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培训计划

2024-06-19

院内感染培训计划(通用10篇)

篇1:院内感染培训计划

关于举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的通知

各科(股)室:

为加强我院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水平,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增强全院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监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经院部研究决定,通过举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请各科(股)室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附件:2010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计划

医务股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日

附件:

2010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的为了不断强化全体工作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及知识水平,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始终贯穿于医疗活动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范意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二、培训的对象、内容及时间

1、培训的对象包括专职院感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药剂人员及工勤保洁人员

2、培训内容及时间

(1)专职人员参省级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及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信息动态,培训时间不少于10学时。

(2)、医师、护理人员及医技药剂人员为本重点培训,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依存性较低的特点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进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手卫生、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重点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

(3)工勤保洁人员重点进行消毒液配置方法、保洁用具分区使用、分类放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方法;个人防护方法等的培训。

三、培训形式及考核方法

1、每季度由院感监控组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学习,质控考核时根据科室学习记录进行提问,将结果反馈于院感办并与科室效益挂钩。

2、由医院组织的培训由院感办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一次。

每次以讲座形式培训结束时以笔试测试卷当场考核,结果留档。

3、工勤保洁人员培训2次。

篇2:院内感染培训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讲座,理论知识考试,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到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对有漏报、迟报者、填写传染病报告不完善的,经检查发现一次给予相应处理。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报送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病、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认真落实AFP病例的监测,加强对消灭脊灰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继续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护工作。今年主要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医疗救治培训,病例监测培训等工作。

4、进一步加强发热、肠道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

5、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加强领导,强化部门职责,争取各部门参与,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尽量年内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医务人员累计参训率达50%以上,年底城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70%。

6、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控制传染源,降低疫情”为目标,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对结核病人进行归口管理。

三、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二、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联送至预防保健科,防保科将第一联进行网上直报后保存在预防保健科。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经我院医生到现场确认之后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办传染病专栏。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管理。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

五、其他: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1、肿瘤防治充分发挥社区网络作用,户籍管理,及时完成已发现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

2、心脑血管防治需巩固门诊医生35岁血压首诊测血压负责制。

3、要求管辖社区在辖区居民中糖尿病患者,每年每三月进行随访一次。

4、健康教育工作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合其他条线主题宣传加强院内及院外健康教育,开展常态禁烟控烟活动,巩固无烟医院成果。

篇3:ICU院内感染现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0月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ICU住院患者316例,男190例,女126例;其中心胸外科手术术后76例,口腔肿瘤术后5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78例,腹部外科手术术后40例,脑血管意外32例,心肺复苏术后12例,休克10例,高血压危象8例,重症肌无力4例,食道癌术后2例,气管食道瘘2例,子宫癌2例。

1.2 院内感染确诊标准

参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无明显潜伏期,入住ICU治疗48h后发生的感染,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格检查、血象、细菌培养、X线检查等明确诊断并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1.3 标本的采集

痰培养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带标本收集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套管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血培养在体温>38.5℃时抽取静脉血;尿培养取24h尿液;伤口及深静脉置管用无菌棉签提取。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实验室处理,菌株分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利用VITEK2ID-GNB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菌种及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取0.5~0.6麦氏单位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质控标准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构成比

ICU住院患者感染61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1.96%),其次是泌尿道感染(9.83%),具体见表1。

2.2 病原菌分布

共检查出145株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占51.72%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10株,大肠埃希菌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株,产气肠杆菌3株,产吲哚毒素杆菌3株,产酸克雷伯杆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脑膜脓毒黄杆菌1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占26.2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粪肠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5株,人葡萄球菌5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努卡氏菌1株,星座链球菌1株,真菌32株,以白念珠菌为主,混合菌感染34例,占全部院内感染患者的59.65%。

2.3 药物敏感监测

药敏显示主要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较敏感。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褐霉素、磷霉素敏感。具体见表2、表3。

3 讨论

3.1 现状分析

从感染途径看,主要是呼吸道感染为主,这与ICU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复杂,大多接受侵入性诊疗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置管感染与其放置时间过长及没有及时换药有关。

从分离出病原菌看,分离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第1位;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第1位;混合菌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合并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或真菌感染为主。本组的真菌感染相对较高32株,占22.09%,其上升趋势原因与患者的自身基础疾病,各种有创操作及机械通气时间过长,反复使用高档抗生素有关。

从药敏分析看,对革兰氏染色阴性菌感染有较高敏感率的药物有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厄它培南,因此对革兰氏染色阴性菌感染在无药敏的情况下倾向经验性使用氨基糖甙类,二代头孢类,对危重症患者应直接使用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尽快控制感染,革兰氏染色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利奈唑烷、褐霉素、磷霉素敏感真菌均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氟康唑敏感。

(株,n)

3.2 对策

ICU应加强无菌观念,提高各种有创操作的无菌水平,加强危重症患者的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减少继发性真菌感染;加强对ICU全体工作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技术的培训,落实技术操作规程,树立高度责任感,严格规章制度。定期进行发病情况和微生物监测,污染源调查与监测;改善患者状态,要重视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力,依据病原学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维护患者机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选择侵入性诊疗要谨慎,以最大限度控制院内感染。

(株,n)

参考文献

[1]黄英.监护病房院内感染49例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08,6(2):1439.

[2]谢清.ICU病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统计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2(2):215.

篇4:住院治疗,提防院内感染

发生原因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源性感染。由在医院内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或是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另一种感染则是内源性的。病人在住院时接受包括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等一系列药物治疗,打破了人体内细菌群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引发院内感染。

感染途径 院内人员交谈或就餐时通过空气、飞沫、尘埃传播;水和食物传播,如食具不卫生、配餐人员和医护人員的手污染了食物等;接触感染,病人之间相互接触被污染的衣服、被褥、食具和便器等;消毒不严的诊疗器械也可造成感染。

预防重于治疗 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可有效地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所有病室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不随地吐痰,减少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机会。遵守院规,不要去无关病房,个人以外的一切物品都可视为污染的不洁之物,尽量不要去摸、拿、使用。如无法避免时,接触后要用肥皂认真洗手。不吃医院外小摊点的食物,尽量不在病室内进餐。

2.餐具、便器、面盆、水瓶等物品要专人专用,经常用消毒液进行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消化道传染病发生。

3.探视时最好不坐病人的床,不摸医院的物品,回去要洗手;尽量不要带孩子去医院探视病人,必要时,给孩子戴上口罩,不要让孩子在病房内到处活动。

4.冬春季孩子在医院就医时别忘戴口罩;照料患儿的家长要勤洗手,切勿共用生活用品(如毛巾、茶杯、水桶等)。患儿换下的衣服、尿布应放入专用袋或桶内,不可随意扔在地上。凡掉在地上的物品,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后才能给患儿使用。

篇5:院内感染工作计划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以下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保证工作层层落实,使我院院内感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2.加强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教育.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建立传染病防治培训制度,新上岗人员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5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6学时,每季度进行院感知识考核,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使人员掌握院感,传染病的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院感,传染病防治意识。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院院感,传染病防治水平。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完善各部门消毒隔离制度,经常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

(2)继续加强重点科室,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换药室,治

疗室》等的医院感染管理

。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灭菌器进行生物学监测,发现不合格者,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季度一次,发现不合格者,立即更换;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院的例行监测,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整改。

4.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医院感染报告管理。

(1).做好传染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卡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随时签收报告卡,并保证内容完整;每月末,查阅本院本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放射科及检验科检查结果登

(3)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报告西安市莲湖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网络报告。

(4).检查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5.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定期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杜绝

泄漏事件,每周查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消毒登记本,发现问

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将手卫生与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7..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测。

8.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器具的管理。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篇6: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十一、医院感染暴发

如有感染流行或暴发时立即上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及控制疾病蔓延。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一、政治思想方面

全科人员在邓院长的领导下,掀起了“爱岗敬业、以院为家”的热潮,我科人员积极响应院里各项号召,遵规守制、献计献策,时时刻刻与医院保持一致,经常参加院里各种学习和培训,人人有笔记,通过学习、使全科人员的政治素质有了提高,同时也增加了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传染病管理

1、严格执行传染病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有章可循。

2、定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传染病报告种类、报告时限、报告程序,使我院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100%。对传染病患者实行有效的隔离措施,未发生院内传染病的局部流行。

3、新上岗人员做到即上即培训,即培即考核原则。

我院是当地最有权威的医疗机构,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所以我院建立了应急预案和组织,做到了定期演练和相应培训,增强应急能力,备好了救援物资等,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含通讯联络),并且做到了及时、妥善处理医院内部发生的突发事件

1、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健全,监督指导到位,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医务人员按时培训,医务人员知晓率达到了100%。医院感染监测到位,病例监测、卫生学监测做到准确、达标。

2、重点部门的医院管理:抓好手术室、供应室达标改建、口腔科、腔镜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透析室、检验科等这些重点科室的管理,从室内的保洁、消毒、医务人员的操作,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环节入手,使之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加强对基层医院的指导作用,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进一步加强全省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级质控中心的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以点带面,把医院感染管理延伸到全省各市乃至县、区、乡各级、各类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各级医院,狠抓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工作,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无菌操作及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特别是侵入性操作,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工作,做好医疗垃圾的全程管理,杜绝恶性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的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二、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做好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重点科室、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

协助开展三乙医院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使各级医院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各级医院特别应重视重点科室和部门(icu、血透室、内镜室、手术室、供应室、产婴室、烧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的医院感染管理。各种侵入性操作如动静脉置管、内窥镜诊疗、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留置导尿、手术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要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隔离技术的应用,与相关部门配合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管理,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杜绝医院感染恶性的事件的发生。

20xx年质控重点:开展目标性监测、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与控制、ssi的预防工作、vap的预防工作、icu的感染控制工作、新生儿感染的预防工作、消毒供应中心的建设。我们将于上半年公布我们质控检查的项目,下半年完成督查与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三、全面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共创医院感染控制“零宽容”。

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使我们的监测工作必须与预防、控制工作相结合,要求二甲以上医院均要结合医院具体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与现患率调查。如icu医院感染管理专率调查、外科部位感染专项调查、耐药菌株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等。将浙医二院开展的目标性监测方法在省内继续推广,目标性监测的项目也将不断深入,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打下科学的基础,并使我省的数据能与欧美国家进行标杆对比,使我们能运用循证医学的数据来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共同营造医院感染的“零宽容”。20xx年省中心将组织全省开展现患率调查。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4

一、院感制度修订:

由于院内感染管理标准在不断变化,根据卫生局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更新、内容添加,与时俱进提高认识。根据要求对重点科室指定专门院感制度,(体检科、口腔科、社区站、输液室、急救站。)对以上科室已经制定制度的,做好修订。

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

1、医疗垃圾管理培训:全员

2、手卫生培训:全员

3、生物培养培训:全员

4、标准防护培训:全员

5、职业暴露防护:全员

(1)、院内感染管理:每周进行一次院感质检,结合随机检查,根据查出问题整改,建立整改登记本,质量否决。

(2)、检查内容: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登记、使用中消毒液管理、紫外线消毒记录、灯管检测、擦拭消毒。台面、地面消毒卫生情况。一次性卫材管理。

(3)、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暂存处(中心和各站)卫生、消毒、防鼠、防蝇、紫外线灯及记录。

三、生物培养:

1、每年请疾控中心做一次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空气,以及重点科室口腔科的消毒物品细菌培养。污水处理培养。

2、每季度对中心及各站进行生物培养。(以上各项)

3、口腔科、输液室、换药室、急救站、属重点科室,进行严格院感质控。

4、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各站、各科室)

5、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做好标准防护。

四、重点科室管理:

(一)口腔科高压灭菌器管理:

1、每锅进行物理、化学检测、每周进行生物试剂检验。

2、检查消毒物品有无过期、未消毒物品是否混与消毒物品中、消毒物品刷洗洁净度。

3、消毒室、清洗室卫生情况

4、医疗垃圾管理是否合格。

5、镊子罐、棉球罐开启时间

6、利器盒开启时间。

7、紫外线消毒、医疗垃圾登记。

(二)换药室、输液室、体检科、急救站:

1、一次性卫材无过期,有领用登记。有三证存档。

2、严格遵守院感制度,防止职业暴露发生,合理处理利器,3、医疗垃圾、紫外线登记及时,处理及时,有标识。

4、生物培养按时做,5、认真参加院感培训

6、做到一人一针、一带、一巾,不重复使用。

7、加强手卫生依从性,做到“五个环节洗手”“七步洗手”

五、医疗垃圾管理:(考核重点)

加强医疗垃圾暂存处管理:

1、各种登记、防护用品、转运、垃圾室内卫生、摆放、各站医疗垃圾收集、与清运公司联系清运。

2、每周进行医疗垃圾室内检查,每袋细查是否按要求粘贴标签,是否项目填全,分类是否正确。

3、医疗垃圾转运记录发票保管。存档。

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5

一、加强医政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质量是效益的根本。XX年年我院将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在院内开展医疗质量评比,并定期将评比结果公示上墙,接受全院的监督,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加强《职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学习,树立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不断地提高医疗技术,完善自我;继续推进“放心药房”工程;加大力度宣传我院特色中医科,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作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病历书写质量,对每台手术都要做到术前讨论、术中配合、术后总结,杜绝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报告制度,完善医疗纠纷、医疗投诉处理办法,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疾病的防疫,抓好传染病的防治管理

1、疾病的预防保健,特别是妇幼卫生保健

对非传染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大力加强非传染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患者在日常中的保健。

我院的妇幼卫生工作仍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全面实施《两纲》,围绕降低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为今年妇幼卫生工作重点,继续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和儿童的系统管理,全面普及新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高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确保母子平安,采集母乳喂养,使四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98%以上。

今年我院将继续对辖区内15—49岁育龄妇女分批进行普查普治,为广大妇女做好生殖保健服务。

2、继续推进计划生育工作

我院将继续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重庆市生育条例》,坚持有证检查、有证生育、有证手术,严格执行手术常规,提高计划生育手术的质量,减少结育手术并发症,严格禁止出假手术、假证明,做到计划生育宣传上墙服务。

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要求为导向;继续坚持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今年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工作,切实做好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的“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医务人员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努力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使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真正成为辖区居民的“110”。今年我院将积极做好两个社区服务站的验收工作。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抵制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坚决反对医疗过程中的开单提成,收受药品回扣,做到不收受红包,不开搭车药,不推委病人,不开大处方,不吃拿卡要。

五、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今年我院将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定员定岗,全院聘用上岗,中层以上竞争上岗,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逐步形成绩效工资制,调动全院的积极性创造性。

六、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

今年我院继续认真贯彻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及财务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做到科室核算及时准确,会计科目准确、数字真实、凭证完整,装订整齐,建立科室收支明细帐。

七、设施设备的购置

今年将投入一定资金添置救护车1台,这是我院在急救医疗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淘汰一批陈旧老化的设备,将购置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提高辅助检查的准确率。由于旧城即将改造,今年我院将切实作好暂时迁院准备。

八、坚持两手抓,推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继续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我院卫工作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今年我院将积极申报市级精神文明单位。加强我院党支部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用条例,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篇7:针灸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工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成立院感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对照执行。

3、定期组织学习院感资料及院感科下发的各种资料。

4、治疗室内物品摆放有序严格执行治疗室清洁,消毒隔离制度。

5、消毒液定期更换,并做好监测登记工作。

6、严格一针一管及一次性银针,一人一穴一针,火罐严格消毒,一人一穴一罐。

7、治疗室及传染室多功能动态杀菌机,有累计,清洁,及过滤网的定期更换记录。

8、禁止使用低效毒剂。

9、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每月对各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总结。

10、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作好个人防护,规范洗手。

11、定期更换消毒液,按时监测,试纸粘贴存档。

12、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制度,传染病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报告。

13、科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手册,项目登记规范齐全。

14、加强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领导反映存在的问题。

15、对院感科和消毒隔离组查的问题及时整改。

16、每月定期召开质控会议。

17、加强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

18、每月5日前交院感病例统计表

篇8:乙肝患者院内感染特点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监测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乙肝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 乙肝患者1 101例, 发生院内感染共36例, 感染率为3.27%, 其中女性2例, 构成比为5.56%, 男性34例, 构成比为94.44%;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的年龄17~82岁, 平均43.6岁, 其中50岁以上的所占比例为33.33%。

1.2 诊断标准

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肝病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而确诊。院内感染的诊断全部符合1997年1月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方法

肝功能在本院中心实验室检查。腹水、血、尿、粪、痰及咽拭子细菌学检查均由本院细菌室检查。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1 101例乙肝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6例, 感染率为3.27%。

2.2 感染部位

感染部位分布, 上呼吸道13例次 (36.11%) , 下呼吸道6例次 (16.67%) , 肠道感染7例次 (19.44%) , 腹腔感染4例次 (11.11%) , 胆系感染2例次 (5.56%) , 口腔感染2例次 (5.56%) , 泌尿道感染1例次 (2.78%) , 菌血症1例次 (2.78%) , 未发现多部位感染。

2.3 感染时间

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生在住院10d以内者14例次, 占38.89%;11~20d以内者9例, 占25.00%;21~30d者5例次, 占13.89%, >30d者8例次, 占22.22%。住院时间与发生医院感染机会并非成正比关系。

2.4 病原体

细菌27例次 (75.00%) , 真菌7例次 (19.44%) , 病毒2例次 (5.56%) 。

2.5 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

乙肝本身的严重程度, 36例患者中轻度2例, 占5.56%, 中度2例, 占5.56%, 重度5例, 占13.89%, 重型17例, 占47.22%, 肝硬化10例, 占27.78%。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情况, 36例医院感染中重叠感染3例 (占8.3%) 。乙肝重叠丁肝2例, 乙肝重叠丙肝1例。医院感染伴有其它疾病, 其中糖尿病7例, 电解质紊乱6例, 消化道出血4例, 肺结核1例, 肾结石1例, 肾炎1例。在医院感染发生前预防性使用过广谱抗生素26例。各种操作9例 (25%) , 主要为腹穿、尿道插管。

2.6 医院感染发生率对病情的影响

在非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19例中, 有4例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 2例死亡, 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行出院。而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17例中, 11例出现病情加重, 3例导致死亡, 8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自行出院。说明病情越重, 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 而医院感染的发生又加重原发病的病情。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很多医务人员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我院各型乙肝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27%, 明显低于传染科平均感染率8.5%[2], 且从我院的资料中显示, 住院时间与发生医院感染机会并非成正比关系, 这提示我院在乙型肝炎的诊治过程中可能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或漏诊等情况, 尤其是当发生多器官感染或症状不典型时不能够及时发现, 今后应加强对乙型肝炎医院感染工作的监控力度, 并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我院各型乙肝的院感发生率依次是重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和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 , 与乙肝的严重程度相符合。从我院的资料中显示, 呼吸道感染占医院感染之首位达52.78%,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有绝对多数, 达总感染的36.11%, 分布广泛, 轻中重各型病人无明显差异, 且常存在有聚集性及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特点;消化道感染次之, 占41.67%, 胃肠感染、腹腔感染、胆系感染及口腔感染分别为19.44%、11.11%、5.56%及5.56%, 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重症肝炎患者, 医院感染中腹腔感染及胃肠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大[3]。重型肝炎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体质较差, 免疫功能低下, 常卧床, 易发生肺炎;而合并有腹水的患者常进行腹腔穿刺及使用广谱抗生素, 使其容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医院感染对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影响大, 可明显增加其死亡率。

肝癌住院病人由于数量少, 且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也很少, 院内感染对其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资料显示,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乙肝的严重程度、侵袭性医疗操作、多种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及并发症等密切相关, 故除注意饮食卫生,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积极改善肝功能外, 还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性隔离, 恰当支持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力, 更严格、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 以达到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目的。

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患者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肝功能在本院中心实验室检查。腹水、血、尿、粪、痰及咽拭子细菌学检查均由本院细菌室检查。结果:1101例乙肝病毒患者共发生院内感染36例次。感染部位分布:上呼吸道13例次 (36.11%) , 下呼吸道6例次 (16.67%) , 肠道感染7例次 (19.44%) , 腹腔感染4例次 (11.11%) , 胆系感染2例次 (5.56%) , 口腔感染2例次 (5.56%) , 泌尿道感染1例次 (2.78%) , 菌血症1例次 (2.78%) 。结论:乙肝患者除注意饮食卫生, 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积极改善肝功能外, 还应进行适当的保护性隔离, 恰当支持治疗, 提高机体免疫力, 更严格、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 以达到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目的。

关键词:乙肝,院内感染,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44-55.

[2]童华华, 金嶙, 孙涛, 等.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1991, 2 (6) :67.

篇9:预防院内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急诊;感染因素;自身防护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37-01

急诊科作为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由于其病人病原复杂、病情重、创面暴露多、血液、体液污染多等,在抢救处置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或隔离不合理,很容易增加病员感染机会,或造成医护人员感染。因此,做好急诊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医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新的诊治技术的运用,更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机会。急诊科由于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之各种侵人性检查、操作使急诊病人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病人,成为严重威胁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急诊医护人员也因为长期处于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故积极寻求和探索预防院内感染的策略和方法,使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急诊工作中经常面临处理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开放性创伤、急诊侵入性操作,易被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感染,充分认识急诊医护人员工作特征和急诊院内感染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对控制急诊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急诊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在预防院内感染的几点做法介绍如下:

1 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因素

1.1 患者因素 急诊科绝大多数患者为危重患者,其中不乏传染病患者,由于患者情况较危重特别是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时往往徒手操作机会多极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医护人员手上有伤口或皮肤有破损且防护不到位时,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情况下更易发生职业暴露。

1.2 医护人员因素 (1)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中为患者输血输液、穿刺置管、导尿、吸痰、洗胃难免被血液体液污染,且锐器伤,针刺伤的机率加大;(2)急诊患者常需床边摄片或由医护人员陪送进行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急诊医护人员受到各种射线的辐射机会明显多,加上工作疲劳可能导致免疫力减低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3)院前抢救中由于条件简陋,医护人员少,患者病情危重并复杂多变,在紧急处理和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碰伤,擦伤,污染机率明显增加。

1.3 环境因素 病员来源范围广,人员流动大,突发事件多,使医护人员在应激中难免防护不到位,再加上各种流行病,传染病的复燃,近来艾滋病的患者上升,使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科内院内感染质控组织,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副组长,由医生护士各1人担任监控员,定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分析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2.2 加强对急诊科各类人员的院内感染培训 (1)医护人员每年接受院内组织的培训1-2次,科内每季度组织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并考核1次,每季度接受院感办监控及随机检查对以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科内质控小组重点督察跟踪改进效果;(2)对新上岗人员将院感知识培训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课来对待,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和责任意识面对工作;(3)加强对急诊科导医、卫生员、120司机的院感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灭菌的概念、洗手的方法、物体表面空气消毒的方法、被血液体液污染后的处理方法及自我防护知识。

2.3 加强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1)针对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和监控制度;(2)护士长重点进行环节质量检查,落实好床单位的终末处理,物表空气的消毒,特殊病人的隔离,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处置等;(3)定期向全科医护人员通报科室监测结果,提醒医护人员加强自我防护意识;(4)向患者做好消毒隔离知识的宣教,处理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从口人及交叉感染。

2.4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1)对病史不清的危重患者在进行抢救操作尤其是直接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时应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做好标准预防,如带口罩、手套、工作帽;(2)操作前后规范洗手;(3)如有皮肤破损、提前做好包扎处理;(4)对抢救中医护人员如突发职业暴露应立即按规范进行局部处理,并做好登记、上报、备案工作,必要时应定期跟踪检查。

2.5 做好环境及抢救仪器物品的消毒灭菌及监控,每日环境定时通风,对诊断床、平车、轮椅、血压计每日消毒并登记,呼吸机管路一用一消毒,24小时更换,洗胃机终末消毒,气管插管用的咽喉镜使用一次性咽喉镜套,手柄用后消毒,各室有洗手设施及上下水,拖把定位有标记。

2.6 规范急诊抢救流程 (1)急诊抢救物品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期消毒;(2)侵人性抢救治疗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同时做好自我防护;(3)强调在急诊抢救中可能被患者体液污染的重点环节重点防护,如为患者吸痰,为躁动的患者穿刺,采血,洗胃过程中患者呕吐物飞溅污染等。

2.7 做好院前抢救转运中的防护 (1)准备充足的防护物品如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靴,以备突发事件现场使用如被污染及时消毒处理;(2)做好救护车辆及车上物品的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3)污染的工作服及时更换清洗,搬运患者时在对患者进行保护的同时应避免自我碰伤、擦伤以防感染。

总之,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不仅能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减轻病人痛苦,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且为医护人员的安全执业提供了保障。做好这项工作有各项制度,有必要的物资保障,有全体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的意识,从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规范以及把好工作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感染的细节做起。预防院内感染,人人有责。

参考文献:

[1]孙伯英,李明艳《医院护理人员锐器伤防护教育依存性调查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殷大奎,《认清形式,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

[3]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

[4]裴学玲,《急诊科院内感染控制对策》(新疆医学,2009,39卷112)。

篇10:院内感染培训计划

根据2017年津南区质控感染质控工作的要求结合我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我中心感染部门认真抓好中心内感染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特制定2017年中心内感染工作计划。

今年的感染质控工作:

1.落实天津市医疗机构手卫生、安全注射两项工作实施方案。2.完善健全中心内医院感染规范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3.发挥兼职院内感染监督员作用,督促指导医务人员落实工作规范,提高控制院内感染的自觉性。

4.加强院内感染培训考核:医务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加强手卫生培训掌握手卫生知识、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及职业暴露伤害的处理措施。全年对中心新入职职工、全体职工、医疗废物运送收集人员及清洁卫生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考核4次,对手卫生进行操作考核一次,院感知识理论考核2次。

5.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有监测报告和灭菌锅化学监测、微生物监测),重点科室空培、物表、医务人员手每月监测一次,高压灭菌器每周生物监测一次。

津南妇儿中心感染部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院内感染培训计划】相关文章:

院内感染05-27

院内感染综述05-04

医院感染院内总结05-27

院内感染论文题目05-05

院内感染免费范文06-03

院内感染控制范文06-03

院内感染处理范文06-04

医院院内感染范文06-04

如何控制院内感染07-13

院内感染整改措施07-25

上一篇:邮政营业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模拟试题(初)下一篇:有趣的动物小学六年级作文