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2024-06-18

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通用8篇)

篇1: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课题小练笔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张田若先生说过:“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尤为关键。然而,当我们把“写”挤进课堂后,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又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将就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让学生将课堂练笔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时机,让小练笔水到渠成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时,思维最为活跃,而此时正是当堂练笔的最佳时机。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1、“情”动而练

所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2、思“辩”而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汤姆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二、抓住“三点”,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许多的特级教师都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找准文章精彩点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课文《东方之珠》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具体介绍了香港的景观。作者分别以“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等句作为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香港迷人的海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的特点。这种典型的先总起后分述的段落形式及打比方的描写手法是学生片段仿写最好的范例。结合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就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以“香港太好玩了!”为总起句,写一小段话介绍自己理解中的香港。这样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打通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宽阔通道,使两者和谐共生、相得益彰。

2、关注文章留白点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语文教师要以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教《穷人》文章结尾,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写出的内容,从而更深刻体会桑娜一家的善良。

三、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主要方法有:

1、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仿写。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孩子起初的仿写,可能比较拘谨,内容呆板,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他们自然就会逐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讲究炼字炼句,抒发真情,渐渐就脱离仿写,进行自主写作了。

2、拓展文本,自由驰骋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咏柳》这首古诗中,作者看到柳叶细细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齐齐的,就想到了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纯真的童心,抒写出他们单纯却精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

其他常用的练笔方式还有续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等,都能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展示的平台。

总之,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小练笔”,定会练出写作的“大手笔”。

篇2: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1、情感交融之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篇的课文都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相机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如:在学习《中彩那天》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想象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以后,我们全家人当时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当时家里人的想法、语言、神态等几方面写成200字左右的一段话。

2、知能转换之处

何为知能转换?即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转换为能力。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时常引导学生实现知能转换,教师时常引领学生,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反复“咬文嚼字”外,还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训练点”,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在感知中,从“依葫芦画瓢”开始,学会创生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是我要学生学习作者采用排比的方法,按这种构段方式来写自己观察到的一处景物,如:湖岭的水、石、树、花等。文中的动词使用准确、生动,富有特点,因此我就让学生写写生活中一些活动场景,也用上准确生动的动词进行描写,有章可循,学生自然乐意写。

3、情节空白之处

纵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的课文中也运用“空白”的艺术,给大家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精心挑选有一些有价值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发挥合理想象,弥补这些“空白”,进一步深化课文的主题,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

4、文本延伸之处

在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些课文结尾常常余意未尽,给学生们留下了无限想象续写的空间,此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沿着原文思路或是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进行课堂练笔,既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小练笔课题总结-学科论文】相关文章:

1.小练笔日记

2.小课题研究成果论文

3.续写小练笔400字

4.小课题教学反思

5.小课题开题报告

6.小学科普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课题总结-学科论文

7.小学美术学科课题工作总结

8.小课题研究阶段的总结报告

篇3: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一年来, 我根据语文组所定的练笔成集课题二

期研究计划, 在教学中注意落实研究计划的内容。同时我注重理论学习, 把练笔成集的课题研究, 融入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 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从理论上进行反思。我认为开展教学科研是为了更有效的促进教学, 所以我在课题研究中, 遵循着学校的“教中研, 研中教, 教中学, 学中教”的原则, 心中有了这个课题, 理论上就更关注写作方面的教学探讨。现就开展练笔成集二期课题研究的一些具体作法进行总结:

一、要求清晰, 目的明确, 培养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配合课堂教学, 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须在安排课外练笔时, 做到有计划、有指导、有要求、有检查。凡事有张有弛, 练笔也需要随意与定向的训练配合。1、有计划, 就是结合课内教学, 规定专项训练目标, 如结合单元教学, 分别进行叙事性、状物性、说明性、随感性训练等。2、有指导, 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练笔活动, 如指导学生为练笔设计使用格式,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等。3、有要求, 是指结合讲读教学, 使学生明确练笔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4、有检查, 则指为保证学生坚持训练, 每周规定检查次数与批阅时间, 督促每一位学生有效完成练笔作业, 我针对性地留评语, 评语多为表扬或鼓励性的话语, 由此提高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二、博览群书, 勤写读书笔记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 可写的素材少。著名作家秦牧曾说:“广泛涉猎知识很重要……才有办法写得多姿多彩。”一部《红楼梦》包涵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 可谓包罗万象。后人为曹雪芹具有深广的知识所折服。同样, 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 多彩的阅历, 视野必然狭小, 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

可见扩大学生知识面,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基础, 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有目的去读书却是关键。在理念上给学生灌输“大语文”的概念, 给学生强调要写好作文, 一定要从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 从生活中吸取养分, 结合名著、热点时文的阅读、鉴赏,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加强积累, 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辨, 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利用练笔点评时间, 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同时进行了“一讲三比赛”活动:一讲是在语文课堂中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讲座, 以培养阅读兴趣。三比赛:一比谁读的课外书多;二比谁摘录的优美句子、名言、警句、奇闻、妙语、词语多;三比谁写的文章多。这样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通过比赛与讲座活动,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 由怕写练笔转变为想写练笔, 进而喜欢练笔。

三、开阔视野, 提升思维层次

坚持练笔成集确实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形式之一。

其一, 课外练笔可以开拓学生思路, 活跃学生思想, 多练笔, 必多观察, 眼界就开阔, 见闻就丰富, 思想也就活跃。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畅所欲言, 敢想敢写, 提起笔来一篇文章就一气呵成。所写内容十分丰富, 谈理想人生, 展望前程;谈路遇小事, 看市民文明素质;看班级小事;透视学生内心等。有的同学说:“为了练笔, 我就像一个找宝人, 时刻瞪大了眼睛, 在生活里寻宝。”有的同学说:“由于练笔的需要, 无论在车站, 在汽车上, 在家里, 在学校, 我随时都在观察, 谛听……从中挖掘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值得赞颂或值得鞭挞的东西, 作为生活素材, 收集到我的笔下。”活跃的思想必然引发写作兴趣, 所以多数同学将练笔当作一种乐趣。我批阅这些文章, 如在欣赏多彩的社会风景画, 得到的是一种美的愉悦。

篇4: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关键词】八年级;单元内容;课堂小练笔;设计案例

一、小练笔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学生叫苦连天的事。根据调查了解,我们学校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表达欲望;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没有真情实感,改变这种局面已是迫在眉睫。因此,本人根据人教版八年级单元内容设计并进行课堂小练笔训练,旨在研究探索小练笔的一般规律,为作文教学提供可操作的范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及过程

(一)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篇目之后完成读书卡和读后感,鼓励学生广泛地阅读和有意识的积累,为小练笔训练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会把这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子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二)本人努力学习有关作文(小练笔)指导的理论基础,阅读了余映潮《中考作文技法》,程丽琴《让小练笔成为课堂的亮点》等资料。

(三)小练笔训练尝试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训练:

采用的主要方法如下: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小”、“大”作文结合,以形成统一的作文训练序列。

三、研究成果呈现

(一)切合八年级单元内容进行课堂小练笔的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小练笔方案:根据小说《芦花荡》的情节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英雄杀敌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在符合原文内容基础上可大胆想象,描写要生动形象,不少于200字。

第二单元小练笔方案:设置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要求为信客写《墓志铭》的环节,能体现本人在教学中尊重教材和充分利用教材的理念,加强了学生对人物精神的敬仰和学习。要求:给离世的信客写《墓志铭》,注音铭文的要求(铭文,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第三单元小练笔方案:本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是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的说明文,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和授课点本次练笔设计题目为“介绍我的校园”。要注意说明顺序,最好运用贴切的说明方法。

第四单元小练笔方案:第四单元所编选的课文,前四篇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第五单元小练笔方案:对于一首词,你也许有着独特的见解,也许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也许是词中某一个句子深深地打动你,也许引起了你的感慨和回忆……请抓住这个心灵片断吧,选择一首宋词,可以从表现手法、从布局谋篇,也可以从字词角度,谈谈体会和感受。

第六单元小练笔方案:根据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小练笔方案:运用排比能收到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强调铿锵、意蕴深厚的表达效果,可是文章更丰满、有力。请仿写:“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第二单元小练笔方案:模仿创作:一粒沙、一棵树、一株草……都可能触动我们的情丝,引发我们的想象。请用第一人称,运用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选取一物,以“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写一首散文诗,展现你对人生的思考。(200字以上)

第三单元小练笔方案:在学习《大雁归来》时我们从利奥波德的笔下寻找到了自然万物给予我们的启示,请以这样的句式,仿写几句话。大雁归来让我们找到联合的观念;蜗牛摸索前行告诉我们_______;饱满的麦穗低着头启示我们……(在大自然的花鸟鱼虫……中,你还得到哪些启示?)

第四单元小练笔方案:本单元是讲述各地节日风俗和民间艺人奇事的内容,在学习《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时,强调冯骥才在塑造泥人张“捏泥人,单手盲塑见功夫;护尊严,一身傲骨笑权贵”时注重用词传神凝练,巧用夸张极富表现力以及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让学生在品味的同时,以读促写。《我身边的奇人》完成片段人物速写,通过对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刻画,写出人物的奇特之处,200字左右。

第五单元小练笔方案:《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家境贫寒,能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谦虚请教,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请写一个片段阐述你的看法。

第六单元小练笔方案:本单元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有欧阳修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有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有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无不情真意切。请同学们根据人物简介和诗文内容及情感,大胆想象,并以《走近你,_______》(如《走近你,范仲淹》《走近你,李白》......)为题进行当堂小练笔。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思考

1.小练笔片段写作时效性强,学生兴趣高,但由于课堂阅读教学内容多,正真执行时会缺少连贯性,若要做到长时间不间断,当堂指导、当堂写作、当堂大面积选读学生作品、当堂师生反馈作文情况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这就需要老师权衡课时安排,有舍有得。

2.还要注重应用文体的训练,如:请假条、书信、申请书等,该文体对于学生平时的现实生活具有实用性。

3.尽量对学生作品范例要留存,将优秀学生作品结集学生间传看,尽量将每位学生写得好的练笔留存,形成中考作文复习时可借鉴的写作素材库。

篇5:“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课题计划

我校的“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很荣幸被审批为县级课题。这一学期是这一县级课题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作为课题负责人,我将积极参加并组织课题研究,现将本学期我所要做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了解课题内涵。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学习《语文课题“小学语文随堂小练笔策略探究”开题报告》、《小学新课程标准》、《福建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书刊,并借助网络资源,学习了解本课题的相关知识和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情况;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了解这一课题的内涵。认真完成本学期的学习笔记。

二、明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研究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⑴整合新教材中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有效地进行小练笔训练。

⑵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使之适应终身学习与生活的需要。

⑶能为一线教师课堂小练笔的设计提供策略和方法。⑷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⑸课题研究案例集 ⑹个人读书随笔集 ⑺学生作品集

2.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并积极主动进行阅读、品味语言魅力、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发展语文能力。

三、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任务后,选择一处着笔点,并确定“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或想象结果、改编故事,或添加内容、补充情节,或联想其他抒发感想。具体内容有:

1.尝试运用——仿写。(1)典型句式的迁移练笔。(2)典型构段方式的迁移练笔。(3)典型写作方法的迁移练笔。2.拓展情节、填补空白——扩写。(1)看课文插图开展“小练笔”。(2)用课文特殊标点开展“小练笔”。

(3)抓文本关键词开展“小练笔”。(4)读文本“佳句”后开展“小练笔”。3.立足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根据材料、合理构思——改写。5.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续写。

四、认真准备开题汇报研讨课。

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集体备课、听课以及评课研讨,在研讨中发现问题,教学中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12月份组织准备一节课题汇报课,与大家共同研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五、认真做好课题期末工作。

学期末,我将认真做好课题的小结、心得体会和案例反思工作。

盖洋中心小学:晏德旺

篇6: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

东埔中心小学 朱婷婷

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校承担了区级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围绕总课题目标,我们五六年级的语文科组负责的子课题是“阅读教学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以来,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帮助下,校领导高度重视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严格管理,认真研究,大胆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及思维能力的重要尺码,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老师叫苦、学生叫难的事,学生手握笔,似有千斤重,写什么?怎么写?学生万般苦恼,教师心急如焚。写作,似乎成了学生无法逾越的大山。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做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可人们更多地是把视线聚集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上,而往往忽视阅读教学中习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

实,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就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不仅能增强习作的话题与内容的趣味性、新颖性、情境性和生活性,激发学生写的兴趣。同时,随文练笔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又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再者,我们品读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选编的课文,文质兼美,祖国的语言文字在其中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或隽永潇洒,或激越昂扬,或空灵和谐„„许多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许多言外之意须去研磨,诸多文本背后的精彩须去探寻。因此,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还能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师深入地细读文本,钻研文本,从中寻找出能为深化文本理解“架桥铺路”的“读写结合点”来,把握重点,聚焦难点,提升教学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阅读教学随文有效练笔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随文练笔”将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理念不到位,致使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还存在时机不准、形式呆

板、缺乏指导、切入不准等问题。本课题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从“随文练笔”的落点选择与训练策略切入,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做到读写全程结合。重点研究如何开发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空白点,拓展延伸点,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习作实践,在阅读中发展习作,在习作中促进对阅读的深化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这种教学方式一改传统作文教学,它没有繁琐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往往5—10分钟内即可完成,把对教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倾泻于纸上,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适时练“写”,能促进“读”得实,“读”得活,“读”得深,“读”得透。

三、课题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阅读教学”。指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作用。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关键词之二:“随文练笔”。所谓“随文练笔”即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它就文取材,把学生的语言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相互

促进。它是阅读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成员定期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同时组织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及班级实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不断创新。

案例研究法:

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享、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确定实验班,较规范地进行有控制和对比的研究。

教育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方案中及时间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典型案例,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1、准备阶段: ①成立课题组。

②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分析现状,确定课题。

③落实组织人员并分工,组织实验组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实验方案的精神。

④讨论、制定课题方案,做好问卷调查。⑤申报课题。

2、尝试阶段:

①学习《读写结合》理论的相关文章。

②按照实施方案有序地展开研究,同时搜集相关资料,分析整理收集的资料,进行中期汇报,在此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3、实施阶段:

①聘请专家对课题组进行指导,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②课题组教师研讨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和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小练笔的评价,积累经验。

③以“教师沙龙”等形式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④每学期推出专题研究课6节,整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⑤实验老师撰写论文、教育随笔。

4、结题阶段:(1)分析整理资料。

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录像课。②学生作品集。

③教师论文、学习心得、教学随笔。

④问卷调查、实验数据。⑤课题组编写的系列读物。(2)撰写结题报告。(3)课题成果汇编。

(4)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对课题进行结题评估。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1、在学习中提升随文练笔的研究水平。

确定好了研究课题后,为制订研究方案,我通过上网搜索、查阅文献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收集和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分析研究,制订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要使课题得以正常开展研究,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首先,我有计划地安排读好各种专业理论书籍,读完之后,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好读书笔记。其次,平时抓紧自学,坚持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了解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尤其是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最新进展情况的资料,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避免研究走弯路。再次,走进名师博客,学习名师有关课题实验的经验,实录,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有效地反思。深入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质的保障。

2、在实践中探索随文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精心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让课堂小练笔独具魅力,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提高课堂随文练笔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补写,发挥合理想像。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设计练笔时;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进行挖掘,抓准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2)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学生的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其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

(3)改写,积累优美词句

小学语文S版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叙述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较为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此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其主要目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学产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4)续写:重在情感体验

“感悟”是指学生对课文学习后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或自己独特的体会、感受。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随机生成的小练笔

①巧借阅读课中的“小结”小练笔

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课堂小结。这小结,有时是教师自己作的,有时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师生合作完成的。小结的内容往往是一堂课中所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或者受到的启示等等。但是,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课堂就显得比较呆板,学生也无兴趣。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这种课堂小结改成学生随课情进行的小练笔。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表达个性化语言的需要,又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②巧借阅读课中的“争论”小练笔

在课堂阅读的进程中,往往有因“一词、一句、一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议论、探究活动。这是一个活泼而生动的过程。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学生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双得。

3、随文练笔教学模式研究: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建构起来的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框架,根据不同的阅读课型,不同的阅读课文并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学力水平,而建构起来的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理论联系实践,对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进行以下探索:

教学模式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找准重点,品味语言→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相互引导,交流反馈→点评欣赏。

教学模式二:

(1)有效积累,定向交流。

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学习资源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积极积累。要领导学生进行主题式、辐射式、探究式等有效积累,通过积累过程的多次反复循环,使积累的内涵不断得到提升。要注意课堂有效积累的内容要与本课的读写结合点匹配。

(2)学习课文,梳理方法。①运用批注,加深阅读感悟。

进入高年级,在课前预习的环节,要求学生用不用符号和文字在文本上圈点批注,简练地写上自己的理解感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凡是重要的阅读感悟,具有写作指导意义的关键词,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用圈点批注等形式加以巩固,这也是读写结合的一个重要形式。

②研究语言形式,指导运用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研究文本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具体形象地体会这种形式的好处,并指导学生加以学习和运用。

(3)进入情境,运用形式。

①找准“练点”。对文本典型句式、段式和结构等,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②选择“时机”。要进行高效的读写结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训练点重

叠在一起,读写结合就是最优化的。

(4)课外拓展,深化结构。

教学模式三:简单的说明文,可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

通过对该课题近一年时间的研究与实践,这种随文小练笔在促进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写作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上,起到了相当大得作用。特别是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率提升显著,自主参加各类作文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提高明显。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也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我为实验班的学生设计了“拓展阅读记录册”,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我还设计了“批注式阅读卡片”,指导学生从内容、情感、表达三方面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写下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痕迹。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随文小练笔,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写

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即使是程度稍差的学生也能写得像模像样。小练笔,因其篇幅较小,动笔的时间短,教师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能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经过对本课题一年时间的研究,使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

1、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精心选择读写的切入点,让随文练笔焕发无限魅力。

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大大提高了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尤其是教师专题讨论了对学生课堂小练笔的评价环节,总结出以肯定和鼓励为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突破了习作教学难的瓶颈问题。总之,教师能时时树立运用“随文练笔”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2、理论学习给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育科研对教师成长的第一促进作用就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式使实验教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课题实验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师的

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的观念,仅仅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3、教师业务能力大幅度提高。

在课题的带动下,每位实验教师都能够做到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认真积累各种资料,及时书写教学反思。教师能够站在全面发展学生的高度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训练价值,能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乐于表达。教师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她们脱颖而出,成为区、校语文学科骨干教师。

篇7:课堂小练笔研究结题报告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效课堂;自主探究式

20xx年xx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新城区中小学学科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题的内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对与本课题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有了新的认识并重新定位,确立了研究方案。从20xx年xx月启动研究至今,我们严格按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强化课题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和相应的实践成效。

一、课题背景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极为重要的认知工具,学生只有具备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教学手段为我们研究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课题界定

1.网络环境

主要指校园网和基于校园网自主开发的专题学习网站。

2.语文高效课堂

主要指利用网络资源,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主,建设教与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为试点,逐步向其他课程拓展,基于校园网上的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阅读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更好。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并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阅读教学。”

四、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我们具体设想通过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利用已有资源,加上有选择地引进和自己研制开发,逐步丰富和完善学习网站资源库,研究开发出适用于高效课堂的内部教学资源学习网站。

2.通过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建构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形成高效课堂的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3.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五、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效

1.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准备,完善和丰富网站资源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资源散落在internet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之中形成的资源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生成可供利用的以学习主题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专题学习网站应运而生。这种学习方式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和目标,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几个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通览全册教材,我们将“我国的世界遗产”作为网络资源的核心内容,对于“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篇)”学习网站的构建,首先,我们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尊重学生,

学生的需要决定专题学习网站中结构和学习的评价方式。教师从网络中选择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文字、视频,经过教师的重新组合,在设计学习者任务活动时,带有明确的目的,学生带着任务进入网站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非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而是通过自己对知识的收集、整理和自己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网站上可以找到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网。

2.在设计与制作专题学习网站时,将专题学习网站的框架归纳为如下几部分

(1)“走进课文区域”——学生自主学习的桥梁

一般呈现与课文相关主题的知识点、学习提示及进行导学的公告。

(2)“网络资源区域”——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

从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角度通过搜集、整理建设与本专题相关的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的形式编制具有较强交互性的专题网页。同时做好与世界文化遗产等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交流讨论区域”——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

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自己发现的问题参与讨论与交流,并提供学生发言的平台,鼓励学生对各类信息发表看法、写出感受。

(4)“在线测试区域”——学生成绩评价的园地

在线测试是网络主题学习的重要特征。网站提供学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测试问题,将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即时反映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评价。

篇8:小练笔有效教学研究

一、小练笔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小练笔的写作目标模糊不清,界限不明确

小练笔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然而,小练笔在实际运用中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偏离了既定目标,导致小练笔目标模糊,与作文写作的界限不明确。

2. 小练笔对细节的把握不够

小练笔是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起来的模式,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细致入微地设计小练笔的内容。学生不仅要练笔还要阅读,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只给学生一个大的练习框架,却不能具体细化出写作的内容,导致学生抓不住写作的重点,不能突出写作主题[2]。

3. 小练笔设计缺乏创意,公式化现象严重

文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符号,小练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一些教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写作呆板、生硬、毫无新意,导致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感受不到小练笔的乐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公式化的小练笔设计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欲望。

4. 小练笔写作练习的时间处理不当

在具体的小练笔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系统地安排时间给学生练习,一般是讲到重点时,要求学生开始小练笔,而这恰恰是教学的大忌。在学生都还没有进入写作的状态就开始练习,效果非常不理想,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小练笔在实际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规定明确的写作目标,紧扣目标来进行练习,不可脱离写作的重点,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积极性。

1. 小练笔的设计要明确主题,抓住重点

小练笔的设计不应该是一个大而化之、空洞无神的框架。小练笔在设计中应该明确主题,抓住重点。在写作中学生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作文,同质化严重,一般原因都是学生对写作概念不明白,缺乏认知,历练不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时应该具体化,对小练笔的主题进行明确的设定,抓住重点,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注意抓住重点进行练笔。

2. 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练笔内容

小练笔写作不能为了练习而练习,其目的是提高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枯燥乏味的小练笔对学生来说味同嚼蜡,实在无法激起心中的写作欲望。针对冰冷死硬公式化的小练笔写作内容设计,本人提出几点措施以供参考研究。其一,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设计。其二,可以把当下流行的元素设计在小练笔的内容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其三,在设计小练笔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带有思考性、探索性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选择恰当的练习时机

小练笔选择练习的时机也非常重要。学生的状态对小练笔练习的最终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一般在学生对整篇课文理解后才开始进行小练笔。教师遇到课本上的重点文句,觉得应该趁热打铁,加深记忆,然后开始让学生练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还没有消化掉讲课的内容就开始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在学生开始进入写作状态,有写作的心理冲动和心理渴望的时候,便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有一个接受小练笔的心理过程,比突然开始写作的效果要理想。

三、结语

小练笔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趋利避害,把握小练笔的优点,将其运用在教学中一定会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美丽而灵动的写作新方法小练笔有着独具特色的写作魅力,是写作上的新风景,它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写作的新窗户。

参考文献

[1]陈晓兰.适时、有效的课堂小练笔[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6):138.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相关文章:

小练笔课题研究子课题03-26

课题小练笔总结05-09

浅谈“小练笔”在水墨画教学中实践研究09-12

小练笔05-25

作文小练笔04-13

作文小练笔06-17

小练笔花范文05-17

秋思小练笔作文06-03

语文怎样进行小练笔05-23

小练笔论文题目大全05-06

上一篇:中铁安全总结下一篇:大学生申请入党转正申请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