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自我分析

2024-06-16

党员的自我分析(精选8篇)

篇1:党员的自我分析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情况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情况。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人对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的相关要求学习不够,理解不深,在工作中,自己也没有做好的表率,但工作中我能够敢作敢为,不怕得罪人,能够指出下属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不是很严,时常有小吃小喝和打小牌的情况,以后我会加强学习,修身养性,以先进党员干部要求自己,树立平等的纪律观念,以上率下,带动全体党员严格遵守党纪。同时,要善于担当,要勇于创新,以新的工作成绩,迎来群众的尊敬和党的信任。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情况。

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中,我能积极支持局党组关于“两个责任”的安排部署,积极配合党组和纪委的各项工作,同时严格要求我分管的同志们廉洁自律,时时警醒、常常叮嘱,与经济打交道多年,与企业家打交道多年,没有出现经济问题。

二、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干事创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修身做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不够,不能静下心来学理论、想问题,个人修为不够;二是性子太急,做事情不能做到思虑周全,工作中容易出现误差;三是工作中有时考虑太多,计较个人得失。

(二)在用权律己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中有时强调部门利益和个人得失,没有考虑企业和群众利益;二是执法工作中原则性不强,没有严格做公正、公平;三是对自己要求不严,有吃请和打牌娱乐现象;四是工作纪律性不强,有工作时间搞体育锻炼现象。

(三)在干事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业务钻研不深,业务能力提高慢;二是工作缺乏热情,工作积极性、自觉性不高;三是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理解有偏差。把学习理论当作软指标,有时以工作多、没时间为由不学习、躲避学习,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重实践、轻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精髓缺乏系统的理解。

二是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超前意识不足,从大部、全局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做得不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中的新事物,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进取意识不同程度地出现淡化,“争”和“创”的意识不够强烈。

三是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艰苦奋斗精神有所淡化。不论是碍于面子或是随众心理,归根结底可以说都是世界观改造不深、党性原则要求不严的反映,身为党员干部更应注重小节,时刻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厉,才能杜绝问题的产生。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今后工作生活中,我将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认真反思,努力改进,努力做党员干部的表率。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重点学习十八以来的各种文件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科学理论,掌握这些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同时,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拓宽知识面,努力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

二是牢记党的宗旨,争创工作业绩。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甘作人民公仆的思想,树立和实践群众观念和群众路线,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工作中,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

三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工作思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勇于突破思想束缚,努力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面对新的形势,以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河道管理推行“河长制”,水资源管理实行“在线监控”全覆盖等,以科学手段推动管理工作快速便捷,切实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四是自觉防微杜渐,筑牢廉洁从政防线。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时刻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身从政行为,自觉拒腐防变,增强慎独意识和自律观念,做到勤政务实、勤俭节约、秉公用权、生活正派。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管住自己,守住小节,防微杜渐,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纪政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树立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形象。

以上发言有不周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篇2:党员的自我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认真学习《党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文件指示和规章制度,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反思,对照规章制度要求检查,总的感到,自己在思想道德上严格要求,在遵纪廉政上能够自律,在履行岗位职责上认真负责。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行为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精神状态与党员干部要求还不够适应。任中队指导员以来,能与同志们团结共事,兢兢业业,保持了较好的精神状态,较好地完成了各级首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但严格按照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感到还有三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十分强,忙于事务性工作多,静下心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少,平时坚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务重的时候做得不好,学习也不够系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时结合不够紧密,韧性钻劲不足,有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的现象。二是高标准的意识还不强。应该说自己对待工作是认真负责的,在工作任务繁重、头绪多的情况下,有时有满足于过得去、还行的现象。顺利时热情就高,遇到矛盾时热情有所下降;心情舒畅时热情比较高,遇有不顺心的事时工作热情或多或少受到一点影响。

(二)素质能力与党员干部要求还不够适应。工作中,我坚持把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作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中队这个爱学习的班子里共事,在党支部悉心帮带下,自己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严格对照党员干部的标准,素质能力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提高素质能力的紧迫感不够强。坦白讲,自己对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是有危机感的,也下不不少功夫,日常工作也注意从书本、从他人和首长、工作实践中汲取营养,增长才干。但因为恒心毅力不够,深钻细研、解剖麻雀劲头时冷时热,凭经验抓工作,导致素质能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从整体情况看,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但与别人比,感到差距还不小。另一方面基础不够牢实。对理论问题的内涵知之不全,学得不深、悟得不透,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有时感到办法不多,事后感到有所缺憾。虽然大多数时候能从全局谋事,但有时想问题、提建议,办事情,对自己分管的工作想得更周全,办得更缜密,对分管以外想得多,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有时感觉建议虽对上了路,但操作性还不太强。军事知识学习钻研不够,军事知识储备不足,适应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能力还不强。

(三)工作方法与党员干部要求还不够适应。这半年以来,对分管工作的特点、规律和部队教育管理有所理解和把握,但系统学习、研究和探索自己感觉还很不够,运筹谋划工作上,有时凭经验、凭情绪,研究落实推动工作的招法还不多,有些热点、敏感问题、难点问题的处理存在有想法、缺办法的现象。新形势下部队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基层在贯彻落实条令条例中从严治军和以人为本相结合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平时有所思考,但往往思考多,自觉运用指导实践少了一些。有时局限于某地某时抓管理,着眼大局统筹工作还不够,站立点还不够高。任务来得急时,计划安排、组织指挥、部队管理还缺乏精准性,个别时候有主次不明、轻重不清、缓急不当现象。

二、存在的原因:

一是学习上钻得不够深。形势逼着学、任务压着学的时候比较多,主动学、深入学、持久学少。满足于“多次学过,大概掌握”,在深刻领会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不够;有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坐不下来,钻不进去”,对工作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理性总结不够,存在重干轻学的现象;有时还“学归学,用归用”,不注重运用理论武器改造主观世界,不善于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措施,以致学用脱节。 二是进取精神有所弱化。随着军龄和职务的晋升,思想上求稳,固守传统和囿于经验的时候更多,有时感到上面有首长,下面有中队战士,交任务多,自己动手有所减少,紧迫感不太强,自我加压不够经常,进取意识有所弱化,一如既往的艰苦奋斗和锐意攻坚的精神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下来。

三是创新精神不够强。由于有求稳思想,有时认为现在部队事务繁杂,创新顾不过来,能按部就班就行了;有时存在满足思想,认为现在部队千头万绪,不出事就不错了;有时存在畏难思想,认为制约部队发展的因素多,创新意识不强,干工作思前想后、患得患失。

三、下一步措施:

一是不断提高党政理论素养。党的理论知识,更是部队工作的指南,自觉把学习当作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当作提升自己全面素质,加强理论素养的必修课,切实把学习当作工作来对待,使学习和工作相互渗透,学习中有工作问题,工作中也有学习成果的运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层次,增强推动工作落实的理论基础,努力防止和克服“以干代学”、“重干轻学”的现象,保证在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提高全面素质,增强综合能力。

二是不断增强个人全面素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不断增强政治素质。紧跟时代发展要求,用与时俱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开拓视野,并通过学习,掌握工作的方法论和辩证法,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摆正位置,始终以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思想作风不断改进工作,既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又牢固树立“基层在心中、服务是天职”的观念。

篇3:社会转型期党员的自我心理调节

关键词:党员,心理调节,社会转型期

中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 人们在快节奏的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 导致人的心理压力增大, 情感失重, 精神焦渴, 人们对精神生活、情感的需要日趋强烈。这种强烈的渴望使得人在现实生活中希望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关心与被关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党员的心理素养更有待于提高, 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预示着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越来越强调人性化追求, 那么, 在社会转型期的党员自我心理调节问题, 更值得探讨。

一、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表现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适应与完好的一种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 心理健康的涵义:所谓心理健康,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对个人而言, 心理健康是良好执政能力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对社会而言, 心理健康是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基础, 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当前党员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 心理承受力弱化

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党员由于个人心理品质、自我调控能力、轻度的人格障碍、工作倦怠等等, 出现党性心理承受力弱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党员干部一种失意、懊丧、灰心的沮丧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个人的党性心理水平与党性要求差距拉大, 表现出行为与内在标准不一致、自制力降低等问题。

(二) 名与利、得与失之间心态失衡

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但有些昔日以追求政治地位为满足感、以为人民服务为自我实现的党员, 心理却失去了平衡, 产生了孤独与失落心理。面对不正之风, 不能勇于批评与抵制, 不敢与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 在群众需要帮助时不能挺身而出, 丧失了一名党员起码的责任意识, 当他们的个人需求转向庸俗的层面时, 在攀比心理、侥幸心理、和自我原谅等心理的催化下, 逐渐强化为利用权力追逐奢靡的强烈动机和行动, 便对人生价值、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疑惑的迷茫心理。

(三) 工作倦怠

1) 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 对前途感到无望, 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2) 工作态度消极, 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有耐心、不柔和。

(四) 自我封闭

1) 孤独感。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普遍存在信任危机, 长期精神压力得不到缓解释放, 以致产生强烈的孤独感。2) 冷漠感。在失去亲人、事业不顺或健康不佳时, 失去生活的动力和信心, 甚至让人觉得生命已无意义, 缺乏生活情趣, 爱心缺失。3) 自卑感。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渐形秽的情绪体验, 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并因此而苦恼, 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自卑感较强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小心、内向、孤独和偏见、完美主义。

三、党员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途径

(一)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就是尊重党员在党的事业中当家作主的地位, 尊重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民主权利, 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发挥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党员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党的事业的主人, 真正关心党的前途命运, 真心维护党威信和形象, 自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工作、学习、生活中, 党员应当正视现实, 面对变革, 热爱生活, 增强对人生、对前途、对事业的信心和勇气。在充满荆棘、坎坷、挫折与失败的人生途中, 只有情操高尚, 有远大的理想、胸襟宽广、意志坚强、勇于拼搏的人, 才能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并以它为核心, 把需要、愿望、目标同行动统一起来, 才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并保持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不断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善于学习是增强党员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 狠抓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彻, 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 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通过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基本理论与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模范地践行基本理论的结合点上下功夫, 使党员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的内驱力, 转化为党员的党性心理, 培养党员良好的理想情操。

(四) 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党员要正确地认识自身特点,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把主观的要求同客观条件的限制结合起来考虑, 选择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 并不断反省自己, 调整“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正确处理公与私、得与失、权与责的关系, 保持自我意识良好, 更好的认识和评价个人所处的环境, 尽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 理智接受非个人能力所能改变的现实, 并使情绪积极而稳定。

(五)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 获得安全感。以善意的态度与人相处, 而不以敌意的态度对人;尊重他人, 而不强加于人;真诚地鼓励与赞美, 而不是虚伪地恭维和奉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有时难免发生误会, 宽容大度, 会赢得尊敬, 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 强健体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有许多精神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 有利于调节人体各部分器官的生理机能, 精神就轻松多了。同时, 建立一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党员队伍, 除了要求党员自身有强健的体魄外, 各级党组织还要加强对党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健康教育, 使党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提高正确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能力, 这是维护身心健康的根本之策, 更是建立具有活力的高素质党员队伍的根本保证。

总之, 党员的自我心理调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体现, 更是党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

篇4: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途径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自我教育 基本途径

1 概述

自我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学生个体以自身作为教育对象,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发挥个体的主体性或自主性,主动向自己提出任务,寻求让自身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教育活动。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比较优秀的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更可能实现自我教育。目前,在学生党团建设的管理过程中,“自我教育”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应用,本文目的是要探讨实现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各种可能的途径,从而实现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2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强调终身教育的时代,终身教育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要求学习者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阶段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将会为终身就业力的培养、未来的职业转换等奠定基础,大学生党员作为未来社会将要承担更大责任的群体,理应在自我教育方面有更好地表现。不仅如此,自我教育符合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内在要求[1],大学生党员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造,不断提高觉悟,培养科学工作的思维,并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尊重和体现党员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党员基础素质的教育活动,应该得到重视。

2.2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民主参与的愿望强烈,并且能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优秀成员,以上特征更为显著;由于多数大学生党员都担任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合会及具体社团组织的管理职务,他们获得的参与机会和与外界交往的机会更多,并且经常性地与其他同学以团队的方式工作,这些机会将会为大学生党员实现自我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大学生党员具有比一般同学更高的政治素养,自律意识更强,如果被赋予更多的机会实行自我教育,效果将会非常明显。笔者通过在工作过程中对大学生党员的观察,发现上述可能性是客观的,但是需要适当的外界刺激,如果环境适合、机制合理、被充分授权,大学生党员能够很好地实现自我教育。

3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教育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两个方面。所谓自我教育意识,就是主体能够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自我完善、自我塑造的强烈愿望,通过不断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使主体主动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相比较而言,自我教育的能力机构主要由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自我修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四个方面所组成。其中,自我认知能力和评价能力主要是对自身优缺点、学生生涯目标、未来目标的明确程度,自我修养能力是大学生党员按照党性原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思想觉悟的能力,大学生党员自我修养的水平越高,其自我教育的效果也就越好;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僵化理解课本知识;自我调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党员为了保证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主动对自己的行为、情绪、心理状态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可能体现在职业韧性、职业抗压能力等方面。以上四种能力,将是高校党团工作者在促进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培养的能力。

4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若干途径

4.1 强化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环境建设

大学文化环境在教育学中,被称为隐性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影响作用。比如诸多大学都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在大学发展历史上形成了诸多区别于其他大学的学校本身的精神特质,这些文化因子应在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中,经常性被提及,让他们形成对真善美、积极人生、科学精神、人文关怀的向往,当这种向往内化到大学生党员的内心世界之中,他们将自然而然主动形成自我探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督促与约束的行为习惯,不同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个性不同,主要原因就在大学文化的因子不同。

校园网络建设对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拓宽学生党员的视域,逐步引导大学生党员围绕某个主题建设网站,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有目的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方向感、自豪感、成就感会更大,自我教育的动力会更足。

4.2 让大学生党员在高校社团建设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高校社团组织是大学生党员发挥其战斗力的主要平台。然而,由于学生自身认识水平的局限,大学生所创立的新社团往往带有盲目性,故而高校社团管理部门或者辅导员的指导作用更为突出。辅导员通过细化指导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充分培养社团成员的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心理素质、责任感等,从而真正能起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社团建设目标,从而实现充分的自我教育。其次,在学生社团的组织结构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以实现在此过程中的自我教育。通过学生组织结构设置的社会化,将学生组织与社会相联系,从而锻炼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最后,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和辅导员老师等,作为大学生党员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认识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潜力,尽量避免行政干预,而仅仅发挥其引导、服务的职能,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党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2]。

4.3 以制度机制与活动展开来提升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倡导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让每个大学生党员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既然如此,其自我教育的成果也要通过外部提醒或者制度化方式,协助每个人进行自我强化。一旦强化到一定程度,人们的自我教育就会重复出现,“灵魂永动机”就会由神话变成现实,自我教育的使命才接近于完成。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或者活动来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比赛、个人进步展示、辅导同仁进步、个人品行优化积分、组织授予称号等方式来实现每个人的自我教育强化。可供选择的机制可以包括:①外显化机制;②外界强化制;③进步形象化;④角色化机制[3]。

4.4 搭建平台为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提供实践机会

大学生党员教育应从大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的特点,增加党建工作的实践性环节,提高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让大学生党员在深入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借助社会实践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深化思想认知,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由于近距离与社会接触,更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而知道自身在哪方面存在不足[4]。例如:实施“党员形象工程”,让学生党员参与日常教育和管理,全面提高大学生党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给广大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志愿者活动、“科技三下乡”、勤工俭学、公益活动等,充分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充分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 结论

自我教育的思想,是符合人性规律的思想,它是启动大学生主体性正面发挥的重要教育哲学。作为大学生中比较优秀的群体,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日后职业生涯是否成功,因此,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实现更高的培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已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检验,事实证明,如果大学生党员得到充分信任与引导,他们是完全可能通过自我教育而实现更快成长的。

参考文献:

[1]黄轩庄.试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1:32-36.

[2]石国亮,万磊.试析大学生社团的现实困境与突围之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12-15.

[3]齐善鸿.道本管理:精神管理学说与操作模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黄月圆.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特点及方法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6:77-80.

课题项目:

本文为201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建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篇5:部队党员自我分析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真学习党的报告、党章和其它辅导材料,深刻认识到:

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一些党员”思想腐蚀,群众观念淡化,一些地方、部门中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执政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党面临的形势和危险的清醒认识,对在新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

践行群众路线,“为队”为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要以队为家,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民心为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要以民意为天,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队所系、利为队所谋。

践行群众路线,“清廉”为本。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是党员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要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和价值观;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守住寂寞,耐住清贫,抵住诱惑,挡住干扰,经住考验;要始终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作为消防部队的一名党员,自身体会到最大的进步是克服了临时观点,使自己专下心来想问题、干工作、办事情,自觉把学习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的过程,变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强党性的过程。同时,对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标准要求和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以此为镜子,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6:党员自我党性分析

(2014年6月)

我于1980年参加工作,1992年11月入党,大专文化在党组织的关心栽培下,一步步成长为公司一名中层干部。应该说,在长期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性修养,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能按一个党员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顾大局、作风正,讲原则,工作勤恳、生活俭朴。按时交纳党费。

按照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要求,对自己在理想信念落实发展观,政绩观,求证务实,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原因,已达到改正错误促进工作的目的。现在我就本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整改方向向领导和同事们简要汇报如下:

一、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1、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高,学习的系统性不强。总认为工作忙碌,静不下心来。即使有时也翻阅学习资料,浏览业务书籍,但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是要什么才找什么学什么,没有系统全面的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从而导致真正掌握的理论和业务知识不够全面,主要体现在我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文秘知识的学习上。影响了党务工作和办公室工作的开展。

2、工作作风不扎实。首先在上报公司的一些文字资料时有应对2-

践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工作上要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克服消极思维,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认识事物,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脚踏实地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3、要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在当前社会还存在腐败现象情况下,要有战胜自我的胆识和魄力,抗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荣辱观、道德观、价值观,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始终做到清正廉洁,自觉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

4、要进一步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现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经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围绕我司的长远发展和中心工-3-

作,带头贯彻和落实上级党政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

篇7:预备党员自我党性分析

严以修身表之以率。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党员干部要想“身正”,就要以榜样为参照,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率先垂范。自觉将修身理念付诸实践,成为严以修身、崇德向善的典范。

严以用权用之为公。所谓“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就必须是为人民服务,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官位越高、权力越大,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更重一些。党员干部只有明白这点,谨记手中权力姓“公”不姓“私”,甘当人民公仆,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篇8:党员的自我分析

1 基本问卷调查情况和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为主, 发放学生党员问卷410份, 回收有效问卷402份, 有效回收率为98%。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问卷调查涉及在校的各年级的学生党员, 主要年级分布在中高年级, 能较为全面反映大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问卷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理念信念情况、自我形象认知、对于周围同学的影响力、自我面临的心理压力五方面。

1.1 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分析

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态度的分析结果见表2。

在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态度上, 95.0%的学生党员认为能够实现, 表明学生党员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 对未来充满希望。但还有3.2%的党员态度模糊, 1.8%的党员不赞同, 说明少数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存在问题。在问及入党动机时, 242人次认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177人次认为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 40人次认为是提升身份地位, 为找工作增加竞争条件, 24人次是受家庭影响, 11人次认为是因为周围入党的人多, 随大流。调查表明:学生入党动机主流是好的, 但少数党员的入党动机带有功利色彩。在对“作为大学生党员, 入党前后, 个人角色是否有变化”的调查时, 91.0%的学生党员认为要坚定理想信念, 提高对自我的要求, 做好党员表率, 8.2%的学生党员认为没有变化, 一如既往, 只有0.8%的学生党员认为终于入党, 可以轻松一下。

1.2 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分析

学生党员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的调查结果见表3。

在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方面, 有60.0%的学生党员认为非常有必要, 35.8%认为有必要, 3.5%认为必要性一般, 0.7%认为不是很有必要, 这提示学生党员一定程度上对于理想信念教育有放松倾向。

1.3 学生党员对自身形象的认知分析

入党对于提升自我形象, 提高道德修养, 个人综合发展作用的调查结果见表4。

在“入党对于提升自我形象, 提高道德修养, 个人综合发展作用”的调查中, 有45.6%学生党员认为非常大, 43.0%认为很大, 10.2%认为一般, 1.0%认为不是很大, 0.2%认为没有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应加强党员教育环节不能松懈, 尤其对于刚入党的大学生, 思想还处于不成熟阶段, 对自我的认知还有待提高。在最能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中, 有204人次选理想信念, 149人次选榜样模范作用, 126人次选政治素养, 76人次选工作能力, 64人次选创新精神, 62人次选团队协作精神, 48人次选学习成绩, 42人次选积极的竞争意识。这也体现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更加多角度思考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在“大学生党员最需要加强提升的素质”的调查中, 165人次选理想信念, 121人次选政治素养, 85人次选创新精神, 77人次选工作能力, 71人次选榜样模范作用, 48人次选团队协作精神, 31人次选学习成绩, 30人次选积极的竞争意识。上述两项选择排第一位的都是理想信念, 说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对“在哪些方面加强大学生党员提高自我形象指导”的调查中, 207人次选实践教育指导, 96人次选发挥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95人次选自我反思即批评与自我批评, 94人次选理论教育指导, 64人次选组织主导,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调查表明:在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上要多样化, 不能简单的说教。

1.4 学生党员对周围同学影响力的分析

对身边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调查结果见表5。

在“身边学生党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调查中, 多数的学生党员对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持坚定态度, 少数学生党员认为不是很坚定甚至认为不坚定。表明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在调查“大学生党员能否在同学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 28.4%的学生党员认为作用非常大, 49.5%的学生党员认为作用很大, 19.9%的学生党员认为作用一般, 2.0%的学生党员认为作用不是很大, 0.2%的学生党员认为没有作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面旗帜, 在学生中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如果学生党员不能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将会大大影响共产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1.5 学生党员自身面临的心理压力分析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份子, 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但他们的主要角色还是学生, 对于他们而言身上肩负更多责任和使命, 因而会面临各种压力。在调查“大学生党员心理压力是否很大”时, 53.7%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一般, 21.6%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很大, 14.9%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不是很大, 6.2%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非常大, 3.5%的学生党员认为没有压力。在调查“哪一方面的压力最大”时, 115人次选择工作压力, 113人次选择就业压力, 75人次选择学业压力, 66人次选择人际沟通, 60人次选择经济压力, 8人次选择情感压力。调查表明, 需要关注学生党员的内心需求以及重视心理压力的疏解。

2 大学生党员角色自我认知的现状评析

2.1 从入党动机看:存在一定功利主义倾向

入党动机是衡量一名学生党员对党的追求是否纯洁的体现, 调查发现少数学生还是存在功利主义想法, 个人利益考虑较多, 这也是现在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较为现实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在党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强教育引导。在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问题调查时, 学生党员在问卷中的认同度非常高,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和信号, 显示学生党员对于共产主义的认同已经内化, 并初步形成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来讲, 入党动机是比较纯洁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功利主义倾向, 入党的动机是为了找好工作或者好考公务员。因此, 在高校党员教育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现象, 端正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

2.2 从理想信念看: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在分析学生党员中理想信念退化的原因时, 发现在学生党员群体中存在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是指个体由于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受认知对象的复杂性、个体本身的主观性以及个体自身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 在对社会信息进行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2]。大学生党员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强, 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少数人看重个人利益, 忽略集体利益。如何引导学生纠正认识偏差, 在过程中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是值得高校党员教育思考的重要课题。

2.3 从形象塑造看:存在部分弱化现象

在党员形象的调查中, 理想信念成为学生党员首选的内容。一个现代社会能否建立秩序, 获得稳定发展, 关键在于公民是否接受和认同该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并建立起相应的信念[3]。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 理想信念属于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信念成为学生党员第一考虑的因素, 体现出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认同是一致的, 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要坚持价值观引导。同时调查显示, 有10.2%学生党员认为入党对于提升自我形象, 提高道德修养, 个人综合发展的作用一般, 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2.4 从学生党员影响看:存在少数党员庸散状况

对学生党员群体的自我评判时, 96.0%的学生党员对于自己共产主义信念是坚定的, 且97.8%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应该发挥在学生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也有少数党员认为入党后可以歇歇, 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种重视入党前教育, 忽视入党后教育的倾向值得反思, 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2.5 从党员面临的心理压力看:压力比较沉重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 学生党员担任学生骨干的比例很高, 工作任务相对于普通学生会较多, 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相应比较高。在对党员的心理压力调查时也发现, 只有18.4%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小或没有压力, 甚至6.2%的学生党员认为压力非常大。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工作潜能的发挥, 但是长期超负荷的压力让人陷入一种困境, 有时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 会出现一些负面能量的释放。

3 成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党员角色认知存在上述问题, 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方面因素。

第一, 社会因素。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社会结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和思想观念等呈多元化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主流的意识形态,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思想文化思潮, 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官员的腐败案例等众多因素影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自我角色认知, 发生偏差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在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退化的原因分析时, 调查结果显示:276人次认为受外来思潮和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不能正确认识形势, 信仰发生动摇;107人次认为受享乐主义的影响, 拜金主义侵蚀;103人次认为受形式主义的思想影响;57人次认为受官僚主义的影响;40人次认为受奢靡之风的影响。

第二, 高校因素。一些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理论和实践脱节。首先, 高校对学生党员的管理比较单一, 对入党前教育比较重视, 不重视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其次,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明显,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有真正进入学生的大脑, 需要强化教育引导成效, 入耳入心, 使其成为理想信念和行为的规范。

第三, 家庭因素。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大多数是“90后”大学生。他们不同于“70后”和“80后”的大学生, 大多为独生子女, 在生活和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 人际关系比较冷漠, 加上大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和人脉资源不同, 使得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和入党意愿不是很强, 有的存在很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第四, 个人因素。“90后”大学生, 思维敏捷, 思想前卫, 喜欢上网, 对于新事物接受快, 但是其价值观往往不是很坚定。理想很丰满和现实很骨感的矛盾, 学业、就业和学校社会活动的矛盾, 学生党员和一般群众同学的矛盾, 榜样示范和降低自身要求的矛盾客观存在。心态开放、勇于创新但心理脆弱, 耐挫折力差。

4 探索大学生党员角色自我认知教育的路径

4.1 转变理念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主持召开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坚持党建带团建, 不断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4]。高校党委领导下的各级党组织, 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活力, 结合各个学院和专业的特色, 激发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与时俱进, 转变理念。树立以学生党员为本的理念, 重视学生党员从入党前、入党中到入党后直到毕业的全过程培养, 建立相应的跟踪机制, 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和党课教学改革, 理论结合实际, 强化学生党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我认同。

4.2 强化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 一方面注重学校教育和培训, 另一方面则注重激发其积极性, 强化其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决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日常学习中应该安排一定的自我教育环节, 通过自学讨论、社会实践和考察, 提升其自我意识, 将外在的知识和理论内化为自我的信仰, 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4.3 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

环境是人的理想信念形成所必不可少的外部因素。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构建坚强的意志, 陶冶高尚的情操, 胸怀服务社会的理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高雅、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 提供学生综合锻炼平台, 为大学生党建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4.4 建设学习型的党支部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明确党支部学习的内容, 使大学生党员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如何正确把握自身建设, 如何主动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从而使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努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 促进班风、学风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 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笔者所在学院成立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社团“知行社”, 以党建带团建, 将学生党支部与社团组织有机结合, 发挥社团的活跃性, 让学生党支部更加有活力, 发挥其先锋引领作用。

4.5 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

现在学生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与沟通都建立在互联网上, 学生平时互动最多的就是微信、微博、QQ等, 线上线下的交流频繁, 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多借助网络媒体。大学的教学环节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 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也在高校不断涌现。共产党员网就是中央组织部建立的国家级党员教育学习网站, 2012年6月30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平台建设情况并出席开通仪式, 习近平总书记启动按钮, 正式开通了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电视栏目、共产党员手机报。因此, 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也要顺应时代要求, 更新教育手段, 建设红色网站、党员在线学习和研讨、网络教学等, 让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继续学习, 发挥新媒体的教育功能。

4.6 重视学生党员的心理疏导

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党员因为大多同时兼任学生干部, 从事各种社团活动, 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社会活动, 自我和普通同学, 学习和就业, 入党前心理预期和入党后行为要求的矛盾, 常常使其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 应重视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 定期开展专门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讲座, 党组织要关心学生党员的成长, 疏解和缓解学生党员所面临的心理压力, 如何正确定位、认识自我对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4.7 创新党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党员在党校学习培训中, 系统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是成为党员的必备条件。当前在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上, 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除了党的章程、党的宗旨、性质、党的奋斗目标和当前的任务、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原则和党风党纪等传统教学内容外, 还需要增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包括“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全面”的重要思想等。当然受教学时间的限制, 有些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另外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问题,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增加专门的党课教学内容和专题讲座。只有创新党课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知识, 才能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 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 通过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当代大学生党员角色自我认知是一个新思路。高校党组织要继续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 使大学生党员端正自身思想行为, 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使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发挥最大化, 引领广大学生向身边学生党员学习并靠拢, 使大学生党员成为高校科学文化的引领者、思想道德建设的示范者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摘要:为了了解大学生党员角色自我认知的现状, 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群体进行问卷调查, 从社会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自身形象、对周边同学的影响力和面临的压力等五方面进行调查, 发现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一定功利主义倾向;理想信念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形象塑造存在部分弱化现象;少数党员自我庸散;面临的心理压力普遍比较沉重。主要与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四方面有关, 推进的路径有七个方面: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强化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建设学习型党支部, 发挥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 重视学生党员的心理疏导, 创新党课教学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角色定位,自我认知,成因,构建路径

参考文献

[1]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2]胡竹菁.胡笑羽.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3]陈秉公.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途径:关于十七大报告一个基本观点的深层理论解读[J].政治学研究, 2008 (6) :11-17.

上一篇:建筑劳务分包资质等级下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