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修改习作,或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或一目数行、囫囵吞枣,走过场的现象比较严重。但我发现习作后的“读”,对重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作用,在学生自改、互改中应该“读”占鳌头。

⑴轻声慢读修改法。这种形式的“读”可安排在草稿后、抄正前。由于学生初稿完成的时间不一,为了不打搅他人的构思,可采用轻声读(声量自己听得见即可)。这时的读要认真细致,一字一句,有板有眼,甚至指读。做到眼到、指到、心到、嘴到、耳听,争取几个器官同时作用,对长句、拗口的句子可多读几遍,尽可能把错别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消灭在草稿之中。

⑵出声朗读修改法。这种形式的“读”可安排在习作抄正后进行。这种读要求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来。通过出声朗读、从而再次发现问题,并予以修改。这时的“读改”虽然是小面积的、个别的,可往往在习作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务必重视。这种“读”也适合在习作讲评中进行,教师在批改习作的时候,可在有毛病的地方作上记号,让学生在讲评课上重点读这些地方,并体会改正。

⑶默读修改法。默读比较适合在高年级习作自改、互改中进行。教师要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虽然声音不在嘴边出现,可脑际却能产生一片有声境界。这种“读”不受时间、空间(在习作课的任何时间里都可以进行)限制,是习作自改、互改最常用的方法,应着力培养。

⑷对读修改法。习作写好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桌听,看自己是否读得通顺、流畅,同桌是否听懂听明白;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让同桌读,自己听,看同桌是否读得通顺、流畅,自己是否听懂听明白。通过互相对读,自改中“漏网”的错误容易被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习作自改的能力,而且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习作的共同进步。

2、总体浏览法

这是成文后修改的第一步。主要是看叙述的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待得是否完整。把不正确的观点去掉,多余的题材删掉。通过总体浏览,可以发现大致的错误,调整不合理的叙述、观点等。这是教会学生从宏观上修改自己的习作。3、精雕细刻法

这是成文修改的第二步。主要解决语言文字、词句通顺问题。

一是用词要恰当,把错字、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改正过来。

二是句子要通顺,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辞、句与句之间不协调关系等不通顺的地方,适当加以润色。

三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通过认真细致的逐句修改,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种方法是从微观上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4、综合治理法

即把学生的习作分发给学生批改(不包括本人的习作),由学生对所批习作进行“全面体检”,作出综合评价。分发前,教师要对全班的习作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教师将作文本分发到自改小组,自改小组4人一组,每组一次批改4本习作。批改时学生逐本阅读,按本次习作的全面要求进行批改。再后,给所批改的习作打上分数或划上等级,并具上名字以示负责。最后由自改小组长主持推荐一篇较好的习作,写上“推荐文”,连同其他作文本交给老师评批。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批改习作的习惯;每本作文至少经过4人批改,批语及评分都比较客观公正。

5、分项诊断法

即把习作标准分解为中心、选材、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并“明码标价”,确定相应的分值。学生负责某个方面,写出某个方面的批语及评分,然后再“流水作业”交叉批改。这种批改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批改标准,培养负责精神。6、交换批改法

即写相同题材的学生交换批改作文。如果几个学生写了相同题材的习作,可以组织他们“以文会友”。集体讨论,然后再交换批改。最后还可以由一人执笔,几人口述,合写成一篇较好的习作。这种批改法可以使学生在习作上相互启发,由“自产自销”变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7、反批反改法

即针对已修改过的习作,交由本人或第三者批改,提出对批改的反驳意见。提出反驳的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聘请“律师”帮助反驳。反批时必须先提出命题,然后摆出论据,由批改小组成员或老师作出裁决、打分,“固执己见”且“言之有理”的,要予以公开表扬。这种方式有利于突破“一作一批”的“固定方阵”,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目的。

8、编辑展评法

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班内或小组同学的优秀习作集中起来。每个小组一个“编辑室”,学生轮流充当不同的角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修改、欣赏文章,进而提高写作技巧。将这些编辑过的优秀习作办手抄报,组织小组评析,写出评语在班级交流。有时还可以向报刊杂志社推荐。这种方法能鼓励先进,习作成绩差的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心向往之的感情;这种方法还能增加习作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9、对照评语复作再批法

即要求学生在初作的基础上,对照教师的评语进行又一次批改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语,既是对该生本次习作的小结,又为下次习作指明了方向。我非常重视学生读教师的评语。读眉批,可在遣词造句、叙述描写等技巧上得到提高;读总批,可在选材定题、布局谋篇上获益。长期以来,小学写作教学普遍存在量少、质差的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以前往往一题一作。要求学生复作,相当于作家创作过程中的“数易其稿”,给学生以反馈矫正和再实践的机会,最后拿出“拳头产品”。复作后,指导学生进行再一次批改。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力,提高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写好文章的信心。10、修改要领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改时,要让学生掌握修改要领。一是删:即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份。文章怕读,一读毛病就出来了,写完了要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章念一遍,是否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改。二是增:增补欠缺部分,把内容写具体,进一步修饰润色。三是换:即换掉错误的成份,换上正确的成份或前后互换。

四、习作批改方法改革结论

篇8: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

一般的批改方式是把学生完成作业与老师评价作业这一完整地学习过程分割开来, 形成了学生做作业, 老师批作业, 学生处于完全依赖教师对自己作业质量作出评价的被动状况, “全收全改”是长期以来多数教师采用的方法。教师通过全批, 全改, 来了解学生对己授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知己知彼, 备好下面的课, 学生接到老师批改过的作业本子后, 心里有种踏实感, 觉得这次作业已被老师认可, 但是, “全收全改”要花费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 工作量大, 教师备课及课外辅导时间势必要减少, 再者, 教师很难做到精批细改, 学生只知道题的对错, 而对错误的原因很难弄明白, 结果是, 学生即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 也没有对自己作业作出评价的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 作业批改环节中暴露出的矛盾, 也日益突出, 作业批改中的问题, 已成为培养学生能力, 尤其是创造能力的障碍。

一、作好作业批改的重要性

一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性。作业批改以课内为主, 通常的做法是课后收回学生的作业, 课外批改, 这样, 往往学生在做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 要隔日才能从教师批过的作业中获得信息, 俗话说“趁热打铁”, 教育心里学研究证明, 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 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 此处, 课内处理作业, 不拖到课外, 教师的批改负担得到减轻, 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备好课上好课,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有重要性。改良作业批改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了, 作业中的错误便会逐渐减少, 学生的过重负担, 也会相应的减轻。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作业批改要以学生自批自改为主, 从心理学角度讲, 学生自批作业, 是一种反省性的思维活动, 它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检查, 通过自我反思, 学生就能在大脑中建立起有关正确思维方法的清晰印象, 从而使今后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定向, 这是教师批改作业难以达到地教育效果。学生自批作业, 绝不是放任自由, 随意处置自己地作业, 首先是要进行一段时间地训练, 而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批, 教师仍然应该逐个进行审查, 并对学生地作业质量及自批情况进行评价。

二、要让作业批改方式有新意

改良小学语文作业批改, 应形成学生自批为主, 多种批改方式结合新的作业批改方式, 通过有意识地训练, 可以收到可喜的成效, 主要使用以下做法;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作业。一般应在课堂上,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一开始训练要讲清方法, 批改重点。如:批改所用的符号, 改正错误的方法等, 正确的答案, 开始可由教师公布, 以后逐渐改为学生自己确定。这种批改方式, 对当堂作业及练习课作业最为适宜, 省时有效。

学生间的相互批改。学生间的相互批改可以同桌或前后座之间交换批改, 让学生批改学生的作业, 包含了一种信任感, 学生很重视这种信任, 实践证明, 多数学生对这一方式极为感兴趣, 批改十分认真, 唯恐有疏漏, 有时在批改中出现问题, 学生大胆地提出, 全班共同讨论研究, 以辨是非, 这样避免了以前“自己的错误自己知”的现象, 这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评价能力大有好处, 对批完的作业, 交换过后, 学生能再次认真核对自己作业的错对, 又一次起到了深化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三、推行一本作业

改良语文作业的批改, 改良必然会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和遇到一些新问题, 比如:“改良后作业批改放在什么时间?是新授课前, 还是下课之后?”把批改作业放到课内必然引起课堂结构地改变, 其他教学环节怎样安排?实行以自批为主地批改方式后, 作业如何周转?作业如何管理?这些问题都要有待我们去研究。传统地学生使用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两本作业本地做法, 存在着两种不同地学习态度, 出现两种不一样地学习效果。实施家庭和课堂作业本合二为一地“一本作业本”, 并采用合适地批改方式, 及时评价作业效果, 调节课堂教学, 会取得令人满意地教学效果。

推行“一本作业本”办法, 养成良好地作业习惯。学生的课内外作业统一要求写在一本作业本上, 作业的书写采用笔记地形式, 即每单元、每课, 及作业时间都统一标清。课堂作业在练习序号后面记上符号“K”;家庭作业笔记符号“J”例如:第一单元K 9月12日P15 2 (1) (2) 第三单元J 11月11日P60 (2) (3) 。作业本的后两页为教师及家长双向信息“反馈反”教师和家长可互通信息, 掌握学生地学习情况, 对待学生在一本作业本上地作业, 作出统一要求: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及时改正、保持完整……等。作业订正的位置格式都做具体规定, 以培养良好地作业书写习惯。

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作业质量。实践证明情感能直接转化一个人的内部动力, 对学生的期望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信心。作业中应注意关心学生作业情绪, 习惯和方法, 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对待学生作业成绩不好, 一律不打不及格分, 而是针对不足之处, 进行补授, 搞懂了再练, 做对了再记分,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 (尤其是差生) 的积极性。另外, 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竞赛活动, 定期评定, 给予表扬和奖励, 如开展“十日作业好”、“作业书写十佳”等, 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 又使学生变苦为乐学、变难学为易学、变死学为活学。

上一篇:十八大报告解: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下一篇:建军节的习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