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

2024-06-16

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共6篇)

篇1: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之父奥斯勒曾说过: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也是概率的艺术。

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临床工作想做到万无一失是不大可能的。这个道理医生都懂,但患者及家属不见得懂,这个时候,纠纷就容易出现。

良好的医患关系缘于沟通,和谐的医疗环境缘于交流,沟通和交流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从技术与心理两个方面入手。

1.技术沟通

技术沟通的目标是完成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的信息交换,应注意四个方面。

1.沟通的对象

很多时候,医生面对的不只是患者,还有患者家属、一个家庭。有时还要面对患者的朋友、同事、领导。因此,需要选择重点沟通对象。很多时候,可以和患者本人沟通;如果患者病情危重,或者病情不允许和患者本人沟通,那就需要和家属沟通。

2.沟通的最佳时间

患者入院后即抢救,那就需要在抢救的同时立即沟通;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在紧急处理后沟通;病情较轻的患者则可以找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来沟通。第一次沟通非常重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也应该是最多的,为以后的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第一次沟通不成功,无论以后的沟通多么努力也很难挽回。但第一次沟通只是开始,一次沟通也不可能说清楚所有问题,住院期间需要间断而持续地沟通。

3.沟通的内容

正式沟通之前,首先需要一个正式和简短的自我介绍,这样可以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生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其次,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家庭成员、谁在这个家庭占主导地位、经济状况等尤为重要。了解这些有助于医生有方向、有重点的交代。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沟通阶段。医患沟通应从患者及家属最想知道的开始。患者或家属最想知道的是诊断。最让患者和家属担心的是不知道得了什么病。因此在患者及家属心目中,诊断最重要。对于诊断明确的疾病,要毫不迟疑地告知患者或家属。诊断不明确的疾病也应该尽量说的明确一些。持续的沟通会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生的关心与负责。

诊断之后应该是治疗计划的沟通。这个治疗计划要包括急性期、康复期以及最重要的预防。接下来应该是进一步的检查安排,尤其是对那些诊断不清楚的患者。很多患者或家属认为,住院了意味着可以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这样可以明确诊断,因此,检查在患者及家属的心目中很重要。

费用也应该是医生交代的问题之一,尤其家境不太好的患者,交了几千元的住院押金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足够这次住院的费用,作为患者的主治医生,有必要告知大概的花费并帮他们做好规划。

4.怎样使沟通达到最佳效果

医患沟通最重要的首先应该是倾听。倾听可以充分了解对方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沟通。清晰的思路同样重要。沟通之前要对本次沟通的内容、重点、沟通内容的次序想好。自己心中想清楚了,才能讲清楚,对方才能听清楚。如果事先没有任何计划,想到哪说到哪,会给人以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之感,自己也会觉得沮丧。

还要注意沟通用词的选择。不要用医学术语,最好用患者或家属的词汇来表达。医患沟通当中要学会恰当地使用形体语言,例如眼神,声音,语调,肢体语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最需要注意的。医生的眼神应该是正视对方,要让对方从医生的眼神中读到沉稳与坚定,如果能带上一点关切那就更好了。声音要洪亮、清晰,语调一定要有变化,该强调的地方语调一定要重,要让对方感受到要说的重点是什么。

2.用心沟通

要想完成高水平的沟通,必须经历用心沟通的阶段,这方面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所谓心,指的是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心态好,会由内而外的指导你的沟通,达到直达对方内心的效果。应认真体会如何用心沟通,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行医对某些人来说,或许是烦恼、操心,是一辈子的困扰;对有些人,则是每日的喜悦,是可以造福人类的快乐人生。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医患关系,如,一般工作关系,服务关系,敌对关系等等。治疗同盟或合作伙伴更适合医患关系。医生和患者及家属是平等、友好的关系,并且具有共同的目标。

沟通无所不在,医患沟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要面对家人、朋友、同事以及任何可能与我们接触的人,我们还要进行多种多样的沟通。如果上班时我们戴着面具,医患沟通相当成功,身处其他情境时就摘了面具,换成了另外一种沟通模式,那就很难在医患沟通中丢掉刻意的影子。优秀的沟通模式应该是统一的,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需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的去实践所获得的成功的医患沟通模式,完成工作与生活中沟通的整合与统一。当完成这种融会贯通以后,我们任何时候的沟通,包括医患沟通,都将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过程。

良好医患关系的核心是信任,除了第一个方面技术上的沟通外,深层意义上的东西更为重要,那就是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你的心,而这个心就是真诚,就是对患者及家属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尊重,就是热忱、设身处地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一句话,来自医生对人性之深刻的领悟。

在构建和谐、落实以人为本的今天,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医患双方权益不可缺少的根本保证。医学生是医院的未来,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教育,全面提高素质能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实习生逐步适应新型医疗模式的要求,通过临床与实践,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

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从古至今,每当人们身体发生疾患而自己又无法解决时,都会想到找大夫解决病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解除人们身体疾患,保障人们拥有健康的身体的责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当下的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也有了巨大的飞跃,人们的身心健康越来越有保障。可是就在医疗条件愈发完善的今天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甚至是暴力血腥的事件。

医患关系出现了裂痕,而且这个裂痕在近期有扩大的趋势。最近频繁发生的医患矛盾将医患关系推向了议论的焦点。人们不得不深思造成这一紧张局势的问题到底在哪?曾经在网络上出现的,对于哈医大医生被砍看法,大部分网民叫好,认为医疗对百姓的压榨太凶狠。面对医生这个行业,人们面前总是浮现出一个个身穿白大褂,表情严肃,要你不停的做各种检查,飞快的写着看不懂的字的群体。这也许让就诊者觉得自己完全处于被动控制的局面,任其宰割,从内心会产生恐惧和不信任感。而从医护工作者的角度分析,每天就诊的病号太多,工作量大,而且还要考虑工作效率,使得医护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并让患者了解。我认为正是因为医患之间缺少正确的沟通,双方无法建立互信,而产生距离甚至误会。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医患沟通,使医患双方都从中受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医护工作者方面

1、医护工作者的态度,面部表情应该温和。首先,医疗机构是一个服务于人民的机构,而对于服务机构来说对于享受服务的群体应

该做到态度温和。如果患者第一眼见到的是面带笑容的脸,那么对于沟通的阻碍就已经减少了大半。当然也可以从通过和蔼的语气让患者感受到关心。让医疗真的成为一项为人民服务的项目。

2、培养耐心。医者每天要面对数目庞大各式各样性格的患者。时间长了也许会产生疲惫感甚至厌恶情绪,这种情况往往是医患沟通最有阻碍的时刻。所以对医者来说,培养自己的耐心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准,更能避免与患者的沟通障碍。

3、工作严谨,建立适当的医患关系。首先自己一定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其次,根据不同的患者建立适当的医患关系如婴儿病人适合“主动—被动”型,其他类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都应该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4、加强责任感。对一个病人负责,患者需要我们的关心,对每一个患者负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一位患者因为裘祖法先生对他做完腹部按诊后感动流泪,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医生这么对她做过这个。这就是一种对患者的负责。

对于患者

1、遵守规矩。这是基本的,不能妨碍到医护工作者的正常工作和其他病人的就诊。生活中也常发生医护工作者因患者不遵守医疗场所的规矩而发生小摩擦。这就很大影响了双方的正常沟通。

2、多一点信任。对于医生、护士多一份信任,就是对他们工作的多一份支持。如果患者一开始就不信任对方,那么怎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3、遇到问题及时交流。有疑问以及不了解的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否则这会成为双方矛盾的隐患。

除了医患双方应该为改善医患关系作出努力外,国家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配合。

1、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减轻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除人们看病的经济包袱,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完善的医保体系还能增加医护工作者的收入,对于医患双方都是有益的。

2、重视医护工作者的教育和培养。不仅硬件条件上支持各医学类专业院校的建设,在培养的模式上也要注重加强学生们的临床实践,实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增加医疗岗位,降低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适当提高某些地区医护工作者的待遇。让医护工作者能更加安心的工作,解除烦恼。

总的来说,影响医患关系矛盾的一大原因就在于双方的不了解不信任,上述建议都是从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和信任,提高双方的利益,营造良好的医疗工作环境和就医环境考虑的。只要双方加强有效沟通,减少利益冲突。而且国家提供一个理想的、干净的医疗环境。双方的矛盾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小。

加强医患双方的沟通不仅仅是要靠医者患者双方的努力,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需要让大家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这个问题,提出意见和想法,共同建设一个良好的医患沟通方式。

人类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主要工具,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然而,当语言融入医者与病者的时侯,此时语言的艺术魅力和重要性更是显独有特色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在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医生的本职是看病,看病需要的基本工具是药物与手术刀,但是,为什么这位医学之父早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就提出了医生的三宝,排在首位的是语言呢?

这就说明了医患沟通的重要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消除隔阂的基础,是服务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为了适应医疗服务的需求,营造温馨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医院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

人的需

求。

提倡人性化服务,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医疗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代发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及时、方便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并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识,改变其心理和行为。依靠医患沟通来达到相互理解、配合与支持,尽可能使患者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患者的信息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畅通沟通渠道,注重沟通效果,促使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诚信合作,共同战胜疾病。掌

通的技

亲切细致是医患沟通的首要条件:从患者入院开始,护士应耐心、全面、详细地介绍住院有关情况,要以亲切、自然和蔼的预期,让患者感到被尊重、被重视。消除他们对医院环境的陌生而造成的恐惧和不适应,让他们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

善于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技巧: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美好的语言不仅能使人听了心情舒畅,感觉到亲切平和,而且还富有治疗性。如将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庄重稳健的举止相结合,构成护理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系统,这不仅是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护理艺术和护理道德的本质体现。

沟通要抓住实际,善于利用机会:根据病情轻重和患者情绪选择合适的谈话实际。如: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这时只需要把关心恰到好处地传递给患者,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再与其谈论疾病的诱发因素及心理感受。边交谈边工作比较随便,而且让患者感到很自然。将沟通与交流贯穿在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患者在住院期间,甚至到出院以后的问题,都必须抓住实际,随时随地有目的的进行解决。注重

通的方

式、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倡导“多听病人说几句,我和病人多说几句”,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宣泄和倾诉,真正消除他们不必要的担心,从而使双方相互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能早说一时绝不拖延一分。为了消除他们的顾虑,医护人员应该将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等情况,尽早与对方进行沟通。

工作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绝不被动应付。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他们进行病情沟通,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树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热情周到绝不盛气凌人。作为医护人员更是如此。多一份热情、周到,能让患者感受到白衣天使的温暖。这对密切医患关系,提高医护

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在医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身为医护人员,做好医患沟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对营造宽松的就医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医疗纠纷发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人员

益。

篇2: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

崇左市人民医院 王文权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患矛盾十分突出,医疗纠纷时常发生。一方面,患者和家属怨声载道,抱怨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付出高额的医疗费却得不到应得的服务,甚至损害了自身利益;而另一方面,医生和医院叫苦连天,努力地为患者服务却得不到相应的尊重,还要面对各种压力,有可能被患者投诉、打骂、“医闹”,甚至被伤害、打死。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医务人员对患者的信任度也很低。虽然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但医患沟通不当是一个主要因素。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技能之一,以下谈谈本人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认清医患沟通不当的主要表现形式

1、不予沟通 一些医护人员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无认识或认识不足,忙于具体的诊疗操作或医疗文案的书写,不愿花费时间对患者进行解释,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预后、目前采取的诊疗措施、目的和意义不甚了解,有的患者到出院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同时难以在心理上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因此,一旦发生医疗意外及并发症,即使是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患方也无法接受从而导致医疗投诉或纠纷。

2、不及时沟通 医护人员虽有一定的沟通意识,但沟通不及时,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往往在医疗风险已经出现时才与患方沟通,造成患方的不理解或拒绝接受现实,从而引发医疗投诉或纠纷。

3、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医疗卫生行业是高风险行

业,它具有技术水平要求高,面临医疗情况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患者对医疗结果的期望之间还存在巨大差距,同时社会对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在向患者交待疗效及预后时更应客观,切忌为了取得患者的信任而夸大疗效,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为的期望值过高,一旦结果与期望不符时引发纠纷。

4、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由于各个医疗单位的条件不同以及疾病发展各个阶段的特殊性,不同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对同一患者的处臵方案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抱审慎、客观的态度。部分医护人员由于个人修养及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在与患方谈话中为显示自己的能力,随意评价他人的诊疗,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使患者对前期治疗的医疗单位及医护人员个人产生不满,从而引发投诉/纠纷。

5、解释内容前后不一 医疗行为是集体实施的过程,它需要多方协作,患者最终接受的是这种协作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的医护人员在向患者做解释说明时,保持内容的相对一致。而有的医护人员,不了解这种协作的重要性,在未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仅凭了解的片面依据,不经集体讨论,擅自向患者做出诊断及治疗建议,就可能出现多名医师诊查,说法前后不一的情况,使患者对诊疗的产生怀疑,甚至引发投诉/纠纷。

6、语言表达能力差 部分医护人员尚未完全转变服务观念,受传统的患者“求医”模式的影响,在与病人沟通时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话,语言简单甚至粗暴,使病人在心理上产生反感,影响沟通效果。

有的医护人员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技巧欠佳,在与患者沟通时,概念模棱两可,内容不清,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产生怀疑,亦为医疗纠纷的发生留下隐患。

二、掌握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

1、要学会换位思考 对待每一个患者我们都要先设想如果患者是我,我想要得到怎样的服务,我想医生应该怎样对我等等。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位病人考虑,才能在诊疗过程和沟通中取得病人的信任,对待病人就有耐心,才能做到科学的诊断及合理、安全、有效的进行检查、治疗。

2、学会尊重 尊重是做人最根本的一个礼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疾病面前亦是人人平等,不分种族、宗教、地域、贫富、地位、残疾、疾病等都一视同仁。病人是有疾病的人,病人来看病,我们就不能只看病不看人,看人就是尊重病人,不单要看病还要了解并尽量解决病人的感受、需求等疾病外的心理要求。只有尊重病人,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和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患者看医生,首先是要诉说病情,而医生倾听,也是要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如果医生不认真倾听,那就收集不到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有可能就会造成诊疗失误。患者对不认真倾听的医生亦容易产生不信任,会导致患者诉说的病历资料不全,或不配合诊疗工作,甚至认为医生不负责任。因此,作为医生首先要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掌握患者的病历资料,还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能抚平患者的心理创伤。当然,倾听不是死听,听的时候要认

真、仔细、耐心地听,配合一些肢体语言(如点头),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提问。

4、要学会说 说是向患者提问、介绍、解答,还有聊天。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医务人员都存在不足的现象,人员不足会导致工作量的增加,工作量的增加又会导致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的时间减少,沟通时间减少有可能导致沟通无效或效果差。那么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地沟通,学会说就显得非常重要。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整个诊疗过程中都少不了要向患者提问,提问亦要有技巧。首先医生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和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对患者的诉说要有整体的概念,善于发现问题,对患者诉说不到位的地方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收集到患者完整的病历资料。其次,在诊疗过程中要提问患者的要求、患者对诊疗的意见和建议。介绍包括介绍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诊疗环境、健康教育、住院和出院的注意事项等,其中介绍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最为重要。介绍时首先要注意介绍的对象,最好是向患者本人或直系亲属介绍。第二,要注意介绍的时机,原则是及时,特别是危重患者、出现并发症后、改变诊疗方案时必须及时介绍。第三,要注意介绍的态度,必须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不能夸大病情和治疗效果,介绍的语气要温和,语调要平稳,尽量少用患者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第四,要注意介绍的方式方法,原则是多说几句、多说几次,尽量要介绍详细,多介绍几次。一般入院后1小时内由接诊医生介绍一次,入院3天内由主管医生介绍一次,出院前1天有主管医生介绍一次。病情变化随时介绍。第五,要注意介绍的内容,包括实际病情、诊疗方案、预后转归、医疗费用、心理慰藉、健康指导等,并非每次沟通都要介绍全部内容,而要有针对性。非管床医生介绍时要注意不了解的不要盲目介绍,避免两次介绍结果不同。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患者隐私的泄漏。第六,要注意介绍的结果,介绍后要问一问患者是否明白、理解,是否同意诊疗方案,还有何要求、意见和建议等。在诊疗过程中患者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医务人员必须解答,解答时要做到及时、真实、耐心、诚恳解答,解除患者的忧虑。患者亦是社会中的一员,不单有疾病的表现,还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心理要求,因此,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疾病,还要抚平患者的心灵创伤,聊天是了解患者心理要求、抚平患者心灵创伤的重要手段。聊天的内容主要是诊疗以外的内容,像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亲戚在聊天,重点关注患者的要求、压力、困难,帮助患者解除压力和困难,对疾病的诊疗有很大地帮助,亦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感激。

5、要学会团结协作 医院是一个整体,科室亦是一个整体,因此,就注定科室与科室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都必须团结一致、协同作战一起诊治患者,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患者的不满或纠纷。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应该知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个患者在医院的诊治过程中,碰到的不可能仅仅一个医务人员,患者要面对很多个医务人员,就意味着患者的诊疗需要多人共同协作完成。医生要永远记住患者是你的,也是别人的,不团结协作,只会拿石头砸自己的脚,受害的肯定有自己的份。沟通亦需要协作,在诊疗过程中,医生要注意不能为了提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对别人的诊疗指手画脚,甚至在患者面前说三道四,这是最容易患者的不满,特别是上级医生不能再患者面前说这个不对,说那个不好,应该如何如何等等。切记不要在病床前讨论病例。由于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不同、理解的程度不同,对诊疗方案有不同的意见是很常见的,但不同的意见不能同时告知患者,应该进行讨论,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形成统一的意见,由管床医生或科主任向患者解释,有不同意见的医生不能再向患者解释,患者问起时亦要将科室的统一意见向患者解释。

篇3: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

如今,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严重冲击着医疗服务系统,也已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注重医患沟通可以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体现了人文关怀,也让患者放心、安心、舒心,有利于医院开展正常的医疗活动。1

1 医患关系的内涵

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内涵。狭义的医患关系就是只指诊治医生与被诊治的患者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中的“医”不仅仅是指医生,它包括了护理人员、医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等在内的医疗组织;“患”也不仅指患者,还包括患者的亲属、监护人、照顾人、单位组织等。2医患关系就是指医务人员、医疗组织与患者及其有关人群在医疗活动中结成的一定的关系。

2 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

2.1 大部分患者希望能得到的诊疗是安全的,也就是安全第一。

2.2 作为患者总想着能马上康复,可以早日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所以患者希望得到疗效短,见效快的诊疗。

2.3 许多患者认为直接挂号看病即可,预检护士的工作是多余的,所以根本没有耐心回答护士的询问,甚至会发脾气。

2.4 患者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担心病情而焦虑、烦躁,特别是病重或“自我诊断”不清时就更迫不及待的想见到医生。觉得医生在为其他患者诊疗时似乎浪费了他的时间。如果遇到类似病情的病人,还会追问诊断结果等。

2.5 就诊时的患者由于年龄文化的差异,有时常会表述不清或杂乱;为急于明确病症,有些常常要求医生耐心倾听自己对病情的陈述,仔细分析自己的疾病,希望尽快做出明确诊断。

2.6 在患者确诊后又会常常表现出尽早得到治疗的愿望,即急于治疗;还有一部分患者看到症状体征不明显、检验值轻度变化时,往往会掉以轻心,不按医嘱进行合理用药和治疗即轻视治疗;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尤其是肿瘤晚期患者,常常心情沉重,悲观失望,对一切都失去信心即放弃治疗。3

3 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所采取的措施

3.1 注册“医患通”服务平台 可以通过登记个人手机号码从而注册我院的“医患通”服务平台,以方便患者及时了解就医诊疗相关信息,享受一系列的医疗相关服务。如专家门诊提前预约服务、检查项目及药品价格的查询服务、就医导航、预约检查的检前注意事项提醒、中药煎制完成提醒等。

3.2 让患者享有对疾病的知晓权 知晓权是患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医务人员不能隐瞒任何与患者健康有关的信息。医护人员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来让患者了解病情。其目的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为治疗提供较好的条件。同时也要根据患者精神状态来权衡是否告知全部病情。

3.3 正确对待患者的期待值 态度决定一切。当患者达不到就诊的预期目的时,就可能因不满意而质疑医院并与医务人员发生冲突。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通过态度传递情绪,通过沟通传达价值。良好的态度和沟通,有利于提高患者所能感觉到的服务和价值。

3.4 尊重并理解患者 传统的诊疗模式是医患在交流时,医者俯视,而患者仰视。如果医生站得过高易生傲慢,患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会产生不满。因此,今天的医疗服务除了传递医疗治病救人的价值外,更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人为本的服务上。医护人员与患者要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医患之间的互动、尊重和理解。

3.5 需要有关治疗方案的介绍与解答 医护人员应当尽责为每一位患者服务,医生应当认真诊治,同时为他们解释病情,让患者或其家属参与到诊治计划的商讨中,最后达成一份医患双方都能接受的治疗方案。

4 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

保持就诊环境的舒适很重要,大厅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室内需要有清新的空气,在各楼层的角落摆放适宜的绿色植物。在诊室及诸多功能科室的门口要有充足的候诊椅,同时放置一些杂志和报纸给患者和家属等候时翻阅;还可以安装电视,向等候的患者普及健康知识。提供便民的就医措施:免费为病患提供开水和一次性口杯。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平车和轮椅。对于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孕妇和高龄患者,可以开通专用通道,优先安排就诊和检查。对于危重患者,应及时开通绿色通道,由专人陪护,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在就诊的高峰期可以通过提早打开挂号窗口,增设收费和取药窗口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

5 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仍处于医患比例严重不足的时期。虽然医护工作繁重而艰辛,但还是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要求。4这一现象,在今后会维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需要患者同样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患者有时候要求过高,他们的期望值已经超出了现代医学的水平,认为到了医院就能把病治好,一旦治不好病就觉得是医院和医生没有尽力。实际上,医生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疑难杂症和重症晚期的病人,往往也是束手无策,回天无力。在诊治的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会出现各种风险和意外,而这些与医生的医术及责任无关。这就需要患者能够理解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认识到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和不可预估性。

总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的努力。每个人都应当成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让医患沟通这个平台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沟通的纽带,使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从而营造温馨和谐的医疗环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玉波,庄一强.医院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 庄一强,王兴林,赵红.医患关系思考与对策[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3] 常志奎,管建.社会视觉下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雜志,2004,20(增刊):43.

篇4:如何进行有效的家园沟通

家长:老师,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老师:欢迎!请坐这儿吧。(微笑着用手势示意家长坐下)

家长:老师,你工作几年了?

老师:已经四年了。

家长:哦,不是很长。

教师:(沉默了一会儿)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尽管说好了。

家长:是这样的:每天我送我们家玲玲上幼儿园时,她都哭着拉着我的衣服不让我走,她说……

老师:(打断家长的话)小班孩子刚入园时都这样,因为不熟悉环境嘛,时间长了就好了。

家长:可玲玲还说,老师打过她……你们怎么能打孩子呢?!(质问)

老师:(打断家长的话)打人!不可能!我们绝对没有打孩子!(情绪有些激动)有些孩子会因为不想上幼儿园找理由说谎话。

家长:我们家玲玲不会撒谎的……(声音提高)

老师:(打断家长的话)那你是相信孩子还是相信我们老师?!(语气加重)

(局面僵持,溝通中断)

这是一个小班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案例。案例中,家长根据孩子的口述来向老师询问“有没有打孩子”这一情况,双方进行了一连串的对话,可结果却是不欢而散,沟通失败。

一、原因分析

家长在与老师沟通前,先询问了老师的教龄,在得知“时间不长”的答案后,可能形成了“老师缺乏教育经验”的结论;而“我们家玲玲是不会撒谎的”这句话是家长听到老师说孩子可能说谎时进行的反驳和强调,家长十分坚信孩子的话语;而老师在沟通时反问了家长“那你是相信孩子还是相信我们老师呢”,双方的沟通始终缺乏基本的信任。

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经常打断家长的话语,并且情绪比较激动,为沟通营造了一个紧张、不稳定的环境。

由此看来,这次沟通的失败,家长和老师都有责任。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沟通语言呢?我们不妨来作一分析。

1.家长过于相信孩子,不够冷静、客观。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诚实的,不会说谎,但是孩子的话真像想象的那么真实可信吗?据科学研究显示:2~3岁的幼儿时空概念还相当模糊,在表述时,很可能会出现时空错乱的现象,而且他们常常会把事实真相与想象混淆在一起;2~3岁的幼儿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所有权的概念,因此只要他想得到的,他就觉得那就应该属于他。基于上述理论,即便幼儿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的,但是一旦被他以一种错乱的时空概念表达出来,再加上他的个人期望,如此混在一起,事情的真实性就不得不大打折扣了。案例中的孩子正处在刚入园的一个不适应阶段,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孩子往往由于对身边的人和环境感到陌生就假想一些理由不愿上幼儿园,而家长则武断地听了孩子的话,没有加以分析,直接找老师讨说法,而使沟通缺乏基本的信任。

2.教师权威身份影响,未尊重家长。

在我国,由于教师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因此有些教师就自诩为“幼教专家”,在与家长沟通幼儿教养问题时,以专家自居,缺乏对对方的尊重,或打断、否定对方的话语,或一股脑儿、滔滔不绝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对一些幼教问题想当然,缺乏必要的思考……案例中的老师就是没有耐心的听取家长的阐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强加给家长,甚至多次打断对方的话语,对家长表现的不够尊重,使家长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沟通的失败。

3.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语言

案例中,家长是想询问老师“有没有打孩子”的情况,但语气生硬,语言也很主观,还质问老师,给人盛气凌人的感觉;而老师也没有注意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和调节气氛的作用,反而被家长的情绪所影响,在言语中传递了质疑、反问等意思,最终出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由此看出,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沟通语言,而致使沟通一步步走向失败。

二、策略建议

在幼儿园中,家长或老师经常会针对幼儿的一些教养问题与对方沟通,以寻求解决之道。可见,沟通在家园共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沟通方式得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或“化干戈为玉帛”,方法不当,只会使问题复杂化。那么,作为教育幼儿的家长或老师,在沟通前要做哪些思想准备,沟通时又要掌握哪些技巧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构建沟通的基础——相互信任

信任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肯定,它是人与人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在沟通前都要抱着一颗信任对方的心,对于家长来说,当面临孩子的哭诉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可以找知情的同伴了解情况,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与孩子交流,以确认孩子的“投诉”是否真实,决不能逞一时之气,弄得彼此都难堪;而对于老师来说,一定要理解家长的这份“爱子之心”,同时抱着信任的态度倾听家长的描述,切不可随意打断,更不能在语言中流露出不信任,以免使沟通变成了争执。总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定要避免“告状”式的沟通,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而使沟通无法进行。

2.营造平等的氛围——学会聆听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尊重家长是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作为老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气氛,以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流,要尊重家长,善于聆听,可以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真诚的,从而乐意与老师充分的交流沟通,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老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顾及家长的反应,更不要无故打断家长的话语。

3.掌握科学的方法——沟通技巧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老师在与家长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家长,才能采用不同的方法与不同的家长进行沟通。

(1)与教育观念不同的家长沟通的技巧

有的家长重视智力的开发,忽视情商的培养;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孩子不用管教;还有的家长认为交了钱,老师的工作就要百分百,稍有闪失就大吵大闹……

在与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时,老师先要向他们反映孩子的学习效果。如今天学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等,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

在与具有相当教育观念的家长沟通时,老师先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然后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

(2)与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的技巧

我将家长分为四种类型:随和型、表现型、分析型和支配型。

在与随和型的家长沟通时,要创造友善的环境,讲话时面带微笑,多以商量的口吻交谈,鼓励家长多发表看法。

在与表现型的家长沟通时,要多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对他们的积极表现要多加赞赏。

在与分析型的家长沟通时,最好先预约好时间,而且沟通时老师要附以事实、例子加以辅证、支撑,使家长更信服。

篇5: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关键词】班主任 家长 有效沟通

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人数众多,素质自然也有高低,如何同这些形形色色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这是我们班主任应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班主任,很多时候都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

一、与家长沟通前需要想好这些问题

1. 你是否了解发生问题的原因?很多家长错误的认为,把学生送来学校后,学校就应该承担教育的全部责任,与他们无关。

2. 你是否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至少要给家长提一些建议,采取与家长合作解决问题的姿态。

3. 你对学生的家长是否了解?这很关键,有文化和没文化的家长,绝对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法,否则不但没效果,反而产生很差的效应。

4. 是不是应该请家长?问题严重到了非和家长沟通的地步才请家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请家长,极易引起家长对教师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

二、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技巧

场景一:

张某,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迟到,上课话特别多,也喜欢以上厕所的理由离开教室去抽烟,经常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经了解,这个学生小学未毕业,文化底子薄,对学习丝毫没兴趣,父母做生意非常忙,根本没时间顾及这个学生的事情。我将其父亲请到学校做了一次深谈。

沟通技巧一: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家长

我首先称赞张某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家长都应好好培养他,只要他将聪明才智用在正确的地方,就一定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其次我非常理解家长忙于生计的艰辛与不易,但孩子的教育问题迫在眉睫,家长无论做多大的生意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孩子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作为家长就需要及时的纠正他的错误,否则任何生意也许都没有意义了。经过这番推心置腹地长谈,父亲终于明白了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他决定暂时委托朋友代理生意,自己则租房在焦作陪读了一段时间,每天学生上过课回家,这位父亲都会和他促膝长谈,渐渐地,这个学生好像突然间长大了很多,上课的表现也渐渐好转,各科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场景二:

杨某,这个女生性格非常孤僻,很少与班里的其他学生沟通,她只喜欢自言自语,于是,就请该女生的母亲到学校面谈。

沟通技巧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很多人都习惯“说”,而不习惯“听”;会“说”,而不会“听”。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和一个嘴巴,可见听比说更重要。我们与家长见面是为了沟通而不是告状,如果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撒气。反而会使我们与学生站在对立面上,达不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方便今后的管理。这次请这个女生家长来,我转换了方式做个听众。家长来了后,很主动地向我了解情况,并将这个学生从小学一直以来的情况给我做了反映,从她谈到的情况中,我了解到这个女学生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所以对她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待,要準备好打持久战,切不可心急。从那次沟通后,我经常会找这个女学生聊天,又安排女生班委与她主动沟通,有意安排她参加集体活动,让她感觉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温暖,愿意与我们交流。

场景三:

学生郭某与李某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李某脸被打破。双方家长到校协商医药费事件。

沟通技巧三:要讲究语言艺术

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而学生犯了错误是不会向家长说的,反而说别人怎样错,老师又如何袒护那些同学,这往往引起家长的误解,“护短”的家长便借题发挥,前来学校兴师问罪。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家长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与家长沟通。对于李某的家长我先安慰,并告诉她一定会公正处理此事,严肃处理打人的学生,郭某家长会给她的孩子看病。对于郭某的家长,我也告诉他了事情的严重性,以及对于学生自身的影响。两个家长和平的解决了问题。

另外,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切忌“以偏概全”, 切忌以“总是”代替“偶尔”, 切忌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伤害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些护犊心切的家长又怎能接受我们呢,更不用说支持与配合了。

沟通技巧四: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

我认为,不要轻易地请家长特地请假到校面谈,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更不宜频繁地请家长到校,家长频繁到校极易引起家长对班主任处理问题能力的怀疑,使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也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当学生出现较为严重问题时我们再约请家长到校面谈时,此时学生与家长双方都会在态度上引起重视。往往在家长到校前已向孩子了解情况,和孩子进行了问题的分析,那么我们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工作也就水到渠成,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事半功倍了。

篇6:新教师如何进行家园的有效沟通

案例一:小旋是剛入园的小班新生,他在课堂上,游戏中都是一个非常积极主动的孩子,与其他幼儿不同的是,他是一名回族小朋友。父母在苏州共同经营了一家兰州牛肉拉面店。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所以都不会讲普通话,与教师的沟通也少之甚少。回族有一个饮食习俗就是不能吃猪肉等,刚上幼儿园时他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的小朋友吃香喷喷的肉,自己却不能吃。而后老师发现了这个小家伙的异样,并立即与小旋的家长取得联系。原来他们心里也着急可却由于语言、 民族等一些情况觉得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有些自卑,不知道要怎么做,老师建议他们以后在早晨给小旋准备特殊的“爱心午餐”,从此以后,小旋的午饭再也不成问题了。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以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尊重家长是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新教师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很有可能出现眼高手低或者放高姿态等一列问题,而对于像小旋这样的弱势家庭,更应该要坚持以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进行沟通,毕竟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那么首先,教师要尊重他们的民族和风俗,这是他们回族的文化,是他们的信仰,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能给班内的孩子简单介绍回族的文化,让小旋也消除心里与他人不同的隔阂;其次,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小旋父母的紧张之处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这时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气氛,用诚恳的语气让双方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与家长交流,尊重家长,多倾听、并鼓励、引导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携手共同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问题。

二、充分准备,自信交流

案例:王老师是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她平日里与家长的沟通不多,一直是跟她搭班的老教师与家长交流,有一天,明明爸爸放了学来问王老师最近明明在幼儿园的表现,王老师一时紧张头脑一片混乱,支支吾吾也没说几句,这让明明爸爸有些不愉快,他认为是王老师平日里不关心自己的孩子。这时张老师走过来像明明爸爸解释了一下,并说明了明明最近的情况这才缓解了尴尬。

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是家访、约谈、家长会等多种形式。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在与老教师搭班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觉得家长工作是老教师的任务,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两位教师同时带班,对于班内的孩子都有所观察,仅靠老教师的观察也只是相对片面的,家长对于新教师可能在心底也会有一些不放心,这时,新教师就更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但沟通并不是盲目的,而要做好准备。

(一)准备好自己的幼教专业知识,以理服人。

新教师从学校毕业还不久,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对还比较牢固,但却不能很好的将其与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相联系,这就需要新教师平日多观察、多思考,例如每天在幼儿的生活环节中特别关注2-3个幼儿喝水的行为、吃饭的习惯、睡眠的喜好及当日的突发状况,也可以对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进行观察,并在心中或书面做好记录,作为与家长交流时的素材,这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能帮助新教师在面对家长时不会手足无措、无话可谈。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自信,让家长感受到她的努力和专业,也愿意和她进行交流。

(二)准备对幼儿的家庭了解,以情动人。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在的社会也愈加复杂,一个老师要接触的是形形色色的家长,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等,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方法会有所不同,教师要了解幼儿一个生活环境,针对其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应对,比如对于80后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就可以讨论新兴的教育思想,对于孩子祖辈就可以多谈些孩子保育方面的情况等等。

三、技巧沟通,以巧取胜

案例:小杰是一位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在课堂上和老师唱反调,一下课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钻到区域里去玩积木,一直到吃饭的时候都不肯出来,需要老师和阿姨三催四请才肯恋恋不舍的离开,一吃完又跑进区域里玩,任凭老师怎么教育也不听,而小杰的父母又非常的溺爱孩子,这可让新教师孙老师为难了,到底要不要说?要怎么说才能让他的父母接受?总算有一天在家长开放日结束后,孙老师找到了小杰的爸爸,先表扬了小杰是个非常聪明、喜欢动脑筋的孩子。而后说明了小杰平日里在幼儿园的一些不足。小杰爸爸很欣然的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并连声道谢。

给家长提建议是家园沟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最能体现老师自身的水平,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稍稍差了一两个字,表达的意思就完全不同。这也就是语言的艺术性,同样一句话,有艺术的讲和没艺术地讲,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

上述案例中的小杰父母对小杰十分溺爱,所以孙老师采取先扬后抑的沟通方式,而且选择在了家长半日开放后,让孩子父母自己先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再进行沟通,效果会比较明显而且易于接受。

(二)、赞美得当

喜欢听表扬这也许是人性普遍的弱点,但却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吝惜自己美妙的词语,可以是入园时夸夸孩子美丽的服装,夸夸家长的好眼光,夸夸家长教育方法的高明,夸夸家长对孩子的辛劳等等,都可以成为家长和孩子心中的一股暖流,拉近老师与家长间的距离,相信她们会更配合老师的工作,但切忌辞藻过于华丽、生硬,要贴合实际,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诚意的对她赞美。

沟通,可以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沟通,可以缩短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沟通更可以让工作进行顺利,让孩子成长的健康快乐!家园沟通就像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海,家长和教师就像互帮互助的水手,合力推送着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党员的自我分析下一篇:优美英文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