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读后感

2024-06-15

《思维导图》读后感(精选8篇)

篇1:《思维导图》读后感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陈资壁,她是第一位获得英国思维导图博赞中心认证的思维导图华人女性高级讲师:卢滋伟,他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童心的老师,努力了解孩子的想象力。

思维导图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快要考试的学生常常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复习,老师也常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和内容的框架。这本书是帮助我们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从而帮助我们进行更有效率、更有趣的学习。

我翻开这本书之前对书中内容的了解是模糊的。“思维导图”我是知道的,这本书到底是教我怎么制作思维导图还是怎么去看思维导图呢?之前我觉得思维导图应该是纯文字的,而且十分容易,就是把一堆知识分类。相信大家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我差不多。

看这本书的时候,彩色的图画占据了大部分。这让我觉得不会那么枯燥,内容丰富有趣:先教会你如何去看一张思维导图,接着教你去做思维导图。在这其中每一步都有详细的步骤分解。读后感・你看完这本书不仅学会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和怎么去做思维导图,个人的想象力也会得到提升,能把自己想到的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面对一件事,先要对事物本身有全面的了解,就像一幅思维导图一样,先要有主题,再有分解如何去做的步骤。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让一件事会变得有趣而且有条理,也会让你拥有丰富地想象力和学习能力。

篇2:《思维导图》读后感

书中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帮你像局外人一样看见你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它不仅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用简单的线条和图画来表示,让你在大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而且能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与创造力。

对于如何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我有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

1、需要分析和清楚思路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让思维在自然的情绪下发挥

2、需要总结和归纳时,建议试试画一画导图。用于分类,分层级的整理思路。

3、书中说的考试,言讲,写作,都是最佳的应用机会。

3、在制作导图时,由于亚州人在画画上基本都是中规中距的画法(我看过中国和日本人的思维导图),所以看起来与书中欧州人画的导图相差较大,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与一书一起学习制作导图。无所是中规中距,还是夸张是导图,只要自己都看明白,能指导自己的思维就足以。

4、绘制思绘导图,如果能绘制到书中案例的水平,那时就可以把书丢了。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包括我),在达到书中案例的水平之前可以多模仿,模枋书中漂亮和完美的导图,模枋是原创的基础。

5、思维导图一书中介绍了博赞的其他作品。这里除了一书我没有其他的四本我都看过,建议就不用看了,大量是英文和欧美文化作为基础的关联,联想等记忆法,不太适用中国的环境。是博赞系列丛书的核心内容大全,将其他几本书的核心内容都汇总在一书之中了,可以是是总目录,其他几本书是分支。读者可以自己看情况读者。

6、是好书,快速阅读中有理论,还是方法和实践(测试)。多加练习还是可掌握其中的方法。

篇3:《思维导图》读后感

而要提高学习的绩效, 最需要关注的是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人在自己的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表式方式。对此, Paivio提出了“双编码理论”。 双编码理论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有语义编码, 又可以用形象编码, 并且凡是能进行双编码的信息则容易保持, 因为在提取时, 该信息比仅用一种形编码的信息多一层提取线索。因此, 双编码是有效和高效思维的重要方面。思维导图采用文字结合图形的方式, 通过联想和连接去帮助组织知识并使之结构化, 符合双编码理论的要求, 使知识的获取、存储和提取更加便捷高效。它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 有利于直观地表达思维和提高归纳、总体整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 为了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让学生学会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提高记忆效果, 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巧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 所任教的班级英语各项成绩均在校内名列第一, 其中及格率为95.8%, 优秀率高达78.9%。下面具体介绍我是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的。

一、思维导图在新授课中的妙用

(一) 课前预习中的思维导图———让预习效果达到极致

俗语说“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是学生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环节。以往学生平时的预习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差, 因为他们的预习常常“无迹可寻”, 几分钟时间粗略看过, 大多浏览一下学习内容, 在书上简简单单地画几个短语或者句子, 但缺乏对内容的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把握, 因此这样的预习对于新课的学习作用不大。如何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能够认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呢?我尝试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把预习内容画出来”。起初我要先示范, 把核心词 (新课的主题) 给学生, 并给出思维导图中第二或以上层级的部分关键词, 但空留部分关联分支及关键词, 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完善思维导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逐渐熟悉了如何画思维导图, 这时我连核心词也不给学生了, 只需布置诸如“预习……, 并画出你的思维导图”的预习作业。类似这样的预习作业,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遇到新知识会自觉地去查阅, 并加以思考, 否则完成的效果就会很差, 所以它不但能检查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无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 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用思维导图把相互关联的事物按逻辑的层级关系呈现出来, 从而慢慢学会归纳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即使学生所画的思维导图在知识上可能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是学生却经历了有效的自学过程, 这样长期有效地进行预习, 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课堂导学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兴趣盎然

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大胆地说英语、用英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导学、如何引导学生“说”, 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中大量的可视化元素有利于情境创设, 可有效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因此, 教师在新课导入时, 使用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思维导图方式, 可以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 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 引发认知冲突。使用图形和简要的关键词绘制出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 提供问题式的情境, 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我就通常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 除了创设合理的语言情境之外, 还一边设问, 一边引导学生回答。而在此同时, 我还一步一步地把设问的过程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了出来。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Unit 1 What can I do for you?的对话时, 师生的对话过程是这样的:

T:Suppose I am in the shop and you are the shop seller.When you meet me, what do you say?

S:What can I do for you?

T: Yes. Good! Now I want to buy a T-shirt, so I answer, “I’d like a T-shirt.”And then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me?

S: What colour would you like?

S:Who do you buy it for?

T: Yes, great! And I want to try it on! Can I try it on?

……

这时, 我的思维导图板书如下:

当学生不懂再问其他问题的时候, 我就一边说, 一边板书补充我的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既能把对话中的重点句型通过听、说、看的形式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又能在思维导图完成后让学生非常直观地领会到该对话的主要框架, 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的大意, 因而学起来就显得特别轻松, 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在接下来口语训练中, 我还可以继续结合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 课堂小结中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在新授课教学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节课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回顾, 小结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采用师生口头问答和以往“普通的”板书记录形式来进行小结, 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印象比不上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要深刻。因为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 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 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 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而作为学习者, 用思维导图来记忆和整理课堂笔记, 对梳理知识结构、回忆巩固知识起到很好的作用, 能让学生轻松构建知识树。

我通常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中, 一边让学生口头小结, 自己一边在黑板上根据小结的进程来画思维导图。我以该课的知识点为核心词, 采用边问边画的形式, 引导学生把围绕核心词而产生的相关知识逐层发散地往外思考、回答, 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而当思维导图形成的时候, 该节课所学的知识框架已经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过程中, 不但让学生懂得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 而且能非常直观地回顾知识架构和其中内容相互之间的联系, 这无疑提高了小结环节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在作业中的妙用

思维导图是人脑表达自己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思维时理清思路, 把握全局, 使讲解和学习流畅自然、重点突出, 并且更具有组织性和易于记忆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作为自己的思维表达工具, 使自己的思路清晰可视。因此, 给学生布置画英语思维导图的作业是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做法。同时, 给学生布置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小到一个话题或语法点, 大到一个甚至几个专题语法的探索, 或者一节课、一个章节、一个阶段, 甚至是一本书、初中三年的教材的知识, 都可以画成思维导图。在画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思考所要涉及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从而使学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强化知识树的构建, 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和“断裂”式的复习方式, 逐渐形成有效的复习方法。而且,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 把思维导图画得美轮美奂, 使自己知识和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一) 用思维导图梳理语法, 使学生有效巩固语法

在实践中, 我根据教学的进程和教学的需要,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方法都是给学生核心词, 明确总体要求, 其他随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学习了一般过去时, 我的周末作业就布置学生以“一般过去时”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当学习了多种时态之后, 我就布置学生以“时态”为核心词画思维导图。如图6 和图7。

从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对时态的概念、结构以及所涉及的词形变化的知识都梳理得有条有理, 虽然归纳得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和正确, 但是足以证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更重要的是, 通过此类作业, 学生对该知识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能有效巩固语法知识。而且, 学生能在完成这类作业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总结、梳理和归纳, 从而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 用思维导图归纳学习内容, 使学生减少遗忘、找准复习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 有的学生学了新的模块就忘了旧的模块学了什么, 然后整册书学完了但却数不出学过了哪些主要的知识, 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因此, 在新授课后, 我通常布置学生用思维导图把该课的主要内容“画”出来的作业, 以便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教材, 熟悉教材所涉及的话题、该课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 同时引导学生懂得该课的复习重点是什么, 做到复习时有的放矢。

从上图可见, 以图的形式呈现一课书的重点, 既直观、扼要, 又充满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的过程中, 必定要阅读教材, 并学会判断内容的主次, 这就促使学生认真地阅读、思考、分析。当作业完成的时候,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该课的学习内容, 对防止遗忘、把握复习重点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科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 要重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 轻美化功能

我们都知道,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与课堂容量的大小密切相关, 合理的课堂节奏和合理的课堂容量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 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时, 不应花太多时间在“画”图上面, 只要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层级关系合理就可以了, 以便争取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活动, 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语言训练量。同样, 布置学生画思维导图的作业, 应以知识框架的逻辑合理性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树, 更好地梳理和归纳所学知识。

(二) 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宜逐步呈现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梳理和归纳知识的一个有效方式, 所以可以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中。如果教师把小结环节的思维导图在备课的时候制作成PPT课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的时候宜逐步呈现思维导图, 因为如果一次性完整地呈现整个思维导图, 学生就没了思考、总结的机会。如果逐步呈现, 学生既可以边思考边总结, 又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知识的脉络是如何“延伸”和“发展”的。长久以往,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摘要:在常规教学中,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方法, 缺乏主动对新旧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学习、梳理和归纳, 导致对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的理解, 因而容易混淆和遗忘, 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学科教学, 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妙用,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安牧冰.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东尼·巴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4]英语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夏恩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6]东尼·巴赞, 巴利·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篇4:《思维导图》读后感

1.从“洋流”出发,进行思维画图

图1中的第一级发散是与洋流直接相关的考点: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级发散:洋流的两种分类,即按成因分类和按性质分类;洋流分布的四条规律,分别是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和南纬40°~60°海区的大洋环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等四个角度发散。三级发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为夏顺和冬逆(见图1)。

表一:洋流按成因分类

分类成因举例

风海流由盛行风吹拂而成南北赤道暖流(东南、东北信风)西风漂流(中纬西风)

密度流因海水密度差异而形成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表层海水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

补偿流由风力、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出发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补充所形成的洋流。它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直补偿流两种秘鲁渔场的成因就是该海区存在上升流

2.归纳整理

(1)洋流分布规律(见表二)。

表二:洋流分布规律

海区分布规律模式图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四股洋流构成,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如模式图中(1)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由三股洋流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如模式图中(2)

南纬

40°~60°海区形成自西向东环球的西风漂流,其成因为风海流,其性质为寒流。如模式图中(3)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向东流,顺时针;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向西流,逆时针(如图2)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比如在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如图3)影响下,澳大利亚西部出现海滨的沙漠。

②对生物分布的影响:世界著名的渔场多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海域,因为暖寒流交汇处饵料丰富、上升流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易形成大渔场。比如: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如图3)的形成是因为该海区存在上升补偿流。

③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比如:郑和下西洋冬季从长江口出发,夏季返航,顺风顺流;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正是如此(如图3);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船只造成威胁。

④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速海区污染物净化;扩大海区的污染范围。

3.运用思维导图解题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1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的最终“归宿”是大海。下图中甲处阴影部分示意太平洋上最集中的废塑料物品和碎片“垃圾物”,其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30米,被称为“太平洋垃圾旋涡”。

(1)描述“垃圾场”分布的大致位置。

(2)分析说明大量塑料垃圾在甲海域顺时针旋转并在甲海域聚集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大洲轮廓可判断图示甲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其次,头脑需呈现世界洋流分布图(图3),同时拿此题的甲海域周围的环流与世界洋流分布图一一对应。

第(2)题,“垃圾旋涡”是受洋流的影响,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海洋塑料垃圾被卷入洋流系统内部而成。

答案:(1)北太平洋中低纬区域的中部海域。

篇5:思维导图读后感

一、放开自己的思维

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养成一定的思维习惯。特别是受到各种文字影响,容易形成有条理、线性的思维,总是要去罗列一、二、三(虽然我现在也在这么干,写博客这种事,我还没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做,不过以后会试试)。线性思维的坏处就在于,一旦在某个地方有点卡住,那么很可能你就会卡在一个地方停止不前。而发散性思维的话,你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开放自己的思维,因为你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比如,对一件事情,你可能先想到某一个大方向,然后你又想到几个不相关的小点,然后你又通过这几个小点联想到了更多的东西……这才是符合人思维的规律的。如果你按照线性的方式去思考的话,那么很可能那几个小点由于不在你思考的大方向之内,于是就被你忽略掉了,但它们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同样的情况下,发散性思维可以让你想到更多的东西,可以帮助你看到一个事物的更多方面。能更全面的看问题,我想好处就不用我多说了。所以,放开自己的思维很重要。

二、整理自己的思维

人的思维在自然的情况下是散乱的,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还是有序的思维,于是,通过思维导图把这些散乱的思维变的有序就很重要了。通过上面的步骤,我们放开了自己的思维,想到了事物的各个方面,那么把它整理起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在整理的过程中,你又会发现自己有新的想法,大胆的把它加进去。那么最终画完一张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哇,原来还有这么多东西我原来是想不到的!

整理的时候就涉及到工具的选择,作者推荐的是用彩笔和纸,我自己则通常使用软件来做这一步(推荐XMind)。彩色笔随身带总是麻烦的,而且纸也是个问题,画思维导图不能用太小的纸。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基本都是挨着电脑的(至少我的工作是离不开电脑的),所以对于我来说,利用电脑软件是非常便利的。而且软件非常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好修改。在进行第一步的时候,尽量的多想,然后第二步改起来其实也非常的容易。

篇6:思维导图读后感

我是个比较喜欢思考的人,有一天,我偶然发现,我总是会重复的思考一些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我经常会把思考的结果忘了。或者就是一个问题有很多个方面,我一次只能在一两个方面来思考。我就想,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我的困境呢?我需要一种有效的办法来帮助我进行思考。于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在网上查了起来,还真给我发现了:《思维导图》。赶忙找来看了看,果然有道理。但是仅仅有道理是不够的,网上的一篇评论讲得好:思维导图很不错,但是光看了不练习使用那是毫无意义的。恩,还得练。于是,断断续续的练习的一段时间,感叹不已:真乃神器也。

整本书有两百来页,但我觉得真正精髓的东西并不多,最重要的思想有三点:

1.发散性的思维:发散性的思维(以某点为中心)才是更贴近人真正自然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大大脑。

2.通过图形、颜色、文字等等多种手段来加强记忆。这个不必多说,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3.练习的手段: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最难的事莫过于跨出第一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以虽然练习手段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千万不要小看,它是帮你跨出第一步的关键。

篇7:《给孩子的思维导图课》读后感

本书由王玉印老师与杨泽老师倾力打造:一位是世界思维导图锦标赛国际的一级裁判,精修思维导图法教学的专业讲师;一位是一线语文教师,并精通思维导图,其思维导图课程线上已累计收听超过百万;

话不多说,简单介绍下这本书,看这书名好像挺严谨的,尤其是标注着“名师深度解析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的分析和应用”,但是打开书,这哪是教科书呀?这分明是一本有趣的课外读物。具有小说风格的故事情节,环环紧扣。

故事开始,主人公周小白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放学后的瓢泼大雨中,被爸爸像刀子一样犀利的话训斥,伤心的他渴望逃离,却发现意外穿越了,来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一个没有作业,没有学校的地方,这里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食其力,连讨口饭都没人给你,可怜的周小白后悔想要回家,却被仙人重重关卡。先是碰见守题的大鼹鼠,又是碰到囚禁百年的大金牛,还有咬人被困的森林之王,暴脾气的老龙王……哦!我明白了,作者以十二生肖设计的十二关卡,一心投入读故事竟然没有发现,作者竟然还有伏笔!每过一个关卡都有一道题需要破解,破解的过程中,有北冥玉石贴心的讲解与提示,就像是讲故事一样,又以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普及阅读理解中的难点和重点,教你分分钟掌握题型,从根本上学会解决问题。

在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又辅以真实的案例,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读者,不仅让孩子过瘾的看了故事书,又学到了很多干货,又用简单实用的方法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不但会做阅读题,而且能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书中没有半点废话,除了生动故事情节的描述,就是满满的干货答疑,真是帮了孩子大忙了!

篇8:《思维导图》读后感

一、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段学生主要以识字为主, 两年内认识1800个左右的汉字, 是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五分之三。采用思维导图, 启发学生的联想, 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如学习人教版第一册《在家里》。“在家里”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 家里有什么呢?引导学生联想, 把联想到的事物发散成树枝状变成二级词汇, 如家里有“电视”、“冰箱” 等, “电视”、“冰箱”就是二级词汇。“电视里”有什么?让学生接着往下想, 有“动画片”、“广告”等, 作为三级词汇。“动画片里有什么?”“光头强”、“熊二”等作为四级词汇。在家长的指导下, 通过添加颜色、图片, 尽可能地赋予思维导图视觉冲击力, 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散, 每个孩子都能挖掘最大的潜力。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思维导图在段落教学中的运用。段落教学, 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重头戏, 是在整体理解课文文意的前提下, 将阅读教学的内容切入到课文的精彩段落中去, 或进行精段的品读教学, 或进行段式的仿写教学, 或进行段式示范下的口头表达训练。用思维导图学习段落, 能提高记忆、理解、运用的能力,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维导图在篇章教学中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把握文章主题, 理清文章的思路,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般教师采用逐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学生很难说清楚。大部分教师的公开课都不愿意触碰较长的文章, 学生学习这类文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时, 思维导图就能发挥它的独特魅力。它凭借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的连接, 将复杂的知识体系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以结构图的方式清晰地表现出来。从思维导图上, 我们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 帮助学生整体分析一篇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等, 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性认识和理解, 从而发展抽象思维。

3.思维导图在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题阅读是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主线, 串起与教材单元主题配套的 “主题阅读系列读本”———《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中的文章。单元主题就是一根藤, 单元里的文章就是藤上的瓜, 整体施教, 以藤串瓜。运用思维导图学习, 能强化学生大单元的意识。学生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 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 由文本延伸到文化。学生阅读由量变引起质变, 思维不断被激活。

以六上第五单元“走近鲁迅”为例:第一级:单元主题;第二级:教材名称;第三极:鲁迅写的文章和别人写鲁迅的文章;第四级:文体分类;第五级:文章题目;第六级:读文感受; 第七级:积累名言和为鲁迅写颁奖词。这张思维导图贯穿整个大单元学习, 前五级内容, 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梳理完成, 第六级、七级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思维导图的中心词是一个单元的主题词, 所有放射出的线、点, 都是从这里发散的。画思维导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批注式阅读, 就是让学生抓关键词、重点句等方法学习。

三、思维导图在习作中的运用

目前的作文教学, 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够, 学生的作文大都是布置在课外写, 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讲评, 导致作文训练效果不理想。怎样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文?除了知识的储备外, 用思维导图速写提纲,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速度, 还能帮助学生迅速选材, 梳理习作的思路, 完成框架, 避免了跑题、事例散乱等问题。

四、思维导图在语文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以其特有的思维优势应用于语文复习中, 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助其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 知识点记忆比较混乱的学生, 在语文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归纳和整理, 可以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找出连接知识点之间的线索, 促使学生整理混乱的思维意识, 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

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做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归纳、总结;期末复习时, 可让学生把整本书的内容画一棵“知识树”, 从形式上读“薄”这本书, 从内容上读“厚”它,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让学生可以在瞬间从一个语文知识点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 提高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思维导图在语文其他方面的运用

思维导图并不仅仅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某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其他多个领域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传统的日记学生不喜欢写, 可以用“思维导图日记法”来安排事情, 也可以是对过去的大事、思想和感觉的回顾性记录。寒暑假教师都会布置学生拟定假期“学习”、“锻炼”、“旅行”等计划, 运用思维导图, 用不同色彩、图像标志不同的活动, 能够让学生清晰地规划假期生活与学习, 也为完成当日任务提供了一种天然动力。

上一篇: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全文下一篇:优惠方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