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国文化

2024-06-14

展示中国文化(精选6篇)

篇1:展示中国文化

中国年俗文化展示活动主持词

主持人从升旗台一左一右上台(做拱手作揖状)冯:过年好!谭:过年好!

冯:祝你新年吉祥如意!谭:祝你新年恭喜发财!

冯: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一些特定时节的祝福语,你们知道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吗?

(春节、过年)

谭:是呀,在中国多姿多彩的节日里,春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为世人周知的传统节日。

冯:说到春节,还要追溯到它的起源。新年习俗定型于汉朝,到唐代时,春节转型为娱乐型的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欢乐节日,人们借此破除迷信、祈福,祝愿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谭: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对于春节的观念似乎逐渐在淡化,为了使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至于流失,为了更好的探寻和继承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在寒假进行了一次“学中华年俗文化”的实践活动。

冯: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我们知道了许多中华年俗,其中有贴春联;猜灯谜;包饺子、元宵;挂年画、送压岁红包等等,老师和同学们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年俗作品呢。

谭:今天,我们就请各班的学生代表将这些年俗文化作品一一进行展示。

挂年画

冯:年画是由古时的门神画发展演变而来的,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岁末春初,万象更新,人们将红火热闹,五彩缤纷的年画往墙上一贴,顿觉四壁生辉,喜庆气氛扑面而来。今天展示的四幅年画是3.3班郑乐晨、6.2班尹文文、6.4班魏文佳、孙雪梅等四位同学。

包饺子、吃元宵

谭:扫房、年夜饭也是春节的一个重头戏。春节饮食丰富多彩,南北风格各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元宵和年糕。人们一般于除夕晚上包好饺子,到零点煮食,取其“更岁交子”之意,盼望年年有余,富足安康。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来自4.3班的同学。

猜灯谜

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吃元宵、猜灯谜,也是中国人过年的必不可少的节目。它将灯谜结合赏花灯,变成许多人可共同参与的猜谜游戏。今天各个班的同学都做好了灯笼,准备了灯谜,形状大小不一的灯笼,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谜语,真是让人目接不暇呀!同学们,课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做猜灯谜游戏吧!

贴春联

冯:说到春节,不能不提贴春联。贴春联是过年的一种文艺形式,人们常常在年三十贴春联,有雅兴的人甚至舞墨挥春,春联一律用红纸写。分为上联、下联还有横批,贴春联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心愿。

谭:据说最开始的春联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又称为桃符,能起到驱鬼辟邪的作用,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纸质春联。

冯:现在展示的两幅春联是由夏兴奇校长和吴道东主任书写的,代表着老师们对株董路小学以及全体同学们的期望与祝福!

谭:吴主任书写的春联是:上联(学优才赡凭修炼)下联(海阔天空任展为),寓意为:知识是学来的,有知识、有才学走遍天下都不怕。让我们用掌声对吴主任表示感谢!

冯:夏校长书写的春联寓意更为长远、深刻,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夏兴奇校长亲自为大家解释这幅春联的意思!

红包大派送

冯:同学们,你们过年拿到红包了吗?今天,我们的校园里有两只小黄鸡来为同学们发红包了。不过,只有上交了寒假作品并获奖了的同学才能上台领取哦!下面请刘书记宣布寒假实践活动获奖学生名单。请念到名字的同学上台到小黄鸡手中的盒子里抽取红包!

结束语

谭: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演变和发展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程,中国文化的进步。

冯: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了解年俗文化,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中华优秀传统,将中华之文化精髓发扬光大!

谭:今天的“中华年俗文化展示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展示中国文化

2014-1-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现场。

中国文化报记者喻非卿 陈曦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李珊珊报道:由文化部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文化展示周”1月19日在北京石景山体育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出席开幕式。

展厅由“序”和“笔墨绘春”“张灯结彩”“舞动春风”“雕福塑瑞”“锦绣前程”“点石化金”“品味醇美”8个单元构成。集中展示与年节文化密切相关的剪纸、年画、灯彩、风筝、面人、泥塑、香包、织锦、陶瓷、漆器、茶叶制作等近80个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郎志丽、吴元新、高凤莲等80多位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精湛技艺。

篇3:展示中国文化

关键词:当代艺术,社会,艺术表现性,世博,创作,现实文化

历史就像是一面墙, 阻隔我们回望过去, 现实就像是一层雾, 模糊我们展望回来!当代艺术在我看来是挺缺观众的, 但正真意义上最需要的是那些真正与艺术家想法契合, 理解艺术家思想精神的观众。在我眼中看来真正的当代艺术不是那些跟风搞行为艺术, 不是那些用技法取胜制造市场艺术产品的艺术, 而我觉得是那些真正能从社会现实问题引发深思的当代艺术作品。最近看了一部电影, 名字叫做《永恒时刻》, 电影描写的生活很平淡很真实但是感觉真的很细腻, 女主角拉森太太在一次无意机会获得了一台相机, 这台机器让她开始用新的视觉去看待整个世界, 同时是讲述通过一部相机记录下当时的社会和当时的文化, 于我之所见, 这部电影好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画面和剧本, 还在于它能够用艺术的方式向观众展示那个年代的文化, 记录了那个时代文化特征, 让大众了解到了一战时期社会的真实情况。当代艺术也是如此, 记录这个时代的现实文化。要让观众去了解社会, 就必须把当代艺术做好, 当代艺术肯定是需要有观众, 要不然文化与艺术就不能很好结合, 一切都只是“精神空楼”。

首先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当代艺术,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当代艺术这个词逐渐使用, 这个词与社会的文化发展变化和政治环境有关。在每一次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时候, 艺术家的内心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艺术家都是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去关注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切, 在作品中充分表现出中国的现实和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 艺术开始介入到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当中。当代艺术不仅仅只是属于架上绘画的一个范畴, 他是一个整体的艺术, 从绘画到电子, 到摄影, 到录像, 到装置, 到设计, 是一个文化体系, 与我们的环境艺术我们生活的空间都有很大的关系, 与整个商业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是一个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激情碰撞摩擦出来的火花, 各种想法交织油然而生的一种当代艺术, 反应画家用这个时代的工具去记录这个时代的文化, 它肯定是需要观众的。当然物质的东西丰富了精神的产物当然不能少, 现代这个社会, 人们的财富多了人们的眼界自然就高了, 需要精神方面的享受当然也就高, 当代艺术如果不是一种多种形式和文化的艺术, 则它就不能去吸引更多的观众。

我们中国早期的绘画、诗歌、哲学传统, 都有一个共性, 就是追求“意境”, 强调“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境界, 有些人感受的到, 有些人不能感觉到。当代艺术的艺术性由于它的所在的这个时代的特殊性 (一个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 , 已经有许多的艺术表现性, 我们无法用一种方法去表达艺术的想法, 但我们都希望这些艺术能让观众所感觉到。

“一个巴掌拍不响”, 如果只是艺术家一味地来欣赏自己而没有观众, 那对艺术家社会文化的思考就无人能理解。当代艺术之前的现代艺术包括之前更早的艺术, 由于我们面前有了这么一个例子在前面, 对艺术是什么和自己对事物感觉上的把握, 成为艺术家能否提升出自己的艺术性表现的关键。现在的艺术性事实上已转换为去表现当代的一种文化性, 画家用自己的作品去揭露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也就是当代艺术不只是画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不只是一种绘画性, 也不是纯粹美的视觉上的享受。当代艺术的艺术性, 如果没有当代艺术这个时代的文化性载体, 是无法凸现它的艺术性的。刘小东的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他的画三峡新移民, 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他的这幅组画, 虽然称不上写实的佳作, 但是至少这副画的感觉真的很到位, 很真实, 不是传统意义的写实, 表现了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他的目的就是想让观众对这些社会现实有所思考。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 呈现出一个国家的伤口和一个艺术家的无言的立场, 对社会问题有着发人深省的阐释。而且在刘小东这幅组画背后有一部叫《三峡好人》的电影去诠释它,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贾樟柯, 他们共同的想法就是想通过自己的画面和镜头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三峡移民背后的无情搬迁, 让更多人或观众去关注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美术史书上是这么评价刘小东的:刘小东的艺术是最早为社会所知的玩世现实主义的艺术, 他以放弃理想主义的态度, 富于现实敏感性的绘画天赋表现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精神状况, 为历史留下一种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佐证。贾樟柯觉得因为中国这些年一直处于变化, 三峡这次的工程的拆迁是用旧的想法去考虑, 很少关心城市的未来。这种当代艺术的表现方式很多, 不管是电影还是绘画作品, 但目的只有一个, 去反映社会的现实。

世博会, 我觉得就是一个当代艺术品的展示会成功典型, 他不仅赢得了很多的观众, 也恰恰好的反应了一个时代的当代性, 它至少是成功的, 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当代的文化。让我明白世博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 经济实力的展示, 也是艺术创意的大舞台。除了一些实在贫穷的小国, 只要是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馆, 当代艺术的元素可以说无处不在, 把世博会比作成各国当代艺术的联展一点都不过分。世博会与艺术有着必然的联系, 看世博会的过程就像是在看当代的艺术展。通过艺术家们的建筑, 摄影, 录像, 等一系列的装置, 去展示各国的不同的文化, 真正做到让观众回味无穷。在世博会发展史上, 艺术是一个很重要部分。世博会所搭建的坚实平台, 为当代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可以让全世界的观众欣赏来自各个国家的当代艺术。同时, 世博会上的艺术展示和艺术活动也有力地推动着世博会的发展, 让世博会的举办更成功。因此, 当艺术与世博相遇, 创造出的是一个共赢的局面。这更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代艺术一定是需要观众的认同, 这样会对社会文化有所发展。中国馆用了很多表现形式去展示了我们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在世博法国馆外面有个旅法中国画家的画, 他的名字叫严培明, 在世博法国馆外的一系列的儿童油画肖像都是他画的, 他曾说:“他想用上海小孩的面孔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表达对上海未来的期待, 他觉得可以借世博这个机会让文化交流的作用更加的突出”。

当代艺术要有杰出的创造, 必须更多的是创作, 我们为什么要去进行一件艺术品的创作, 是需要观众去理解我们的情感, 艺术家就是感情的宣泄体, 首先是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 本人认为一件没有带入感情色彩艺术作品都将会是是索然无味的。艺术行为作为情感的描述, 从古至今就已经具备了, 当然可定包括当代艺术。如何不落后于潮流和时代, 与当下的人文精神相佐证, 就需要我们不仅仅是着眼于表面的动人效果, 更要注重艺术创作的状态。创造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积极的意义,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也会让艺术生活充满乐趣。北京798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虽然现在的798不像起初的它只是画廊一种性质的地方, 现在变成一种创意产业, 里面一切活动都和艺术市场和商业有关。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 是因为当代艺术, 带动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产业发展, 如影视、摄影、装置、娱乐等, 艺术品的开幕和拍卖经常邀请许多明星来参加活动, 都是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代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欣赏模式, 总是需要不停的变换方式去吸引观众的眼球。

很多的当代艺术不为人所理解我觉得是因为, 文化的差异性太大, 也许有些当代艺术是想表现现实主义, 但很多观众所在区域都接触不到社会最真实的情况, 他们根本不了解作者真正的表达是什么, 因为他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不接近真实, 在观众眼中很多离他们很远的地方或地区的情况他们绝不可能了解, 所以他们不能理解作品真正想要表达什么。它有的时候太超前, 所以大众不太能够理解它。所以艺术家在心里会有些痛苦, 因为它不被人理解, 但是他还得展示给大家看, 所以这时候有些艺术家感觉创作比较尴尬, 这也是一个阶段。但其实有时候当代艺术很多作品真的很难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抄袭跟风的现象太严重, 也不知道作者想表达出些什么, 观众从画面得不到任何讯息, 很多人只是抄袭了一种形式一种技法, 而创作思路并没有管, 观众只是觉得很无聊, 这也难怪很多作品缺乏被认可, 缺乏创作力。

在最近十几年中, 中国当代艺术彻底融入了全球的展览和艺术市场的系统之中。中国当代艺术不只是展品和商品, 它应该成为与科学, 宗教和哲学一样能够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生积极影响的领域。当代艺术它不是需不需要观众的问题, 是如何让更多的观众去关注这些作品背后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下.北京大学出版社.

[2].吕澎孔令伟《回忆与陈述——关于1949年之后的中国艺术和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3].易英.《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4:展示中国文化

为此,我们专访美国ICN电视联播网(电视台)董事兼副总裁孙太泉先生。作为中国资深电视制片人、导演、国际电视艾美奖终审评委,孙太泉曾任广州电视台办公室主任、文艺部主任、新闻频道总监、广州音像出版社社长。孙太泉现在很繁忙,每年回国两三次,走出去后,回头看东西方文化有很多的差距。他表示,要真正走出去必须要本土化。“不能够挂个卫星上天,办个网站就认为走出去了,这样只是单纯的走出去,并没走进去。真正的走出去,一定要本土化,一定要接地气,不接地气、不本土化还是空中楼阁。”

和睿智的人谈理想,是一件难得而又爽快的事。在孙太泉回国工作间隙,我们采访到了他。品下一口清茶,听他娓娓道来,从发展国内电视台的职业生涯到操盘海外华人电视媒体的经历,似乎是没经过任何酝酿,孙太泉便出口成章,嬉笑怒骂,有趣而深刻。作为一名文化参与者,他将“传递中国的声音”作为内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从出色的职业军人到电视片获奖专业户

孙太泉的人生经历可以用两个20年,三个阶段来概括。第一个二十年,军旅生涯阶段。1968年,15岁的孙太泉参军入伍,由于军事技术过硬,再加上业务素质高,孙太泉进步很快。他17岁当排长,19岁当连长,27岁当营长,后来从野战军调到总参,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团职干部,这在当时的总参乃至全军都是不多见的。

1988年,孙太泉转业地方。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军营,从此人生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刚开始,组织安排孙太泉转业到广州市公安局当处长,这似乎专业对口。但生性喜欢挑战和创新的孙太泉考虑到,自己的青年时代是行伍生涯,想在未来换一种生活方式和职业。恰逢当时广州电视台刚刚成立,亟需人手,正在招兵买马,于是孙太泉就转业到电视台去了。一步跨界,角度转换,从此孙太泉开始了精彩人生的第二个二十年——电视人生涯阶段。

工作不久,时任电视台办公室主任的孙太泉成为电视剧《商界》总制片。对于孙太泉来说,制片工作是个新的挑战,怎么会让他去干?原来,这部电视剧是由广州电视台投拍,在拍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剧组在韶关拍了一半拍不下去了。眼看投资要打水漂,台长点兵,要孙太泉临危受命。来到剧组,孙太泉看到这里是一盘散沙,他拿出军队作风,雷厉风行,令行禁止,重新搭建摄制组,并且把队伍拉回广州,3个月后片子拍了出来。这是内地第一部放映改革开放后国企改革的长篇电视剧,一经播出受到广泛好评,获1990年度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第二年,他担任制片的电视连续剧《外来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再获第12届飞天奖。

不仅仅是电视剧,在纪录片制作方面,孙太泉也颇有成就。1995年,柬埔寨政府要拍一部反映柬埔寨的象征,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的纪录片。当时日本和法国摄制组也要拍,经过激烈的竞争,最终由孙太泉带队的广州电视台拿下。片子制作好后,在国际上反响很大。以宏伟的石结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壁画著称的吴哥窟第一次展示给世界。不但如此,孙太泉他们还帮助百废待兴的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建了一座有线电视台。2000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柬埔寨,中柬两国不约而同将这套纪录片制作出中柬两种语言的版本,作为本国的国礼互赠对方,成为文化外交的一段佳话。

而由广州市外事办和广州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三十三集电视纪录片《姐妹城市姐妹情》1999年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中国彩虹奖”文艺节目二等奖,2000年获得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颁发的第二届电视纪录片“中华荟萃”评选一等奖。这同样也是孙太泉的杰作。

当时,广州和全球11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孙太泉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广州小姐出访十一个友好城市,与各友城的小姐相会并发生的故事为切入点,介绍这些外国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等情况,特别是普通人的生活内容。11个女孩子,到各自城市的市民家中生活一个月,开中国电视真人秀先河。在最后一集中,活动达到高潮,十一个友城的小姐汇聚羊城,广州酒家喝早茶,品粤菜,学煲汤,在白云山放和平鸽。通过她们与广州小姐的互动,22个佳丽宣传广州的建设成就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新貌,极大提升了广州的国际形象,专家在点评会上对该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片子题材新颖,切入点好,很有创意。

躬耕电视文艺事业 经国内综艺节目风气之光

二十年间,孙太泉策划、制作、播出各类综艺晚会1000余台,电视栏目100多个。他在电视文艺节目的贡献,也为行业所津津乐道。1990年孙太泉任广州电视台文艺部主任。他的目光从珠三角移开,投向广阔的中华大地。

上任伊始,他就把全国30个省会电视台的文艺部主任汇聚广州开会,研讨未来发展。第二年,他又组织全国一百多个电视台的文艺部主任在广州参观考察改革开放成果,并且南下到澳门参观资本主义的电视节目是如何做的。第三年组织北上去朝鲜参观考察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制作。这些活动让内地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第四年,孙太泉举办了《神州游》大型电视节目,全国范围内44个地方电视台参加,像接力跑一样,各个电视台各地主持,成为当年最受欢迎节目 。并且成立于由广州电视台牵头成立的全国城市台协作体,在此基础上,他发起了百台音乐聚会,全国一百二十家地方电视台参加。他要求每个台要有自己的台标、台旗,台徽,在广州台花果山上集中展示。在那个时代,很多地方电视台连台标概念都没有,许多台就此有了自己的台标台旗,台徽。这次活动开风气先河,一连做了十几年电视音乐,直到孙太泉离开电视台。

nlc202309042032

在管理上,孙太泉率先实行制播分离,现在看来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那时可谓石破天惊。经过重估分工,整个广州电视台文艺部三十多个人成立了二十二个公司(节目工作室),每人一摊事,各自为战,包产到户,盈亏自理。这些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员工的聪明才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年营业额近亿元,在那个连摩托车都不常见的年代,不但员工都开上了汽车,也为孙太泉组织全国性的活动积累了实力和资本。

在节目形式上,孙太泉提出电视文艺就是大众娱乐,在电视中开展游戏节目,演员和观众、嘉宾真人互动。引得其他电视台纷纷发出惊叹,文艺节目还可以这么做?1991年,广州电视台《屏中缘》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最早的相亲节目,在节目中参加征婚的人员自由报名,免费录制,而电视台挣广告费。

与此同时,孙太泉注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他在《中国电视》等专业杂志发表一系列专著,其中在《电视文艺晚会机位的设置》中针对以前摄像机定位向心式摄制的做法,提出还要放射式,镜头不光对演员也要对观众,抓反映,抓互动,引起业界广泛争议。广州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孙太泉开辟《阳光青草地》栏目专门推出新人,现在知名的流行歌手从毛宁、杨钰莹、甘平、火风到李春波等一大批广州流行歌手都是经过这个节目推出来的,一炮打响最后走向全国舞台。

加盟 ICN电视 打造电视全媒体平台

2009年,孙太泉调任广州音像出版社任社长,当时广州音像市场发展迅速。考虑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业,他联合当时广州7个最大的音像公司,联手推到美国去。其中就有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公司总裁李燕女士。说起“俏佳人”,它是一家集音像发行、汉语和武术推广、原创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网络新媒体、海外文化交流以及演艺事业于一体的国内音像界屈指可数的知名传媒企业。尤其是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业绩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出于对总裁李燕女士理念的认可和企业未来发展以及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良好预期,孙太泉毅然加盟 ICN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任副总裁兼美国ICN 电视联播网副总裁。

2009年有着10年文化海外传播经验的俏佳人传媒完成了对美国国际卫视电视台的并购。这次交易能如此迅速完成,其一大幕后推手,便是当年6月12日美国进行的电视数字频道改革。全美模拟无线信号全面改为数字信号,同时全美收看无线电视不再收费。这一改革,结束了美国50多年来付费收看电视的历史。北美四大电视公司,纷纷跑马圈地,俏佳人抓住这个时机,构建起中英文无线电视联播网,“以前在美国,无论是卫星频道、有线频道还是无线频道都是要收费的。美国家庭每个月最少得为看电视花费30美元,发生经济危机后,美国人已经不愿支付这笔费用了。”孙太泉说,现在美国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广告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俏佳人传媒正是提前看到了无线电视的巨大市场价值。

目前,ICN国际卫视的无线频道可覆盖7000万美国人口,无线信号主要覆盖的城市是纽约、洛杉矶、旧金山、休斯顿、西雅图、达拉斯、奥斯丁七个城市。ICN手机移动台在全球(WIFI)均可收看。面向美国主流社会全天24小时播放以中国大陆元素为主体的中英文节目。孙太泉表示,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中国是一个媒体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媒体强国,缺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媒体。“要改变这种大而不强的状态,就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在多年的海外市场发展中,许多华人电视台逐步了解和熟悉了海外传媒领域的运营模式。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严格意义来说,这些台从地理位置上看是走出去了,但从文化传播上看还没有真正走出去。所以,我们要走出去需要一个大的平台作为支撑。”

当前,传媒业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孙太泉认为这是实现传播能力跨越式提升的良好机遇。只有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和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和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才能在新一轮传播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在这方面ICN电视联播网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孙太泉介绍说,在运用新媒体技术方面,ICN国际卫视建设了多个微信群, 每个主要城市都有,点对点服务观众。电视是夕阳产业,但互联网电视是朝阳产业。ICN国际卫视下一步将发展互联网电视,将生产自己的网络电视机顶盒,在机顶盒设置上,发挥自己的特长,不搞同质化,尤其是在家庭娱乐方面将会有独到之处和新的突破。

中国声音美国表述:接地气尊重当地文化

作为北美第一家既有中文又有英文以传递中国文化为主的全媒体平台,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孙太泉总结原因有三条: 一是真正发出中国声音,而且是中国声音要美国表述。如所有影视剧和栏目都要英语翻译,而且重新按照北美观众的口味剪辑包装;二是还要看文化习惯,由北美观众喜欢看现场,原汁原味的体会,不喜欢听别人讲;而我国观众喜欢旁述,喜欢总结处理,这就是地缘文化造成的; 三是要接地气。多年来,ICN卫视坚持每个月都有接地气的大活动。比如2012年开播的《星光灿烂》节目,相当于内地的星光大道,平民大众都能上,线上线下互动,吸引大众参与,打破电视高高在上的格局,让平民、“草根”都能上电视过把瘾。

中美混血美女杨梦迪是ICN国际卫视《星光灿烂》的选手,她从这个舞台起步,走上她的人生艺术之路。2015年初,杨梦迪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和ICN联合举办的《星光大道》北美海选总决赛,脱颖而出并获得进入央视《星光大道》的机会,并一举夺得5月冠军。首次来中国,杨梦迪坦言,是ICN帮她打开了第二个世界的门,让她实现舞台艺术的梦想,是孙太泉老师给她这么好的平台和机会。

2015年2月3日,ICN在好莱坞环球影城组织拍摄了《洛杉矶快闪》,作为总导演的孙太泉运用16台摄像机,依托影城的现有条件,在两个层面的空间把快闪拍得气势宏大、激动人心,参加现场拍摄的群众情绪激昂、热泪盈眶。这个快闪节目在新春期间中央电视台1、2、3、4套播出100余次,网络点击率达1500多万次。

nlc202309042032

ICN每年在北美都举办电视春晚和“欢乐春节”系列活动,这已成为北美的品牌项目。2013年11月1日,成功的举办了“冯小刚好莱坞星光大道手印礼”活动,冯小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的中国导演。2015年8月15号,将举办“中美小天使大赛”,届时来自中国100多位孩子会与100多位美国孩子同台竟艺,评选出六个艺术门类的“小天使”。

异彩纷呈:中华旗袍快闪真人秀游在美国

2015年以“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落实两国元首人文磋商机制”为目标,美国ICN国际卫视继续前行,主办了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活动。孙太泉重点介绍了两个项目。首先是中华旗袍节与行为艺术快闪活动,通过旗袍演绎时尚潮流,让流动的文化艺术传递一带一路的中国梦,让美丽与和谐的完美结合传递世界和平的音符。一带一路中国梦,世界舞台秀中华。

旗袍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的服饰文化特征,被誉为是中国的“国服”。孙太泉指出,旗袍以它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在被世界接受,此次活动希望通过中华旗袍的外交魅力演绎时尚潮流,以此促进各国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

2015年9月13日,首届中华旗袍节上百名身着中华旗袍的佳丽将亮相纽约, 参加者不分年龄、种族,只需自信展现旗袍之美。孙太泉把这次活动总结为四个最:最佳时机,全球媒体关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美民间文化交流日益蓬勃;最高平台,纽约时代广场,营造轰动国际的文化事件;最美展示,百名佳丽身着旗袍在世界的舞台亮相;最新技术,融媒体传播“快闪”——通过线下活动与线上传播,扩大中华旗袍节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听着孙太泉的描述,在我们眼前展现出这样一副活动前景:约100名穿着旗袍的佳丽,将在“世界的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进行一场轰动全球的旗袍秀。首先,被分成若干组的佳丽将从纽约的各个地标,包括联合国、第五大道、中央火车站、帝国大厦等汇聚到时代广场。当音乐响起,一群身着特制旗袍的舞者,将在欢快而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之中起舞,吸引游客的眼球。接着,佳丽们将分组展示各具特色的旗袍之美。

之后配合中华旗袍节和全纽约刮起中国旗袍热的东风,ICN将邀请在纽约本届旗袍大赛获奖的佳丽,在纽约举办一场“中华旗袍纽约之夜”舞会。通过传统与时尚、美丽与和谐的完美结合演绎中国文化时间。

而第二项大型活动是ICN在去年举办的大型真人秀活动《游在美国·探索66号公路》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性格”圣贤系列纽约画展暨“中国水墨·美国印象”采风活动,于2015年9月16日横穿美国东西部自驾采风之旅。

去年的活动以自驾游的形式于7月16日从加州出发,沿途历经十多天的长途跋涉抵达终点芝加哥。素有美国母亲之路称号的66号公路横穿美国八大州(加利福尼亚、内华达、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俄克拉荷马、密苏里和伊利诺伊),是美国历史文化的缩影。《探索66号公路》真人秀活动以“行走”的独特方式,将66号自由之路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而这次更有所突破,从纽约到洛杉矶,横跨美国东西部,体验美国多元风情。如歌如画的山川河流、宁静荒芜的原野沙漠、疯狂飞奔的马匹牛群……集中了繁华性感的现代都市和秀美壮观的自然景观,参与者将流连于遍布溪流、草地和森林的山谷,徜徉于高山湖泊与沙滩湿地间,用视频、文字和图片等不同形式真实记录这一切。届时将邀请司马南等文化艺术名人全程出席,必然成为中美交流的盛会,在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实现中美人文交融。

|作者王冠毕业于辛辛那提大学艺术学院,记者、主持人、剪辑师,曾参与《国际文化小天使大赛》等栏目制作。

篇5:展示中国文化

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了所谓的电子时代,作为第三代生产力的智能生产力便成为了生产力的代表形式。区别于以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及工业大生产为代表的第二代生产力的经济生产与文化艺术的对立分离的特征,第三代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之一乃是“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以及由之产生的当代文化经济一体化趋势。它要求人们重新去认识文化的经济功能和经济的文化含量,进而在文化与经济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引发出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目前,文化产业在欧美的经济结构与文化建设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与经济的二位一体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众多的文化问题及社会问题。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其先天秉具的对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嗜求,的确会存在于实践中操纵了文化的方向,使文化沦为经济的附庸的潜在危险,从而使得文化之维中的本有的祟高感与神圣感不断地被浸蚀,精神的价值诉求与理想的悬设在大众被全面激起的肉体和感官的欲求面前悄然隐退。人的异化,物的僭越,法兰克福的哲人们如本雅明、阿多诺等正是看到了文化工业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文化工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批判。

不仅如此,面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对于如中国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欧美的文化产业的全球扩张还从某种程度上带来了新的文化殖民主义。我们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并警惕其消极影响的问题,而且交织了应对外来经济与文化双重挑战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形态基本完成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产业结构日益趋于合理,各产业形式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迅猛。就文化产业而言,各种文化市场逐步建立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令人忧虑的是,与欧美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低,管理经验落后,所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上至政府、社会,下至企业、个人的一种共识。基于此,关注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应对文化产业所提出的崭新的时代课题,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学界与研究界无法回避的时代责任。

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战略及艺术保护”的结项成果,《跨越世纪的文化变革--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研究报告》正是在这一思路下所进行的`学术尝试。这本书可以说是盘点我国当代文化发展状况,标示我国文化产业研究前沿水准的开风气之先之作。

《报告》立足于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现状的宏观评析及对具体文化产业的微观研究,在体例、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力求出新,进而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话题,并且针对中国的现实予以回答。贯穿于全书之中的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全景的鸟瞰式介绍可称的上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状况的一本全息相册,使得读者很容易穿纷繁复杂的文化表象,获得一种全面而不流于浮泛,具体而不失梗概的立体而鲜活的印象。其内容涉及到当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既有文化思潮的深入剖析,又有文化形态的具体描述,内容全面而详实,语言通俗而生动,形上的理论概括与详实的细部分析的结合,使得本书的学术气息浓厚却不枯燥乏味,通俗易懂而又内蕴哲思。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该书都称得上是一本沉甸甸的学术著作。“沉”不单单是指它的煌煌六十万言、四百五十多页的容量以及大十六开的装帧所给我们的质感,更重要的是撰写者所赋予它的那种追求沉稳详实、言之有物的文风的学术旨趣,这同它的沉静朴实的深蓝色的封面可谓相映成趣:表里如一,不事张扬。

★ 中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论文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论文

★ 宝鸡民俗文化产业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

★ 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障碍思考

★ 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思考论文

★ 对中医发展的一些思考论文

★ 新经济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 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思考论文

★ 大数据背景下成本会计发展思考论文

篇6:展示中国文化

摘要

展示设计是一门跨度大、涉猎广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繁杂的专业内容难以形成系统的认识体系,对学习过程中造成困扰。此论文便从“视觉文化符号”出发,通过以点破面的方式进行学习与研究,为展示设计这门学科提供较为系统、清晰的学习思路。论文将以2010世博会中国馆为例,通过对“视觉文化符号”的研究分析,由点及面,逐步解读一些成功的展示设计方案,从外建、空间,再到色彩、导视,一步一步抽丝剥茧,将一座成熟的展览馆还原到设计师最初的构想,达到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看设计。设计和文化二者在展示设计中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其体现的形式意味与文化意味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所以,当前提出的此课题——通过“视觉文化符号”来解读现代展示设计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对展示设计的学习具有高效、系统的学习意义。

关键词:展示设计、视觉文化符号、中国馆

引言

展示设计从学科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种新兴行业,但究其历史渊源,其实它一直存在,但因为定位的模糊与其他专业的重叠性、相似性,一直没有独立形成理论,一直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之间摇摆不定。但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博览会、工商展览会发展蓬勃,卖场和商场的发展趋势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精致化。这门相应对口的应用型学科——展示设计,从独立开始走向成熟。现在,展示设计的主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品牌文化为主体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第二,以商品内容为主体的贸易展览会;第三,以文化内涵与时代要求为主体的博览会;第四,以历史底蕴为主体的博物馆等。无论哪种形态的展示设计,都有其围绕的“核心元素”,在这里,我们称之它为“符号”。通过将符号的意味有创意的设计形式语言,或者说是通过恰当的视觉表现手法传递符号信息,这种符号与形式的融合创作,最终呈现给大家的是蕴含文化意味的形式语言。接下来便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例,分析“视觉文化符号”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为大家提供一种系统、便捷的学习方法。

一,正确认识和使用视觉文化符号

文化符号,广泛来讲,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但这种“标示”的形成,具有非常高的标准与要求。一般情况来说,符号的形成必须经过历时的积淀与验证,成为一个被大众普遍认同的标识。这个标准不是唯一,但却是文化符号形成的最常见形式,例如众多历时文化符号——唐诗、宋词、瓷器、青铜文化等等。这种情况在现代大数据、文化交融的时代得到改善,便捷、迅速的信息交流为当今环境创造出许多爆炸式符号现象,很多符号短时间通过网络的传递得到爆炸式推广并被大众了解、接受,例如游戏文化、电商模式等等,这些旗帜鲜明却异常年轻的符号同样被普遍接受,大众对其的认识度丝毫不弱于经过历时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展示行业被广泛运用。

文化符号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并且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往往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而展示设计的创作离不开核心品牌意识,而传递品牌意识最好的方式便是运用好品牌文化符号,因为符号是对这个品牌文化的高度精炼与浓缩,能最大程度的代表和体现其文化意味,具有代表性。

作为一名设计师,学习使用符号学工具,会使设计更具效能,同时,优秀的设计也是由符号元素构成。设计师通过挑选、组合、转换、再生这些元素,汇集思想,创造出受大众共同认可的品牌符号。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成为一场视觉文化符号的盛宴,20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文化符号在这里汇集,造成了深远影响,也提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验证了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可以想象,视觉文化符号的运用和设计的结合是世博会展示设计在今后一段时间永恒的话题。二,视觉文化符号在中国馆的运用

(一)“东方之冠”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理念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从这口号来看,我们能捕捉到其中关键词“城市发展”、“中国智慧”。很显然,我们光从这两个词组便能领会到设计师最终的意图——这必将是一个将中国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展示设计项目。那么设计师何镜堂先生是怎样在这两个词组间擦出火花,让人眼前一亮的呢?带着这样有趣的疑问笔者兴致勃勃的开始了探索。这一探索过程便发现,何镜堂先生团队对中国符号的巧妙运用真的异常胆大、不拘一格。

首先从中国馆的整体造型来看,熟知中国文化的人一眼便能联想到中国的青铜器——鼎,但仔细一看,又酷似一顶古帽,厚重、大气磅礴,一股历史气蕴扑面而来,极具中国文化特色。最终这所标志性建筑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已然成为上海的一座永久性、标志性的建筑。

从第一眼印象传递的信息来说,它是成功的。大气的斗拱结构和外观造型既让人领略到“中国智慧”,又不失时代气息,现代展示手法与建筑理念也恰当的突出了“城市发展”的主题。

“东方之冠”主体造型凝聚了诸多中国文化符号,但繁而不乱,各相补益,相印争辉。这份统筹与设计能力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通过研究调查,中国馆主要融入的中国元素如下图:

(二)、从展馆外建看文化符号的运用

1、“回”型结构

中国馆的空间布局同样值得考究,整体空间秩序由“规”和“回”两部分组成,这种建筑理念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将这样的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与现代工程技术结合起来,使力度美学与结构美学统一一体,在体现国际建筑设计理念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看见设计师在每一个中国符号的运用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巧妙设计、有机融合的,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并不是生搬硬塞。文化符号的代表性使它在展示设计对形成品牌文化意识具有很大帮助,但必然需要经过设计师选择、提取、凝练、转化,决不能脱离设计谈符号。

整体布局上也是颇有深意,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地区馆为“地”。这种哲学意味的文化符号更为抽象,能否掌握好这种高级符号直接取决于设计师的设计语言。中国馆在这上面将与“天地含义”体现得韵味十足。这不仅仅取决于布局形式上,与其他中国传统元素的合理运用、相互衬托也息息相关。所以一个好的设计不能只看局部,整体协调统一才会呈现出最终好的效果,所以在研究“文化符号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上,我们采取以点破面的方式,但点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决不犯脱离整体看设计的错误。

1.2“斗拱”工艺

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和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这斗拱既是受力的构件,又是艺术的构件。中国馆在体现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将传统的曲线设计拉直,层层出挑的主题造型实现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继承传统,立足创新,只有与时代相结合,经过设计师的挑选、组合、转化、再生,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才能蜕变成将国家推向世界的“文化名片”。从装饰形态看文化符号的运用

2.1“中国红——故宫红”

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中国红:朱砂、丹红、辰砂、朱红……对于“中国红”国人并不陌生,而一提起这个词,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会想到故宫经典的红色。“国之大者,有其厚重的历史底蕴,古老悠远的国学文化,再附以曾经的九五皇权之尊,凝聚一处,方才能取出最浓郁纯正的中国红——故宫红。”

“故宫红”其实包含很多种红色:

1.墙是一类,不同的墙有不同种的红; 2.门是一类,不同的门有不同的红;

3.壁、柱子上的红都不同;而最鲜艳的红存在于殿式建筑横梁上的彩绘中。

红墙、黄瓦、汉白玉,经典而隽永的配色——而这朱红色块却是中国人对紫禁城最强烈的视觉记忆,是自信而具有强烈符号信息的紫禁美学!大红外观、斗拱造型——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 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2“篆字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地区馆的整个外墙,每隔一定距离放置一组“叠篆文字”,组成二十四节气。而国家馆横梁上印刻的“叠篆文字”则是中国各个朝代的号,从左开始,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等等,一共34字。

“篆字”,中国古老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中国馆对其重新设计应用,将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这一设计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有兴趣的辨识这48个字,与“鼎”之国器造型相得益彰,宣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

3从园林艺术看文化符号的运用

3.1九州清晏

“九洲清晏”景区是圆明园历史上最早建成的区域之一,也是西部景区最核心的区域,亦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九洲清晏”其名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天下升平,江山永固。”

景区内共有9个小岛,包括九洲清晏、镂云开月、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和茹古涵今,为中国古代疆域图《禹贡》中“九洲”之象征。

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上,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崭新的屋顶花园。被命名为“新九州清晏”。“新九洲清晏”以屋顶平台开阔的中心广场寓意内湖水面,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

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的典型地貌景观。

4、文化符号与展具、展示空间的结合 4.1“中国印”

长条状的形体与印刻般的纹路,瞬间让人想到了中国的“印章文化”。古韵古香的“印章”与现代LED显示器的结合,通过悬挂倒坠的手段,营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展示体验。

4.2“清明上河图” 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与现代展示技术的结合。精美震撼的画面加上巨型曲折屏幕,透露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曲折坎坷与文化底蕴。

三、世博会展示设计中象征性文化符号的表述形式归纳

1、直接比喻式的展示手法。

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作为最大展区的日本国家馆,造型设计源自日本国花樱花的5个花瓣。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韩国采用的设计方案是用五色这一色彩符号来代表韩国传统文化的“五行”。

2、含蓄隐语式的设计形式。

2010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就采用了本国传统的藤编工艺,将这一传统工艺作为文化符号用在了外观结构设计中。2005年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内部展示同样运用隐语式的设计方法将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充分体现。

结语

上一篇:教师100天发言稿下一篇:文秘室值班及加班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