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后感:观名师课堂,学用思维导图

2024-06-27

教师观后感:观名师课堂,学用思维导图(精选6篇)

篇1:教师观后感:观名师课堂,学用思维导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习作”的要求是:用写梗概的方法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在第十七届“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冯巍老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一堂扎实另类的习作课。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冯老师则采用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取“推荐好书”的关键信息。利用图表的方式梳理推荐的思路,掌握推荐的方法,结合语言表达方面的点拨,使学生克服了表达的障碍,学生精彩异常地完成了习作。

01

朦胧中导“关键信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整体构思习作的能力上还有欠缺,不知所云,无从下笔,是习作教学中的“常态”。学生的脑海一片朦胧之中,无话可说。冯老师在指导构思环节时,从“思维导图”下手,课堂呈现各类“思维导图”,再让学生自己畅谈对一本书的了解,提取成一个个简单的词汇,以词促讲,以点带面,学生的思维从朦胧落于实地,用关键词为抓手,让学生在学习卡上,排列出自己对于“推荐一本好书”的关键信息。学生思维有所引领,信息有所落点,有话可说,有情可表。

02

课例中重“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直观化、视觉化的关键所在,其形式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思维导图”并不熟悉,因此,冯老师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从认识到尝试运用,学生通过观察已有“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直观感知他人习作思维的过程,从而进行思维迁移,逐步构思个人习作,使抽象的习作构思形象化、简单化。用具体“学习方法”渗透到日常的习作课堂,受人以“渔”,为困顿的习作教学、习作方法亮出一盏指路明灯。

03

繁杂中梳“习作脉络”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是语文课程中工具性的具体表象。构思作文何尝不是处理应用信息的最佳表达方法。在作文构思之下,冯老师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书名、作者、内容、精彩情节、读书感受等方面提取自己乐于写,易于讲的“关键信息”之后,整体构思习作,再用图表,导线等构画自己的“习作”思维导图。梳理学生的习作思路,让繁杂的信息有机地整合成一个学生内心的“习作思路”。

篇2:教师观后感:观名师课堂,学用思维导图

世界观:心物一体,心物一元,心外无物,物外无心

人生观:彻底觉醒,是生之为人最根本的目标

价值观:自觉觉他,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业

二、目标

彻底觉醒,自觉觉他,实现最究竟的自由与解脱,超越生死

三、原则

根本原则:不向心外求佛道,唯向自心求解脱

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修与散修结合,定修与慧修结合

四、指导思想

主导——佛之心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涅槃寂静

辅助——道之圭旨:无私无欲,抱一守中,与道合一,无为无不为

参照——儒之圣则: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总纲

四观:观身无常无我,观心无常无我,观物无常无我,观法无常无我

四悟:悟身空,悟心空,悟性空,悟法空

六、观心要诀

静净清明、安宁祥和、平常朴素

七、心之体、相、性、用

总体而言,以空为体,为相,为性,以明为用,空明一体,明空无分。

(图中之空、寂、灵、明,为空、明之细分,仅供参考)

八、具体观心方法

1、佛家观心

1)直观自心:观念头;

观念头:观念生,观念灭,观念头生灭同时,观念头无实体,观念头缘生性,悟念头其性为空;

观念头之间的空白:观空白,观空白无生灭,观空白无来去,观空白无间断,观空白无善恶,观空白无垢净,悟空白为心之相;

反观观照自身:观观照之体无实体,观观照之性无断灭,观观照之用常相续,观观照之明无分别,悟观照为心之明性之体现;

观以上三者为同一本体,观此本体其性为空,观此本体其用为明,悟此本体空明无分。

对照《金刚经》、《心经》、《坛经》等经典进行体会、验证。

2)持咒观心;

以一念代万念,以咒语为念,主动持咒,其他步骤与观念头相同;

3)念佛观心;

以一念代万念,以佛号为念,主动念佛,其他步骤与观念头相同;

4)反闻闻性观心;

观声音:观声音生,观声音灭,观声音生灭同时,观声音无实体,观声音缘生性,悟声音其性为空;

观能听之性:观能听之性无实体,观能听之性无断灭,观能听之性常相续,观能听之性无分别,观能听之性体空性明一体无分,悟此能听之性即是心性。

5)密宗观心法;

本尊相应法,上师相应法等。

2、道家观心

《道德经》中的观心方法:

1)无欲观妙,有欲观徼;

2)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3)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4)致虚极,守静笃;

5)无为,守中,冲和;

3、儒家观心

《中庸》:致中和;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止、定、静、安、虑(观)、得;

阳明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心光明。

4、其它观心法

1)背诵古诗观心法:去除宗教名相,以古诗代替咒语、佛号,其它内容和步骤基本相同;

2)观照我在:单刀直入,只是观照我[在]而无视其他,念念不离,久之自悟。

篇3:教师观后感:观名师课堂,学用思维导图

在英语教学中,教材、大纲、教学方法等都能通过课堂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思维导向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思维引领具有导向性作用。首先,教师可以从任务设疑着手,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探索层面。疑问让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必须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认知、心理两方面平衡。在探索过程中,在教师设疑的氛围下,学生的探索性思维逐渐形成,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教师的有效引导的作用也实现最大化。其次,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时常感觉到枯燥、不容易记忆。可以通过形象思维的引导,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课堂中不仅用语言描述,还通过图形记忆来丰富、巩固知识。通过知识点,延伸到情景与形象的结合,不仅将学生导入了形象思维的记忆,还大大提升了英语课堂学习的效率。再次,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到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发散思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大脑中原有的表象基础,再加工改造成新形象就形成了想象,这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综合教材特点,找出关键内容,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延伸教材内容、改编教材内容等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让学生拓展思路,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在现有英语教材当中,很多课文内容冗长,如按照逐句解析,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学情绪,又分不清重难点。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对教材进行变序整理,让学生突破文本的限制,进行跳跃思维训练。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重难点提前,让学生感受到顺序、框架的改变,引起学生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通过变序阅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保证跳跃性思维的养成。最后,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模仿,而是进行创造,没有创造意识的学生是很难有创造性的成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在好奇中将教材活学、活用。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拓宽教材内容以及活动内容,创造一个积极思考、积极创新的氛围,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通过思维引导让学生善于思维,打破常规,让学生走进深度英语学习。

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主要还是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教师教学思维导向决定了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点、线、面,活用教材,不是学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通过启发、引导来丰富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思维技能,自主探究,大胆创新。教师也要适时放手,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中快乐成长。

2 学生隐性学习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隐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有意或者无意中学习他人传递的知识信息以及生活经验信息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学活动中受到的教育。隐性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显露出来,它常常专注于日常反复出现的事物、现象等,从而产生兴趣对其进行观察、揣摩、感悟、使用、探究等等,是通过内化把原始结构进行理解、加工、整理并应用的过程。这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灵活、轻松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内隐性学习较为常见。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除了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之外,内隐性学习也起到重要作用。很多单词拼写的规则以及语法现象都是学生在领悟的过程中进行了隐性学习,并且对英语中某些语言现象以及英国文化的理解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英语语感的培养就是很好的隐性学习的例子。一味听从教师的指导,学生是肯定获得不了语感的,语感是学生对语言从外在形式的认知到语音、语法、语义的综合感知能力,它不仅是对语言的一种领悟还是对语言掌握的能力。学生获得语感是靠自发的领悟,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领悟英语的语言结构及规则后,自如运用这些语言规则。学生的隐性学习观可以归纳成为一种悟性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悟性化的学习方式,隐性学习不是独立的、明显的学习过程,它是与其他显性学习过程共存的。

3 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思维导向与中国学生隐性学习观之间产生的差异

在英语学习中,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维的导向性与学生隐性学习具有很大差异, 其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英语知识, 只能让学生学习规则, 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语言技能, 还需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通过隐性学习来获得。语言的内隐学习是通过教师讲授之后, 在运用练习中来领悟英语现象, 学生一旦掌握之后就会比教师在课堂中思维导向记忆更加扎实, 抗遗忘、抗干扰能力更强。把教师讲授的英语知识与隐性学习观结合后, 能让知识记忆的时间更长, 也利于其他拓展内容的记忆, 对英语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导向之后, 学生对部分知识是无法准确回忆和用语言准确描述的, 这也是很多学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隐性学习掌握的知识的原因。这种内隐学习只能说是一种意识, 这种意识不同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授, 不同于言语表达, 隐性学习只能是对英语知识有清晰的语言架构和明确的理解, 但是不能用语言进行精确描述, 学生的这种隐性学习观只能形成隐性记忆和隐性知识, 而绝对不同于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学思维导向后的知识学习。

综上所述, 教师要明确英语课堂上思维导向的重要性, 也要理解并掌握中国学生隐性学习观的特点, 明确其中的差异, 才能更好地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 激发学生的隐性学习, 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曹艳春.任务诱发型投入量对中国中低水平英语学习者词汇附带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06.

[2]裴学梅, 李敏.高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和教师话语抽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3]王银泉.教学方法和非语言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第33届IATEFL年会侧记[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4) .

[4]徐红梅.课堂内有效交际模式的形成—教师话语的有效输入与学习者交际愿望的实现[J]昌吉学院学报, 2004 (3) .

[5]张玉姣.话题熟悉度和二语水平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 2009.

篇4:思维导图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主题式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彼此协作学习的任务来完成,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首当其冲的是时间和效率问题。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如果事先没有做好规划, 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 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且难度颇高。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 进行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 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只有一个课时, 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 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 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二次阅读给任务的完成带来了衔接上的问题, 学生会不会因此更加无法完成任务?另外, 虽然主题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习的能力, 可是在协作和研究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主题式学习的过程中, 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 而其他学生都在观看, 无法真正参与进来, 小组缺乏合作性。或者遇事一窝蜂, 个人为主, 缺乏团队意识。面对一个主题,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提前规划好, 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 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如何让主题式学习成为真正的研究性学习?我想到了思维导图, 因为它能够对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 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 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条理清晰地解决问题。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 如果教师只是口头回答, 没有进行及时整理, 那么即使教师总结得再好, 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 没有形成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 则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例如,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让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 对思维导图增删, 通过不断讨论和修改来进行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 一次学习也就告一个段落。

案例: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遨游因特网》。经过了5节课的学习, 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于是我增加了一节课《关于网络, 你知道多少》, 对学生如何上网、如何健康地上网进行了一次道德上的升华。

任务布置:请每个小组通过平时对网络的理解和到网络上收集资料, 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教学意图:对于刚接触网络不久的学生来说, 网络是好玩的、新奇的, 可是面对网络的五彩缤纷, 学生容易迷失方向, 所以在这个单元学习的最后, 上一节讨论和总结课,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上网意识和道德观。图1就是学生们在小组中边讨论边制作的思维导图。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删随意, 快乐创作

主题式学习过程中, 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 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明确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 制作出怎样的作品。在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列情况。 (1) 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 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时, 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 于是重新查找, 浪费了很多时间。 (2)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等资料查找好, 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对查找到的资料已完全陌生, 不得不重新浏览, 又浪费了很多时间。 (3) 学生在Word中排版后发现自己收集的内容过多, 或者自己的材料无法进行合理的排版。 (4) 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 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 要重新创作, 事倍功半。

使用思维导图则可以排除这些障碍, 让创作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小组中, 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对思维导图进行增删, 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思路逐步修改至完善。

2.有组织、有计划地协作

托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 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 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面对网络上众多的信息, 学生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 而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可以把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和集中。这样主题明确、内容清楚、层次分明。每个小组的成员就能很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任务, 并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工合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让学生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有意识地构建。

案例: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充实个人博客》的知识目标应该定位在信息资料的搜集、查询和甄别整理上。由于本学期秋游的目的地是杭州, 于是主题便围绕旅游景点杭州而展开, 包括杭州的美食、旅游等。而能力目标体现在探究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在这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 我设计了一个主题:如果我们去杭州旅游, 你准备去游览哪些地方?尝试哪些小吃?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了解杭州, 比如杭州的高校、杭州的旅游、杭州的小吃、杭州的商业, 等等。通过思维导图这个载体, 学生边查找边补充, 在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下, 一张形式活泼、内容具体的杭州介绍图就展示出来了 (如图2) 。

在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中, 可以在原来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直接对有用的资料 (文字和图片) 进行添加。如果觉得整篇文章很好, 可以直接链接网址。这样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性。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 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 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有条理。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

一张好的思维导图胜过文字描述, 让人感受到视觉的直观性、信息的条理性和思维的层次性。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 即使没有电脑, 也可以在一张纸上进行创作, 面对这么多可以使用的思维导图工具, 最后我选择了Mindjet Mindmanager pro软件, 它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制作思维导图外, 还有一个实用的功能是可以播放思维导图, 就像播放PPT一样。在最后一个环节, 学生可以运用它的这个特点, 进行小组汇报, 把收获和心得体会以演示的方式与大家交流。

篇5:利用思维导图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新课程,高效学习

新课标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相比, 在结构、内容、呈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不难发现, 能力考查型题目越来越多, 尤其对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新课程理念落实的关键在教师, 如果能将思维导图策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不仅做到了对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结构的优化, 也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如何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1975年由一个叫Tony Buzan的英国人提出的, 当时他仅仅是想用思维导图来记录笔记, 因为他发现这样不仅迅速而且记忆深刻。后来人们发现它可以帮助进行发散性、结构化思考, 通过文字、图画、线条、颜色, 图文并茂地展示思考内容, 帮助分析、记忆等, 具有组织性思维的作用, 能够把隐晦的思想具体化、明了化。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呢?以绘制图1“思维导图的用途”为例, 首先确定好研究的核心问题, 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 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然后画分支, 不同分支用不同颜色, 用曲线而不是直线。最后在每条线上写上关键词, 而不是一整段话。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思维导图就是要视觉化。绘制思维导图的工具有纸笔, 还有导图软件, 各有利弊。以上介绍的是用纸笔为工具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这种方法理论上需要用图形和不同颜色来画, 但实践中根据条件简化即可, 因为思维导图是一个工具, 只要能帮助我们达成目的, 完全可以灵活运用。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技能, 达到“为学习服务”的目的。这一学习工具能够通过构建学习者的思维框架、激活原有图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这正好与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相呼应。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元认知策略, 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1. 思维导图的笔记功能。

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做好预习、听课和复习笔记, 让课堂高效。课前有效预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在预习时快速阅读每一小节内容, 圈选出关键词, 填到主要分支线上, 并留下一定空间, 以便补充。还可在思维导图上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这种经过意义建构的知识就不容易忘记了。上课时, 教师也可以用思维导图作为板书, 指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记笔记。用这种方式来听课和记笔记,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学生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 通过颜色、图形的方式呈现课堂内容, 提高听课效率。同时, 这种方式也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因为只要一看思维导图就可以看出双方的思维障碍所在,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另外, 这种方式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比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中, 通过绘制图2“电离平衡”思维导图可将“电解质的强弱”“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剖析得很清楚, 这不仅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弄清楚, 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并加强他们的记忆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回顾总结, 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2. 思维导图的诊断、评价功能。

思维导图可用于师生诊断、评价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后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观察所画思维导图的节点数目和分支的长度就能看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它可以让教师一眼看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程度和思维特点。思维导图还显示联想链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断裂的区域, 这个方法可以给教师一个清晰而且直观的图景, 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态。

另外,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 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当他把自己的图与教师或同学的比较之后, 原本含糊不清的问题就会变得明朗, 并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3. 思维导图的审题功能。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尤其是对“接受、吸收、整合信息能力”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有充分体现。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思维导图凸显关键词, 不仅有思维的广度, 也有思维的深度。面对题目信息, 敏锐全面的观察是先导, 结合现实生活、生产实际或科学实验发现问题、甄别和筛选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是重点, 将获得的有效信息与已有知识正确地建立联系、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关键。利用思维导图分析题中文字、图表等蕴含化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信息, 既省时又简洁, 经过整合后, 再用恰当的化学用语阐述, 无疑是训练解题能力的最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博赞 (Buzan, T) , 张鼎昆译, 《大脑使用说明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3

篇6:活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效率

上个世纪60年代之际,英国著名的心里学家东尼·博赞在著作《放射性思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思维导图。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方法,并且我们有能力自然而然地运用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图形技术,它能从中心主题向外展开关联性的分支,配以关键词或图形等来标示每个分支,是放射性思维得以可视化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合作交流。

新课标强调了在以交际为中心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合作交流尤为重要。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上Unit6 My e-friend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讨论有关Mike的信息,笔者出示了图1的思维导图。

学生之间运用这种扩散性思维导图进行交流,互相启发学生脑中已有的有关Mike的图示内容。看着思维导图,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知道如何去说。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这种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对话支架,让学生尝试着运用它来进行同桌、小组、小团体的交流合作,相互启发思维,让学习更加有效。

2.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阅读短文。

东尼·博赞认为:思维导图的形成需要阅读者主动地去寻找关键词和中心思想,这样可以极大的加快阅读速度,所以它可以成为快速阅读工具。在译林小学英语五下Unit7 Chinese festivals教学中,笔者出示了图2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使用。

看着这张内容结构思维导图,学生立刻就能明白这篇文章中心词,也就是关键词是:“Chinese festivals”,它们分别是:“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 Ninth Featival”。而文中关于这四个节日主要的讲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When is it?What so people usually do?和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the festival?”那么学生只要找到四个节日中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完成了这篇文章的自主阅读。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技巧。长期的训练下去,学生的快速阅读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3.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的课文内容复述。

在新课文的小结部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材料的印象,另一方面,这种对学习材料的深度加工可以增加学生长期记忆的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完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后,带领学生运用图3一起总结回顾。

看着这张内容思维导图,学生对想要复述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

S:It is Saturday morning.My mother is cooking breakfast.My father is cleaning the car,I am helping him.My sister is sweeping the foor.Tim is sleeoing.Ben the dog is sleeping too.In the afternoon...当然学生可以将其改成用第三人称单数来复述课文的内容。

这张图将课文中关键的知识概括组织在框架上,它把学生的主要经历集中在重点难点的学习中,而不必浪费时间在哪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面,让学生能迅速准确的记忆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笔者通过研究小学英语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得出结论:思维导图为《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即“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提供了很好的策略,思维导图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语言合作交流、快读阅读短文、课文内容复述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知识输入和内化的工具,对小学生新旧知识的掌握与融会贯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若能有效用思维导图,将会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影响。

摘要:文中笔者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念,探索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有效用思维导图,将会对学生在语言合作交流、快读阅读短文、课文内容复述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帮助和影响。

上一篇:成语全下一篇:刑事案件被害人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